长波辐射与辐射平衡

合集下载

辐射平衡试题及答案解析

辐射平衡试题及答案解析

辐射平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 辐射平衡是指地球表面和大气层吸收的太阳辐射与它们向宇宙空间发射的长波辐射之间的平衡。

以下哪项不是辐射平衡的影响因素?A. 太阳辐射的强度B. 地球表面反射率C. 大气层厚度D. 地球的自转速度答案:D2. 辐射平衡中,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与它发射的长波辐射量相等时,地球表面的温度将如何变化?A. 温度升高B. 温度降低C. 温度保持不变D. 温度先升高后降低答案:C二、多选题1. 辐射平衡的计算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 太阳辐射的强度B. 大气层的温室效应C. 地球表面反射率D. 地球的自转速度答案:A、B、C三、判断题1. 辐射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地球表面温度会随着辐射平衡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正确2. 辐射平衡中,大气层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请简述辐射平衡的概念及其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答案:辐射平衡是指地球表面和大气层吸收的太阳辐射与它们向宇宙空间发射的长波辐射之间的平衡。

它对地球气候有重要影响,因为辐射平衡决定了地球表面的温度,进而影响气候系统和生物圈。

五、计算题1. 假设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为1361瓦/平方米,地球表面反射率为0.3,大气层吸收率为0.2,地球表面发射的长波辐射为240瓦/平方米。

请计算地球的辐射平衡值。

答案:地球的辐射平衡值为1361 * (1 - 0.3) - 240 = 819.7瓦/平方米。

六、分析题1. 请分析大气层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对辐射平衡的影响。

答案:大气层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会增强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同时地球表面发射的长波辐射量增加,这将导致辐射平衡值减少,可能引起地球表面温度升高,从而影响全球气候。

地表能量平衡方程

地表能量平衡方程

地表能量平衡方程
地表能量平衡方程是一种用来衡量地表能量(太阳辐射、地表长波辐射)和气象要素(风速、温度)直接介导或间接影响地表能量收支平衡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它是研究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机理等复杂气象问题的重要参照。

地表能量平衡之间表达式可简述为:地表辐射(R)等于地表长波辐射(L)加上太阳辐
射被地表反射回太空的短波辐射(S)减去地表散发的长波辐射(E)并减去地表散发的热量(H):R=L+S-E-H。

这个表达式是地表长波辐射、太阳辐射和地表热量收支平衡的根
本表达式,可以分析地表能量收支及其影响因素。

地表能量平衡方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来评估和预测气候变化对地表能量收支的影响,从而研究全球变暖的机理及趋势;可以用来定量评估森林蒸散发的影响,促进森林水循环研究;可以用来分析城市能量收支与建筑物地表覆盖的关系,提出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方案;还可以用来估算土壤水文过程,洞察全球水文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地表能量平衡方程是用来研究复杂气候问题的重要参考,其应用非常广泛。

从地表辐射、地表长波辐射、太阳辐射被地表反射回太空的短波辐射和地表散发的热量等四个变量出发,通过地表能量平衡方程,可以更好、更有效地分析水文过程,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地表辐射平衡方程意义

地表辐射平衡方程意义

地表辐射平衡方程意义一、介绍地表辐射平衡方程是描述地球表面能量平衡的重要方程。

它描述了来自太阳和地球表面的辐射能量之间的平衡关系。

地表辐射平衡方程在气象学、地球物理学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很大的意义。

通过分析地表辐射平衡方程,可以深入了解地球辐射能量的分配和转换,揭示气候系统的一些基本特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地表辐射平衡方程的意义和应用。

二、地表辐射平衡方程的一般形式地表辐射平衡方程的一般形式如下:R s+R l+R g+R a=H+G其中,$ R_s $ 表示太阳辐射,$ R_l $ 表示地球长波辐射,$ R_g $ 表示地表热通量,$ R_a $ 表示感热通量,$ H $ 表示地表潜热通量,$ G $ 表示地表垂直通量。

三、各项能量项的意义和作用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平衡中最主要的能量输入项。

太阳辐射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近红外辐射,它们穿过大气层并到达地球表面。

太阳辐射的强度受到时间、地点、季节和云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太阳辐射的变化是引起气候变化和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地球长波辐射地球长波辐射是地球表面向外辐射的能量,也被称为地球辐射。

地球长波辐射主要由地表和大气层中的温度辐射产生。

地表长波辐射受地表温度的影响,而大气长波辐射受温度、湿度、云量和气体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地球长波辐射的变化对气候系统有重要的影响。

