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病机.pdf
中医五脏病机详解
中医五脏病机详解人体五脏,心肺居上,为上焦,脾(胃)居中,为中焦,肝肾居下,为下焦。
五脏气机,肝木主生,心火主长,肺金主收,肾水主藏,脾土主化。
人体生在五行,病也在五行,五行运转正常,则人身体不病,五行失调,则人病。
一、肝人体肝木主生,生也就是升发之气,也主向外疏泄。
人体上为阳,下为阴,也就是头为阳,足为阴。
但是人体是一个三维球形,外者为阳,内者为阴。
也就是所谓升发,从下往上为升发,从内向外也为升发。
肝木是一个向上、向外的过程。
人体气机向上的同时也会向外。
比如说呕吐的时候会感觉身体发热,就是气机往外走。
而同样的肺金收敛的过程,就是一个向下向内的过程。
比如说人在受寒以后,外面皮肤毛孔一下闭住了,人体气机开始往内沉,这个时候,人体为了振奋阳气,首先会出现打喷嚏的情况,打喷嚏其实就是人体自己在向外、向上去升提气机,想把这个寒气给震出去。
所以人体向外出的功能,都是属于肝木升发的功能。
比如说人体小便不利,小便它本身是向下的,但其实它是一个从身体内部向外排泄的过程,所以它也属于肝木升发的范畴。
辛主升发,也就是辣的东西有助于人体向外升发,所以补肝用辛。
酸主收敛,酸味的东西都有往里面收的性质,所以泻肝用酸。
同样的道理,举一反三,补肺就用酸,泻肺用辛。
如果人体升发之气不足,就会出现无汗、大小便不通畅,排便无力等情况。
同时,因为肝木升发不动,肝气郁结在里面,就会出现腹痛、胸胁苦满,以及妇人月经不调、月经来迟等症状。
如果肝木升发之气过旺,就会出现发热、自汗、尿多、男子遗精、妇人白带、月经来早等病。
同时,因为热气上冲到头,还会出现头晕、耳鸣等症状。
水生木,金克木。
肝木升发无力,主要原因在于寒,如果肾水寒,则木气升发无力。
肝木升发太过,主要原因在于肺气不收,金气不能制衡。
肝气升发之力不足,伤寒论中所用的方子就是当归生姜羊肉汤。
其中当归三钱、生姜三钱、羊肉半斤,这里面用羊肉、当归温行血脉,用生姜温水、行水以滋养肝木。
如果肝气升发太过呢,就要补肺。
五脏病机之肝的病机
五脏病机之肝的病机1.肝的生理病理特点: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藏血,其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筋,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集阴阳气血于一身,成为阴阳统一之体。
故其病理变化复杂多端,每易形成肝气抑郁,郁久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肝气、肝火、肝阳、肝风之变,且肝之阴血又易于亏损。
因此,肝气、肝阳常有余,肝血、肝阴常不足就成为肝的重要病理特点。
肝为五脏之贼,故除本身病变外,且易牵涉和影响其他脏腑,形成比较复杂的病理变化。
2.肝的基本病理变化:肝病的病理变化有虚实两类,而又以实为多。
(1)肝气、肝阳失调:主要表现在肝气郁结和肝火上炎等方面。
①肝郁:是肝脏病理中最常见的病理变化。
精神刺激,情志抑郁不畅,或病久不愈而因病致郁,或他脏之病理影响于肝等,均可使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形成肝气郁结之候,其轻者称为肝气不舒或肝气郁滞。
肝气郁结之病理特点是肝之疏泄功能受到抑制,气机不得条达舒畅,其滞或在形躯,或在脏腑。
因此,临床上以情绪抑郁、闷闷不乐,以及胁肋胀痛等气机郁滞之候为特征,且每当太息、嗳气之后略觉舒缓。
肝气郁结的病理发展趋势为:其一,气滞血瘀。
肝郁气滞,则血行不畅,致血瘀,表现为胁肋刺痛、症积肿块、舌青紫或瘀点瘀斑等。
影响冲任二脉,则冲任失调,可见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或经血有块等。
其二,痰气郁结。
气行则痰行,气郁则痰生,痰与气结,阻于咽喉,则为梅核气;积聚于颈部则为瘿瘤等。
其三,气郁化火。
气有余便是火,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形成气火逆于上的肝火上炎之候。
其四,犯脾克胃。
肝气郁而不达,或气滞转化为横逆,均可影响脾胃之纳运,形成兼有呕吐、嗳气、脘胁胀痛等肝气犯胃和兼有腹胀肠鸣、腹痛泄泻、大便不爽等肝气犯脾之候。
肝气郁结为肝之疏泄不及,肝气抑郁;情志表现为情志抑郁、多疑喜愁、闷闷欲哭,肝气横逆则为疏泄太过,肝气过旺。
情志表现为为性急易怒。
总之,肝气郁结的基本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精神抑郁和气机失调两个方面。
内经 五脏虚实病机分析
原文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 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 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 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 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 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不安。必审五藏之病形, 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
虚:四肢不用,五脏不安——脾主运化,主 统血,脾气主升,脾气虚则运化失职,不 能将胃肠道吸收的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四 肢五脏失于濡养。 实:腹胀,经溲不利——脾喜燥恶湿,脾湿 有余,粘滞阻遏气机,则二便不通,腹胀; 不能化生气血水谷以充血海,则月经失调。
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 则笑不休。
虚:悲——心气不足,气血不能正常运行, 易出现心悸,气短,胸闷,心中苦闷不乐, 故曰“心气虚则悲”;心藏神,神不充则 悲(消沉,萎靡不振) 实:笑不休——心火亢盛,过度兴奋,心在 志为喜,在声为笑,心神被火扰,故见。
