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医疗联合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医疗联合体的发体现状及对策.

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是某个区域内的1~2家三级医院、

数家二级医院和若干社区医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联系在一起通过

纵向或横向的资源整合而形成一个相互协作的医疗团体。建立医联体,形成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是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根本保障,是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举措,是控

制医药费用、提升医疗服务运行绩效的重要手段[1]。

1医联体发体现状

1.1医联体的基本模式:当前我国医联体模式有契约式医疗联合体、托管式医疗联合体、兼并式医疗联合体。契约式医疗联合体以技

术支持为纽带,成员之间没有统一所有权和管理权,通过签订合作协

议建立协同服务关系;托管式医疗联合体政府通过托管等方式将社区

卫生服务机构的行政、人事调配权和经营决策权委托给二、三级医疗

机构,建立管理委员会或理事会整合区域医疗资源,联合体内成员之

间产权、所有权独立,管理权实现统一,这个模式在武汉市汉阳区第

五人民医院联合体、马鞍山市医疗集团以及上海市“瑞金—卢湾医疗

联合体”等地正在试点实践;兼并式医疗联合体是大医院通过兼并、

购买或直接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方式实现医疗联合体内部所有权

和管理权的高度统一,形成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医疗集团,该模式代

表是江苏省镇江市康复医疗集团[2]。

1.2医联体的研究现状:虽然当前我国医疗联合体构建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关于国内医疗联合体的研究探索日益增多,形式更加丰富,层次更加深入,涵盖面也更加广泛,相关医疗整合或协作的名称也开

始多样化:医疗联合体、医疗集团、医疗共同体、医疗联盟等。医疗

联合体内部主要以综合性三级医院各专科为中心,通过网络远程医学

平台向二级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技术、医疗服务、网络会诊及双向转诊

绿色通道等服务。建立以全科医生医疗团队为基础的新型医疗联合体

模式逐渐显示出优势。在全科医疗科发展的基础上,综合性三级医院

通过与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托管、共建或医院自建等各

种合作方式,组成不同层级的医疗联合体,搭建网络信息化平台,由

全科医疗科负责上下联动、双向转诊,并联合专科向二级医院和社区

服务中心提供医疗技术和卫生保健服务。当前组建医疗联合体更加注

重的是如何有效地整合区域内的医疗资源,以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

使其发挥最大效用,从而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

1.3医联体的利益分析:医疗联合体的利益相关者分为:政府、核心医院、其他成员医院、非成员医院、患者。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能够拓展大型公立医院的医疗市场空间,提升其市场占有率,扩大对

周边地区的辐射范围,促动医院品牌化建设进程的提升;其他成员医

院包括区域内的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能够在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各方面上得到大型三甲医院的帮

扶支持,从而持续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水平,发挥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借助核心医院的品牌效应,增强二级医院

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吸引力,提升资源的利用率;非成员

单位是指一定区域内没有纳入到医疗联合体内的医院,包括一些民营

医院等,这些非成员单位也能够借助自身优势,使用灵活的经营方式,增强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其在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水平;患者是组建

医疗联合体的最终受益者。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

水平持续提升,对自身保健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患者就医时更愿意选

择技术水平高、医疗设备先进的大医院,这样就造成大医院就医人数

过多、小医院患者缺乏的状况。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纵向整合联合

体内的医疗资源,促动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可促使患者就近在

二级医院或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享受到依据大医院标准提供的优质服务。

2医联体发展存有的问题

2.1政府职责不够清晰:当前医联体模式已在多数省份启动,但多数医联体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没有独立明确的法律地位,权责不

明晰,缺少相对应的配套政策,立法保障更是滞后。

2.2医疗保险引导效应不足:现行省、市医保、新农合的相关规定以及医联体内部各医院之间的医保政策不同,导致了患者在医联体

实现转诊后报销手续及比例等相关问题。另外,医保政策规定不同医

疗机构转诊住院的起付线补偿机制,患者每次转院就要缴纳一次医保

起付线,现行的医保支付方式不足以引导合理就医。

2.3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机制有待理清:当前绝绝大多数省份医联体中的医疗机构仍然延续着各自原有的管理惯性,在机构发展战略的

制定、规划和实施上未能实现协同一致。

2.4医院间信息共享平台未建立:医联体内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都有各自的信息系统且相互独立,部分基层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较为落后,各机构之间很难实现患者信息互通,而且上下级医院的业务流程

没有统一的规范可循[1]。

2.5有序、有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仅有的三级医疗网络,有研究认为不是真正有序、完整的·729·医疗服务体系[3],社区

首诊、分级诊疗的概念还非常模糊,无序就医、低效服务、医疗资源

利用的低效率和浪费,导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严重,所以,建立一个有序、有效的医疗服务体系是当务之急。

3对策和建议

3.1完善顶层设计,明确政府角色:在《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对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单体

规模等实行了明确的阐述,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据此优化医疗资源结构

和布局,控制医院规模,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弱化大型

医院普通门诊,强化其急诊和专科门诊服务。同时,要完善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政府能够从

政策的角度针对医联体建设实行宏观调控,给予医联体适当的自主权力,更方便医联体相关制度的落实,切实的为建设新型医联体提供协助。

3.2完善相关医保政策:协调医保部门完善医保付费总额,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让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既具有激励约束机制,又能够

增强各级医疗机构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

在报销比例政策上给予充分考虑,既有利于双向转诊的实施也不增加

患者经济负担。持续创新医保支付方式,加快全面实施跨区域异地即

时结算[2]。

3.3完善信息平台,做到资源共享:在医疗联合体内,上级医疗机构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可实现面向基层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心电

诊断、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同时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能够实时

查阅、互认共享[4]。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签约居民实现了在线实行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

康管理、延伸处方等服务,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对线上开具的常

见病、慢性病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将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与医疗卫生机构处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

享[5]。所以,理应大力实行信息一体化建设,链接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和二、三级医院的信息系统,搭建畅通一体的信息平台,拓宽医疗

服务信息化合作平台,将区域信息化平台建设纳入政府重点项目并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