3. 地表热通量地表热通量是指由地表向大气层传递的热能量。

地表热通量包括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两部分。

感热通量是指由地表向大气层传递的热量,主要由对流和辐射传导引起;潜热通量是指由地表蒸发引起的能量传递,主要取决于地表的蒸发速率和水汽含量。

4. 地表垂直通量地表垂直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流量。

地表垂直通量的大小取决于各项能量项的大小和方向。

正值表示能量从大气输送到地表层,负值表示能量从地表输送到大气层。

四、地表辐射平衡方程的意义和应用1. 揭示能量分配规律地表辐射平衡方程通过对太阳辐射、地球长波辐射和地表热通量等能量项进行分析,能够揭示能量在地球表面的分配规律。

第二讲气候动力学

第二讲气候动力学

2、气候变化的驱动力
外强迫的作用: 气候变化的驱动力之一
• 几千万年~几亿的气候变化的驱动力主要 是地质构造活动,包括板块运动,火山爆 发,海底的地质构造变化等,也包括沙尘 的影响。通过这些地质构造的运动,通过 改变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和反照率,影 响着地质年代的气候。
更新世(200万年-1万年) 气候变化及其意义(图2-4)
1.气候变化的主要启动力是地球轨道变化, 非常弱的强迫
2.更新世气候变化的主要机制是GHGs和冰盖 区,作为反馈机制
3.长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对很小的强迫是很 敏感的
4.人类造成的强迫矮化了引起冰期与间冰期 气候变化的自然强迫
5.人类活动是现代气候变化的一个驱动力
Hansen,2007源自南极东方站(Vostok)测量的 大气CO2浓度变化
破坏全球辐射平衡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入射到大气顶的 太阳短波辐射量发生了改变,它主要由太阳活动本身的变化 或太阳常数的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 参数(偏心率,进动和倾斜角)变化引起(即米兰科维奇循 环),也可以是大气中的云层覆盖面积或大气气溶胶颗粒物 含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发生了变化(用 反照率表示)。这些变化是引起气候自然变化的主要原因之 一。它可以影响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二是射出长波辐 射的变化。能够影响地球射出长波辐射向外空传输的主要因 子球是和大大气气中向的外水射汽出,的长O3和波温辐室射气,体使等射。出它的们长能波捕辐获射或减拦少截,地从 而破坏了全球辐射平衡。由上可知,能够改变大气顶净辐射 或使辐射平衡发生扰动或破坏的任何因子都可以引起全球气 候变化,它们被称为辐射强迫(图1A)。实际上,全球气候 变化是对辐射强迫的响应,通过这种响应过程,地球系统改 变自身的气候状况,以重新恢复原来的或建立新的全球辐射 平衡。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气候系统中各圈层响应的快慢不 一样,其所表现出的气候变化状况就不一样(图1B)。

成信工动力气象学讲义08专业名词解释

成信工动力气象学讲义08专业名词解释

动力气象学专业名词解释注:序号右上角有星号的为核心名词。

1、有效辐射:即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长波辐射与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长波逆辐射的差额。

2、辐射平衡:地面吸收的总辐射能与发射的总辐射能的差额。

3、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处,大气上界与太阳光线垂直的平面上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通常取其值S0=L97卡・厘米τ・分τ=1367瓦・米一)4、凝结高度:多指抬升凝结高度(不同于对流凝结高度),即未饱和气块绝热上升至其水汽达到饱和时的高度,亦即云开始形成的高度,也是干绝热线与通过地面露点等饱和比湿线相交的高度。

5、自由对流高度:状态曲线与层结曲线初次相交的高度,对流依靠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而自由发展的高度。

6、多元大气:气温随高度呈线性变化的大气,即∂TT=To-γz(γ=- =const.)o∂z若γ→0,多元大气→等温大气;若γ→£多元大气->均质大气;若γ→Yd,多元大气->R等位温大气(绝热大气)。

7*、温室效应:大气中有许多成分(如水汽、CO2)可以很好地透过太阳短波辐射,又能够有效地吸收地表发射的长波辐射。

大气吸收长波辐射后使自身温度升高,并向各方向重新发射长波辐射,而大气向下发射的长波辐射将补充地表损失的长波辐射而使地表升温。

8、大气窗: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在8.512微米的波长范围内吸收很弱,而地面辐射在这段波长范围内的放射能力较强,可透过大气进入宇宙空间。

