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质量管理_文化的视角_王建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2期(总第361期)

No.2,2010

General,No.

361 EDUCATIONAL RESEARCH

对于大学而言,质量管理是一新生事物,当质量管理进入高等教育领域之时,大学没有能够适时地发展出相应的质量文化,而是对于质量管理在文化上持一种排斥态度。客观上讲,传统的大学组织文化中本来含有对质量管理有利的因素,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以及大学组织文化的保守性和排外性,积极的质量文化并没有自然出现。目前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质量管理根本不是着眼于大学组织文化的创新以及质量文化的培育,而主要侧重在技术层面上的建构。换言之,大学主要将质量当成一种问题,所谓质量管理主要就是用以解决质量问题的管理性方案。在技术主义路线指导下,大学总是希望能够通过对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细化和量化,质量监控体系的系统化和经常化以及内外部质量保证和控制的文本化、程序化等,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制度化。由于对文化的忽视,目前,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困难重重。翻开文本或面对质量管理的技术与制度,人们总是会发觉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真正灵魂可能一直游离在文本、技术与制度之上。那么,这个灵魂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就是文化。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大学,质量管理都离不开文化,质量文化是质量管理的精华所在,没有一种积极的质量文化,质量管理就不可能取得成功。“真正的质量来自于心灵……来自于对所做的事情充满了自信和骄傲的人们。如果你相信只要写了ISO程序或是作业指导书,人们就能像机器那样自动服从,那么这种想法就太天真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做法很难奏效。”[1]因此,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也必须通过大学组织文化的不断创新,发展出积极的支持全面质量的组织文化,然后再通过这种积极的质量文化,潜移默化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

一、高等教育质量的文化含义

目前定义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所面临的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文化的视角*

王建华

[摘要]作为一个概念,质量是人为的建构。高等教育质量主要不是一种物的客观存在,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也就是一种文化的结晶。高等教育机构既需要发展出一种独特的质量文化以保证质量管理的顺利实施,质量管理本身也在客观上改变着大学固有的组织文化。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管理绝不能仅限于技术层面,而必须关注质量文化的培育与大学组织文化的创新。在质量时代,只有不断创新大学文化,并培育出支持全面质量的组织文化,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才能取得成功,才能最终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管理;质量文化;组织文化

[作者简介]王建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南京210097)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课题编号:BIA070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首要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此问题一定要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不过,无论我们选择哪个定义,持续探索下去,质量总是与文化相关。“质量应当是每个组织的文化和管理体系的一部分。”[2]如果割断了质量与文化的联系,任何质量管理都只能是不必要的冒险。换言之,质量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质量的终极目标。以此为基础,高等教育质量的文化含义,既意味着质量是文化的产物,也说明质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质量是文化的产物”意味着一个组织只有具备追求卓越、质量第一的组织文化,才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质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则是指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关于质量的意识、道德、行为、制度、责任感以及价值观等,要想真正促进质量的持续改进,最终必然要综合为一种文化现象,即质量文化。“质量文化是人们与质量有关的习惯、信念和行为模式,是一种思维的背景。设计并保持满足自我控制标准的职位,是实现积极的质量文化的必要前提。”[3]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面质量管理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实施也可以证明,质量是文化的产物,质量文化是质量管理的精华。根据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实践,“推行TQM的目的主要在于形成一种注重质量、追求顾客满意的组织文化,以提升组织中所有成员的竞争优势。”[4]目前在高等教育领域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没有统一的程序或标准。不过,全面质量管理要想在高等教育领域获得成功,必须改变自己并将其融入大学自身的组织文化目标之中。

对于一个追求卓越的组织而言,卓越的质量绝不仅仅意味着产品性能的一流,而是应将企业的产品当做艺术品一样去追求。艺术品较之一般的产品,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文化负荷上。艺术品承载文化,产品指向实用。在满足实用的前提下,产品质量有效提升的空间便是承载文化。惟有独特的文化品质才能使一个组织变得不平凡,使一个组织的产品从一般意义上的质量走向文化层面上的卓越。回顾企业质量概念的发展史,可以发现:“人们对于质量形成的认识迄今为止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质量是检验出来的;第二个阶段,质量是制造出来的;第三个阶段,质量是设计出来的;第四个阶段,质量是管理出来的;第五个阶段,质量是文化的结晶。”[5]应该说,这五个阶段的历史年表清晰地描绘出了企业质量观念的变迁。作为一种新观念,人们对于质量的文化内涵的重视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某种意义上,质量文化也是人们对于全面质量管理反思的衍生物,主要是为了弥补早期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对于质量管理过度技术化所导致的不足。与企业相比,大学与文化的关系更加密切。相比企业领域质量观念变迁的五个发展阶段,在高等教育领域从一开始,质量就是文化的结晶。“高等教育质量”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建构,而非自然的存在。企业领域所谓质量,多有具体指涉,或是产品质量或是服务质量,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之物。但对于大学,质量的载体则是多元的,由于个体差异的绝对性,高等教育质量充满了不确定性。由于高等教育“产品”或“服务”没有绝对标准化的可能,通常情况下只能在一般意义上以大学的好坏来标示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目前实践中很多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定性式的判断既不属于逻辑推理,也不依靠实证数据,而是属于不证自明的文化范畴。

总之,大学作为一种文化组织,具有追求卓越的文化传统。大学的组织文化中原本就有某些独特的质量文化的因子,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已经不可避免的今天,我们要做的绝不是去重新创造全新的高等教育质量文化,而是要激活那些可能是因话语转型而休克的大学组织文化中的与质量相关的基因,使它们能够在新的话语体系中重新开始复制、传播,并发挥其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应有的作用,从而使大学能够在质量时代不断地从优秀走向卓越。

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从技术到文化

由于受早期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实践的影响,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一直局限为一种工具、程序或技术,由于过于强调操作的便利,从而破坏了高等教育质量本应具有的完整性。目前,由于受到企业质量话语的导向,加之一些政治性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质量需求正在兴起,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和评估体系也正在建立的过程中。伴随着相关质量监控与评估技术的逐渐细化、精确化,以及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