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隋唐思考题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隋代诗坛概况。

(1)隋代诗坛宫体诗占统治地位,其特点是轻佻放荡,浮华艳丽,悱恻缠绵。

(2)由于南北文风的交流,出现一些成就较高的作家,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
2、简述唐代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唐代文学繁荣的影响
(1)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为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
(2)政治的开明,思想的宽松活跃为唐代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统治阶级的提倡与重视,有利于文学风气的形成
(4)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做好了准备
(5)南北文学的交流促进了文学高潮的到来。

3、简述初唐宫廷诗人对律诗艺术形式的创造之功。

初唐宫廷诗人创作讲究声律和词藻他们对诗歌形式的进一步追求促进了律诗的完善和定型,宫廷诗人的贡献表现在:
(1)从理论上进一步总结诗歌的格律,初唐的上官仪总结了六朝以来的创作规律,并把它程式化,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如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显贵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稍后的元兢不仅提出了字形和词义的对偶,还提出了调声三术,表现出将声律和对偶紧密结合的新努力。

(2)从实践上创作了大批全篇合律的诗篇,从武后至中纵神龙景龙年间,在当时的一批宫廷诗人底下,大量涌现出平仄协调又合乎粘附规则的全篇合律的诗篇,标志着五、七言律诗的完全成熟,促进诗歌的完善定型。

4、简述四杰的创作对初唐诗风革新的贡献(题材的拓展和意境风骨的创立)。

(1)四杰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小绮靡,提倡刚健骨气,集中体现在杨炯的《王勃集序》中
(2)四杰拓新诗歌的题材和主题,表现了广阔的时代生活和现实人生的感受,他们的诗歌突破了宫廷和应制的范畴,反映了现实的社会生活,如仕子的宦游,将士的赴边。

上层社会的奢侈,弃妇弃女和宫娥的痛苦等,使诗歌创作从宫苑台阁走向关山塞漠
(3)在诗歌的感情基调上,他们的诗歌变得更加充实,或宣泄郁郁不平的牢骚或追求功名的热望,都具有昂扬、热烈、壮大、浓烈的情感,从而树立了一种与宫廷诗完全不同的新诗风。

5、试述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创作成就。

(1)诗歌理论主张(主要体现在《与东方左使虬修竹篇序》):A提倡风骨和兴寄,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用。

B提出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审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彩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美丽的文字。

(2)陈子昂的创作实践
陈子昂的创作是其理论指导下的创作实践,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登幽州台》等,其特点:A感遇诗大都有感于政事而发,针对现实生活中重大的社会问题而作,从而使诗歌走上了反映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道路
B感遇诗有一些感慨生世,抒发郁郁不平的作品,这类诗往往呈现出一种昂扬壮大的感情基调与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

总之,陈子昂诗歌创作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彻底清除了南朝诗歌与唐代宫廷诗的弊病,为唐诗注入了生命力,完成了诗风改革的使命,开启了盛唐整整一代诗人。

6、简述张若虚和刘希夷诗歌的意境美特点。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这首诗把诗情画意哲理完美交融,创作一种空明纯美的诗境,为唐诗意境的创造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7、简述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内容: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主要写游历所见的山水田园景色或家乡的自然风光。

艺术特色:(1)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具体表现为写平凡景物,表现淡淡思绪,运用白描手法描写景物,语言自然清丽,不加雕饰。

(2)语淡而味浓,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各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浓厚的情致韵味。

8、掌握王维的诗歌创作情况(创造分期,诗歌题材)。

创造分期:以天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王维怀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写出了不少意气风发,充满豪情的诗篇,如《少年行》,后期的王维由于政治变革,思想日趋消极,继续隐逸生活,创作重点转向山水田园题材,作品着重变现静逸,明秀的诗境。

诗歌题材:诗歌题材较为全面,有赠别诗、边塞诗、妇女题材诗、山水田园诗、奠定了他在唐诗地位的是山水田园诗。

9、试述王维山水诗意境美的特点及其艺术地位。

特点:(1)静逸、明秀、兴象玲珑,把写景与抒情密切结合,熔抒情与写景于一炉,情景交融,从而创造了一种玲珑剔透的诗境。

(2)苏轼“谓摩洁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现在把绘画的构图手法运用于诗歌意境创作中,他的诗注重景物的构图,善于表现景物之间的层次感,还善于给画面设色敷彩。

(3)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意境美富于音乐美的特点:王维善于在诗中表现大自然中的各种声响,并使之与画面结合,形成有声有色的胜境。

