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宝典: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以协调为话题的申论范文
![以协调为话题的申论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cb194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0.png)
以协调为话题的申论范文“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协调发展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理念。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协调犹如船桨,推动着社会之舟稳步前行,奏响一曲和谐共进的时代华章。
协调发展体现于区域协同,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优势互补。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
东部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先行一步;中西部地区则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土地。
过去,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一些地区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发展方式粗放,而部分发达地区面临资源环境瓶颈。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各地区开始深度合作。
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强河北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升级,提升天津的港口优势和制造业水平,区域间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形成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这不仅推动了落后地区的发展,也为发达地区拓展了发展空间,使得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
协调发展彰显于城乡统筹,弥合城乡差距,共享发展成果。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居民收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城市高楼林立,交通便利,教育、医疗资源丰富;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教育、医疗水平相对较低,大量劳动力外流。
城乡协调发展成为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水电、通信等条件;加强农村教育、医疗资源的供给,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鼓励人才、资金、技术下乡,城市居民也可以到乡村创业、休闲旅游。
这样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使农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广大农民能够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协调发展反映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申论范文大全: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要统筹兼顾
![申论范文大全: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要统筹兼顾](https://img.taocdn.com/s3/m/a17c3b2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18.png)
申论范文大全: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要统筹兼顾每日鉴赏一篇申论范文,在考试的时候收益将可能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申论范文大全: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要统筹兼顾”,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申论范文大全: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要统筹兼顾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少地方政府“拉文化虎皮,做地方经济大旗”,将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
由于没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虽取得经济的一时发展,但却严重破坏了文化遗产。
因此,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要统筹兼顾。
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正如硬币的两面,看似矛盾,实则统一,二者缺一不可。
只发展经济不保护文化遗产,最终会失掉文化灵魂;将文化遗产保护起来,不发展,那么文化遗产将永远是“遗产”。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加大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以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统筹兼顾。
文化遗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文化遗产既是一种文化资源,又是一种经济资源。
在旅游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中,文化遗产旅游收益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是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柱。
如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西安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支柱;再如,意大利的文化遗产,是意大利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每年带来的旅游外汇收入超过90亿美元。
因此,我国也应当挖掘文化遗产,使文化遗产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经济发展能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一旦被破坏将永远难以复原。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由于缺少保护资金,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文化遗产的保护已迫在眉睫。
但文化遗产并不存在于真空中,它的保护和传承需要资金、技术、人才,而资金、技术、人才的获取只能来自于经济的发展。
协调发展申论作文
![协调发展申论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967f66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d.png)
协调发展申论作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协调发展成为了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重要任务。
协调发展,顾名思义,就是要在各个方面都取得平衡和和谐,使各个领域得到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首先,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要实现协调。
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但是纯粹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略社会问题的解决,势必会导致社会的不平衡和不稳定。
因此,应该将增长经济与增加就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社会福利等方面结合起来。
其次,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也需要协调。
城市是经济的核心和发展的主战场,但城市化进程过快而忽视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必然导致城市的问题不堪重负,而农村地区的发展缓慢。