虚:厥——手足为阴阳经脉交接处,阴阳和 则顺利交接,手足温。元阳为阳气根本, 肾阳虚不能与阴在手足交接,故手足厥冷。 实:胀——肾主水,肾气蒸化维持水液代谢。 肾邪有余为实。水寒内盛,气滞则腹胀, 水湿泛滥则水肿(多为本虚标实)。
“脾藏营,营舍意” ,“脾气虚则四支不用, 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肾藏精, 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 以五脏虚实而言突出脾、肾的重要地位。腹胀、 二便不利、五脏不安是脾与肾两脏之病的共同表 现。腹胀、二便不利为气机滞塞,升降失常,关 系到整个机体的状态,五脏不安是由一脏影响到 五脏,可见脾肾的影响之巨。此说为后世脾为后 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提供了有力依据。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虚:恐——肾为水脏,主于恐惧。肝为木 脏, 主怒也。水以生木,故肝子虚者,肾母乘 之,故肝虚恐也。 又肝胆相表里,肝气虚则胆不壮 实:怒——肝主藏血,在志为怒。血有余, 肝气实,肝脏功能亢进,则易发怒。
病机十九条快速记忆法
病机十九条快速记忆法
病机十九条快速记忆法
病机十九条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
以下是一种快速记忆病机十九条的方法:
五脏病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郁,皆属于肺,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上下病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厥固泄,皆属于下风寒湿病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火病机五:诸热警瘦,皆属于火(心);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病附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热病机四: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可以通过理解和联想的方式来快速记忆病机十九条,如果你需要更加详细的解释或学习方法,可以向中医医生或专业人士咨询。
五脏病机
五脏病机五脏病机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中,五脏生理功能失常的机理心的病机-----心的阴阳气血不足,心火亢盛,心血瘀阻肺的病机-----肺的宣发肃降失常,肺气虚,肺阴虚脾的病机-----脾气虚,脾阳虚,脾为湿困肝的病机-----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阴虚,肝阳上亢,肝血虚肾的病机-----肾精亏虚,肾气不足,肾阳虚,肾阴虚一、心的病机1、心气虚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脉不充,血行无力。
临床常见,面色白,舌质偏淡,动辄心悸,脉象虚弱等症。
心气不足,心神失养,心神功能减退,而见精神不振,思睡但睡眠不深。
2、心血虚一血虚不足,血脉空虚,濡养之力减弱,故见全身血虚征象,如经常头昏,疲乏无力,面色淡而无华,舌色、唇色淡白,脉细或数而无力等。
二是心神失养,由于血虚,神失所养,则精神不振,思想难以集中,且思考不能持久,甚至神思恍惚。
3、心阴虚阴不制阳,则心阳偏亢,全身出现虚热;由于心阴不足,宁静功能减退,加上虚热内扰而心神不安虚热内生----潮热,口干咽燥等心神不宁----心烦不得眠4、心阳虚是心的推动、兴奋与温煦等功能减退,导致中血行无力,甚至瘀滞,心神不振;同时全身出现寒象心神不振-----精神萎靡,表情困倦5、心火亢盛火盛心中,扰动心神;使血行加快,脉道扩张;同时,火热可上炎于舌,下移于小肠,并出理明显的热象。
火扰心神 ------心烦、失眠、躁动,重者出现谵语、狂躁,甚至昏迷不醒。
心火上炎于舌-----舌红糜烂,舌尖碎痛;心火沿经脉下移于小肠-----尿道中灼热疼痛,尿黄赤,或见尿血等症。
6、心血瘀阻心气虚或心阳虚,血液运行无力,加上阳虚则寒,寒性凝滞,更易使心脉中之血瘀滞;痰浊凝聚,阻于心脉之中,亦导致心血瘀阻。
心脉瘀阻不通,血瘀气滞----心前区憋闷、疼痛。
7、痰迷心窍痰浊阻碍心神与外界的沟通,轻者------精神失常,答非所问;较重者----神识模糊,呈朦胧状态;严重者----完全昏迷,不省人事。
二、肺的病机1、肺的宣发、肃降失常肺气失于宣发----呼吸不畅卫气壅塞,腠理闭塞----无汗肺气失于肃降,肺气上逆-----咳嗽、胸闷,气喘痰鸣等肺失宣降,水津不布而停滞局部----眼睑浮肿2、肺气虚体内外气体的交换量减少,呼吸功能减弱----气短,动则气促。
五脏的病机(心)
五脏的病机(心)心的病机1.心的生理病理特点:心位居上焦,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与小肠相表里。
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又主血而外合周身之脉。
心脏阴阳调和,气血充足,则心神健旺,气血环流周身,洒陈于五脏六腑,灌溉于四肢九窍,使人体各脏腑组织生生不息,藉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心包络为心之外卫,具有保护心脏,防御外邪的作用。
心在脏腑中是一个重要的内脏,有“君主之官”之称。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神志和主血脉。
因此,心的任何病变均可出现血脉的运行异常和精神情志的改变。
这些病理变化是心之阴阳气血失调的结果。
所以,心之阴阳气血失调是心脏病变的内在基础。
2.心的基本病理变化:由于阴和阳,气和血对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等生理功能的作用不同,故心的阴阳、气血失调因虚实寒热之不同,可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
