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导论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人男性 21.4 2.2 19.4 26.8 24.9 23.8 24.2 26.6 43.5 35.1 55.3 71.9
黑人男性 12.2 1.7 10.3 23.7 22 18.1 10.9 10.4 15.7 15.4 14.7
白人女性 5.2 0.7 4.5 4.3 5.9 7.1 8 7.9 6.3 6.4 6.3 6.2
二、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 物
(一)奥古斯特 孔德(1798-1855)
• 代表作:《实证哲学教程》 • 孔德是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 人,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 • 孔德认为:科学知识的发展有由简单到复杂,经历 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科学依次划分为数学、天文学、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最后是社会学。社会学居 于科学的最高层次,是科学之“王后”。
把我们的实际生活作为一个客观的对象
来研究,探究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 从中找出一些共同的规律,正是社会学所 要研究的问题。
(二)社会学—看社会的特殊视角
• 就环境污染和治理来说,环境科学可以提供一种 特定的视角。比如,特定污染现象的规律是什么; 什么样的污染需要用什么样的技术去治理;治理 特定污染的时候要解决的技术难点究竟是什么; 等等
黑人女性 2.4
2.3 3.4 3.7 3.9 3 2.5 1.8
1,包括不同种族 2,包括不同年 龄组 资 料 来 源:美 国 人口普查局:《美 国统计 概要,1992》
社会学研究的结论: 男性自杀率高于女性。
老年人自杀率明显高于年轻人,部分是因为健 康的原因。 美国黑人的自杀率相对低于白人。
淮河、辽河的水污染防 治形势依然严峻,饮水 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今 年爆发的无锡太湖、安 徽巢湖水污染再次敲响 了警钟 !!
• 经济学可能会提供另一种视角,即是成本和收 益。如果收益大于成本就是划算的,否则就是 不划算。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经济学的逻辑 经常是行不通的。比如,一个企业一年创造50 万元的利税,但污染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 是100万元。这是明显不划算的,但在现实中, 这样的企业往往是不但没有关闭,反而在红红 火火地生产着,一方面在生产着产品,另一方 面在生产着污染。为什么会如此? • 问题的关键是,成本的承载者与收益的承载者 不是一个主体。获得这个企业利润的是企业的 所有者或企业主,获得企业提供的税收的是政 府,而污染代价的承担者则可能是普通民众, 比如周围的农民,特别是河流下游的农民。
(一)社会学—把实际生活作为研究
对象
• 有人可能会思考如下问题: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真的吗? 中国人对长辈的称呼和外国人完全不同,为什么? 有些称谓发生了变化,如小姐、同志,为什么? 为什么有些人生活豪华、奢侈,而有些人连温饱 都难以维系?
类似问题还有很多: •为什么一般女的穿裙子,男的则不行,为什么在正式 场合女士越穿越少,男的越穿越多? •为什么领导以前叫同志,过去叫某长,现在叫老板? •人为什么要成家,要丁客,要独生子女? •为什么有剩男剩女? •为什么有的豪宅数座,香车美人;有的无壳蜗牛,失业。
一 社会学的创立与早期代表人物 二 三 社会学的发展
社会学本土化
第一节 社会学 的创立与早期代表人物
• 一、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一)社会变革的需要 (二)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三)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1)社会变革的需要
近代西方社会的两次大革命:1789年法国 大革命(政治大革命,思想大革命),资产阶 级思想启蒙; 19世纪末英国的产业革命(技术 革命),生产力突飞猛进。 后果:社会转型,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 会。社会问题突显。 “金钱至上”代替宗法等级观念。无、资 产阶级矛盾加深;“经济危机”周期性发作; 贫富悬殊;失业;犯罪;环境污染.如何看待这 些 社 会 现 象 , 如 何 解 决 这 些 问 题 ——” 社 会 学”。
