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介绍(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止掌子面滑移。台阶留置长度3~5m,尽早封闭初支结构。
2.3土方开挖时,前一循环喷混凝土立面沾染的土 渣应清除干净。
2.4土方严禁欠挖,尤其注意前一循环喷射混凝土 处。
2.5土方开挖前应确定格栅已到位,或在开挖开始 后30分钟内保证格栅到位。
3、格栅架设 3.1由于暗挖施工中时间-空间效应明显,土方开挖
1.3.2超前小导管顶部应加工成尖锥形,一般采用 三瓣焊接尖头;如采用锤击打入需加强尾部刚度,一般 采用钢筋焊箍加固。
1.3.3中粗砂、圆砺卵石层地质条件下,小导管需 采用吹孔手段成孔,缩短导管长度,加密纵向间距。
1.3.4小导管打设纵向搭接不得小于1m,具体为隔 榀打设导管长2.5m,每榀打设导管长1.8~2m。(格栅间 距500mm)
暗挖洞桩法施工步序
三、暗挖施工注意事项
浅埋暗挖施工技术核心可总结为 “管超前、严注 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 18字方针。
一、超前探测及支护 1.1超前管探测
1.1.1超前管探测是了解当前围岩情况的重要手段, 为确定暗挖作业参数提供重要依据
1.1.2超前管一般采用普通钢管打设,打设长度根 据地质情况确定一般为2~5m。
3.6连接格栅的高强螺栓应保证紧固,受施工空间 限制,格栅连接位置前方上部螺栓操作空间狭小,可用 手工带上,待下次进尺时使用工具紧固。
4、喷射混凝土 4.1喷锚过程中均匀掺入速凝剂,喷锚时应严格分
层喷射施工,不得堆喷,防止出现断缝。 4.2混凝土拌合料应随用随拌,防止拌合料中水泥
搁置时间长而失效。 4.3喷射混凝土前,清理受喷面及之前已完成的混
地铁施工质量控制概述
一、地铁发展史 二、地铁施工方法分类 三、地铁施工技巧及注意事项
一、地铁发展史
一、世界地铁发展概述
世界上首条地下铁路系统是在1863年开通的伦敦 大都会铁路 。当时电力尚未普及,所以即使是地下铁 路也只能用蒸汽机车。由于机车释放出的废气对人体 有害,所以当时的隧道每隔一段距离便要有和地面打 通的通风槽。
监控量测点的分级管理
根据“分区、分级、分阶段”管理的原则将监控量测 点的安全状态划分为四级管理。分别为正常状态、黄色预 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1)正常状态:双控指标(变化量、变化率)均未达到 监控量测控制值的70%时,或双控指标(变化量、变化率) 之一达到监控量测控制值的70%~85%之间(不含85%),而 另一指标未达到监控量测控制值的70%时。
(2)黄色预警:双控指标(变化量、变化率)均超过监 控量测控制值70%时,或双控指标(变化量、变化率)之一 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85%时。
(3)橙色预警:双控指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的85% 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达到或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时。
(4)红色预警:双控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 且实测变化速率出现急剧增长时。
(1)增设马头门加强钢格栅(防马头门开口坍塌失 稳)
在施工隧道破除马头门时,在洞口处连立三榀加密 格栅钢架,并将截断的横通道格栅与马头门连立三榀加 密格栅钢架焊接牢固,增加马头门与横通道的整体性。
(2)增设开口加强型钢环梁 在施工隧道破除马头门时,在洞口处支设型钢钢架, 马头门破除时,原隧道拱架破除部分格栅受力转换到型 钢钢架上,增强开口部位强度。 (3)其它控制风险管理对策 对不良地质地段,采用小导管预注浆进行支护处理, 以加固围岩。 预注浆施工完成后,及时对注浆效果进行分析,确 保达到预加固岩体的目的。 加强对隧道沉降、收敛等的监控量测,及时整理、 分析测量数据,向风险管理组汇报监控量测结果。