(1)心气、心阳失调:心气、心阳失调主要表现为阳气偏衰和阳气偏盛两个方面。
①心的阳气偏衰:主要表现为心气虚和心阳虚。
心气不足:心气不足多由久病体虚,或年高脏气衰弱,或汗下太过耗气,或禀赋不足等因素所引起。
因心气是推动血液循行的动力,心气不足,其基本病理变化是心脏本身主血脉功能减退。
由于血液为神志的物质基础,心气虚衰,鼓动力弱,血脉不充,则心神失养,所以既有心神不足之病,又有全身气虚之变。
临床上以心悸气短,动辄益甚,神疲乏力等为重要特征。
心阳不足:心阳不足多系心气不足病情严重发展而来;亦可由于寒湿、痰饮之邪阻抑心阳;或素体阳虚,心阳不振;或思虑伤神,心气受损;或久病失养等所致。
阳虚则寒自内生,气虚则血运无力,心神失养。
故心阳虚的基本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心神不足、阳虚阴盛和血运障碍等几个方面。
其一,心神不足。
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失去阳气的鼓动和振奋,则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减弱,易抑制而不易兴奋。
临床可见精神萎靡、神思衰弱、反应迟钝、迷蒙多睡、懒言声低等病理表现。
其二,阳虚阴盛。
阳虚则寒,心阳不足,温煦功能减退,故临床可见畏寒喜暖、四肢逆冷等虚寒之象。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病机之五脏病机!学好中医的必修课!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病机之五脏病机!学好中医的必修课!脏腑病机脏腑病机是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发生失调的内在机理。
任何疾病的发生,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都势必导致生理功能紊乱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因此,脏腑失调的病机,在病机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辨证论治的主要理论依据。
疾病既已发生,则患病机体势必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一般来说,这些病理和临床表现反映出人体发生疾病时的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调以及升降失常等变化。
但若要确切判明病变的部位、性质及对机体功能活动的影响,则必须将病机分析落实到脏腑上,才能保证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因此,研究脏腑病机,对于进行临床辨证论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各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是密切联系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
任何一个脏腑发生病变,都会影响到整个机体,而使其他脏腑发生病理改变,脏病及脏、脏病及腑、腑病及脏、腑病及腑,产生了脏腑组织之间病变的传移变化。
因此,在研究脏腑病机时,不仅要注意脏腑本身的病理变化,而且要重视脏腑之间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
五脏病机五脏的阴阳、气血,是全身阴阳、气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脏的阴阳和气血之间的关系是:气属于阳,血属于阴。
气和阳,均有温煦和推动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故阳与气合称为“阳气”;血和阴,均有濡养和宁静脏腑组织及精神情志的作用,故阴与血合称为“阴血”。
但是,从阴阳、气血和各脏生理活动的关系来说,则阳和气、阴和血又不能完全等同。
一般来说,脏腑的阴阳,代表着各脏生理活动的功能状态,是兴奋还是抑制,是上升或下降,还是发散或闭藏。
脏腑的气血,是各脏腑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不仅具有推动和温煦各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重要的固摄作用。
各脏之阴阳,皆以肾阴肾阳为根本。
因此,各脏的阴阳失调,久必及肾。
各脏之气血,又均化生于水谷精微,因此,各脏的气血亏虚,又与脾胃气血生化之源的关系极为密切。
脏腑病机之六腑病机(胆病病机)
脏腑病机之六腑病机(胆病病机)《素问·五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六腑的病机,主要表现为传化失常,通降失调。
又因六腑与五脏相为表里,其生理功能多相互联系,故在病机变化方面亦常相互影响。
因此,六腑的病变,既可单独出现,亦可与相关脏腑合病。
六腑病机——胆病病机胆附于肝,主司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助脾胃纳运功能,是为“中精之府”;胆为“中正之官”而主“决断”,与肝相为表里。
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受肝的疏泄功能的控制、调节。
因此,胆本腑的病机变化,主要表现在胆汁的贮藏、排泄异常,或胆气的升发条达失司;胆与脏腑同病,主要表现在胆与肝、胆与胃的病机联系。
1.胆的本腑病机金·李杲《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说:“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
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
