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中国人的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需要层次理论看中国茶史
中国是茶树原产地,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茶利用和研究史。正如波尔多葡萄酒之于法国,星巴克咖啡之于美国,芝华士威士忌之于苏格兰,茶就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品味与生活哲学。
陆羽《茶经》中说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盛于唐,兴于宋。”茶文化在中国的迅速发展是多方面的原因,作为一个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想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来简析一下其发展的原因。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显然茶具有解渴驱睡的作用,这是人们最起码需要满足的需要。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明确指出茶的药用价值与药理,指出茶具有减肥保健功能,还记载了许多以茶治疗疾病的验方。现代科学证明,茶叶富含人体所必须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人体保健有着特殊的功用,茶的这些特性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迎合了马斯洛所说的安全的需要,这是它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
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谈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而茶成了他们的首选。汉朝,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贵族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它是引发文思以助清兴的手段;在道家看来它是帮助炼“内丹”,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老之体的好办法;在佛家看来,又是禅定人静必备之物。甚至茶可以通“鬼神”,人活着要喝茶,变成鬼也要喝茶,所以茶用于祭祀,是一种沟通人鬼关系的信息物。直至唐朝,饮茶更成了雅俗共赏的娱乐节目,大家以茶会友,到了宋朝,民间更出现了斗茶,茶已经成为人们社交的一种形式和工具了。
茶历来与儒家礼义有着悠久和深刻的关系,在古代的礼义中,茶曾作为祭品及陪葬之物。在古代,世家大族以茶待客泡三道茶:一杯接风,二杯畅谈,三杯送客。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多地方有这个习俗,其寓意是为了欢迎远方的客人,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在古代的婚礼中,茶也是聘礼定亲之物。在官场中,茶礼则已经演化为一种区别官阶等级程式,点茶与点汤成为官场的待下之礼。唐朝用严格的科举制度来选才授官,非科第出身不得为宰相。每当会试,不仅举子被困考场,连值班的翰林官也劳乏得不得了。于是,朝廷特命将茶送至考场,以茶助考,以示关怀,因而茶被称为“麒麟草”。举子们来自四面八方,都以能得到皇帝的赐茶而无比自豪,这种举措在当时社会上有着很大的轰动效应,也直接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茶成为人们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向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茶成为人们渴望名誉与声望的象征,茶满足了人们的尊重需要。
茶圣陆羽有一位忘年之交皎然,比陆羽年长十几岁,是一位诗僧。他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中,曾经提到了饮茶的三个层次:“一饮涤昏寐,情思郎爽满天地。二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他说的“涤昏”,就是茶具有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清神”,就是饮茶之后神清气爽,头脑更加清醒。“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就是说,若达到了这个境界,那么一切烦恼愁苦都烟消云散,心中不留芥蒂。达到了这个层次,就达到了“品茶悟道”的最高境界,也是心理养生的最高境界。茶的发展与中国的儒道释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在与儒学的关联上,表现为“茶礼”与儒雅的风度;在与道学的关系中,则体现出养生与对自然的崇尚;与佛家的绾合上则在“茶禅一味”的理念与佛家饮茶的实用上,譬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观念,儒家用之取其人格的“自修”;道家用之合其生命之“虚静”;佛家用之悟其精神之“空灵”。可见茶在多种文化中都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会饮茶的人才是一个自我实现的人。
中国的茶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今天我们用五十多年前美国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饮茶这一日益普遍的行为,会发现茶的兴盛是意料之中的,茶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要,更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要。
今天,当你冲泡上一盏佳茗,细饮慢品,那香气,那滋味,弥漫于鼻际,沁入于心脾,倍感怡然自得。种种烦恼,诸多不快都抛于脑后,神志格外清爽,胸襟更加宽阔。
【1】黄志浩,茶与中国传统文化,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6年6月第5卷第2期【2】金五德,从古代诗人题咏看饮茶功效,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10月第6卷第4期
【3】何哲群,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兴盛,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9月38~40 【4】贾跃千,再论唐代茶文化兴盛的表象与成因,茶叶科学,2009,29(1):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