9*、位温:气压为p,温度为T的干气块,干绝热膨胀或压缩到1000百帕时所具有的温度,即O=A!!”ZP如果也=0→干绝热。

dt10、假相当位温:气块沿干绝热线上升到凝结高度后,再沿湿绝热上升,直到所含水汽全部凝结脱落后,再沿干绝热线下降到IOOO百帕时所具有的温度,记为Q seo如果”=0,则为湿绝热、假湿绝热。

dt11、假湿绝热过程:饱和湿空气上升过程中发生凝结,并将其凝结物全部降落,则上升时为湿绝热过程,下降时为干绝热过程。

大气长波辐射

大气长波辐射

大气长波辐射
大气长波辐射是指地球大气层对地表辐射的一种形式。

它是指波长长于5微米的电磁辐射,通常被称为红外辐射。

这种辐射是由地面向大气层发出的热量辐射所构成的,主要是由地表向大气层传输的热量所携带的能量。

大气长波辐射起着重要的气候调节作用。

地表释放的热量能够通过大气长波辐射的形式向上传输给大气层,从而影响大气层的温度分布和热平衡。

大气长波辐射的强度受到地表温度、大气中的气溶胶、水汽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大气长波辐射也是地球的能量平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表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一部分通过热对流和大气中的气溶胶等机制被反射回太空,另一部分则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向大气层释放出去。

大气长波辐射在地球能量平衡中起到了平衡吸收的短波辐射带来的能量过剩的作用。

总之,大气长波辐射是地球表面向大气层传输热能的一种方式,它在调节气候和维持地球能量平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的分界线

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的分界线

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的分界线1.引言1.1 概述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是大气层中重要的辐射类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和相互作用对地球的气候和能量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的分界线是一个关键问题,深入研究该分界线的位置以及影响其位置的因素对于理解大气辐射过程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长波辐射主要来自地球和大气中的各种物质发射的热辐射,它的波长范围较长,通常在3微米以上。

短波辐射则主要来自太阳,其波长范围较短,通常在3微米以下。

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长波辐射在地球上的能量流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球表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后会转化为长波辐射向大气层释放能量,从而维持地球的能量平衡。

同时,长波辐射也是地球上的一个重要散热方式,对地球的温度分布和气候形成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短波辐射则主要驱动了地球的气候系统。

太阳短波辐射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地球的能量收支和气候变化。

通过调节大气温度和水循环,短波辐射在地球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短波辐射在农业、能源利用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因此,准确划分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的分界线对于深入了解和解释大气辐射过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探讨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的特点和应用,并重点讨论影响分界线位置的因素。

通过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揭示出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分界线的本质,为理解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导读和整体框架,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安排。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主题和背景,并提供一个概括性的观点。

通过引言,读者可以了解到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意义。

同时,引言部分还会介绍文章的结构,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组织方式和章节划分。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将详细阐述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的特点和应用。

在这一部分,读者将了解到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的定义、产生机制、传播特性以及相关的应用领域。

17 辐射平衡

17 辐射平衡

2. 入射到地表面的长波辐射 来自整层大气的辐射,是大气的逆辐射。 3. 地面向上的长波辐射 地面向上的长波辐射, 包括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和地 面反射的部分大气逆辐射
Ts 为地面温度,s 为地面的发射率。
4. 地面长波净辐射和地面有效辐射 地面的长波净辐射通量密度
另外, 常将地面向上的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之差定 义为地面有效辐射
17.3 修正的温室效应模型
考虑非等温大气,假设大气对太阳辐射是透明的。假 设大气是灰体, 也即体积消光系数和折合光学厚度不 依赖于波长。 使用二流漫射近似方程对波长域进行积 分,得到向上、向下积分辐射通量密度 和 的方程 (1) (2) 为从大气层顶向下传输时折合光学厚度。
太阳辐射给予大气的热量为零。 假设大气处于辐射平 衡状态,则长波辐射加热率为零 常数 时, , Wm2 (4) (1)和(2)式相减并使用(4)式,得到 (5) 积分 (6) (3)
• 1968年:提出地球是自调节系统 • 1972年:认为地球是超级有机体,以希腊地球女神 Gala命名(荷马史诗:盖娅,万物之母,我歌颂 你,最古老的神灵)。他是参考其英国乡下邻居英 国小说家的建议取名的。随后与生物学家马克利斯 创立盖娅假说,他直接称为地球生理学(是地球科 学、大气科学、生态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的交叉)。 • 30年来,宣传,参加国际会议,在环境方面的影响 很大,后来还获得国际环境大奖。
“雏菊世界”模型是用来描述地球表面温度是如何被调节的。 简单的假设: • 仅有两种:深色、浅色雏菊,纯种繁殖。 • 深色吸收所有太阳光,浅色反射掉所有太阳光。 • 两种生长状况:低于5℃时不生长;随着温度上升,生长率 也上升;超过20℃生长率下降;到温度40℃,生长都停止。 • 温度较低时,深色的能吸收更多的热量,生长比浅色的快。 • 温度较高时,浅色的因反射失去热量,生长比深色的快。

