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周易的阴阳之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周易的阴阳之道

摘要:阴阳和谐思维是建构《易经》体系和《易传》解释系统的灵魂,它的形成与中国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是古代“五行”、“阴阳”、“天人合一”等观念发展的必然结果。《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充分彰显了中国哲学与文化和谐思维的特色,它逐渐积淀成尚中求和的思维模式,对其后中国哲学与文化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周易;阴阳;和谐;

一、何为周易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向来列为“五经”之首。三千多年来,它在中国文化史上一直放射着智慧的光芒,在东方各国有其广泛影响,在西方世界也日益受到重视。“五经之首”这个界定似乎不足以表达周易对于中国人思想影响的程度,我同意曾仕强教授的观点,把周易列为“五经之始”。有了周易,后来才发展出中华灿烂的哲学体系。周易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之中最深刻的一点是其包含着相当丰富而深刻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最有名的哲学命题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又称《易经》,“易”字,主要是变化的意思,它是一部讲宇宙万物与人类社会的变易法则的书,是古代辩证法思想最重要的源泉,它把阴阳这一对范畴作为它的哲学体系的中心范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地与人无不包含一阴一阳的矛盾双方,“阴阳接而变化起”,“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中,整个宇宙是奔流不息,生生无究地变化着,没有一刻停止;更重要的是《周易》指出:宇宙万物的无穷变化的根源,不是来自世界的外部,不是靠超自然的神灵主宰,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其固有的一阴一阳的矛盾性,这就是事物变化的内在动因。“阴阳观”,这恰恰区分了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界限,同时阴阳之道在东方人心里烙下深深的痕迹。回到我们生活的年代,《周易》的影响持续了数千年之久,有人会说它的影响只存在于思想上,如果你这么认为这可就太错了,《周易》不仅仅是一本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集,我们的祖先还通过卦象造出来很多字(例如:“水”字)、成语(例如:“否极泰来”)。这些一切的一切都基于《周易》的“阴阳观”。

二、关于阴阳概念的来源及阴阳理论

(一)《周易》关于阴阳概念的来源:

《易•系辞》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易学将具有光热的乾天命名为阳物,将没有光而少热量的坤地命名为阴物。这就是说阴阳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光、热、能量的强度;而太阳的固有功能就是产生光热,它的光芒普照天下万物,它无物不照,无物不覆,而又无物能损伤它,自强不息刚直不阿;而且它又有极强的变化功能,它变化风云雷雨雪电,变化四时昼夜,以资助万物的生长化育;正因为它有极强的变化功能,所以当风云雨雪之时,云层布满天空,遮天蔽日,阻碍了光热的传播,就会使地面上的光亮度和温度降低,这就是阴雨天之阴,秋分后随着太阳远离赤道上空而向南运行,地球上得到太阳的光热的能量减少,而使气候变得阴冷,这是由于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季节之阴;而当春分之后,太阳又重新向赤道之北运行,天气又恢复了光明温热的季节;这是季节之阳;这也就是由于太阳自身的运动而形成的季节的阴阳之分;又由于地球自身的自传运动,而当地球的一面背向太阳之时,地球上就一片黑暗,阴暗无光,而且温度下降,而当地球的一面对着太阳时,地球上就阳光普照,一片光明温暖,这就是昼夜的阴阳之分;这就是说,地球无光而本身生成的热能又极少,坤地上的万物均是依赖乾天太阳之光热而得到光明温暖;而且坤地以及万物均是柔顺的顺应乾天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说,《周易》就将乾天称为阳物;将坤地称为阴物。

所以阴阳的来源其实很简单,很容易明白,那就是由于太阳的固有功能及其运动变化功能,而使天地万物得到光热度的不同,使其产生不同的实际变化现象,就有了阴阳之,这就是阴阳之意的来源,也是古人对天地自然变化规律不断认识总结的结果。

《易•系辞》曰:“阴阳之义配日月。”“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其意思是:“以阳刚之义配太阳,以阴柔之义配月亮。”“天地的道理,是古人长久观察研究而得到的。日月的道理,就是永远给天下万物以光明温暖。天下万物的生长变化,永远依靠的是太阳独一无二的功能,也就是万物生长只有靠太阳的功能。”“规定乾天变化的规律就叫做阴和阳。”乾天之上,闪闪发光的星辰无法计数;但是都是太阳之光的照耀,月亮也是依靠太阳之光而明亮,所以不能发光的月亮和地球一样,

同属阴柔之类。天上,天下的万物都是依靠太阳的功能而生长变化。“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就是只有太阳才真正是万物生长变化的依赖,而没有第二个可依赖的。万物都顺应的是太阳的变化规律,万物与太阳来说,万物属阴;这就是阴阳的来源。

(二)关于阴阳理论的形成:

根据杨国瑾先生的考证研究认为“古人2万年前发明<易经>。[易字是一只飞鸟]。后由伏羲氏著书叫<先天易>。把四季日影长短连成曲线∽,把曲线分布在圆面上(∽)叫先天太极。再把日影长短定为阴阳消长。画成六十四卦。”也就说阴阳的起源在2万年以前,是由古人研究太阳的变化规律总结而来。

俱《史记》记载阴阳观点的形成,远在黄帝时期已经建立了,在皇帝时期,已经能顺应天地四时的纲纪,阴阳五行的故常,死生的道理和存亡的大限。而八卦、六十四卦的卦爻;阴爻(――),阳爻(-),就是阴阳的体现。俱记载夏朝的占卜书《连山》就已经应用了阴阳爻;商朝的占卜书《归藏》也应用了阴阳爻。

其实阴阳作为卦形符号,远在古人创立八卦时就己经确立了,因它本身就是远古时期用来表示阴阳的符号,也就是中华民族文字的雏形。所以说阴阳在六十四卦中,主要是由那一阴爻(――)和一阳(-)爻作为卦形符号而构成了六十四卦的阴阳变化原理。阴阳理论的确立和广泛应用,俱记载是春秋时期的邹衍将阴阳五行的原理完全演绎而形成了系统的阴阳理论。

但是阴阳理论广泛的应用主要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黄帝内经》。《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内经》对阴阳理论的论述应用达到了极致,《内经》对阴阳的原理,对天地自然之阴阳,对人体之阴阳,对天地自然之阴阳与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药物、治疗等等作了全面的论述。《内经》是对阴阳理论应用最全面而独到的医学科学著作。这就使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有了空前绝后,仅此一家,决无第二的伟大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又具有极伟大的医学意义、哲学、自然科学意义和人文科学意义。

《易•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意思是:“一阴一阳的称谓只是表示事物发展变化的一种方法;能使其继承发展是谓善于应用,能使它成为表示万事万物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就是体现了万物的本性。”这里己经明确指出,阴阳理论就是表示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一种表示方法而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