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实施机械育插秧工作意见
![水稻实施机械育插秧工作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4d565ab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c1.png)
水稻实施机械育插秧工作意见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机械育插秧已经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于水稻的种植而言,机械育插秧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劳动力资源,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本文将就如何实施机械育插秧工作对水稻的影响,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一、机械育插秧的优势机械育插秧实际上就是将传统的人工插秧工作进行机械化,使得种植工作更加自动化,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这种方式对于水稻种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了作业效率:机械育插秧能够高效地完成插秧工作,使得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传统的水稻插秧,农民需要手持扁豆等工具一个一个地挨着插,效率非常低下,而机械化的插秧则能够以每亩9000株的速度快速完成,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
2、提高了作业精度:机械育插秧能够更加精确地进行插秧操作,避免了很多传统插秧中的偏差和误差,使得植株的间距和深度更加均匀,提高了后续管理工作的效果,使得产量也得到了提高。
3、节省了人力成本:传统的水稻插秧需要苦力们一个个来完成工作,担负了极大的人力成本。
而机械育插秧能够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也降低了相关人力成本的投入。
二、机械育插秧操作的注意事项在实施机械育插秧过程中,为了有效地保证秧苗的质量及良好的长势,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育插秧机器的选购:机械育插秧机器应该尽量选用质量好、功能齐全、操作简单、易于维修保养、价格合理的机型。
2、育苗控制:秧苗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收成的好坏,倘若育苗不好,即便插的再多产量也不会太高。
所以要注意控制不同育苗时期的水、化肥、温度、光照,以及病虫防治等方面。
3、深度控制:避免机器插秧时过深或过浅,影响秧株的生长状况。
4、粒径合适:机器插秧时用的扁豆粒径必须根据秧苗不同的大小方能选择合适的尺寸,以达到较好的插秧效果。
三、机械育插秧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从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地方还是采用手工插秧方式,机械插秧的普及还有很大的空间。
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及技术要求
![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及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16a50e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6.png)
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及技术要求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育秧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之一。
传统的育秧方式是手工育秧,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稻机械化育秧成为了一种新的选择。
下面将介绍水稻机械化育秧的流程及技术要求。
水稻机械化育秧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流程:整地、播种、培育、移栽和管理。
整地是水稻机械化育秧的第一步,通过耕整机进行耕地整平和杂草处理,以为后续的播种和栽培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播种是水稻机械化育秧的第二步,是将水稻种子通过播种机均匀地撒播在田地上。
播种机一般采用行动显示一次完成撒种、压实和覆土的操作,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培育是水稻机械化育秧的第三步,通过水田管理机具进行浸水管理、喷药、杂草除治等操作,以保证育秧期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移栽是水稻机械化育秧的第四步,通过移栽机将育秧好的水稻苗移植至主田。
移栽机一般采用自动插秧的方式,能够实现快速、均匀和准确的移栽操作。
管理是水稻机械化育秧的最后一步,包括施肥、杂草防治、病虫害防治等。
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利用喷药车、施肥机等农机具进行作业,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1.机具的选用:选择合适的耕整机、播种机、移栽机和管理机,能够满足不同环境和作业需求,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操作技术:熟练掌握机械化育秧机具的操作技术,包括耕整、播种、培育、移栽和管理等操作。
熟练掌握操作技术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减少操作错误。
3.注意施工顺序:按照先整地、再播种、然后培育、最后移栽和管理的顺序进行作业,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环节上的错误和混乱。
4.注意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作业质量,保证每个环节的作业效果符合要求。
比如播种要均匀、培育要到位、移栽要准确等。
5.安全生产:水稻机械化育秧过程中要注重安全生产,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机械维护和保养,确保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水稻机械化育秧是提高水稻育秧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但在实践中还需要加强机具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
水稻种植机械化综合应用技术
![水稻种植机械化综合应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68f802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5.png)
水稻种植机械化综合应用技术水稻种植机械化综合应用技术是指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利用机械设备和相关技术手段,实现种植工作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一种综合应用技术。
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力成本,实现农田规模化种植和现代化管理。
1. 水稻播种机械化技术:水稻播种机械化技术是利用播种机进行水稻的直播或秧苗定植,取代传统人工播种方式。
机械播种可以提高播种的均匀性和密度,减少播种量,提高播种效率和整体产量。
通过调整播种机的参数和结构设计,可以适应不同的田地和播种要求。