太阳辐射比例

太阳辐射比例

太阳辐射比例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周围空间发出的能量,它是地球上所有生命活动的基础。

太阳辐射主要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其中可见光是人眼能够感知的光线,紫外线和红外线则具有较高的能量。

太阳辐射比例指的是不同波长的太阳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的比例。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很广,从紫外线到红外线都包含在内。

根据波长的大小,太阳辐射可以分为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

短波辐射主要是可见光和紫外线,它们具有较高的能量,对地球的大气层和地表有较强的穿透力。

长波辐射主要是红外线,它的能量较低,对地球的大气层和地表的穿透力较弱。

太阳辐射比例的具体数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大气层的成分和密度、地理位置、季节变化等。

一般来说,太阳辐射比例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会有所不同。

在大气层中,太阳辐射经过散射、吸收和反射等过程,最终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比例会有所变化。

散射是指太阳辐射在大气层中遇到气体、气溶胶或云粒子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散射会使太阳辐射在大气层中传播的路径变长,从而减少太阳辐射的强度。

吸收是指大气层中的气体和云粒子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这部分能量会转化为热能。

反射是指太阳辐射在大气层和地表之间反射的现象,反射的比例取决于地表的反射率。

根据统计数据,地球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总吸收约为25%,其中大约有20%被地表吸收,5%被大气层吸收。

剩余的太阳辐射约有30%被云层反射,40%直接透过大气层到达地表。

这些数据显示了太阳辐射比例在大气层中的分布情况。

太阳辐射比例的不同对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可见光的比例决定了光合作用的强度,而紫外线的比例则对生物体的DNA和细胞产生影响。

长波辐射的比例决定了地表的辐射平衡,对气温和水汽的蒸发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结起来,太阳辐射比例是指不同波长的太阳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的比例。

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大气层的成分和密度、地理位置、季节变化等。

太阳辐射比例的不同对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大气科学中的地球辐射平衡

大气科学中的地球辐射平衡

大气科学中的地球辐射平衡地球辐射平衡是大气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之间的能量交换现象。

地球辐射平衡的研究对于了解气候变化、预测天气和评估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球辐射平衡的定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地球辐射平衡是指地球表面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总量与地球表面向外发射的热辐射总量之间的平衡状态。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能量的主要来源,而地球表面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向外释放能量。

地球辐射平衡的关键在于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地球表面的热辐射之间的平衡。

太阳辐射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会发生散射、吸收和透射等过程。

其中,散射是指太阳辐射在大气层中的颗粒和分子的作用下改变了原始的方向。

而吸收是指太阳辐射被大气层中的浓度较高的气体所吸收,将能量转化为热能。

透射是指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的过程。

这些过程决定了地球大气层中的辐射能量分布。

地球表面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有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两部分。

短波辐射是指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和紫外线部分,它可以被地球表面直接吸收。

长波辐射是指地球表面向外发射的红外辐射,它被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所吸收。

地球表面向外发射的热辐射受到大气层和云层的吸收和散射的影响,只有部分能量得以穿透到太空。

为了研究地球辐射平衡,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其中包括地面观测、卫星遥感和数值模拟等手段。

地面观测是通过设置辐射测量站点,测量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和向外发射的热辐射。

卫星遥感则利用卫星搭载的辐射测量仪器,获取地球大气层中的辐射能量分布。

数值模拟则是通过建立地球辐射平衡的物理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研究不同因素对地球辐射平衡的影响。

地球辐射平衡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和预测天气具有重要影响。

当地球表面吸收到的太阳辐射大于向外发射的热辐射时,地球将变暖,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

而当地球表面向外发射的热辐射大于吸收到的太阳辐射时,地球将变冷,气温下降,产生冰川时期。

因此,研究地球辐射平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气候变化的机理和规律,为气候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地面长波辐射课件