(4)富于禅理禅趣,意境空灵。

王维诗常常表现自然界轻微的响动,以动写静,喧中求寂,显示出心境的空明与寂寞而富于禅理禅趣。

10、试述高适、岑参边塞诗的特点并比较其异同。

(1)高适诗的特点:A、风格雄浑悲壮。

高适以政治家的眼光来看边塞的人和事,议论战争的得失,将追求不朽功名的昂扬意气与冷峻真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从而呈现雄浑悲壮,如《燕歌行》
B、关注现实,反映许多边塞的现实问题,如策略、统治集团的寡思,将帅的无能腐败,士族的痛苦,因此风骨兼备,悲壮苍凉。

C、他的诗以叙事,议论和直接抒情为主。

(2)岑参诗歌的特点:A、感情炙热,诗歌抒写将士英勇报国,不畏艰苦的爱国精神,形成壮阔雄伟大气磅礴的风格。

B、想象奇特,夸张大胆,语言瑰丽,富有浪漫情调诗人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奇特想象,描写塞外雄奇壮丽的自然景物,形成奇峭壮丽的特点。

C、岑参的诗歌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受鲍照、谢朓的影响较大,表现出雄奇瑰丽、飘逸峭拔的特点
(3)相同点:两人同以边塞诗著称,都具有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

不同点:A、在艺术风格上,高适的雄浑悲壮,岑参的则雄奇壮丽
B、岑参作品内容丰富多样但思想不如高适深刻,高适诗“尚质主理“常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边塞问题,深刻揭示边防政策的弊端。

以政论的笔调表达自己对战争的意见。

岑参诗”尚巧主景“以诗人的敏锐去描绘战斗生活和边塞风光。

C、岑参诗富于浪漫主义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高适的诗多从现实出发写自己的真感情真怀抱,或抒情或议论,语言质实有力,情调豪迈雄壮。

11、为什么说最能体现盛唐气象的莫过于边塞诗?试加以分析阐述。

12、试述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非常鲜明,他上承屈原,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创造性的运用了一系列的浪漫主义手法,开拓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境界。

他的诗歌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充满异常强烈的主观情感,他的诗侧重书写豪迈气概激昂情怀,诗歌贯穿着奔放的气势,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

(1)李白诗歌强烈主观情感这一特点又构成了李白诗歌在反映现实和安排结构方面具有显著的特色。

首先,诗人反映现实很少详尽客观的描写现实生活的过程,而主要诗抒发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李白叙事不侧重描写事件的每个细节,而是概括事件的整体性质,这与杜甫和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注重细节刻画,客观冷静的叙述有显著的不同,写景也不是对景物各各侧面一一进行刻画,而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情感想象描写景物全貌和对景物的感受。

其次,李白诗歌的结构不是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来安排的,而是以情感的发展作为线索的。

(2)李白诗歌想象丰富奇特,意象纷繁变幻。

李白诗歌常常展开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和幻想来表现澎湃的心情,其诗歌意向常染上奇幻的色彩,“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想象奇特,思归惜别的愁心,或借助狂风或伴着明月飞向远方,想象超越了现实;李白还常常借助梦境、神话传说等构成各种瑰丽、奇特的艺术境界;此外,李白还借助夸张、比拟、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表达他的奇思妙想。

(3)语言上,: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不受格律的限制,不雕琢字句,一切归于自然,一切服从与内容,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真正做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诗中常带一些参差不齐和散文化的句式,如《蜀道难》
13.龚自珍《最录李白集》曰:“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李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

”试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庄子的放达避世与屈原的忠君爱国,儒家的积极入世与道家的无为长生和游侠的尚义都奇妙地统一与李白的一生。

李白既讲儒术又讲法术,既追求一举成名,又向往隐退山林。

首先,李白具有儒家思想,积极入世,他始终以“经济之才”、济世济时自负,而且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实现这些政治理想,即使在政治失意时也不减执着之情。

其次,李白从小受道教思想的影响,他五岁誦六甲。

15岁观奇书(道家神仙方术之书),先后在岷山、嵩山等地修过道,并与许多道士交往,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
第三,李白有任侠的思想。

他明确地宣扬“儒身不及游侠人”。

任侠的思想形成李白好爽、自信、纯真、追求平等等思想,他始终相信自己的政治才能,非常自信自负。

纵观李白的思想,虽然很复杂,但功成身退,成为各种思想的契合点。

儒家思想促其建功,游侠纵横的思想更促其建大功。

老庄和道家思想又促其激流勇退,这样,以儒为进,以道为退的人生观就在李白的身上得到统一。

14、为什么么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15、试论杜甫诗歌的“诗史”特质。

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风貌,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被喻为诗史,表现在:
(1)杜甫诗歌把个人的遭际与国家命运、民生疾苦结合起来,抒发了悯时伤乱、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和爱国精神。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怀咏五百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名句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对正在骊山行宫中肆意挥霍享乐的玄宗群臣提出责难,对社会动乱将至感到担忧,《春望》写长安沦陷后残破荒凉的景象,表现诗人伤时感乱,忧国思家的情感。