胆气不升,则飧泄、肠澼,不一而起矣。
”足见胆气正常的升发、条达,对于保持胆及其他脏腑功能正常的重要作用。
胆气郁滞:胆气失于条达、舒泄而致气郁不畅,是胆腑病变的基本病机。
其临床主症多为胁部胀痛,嗳气欠畅,情志抑郁,口苦,咽干,乍寒乍热,脉弦。
其病因病机多为:肝气郁结,病及于胆,导致脏腑气机郁滞;或脾胃气滞,病移于胆,以致胆气不随胃气同降;或外邪客于少阳经脉,遂致少阳本经气滞,胆腑气机逆乱。
若胆失疏泄,气机郁滞,而致生痰化火,痰热内扰,则更使胆气不宁,见惊悸不寐,烦躁不宁,目眩耳鸣,苔黄腻,脉弦滑等症,临床多辨为“胆郁痰扰”。
胆气虚寒:胆气升发,禀性刚正,以促成人体决断中正的精神活动。
若胆气虚弱,升发失常,决断无权,则多见胆怯气馁,时欲叹息,夜寐多梦,惊惕不安,伴有畏寒身冷等症。
诚如《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胆病候》说:“胆气不足,善太息,呕宿汁,心下澹澹,如人将捕之。
”其病因病机多见于素体阳虚,或久病及阳,或因惊吓、损伤,或因肝气虚弱等,均可影响胆气的升发、疏泄、决断。
脏腑病机之六腑病机(小肠病病机)
脏腑病机之六腑病机(小肠病病机)《素问·五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六腑的病机,主要表现为传化失常,通降失调。
又因六腑与五脏相为表里,其生理功能多相互联系,故在病机变化方面亦常相互影响。
因此,六腑的病变,既可单独出现,亦可与相关脏腑合病。
六腑病机——小肠病病机小肠主司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因其经脉络心而与心相为表里。
小肠的病机,除表现为本腑虚寒、实热、气滞等功能失调外,与心、脾、胃等的病机变化有密切联系。
1.小肠本腑病机小肠本腑病机,无论虚实,主要表现为清浊不化和传化障碍两方面。
(1)小肠虚寒:小肠与脾胃关系密切,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的功能受制于中焦脾胃之气的盛衰。
脾胃阳虚,寒从中生,亦常下传小肠,以致阳气衰微,化物失职,清浊不分,并走大肠,而见脐腹冷痛,喜暖喜按,便溏泄泻等症。
(2)小肠气滞:小肠气滞,亦称小肠气痛,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小肠气机阻滞而致小腹急痛的病机。
其病因多由脾肾阳虚,不能温运,或寒邪直中,肝脉凝滞,以致小肠气滞不通,则见小腹暴急疼痛,连及睾丸,或上下攻冲,牵引作痛,且多伴手足厥冷等症。
《杂病源流犀烛·小肠病源流》说:“小肠气,小肠经病也。
小肠引睾丸连腰脊而痛。
”临床上,寒邪内积而成小肠气滞者,其病因病机多与肝经、任脉寒凝气滞有关。
(3)小肠实热:小肠实热,是指小肠里热炽盛所致的病机。
其多由于心热下移小肠所致。
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主泌别清浊,使水液入于膀胱。
心热下移小肠,故见小便赤涩,尿道灼痛;热盛灼伤阴络,则可见尿血;火扰心神,热烁津液则可见心烦口渴;心火上炎,则口舌生疮,或舌见芒刺。
2.小肠与脏腑同病病机()心火下移小肠:心与小肠相表里,若心火炽盛,则能循经移热于小肠,以致小肠实热,而见排尿赤痛;小肠热盛,火热循经上炎,亦能移热于心,而见心烦不眠,口舌生疮等症。
(2)脾肾阳虚,小肠虚寒: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功能有赖于脾肾阳气的温运推动。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一、《素問•至真要大論》经文帝曰:善。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
經言盛者寫之,虚者補之,余錫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應,猶拔刺雪汙,工巧神聖可得聞乎?岐伯曰:審察病機,無失氣宜,此之謂也。
帝曰:願聞病機何如?岐伯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諸氣膹鬱,皆屬於肺。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諸熱瞀瘛,皆屬於火。
諸痛痒瘡,皆屬於心。
諸厥固泄,皆屬於下。
諸痿喘嘔,皆屬於上。
諸禁鼓憟,如喪神守,皆屬於火。
諸痙项強,皆屬於濕。
諸逆衝上,皆屬於火。
諸脹腹大,皆屬於熱。
諸躁狂越,皆屬於火。
諸暴強直,皆屬於風。
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
諸病胕腫,疼酸驚骇,皆於火。
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
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
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於屬熱。
故《大要》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虚者責之,必先五勝,踈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此之謂也。
二、病机分类1.五脏病机:五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2.上下病机:二条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3.六气病机:十二条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4.金•刘完素补充一条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脏腑病机.ppt
主要病机特点:
火热炽盛,阳盛则热,心的阳热偏盛,多属实火 —心悸心烦,身热面赤,舌尖红绛, 苔黄,
脉数; 火热之邪,易于伤津耗液
—咽干口渴,便秘溲黄;
热扰心神,心火内炽,神明被扰,则心神不安, 甚则神志异常
—失眠多梦,甚则神识不清,狂躁谵语;
心火亢盛,可循经上炎于口舌,或向下移热于 小肠