(二)埃米尔 涂尔干(18581917)
• 代表作(三论):《社会劳动分工 论》 、《社会学方法论》、 《自杀论》 • 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 社会事实。 • 《自杀论》一书,就是他用一种社会事 实(社会因素)去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 (自杀)的范例。
• 第三,喝一杯咖啡使一个人卷入到了全球一系列复杂 的社会与经济关系中。咖啡生产地大多数是贫穷国家, 而消费地大多数在一些富裕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咖 啡是仅次于石油的最有价值商品,是许多国家最大的 外汇来源。咖啡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为许多 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国家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机会。 通过咖啡可以看到全球化。 • 第四,喝咖啡也构成一种政治,由于咖啡的种植已十 分普及,已变得“品牌化”,而喝什么样的咖啡就变 成了消费者对社会方式的选择,譬如纯天然的咖啡、 无咖啡因的咖啡和“公平交易”咖啡等等。喝咖啡可 以到特色咖啡厅,也可以到“星巴克”连锁店。喝咖 啡的人们可以联合抵制来自某些国家的咖啡。对于这 样的现象,社会学家也有兴趣。
• 第五,喝一杯咖啡的行动隐含了某种社会和经济发展 史。咖啡成为一般消费品是18世纪晚期以后的事。咖 啡源于中东,西方人对咖啡的消费是殖民扩张时期才 开始的,那么西方人到底怎样看待咖啡?过去和今天 的看法有何不同?咖啡与世界贸易的发展有着怎样的 关系?这也是社会学家感兴趣的问题。 •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看起来完全是个体的事情, 当把它放到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中去的时候,就成为 了社会的现象。而色彩斑斓的社会现象在社会学的透 镜下,会折射出一种异样的色彩。
(三)社会学—研究对论断真
伪的揭示(不同于常识)
根据常识判断下面关于自杀及其原因的判断 中,哪一条是正确的?
因为妇女具有依赖性,受压抑,受性别因素的影响, 所以比男人的自杀率高。 年轻人比老年人自杀率高。一个人年轻时,生活的 压力和不确定性最强。 由于历史上的不平等、种族歧视,美国黑人比白人 自杀率高。 很多人在节日自杀,因为这时候一些人最感寂寞, 最感沮丧。 当传媒中不断地谈到他人自杀时,受其影响,人们 更易于自杀。
美国兰德公司
举世无双的择偶标准: 女子:有车有房,父母双亡
男子:家中财产过亿 美貌天下第一 贤惠温柔性感 岳父癌症晚期
结论
• 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有着不同 的观察角度和视野,社会学观点引导我们像陌生人一样来 观察所熟悉的环境,要求我们对以往不假思索就认为合理 存在的世界重新进行思考;以那种类似于对异国文化所抱 有的好奇心和强烈迷恋来对我们自己的社会环境加以检验, 引导我们对以往可能忽视或错误理解的社会领域进行探索; 社会学还是我们了解超越我们直接经验的更广阔的外部世 界的窗口。
新近研究并不支持节假日是引发自杀的风险因 素的流行观点。 研究表明,虽然已经有自杀倾向的人可能受到 媒体的影响,但没有自杀倾向的人并不会因为 媒体的影响而发生自杀行为。
仅以你个人的经验和常识为依据,判断下列说法的 对错。 1.同病相怜
2,秉性难移
3,金钱买不到幸福 4,爱情是盲目的
1.是,可怜的人们似乎可以从集体中受益,迪尔凯姆的 研究表明,人们经常和别人紧密联系可以减少自杀的 可能性。 2.非。社会学的研究发现,“人类本性”的许多行动是 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因此也都是可以改变的。 3.非。美国一项1977年的研究报告指出,与年收入在一 万以下的29%的人相比,年收入在两万以上的46%的人 说,他们“非常幸福”。 4.非。尽管你可能认为爱神的箭是无的放矢的,可大多 数同一种族,同一宗教。同一社会阶层之间的同龄人 往往结为夫妻。
(二)赫伯特 斯宾塞(1820-1903)
“英国的亚里士பைடு நூலகம்德”
• 出身教师家庭,英国人。主要著作:《社会静 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等, 其中《社会学研究》 被严复翻译成中文《群 学肆言》。 • 提出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 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 “超有机体”。