1.1.3超前探测主要是了解掌子面前方空洞、层间 水及地下构筑物情况。
1.1.4一般超前管探测在拱部粘土、粉土等隔水效 果较好的掌子面进行打设。打设角度45度左右,一般中 粗砂、卵石圆砾地层可不打设。 1.2大管棚施工
1.2.1大管棚打设外插角度根据工艺确定,原则不 大于3°。如采用地质钻机外插角取高限,如选用导向 跟管钻进技术,钻进精度能够达到5‰,可减小外插角 度。在管棚施工精度较低时,注意不要将管棚打入开挖 掌子面范围内。管棚一般在初支轮廓线外100mm处设置。
凝土面,重点为连接板周边不易喷实的部位。 4.4喷射混凝土后应及时进行复喷及修整。
5、背后回填பைடு நூலகம்浆 5.1根据施工进展及时进行处置背后回填注浆,背
后注浆时机控制在前方导洞闭合成环3~5m时进行。
5.2背后回填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注 浆管径向穿过初支结构,注浆填充背后空隙。
5.3回填注浆管一般布置在拱部,纵向间距3m,环 向拱部布置3根。 6、监控量测
到了1870年,伦敦开办了第一条客运的钻挖式地 下铁,在伦敦塔附近越过泰晤士河。但这条铁路并不 算成功,在数月后便关闭。
现存最早的钻挖式地下铁路则在1890年开通,亦 是伦敦,连接市中心与南部地区。最初铁路的建造者
计划使用类似缆车的推动方法,但最后用了电力机车, 使其成为第一条电动地下铁。
法国巴黎的巴黎地铁在1900年开通
观察法进行实时地质预报:在进行开挖作业时,地 质工程师每个循环收取一定量的岩土,出水状况进行观 察、记录、分析若无异常变化,则可进行正常施工,否 则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针对地质风险的施工措施 对突泥、突水的技术措施:根据超前预测预报,加
强超前支护管理,特别是注浆管理,堵住突泥、突水通 道,确保达到先固结、增强结石率,对围岩补强,降低 透水性后开挖,确保不因水的流动,引起裂隙张开,侧 壁及洞顶坍塌。 3、针对自身风险的施工措施
积累资料,以提高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监控量测主要工作内容:地表沉降、地面建筑物沉 降、倾斜及裂缝、地下管线沉降、隧道拱顶下沉及水平 收敛、桩顶位移、支护结构内力、临时支护内力、墙背 土压力、地下水位、地中土体垂直位移、地中土体水平 位移等。各种观测数据相互印证,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 性,为确保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合理确定施工参数提供 依据,达到反馈指导施工的目的。
等)到场。 采用方木或型钢立即对初支进行加固。 封堵塌方面,洞内实行喷射混凝土回填或注浆回填。 地表在塌方相应位置打设注浆孔,由地面向塌方处灌
注混凝土或砂浆,保证回填密实。 加强监测地面及管线的沉降和变形情况。
3、管线变形过大应急措施 适当加大注浆压力和注浆量,以主动控制其沉降。 视情况开挖并暴露管线,对其进行保护。 缩短开挖步距,减少封闭循环时间。 联系配合产权单位对管线进行修补。 加强监测频率、强化监测措施和要求。
由于暗挖施工不确定因素较多,监控量测作为暗挖 施工中的重要指导手段,对暗挖施工中的方案调整、参 数确定,起到决定性作用。
了解围护结构、暗挖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为施工 日常管理提供信息,保证施工安全。
保证施工影响范围内建筑物、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 为合理制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验证支护结构设计,为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 修订提供反馈信息。
我的汇报完毕, 谢谢大家!