地面长波辐射课件
特性
地面长波辐射具有方向性,主要向天 空垂直方向传递热量,对大气温度的 贡献较大,是大气温度变化的主要因 素之一。
形成机制
01
02
03
太阳辐射
白天太阳辐射通过地面吸 收转化为热能,提高地表 温度。
地表热量释放
地表温度升高后,通过热 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等 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大气温度变化
地面长波辐射的热量传递 给大气,导致大气温度发 生变化。
空气质量
地面长波辐射的变化可能影响空气质量,例如影响颗粒物和臭氧等 污染物的浓度。
对生态系统的效应
1 2 3
植物生长与发育 地面长波辐射的增强或减弱可能影响植物的光合 作用和生长速率,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动物行为与栖息地选择 地面长波辐射的变化可能影响动物的行为和栖息 地选择,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地面长波辐射的辐射能量能够加热大气层,影响 大气的温度和稳定性。
降水变化
地面长波辐射的变化可能影响云的形成和降水过 程,从而影响区域降水分布和强度。
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污染物扩散
地面长波辐射的强弱会影响大气的稳定性,进而影响污染物的扩 散和传输。
化学反应速率
地面长波辐射能够影响大气中的化学反应速率,从而影响污染物在 大气中的转化和清除。
数据分析
利用统计分析、模式识别等方法 对观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取
有关长波辐射的特征和规律。
结果应用
将分析结果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 环境监测等领域,为相关决策提 供科学依据。
03
地面长波辐射在大气中的 作用
对气候大气中的能量 平衡,进而影响气候变化。
温度变化
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
地面长波辐射数据的监测和分析,有助于生态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 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全球能量收支平衡

全球能量收支平衡

上图反映的是地球每年全球平均能量平衡估算的示意图。

从长期来看,地球和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与其释放的长波辐射的能量是平衡的。

进入的太阳辐射中,大约一半的能量被地球吸收。

通过湍流显热(上升暖流)、潜热以及地表辐射,这些能量又被到传递到大气中,大气通过外逸长波辐射将这些能量辐射到太空同时通过反向辐射辐射到地表。

Reflected Solar Radiation 107Wm-2: 反射的太阳辐射107Wm-2Reflected by Clouds, Aerosol and Atmospheric Gasses:云、气溶胶和大气气体的反射77 Wm-2 Reflected by Surface: 地表反射30 Wm-2Absorbed by Surface: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168 Wm-2Absorbed by Atmosphere:大气吸收太阳辐射67 Wm-2Incoming Solar Radiation:进入的太阳辐射342 Wm-2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外逸长波辐射235 Wm-2Emitted by Atmosphere:大气散射165 Wm-2Emitted by Clouds:云散射30 Wm-2Atmospheric Window:大气窗40 Wm-2Greenhouse Gases(Back Radiation):温室气体(反向辐射)324 Wm-2Absorbed by Surface:地表吸收的辐射324 Wm-2Surface Radiation:地表辐射390 Wm-2Thermals:上升暖流(湍流显热)24 Wm-2Evapotranspiration:蒸散作用(地面向大气输入潜热)78 Wm-2地球系统入:(342)——太阳辐射(342)出:(342)——云、气溶胶和大气气体的反射(77)+地表反射(30)+大气散射(165)+云散射(30)+大气窗(40)大气系统入:(559)——大气吸收太阳辐射(67)+湍流显热(24)+潜热(78)+地表辐射(390)出:(559)——大气散射(165)+地表吸收的辐射(324)+云散射(30)+大气窗(40)地表入:(492)——地表吸收太阳辐射(168)+地表吸收的辐射(324)出:(492)——地表向大气的辐射(390)+潜热(78)+湍流显热(24)。

地面辐射平衡方程及各项意义

地面辐射平衡方程及各项意义

地面辐射平衡方程及各项意义一、地面辐射平衡方程的基础地面辐射平衡方程啊,就像是大自然能量收支的账本呢。

咱们先来说说啥是地面辐射平衡方程,简单来讲,它就是地面接收到的辐射能量和地面向外辐射出去的能量之间的一个平衡关系。

比如说,地面会接收到太阳的辐射,这可是个超级重要的能量来源啊。

就像我们每天早上拉开窗帘,阳光一下子照进来,那满满的都是能量呢。

这部分能量照到地面上,地面就开始接收了。

而且啊,这还不是全部呢,大气也会向地面辐射一些能量。

这就好比是周围的小伙伴们也会给地面一些“小温暖”。

那地面接收了这么多能量,也不能光吃不吐呀,它也会向外辐射能量的。

这其中有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辐射能量,就像是地面在向大气“分享”自己的能量呢。

1. 太阳辐射的意义太阳辐射对于地面辐射平衡方程来说,那可是个大头。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它给地面带来了热量,让地球有了温度,这才使得地球上有了生命存在的可能。

要是没有太阳辐射,地球就会是一个冷冰冰的大石头,啥都没有。

你可以想象一下,没有阳光的世界,到处都是黑暗和寒冷,多可怕呀。

而且太阳辐射的强度还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季节啦,夏天的时候太阳辐射就比较强,冬天就相对弱一些,就像夏天我们会觉得特别热,冬天就冷飕飕的。