因此,要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使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步变小,达到均衡发展。
再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也必须实现协调。
经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的恶化必然会限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应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采取高效的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手段,使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最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协调也是实现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
个人的利益追求不能与社会的整体利益相悖,只有在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整体利益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基础上,社会才能
实现长期的稳定和繁荣。
总之,实现协调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解决多个问题。
只有真正实现各方面的协调与平衡,才能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取得可持续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协调与发展申论作文
![协调与发展申论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e9425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2.png)
协调与发展申论作文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协调与发展是一对不可分割的伙伴。
协调是指各种因素之间的统一和和谐,而发展是指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协调与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首先,协调是发展的保障。
在社会发展中,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矛盾和冲突。
只有通过协调,解决各方面的矛盾和冲突,才能保障社会的发展。
比如,在经济发展中,需要协调企业利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使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相协调。
而在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之间的博弈中,也需要通过协调来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其次,发展需要协调的环境。
协调是社会发展的土壤,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发展。
比如,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能够提供良好的经济发展氛围,吸引外来投资、推动产业升级;一个协调的工作环境,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创新与发展。
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构建和谐、协调的社会环境,为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最后,发展推动协调的完善。
发展是协调的动力和动力源泉。
只有实现全面的发展,才能够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和平衡。
例如,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能够创造更多的财政收入,用于社会事业建设和改善民生。
在科技发展中,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能够带来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福祉。
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推动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更好的协调。
综上所述,协调与发展是一体两翼,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只有实现协调,才能保障发展的顺利进行;而发展也是协调的动力和源泉。
我们应当重视协调与发展,积极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只有在协调与发展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实现一个繁荣、进步的社会。
申论范文宝典: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申论范文宝典:经济文化协调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2628ad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1.png)
申论范文宝典: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健全经济文化发展的协调机制促进主流文化健康发展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纵深化发展,在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主流文化的发展却与社会的进步呈现了明显的不协调性。
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都离不开主流文化的支撑。
为此,必须建立健全经济文化发展的协调机制,保障物质发展与精神发展的同步协调性。
当前,三俗文化之所以大行其道,源于近年来过度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精神建设,没有深入挖掘主流文化的内涵、拓展主流文化的表现形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此同时,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部分商家一味的迎合市场,传播三俗文化;此外,法制建设与监管的漏洞,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庸俗、低俗、媚俗的盛行。
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内在地需要而且必将催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为此,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文化建设。
思想意识决定物质行动,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主流文化建设,确保主流文化发展的方向,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主流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尊重规律、丰富主流文化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推进法制建设,完善行政监管与社会监管体系。
在实际的工作中,应以完善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法律制度为基点,强化执法力度,规范市场文化行为,坚决打击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形式,增加三俗文化的制造、传播的成本。
申论范文:铸就文化发展新辉煌
![申论范文:铸就文化发展新辉煌](https://img.taocdn.com/s3/m/78fc63d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6.png)
申论范文:铸就文化发展新辉煌申论范文:铸就文化发展新辉煌导语: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命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的重要性在不断凸显。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当今世界文化形势带来的挑战,并积极探索铸就文化发展新辉煌之路。
一、宏观文化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文化的发展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和保障。