2. 水稻田间管理机械化技术:水稻田间管理机械化技术包括水稻插秧、除草、施肥、松土等操作。
利用插秧机可以实现秧苗的快速、准确插秧,减少插秧时间和劳动强度。
除草机可以高效、精确地清除杂草,提高水稻的生长环境。
施肥机可以实现自动化施肥,减少施肥量和损失。
松土机可以开展水稻泥田整地和土壤保育,增加土壤透气性和有机质含量。
3. 水稻收割机械化技术:水稻收割机械化技术是利用收割机进行水稻的整棵收割和脱粒。
机械收割可以减少人工收割的劳动强度和时间,提高收割速度和效率。
精准的脱粒技术可以提高稻谷的脱粒率和质量,减少碎粒和损失。
4. 水稻干燥机械化技术:水稻干燥机械化技术是利用干燥设备进行水稻的干燥处理。
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参数,可以快速、均匀地将水稻的水分含量降低至安全水分含量,减少霉变和质量损失。
水稻种植机械化综合应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和生活质量,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应用过程中还需注意合理选择机械设备,合理配置技术手段,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充分发挥机械化技术的优势和效果。
水稻生产六大环节机械化技术要点综述
![水稻生产六大环节机械化技术要点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5038b50f90f76c660371a7c.png)
水稻生产六大环节机械化技术要点综述水稻是安徽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约227万公顷(3400万亩),占粮食种植面积的47%左右;产量约140亿公斤,约占粮食总产的51%。
安徽省较早就示范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2002年试验示范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2011年部署水稻产业提升行动,2015年提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
截至2017年,安徽省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94.23万公顷,机械化种植率42.8%;水稻种植机械保有量3.01万台,同比增长129%,水稻机收率94.7%。
同时,秸秆还田机、谷物烘干机装备快速增长。
但是,安徽省水稻生产六大环节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技术不成套等问题。
一、大田耕整技术安徽稻区主要分布在江淮之间,前茬以油菜为主,也有部分麦茬田,前茬处理大多采用80马力以上拖拉机配套旋耕机干旋耕,耕深在10cm—13cm,然后上水浸泡,再用耙平、沉淀,基本上达到田面相对整洁,泥水分清,不陷机,不拥泥。
部分田块结合泥浆沉淀,亩用60%“丁草胺”乳油100ml均匀撒施,保留5cm—10cm水层2d—3d,进行封杀化除;大部分化除在机插后7d左右,结合分蘖肥进行的化除,亩用“丁苄”(丁草胺、苄嘧蟥隆)中小苗除草剂拌尿素在傍晚时撒施,并保持田间水层5cm—8cm。
本环节面,使硬盘盘底与床面紧密结合;或在床面上铺放一层细土,使硬盘陷于细土中,达到与床面紧密结合,才能保证秧苗盘根良好。
三是平底半硬的秧盘不宜堆放暗化,可直接入畦摆放,一般参照软盘育秧方法,摆放大田后再统一洇水,一般使用无纺布覆盖,无纺布具有透气、漏水的特点,可以防止高温烧苗现象,但采用无纺布覆盖因保温、保湿性差也会产生出苗不齐的现象,要注意及时补水保湿,同时对床面湿度较大的地方,种子难以顶出覆土层要及时揭开日晒降湿,使盘面出现细小裂缝时苗尖出土后再浇足水,后期用叶面肥调节。
三、机械化插秧技术为提高机插质量,安徽省稻区合作社在机插作业前,一般都会举办技术培训班,邀请生产厂家和相关技术人员对机具进行集中保养和维修,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
![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449934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8.png)
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应用。
其中,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是一种目前非常流行的水稻栽培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同时还可以保护土壤,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种水稻栽培技术。
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是指通过机器对水田进行摇针或直梗插秧,然后使用覆膜机将降解膜覆盖在水田表面,从而达到水稻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可以提高田间作业效率,节约人力和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节约种植成本,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
1.高效节约时间和人力资源。
传统的插秧方式需要很多人工,而机械插秧栽培技术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插秧、覆膜等多个操作,大大节约了时间和人力资源。
2.减少灌溉次数,节约水资源。
由于机具灌溉系统的控制,机械插秧的水分管理更好,不易积水和缺水,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3.提高育秧成功率和成熟率。
机械插秧技术可以精准地控制间距和深度,育秧成功率高;而覆膜率高、覆膜时间长可以增强光效应,提高成熟率。
4.保护土壤和绿色环保。
覆膜可以保护土壤,稻草和底泥都不会失去或流失。
使用降解膜也可以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1.准备阶段:机械插秧栽培需要准备好插秧机、覆膜机、降解膜、水稻种子等。
需要和农民约定插秧时间、地块点位等。
2.插秧阶段:操作工人需要带上护鞋、手套等防护措施,集中在农田进行插秧作业。
机具需要按照坐标或定位系统,一定深度和间距插入秧苗。
保证出苗率和生长速度。
3.覆膜阶段:在插秧作业后,机具进行覆膜作业,从而保留水分和影响光照透过。
待水稻确定生长后,要及时打开覆膜,以免影响温湿度。
同时,需要对覆盖区域的水泥、堤坝、沟壑等进行处理。
4.养护和管理阶段:进行灌溉、肥料、农药等管理,想要高质量和高产量就需要适当的养护和管理。
1.合理控制水分:机械插秧技术需要合理控制水分,保证水位平稳,防止秧苗失水或积水。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探讨论文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探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e4891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a.png)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探讨论文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探讨论文1机械全程化技术分析所谓机械全程化,顾名思义,就是使用机械完成水稻的生产,加工,包装。
而详细地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水稻生产全过程中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实施,它主要包括一些农业技术和农艺要求,比如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农机作业,以及耕地、育秧、栽植、植保、收获、干燥等农业生产主要环节的一些机械化操作。
1.1水稻棚盘育秧技术:盘土配置、播种、盘土规格。
1.2水田机械化整田技术:基础整地、播秧前整地。