还有纬度也会影响,低纬度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就比较多,像赤道附近就很热,高纬度地区就少一些,像北极和南极就冷得很呢。

2. 大气辐射的意义大气辐射给地面的能量虽然没有太阳辐射那么多,但也很重要哦。

大气就像一个保护罩一样,它向地面辐射能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调节地面的温度。

如果大气不向地面辐射能量,那地面晚上的时候就会冷得更快,昼夜温差就会变得特别大。

就像在沙漠里,大气辐射相对比较少,昼夜温差就很大,白天热得要命,晚上又冷得要死。

而在一些植被丰富、大气状况比较好的地方,昼夜温差就比较小,这其中大气辐射就起到了很重要的调节作用呢。

3. 地面长波辐射的意义地面长波辐射是地面向外输出能量的重要方式。

长波辐射与辐射平衡

长波辐射与辐射平衡

L ( , ) L (0 )e(0 )/
• 设地面是朗伯面,即可求出在z高度上的辐照度为,
E ( )2 L ( 0 )e
0 1 ( 0 ) 1
d E ( 0 ) 2 e(
0
0 )
d
• 定义由地面至 z 处气层的漫射辐射通量透过率为,
• 理解(5.5.1)(5.5.2)式
• 设地表温度为Tg,地面的积分出射度应是:
F AgT
F gT
4 g
4 g
(5.5.1)
(5.5.2)
• 或以地面比辐射率eg 表示,为
• 陆地表面可看作朗伯面;而平静的水面因有反射,则不能当作朗 伯面处理。
5.5.2 长波辐射在大气中传输
大气的长波辐射性质 ① 地球与大气都是放射红外辐射的辐射源,通过大气中的任一平面射出的是 具有各个方向的漫射辐射。而太阳直接辐射是主要集中在某一个方向的平 行辐射。在红外波段,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能量远小于地球与大气发 射的红外辐射,常可不予考虑。 除非在云或尘埃等大颗粒质点较多时,大气对长波辐射的散射削弱极小, 可以忽略不计。即使在有云时,云对长波的吸收作用很大,较薄的云层已 可视为黑体。因而研究长波辐射时,往往只考虑其吸收作用,忽略散射。 大气不仅是削弱辐射的介质,而且它本身也放射辐射,有时甚至其放射的 辐射会超出吸收部分,因此必须将大气的放射与吸收同时考虑。 总之,长波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是一种漫射辐射,是在无散射但有吸收 又有放射的介质中的传输。
(5.5.21)
第二项为各层大气的辐射和吸收。
若求地气系统从大气顶部向外射出的长波辐射(OLR),则需对所有波长积分,
E L,

0

辐射平衡试题及答案高中

辐射平衡试题及答案高中

辐射平衡试题及答案高中1. 辐射平衡的定义是什么?2. 描述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基本特点。

3. 什么是大气窗口,它在辐射平衡中扮演什么角色?4. 解释什么是温室效应,并说明它如何影响辐射平衡。

5. 描述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之间的能量交换过程。

6. 为什么说云层对辐射平衡有重要影响?7. 简述辐射平衡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8. 如何通过观测数据来计算辐射平衡?9. 辐射平衡与温度平衡有何不同?10. 列举三个影响辐射平衡的自然因素。

答案1. 辐射平衡是指地球表面和大气层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它们向外空间辐射的能量之间的平衡状态。

2. 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能量集中于可见光和紫外线部分;地球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能量集中于红外线部分。

3. 大气窗口是指大气中某些波长的辐射可以几乎无阻碍地通过的区域,它允许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之间的能量交换。

4.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能够吸收地球表面辐射的长波辐射,阻止其逸散到外太空,从而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5. 地球表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一部分能量被地表吸收转化为热能,另一部分以长波辐射的形式返回大气层。

大气层吸收这些长波辐射后,部分以长波辐射的形式返回地表,部分逸散到外太空。

6. 云层可以反射和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地表的辐射能量;同时,云层也能吸收和散射地表的长波辐射,影响辐射平衡。

7. 辐射平衡对气候变化有直接影响。

例如,温室效应导致的辐射平衡失衡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8. 通过地面和卫星观测站收集的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数据,可以计算出辐射平衡。

具体方法是将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减去向外空间辐射的能量。

9. 辐射平衡关注的是能量的收支平衡,而温度平衡则关注的是热量的平衡,两者密切相关但侧重点不同。

10. 影响辐射平衡的自然因素包括太阳活动、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大气成分变化、地表性质变化等。