引子:什么是社会学? 认识社会学:重新看待熟悉的世界
彼得·伯格:
它教我们用一种新的视野和角度来看 待我们终其一生生活在其中的这个世界。
Peter L. Berger. Invitation to Sociology. James M. Henslin eds. Down to Earth Sociology. The Free Press, 1991. pp.3-5
按性别、种族和年龄分组的每十万人口中发生自杀的比率( 1989 )
年龄 各年 龄 段 总计 2 10-14 岁 15-19 岁 20-24 岁 25-34 岁 35-44 岁 45-54 岁 55-64 岁 65 岁 及以上 65-74 岁 75-84 岁 85 岁 及以上
男女 总计 1 12.2 1.4 11.3 15.3 15 14.6 14.6 15.5 20.1 18 23.1 22.8
三、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
(一)卡尔 马克思(1818-1883)
• 马克思把社会看成是不断冲突与变迁的。他指出, 每一个社会都包含有“毁灭自己的种子”。 • 与斯宾塞的社会服从于“自然”规律的观点相对 立,马克思相信社会主要是由经济力量决定的。 他将人类历史看成是经济上的各阶级不可避免的 相互冲突的过程。 • 与孔德的传统一样,马克思感到社会科学不仅应 该认识社会而且应该改变社会。
(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自然科学的发展,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 生物等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如 观察、实验等,是否用这种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去研 究人类社会。统计学也有了较大发展。
(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如法国的大规模统计性民意测验和经验调查的技术; 英国制定出一套从数量上研究社会规律的方法;比利 时用统计手段去分析和认识社会现象。
社会学的内涵外延
• 分析一下我们就可以知道,在中国目前的情况 下,企业收益获益者与污染代价承载者的社会 力量是不一样的。作为企业收益获得者的政府 和企业是强有力的,而污染代价承载者的力量 往往是很软弱的。
财大气粗的收益获得者
弱小无力的代价承载者
设想:喝咖啡这一个简单的行为
• 比如,喝咖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一种现象。 对这一现象,人们往往都习以为常,很少去深究其背 后更多的内涵。我们却可运用社会学理论对喝咖啡的 现象进行了饶有兴味的分析: • 第一,咖啡并不只是一种让人精神焕发的东西。作为 日常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咖啡还具有象征价值。在西 方,早上喝咖啡标志着一天的开始。在白天,人们常 常是与其他人一起喝咖啡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社会仪 式。 • 第二,咖啡含有咖啡因,而咖啡因是一种毒品,对大 脑有刺激性作用。人们不把嗜好喝咖啡的人看成是吸 毒的人。但是,如果你只是要咖啡因(吸),情况就 不同了,大多数社会并不容许人们吸毒。不过,也有 社会容许消费大麻甚至可卡因,但却反对消费咖啡。
斯宾塞的“超有机体”观点
• 不同于一般的有机体,社会是一个超有机体,它与生物有 机体不同:第一,生物有机体是一个具体的整体,它的各 个部分结合紧密,而社会有机体则是一个松散的整体,组 成它的个体或多或少是自由和分散的,彼此结合的程度不 那样牢固。第二,生物有机体中,意识集中于机体的一定 部位,其他部位缺少感受能力,而在社会中,意识遍布于 组成它的各个分子即每一个个人身上,因此,它的每一个 成员都有程度大体相当的感受能力,能体验痛苦和欢乐。 第三,生物有机体中部分与整体关系是,部分是为其整体 而存在,而在社会有机体中,则是社会整体是为其部分即 成员的幸福服务,而不是相反。
孔德生平
• 孔德1798年出生于法国一个正统的天主教家庭, 16岁进入就读于巴黎工业大学,后因对学校的因 循守旧和对革新精神的压制的不满,离开学校走 独立谋生、校外自学的道路。20岁结识圣西门, 成为圣西门的私人秘书,这对他的思想产生了重 大影响,两人开始了长达7年的合作,以后两人因 一本著作的版权问题而分裂,实际上,更深刻的 原因是这两个人的思想观念已存在明显的鸿沟, 离开圣西门之后,孔德靠学生和友人捐助维持生 活。1857年孔德在孤独中死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