超前钻探预报:采用轻型地质钻机在导常掌子面前 方进行钻孔超前探测。超前钻探采用φ50-100mm孔,每 断面布置1-3孔。钻孔时,记录钻孔速度、岩土特征、 冲洗液颜色、含泥量、出水部位、钻杆是否突进等情况, 探明水量和水压情况,按设计和开挖面的地质资料,判 定工作面前方的工程、水文地质情况,以采取必要的预 防措施。
亚洲最早的地下铁路在日本东京,于1927年开通。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第一条地铁修建于1910年(隧道 开挖于1875年,1910年以前使用马车),但因该城市 坐落在欧洲,因此没有被算作亚洲第一条地铁。
非洲最早的地下铁路在埃及开罗,1987年开通。
中国大陆第一条地下铁路是1969年开通的北京地铁。
二、北京地铁发展概述
1.3.5小导管不能盲目追求角度要求,防止下榀格栅因 无架设空间而割断导管。
1.4注浆 1.4.1在中粗砂、卵石地层注浆由于空隙率较大,设计
中多采用水泥浆,但水泥浆凝结时间较长,不利于施工安 排。实际操作中注浆材料以双液浆或改性水玻璃注浆为主, 减少浆液凝结时间,加快施工进度。
1.4.2砂层注浆浆液选用改性水玻璃。
至今,北京地铁已开通的线路包括1号线、2号线、 13号线、八通线、5号线、10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 4号线,在建线路有6 号线一期、 7 号线、 8 号线二期、 9 号线、 10 号线二期、 14 号线、15号线、大兴线、 亦庄线等。
二、地铁施工方法
明挖法施工
盖挖法施工
暗挖台阶法施工步序
暗挖CRD法施工步序
断水体补给来源。 立即进行回填土方,在四周堆码土袋墙进行封堵。 对支撑结构进行排查补强,确保围护结构的整体安
全。 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进行全断面超前注浆。加强
初支背后回填注浆,保证初支背后密实。 加强对基坑及地面的沉降观测。
2、隧道初支塌方应急措施 紧急组织人员到位,紧急疏散塌方范围地面人员及车
辆,进行交通疏导。 快速调集足够的应急物资(方木、型钢、沙袋、水泥
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 一条地铁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 城市。 一期工程于1965年7月1日开工,其线路沿长安 街自西向东贯穿北京市区,采用明挖填埋法施工。全长 23.6公里,设17座车站和一座车辆段(古城车辆段)。 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始于1969年,其线路沿北京内城城墙 自建国门至复兴门,呈倒U字型,设12座车站及太平湖 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公里。1981年9月15日,北京 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北京地铁复八线于1992年6月24日 开工建设,1999年9月28日通车试运营,2000年6月28 日与一线全线贯通。
1.4.3粘土粉土根据土层情况可不注浆。 1.4.4小导管注浆压力以0.3~0.5MPa为宜,管棚注浆 压力可适当加大。 1.4.5初支壁后回填注浆采用水泥浆,水灰比0.5~1。 1.4.6注浆嘴连接:超前注浆压力较小,可采用皮管 套接或钢管套接;管棚及壁后回填注浆压力较大应采取套 丝阀门连接。
2、土方开挖 2.1上台阶土方开挖应先开挖侧墙,后开挖拱顶。 2.2上台阶应留够核心土,掌子面应留成一个斜面,
完成后必须及时架设格栅及喷射混凝土。 3.2格栅间距严格按设计执行,每榀格栅间距误差
控制30mm之内。 3.3纵向连接筋环向间距1m,靠近连接板50mm位置
内至少有两根连接筋,非挑高段纵向连接筋搭接焊缝长 度220mm。
3.4格栅架设垂直度偏差应严格控制,保证下部格 栅连接板密贴。
3.5格栅安装时连接螺栓应全部上紧。如确有安装 不上情况,需用与格栅主筋等强度钢筋帮悍,焊缝符合 单面焊10d,双面焊5d。
1.2.2管棚作业前,工作面封闭严密,牢固,清理 干净。
1.2.3管棚钻孔作业孔位应由高到低进行,防止土 体扰动,成孔困难。
1.2.4成孔后,及时安装钢管。砂卵石地层中采用 跟管成孔时,管棚壁厚不小于6mm。 1.3超前小导管
1.3.1根据地质情况确定小导管打设长度,及纵向 间距。粘土可不打设,粉细砂可现场试验后决定,砂层、 中粗砂、圆砾卵石层必须打设。
根据以上四级安全状态,进行相应施工措施。
四、针对风险源的施工措施
1、超前地质预报 施工中采用超前地质预报,可探明开挖面前方或周
围土体中可能存在的地质突变、地下空洞、废弃的人防、 管沟和局部水囊等地质灾害,防止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 的废气、突泥、涌水、塌陷等地质风险对工程的危害。