1.3泡田技术。
1.4水稻机械插秧技术。
1.5水稻机械收获技术。
1.6粮食处理机械化技术。
在近几年宝应县也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买进了一批先进的农业机具、并且引进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
在宝应县地区水稻是最主要的大众粮食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整地、植保、排灌、收获、加工等生产环节完成机械化作业有极大的困难,所以水稻机械化种植方面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难点。
2宝应县对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各种应用成效2.1我县是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其粮食作物以水稻和小麦为主,为一年两熟制。
该省稻麦机械化生产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对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的选择以及其生产效率问题是不明确的。
以组织模式和技术模式的耦合,构建了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的概念模型,归纳得出江苏省当前有24种典型的.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
并分析了该省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的形成机制与发展历程,并与日韩发达国家相关机械化生产模式相比,得出其还有进一步发展优化空间。
2.2我县在用机械化创造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同时,也为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并且,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对周边地区的村民发挥了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农业机械的大规模使用和先进装备的引进,还为宝应县的农业机械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动力。
农业机械化事业在生产实践中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宝应县的农业生产力。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641c9c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67.png)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1水稻机插育秧技术机插育秧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
必须把握好5关:一是营养土配备消毒关,二是精耕细作秧田关,三是品种种子选择关,四是精量播种关,五是秧水肥田管理关。
把握3个原则:一是田平水浅栽插原则,二是适时栽插原则,三是合理密植原则。
机插秧苗须达到2个基本要求,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形如毯状,提起不散,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青秀均匀整齐,苗挺叶绿,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
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有软盘育秧、双膜育秧。
按床土的干湿分为湿润育秧和旱育秧。
选择育秧方式应根椐当地水源条件而定。
在水源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软盘湿润育秧操作简便可行,且用工少,生产成本低,质量有保证,适宜大面积推广。
1.1软盘育秧1.1.1准备工作。
秧田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分开、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稻田、旱地或菜园。
按照秧田面积与机插大田面积1∶100的比例留足秧田。
大田一般需备软盘300~375片/hm2。
准备宽2m的农用薄膜63m/hm2,长2m的竹弓60根/hm2。
床土为过筛的营养细土(菜园土)1500kg/hm2。
根据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的大穗型品种。
大田一般需备足杂交早稻种子22.5kg/hm2(常规稻30kg/hm2)。
种子应经过精选,以保证出芽率。
并用药剂浸种预防病虫害;稻种吸足水分的标准是:谷壳透明,可见腹白和胚,米粒容易折断而无响声。
催芽标准为:手工播种根芽长度不超过2mm,机械播种“破胸露白”即可。
1.1.2精细播种。
软盘育秧按播种方式可分为手工播种和机械播种,手工播种方法简便通用。
手工播种的作业流程:床土准备→碎土拌肥过筛→堆闷熟化;晒种→发芽试验→选种→药剂浸种→催芽→精做秧板;铺放空盘→装盘土→洒水→播种→盖土→封膜→揭膜炼苗→肥水管理→起盘移栽。
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deff58384868762caaed5a7.png)
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技术摘要育秧是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基础。
从播前准备、播种和秧田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水稻育秧技术,以期指导水稻大田生产。
关键词机械化插秧;育秧;播前准备;播种;秧田管理中图分类号 s511.0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7-0160-011播前准备1.1 床土配制床土最好是菜园土;其次是经过耕翻熟化的旱地土;再次是经过冬耕冻垡风化后的稻田土。
不能在荒草地、堆坡或当季喷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
每盘用土量约需2.5kg(经过培肥过筛后的营养土),另需盖种土0.5kg(只过筛不需要培肥),大田需土约1 125kg/hm2。
选择好土壤在播前20d左右,用筛网孔径为4~6mm,将土筛好后进行拌肥,一般大田用壮秧剂(7.5kg/hm2)15袋/hm2,可起到培肥、调酸、促进壮苗的作用。
无壮秧剂的要在1个月前拌45%的三元复合肥15kg/hm2加多菌灵1.5kg/hm2杀菌,要做到精量准确,确保拌匀,可先拌成母土,再拌大量土中,确保均匀。
最后用农膜覆盖堆闷,使肥土充分熟化,并且土壤中含水量要适中,达到手握成团、落地自散(一般含水量14%左右)。
1.2秧板制作应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捷、排灌方便的田块。
秧田与大田比例一般为1∶100,一般每框秧田不得超过1 000m2,主要是便于管理。
畦面宽1.4~1.5m,沟宽0.3m,沟深0.15m,四周沟宽0.4m、深0.2m,板面长度依地块而论。
整板依据土壤及排灌条件而论。
水整板:水板整成后,晾板沉实,若板面干裂,应及时灌水保潮修整。
播前2~3d 铲高补低,充分拍实,使板面平、光、细、实,板边整齐,辅盘时人站畦面上不陷脚。
旱整板:要防治地下害虫,可用90%晶体敌百虫1.5kg/hm2加水30kg/hm2拌炒热的稻皮150kg/hm2撒于沟内诱杀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于播种前2d浇透水,使0~10cm 土层水分达到饱和状态,并用木铣头将板面拍实。
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要点分析