《北征》叙述了安史之乱中民生凋敝、国家混乱的情景,陈述了自己对时事的见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诗人闻冀北收复,喜极而泣,《茅草屋为……歌》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

(2)杜甫诗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矛盾,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政策及其骄奢淫逸,专横暴虐是行为,还反映战争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种种灾难和痛苦,表现了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如《俪人行》写杨国忠兄妹在长安城南的曲江游宴的情景,讽刺他们骄奢淫逸的丑行,也从侧面曲折地反映出唐玄宗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兵车行》写唐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三吏三别》写战乱中人民的困难。

16、试述杜甫叙事诗的成就。

杜甫诗既叙事件经过又着力于细节描写,写人或物或心情,精心刻画,从细微处见真实,展开画面,把读者引入某种氛围、某种境界。

杜诗叙事融入了强烈的情感,他的一些诗很难分出是叙事还是抒情,这些诗歌记叙的是实事,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画面,而抒发的是一己之情,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空前的,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种转变。

杜甫的叙事诗又分两类:A、用五言古体形式写成的自叙性的诗篇,代表作品又《咏怀五百字》《北征》。

这类诗歌篇幅较长,往往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表达相当复杂的内容,如《咏怀五百字》叙述作者至京城奉先县探家的一路经历和所见所思,包括沿途景色,社会的动荡,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与家人重聚的情形等多方面的内容交织在一起,情绪起伏变化,充分表现了杜甫当时复杂的心理。

B、以《兵车行》《俪人行》《三吏三别》为代表,既有七言古体又有五言古体的叙事诗,这类诗实际是古代乐府民歌的流变,杜甫“即事名篇”,即根据所叙事实命名,使诗歌更能反映现实,更富于生活气息。

这一创造直接引导了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

从叙事艺术看,这些事善于描绘人物形象,尤其是运用对话表现人物个性,在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17、简述杜甫律诗的成就。

(1)扩宽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等,而且用律诗写时事。

(2)以律诗写组诗,为了扩大表现力,杜甫的律诗多用组诗的形式,五律代表作《秦州杂诗》20首七律代表作《秋兴》8首《咏怀古迹》5首
(3)在律诗的技巧上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

18 简述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及创作倾向。

主张:(1)“不平则鸣”“笔补造化”。

“不平则鸣”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

“笔补造化”则强调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2)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理论主张突破了过去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歌,重视诗歌的抒情特质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

创作倾向:在创作上求新求异,具有奇崛险怪的共同创作倾向。

19、简述元白诗派的诗歌主张及创作倾向。

主张:白居易在《与元九书》较系统地总结了现实主义创作理论,批判了形式主义,白居易提出了四个主张:A、“文章何为时而著,诗歌何为事而作”主张诗歌
B、文学根治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C、诗歌又感人的力量,强调诗歌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
D、强调诗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倾向:以乐府,特别是新题乐府的形式来反映社会问题,针砭时政;在艺术上重写实,尚通俗。

20、简述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诗风的传承情况。

“国风”诗歌具有“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两汉乐府“缘事而发”——曹操“借古体写实事”——杜甫“即事名篇”——中唐前期元结、顾况的进一步发展——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1、白居易的诗歌主张表现在哪些著作中?他的诗歌可分为几类?
白居易将自己的1300多首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

其代表作品《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
22、简述白居易讽谕诗的特点。

(内容及艺术技巧)
白居易的讽喻诗具有丰富的内容,具有战斗精神。

(1)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并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如《观刈卖》《后宫词》《上扬白发人》
(2)揭露中唐的各种弊政,“两税法”“宫市”“进奉”
(3)反映中唐边疆无休止的战争带来的灾难《新丰折臂翁》
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1)主题专一明确
(2)运用外貌和心理细节刻画人物形象
(3)采用鲜明的对比手法
(4)叙事和议论相结合
(5)语言的通俗化
23、简述《长恨歌》《琵琶行》的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

24、简述韩愈诗歌的特点
(1)诗风豪放雄奇,他的诗大都气魄雄伟,气势磅礴,改变了大历以来诗坛纤巧卑弱的现象。

(2)有意打破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用奇字造坳句,押险韵,想象奇崛,意象怪奇,构思奇特,标新立异。