—口舌糜烂,小便短赤涩痛;
脉细数等。
心血虚和心阴虚:
共同病机特点: 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病机不同点: 前者偏于血虚,血脉空虚,失于濡养; 后者偏于阴虚,虚热内生,血行加速。
何某,男,39岁,干部。失眠多梦,头目 晕眩,心烦易怒,心悸,近月来病情明显 加剧,常有通夜难眠,稍一入睡,便梦中 神游,口苦咽干,纳谷不馨,小便黄,大 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带数。
(一)心的病机
1.心的生理病理特点:
心的主要病机特点 血液运行失常 神志意识改变
2.心的基本病理变化:
(1)心气、心阳失调
① 心阳偏盛
心火亢盛
痰火扰心
② 心阳偏衰
心气虚
心阳虚
心火亢盛:
概念:心的阳热偏盛,机能亢奋的病理变化。
形成:情志抑郁,气郁化火,或火热之邪内侵, 或过食辛热、温补之品, 或其他脏腑火盛传移而来。
上扰心神,心神失守,则神志异常 —— 心烦不寐,甚则胡言乱语,打人毁物, 狂躁妄动,或神昏谵语。
心火亢盛与痰火扰心
共同病机特点:火热内盛和扰及心神; 病机不同点:
心火亢盛可见动血、上炎下移之变, 痰火扰心兼有痰浊内盛之象。
陈某, 女, 37 岁。失眠病史3 个月。曾服用 安定、谷维素、维生素B6 等效差。遂来我院 就诊。现诊见: 入寐困难、寐后易醒、梦多, 每 晚睡3~ 5h, 胸膈烦热, 口舌生疮, 头晕, 便干 溲黄, 纳食不香, 舌质红、苔黄, 脉数。
中医五脏病机
中医五脏病机
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五脏是脏腑中最重要的五个器官,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着人体的生理功能。
中医认为只要一脏出现紊乱,就会对其他脏腑产生影响,从而引起疾病。
中医认为,五脏病机制主要有“五脏相互影响”和“五脏共同调节”两种。
1、五脏相互影响:指五脏之间彼此影响,一脏出现紊乱,就会对其他脏腑产生影响,从而引起疾病。
2、五脏共同调节:指五脏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着人体的生理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五脏病机制是中医认识疾病的重要理论,它揭示了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为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医名词术语-篇二之五脏病机(最全)
中医名词术语-篇二之五脏病机(最全)导读:中医名词术语全集中的五脏病机篇,对中医哪些名词不清楚的,看一遍就知道了哦!上期回顾:【干货】中医学术名词【病机篇一】【干货分享】中医名词术语最全解释-经络篇【最全解释】中医名词术语(珍藏版)七损八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
”看重论述男女生长发育以至衰老的生理过程,并以此与预防早衰相联系。
历代注家对此解说不一,如:七为阳数,八为阴数。
损即消,益即长;阳不宜消,阴不宜长,反之则病。
故能知七损八益,察其消长之机,则阳气旺盛不受阴邪侵袭,阴阳可以调和(《内经知要》)。
阳常有余,故须损;阴常不足,故须益。
明白这个道理,就要避免亏损阴精,才可阴阳调和,以防早衰。
(张志聪注)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女子“二七”开始月经来潮,以后按月经血盈满,就来月经,这是正常生理现象,为“七可损”;男子“二八”精气溢泻,如因房事而泄精,当益精,为“八可益”(王冰注)。
心虚泛指心脏的气血不足。
主要症状有心悸怔忡、短气、健忘、易惊、心中苦闷不乐,睡卧不安,面色不华,或自汗、盗汗等。
心气虚即“心气不足”。
主要症状有心悸、短气(活动时加剧)、胸闷不舒,自汗、脉细弱或结、代。
多见于某些虚弱病人,以及贫血、心律不齐、神经衰弱等。
心气不收指心气虚弱不能收敛。
心有藏精神、主汗液的功能。
如心气虚弱不能收敛,则出现心神浮越、精神散乱、健忘易惊、心悸怔忡、自汗多汗或动则汗出等症状。
心气不宁指心气出现不安宁的病理。
临床表现有两方面:一是心悸、怔忡;一是心神不安。
可伴有心烦不寐.脉搏不整等兼証。
病因多由心血不足,心失所养,但也有由于邪气影响而致,如“痰火扰心”、“水气凌心”或肝火旺、肝胆气虚等。
心阴虚即“心阴不足”。
主要症状有心烦、怔忡、失眠;低热、盗汗、颧红、口干、脉细数等。
多见于神经官能症、贫血和结核病等。
心血虚即“心血不足”。
主要症状有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心烦、失眠。
五脏病机
肝风
病位:在肝,产生于内,故又可称之为“肝风”、“内风”。
治疗:分虚实不同而治。
虚 实
血虚生风者,宜四物汤加减; 阴虚风动者,用六味地黄汤、一贯煎加味。
肝阳上亢者,可用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 汤治之; 热极生风者,则以羚羊钩藤汤来清热熄风。
肾
·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寒收引, 指寒邪具有收缩、牵引、内敛之特性。 具体症状:腠理的闭塞, 经络筋脉的收缩、拘挛,气血 的凝滞, 而见肢体关节疼痛、脘腹急痛。
脾
•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肿 :即浮肿,水肿 满 :即腹满之谓。
脾生理:脾为土之脏,主运化水湿,主四肢,应于大腹。 脾病理:脾失健运,水津失布,内聚中焦或泛溢肌肤,就
会见到脘腹胀满、四肢浮肿等症状。
水肿因于脾者
脾虚而外湿困脾:
其病势缓,病程长,水肿先由四肢开始,多 伴有头身困重,胸闷呕恶之症,可用胃苓汤、五 皮饮加减治之
心
•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大凡痛痒、疮疡,病位都在心。痒,据《说文》: “痒,疡也。”可见“痒疮”即“疡疮”。疮疡,包括 痈、疽、疖、丹毒等,肿痛是其主要症状。