政府应制定文化发展的规划和战略,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框架之中。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文化领域的投入,增加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推动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扶持力度。
在传承方面,可以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文化重归主流。
在创新方面,可以大力支持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年轻人的创新和创造力,为文化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二、加强文化教育的力度文化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家应加大对文化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的文化教育体系,并将其纳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之中。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教育,培养一批懂得欣赏和传承文化的专业人才,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文化教育还应注重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教育,让人们熟悉和了解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提高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使文化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标识。
三、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打造良好的文化产业环境,并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鼓励有实力和潜力的企业和个人投身到文化产业中来,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此外,还需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外的文化产业进行合作与交流,国内的文化产业可以吸取他国的优秀经验和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本土文化产品的国际化发展。
四、优化文化消费环境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申论赏析:协调发展★
![申论赏析:协调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e0b905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4.png)
申论赏析:协调发展★第一篇:申论赏析:协调发展【范文主题】经济、环境、文化协调发展主题【背景材料】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激烈,问题频发。
环境与文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协调好经济与环境、文化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2010年初,西南五省一市历史上前所未有、持续数月之久的大旱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西南水电开发问题的强烈关注。
在怒江、雅鲁藏布江流域等生态脆弱区和生态涵养区是否应该建水电站、怎样建水电站,梯级式的开发对当地生态环境、人文自然资源会有怎样的影响,使每一个关切当地未来的人心怀忧虑。
北京、南京、福州等历史文化名城,在人文资源富集的地区大拆大建,文物保护为经济发展让路,对名胜古迹造成了不可弥补的破坏,也引起了人们的追问:经济的发展、招商引资的成功,难道一定要以文物古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就没有一条协调三者共同发展的途径?【习题示例】请你从“经济发展与环境、文化保护”的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字数800-1000字。
【参考范文】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和文化为代价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发展经济的呼声也随之越来越高。
有些地方甚至盲目地把经济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唯一指标,为谋求眼前小利和短期效益,弃环境、文化于不顾,不惜焚林而田、竭泽而渔,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古文化风貌造成了难以逆转的毁灭性破坏。
殊不知环境和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境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可以说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物质基础。
首先,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作后盾,任何经济发展目标都难以实现。
其次,环境是人们得以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前提和保障。
如果不能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生活和工作在优美的环境之中,就算经济再发达、物质再丰富,没有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又谈何生活水平和品质。
申论经济文化社会作文
![申论经济文化社会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4fc9b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2.png)
申论经济文化社会作文近年来,我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我们需要思考并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经济发展是当务之急。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着一些困难。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我们需要转变依赖出口和投资驱动的增长方式,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大对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其次,文化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我们要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国家的文化影响力。
再次,社会建设不能忽视。
我们要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们要加强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城乡差距明显等问题,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繁多,但只要我们勇于思考和解决,就能够推动我国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应该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构建一个更加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和谐稳定的社会。
文化经济申论大作文素材
![文化经济申论大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0e2c65b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10.png)
文化经济申论大作文素材素材1: 文化经济的相互影响文化和经济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首先,文化对经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消费习惯等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直接影响到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商品的生产与销售。
例如,随着中国人民对健康和环保的意识不断提高,健康食品、有机产品等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追捧,从而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另外,文化的多样性也提供了不同的消费选择,促进了创意产业的兴起,带动了经济增长。