![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要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9cf3d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f.png)
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要点分析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机械化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是保证高产稳产的关键。
下面对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要点进行分析:一、耕种技术1. 耕种模式选择:水稻机械化栽培主要采用汉普森直播、秧田整地直播和直栽等耕种模式,根据地区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耕种模式。
2. 耕作机具选择:选择适用的深松翻耕机、旋耕机、稻田旋耕机等机具,确保耕作质量。
3. 田间作业时间:田间作业时间要根据气候和作物生长情况,合理安排田间作业时间,避免大雨和高温等不利天气条件下作业。
二、肥料管理1. 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和养分需求,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用量,采用分时施肥、控释肥料等技术,提高施肥效果。
2. 肥料施用方法:采用均匀施用、分期施用和局部施用等方法,保证肥料充分利用,减少浪费。
3. 催化剂使用:适当使用催化剂,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增加作物产量。
三、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监测: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病虫害防治措施: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并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过量使用。
3.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四、水分管理1. 灌溉技术:采用合理的灌溉技术,包括地面灌溉、滴灌和喷灌等,减少水分浪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2. 灌溉量控制: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作物生长需水量,合理控制灌溉量,避免过量灌溉和缺水,保持土壤湿度适宜。
3. 防渗排水:通过修建沟渠、设立排水井等措施,防止地下水位过高,保持土壤通气性,减少水分积渍。
五、田间管理1. 杂草管理:及时进行杂草防除,采用机械除草、化学除草和农艺措施等综合管理方法,减少杂草对水稻生长的竞争影响。
2. 种植密度调整:根据水稻品种与生态条件,合理调整种植密度,保证每亩有效株数,增加产量。
3. 土壤保育:加强土壤水肥保持,采取保留茬、旋作、翻耕等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水稻机插秧生产技术要点
![水稻机插秧生产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6af854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9.png)
水稻机插秧生产技术要点1.土壤准备2.水稻品种选择合理选择适合机插秧的水稻品种,一般选择一季稻。
选择高产稳产、抗逆性强、丰产稻谷的品种,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3.机械设备准备4.苗床管理准备好适宜的水稻苗床,控制好苗床的湿度和温度。
合理施肥,及时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确保苗床的健康生长。
5.插秧密度控制根据水稻品种和土壤条件,合理控制插秧密度,一般为每亩3-4万株。
密度过高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密度过低则会浪费土地资源。
6.插秧时间选择插秧时间一般选择在水田经过春耕、积水、施肥后,水稳定后进行。
一般选择在春季早稻产生后、孙权产生前的时期,具体时间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季节变化而定。
7.揭沟移栽机插秧时,首先需要机插将苗床上的水稻苗插入水田的沟壑中。
注意插秧的深度和角度,保证每株苗的深浅一致,插秧成行。
8.培土覆盖插秧后,需要将土壤覆盖在插秧苗上,培土的厚度一般为2-3厘米。
培土时要注意土层均匀、紧实,以保证苗床的湿度和温度。
9.管理措施插秧后,需要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包括灌溉、施肥、杂草除去、病虫害防治、追肥等。
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等问题,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
10.丰产措施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可以采取一些丰产措施,如修剪秧末、补播缺苗、调整密度等,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总结起来,水稻机插秧生产技术要点包括了土壤准备、水稻品种选择、机械设备准备、苗床管理、插秧密度控制、插秧时间选择、揭沟移栽、培土覆盖、管理措施和丰产措施等。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技术要点,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2367c0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2.png)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一、前言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中国传统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高度的食用价值。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稻生产也逐渐向机械化方向转变,机械化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对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 土地准备阶段水稻机械化生产首先要进行土地准备工作。
在选定好水稻种植地点后,首先要进行翻耕和平整土地的工作。
这个阶段可以使用拖拉机等农机具进行翻地、耙地、平整等操作,以确保土地表面平整,便于后续作业操作。
2. 播种阶段播种是整个水稻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传统的人工播种耗时耗力,效率低下。
采用机械化播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播种效率和准确性。
目前市场上普遍流行的有种子机械播种机、直播机等设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机械化播种设备进行作业。
3. 灌溉施肥阶段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源和营养物质,因此灌溉和施肥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采用机械化灌溉设备和施肥机械,可以大大提高施肥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时节约人力物力成本。