心为阳脏,属火,主一身之血脉。若心火亢盛,火热 郁炽于血脉,腐蚀局部肌肤,就会形成痈肿疮疡等症,正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云:“营气不从,逆于肉理, 乃生痈肿。”临证中疮疡属热者居多,属寒者虽少,但亦 有之,不可不辨。
总结
脏腑病机以五脏为中心,六腑五体五官与五脏之间的相 互联系,但均从属于五脏 当一脏发生病变,本脏所有生理 功能和所属各个部分均有不同的反映 。一脏病变,则其形 质神机及与其他脏器发生联系的气机均受损,形气神三者俱 受损。 《内经》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局部病变联系全身,脏 腑经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病机理论 五味偏嗜情志失常劳 逸过度外感六淫均直接或间接地损伤脏腑,脏腑经络体窍皮 毛的病变无一不与脏腑有直接的关联,临床辨证诊断立法方 药的确立均以脏腑为根据。
五脏的病机(肾)
五脏的病机(肾)肾的病机1.肾的生理病理特点:肾为水火之脏,藏真阴而寓真阳,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主藏精、纳气、主水,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与膀胱相表里。
故肾精充足则骨强、齿坚、髓满、脑灵、耳聪、目明;命火充足,则五脏六腑的阳气旺盛而生机勃勃。
所以,凡是有关生长发育、生殖机能、水液代谢的异常,脑、髓、骨以及某些呼吸、听觉、大小便的病变,多与肾的生理功能异常有关。
肾为人身元阴元阳秘藏之所,元阴元阳为人体生殖发育之根本,只宜秘藏,不宜泄露。
固秘则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耗伤则根本虚衰,诸病由之而生。
所以,肾的病理变化是虚证多而实证少。
肾脏水中有火,阴中有阳,阴平阳秘,功能正常。
其病则主要表现为水火阴阳失调,但水火阴阳失调又有虚实之分。
因邪实而发病者属实,如外感寒湿,或湿热困于肾,病多为实,实证日久则由实转虚。
因正虚而发病者属虚。
肾虚有阴阳之别,精亏气虚之分。
但肾虚日久,必致由阴及阳,或由阳及阴,而成为阴阳两虚之证。
肾为人身阴阳之根。
肾脏病变与其他脏腑的关系甚为密切。
五脏之伤,久必及肾,而肾病又必影响其他各脏。
2.肾的基本病理变化:肾病多虚证,一般分为阴虚和阳虚两类,(1)肾阳、肾气失调:肾阳、肾气失调主要表现为肾阳虚损,命火不足和肾气虚衰,封藏不固等病理变化,表现为全身性生理机能衰退·、水液气化功能的障碍、脾胃生化水谷精微功能的紊乱、生育功能衰退和肺气出纳升降功能失常等。
①肾气不固:肾气不固又称下元不固,是肾气虚衰,封藏失职的一种病理变化。
多因年高肾气虚弱,或年幼而肾气不充,或久病而肾气耗伤等,使肾气不能固摄封藏所致。
临床上以精关不固而遗精、滑精、早泄,膀胱失约而小便失禁、尿后余沥、遗尿,冲任不固而月经淋漓不断,或崩漏、带下清稀、小产、滑胎,以及肠虚滑脱而久泻不止,大便失禁等精、尿、经、眙、便等固摄失调为特征。
②肾不纳气:肾不纳气是指肾气虚弱不能摄纳肺气的病理变化。
多因劳伤肾气,或久病气虚,气不归元,肾失摄纳所致。
中医基础理论第八章 脏腑病机
(三)脾 的病机
1.生理特点—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 生
化之源,主失血统血,脾主升清,喜喜燥恶 湿。 2Ⅰ.病脾理的变阳化气失调
①脾气虚弱 病因—饮食不节,过服消导,思虑太过,禀 赋素虚,过于劳倦,久病失养。
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纳呆,腹胀便溏 气血双亏—面黄肌瘦,少气懒言,四肢倦怠 表现 中气下陷—眩晕体倦,内脏下垂,久泻脱肛 脾不统血—便血、崩血、肌衄 ②脾阳不振 病因—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或命门火衰,
②气化功能失司
上焦—肺失通调 下焦—脾胃的运化水液、输布精微,升
清降浊失常 下焦—肾和膀胱的蒸腾气化,肠的传化
糟粕失常
重点难点
1.何谓虚实错杂?何谓虚实转化和虚实真假 的病理反应?
【提示】要求分别答出三者的概念,病分别其病理 反应。
2.如何理解“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
【提示】要求答出这句话的含义,从虚实真假病机进 一步解释其含义。
2.病理变化
表现
气化不利—尿少、癃闭
气化无权—遗尿、小便失禁等
湿热下注 心火下移
尿频、尿急、尿道
湿热下注膀胱 涩痛、尿血等
膀胱虚寒—小便频数、清长或不禁,尿有余沥
(五)大大肠肠 的病机
1.生理特点—大肠为传导之官,主津, 其经脉络肺。
2.病理变化
表现
大肠热结—便秘、或热
湿热下注—泄泻
大肠湿热 湿热与气血相搏—痢下赤白、里急后重
绵绵不已,重则拘急作痛
Ⅳ 胃热(火)
病因—胃阳素虚;情志郁火;热邪入里,嗜食辛
辣,化热伤胃
病理特点—阳盛阴虚,胃腑机能亢进,火热蕴盛
腐熟功能亢进—消谷善饥 表现 胃失和降—口苦、恶心、呕吐
脏腑病机12精品PPT课件
口渴,喉间痰鸣,吐痰 色黄, 舌质红,苔黄腻, 脉滑数等;
➢上扰心神,心神失守, 则神志异常
感受湿热之邪,
—— 心烦不寐,甚则
蕴成痰火,或外 感热邪,灼津为
胡言乱语,打人毁物, 狂躁妄动,或神昏谵语。
痰所致。
心火亢盛与痰火扰心
共同病机特点:火热内盛和扰及心神; 病机不同点:
心火亢盛可见动血、上炎下移之变, 痰火扰心兼有痰浊内盛之象。
主要病机肺特气点不:足——肺气虚
❖ 肺气不足,卫表不固,腠理疏松,则防御能力下 降 ——自汗漏汗,易患感冒
❖ 呼吸功能减退,则体内外气体交换不足 ——呼吸困难,气短喘息
❖ 肺功能减弱,致气的生成不足 ——少气懒言,身体倦怠
❖ 肺气不足,失于宣肃,影响水液输布代谢 ——聚痰成饮,或为水肿
第四节 脏腑病机
脏腑病机以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为基 本病理变化。
一、五脏病机
——五脏阴阳失调的病变,以肾的阴阳失调 为根本性变化。
各脏阴阳失调——久必及肾,导致肾的阴阳失调; 肾的阴阳失调——常引起各脏阴阳失调
——五脏气血失常的病变:
气血亏虚与脾胃气血生化之源关系极为密切,又 与心主血脉功能息息相关;