(3)以文为诗,表现在把散文骈文句法引进诗歌,诗句可长可短,变化多端,不求对仗,单行散句,句子或长或短,变化很大。

以虚词入诗,以议论为诗。

25、试述刘禹锡、柳宗元诗歌内容及艺术风格上的异同。

26、试述李贺诗歌的意象特点。


(1)冷艳凄靡,极具悲感,用字幽冷,喜欢用鬼,泣,寒,死等字眼描写景物,使景物具有冰冷凄凉的感情色彩。

李贺极力渲染景物的色彩和情态,诗歌意象艳丽多彩。

(2)瘦硬、坚脆、狠透、刺目的意象。

(3)构思奇诡,意象结构生新,运用通感。

27.简述晚唐怀古咏史诗的特点、产生的背景及优秀作家。

28.简述杜牧咏史诗的成就。

杜牧成就最高的是怀古咏史诗,史学家的遗风和对现实政治的关切,使他的诗形成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怀古伤今,透过历史关注现实,代表作《过清华宫》、《泊秦淮》、《赤壁》。

29、简述晚唐诗歌的四类题材内容及其产生的背景。

30、晚唐诗歌创作的三大走向。

31、简述李商隐诗歌意象朦胧与内涵多义性的特点。

诗歌体裁有:(1)怀古咏史诗(2)政治诗,直面揭露当时统治的弊端(3)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的大家,借咏物咏怀(4)无题诗(朦胧诗)对后世也影响深远,无题表面写男女艳情,其实写的朦胧隐约,具有朦胧多义的特点。

32、试述韩柳散文文体文风革新的社会文化成因。

33、试述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征及情感内涵。

34 苏轼称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你是怎样理解的?
35、韩柳在散文创作上开拓性成就表现在那些方面?
36、简述晚唐小品文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家及代表著。

37、简述唐传奇发展的三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成就、代表作家、作品。

38、简述晚唐五代词的创作概况、代表作家作品。

五代时在西蜀和南唐形成两个词的中心。

后蜀赵崇祚编成《花间集》,选录18位“诗客曲子词”,凡500首。

温庭筠。

黄埔松生活于晚唐。

《花间集》的主要内容是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状,特别是她们的内心生活。

艺术上文采繁华轻柔艳丽。

温庭筠是花间派的鼻祖。

词的风格秾艳细腻,绵密隐约。

李煜词,前期:主要反映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

后期的词比起前期有很大突破,主要写亡国之恨、故国之思;主要代表作《虞美人》、《破阵子》、《浪淘沙》,风格凄苦深沉。

39、背诵指定篇目,并能分析鉴赏。

40、名词解释:上官体初唐“四杰”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韩孟诗派元白诗派新乐府新乐府运动花间派杜诗的“沉郁顿挫”。

花间派:中国晚唐五代词派。

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

他们的词风大体相近。

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

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作家,二人虽都侧重写艳情离愁,但风格不同,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

其余词人,多蹈温、韦余风,内容不外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多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格调不高。

但鹿虔扆、欧阳炯、孙光宪也有一些较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花间词在思想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

新乐府: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

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

他曾把担
任左拾遗时写的“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50多首诗编为《新乐府》。

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

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

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

二是写时事。

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

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姑于杜甫。

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

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

新乐府诗多来尝“播于乐章歌曲”。

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

新乐府运动由于前有杜甫开创的传统,后有元结、顾况继其事,张籍、王建为先导,到了“元白”时期,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加之元、白诗才盖世,写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给当时以极大影响,使这一伟大的文学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

《师友诗传续录》载:“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创为新乐府,亦复自成一体。

”新乐府运动在贞元,元和年间与韩柳古文运动相继磅礴于文坛,有着共同的社会原因。

杜诗“沉郁顿挫”: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

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

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

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

长篇如此,短章也如此。

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上官体:初唐的上官仪总结了六朝以来的创作规律,并把它程式化,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如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显贵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之名见于《旧唐书??杨炯传》指初唐四个文学家,分别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的文学创作对改变齐梁以来的浮靡文风起了很大的作用。

山水田园诗派:是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其他作家如储光羲、常建、祖咏等,他们继承了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的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的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

他们的诗描绘自然山水田园的风光,表达返璞归真、怡然养性的情趣。

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事,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

边塞诗派:开元天宝年间的一个诗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頎诗作多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英雄浪漫主义的诗歌情调。

元白诗派:是中唐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是乐府,以新题乐府的形式来反映社会问题,针砭时政,在艺术上重写实,善通俗,主要诗人有元稹,白居易,张藉、王建等。

新乐府运动:中唐时,元稹、白居易等人吸取杜甫的诗歌经验,用新题乐府写时事,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掀起的新乐府运动。

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崛起的一个影响很大的诗派,代表诗人是韩愈、孟郊,还包括贾岛、卢仝、姚合、李贺、刘叉等。

他们在创作态度上,“用思艰险”,崇尚“苦吟”,主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在诗歌风格上,主要追求奇崛险怪、雄奇怪异之美。

而思想内容上,即使是优秀之作,也多以抒写个人的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端,直接反映现实的较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