4. 除草防病防虫阶段水稻田间管理除草、防病、防虫工作是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人工除草和喷药效率低下,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采用机械化除草、防病、防虫设备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减少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
5. 收割阶段水稻的收割是决定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手工收割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并且易受天气影响。
现代化的水稻收割机械设备可以有效提高收割效率、减少损失,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品种和生长状况进行精准调节,提高作业质量。
6. 储存运输阶段水稻收割完成后,需要对水稻进行储存和运输。
传统的人工装袋、搬运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容易破坏水稻粒、损失较大等。
采用机械化储存设备和运输设备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损失。
三、总结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方法-水稻全程机械化流程图
![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方法-水稻全程机械化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cd29cbf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8.png)
能安全抽穗的水稻品种。
处理工作。根据水稻机插时间确定适期播种,秧龄 15~20 天,在播种前
2、育秧模式:可采用工厂化育秧或大棚旱育秧等集中育秧,也可以 3 天进行药剂浸种、清洗、催芽、脱水处理。机械播种“破胸露白”即可,
采用稻田旱育秧或田间泥浆育秧。
手工播种芽长不超过 2 毫米。
3、床土选择:床土宜选择菜园土、熟化的旱田土、稻田土,采用机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方法:水稻全程机械化流程图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国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以稻米作为 主食。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
种机各个部位,一次完成撒底土、浇水、播种、盖土等作业。 播种后的秧盘放室内堆放。 两天后,稻芽出土,此时就可以放到秧田育苗了。 秧田要提前做好秧床。
2、铺放载体
械或半机械手段进行碎土、过筛、拌肥,形成酸碱度适宜(PH4~6)的营养
软(硬)盘按每亩大田 15~25 张准本,双膜育秧采用幅宽 1.5 米,孔
土。每亩大田需备足营养土 100 公斤,集中堆闷。床土还可选用淤泥。淤 距 2×3 厘米,孔径 3 毫米的有孔地膜。
泥中不能有石头等杂物,在播种前 1~2 天,将肥拌入淤泥中做床土。
1、确定播种期
厘米,覆土厚度 0.3~0.6 厘米,要求覆土均匀、不露籽。
根据适宜机插的秧龄,参照当地常规栽插时间倒推适宜播种期。水稻
5、覆膜
第3页共7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早稻及部分地区中稻育秧需覆盖薄膜保温育秧或无纺布遮阳。3 月 20
秧苗三叶期以前,先湿后干,保持盘土或床土湿润不发白。移栽前控
谈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及推广对策
![谈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及推广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b22eff4910ef12d2af9e7ae.png)
圈 物, H 应 . 6 , 床土 要 药肥 处理 p 值 在4 ~ 之间 对 还 进行 混拌 。 5
秧质量的检查 ,检查项 目主要 有插秧深度 、每穴株数 、漏插
模式 的技术保障 ,水稻育插秧 机械化是 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
率 、勾伤秧率 等 ,检查结果都应 在规定范 围内 ,超过范 围应
切 割 尺 寸 (8c × 8CI。 2 m 5 ) H
“ 十一五 ”期 间农机 化技术推广 的重点 ,并将 其示范培 训工
作列入 “ 九大行动 ”之一的科技提升行动中。
1 .水 稻 机 械 化 育 插 秧 的 优 点
机插 秧的 育秧方 式 有软 盘育秧 、硬盘 育秧 、双 膜育 秧
平如镜 ,泥 水分清 ;沉淀不板 结 ,水 清不浑 浊” ,不影 响机 插作业 。②水稻机械化插秧 。插秧深度 为 1 . l,每穴 为 5—2 T CI
3 4株 ,相对均匀度 不小于 8 %;漏插率不大 于 5 5 %,伤秧 率不大于 4 %,保持行距 和株距 的一致性 。操作要 注意对行 , 行要直 ,不漏插 ,不钩秧 。插秧 田块要整平 并沉淀 ,泥脚深 度小 于 3 m,水 深 1~3 l。秧 苗要 达到 苗壮 、茎粗 、叶 0c n c
,
插秧统一 ,病虫害 防治 也可实行机 防统一 ,由社会服务
组 织 或 机 手 个 人 来 承 担 ,既 减 轻 了种 植 农 户 的 劳 动 强 度 ,又
有利于农村 劳动力 的转移。
2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关键 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 插秧 技术是采用规 格化育秧 、机械化栽插 秧 苗的水稻移栽技术 ,主要 内容包括适 合机械栽插要求 的秧
节省秧母 田 8 %;每 1 m 机插秧成 本为 7 0元 ,比手工插 0 h 5 秧节省 4 5个工 ,节省开支 1 0 0元 。手扶步行式插秧机每天 5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要点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eb042f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d.png)
N o n g y e j i x i e水稻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据统计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要食物。
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4.6亿亩左右,占我国粮食总面积约30%。
近年来,水稻生产技术发展很快,传统的手工插秧逐步被取代,先进的机插秧技术给农民带来了许多便利,真正实现了增产增收。
一、水稻机插秧具有以下三大优势:1、省工节时,水稻机械化插秧可把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中解放出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
以乘坐式插秧机为例,每台每天可插秧50-80亩,是人工插秧的50-80倍,插秧期可缩短3天左右,即使是步进式插秧机每天也可插秧20-30亩,是人工插秧的20-30倍,用工量不足人工插秧的三分之一。
2、高产增收。
机插秧采用宽行窄株,定穴定苗,通风透光好,不仅减少了病虫害,同时由于机插秧可以确保浅插,均匀一致,苗量足,更为水稻的高产提供了保障,一般亩增产约10%,尤其在灾年表现更加明显。
3、节本增效。
传统手工插秧秧田面积相对较大不便于管理,据测算,每亩可直接节本增效60-100元。
二、水稻机插秧主要技术要点。
水稻机插秧对秧苗的秧龄要求要至少25天以上,苗挺,苗均,苗绿,即3-3.5叶最佳,盘根紧密,厚薄一致,提起不散,同时苗体健壮,根系发达,根呈白色无病虫害。
在机插时要注意秧苗床土潮湿要适中,不能太湿。
1、机插秧前期准备。
首先要带药移栽,先进行药剂防治,一般在栽前2-3天亩用40%毒死蜱乳油100毫升兑水约50公斤进行喷雾。
由于近几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较重,因此防治时应添加宁南霉素,多抗霉素等病毒钝化剂,以控制灰飞虱的传播危害。