施工中的工程地质预报:结合工程特点采用超前探 孔方法,探测开挖面前方或周围地地质情况并加予分析, 为动态设计提供依据,为安全施工提供情报保证。
4、保证管线的安全施工措施 (1)编制好管线保护方案,在隧道开挖施工中做好
管线的保护措施。 (2)做好地面巡视工作,并做好巡视记录。 (3)与产权单位取得联系,发生紧急情况时迅速联
系。 (4)加强监控量测,及时反馈监测结果。
右图为暗挖穿越雨水方沟 时对其防护措施
四、应急措施
1、突泥涌水应急措施 紧急疏散地面人员及车辆,并进行交通疏导。 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调集专业队伍抢险。 开启所有抽水泵,进行排水,同时寻找涌水源,切
2.3土方开挖时,前一循环喷混凝土立面沾染的土 渣应清除干净。
2.4土方严禁欠挖,尤其注意前一循环喷射混凝土 处。
2.5土方开挖前应确定格栅已到位,或在开挖开始 后30分钟内保证格栅到位。
3、格栅架设 3.1由于暗挖施工中时间-空间效应明显,土方开挖
1.3.2超前小导管顶部应加工成尖锥形,一般采用 三瓣焊接尖头;如采用锤击打入需加强尾部刚度,一般 采用钢筋焊箍加固。
1.3.3中粗砂、圆砺卵石层地质条件下,小导管需 采用吹孔手段成孔,缩短导管长度,加密纵向间距。
1.3.4小导管打设纵向搭接不得小于1m,具体为隔 榀打设导管长2.5m,每榀打设导管长1.8~2m。(格栅间 距500mm)
暗挖洞桩法施工步序
三、暗挖施工注意事项
浅埋暗挖施工技术核心可总结为 “管超前、严注 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 18字方针。
一、超前探测及支护 1.1超前管探测
1.1.1超前管探测是了解当前围岩情况的重要手段, 为确定暗挖作业参数提供重要依据
1.1.2超前管一般采用普通钢管打设,打设长度根 据地质情况确定一般为2~5m。
3.6连接格栅的高强螺栓应保证紧固,受施工空间 限制,格栅连接位置前方上部螺栓操作空间狭小,可用 手工带上,待下次进尺时使用工具紧固。
4、喷射混凝土 4.1喷锚过程中均匀掺入速凝剂,喷锚时应严格分
层喷射施工,不得堆喷,防止出现断缝。 4.2混凝土拌合料应随用随拌,防止拌合料中水泥
搁置时间长而失效。 4.3喷射混凝土前,清理受喷面及之前已完成的混
地铁施工质量控制概述
一、地铁发展史 二、地铁施工方法分类 三、地铁施工技巧及注意事项
一、地铁发展史
一、世界地铁发展概述
世界上首条地下铁路系统是在1863年开通的伦敦 大都会铁路 。当时电力尚未普及,所以即使是地下铁 路也只能用蒸汽机车。由于机车释放出的废气对人体 有害,所以当时的隧道每隔一段距离便要有和地面打 通的通风槽。
监控量测点的分级管理
根据“分区、分级、分阶段”管理的原则将监控量测 点的安全状态划分为四级管理。分别为正常状态、黄色预 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1)正常状态:双控指标(变化量、变化率)均未达到 监控量测控制值的70%时,或双控指标(变化量、变化率) 之一达到监控量测控制值的70%~85%之间(不含85%),而 另一指标未达到监控量测控制值的70%时。
(2)黄色预警:双控指标(变化量、变化率)均超过监 控量测控制值70%时,或双控指标(变化量、变化率)之一 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85%时。
(3)橙色预警:双控指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的85% 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达到或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时。
(4)红色预警:双控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 且实测变化速率出现急剧增长时。
(1)增设马头门加强钢格栅(防马头门开口坍塌失 稳)
在施工隧道破除马头门时,在洞口处连立三榀加密 格栅钢架,并将截断的横通道格栅与马头门连立三榀加 密格栅钢架焊接牢固,增加马头门与横通道的整体性。
(2)增设开口加强型钢环梁 在施工隧道破除马头门时,在洞口处支设型钢钢架, 马头门破除时,原隧道拱架破除部分格栅受力转换到型 钢钢架上,增强开口部位强度。 (3)其它控制风险管理对策 对不良地质地段,采用小导管预注浆进行支护处理, 以加固围岩。 预注浆施工完成后,及时对注浆效果进行分析,确 保达到预加固岩体的目的。 加强对隧道沉降、收敛等的监控量测,及时整理、 分析测量数据,向风险管理组汇报监控量测结果。
1.1.3超前探测主要是了解掌子面前方空洞、层间 水及地下构筑物情况。
1.1.4一般超前管探测在拱部粘土、粉土等隔水效 果较好的掌子面进行打设。打设角度45度左右,一般中 粗砂、卵石圆砾地层可不打设。 1.2大管棚施工