本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辐射平衡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观测数据来分析辐射平衡。

第三节 地球辐射与辐射平衡

第三节 地球辐射与辐射平衡

Rn Rsb Rsd 1 Rld Rlu
讨论:日变化,年变化
讨论地面净辐射的意义:p39
整个地球表面平均来说是收入大于支出的,也就是说地球 表面通过辐射方式获得能量。 因为纬度和海陆分布的不同,地面净辐射的地理分布形势 比天文辐射复杂,其他因素更为复杂。
2.大气的辐射平衡
第三节 地球辐射与辐射平衡
一、地球辐射 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地球辐射 地面辐射RLu :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RLd:长波辐射。 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的温室效应。 3.地面有效辐射 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素。生产中的应用。
1.地面辐射(RLu)
地面昼夜不停的向外放射辐射能,称为地面辐射(RLu)。
Rlu T 4
大气保温效应、温室效应和阳伞效应
保温效应
温室效应 阳伞效应
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地 面 辐 射
大 气 逆 辐 射
地面
温室效应、花房效应。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面 吸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射向地面 地面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热量平衡:地球上热量收支的代数和就是热量平衡。 地面能量(热量)平衡公式:
Rn H LE G
Rn H LE H
Rn LE
G
Rn——地面净辐射 H—— 感热通量密度, G—— 土壤热通量密度 LE—— 潜热通量 密度
G
二、辐射平衡
辐射平衡 (辐射差额、净辐射) 物体收入辐射能与支出辐射能的差值称为净辐射或辐射差额。 辐射差额=收入辐射-支出辐射 1.地面辐射平衡(地面净辐射)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表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和地面有效 辐射之差称为地面净辐射。用地面辐射平衡公式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地面和大气中的辐射过程
5.5 地球–大气系统的长波辐射 5.6 地面、大气及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
5.5.1 地面的长波辐射特性
• 结合前面内容掌握吸收率、比辐射率概念; • 比较地面长波、短波吸收率的不同特点。 • 地面对于长波辐射的吸收率接近常数,可作为灰体,但对短波辐 射的吸收率较低,且随波长变化大。
( 0 )
0

' d ' L ( , ) e L (0, ) 0 B [T ( ')]e 5.5.8b ( ') d ' 向下传输 L (0, )e B [T ( ')]e
d L kab, [ L B (T )] dz
dL kab, [L B (T )]sec dz
cos
d L L B (T ) d
• 方程的解的形式为(5.5.8a)(5.5.8b)
( ' 0 ) d ' L ( , ) e L ( 0 , ) 0 B [T ( ')]e 5.5.8a d ' ( 0 ) L ( 0 , )e B [T ( ')]e( ' ) 向上传输
1 E ( ) f , ( 0 ) 2 e(0 ) d 0 E ( 0 )
• 若令 1Biblioteka , d 1
2
d , 代入上式即得
( 0 )
f , ( 0 ) 2 e
1

d

3
2Ei3 ( 0 )
• 式中 Ei3(0 )一个三阶指数积分。n 阶指数积分的定义式是
Ein X e X
1
d
n
• 而且有下列关系, dEin ( X ) Ein 1 X dX • 通过数值积分方法可求出此指数积分的函数表便于应用。

对比平行辐射透过率和漫射透过率 表达示形式,若要把漫射辐射当作平 行辐射处理,应当将其光学厚度加 大1.66 倍。其原理是清楚的,因为 (0) 是这一层大气的垂直光学厚 度,垂直方向辐射的光学路径最短, 而其它方向的路径都要加长,其吸 收当然也增加了。作为对各个方向 的积分,其最终效果是加大 1.66 倍, 因此也有人把β 称为漫射因子
L ( , ) L (0 )e(0 )/
• 设地面是朗伯面,即可求出在z高度上的辐照度为,
E ( )2 L ( 0 )e
0 1 ( 0 ) 1
d E ( 0 ) 2 e(
0
0 )
d
• 定义由地面至 z 处气层的漫射辐射通量透过率为,

g

0


E (0)

L (0, ) cos sin d d 1 0 1 0 π B (Tg ) 2 e d π B [T ( )] 2 e d d 0 0 0
0 0


π 2
dL kab, L dl A kab, dl L L
•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该气层放射的辐亮度是
A B (T ) kab, B (T )d l
式中T为大气温度
dL kab, L dl A kab, dl L L
A B (T ) kab, B (T ) dl
(5.5.21)
第二项为各层大气的辐射和吸收。
若求地气系统从大气顶部向外射出的长波辐射(OLR),则需对所有波长积分,
E L,

