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冶》
中国古代造园专著,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撰。
崇祯四年(1631)成稿,崇祯七年刊行。
《园冶》全面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
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
总结了造园经验,是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
著作。
《园冶》内容由兴造论和园说两篇组成。
园说下分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部分。
全书共三卷,附图235幅,其中卷二是装折中的栏杆图式。
兴造论
作者阐明写书的目的,着重指出园林兴建的特性是因地制宜,灵活布置。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总的指导思想,需要有一个善于巧妙利用环境来进行创作的人来主持。
因此作者把自己的经验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园说
是全书的主体。
作者把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征概括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在叙述过程中着意把园林造景的刻划和意境感受联系起来,勾划出中国江南园林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特色。
相地和立基
阐述了宅园总体设计的理论。
相地论述园址的勘察选择;立基论述园林的总平面布置,涉及主要建筑物(厅堂、楼阁、门楼、书房、亭榭、廊房)和假山等在总平面设计中的考虑程序、建筑物平面要求、适宜的位置和因地制宜的变化等内容。
屋宇
《园冶》封面
从四个方面论述园林建筑物。
一是通论,讲到园林建筑物与一般居住建筑物的差异、建筑风格、园林建筑物与园景的密切配合、妙于变幻和推陈出新等问题;二是各类园林建筑物的名称、含义和解释;三是讲梁架结构和它的变化;四是讨论园林建筑物的平面图,计成称之为“地图”,并指出这是建筑设计的第一步,也是业主和建造者需要共同商定的一个内容。
装折
讨论园林建筑物的装修问题,包括屏门、仰尘、风窗、栏杆等小木作。
在装修艺术构图原则上,计成提出了“如端方中须寻曲折,到曲折处还定端方,相间得宜,错综为妙”的理论,很像近代艺术理论中“多样统一”的原则。
图例力求推陈出新,反对常套。
工艺上也有创新,如“一料斗瓣”即以一种规格的小原件,装配成多种图案的做法。
门窗和墙垣
门窗专指砖墙上的磨砖框洞,墙垣有实墙和漏明墙,都用以分隔或透视园林景物。
计成提出了因景择宜,式样雅致合时的主张,反对“雕琢花鸟仙禽”。
还介绍了白粉墙、磨砖墙、漏砖墙(漏明墙)、乱石墙的施工工艺。
铺地
计成提出“废瓦片也有行时”,“破方砖可留大用”。
他认为设计得宜,废物不废。
并详细论述了乱石路、鹅子地(卵石铺地)、冰裂地以及各种砖铺地的做法。
掇山和选石
是讨论假山创作的各种问题。
计成系统地、详尽地讲述了假山的施工方法和要点,在技术上重视安全和稳固,总结了桩木基础和等分平衡法等经验;在理论上提出造假山必须深入研究真山水的特征,即所谓“有真为假”方能“做假成真”。
并借鉴山水画对自然山岳节理的概括经验,进行“依皴合掇”(按石的纹理来堆叠),这是颇有卓见的主张。
计成对假山用石的选择,破除了当时对“花石”(太湖石)的迷信。
在扩大用材范围,节约造价等方面,计成作出了相当的贡献。
借景
中国古代园林已有应用。
计成把借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从构图上的借景扩大到意境上的借景。
不仅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而且达到了“物情所逗,目寄心期”、“触情俱是”的程度。
《江南园林志》
一本论述和介绍中国苏、杭、沪、宁一带古典园林的专门著作,中国建筑学家童骏著。
作者在抗日战争前遍访江南名园,进行实地考察和测绘摄影,以多年研究心得于1937年写成此书,1963年由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1984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再版。
本书分文字和图片两部分。
文字部分包括造园、假山、沿革、现状、杂识五篇,论述中国造园的传统特色和一般原则,阐释假山艺术,介绍江南各地著名园林的沿革、现状、艺术特点并作出评价。
第二版增收《随园考》一文,增补了部分图片,共收图片340多幅。
本书是中国最早采用现代方法进行测绘、摄影的园林专著。
书中述及的一部分园林现已残破或者废记,这方面的资料尤具历史价值。
《苏州古典园林》
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著作,中国建筑学家刘敦桢著,1979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阐述苏州园林发展的历史和造园艺术成就。