其次,经济的发展也会对文化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繁荣,人们对文化娱乐消费的需求也在增加,带动了电影、音乐、旅游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同时,经济的改革开放也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国际交流的发展。
因此,文化和经济的相互影响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素材2: 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文化产业是一个充满潜力的行业,既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具备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首先,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电影、音乐、出版等文化产业的兴起,吸纳了大量的从业人员,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
其次,文化产业的高附加值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电影产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带动了旅游、餐饮、电子设备等相关产业的繁荣。
此外,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传统的产业结构可能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文化产业具备着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能够推动经济向更加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因此,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不仅体现在直接创收上,更体现在其对整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上。
素材3: 文化品牌的经济效应文化品牌是一种以文化元素为核心的企业品牌,具备着独特的竞争优势,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
首先,文化品牌的独特性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
通过将企业文化与产品或服务相结合,文化品牌创造了独特的品牌形象,树立了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提高了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从而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销售机会和经济效益。
文化经济申论大作文
![文化经济申论大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19e16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d.png)
文化经济申论大作文在当今社会,文化经济正成为全球各国日益重视的领域。
文化经济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文化经济的定义、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文化经济可以定义为一种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创意产业、文化旅游、文化艺术等形式,将文化产品转化为经济收益。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经济也逐渐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文化经济的发展趋势表现出了几个重要特点。
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频繁。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轻松地获取和交流各种文化信息。
其次,文化经济不仅依赖于传统的文化产业,还涵盖了新兴的创意产业和知识经济。
在创意产业中,音乐、电影、游戏等文化产品成为了市场的热门商品。
在知识经济中,知识产权和创新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再次,文化经济的发展趋势也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
人们对个性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催生了个性化创意产业的兴起。
同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也表现出了差异化的特点。
文化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文化经济为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创意产业的兴起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促进了就业率的提高。
其次,文化经济也为社会带来了经济增长。
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不仅可以创造经济价值,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此外,文化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转型和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通过文化产业的振兴,城市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综上所述,文化经济正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
文化经济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文化经济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与挑战。
人文助推经济发展的申论
![人文助推经济发展的申论](https://img.taocdn.com/s3/m/164150d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6.png)
人文助推经济发展的申论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科技、环保、人才等人文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文化创意产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才引进与培养、健康与医疗保障、教育与职业培训、社会公平与正义、区域发展与协调等方面,阐述人文因素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文化为元素、融合创意思想的产业形态。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旅游、影视、音乐、艺术等产业不仅具有消费属性,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三、科技进步与创新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技创新可以改善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业升级。
同时,科技创新还能带来新的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采取环保措施,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人才引进与培养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
通过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人才还能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竞争力。
六、健康与医疗保障健康与医疗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良好的健康和医疗保障可以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同时,还能减轻企业和个人的医疗负担,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
七、教育与职业培训教育与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可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和技术专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
八、社会公平与正义社会公平与正义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可以增强人们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九、区域发展与协调区域发展与协调是实现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申论
