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专题复习13 元素周期律(化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3元素周期律
1.复习重点
1.同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
2.同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理解元素周期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能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元素的性质。
2.难点聚焦
元素周期律:
(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注:①元素重要化合价的变化中O一般无正价,F无正价,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关系;
②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仅适用于非金属元素)
③金属无正价
④有些非金属有多种化合价,如:C元素有+2,+4,-4价(在有机物中也可以有-3,-2,-1价);S元素有+4,+6,-2价;Cl元素有-1,+1,+3,+5,+7价;N元素有-3,+1,+2,+3,+4,+5价。
(4)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递减,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①.元素的金属性:指元素气态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的实验依据:
a.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反之,金属性越弱;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这种金属元素金属性越强,反之,金属性越弱;
c.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例:
比较1:①镁与2mL1mol/L 盐酸反应 ②铝与2mL1mol/L 盐酸反应
32222l 6l 2l l 3g 2HCl MgCl H A HC A C H ↑↑+=+反应比较容易M +=+反应更加容易
所以金属性:l Mg A >
比较2:
⑴钠与水反应(回忆) ⑵镁与水反应【实验5-1】
2222222()22()Na H O NaOH H Mg H O
Mg OH H ++↑++↑
冷=
碱性:2aOH Mg(OH)N > 金属性:Na Mg Al >>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指元素气态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的实验依据:
a.非金属元素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如果元素的单质跟氢气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容易且稳定,则证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反之,则非金属性较弱;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则对应的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c.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例:
222222()
l 2HCl l r 2HBr r 2()
H F HF H C HI HI +=+2加热
22
阴暗处混合爆炸,HF 最稳定=(混合气体光照爆炸,HC 稳定)H +B (混合加热反应,HB 较稳定)
H +I 缓慢反应,很不稳定
非金属性:l r F C >>B >I 对于同一周期非金属元素:
如2i l S P S C 、、、等非金属单质与2H 反应渐趋容易,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
432i l S H PH H S HC <<<
上述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为:
2334244i l H S O H PO H SO HC O <<<
非金属性:i l S P S C <<< 结论: a g l i l N M A S P S C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5)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换言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由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所决定的。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例题精讲
【 例1】(2003年全国高考题)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 .K 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 原子的K 层电子数相等
B .L 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 层电子数相等
C .L 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 层电子数相等
D .M 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 层电子数相等
【解析】 A 项为H 元素,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B 和D 项最外层电子数为1、3、5、7,也为主族序数。对于C 项如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与说法不符。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结构的关系。 周期数=电子层数, 主族数=最外层电子数
2.元素周期律的迁移应用
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给出一种不常见的主族元素,分析推测该元素及化合物可能或不可能具有的性质。解答该类题目的方法思路是:先确定该元素所在主族位置,然后根据该元素性质变化规律进行推断判断。
【例2】 (1997年全国高考题)已知Be 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
A.铍的原子半径大于硼的原子半径
B.氯化铍分子中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
C.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弱
D.单质铍跟冷水反应产物为氢气
【解析】由Be的原子序数为4,可推知它位于第二周期、第ⅡA族。根据其位置及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其原子半径大于B,A正确;碱性Be(OH)2比Ca(OH)2弱,C正确;Be的金属性小于Mg,已知Mg跟冷水不反应,Be就更不可能,故D 错误;B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个,在BeCl2分子中Be最外层2个电子跟Cl共用两对电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为4个,B错误。
【答案】A、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元素的性质。
3.确定“指定的几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形式
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给出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或性质特征,判断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形式。解答该类题目的方法思路是:推价态、定元素、想可能、得形式。该类题目也可由化合物形式判断元素的原子序数。
【例3】(1999年全国高考题)X、Y、Z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6,则由这3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
A. XYZ
B. X2YZ
C. X2YZ2
D. X2YZ3
【解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4、6的短周期元素分别是:“1”——H、Li、Na,“4”——C、Si,“6”——O、S。可将H、C、O三元素作为代表,它们可组成的物质有:H2CO3、HCHO、HCOOH等,将其与题中选项对照,即得答案。
【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1—18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例4]砹(At)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 HAt很稳定
B. 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C. AgAt不溶于水
D. 是有色固体
[解析]由题意,砹在周期表中与碘相邻,故它的性质与碘具有相似性,但它的非金属性应比碘弱。HAt的稳定不如HI,故选项A错误;碘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则砹也应溶解;AgI不溶于水,则AgAt也不溶于水;碘是紫黑色固体,根据相似性砹也是有色固体。
本题正确选项为A。
[例5]铜有两种天然同位素63
29Cu和65
29
Cu,参考铜的原子量(63.5)估算65
29
Cu的百分含量约是
A. 20%
B. 25%
C. 50%
D. 66.7%
E. 75% [解析]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得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
65 0.5 (65Cu)
63.5
63 1.5 (63Cu)
即65Cu与63Cu的原子个数比为1:3,所以65
29Cu%=%
25
%
100
3
1
1
=
⨯
+
,故应选B。
[例6]若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A. 1
B. 2
C. 5
D.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