在起秧时应该连软盘一起掀起再将秧苗卷起运到地头后平放,注意不要堆放,做到随起随栽,如遇天气晴好,应注意遮阳。
移栽的地块要平整无杂物,水田整平后需沉实,保持薄水机插,对于麦秸秆还田后的地块,在联合收割机收割时应要求收割机安装使用秸秆粉碎抛洒装置,抛洒必须均匀,整地前要放水泡田至少24小时,最后使用水田秸秆还田机械进行掩埋小麦秸秆。
水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
![水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a66ab3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5.png)
水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水稻种植机械化包含着水稻栽植和直播两种栽培方式,水稻栽植机械化又分为插秧与抛秧两项技术,水稻直播机械化技术分为旱直播与水直播两项技术。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水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水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1、机械化整地技术66团现在水田耕整地作业,以一年耕翻方式为主。
采用耕翻整地机型都为大马力轮式机车(维美德8950、东方红1804)耕翻一般全为秋季,耕翻要达到25-30厘米,耕垡彻底、均匀的要求;平整地都为春季平整,采取切、平、旋三字整地作业原则,用大马力机车配套重型缺口耙、牵引式刮土机、激光平地机、动力驱动耙等农具在上年耕伐后土地上作业平整,做到大格田30亩以上,小格田不少于10亩,格田内水位落差<3厘米,犁、切、整、旋到边。
达到了齐、平、碎、净标准,土质上松下实,为机械插秧创造适合的土壤条件。
这种作业方式即可以节约农时又可以节省春季用水同时提高了土地和灌溉利用率也利于积水排放。
二、机械化种植技术2.1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采用机械插秧对秧苗的培育有一定的要求,不同型号的插秧机应配有相应规格尺度的育秧钵盘和秧苗性状要求。
机械插秧具有机械留苗、穴行距均等、插植深浅一致的特点。
因此,要求培育出的秧苗要尽量均匀整齐一致,必免机插空穴出现。
机手在机插秧时,要直线行驶,来回进行,合理密植。
一般机插秧,行距为30cm左右,穴距为12~15cm。
田间水深<2厘米。
空穴率<3%。
相对合格率>85%。
伤秧率<4%。
机插的秧苗深浅要一致,基本做到无深秧,无漂秧。
2.2水稻节种育秧机械化技术节种育秧技术要严格按照农艺要求进行种子处理和工厂化育秧。
主要工艺流程:精选种子一高温破胸催芽一机械精量播种。
育秧用种量为常规用种量的一半,即为6.0-7.0公斤/亩。
三、机械化植保技术。
传统的水稻植保作业主要是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这种器械缺点很多目前我团已淘汰,目前我团全面推广应用了背负式机动打药机作业的水稻机械化植保新技术。
水稻晶两优华占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示范效果
![水稻晶两优华占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示范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67fdba1a4afe04a1b171dead.png)
水稻晶两优华占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示范效果杨云高水稻晶两优华占是我国几个非常优秀的水稻品种,具有非常大的种植面积。
水稻晶两优华占机械化育插秧指的就是在种植晶两优华占水稻的过程中使用插秧机,对栽培机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
这种水稻栽培方式将插秧和育苗结合在了一起,从而缩短了栽培水稻的周期,并且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的人力投入也得到了明显降低。
当前这项技术效果已经较为成熟,因此为了促进这种栽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从而提升我国水稻种植的产量,本文对水稻晶两优华占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示范效果进行了分析。
1、水稻晶两优华占晶两优华占指的就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等在晶4155s!华占基础上所培育的水稻品种,有国审稻20176071.2016022.2016602及湘审稻2015022、赣审稻2016007、琼审稻2016002等,这些品种的水稻在抗病虫害、提升产量等方面都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近年受到了广大水稻种植户的一致欢迎。
2、水稻晶两优华占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优势分析在水稻晶两优华占机械化育插秧栽培中,共有双模育秧、硬盘育秧、软盘育秧三种技术模式,共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首先是可以提升水稻种植的产量,在种植水稻晶两优华占的过程中,应用机械化育插秧栽培及可以令插秧栽培工作更加规范,从而做到栽培过程中不伤害苗体。
插秧机可以使稻田的宽窄行更加均匀,创造良好的水稻生长环境,并且育苗栽培一体化的形式可以将小苗提前栽培到稻田中,有利于水稻植株的提前生长,进而提升产量。
其次是降低成本投入,有利于水稻种植经济性的提升。
水稻晶两优华占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有着1:80到1*100的秧本比例,秧母田的节省率可高达80%。
根据以往的实际应用数据可知,应用插秧机每亩的成本在60元以下,而相同面积的人工成本都超过了100元,并且应用插秧机还可明显提升插秧效率,对人工的需求也特别低。
因此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插秧,这种方式可有效降低成本投入,进而提升水稻种植的经济性。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技术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ae62e5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5.png)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技术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是水稻生产全过程中机械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实施。
它既包括农机作业的工艺流程,又包括作物生长的农艺要求。
只有把机械技术与管理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水稻生产中,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水稻节种育秧机械化技术节种育秧技术要严格按照农艺要求进行种子处理和工厂化育秧。
主要工艺流程:精选种子一高温破胸催芽一机械精量播种。
2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机手在机插秧时,要直线行驶,来回进行,合理密植。
一般机插秧,行距为30cm左右,穴距为12~15cm。
空穴率不超过3%。
机插的秧苗深浅要一致,基本做到无深秧,无漂秧。
3机械耕整地技术使用水田耕整机,水田驱动耙或旋耕机等机械对水田进行耕整。
机耕要求耕透熟土层,覆盖平,无残茬,晒垡2~3d,水整后地面高差不过3cm,土壤柔软无僵垡。
4机械深施肥技术为提高肥料利用率,通常在进行土壤深耕作业时,使用化肥深施机械装置,将底肥翻到土表以下6~15cm,在农作物追肥时也可应用这项技术。
5机械植保技术主要采用机动远程喷雾防治病虫草害。