![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申论](https://img.taocdn.com/s3/m/ea97c05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0.png)
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申论文化,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开启高质量发展的大门。
这可不是瞎吹,咱们得好好唠唠。
咱先说说文化和经济的关系。
经济就像是一辆汽车,跑得挺快,但要是没有文化这个导航,那可就容易迷失方向。
文化给经济指了路,告诉它哪里有美景,哪里有宝藏。
比如说那些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小镇,以前可能就普普通通,就像个灰姑娘。
可一旦把文化挖掘出来,就像给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立马就变成了迷人的公主。
游客们蜂拥而至,钱就像流水一样进来了。
这就是文化赋能经济发展,让原本平淡的东西变得闪闪发光。
再看看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文化就是这个家庭的家教。
良好的文化就像温和的春风,吹进每个人的心里,让大家都变得有礼貌、有爱心。
就像在一个传统的村子里,尊老爱幼的文化深入人心。
老人走在路上,年轻人都会恭敬地打招呼,遇到困难大家都会互相帮忙。
这种和谐的氛围,不就是文化的力量吗?它把社会这个大家庭变得温暖又有序。
要是没有文化,那这个社会就像一群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乱成一锅粥了。
文化对人的塑造那也是不得了。
人就像一块璞玉,文化就是那个雕刻师。
它在我们的心灵上精雕细琢,让我们变得有内涵、有品味。
读书多的人,就像一棵深深扎根的大树,风吹不倒,雨打不弯。
为什么呢?因为文化知识就像树根一样,在地下牢牢地抓住泥土。
从古代的孔子到现在的各行各业的精英,哪个不是文化熏陶出来的?一个人要是没文化,就像一只没翅膀的鸟,想飞也飞不起来。
那怎么用文化来实现高质量发展呢?这就像是做菜,得有好的食材,还得有巧妙的烹饪方法。
对于我们的文化来说,那些古老的传说、传统的技艺就是好食材。
我们得把它们保护好,就像保护宝贝一样。
然后呢,再用创新这个烹饪方法,把这些食材变成一道道美味佳肴。
比如说故宫文创,把故宫的文化元素和现代的商品结合起来,一下子就火了。
这就好比把古代的龙袍变成了时尚的T恤,既保留了文化的精髓,又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在企业里也是一样。
企业就像一艘船,文化就是船帆。
协调发展申论范文
![协调发展申论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969aa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png)
协调发展申论范文
协调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
协调发展强调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都要协调发展,各自发挥作用,互相促进。
只有实现了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在发展中,沿海地区发展得快,内陆地区相对欠发达,这给协调发展带来很大困难。
政府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中心城市引导周边地区共同发展。
同时也要让资源向内陆地区倾斜,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
我们应加强各行业间的协调发展。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要同步发展,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要协调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也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撑。
只有各行各业协同发展,我们的经济结构才能不断优化升级。
我们还需要保证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协调。
经济增长不能以牺牲社会进步为代价,也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我们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绿色发展。
同时也要解决好就业问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实现协调发展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各个领域都能发挥相互促进的作用,我们的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性。
这也是新时代我们应该着重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协调发展申论范文
![协调发展申论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7a90a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8.png)
协调发展申论范文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就像一群在广袤大地上奔跑的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方向和速度。
可要是大家都各跑各的,不管不顾,那这画面就乱套了。
这时候啊,就需要一种神奇的力量来把大家组织起来,这种力量就是协调发展。
咱们先看看城市和乡村吧。
城市就像一个穿着华丽衣裳的时尚达人,高楼大厦林立,商场里琳琅满目,各种高科技产品应有尽有。
可要是转过头去看看乡村呢?要是乡村还穿着破破烂烂的“旧衣服”,住着摇摇欲坠的老房子,那可不行。
这就像一个家庭里,一个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另一个却灰头土脸,整个家庭看起来就不协调。
所以啊,我们得让城市的资源往乡村流动流动。
比如说,城市里那些先进的医疗技术、优秀的教师,就应该到乡村去串串门,给乡村带去健康和知识。
乡村呢,也有自己的宝藏啊,那大片大片的农田可以提供新鲜的粮食和蔬菜水果,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就像一个未经雕琢的璞玉。
城市里的人可以到乡村去体验田园生活,这样一来,城市和乡村就不再是各玩各的,而是手拉手,共同进步啦。
再说说经济和环境吧。
以前啊,有些人就像个贪心的小怪兽,只想着赚钱,拼命地开工厂、挖矿,把黑烟往天上排,把污水往河里倒,搞得环境这个“小可怜”一身伤病。
这就好比是杀鸡取卵,只图眼前的利益,却把我们生存的根基给破坏了。
现在呢,我们明白了,经济和环境得协调发展。
那些聪明的企业家,就像是技艺高超的厨师,他们在做经济这道菜的时候,把环境这个特殊的“调料”加得恰到好处。
比如说,搞清洁能源的企业就像春天的使者,太阳能、风能、水能这些清洁能源就像大自然馈赠的礼物,既能让经济发展的列车跑得飞快,又不会污染环境这个美丽的家园。
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也很重要呢。
就像一个班级里的同学,不能有的同学天天吃大餐,学习各种特长,而有的同学却饿着肚子,连基本的书本都没有。
东部地区就像是班里的学霸,有着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中西部地区呢,虽然暂时没有那么耀眼,但也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潜力。
协调平衡发展申论作文
![协调平衡发展申论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e8c09c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8.png)
协调平衡发展申论作文
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协调平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只有在协调平衡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和良性的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协调平衡。
长期以来,我们追求经济增长的目标,但同时也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如今,全球变暖、空气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缓或阻止环境恶化的趋势。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推进清洁能源的发展,限制工业排放,建设可持续城市等方式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平衡。
此外,协调平衡也体现在城乡发展之间。
长期以来,中国的城市发展迅猛,但农村地区却长期面临发展滞后和贫困问题。
