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项目
可行性研究服务建议书
1 对项目的认识和理解
1.1 区域发展概况
南京市位于长江下游中部富庶地区,江苏省西南部。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629.77万,比上年末增加5.31万人。其中,市区545.98万人,比上年增加4.73万人。
南京市跨江而居,北连辽阔的江淮平原,东接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与镇江市、扬州市、常州市及安徽省滁州市、马鞍山市、宣州市接壤。南京城四周山峦起伏,宁镇山脉和江北的老山横亘市域中部,南部有秦淮流域丘陵岗地南界的横山、东庐山遥相呼应。
浦口区位于南京市区西北部、扬子江北岸,与下关区、建邺区、雨花台区、江宁区隔江相望,北部、西部分别与六合区及安徽省来安县、滁州市、全椒县、和县毗邻。总面积913.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30万人。2009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6.21亿元,增长15.2%;实现财政总收入41.58亿元,增长14.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28亿元,增长14.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0.67亿元,增长34.5%,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1.04亿元,增长1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3542元和9902元,分别增长10.6%、
10.1%。2009年,南京交通运输仓储业完成增加值21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合龙贯通,创多项世界之最和历史新高。京沪高铁南京交通枢纽站——南京站站房4月1日开工建设。南京地铁工程全年完成投资约56亿元。二号线一期、一号线南延、二号线东延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南京长江隧道8月22日全线贯通。京沪高铁江苏段、沪宁城际铁路、宁杭城际铁路、宁安城际铁路、长江四桥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2006年,南京市政府重新审视城市发展目标,加快推“跨江发展”和加快建设“五个中心”(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东部城市绿色中心、全国重要科教中心、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成为南京新时期的战略重点。加快形成南京长江两岸相互整合、功能互补、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跨江发展新格局,力争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使拥有 2400平方公里土地的江北地区成为南京科学发展新的战略空间,使拥有周边纵深腹地的江北地区成为南京向西北拓展、带动都市圈的发展枢纽。在新的城市发展战略中,位于浦口的江北新城是承载“跨江发展”战略的主要地区,浦口新市区及老山风景区、汤泉旅游特色镇作为南京中心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南京新的城市增长极。而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的建设,更将成为这一地区发展的强劲引擎。
1.2 园区发展概况
南京是中国台商最集聚的省——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台资已成为
南京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生力军,为南京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截止2007年底,目前,南京有台资项目2500多个,台资企业1000多家,台商投资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量的六分之一。30余家台湾百大企业及上市上柜公司在宁投资兴业,涉及光电、机械、化工、研发等30多个行业。
随着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全面开展,2008年,海峡两岸首个两地全面合作备忘录在南京签署,两岸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在宁成功召开。加快推进宁台合作,实现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全方位合作交流,已成为南京新时期发展的重大战略。而利用自身特殊的城市地位,为两岸关系和谐稳定发展作出历史性的贡献,也是南京应尽的城市责任。因此建设“南京海峡两岸科工园”,是进一步加强与台湾先进制造业、科技研发业、服务业等高端合作与产业对接,为台商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为台资企业向中西部扩展提供一个环境优越、实力雄厚的“桥头堡”。
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是1997年9月经国务院台办和国
家科委批准,在已经建区五年的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设立的国家级科工园,园区设有高新产业、教学科研、保税仓储、金融贸易等四个功能区,着重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等四个高新支柱产业。
海峡科工园是承载浦口新城核心区和浦口经济开发区的重要产
业过渡区,依山傍水、连通苏皖,地理位置优越,战略地位显著。区位优势独具。科工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北郊的乌龙山路,南京长江大桥下游南岸,沿区内主干道五公里可进入市区路网,毗邻亚洲内河
第一大港--南京新生圩外贸港区,该港海关商检等涉外服务机构一应俱全,拥有万吨级泊位9个,千吨级泊位7个和万吨级筒11个。紧靠园区边的绕城公路和沪宁高速公路和4条国道相连,将科工园和南京国际机场与正在建设中的南京长江二桥联成一体,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作为全国两个国家级海峡两岸科工园之一,科工园享受国家级高新区的一切优惠政策,同时,作为高新区的
区中园,它对高科技方面的特定产业、特定项目的政策将比高新区更优惠。
1.3 对本项目的理解
(1)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
土地是万物之本, 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产资料,为人类提供充足的生活资料以及合适的生产和生活空间, 也是城市发展的载体。当今土地资源稀缺, 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无限的要求迫使人类社会必须节约集约用地。实施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延缓城市外延扩张的速度,更好的保护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促进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在规范调控土地市场和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项目利用土地一级开发进行征地拆迁、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用地难、用地贵问题的主要途径,是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加快当地经济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2)盘活存置土地、缓解土地供需矛盾
盘活存量土地、优化资源配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工作。对低效用地的城镇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征地、整理,通过盘活存量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切实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促进全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
土地的价格取决于区位、用途和供求关系。该地块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是未来浦口区江北新城的经济、文化中心。对该土地进行开发整理, 包装扮靓土地, 将“生地”变“熟地” ,“荒地”变“宝地”,并结合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了土地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