一般田块,操作者只需站在稻田的纵横埂上,交错喷雾,无需下到稻田中间,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作业效果。
6水稻收获机械化技术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收获机型,采用分段收割与联合收获相结合的方式,一般在黄熟期,当稻谷中含水量在18%~19%时收割,留茬高度一般在30cm以下。
7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是指在水稻收获后,直接将秸秆粉碎抛撤到田中,放水泡田后补施氮肥,然后用反转旋耕灭茬机或水田旋耕埋草机或水田驱动耙等水田埋草耕整机具进行埋草整地作业,该技术适宜双季稻或多季稻产区。
另外,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还有利用节水、节能机械排灌和田间运输等机械化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优势及种植技术要点总结应用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优势及种植技术要点总结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3c48bb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2.png)
芜湖市主要位于安徽省的东南部,当地地貌主要为长江下游平原,平原面积较为广阔,其中散有零星的残丘、低丘,整体地势表现为北低南高,其地貌类型较为多样。
当地的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分别为15~16℃、2000h左右。
降水量年平均值为1200mm。
芜湖的农业产业在快速发展,在2021年全市的粮食产量,能够达到223.2千hm2,农业机械总动力为228.01万千瓦,水稻在其中属于重要产业。
在水稻的实际种植栽培中,传统方式主要采用人工预插秧生产,这样的模式不仅有较高的人力物力成本消耗,对种植效率提升也十分不利。
近几年随着水稻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各地劳动力大量流失,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作业中,机械化逐渐得到了高度重视,同时农业机械化已成为了主流发展趋势。
比如在水稻的栽培期间,不同的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推广,按因为受到农机技术、生产条件等因素限制,在使用时依然没有较高的应用水平,所以为了更好的推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应用,必须了解此类技术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技术要点探究,这样才能将此类技术价值发挥出来,更好的促进当地水稻产业持续发展。
一、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优势1、减轻劳动强度在水稻的播种种植中,通过应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可以让整个工作,变得更为精细,让水稻播种,能够实现精确性、定量性。
和传统人工播种方式相比,机械化技术的应用下,可以节省0.5~1kg/667m2。
对比人工栽插,在机械化作业模式下,可显著降低劳动强度。
比如利用人工方式进行栽插,工作量一般为0.05hm2/d,但是如果使用高速插秧机辅助作业,工作效率可达2.6hm2/d。
实现了机械化育插秧后,能够让用种量、秧田管理、移栽人工费用等大量节约。
因为机械插秧一般针对小苗移栽,因此具有较高的密度,可显著提高秧田利用率,甚至还可以大量节约耕地,对农户种植效益提高十分有利。
2、节肥减水在水稻的苗期进行管理时,通过采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进行规范化操作,能够让整个管理质量显著提高,同时可明显减少药物、水源、肥料的应用量,提升了各类物质应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软盘育秧、水田耕整、机械插秧和大田管理四个关键环节。
采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一、软盘育秧机插秧所用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
秧块的标准尺寸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土厚2-2.5厘米。
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宽度和厚度最关键。
与常规育秧不同,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
生产中最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是软盘育秧,它是在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并发展起来的,投资成本低,操作相对简便,育秧成功率较高,深受农民欢迎。
软盘育秧作业流程:(一)育秧准备根据机插秧计划面积,及早落实育秧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1.床土准备⑴床土选择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壤土。
适宜做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或经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土。
⑵床土用量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公斤作床土,另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25公斤作盖土。
⑶床土培肥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
其它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公斤(禁用草木灰),以及25﹪氮、磷、钾复合肥60-70公斤。
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公斤细土匀拌0.5-0.8公斤旱秧壮秧剂。
取土地PH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PH值(适宜做床土的PH值为5.5-7.0)。
施后连续机械旋耕2-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
⑷床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
过筛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需要注意的是,冬前未能提前培肥的,宁可不培肥而直接使用过筛细土,在秧苗断奶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
确需培肥的,至少于播种前30天进行。
培肥时要充分拌匀,确保土肥充分交融,拌肥过筛后一定要盖膜堆闷促进腐熟。
禁止把未腐熟的厩肥以及淤泥、尿素、碳铵等直接拌作底肥,以防肥害烧苗。
2.秧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被风向阳、排灌运输方便、便于管理且当季没有喷施过除草剂的田块做秧田。
常规稻秧田、大田比例宜为1:100。
秧田选定后,首先对田块进行翻旋耕作业,翻耕深度为18~20厘米,旋耕深度为12~15厘米,旋耕后达到土壤细碎均匀,地表平整。
然后于播种前10天精做秧板,秧板的宽度为1.6米,长度根据田块情况确定,秧板之间开挖宽30厘米、深20厘米的排水沟兼做管理通道。
秧田外围沟深50厘米,围埂平实,埂面一般高出秧床15-20厘米,并开好平水缺。
开沟后灌水进田,水和秧板高度平齐时停止灌水,以水平面来测量秧板的平整度,做到高铲低补。