形成:情志抑郁,气郁化火,或火热之邪内 侵, 或过食辛热、温补之品, 或其他脏腑火盛传移而来。
❖ 火热炽盛,阳主盛要则热病,机心特的阳点热:偏盛,多属实火
——心悸心烦,身热面赤,舌尖红绛, 苔黄,脉数;
❖ 火热之邪,易于伤津耗液
——咽干口渴,便秘溲黄;
❖ 热扰心神,心火内炽,神明被扰,则心神不安, 甚则神志异常
概念:心阴亏损, 虚热内扰的病理 变化。
形成:
多因思虑太过, 情志内伤,暗耗 阴血;或热病后 期,耗伤阴液; 或心肝火旺,灼 伤心阴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脏病机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中,五脏生理功能失常的机理心的病机-----心的阴阳气血不足,心火亢盛,心血瘀阻肺的病机-----肺的宣发肃降失常,肺气虚,肺阴虚脾的病机-----脾气虚,脾阳虚,脾为湿困肝的病机-----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阴虚,肝阳上亢,肝血虚肾的病机-----肾精亏虚,肾气不足,肾阳虚,肾阴虚一、心的病机1、心气虚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脉不充,血行无力。
临床常见,面色白,舌质偏淡,动辄心悸,脉象虚弱等症。
心气不足,心神失养,心神功能减退,而见精神不振,思睡但睡眠不深。
2、心血虚一血虚不足,血脉空虚,濡养之力减弱,故见全身血虚征象,如经常头昏,疲乏无力,面色淡而无华,舌色、唇色淡白,脉细或数而无力等。
二是心神失养,由于血虚,神失所养,则精神不振,思想难以集中,且思考不能持久,甚至神思恍惚。
3、心阴虚阴不制阳,则心阳偏亢,全身出现虚热;由于心阴不足,宁静功能减退,加上虚热内扰而心神不安虚热内生----潮热,口干咽燥等心神不宁----心烦不得眠4、心阳虚是心的推动、兴奋与温煦等功能减退,导致中血行无力,甚至瘀滞,心神不振;同时全身出现寒象心神不振-----精神萎靡,表情困倦5、心火亢盛火盛心中,扰动心神;使血行加快,脉道扩张;同时,火热可上炎于舌,下移于小肠,并出理明显的热象。
火扰心神------心烦、失眠、躁动,重者出现谵语、狂躁,甚至昏迷不醒。
心火上炎于舌-----舌红糜烂,舌尖碎痛;心火沿经脉下移于小肠-----尿道中灼热疼痛,尿黄赤,或见尿血等症。
6、心血瘀阻心气虚或心阳虚,血液运行无力,加上阳虚则寒,寒性凝滞,更易使心脉中之血瘀滞;痰浊凝聚,阻于心脉之中,亦导致心血瘀阻。
心脉瘀阻不通,血瘀气滞----心前区憋闷、疼痛。
7、痰迷心窍痰浊阻碍心神与外界的沟通,轻者------精神失常,答非所问;较重者----神识模糊,呈朦胧状态;严重者----完全昏迷,不省人事。
二、肺的病机1、肺的宣发、肃降失常肺气失于宣发----呼吸不畅卫气壅塞,腠理闭塞----无汗肺气失于肃降,肺气上逆-----咳嗽、胸闷,气喘痰鸣等肺失宣降,水津不布而停滞局部----眼睑浮肿2、肺气虚体内外气体的交换量减少,呼吸功能减弱----气短,动则气促。
卫气不足,卫外动能低下----自汗,易于感受外邪等3、肺阴虚肺失于滋润。
影响肺的气机升降出入,因而出现干咳,或痰少而粘。
三、脾的病机1、脾气虚脾气虚弱,会引起脾脏功能的全面减弱,主要是运化(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气血化生不足,中气下陷,血液的统摄失司等。
运化(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食欲不振,纳食不化,或见腹胀、便溏等症。
气血化生不足-----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四肢无力、少气懒言等症。
脾气虚,升举无力,趋于下陷(中气下陷)------少腹坠胀、泄泻脱肛、便意频繁,或见某些内脏下垂。
脾气虚弱,无力统摄血液(脾不统血)-----便血、月经过多、月经淋漓不尽、肌衄等。
2、脾阳虚指脾的温煦与推动运化的功能减退,而出虚寒与运化无权的病理状态。
中焦虚寒,运化无权-----食欲不振、食则腹胀、脘腹冷痛、喜温喜按、下利清谷,并见形寒肢冷,舌淡苔白等症。
运化无力,津液的输布、排泄失于温煦、推动与气化,水液停滞,或聚而成痰成饮----水肿、多痰3、脾为湿困是指湿邪困阻于脾,使脾的气机受阻,运化失司---精神困倦,肢体沉重,脘痞、腹胀、食欲不振、便溏、或见浮肿、苔腻等症。
四、肝的病机1、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情志不舒,------情绪抑郁,郁郁不乐肝经不利,气滞经络,---胁肋、少腹胀痛,得太息则舒气滞血瘀------胸胁刺痛,癥积肿块、舌青紫或有瘀斑冲任失调-----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或经血多血块等症气郁化火,肝火上炎-----口苦、烦躁。
2.肝火上炎肝火的病机主要是人身之气升发太过,挟血上行;-----面红目赤、头痛头胀、急躁易怒、舌红、脉数等症;严重者可暴聋,甚至在大怒之下,突然昏厥。
3.肝阴虚阴虚眼失濡养----干涩,视力减退;肝在体合筋,阴虚筋失柔养----拘挛、震颤,或手足蠕动。
4.肝阳上亢因为肝阴不足,潜降、宁静功能减退,阴不足以制阳,结果肝的升、动作用亢奋,使全身气机向上升动太过,形成气血上涌,并见躁动不安的病理状态。
故见头胀、头晕、面红;目赤、耳鸣、目眩;急躁易怒、心烦少寐等症。
5.肝血虚肝开窍于目,肝血虚,目失濡养----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肝在体合筋,筋失于濡养-----拘挛,屈伸不利,或见肌肉瞤动,甚至抽搐瘈疭。
五、肾的病机1.肾精亏虚小儿----发育迟缓,骨骼不坚,易呈畸形,髓不充脑,智力发育不良,牙齿亦晚出;青年人“天癸”不按期而至-----性发育不良;壮年----易早衰,齿脱,发早白,性机能减退;老年------下肢萎软,行动不便,反应迟钝,失聪,骨脆易折等。
2.肾气不足若肾气不足,固藏无力,每易使下窍不固。
男子-----早泄、遗精、滑精;女子-----崩漏,带下清稀、滑胎等。
摄纳无权,导致气不归元,称为“肾不纳气”----呼吸表浅,动辄气喘者。