0

E ( 0) d
(5.5.22)
5.5.3 大气顶射出的长波辐射
• 在推导前面的公式时请特别注意其物理意义: ① 各高度上发射的长波辐射量为该点温度所对应的黑体辐射量 乘以其比辐射率(吸收率)。 ② 这一辐射在传输到大气上界时要受到它上部这层大气的吸收 衰减。 ③ 大气层顶部的出射辐射是地面和各层大气辐射之和。 ④ 地球大气顶部总的长波出射辐射(OLR)为各波长出射辐射 之和。
• 理解(5.5.1)(5.5.2)式
• 设地表温度为Tg,地面的积分出射度应是:
F AgT
F gT
4 g
4 g
(5.5.1)
(5.5.2)
• 或以地面比辐射率eg 表示,为
• 陆地表面可看作朗伯面;而平静的水面因有反射,则不能当作朗 伯面处理。
5.5.2 长波辐射在大气中传输
大气的长波辐射性质 ① 地球与大气都是放射红外辐射的辐射源,通过大气中的任一平面射出的是 具有各个方向的漫射辐射。而太阳直接辐射是主要集中在某一个方向的平 行辐射。在红外波段,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能量远小于地球与大气发 射的红外辐射,常可不予考虑。 除非在云或尘埃等大颗粒质点较多时,大气对长波辐射的散射削弱极小, 可以忽略不计。即使在有云时,云对长波的吸收作用很大,较薄的云层已 可视为黑体。因而研究长波辐射时,往往只考虑其吸收作用,忽略散射。 大气不仅是削弱辐射的介质,而且它本身也放射辐射,有时甚至其放射的 辐射会超出吸收部分,因此必须将大气的放射与吸收同时考虑。 总之,长波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是一种漫射辐射,是在无散射但有吸收 又有放射的介质中的传输。
漫射辐射透过率
• 漫射辐射的辐射通量是由各个方向的辐射流积分而成的。虽然每 个方向辐射的传输符合指数衰减规律,但作为其总和的辐射通量,
其衰减规律就要复杂一些。
• 单色辐射通过这层大气,只考虑经过气层的吸收削弱,其削弱为:
dL L kab, sec dz L d
• 辐射由地面向上至 z 处时,由(5.5.8a)可得到,
0

• 在已知吸收物质的吸收系数和光学厚度以及介质的温度分布以后, 可以从理论上计算大气中辐射场的分布。
Figure 1. Three isothermal layers model the atmosphere in this illustration of upward-mov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with frequency v. The radiation, assumed not to scatter, propagates at an angle θ with respect to the vertical and emerges from layer 3, the topmost atmospheric slice. The ground below the atmosphere emits as an ideal blackbody, characterized by the Planck function B. Each layer, at its own temperature T, emits with its own emissivity ev and, by Kirchhoff’s law, absorbs a proportion av = ev of the incident radiation. The radiation flux distribution incident on layer 3 is Iv. It is the sum of the thermal emission from the ground, layer 1, and layer 2, attenuated by absorption in the intervening layers 1 and 2. Squiggly arrows indicate thermal emission; straight arrows indicate transmitted radiation.
L (0, ) e
B (Tg )

B [T ( )] e ( 0 ) d 0
0
假设大气放射是各向同性的,对半球空间积分以后,可得到大气上界的单色辐射 通量密度(5.5.18) 0 0 B (T ) e B [T ( )] e d

③ ④
长波辐射传输方程(Schwarzschild方程)
• 同时考虑气层的放射与吸收,但不考虑散射,并假定大气是水 平均一的,即是平面平行大气。
• 射入的辐亮度L沿传播方向经过一段距离 dl 后,由于吸收作用
而使辐亮度变化 ,由于吸收作用而使辐亮度变化:
dL kab, L dl
• 此处 k是体积吸收系数。按吸收率定义,该薄气层的吸收率:
Figure 1. Three isothermal layers model the atmosphere in this illustration of upward-mov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with frequency v. The radiation, assumed not to scatter, propagates at an angle θ with respect to the vertical and emerges from layer 3, the topmost atmospheric slice. The ground below the atmosphere emits as an ideal blackbody, characterized by the Planck function B. Each layer, at its own temperature T, emits with its own emissivity ev and, by Kirchhoff’s law, absorbs a proportion av = ev of the incident radiation. The radiation flux distribution incident on layer 3 is Iv. It is the sum of the thermal emission from the ground, layer 1, and layer 2, attenuated by absorption in the intervening layers 1 and 2. Squiggly arrows indicate thermal emission; straight arrows indicate transmitted radi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