秧板做好后排水凉板,沉实板面,并于播种前2天进一步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充分拍实,使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实,秧板沉实不陷脚;平,板面平整无高低;光,板面无残茬杂物;直,秧板整齐沟边垂直。
3.秧盘准备进行软盘育秧时,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要准备尺寸为58×28×2.5厘米的软盘25张左右。
4.种子准备⑴品种选择根据不同茬口、品种特性及安全齐穗期,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分蘖中等、抗性好、穗粒并重型优良品种,同等条件下以生育期短的为宜。
⑵大田用种量常规粳稻一般每亩大田用种量为3-3.5公斤。
⑶种子处理①确定播期机插育秧与常规育秧有明显区别:一是播种密度高,二是秧苗根系集中在厚度仅为2-2.5厘米的薄土层中交织生长,因而秧龄弹性小,必须根据茬口安排,按照20天左右的秧龄推算播期,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
机插面积大的,要根据插秧机工作效率、机械数量和机手技术熟练程度,安排好插秧进度,合理分批浸种,顺次播种,确保秧苗适龄移栽。
②药剂浸种水稻以稻种带菌为主的病害有恶苗病、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此外还有苗期灰飞虱传播的条纹叶枯病等,这些均可用药剂浸种的方法来防治。
浸种时选用“施保克”2毫升加“大功臣2号”10克兑水6-7公斤,可浸种5公斤。
浸种时间长短应随气温而定,一般粳稻需浸种3天左右,稻种吸足水分的标准是谷壳透明,米粒腹白可见,米粒容易折断而无声响。
浸种后用清水洗种,而后把种子匀摊在阴暗通风处晾晒4~6小时,待种子水分适宜不粘手即可播种。
5.其它准备每亩机插大田需准备2米宽覆盖用农膜4米。
每1米秧板,需准备无病稻麦秸秆约1.2公斤、芦苇秆或细竹竿7-8米,用于覆膜后盖草遮阳保温防灼。
(二)播种1.顺次铺盘在秧板上平铺软盘,为充分利用秧板和便于起秧,每块秧板横排两行,依次平铺,紧密整齐,盘与盘的飞边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
2.匀铺床土铺放准备好的床土,土层厚度为2-2.5厘米,用刮板刮平,确保土层厚薄均匀,土面平整。
3.补水保墒播种前灌平沟水,待床土充分吸湿后迅速排水,亦可直接用喷壶洒水,要求床土含水率达到90﹪以上。
4.精量播种播种时按盘称种,一般常规粳稻每盘均匀播芽谷3两,播种时要做到分次细播,力求均匀,最好使用手动播种机播种。
5.匀撒覆土播种后匀撒盖籽土,覆土厚度为0.3-0.5厘米,以盖没种子为宜,不能过厚,最好也使用手动播种机。
覆土注意使用未经培肥的过筛细土,不能用拌有壮秧剂的营养土。
盖籽土撒好后不可再撒水,防止表土板结影响出苗。
6.封膜盖草播种后种子需经过一定时间的高温高湿期才能达到出苗整齐,一般要求温度在28-35℃之间,湿度在90﹪以上。
为此,播种覆土后要封膜盖草,控温保湿促齐苗。
封膜前在板面每隔50-60厘米放一根芦苇秆或细竹竿亦或铺一薄层麦秸草,以防农膜粘贴床土导致闷种。
覆膜后须将四周封盖严实,农膜上再覆盖一层稻草,厚度以看不见农膜为宜,预防晴天高温灼芽。
(三)苗期管理1.高温高湿促齐苗播种到出苗期一般为棚膜密封阶段,以保温保湿为主,只有当膜内温度超过35℃,才可于中午揭开苗床两头通风降温,随后及时封盖。
此间若床土发白、秧苗卷叶,则应灌“跑马水”保湿。
若遇雨天,雨后要及时清除盖膜上的积水,以免造成膜面积水,苗床局部受压“贴膏药”,造成闷种烂芽,影响全苗。
2.揭膜炼苗盖膜时间不宜过长,揭膜时间由当时气温而定,一般在秧苗出土2厘米左右、不完全叶至第1叶抽出时(播后3-5天)揭膜炼苗。
若覆盖时间过长,遇烈日高温容易灼伤幼苗。
揭膜原则: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
3.科学管水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做到以湿为主,达到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温,以水护苗的目的。
操作要点是:揭膜时灌平沟水,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复。
晴天中午若秧苗出现卷叶时要灌薄水护苗,雨天放干秧沟水,防止旱秧淹水,失去旱育优势。
补水的水质要清洁,否则易造成死苗。
4.施好“断奶肥”“断奶肥”一般在一叶一心期(播后7-8天)施用。
每亩秧田用尿素5公斤兑水500公斤,于傍晚秧苗叶片吐水时浇施。
床土肥沃的也可不施,麦茬稻为防止秧苗过高,施肥量可适当减少。
5.病虫害防治秧田期病虫害主要有稻蓟马、灰飞虱、立枯病、螟虫等。
秧田期应密切注意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对症用药防治。
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逐年加重,务必做好灰飞虱的防治工作,可于一叶一心期每亩用吡虫啉2克(有效成分)兑80公斤水喷施。
6.合理施用助壮剂在提高播种质量、抓好秧田前中期肥水管理的同时,二叶期根据天气和秧苗长势可配合使用助壮剂。
若气温较高,雨水偏多,秧苗生长过快,特别是不能适期移栽的秧苗,每亩秧田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克,2000倍液兑水喷雾(切忌用量过大,喷雾不匀,如果床土培肥时已使用过“旱秧壮秧剂”的不必使用),以延缓植株生长速度,同时促进横向生长,增加秧苗的干物质含量。
7.看苗施好“送嫁肥”一般在移栽前3-4天进行,每亩秧田用尿素4-4.5公斤兑水500公斤于傍晚均匀喷施或泼浇,施后洒一次清水以防肥害烧苗。
叶色正常、叶挺拔而不下披苗,亩用尿素1-1.5公斤兑水100-150公斤进行根外喷施;叶色浓绿且叶片下披苗,切勿施肥,应采取控水措施来提高苗质。
8.适时控水炼苗控水时间宜在栽前3天进行。
控水方法:晴天保持半沟水,若中午秧苗卷叶时可洒水补湿;阴雨天气应排干秧沟积水,特别是在起秧移栽前,遇雨要盖膜遮雨,防止因床土含水率过高而影响起秧和机插。
9.坚持带药移栽机插秧苗由于苗小,个体较嫩,易受螟虫、稻蓟马及栽后稻蟓甲的危害,栽前要进行一次药剂防治工作。
一般在栽前1-2天每亩秧田用25﹪快杀灵乳油30-35毫升兑水40-60公斤进行喷雾。
在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区,防治时加10﹪吡虫啉乳油15毫升,控制灰飞虱的带毒传播危害,做到带药移栽,一药兼治。
10.起秧移栽有条件的地方可随盘平放运往田头,亦可起盘后小心卷起盘内秧块,叠放于运秧车,堆放层数一般2-3层为宜,切勿过多堆放增加底层压力,避免秧块变形和折断秧苗。
秧苗运至田头应随即卸下平放(事先清除田头放秧位置的碎石、砖块等,防止粘在秧块上打坏秧针),让其自然舒展,利于机插,并做到随起随运随插,避免烈日伤苗。
二、水田耕整(一)耕整方法麦收后及时上水泡田2-3天,再用水田秸秆还田机进行灭茬整地,灭茬后耙地墁平,并做好清除田埂杂草,整修沟渠、田埂等工作。
(二)施足基肥基肥施用应根据土壤肥力、茬口等因素,并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施用的原则,施用量一般为总施肥量的20﹪,以满足水稻前、中期生长养分的供给。
可结合耕整作业每亩大田施人畜粪15-20担,氮、磷、钾复合肥20-25公斤,碳铵10-15公斤(或尿素3-4公斤)。
在缺磷土壤中应每亩增施过磷酸钙20-25公斤。
对麦茬秸秆还田较多的地块,在插秧前一天需每亩增施碳酸氢铵10-15公斤作面肥,避免秸秆在腐烂过程中形成生物夺氮而造成土壤中速效氮肥短时亏缺。
(三)泥浆沉淀与化除封杀为提高机插秧质量,避免栽插过深或漂秧、倒秧,大田耙地墁平后须经一段时间沉实,沉实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土质情况而定。
一般砂质土需沉实1天左右,壤土1-2天,粘土3天左右。
对稗草、牛毛草等浅层杂草发生密度较高的田块,可结合泥浆沉淀,耙地后亩用60﹪“丁草胺”乳油100毫升或25﹪“恶草灵”乳油200毫升拌湿润细土20-25公斤均匀撒施,施后田内保持2-3寸水层1-2天,进行药剂封杀灭草,压低杂草发生基数,待泥浆完全沉淀后即可排水机插。
机插秧时大田水层深度宜在1-2厘米,既防止水深漂秧,又防止无水粘秧。
三、机械插秧(一)秧苗准备机插秧秧苗采用中小苗带土移栽,秧龄一般为15-20天。
适宜机械化插秧的秧苗应根系发达(白根量多,盘结牢固,提起不散)、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