全书分两部分。
总论部分包括:绪论、布局、理水、叠山、建筑、花木等6章;实例部分介绍了拙政园、留园等15座名园。
全书约13万字,有测绘图172幅,照片661幅。
著者在30年代着手研究中国园林艺术,50年代初开始主持苏州古典园林的调查工作,普查过190处园林和庭院,对主要园林做了精心测绘,分析总结了这些园林的造园艺术、构思和手法。
园随于诗
中国古代有一些著名的诗人画家兼工造园,也有不少专业造园匠师。
诗人画家造园
中国园林自南北朝以来逐渐转为表达诗情画意。
不少诗人画家亲自规划经营园林。
诗人画家中最为知名的,首推盛唐诗人王维。
王维建辋川别业,规模很大,有二十景,他和同代诗人裴迪一一赋诗赞咏。
中唐诗人白居易建庐山草堂,强调返璞归真,与大自然融合。
画家以擘划园林知名的,除王维外,还有北宋晁无咎在济州建东皋园,园成后画为大图,并题词说明。
又有南宋俞徵,堆造园林假山,大小山峰凡百余,称俞氏园。
元代有倪云林、顾阿瑛、曹知白等,也都是画家而兼工造园。
这些诗人画家多是造园自用。
专业造园匠师
自明代开始,出现了为他人造园的职业园林匠师。
明初杭州园林匠师陆氏,已佚名,人称陆叠山,堆垛峰峦,拗折洞壑,极为巧妙。
当时有一位诗人赠以诗,有“九仞功成指顾间”句。
明嘉靖年间上海有著名造园叠山匠师张南阳,号卧石山人,原为画家,后来专门为人造园叠山。
他的代表作有上海潘允端豫园、太仓王世贞奄山园。
明代还有工艺美术家兼工造园,周秉忠能作窑器和铜漆用具,尤其善于堆叠假山,苏州留园和惠荫园假山都是他的作品。
其子廷策也善于造园。
嘉定刻竹名家朱邻征,亦工造园,南翔猗园就是他的作品。
明代末年,江南出现一位著名的造园叠山匠师张涟。
与张涟约略同时,又有著名匠
师计成,也是画家出身。
他所造假山追求五代画家荆浩和关同的笔意,作品有常州吴玄的东第园、仪征汪士衡的寤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等。
计成还结合实践经验写出一部造园理论著作《园冶》。
清代初年的造园名家还有叶洮,曾为相国明珠家造自怡园,为贵戚佟国维家造佟氏园。
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号笠翁,他兼工造园,著有《闲情偶寄》,又名《一家言》,在此书的居室部和器玩部中,对园林借景、装修、家具、山石等都有精辟的论述,是继《园冶》之后的又一部重要著述。
他曾在北京弓弦胡同筑半亩园;自营别业,称伊园;晚年又自筑芥子园。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有著名匠师戈裕良,有人将他与张涟并提,称为“三百年来两轶群”。
戈裕良的作品有苏州一榭园,扬州小盘谷,常州西圃,如皋文园、绿净园,苏州环秀山庄,南京五松园、五亩园,仪征朴园,常熟燕园等。
计成
明末著名造园家,字无否,号否道人,苏州吴江人。
计成少年时代即以善画山水而知名。
他宗奉五代杰出画家荆浩和关同的笔意,属写实画派,因而喜好游历风景名胜。
在青年时代到过北京、湖广等地。
中年回到江南,定居镇江,专事造园。
计成在一次参观堆假山作业中提出了应按真山形态堆垛假山的主张,并动手完成了这座假山石壁工程。
由于作品形象佳妙,宛若真山,于是名闻遐迩。
明天启三至四年(1623-1624),计成应常州吴玄的聘请,营造了一处面积约为5亩的园林,这是他的成名之作。
他的代表作还有明崇祯五年(1632)在仪征县为汪士衡修建的“寤园”,在南京为阮大铖修建的“石巢园”,在扬州为郑元勋改建的“影园”等。
他创作旺盛期约在明崇祯前期,他根据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整理了在修建吴氏园和汪氏园所作的部分图纸,于1634年写成中国最早的和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被誉为世界造园学的最早的名著。
计成还是一位诗人,时人评价他的诗如“秋兰吐芳、意莹调逸”,但诗作已散佚。
张涟
中国明末清初造园艺术家,尤擅长叠山。
字(或号)南垣,松江华亭人,后迁嘉兴,又称嘉兴人。
少时学画,善绘人像,兼工山水,以山水画意造园叠山。
他活动于大江南北50余年,所造园林甚多。
最著名的有松江李逢申横云山庄、嘉兴吴昌时竹亭湖墅、朱茂时鹤洲草堂、太仓王时敏乐郊园、南园和西田、吴伟业梅村、钱增天藻园、常熟钱谦益拂水山庄、吴县席本桢东园、嘉定
赵洪范南园、金坛虞大复豫园等。
张涟的传记材料很多,《清史稿》为他立有专传。
康熙《嘉兴县志》记载张涟善叠假山,“旧以高架叠缀为工,不喜见土,涟一变旧模,穿深复冈,因形布置,土石相间,彼得真趣。
”康熙初张英作《吴门竹枝词》,有“一自南垣工累石,假山雪洞更谁看?”之句。
张涟对中国造园叠山艺术的重大贡献是改变了那种矫揉造作的叠山风格,对后世造园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有四子,能传父术,次子然号陶庵,三子熊字叔祥,尤为知名。
张然在北京供奉内廷28年,畅春苑、南海瀛台、玉泉山静明园,以及王熙怡园、冯溥万柳堂等皆出其手。
张然子孙继续供奉内廷,京师有称“山子张”者,世业百余年未替。
张涟造园叠山之外,还善制盆景,颇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