3.肾阳虚温煦作用减弱-----畏寒、肢冷温养脾阳无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推动津液运行无力,水液停聚----水肿腰府失去温养----腰部冷痛4.肾阴虚阴津亏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失眠多梦、耳鸣腰府失养----腰痠,腰痛。
肾中相火妄动,精室被扰-----遗精六腑病机一、胆的病机1、胆汁排泄障碍,胆汁不能正常注入小肠,影响水谷的消化吸收-----纳呆,厌食油腻2、胆汁郁于胆内,使肝胆气机不畅-----胁肋闷胀不适,甚则疼痛;3、胆汁排泄受阻严重,溢于肌肤,-----黄疸。
4、胆气上逆-----口苦1、胃火亢盛受纳腐熟亢进----消谷善饥;胃火灼津-----口渴喜凉饮、大便燥结;胃气上逆-----恶心、呕吐酸苦黄水;胃火循经上炎-----牙龈肿痛红赤、口臭;胃火灼伤络脉-----齿衄,甚则呕血。
2、寒邪犯胃寒积于中,寒凝血瘀气滞----胃脘疼痛剧烈而暴作3、食滞胃脘胃气不降而上逆----恶心、呕吐酸腐食臭胃气阻滞----胃脘胀痛4、胃气虚受纳、腐熟之力减弱----纳呆胃气上逆----恶心、嗳气5、胃阴虚胃液干枯,腐熟失司----纳呆胃气上逆---恶心,干呕三、小肠病机1、小肠寒湿泌别清浊失职----泄泻,小便减少2、小肠湿热泌别清浊失职----泄泻,小便减少3、小肠气虚化物无力-----完谷不化;泌别清浊失职,则大便泄泻,小便减少。
四、大肠病机1、大肠湿热大肠传导失司-----泄泻;2、大肠津亏大肠传导失司------粪便燥结难出。
五、膀胱病机1、膀胱气虚膀胱失于固慑,无力约束------遗尿,甚至小便失禁。
气化不利-----排尿不畅,甚至尿闭。
2、膀胱湿热气化不利-----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混浊热熬津液-----砂石热伤血络-----血尿1、胞宫血虚胞宫失于濡养-----月经后期而量少色淡,且经后少腹常觉空痛,甚则闭经。
2、胞宫血瘀肝气郁滞,血瘀胞宫----月经不调,或经行前少腹胀痛,经行不畅,且多瘀块产后宿血留于胞中----少腹疼痛,出血不止。
3、胞宫寒凝寒滞胞中,血凝气滞-----少腹冷痛,月经不畅,经血多紫暗,血块多。
六经病机一、太阳病病机《伤寒论》六经中,太阳主表,职司卫外,为六经之藩篱。
一旦外邪侵入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卫外功能失于固密,邪正交争于表位,即发为伤寒或中风,这就是太阳经病证的主要病机。
太阳中风之自汗出,脉浮缓;太阳伤寒之无汗,脉浮紧,二、少阳病病机邪侵于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以致枢机不利,胆火上炎,上扰空窍,胃失和降。
.少阳病证的症状为口干,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三、阳明病病机1、阳明经证病机:外邪入里化热,热与燥相合于胃中,以致消烁津液的病理状态。
证候:身热、汗出、口渴引饮、脉洪大等。
2.阳明腑证病机:外邪人里化热,与大肠的燥热相合,以致津液被耗,燥结成实,阻滞于中的病理状态。
证候:潮热、谵语、便秘、腹满而痛、脉沉实等四、太阴病病机三阳病传变或因寒邪直中所致,且以后者为主。
病至太阴,侵犯于脾,致使脾阳不足,运化失职,寒湿内生。
故其病位在里,病性属寒、属虚。
证候: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五、少阴病病机少阴肾脏机能衰减,抗病能力减弱,或从阴化寒或从阳化热,因而在临床上有少阴寒化、少阴热化两种病理状态。
1、少阴寒化----自利而渴,小便清2、少阴热化----心烦不得卧,脉细数六、厥阴病病机1、厥与热交替发作,乃阴阳胜复,正邪消长的表现;2、上热下寒,因病邪深入,阴阳错乱,失却了正常的调节所致。
三焦病机是指上、中、下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
上焦主要包括肺与心;中焦包括脾、胃、胆腑、大肠与膜原等;下焦包括肾脏、肝脏、小肠、膀胱等1、上焦病机上焦为温病的初起,一般病变部位较浅,热势较轻,病情不重。
在辨证方面,上焦温病以发热、咳嗽或咳喘为主要证候,或兼见恶寒、头痛、脉浮数等肺卫表证。
2、中焦病机为温病的极期,多邪正俱盛中焦温病以邪热炽盛为主。
阳明热盛------但恶热不恶寒为特点,兼烦渴、大汗、脉洪热结肠腑-----兼便秘、神昏、苔黄燥者。
胆热炽盛-----兼寒战热炽,往来起伏、口苦、心烦者,湿热中阻-----兼呕恶、脘痞、舌苔垢腻者。
3、下焦病机下焦温病为温病的后期,一般邪少虚多。
(1)肝肾阴亏、虚风内动-------证见低热持续,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舌绛不鲜,或兼手足蠕动之象;(2)湿注小肠,泌别失司-----小便不通,热蒸头胀者,则为。
卫气营血病机一、卫分病机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是温热病邪侵犯肺与皮毛的病理状态。
证候:发热微恶寒,口渴,舌红苔黄,脉数二、气分病机是温热病邪由表入里,阳热亢盛的的病理状态。
多由卫分证转化而来,病位较深,气分病变涉及脏腑较多。
证候:身体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而热不解,舌红,苔黄,脉数。
三、营分病机为温热病邪内陷营阴的深重阶段,病位多在心与心包络。
以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为特点。
1、营热阴伤症见身热夜甚,口干而不甚渴饮,心烦不寐,甚则神昏谵语,或见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象细数。
2、热闭心包症见身热灼手,时时昏谵,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舌红绛,脉细数四、血分病机为邪热深入血分而引起耗血动血的病理状态。
是卫气营血病变的最后阶段,也是温热病发展演变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
累及脏腑以心、肝、肾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