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必须关注农村地区的发展,并加大对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
同样,要加强城市规划,提高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水平,使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水平逐渐趋同。
此外,协调平衡也需要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之间找到平衡点。
尽管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平等现象。
一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供给。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重视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收入分配制度,确保财富的合理分配,减少社会阶层间的差距。
综上所述,协调平衡是中国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只有在经济与环境、城乡发展、经济与社会公平之间找到平衡点,我们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和良性的发展。
申论宝典:申论热点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注公平促和谐
![申论宝典:申论热点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注公平促和谐](https://img.taocdn.com/s3/m/89cece7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15.png)
申论宝典:申论热点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注公平促和谐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的《申论热点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注公平促和谐》考试资料,关键词为热点申论经济社会,本文发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6时24分26秒。
华图研究中心研究员钟君2009国考申论热点二: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关注公平,促进社会和谐(一)相关理论经济建设的新表述——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七大报告以党的报告的形式正式使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有快发展”。
按照GDP总量和人均GDP的增长来评价经济建设的逻辑,必然导致轻视或漠视经济结构、分配结构和资源、环境约束,无法解决我国的发展问题。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表述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质量,消除GDP崇拜,改变过去“有增长无发展”的情况,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经济发展朝有利于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民生愿景的新描绘——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新提法——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关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理论界向来有不同的表述,在党的报告中也有不同的表述。
十四大报告提出“兼顾效率公平”;1993年,中央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件中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十五、十六大坚持了这个说法;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在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
十七大报告关于效率和公平的新论述有利于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消除那些片面追求效率,忽视公平价值的的认识和现象,从而进一步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1)造成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文化与发展 申论范文
![文化与发展 申论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940b7a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6.png)
文化与发展申论范文咱今儿个来唠唠文化和发展这俩词儿。
这文化和发展啊,就像是一对铁哥们儿,互相扶持着往前走呢。
咱先说说文化。
文化可不是啥高高在上、只能供在博物馆里的老古董。
文化那是咱老百姓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就像咱过年贴的春联、端午吃的粽子,那都是文化的小缩影。
这些传统文化就像是一个大家族的传家宝,一代一代地传下来,里面装着咱老祖宗的智慧和记忆。
而且文化还有现代的一面,就像那些超酷的电影、流行的音乐,它们是现代文化的弄潮儿。
文化能让咱知道自己是谁,从哪儿来,这心里就特别踏实,就像一棵大树,根儿扎得稳稳当当的。
那发展呢?发展就像是一场向前冲的马拉松。
从以前的小茅草屋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从慢悠悠的马车到风驰电掣的高铁,这都是发展的成果。
发展让咱的生活变得超级方便,想买啥东西,手指一点,快递就送上门了;想和远方的朋友聊天,视频通话就搞定了。
发展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棒,不断地给生活带来新惊喜。
这文化和发展要是结合起来,那可不得了。
比如说一个地方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然后把这文化元素放到旅游发展里。
像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把他们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融入到旅游项目中。
游客们就像小蜜蜂被吸引过去,这样既能让游客体验到不一样的文化魅力,又能给当地带来大把的收入,当地人的生活水平也就跟着提高了。
这就是文化带动发展的好例子。
再说说企业吧,那些有文化内涵的企业就像闪闪发光的明星。
像咱国内的一些老字号品牌,像同仁堂,那是把中医文化融入到药品制作和企业理念里,传承了几百年,消费者就是因为信任它背后的文化底蕴才一直光顾。
还有一些现代企业,把创新文化、团队合作文化做得杠杠的,这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路开挂,不断发展壮大。
反过来,发展也能给文化注入新活力。
就拿互联网来说吧,以前文化的传播只能靠口口相传或者书籍印刷,那速度就像蜗牛爬。
现在有了互联网,不管是多小众的文化都能在网上找到自己的粉丝群体。
一些古老的手工艺通过网络直播,一下子就被全世界的人知道了,很多年轻人看到后还愿意去学习传承,这就给传统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
人文和经济申论作文
![人文和经济申论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658787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19.png)
人文和经济申论作文人文和经济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人文关怀和经济发展如何相互促进,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人文关怀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物质方面,更加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和生活质量。
只有在人们的精神与情感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他们才能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
这也意味着,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注重员工的人文关怀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关心员工的生活情况和职业发展,企业创造了积极的工作氛围,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效率,进而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也为人文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经济的繁荣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和机会,为人文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旅游业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其他文化的机会,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为艺术家和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创作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经济的发展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物质上的富足,同时也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然而,人文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比如,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社会公益事业,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和谐。
同时,如果人文事业不能顺应经济的发展趋势,也可能导致文化的落后和滞后。
因此,我们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人文关怀,推动经济和人文事业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人文和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文关怀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经济的繁荣也为人文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我们应该重视和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推动经济和人文事业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繁荣。
文化和经济申论
![文化和经济申论](https://img.taocdn.com/s3/m/c9b5116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4.png)
文化和经济申论文化和经济,这两个词儿听起来就像一对性格迥异却又紧密相连的兄弟。
文化呢,就像是一个大家族里的老祖宗留下的传家宝,那里面装着的是一代又一代的智慧、信仰、习俗和艺术。
你看京剧,那脸谱花花绿绿的,一亮相就把人给镇住了。
台上的角儿们穿着华丽的戏服,咿咿呀呀地唱着,举手投足间都是韵味。
这京剧可不只是一场戏,它背后是中国几百年来的文化底蕴在支撑着。
这就好比是一棵大树的根,深深扎在土里,虽然看不见,但是没有它,树就没法茁壮成长。
再说说经济,这经济就像是一个热闹的大集市。
人来人往,各种买卖交易不断。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东西来,又带着想要的东西走。
现在的互联网经济啊,那更是像一阵旋风,把全世界都卷进了这个大集市里。
你想啊,以前买东西得跑老远的街,现在呢,躺在床上用手机就能把东西买了,全世界的商品就像摆在自家门口一样。
文化和经济这俩兄弟啊,看似各干各的事儿,其实关系可密切了。
就像做菜一样,文化是那独特的调料,经济是那新鲜的食材。
没有调料,食材做得再精致也少了味儿;没有食材,调料也就是个空架子。
比如说旅游业,一个地方要是没有独特的文化,谁愿意大老远跑去看啊?像丽江古城,那古色古香的建筑,独特的纳西族文化,吸引了多少游客啊。
游客来了,就得吃、住、买东西,这钱就像流水一样进了当地的口袋,经济就被带动起来了。
文化产业也是个好例子。
一部好的电影,它既是文化的传播者,也是赚钱的好工具。
好莱坞那些大片,不就是把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包装得漂漂亮亮的,然后推向全世界,一边让全世界的人都对美国文化着迷,一边又大把大把地赚着票房钱。
咱们中国的电影也不能落后啊,像《哪吒之魔童降世》,把中国神话故事重新演绎,那里面的中国元素满满当当的,什么山河社稷图,什么混天绫乾坤圈,既让国人觉得亲切自豪,又在国内外票房大卖。
现在很多地方都意识到文化和经济要一起搞。
一些小村子,以前穷得叮当响,后来把老祖宗的手艺,像剪纸啊、刺绣啊重新拾起来,做成商品卖出去,还搞起了民俗旅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论范文宝典: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申论范文宝典: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健全经济文化发展的协调机制促进主流文化健康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纵深化发展,在经济保持持续稳
定发展的同时,主流文化的发展却与社会的进步呈现了明显的不协
调性。
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
与人的团结和睦,都离不开主流文化的支撑。
为此,必须建立健全
经济文化发展的协调机制,保障物质发展与精神发展的同步协调性。
当前,三俗文化之所以大行其道,源于近年来过度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精神建设,没有深入挖掘主流文化的内涵、拓展主流
文化的表现形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此同时,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部分商家一味的迎合市场,传播三俗文化;此外,法制建设与监管的漏洞,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庸俗、低俗、媚俗的盛行。
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内在地需要而
且必将催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培育
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社
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为此,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文化建设。
思想意识决定物质行动,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引领主流文化建设,确保主流文化发展的方向,着眼于巩固马克
思主义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
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
到主流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在尊重规律、丰富主流文化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引导
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推进法制建设,完善行政监管与社会监管体系。
在实际的工作中,应以完善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法律制度为基点,强化执法力度,规范市场文化行为,坚决打击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形式,增加
三俗文化的制造、传播的成本。
在充分利用行政监管作用的同时,
建立健全社会监管体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文化生产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监管体系。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将主流文化建设体现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上。
目前,三俗文化盛行的重要原因在于主流文化发
展滞后,不能充分的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为此,应在强化文化体
制创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的作用,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通过树立榜样,让人们回顾光辉历史,走近时代英雄,体验崇高与感动,将主流文化的发展、传播与丰富群众文化生
活有机的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的内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优秀
民族文化得以新生。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
因此,必须将物质文明建设与
精神文明建设统一起来,将反对三俗文化与弘扬主流文化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在完善文化体制
创新的基础上,广泛利用一切社会力量,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