1.2.1大管棚打设外插角度根据工艺确定,原则不 大于3°。如采用地质钻机外插角取高限,如选用导向 跟管钻进技术,钻进精度能够达到5‰,可减小外插角 度。在管棚施工精度较低时,注意不要将管棚打入开挖 掌子面范围内。管棚一般在初支轮廓线外100mm处设置。
凝土面,重点为连接板周边不易喷实的部位。 4.4喷射混凝土后应及时进行复喷及修整。
5、背后回填பைடு நூலகம்浆 5.1根据施工进展及时进行处置背后回填注浆,背
后注浆时机控制在前方导洞闭合成环3~5m时进行。
5.2背后回填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注 浆管径向穿过初支结构,注浆填充背后空隙。
5.3回填注浆管一般布置在拱部,纵向间距3m,环 向拱部布置3根。 6、监控量测
到了1870年,伦敦开办了第一条客运的钻挖式地 下铁,在伦敦塔附近越过泰晤士河。但这条铁路并不 算成功,在数月后便关闭。
现存最早的钻挖式地下铁路则在1890年开通,亦 是伦敦,连接市中心与南部地区。最初铁路的建造者
计划使用类似缆车的推动方法,但最后用了电力机车, 使其成为第一条电动地下铁。
法国巴黎的巴黎地铁在1900年开通
观察法进行实时地质预报:在进行开挖作业时,地 质工程师每个循环收取一定量的岩土,出水状况进行观 察、记录、分析若无异常变化,则可进行正常施工,否 则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针对地质风险的施工措施 对突泥、突水的技术措施:根据超前预测预报,加
强超前支护管理,特别是注浆管理,堵住突泥、突水通 道,确保达到先固结、增强结石率,对围岩补强,降低 透水性后开挖,确保不因水的流动,引起裂隙张开,侧 壁及洞顶坍塌。 3、针对自身风险的施工措施
积累资料,以提高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监控量测主要工作内容:地表沉降、地面建筑物沉 降、倾斜及裂缝、地下管线沉降、隧道拱顶下沉及水平 收敛、桩顶位移、支护结构内力、临时支护内力、墙背 土压力、地下水位、地中土体垂直位移、地中土体水平 位移等。各种观测数据相互印证,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 性,为确保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合理确定施工参数提供 依据,达到反馈指导施工的目的。
等)到场。 采用方木或型钢立即对初支进行加固。 封堵塌方面,洞内实行喷射混凝土回填或注浆回填。 地表在塌方相应位置打设注浆孔,由地面向塌方处灌
注混凝土或砂浆,保证回填密实。 加强监测地面及管线的沉降和变形情况。
3、管线变形过大应急措施 适当加大注浆压力和注浆量,以主动控制其沉降。 视情况开挖并暴露管线,对其进行保护。 缩短开挖步距,减少封闭循环时间。 联系配合产权单位对管线进行修补。 加强监测频率、强化监测措施和要求。
由于暗挖施工不确定因素较多,监控量测作为暗挖 施工中的重要指导手段,对暗挖施工中的方案调整、参 数确定,起到决定性作用。
了解围护结构、暗挖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为施工 日常管理提供信息,保证施工安全。
保证施工影响范围内建筑物、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 为合理制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验证支护结构设计,为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 修订提供反馈信息。
我的汇报完毕, 谢谢大家!
超前钻探预报:采用轻型地质钻机在导常掌子面前 方进行钻孔超前探测。超前钻探采用φ50-100mm孔,每 断面布置1-3孔。钻孔时,记录钻孔速度、岩土特征、 冲洗液颜色、含泥量、出水部位、钻杆是否突进等情况, 探明水量和水压情况,按设计和开挖面的地质资料,判 定工作面前方的工程、水文地质情况,以采取必要的预 防措施。
亚洲最早的地下铁路在日本东京,于1927年开通。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第一条地铁修建于1910年(隧道 开挖于1875年,1910年以前使用马车),但因该城市 坐落在欧洲,因此没有被算作亚洲第一条地铁。
非洲最早的地下铁路在埃及开罗,1987年开通。
中国大陆第一条地下铁路是1969年开通的北京地铁。
二、北京地铁发展概述
1.3.5小导管不能盲目追求角度要求,防止下榀格栅因 无架设空间而割断导管。
1.4注浆 1.4.1在中粗砂、卵石地层注浆由于空隙率较大,设计
中多采用水泥浆,但水泥浆凝结时间较长,不利于施工安 排。实际操作中注浆材料以双液浆或改性水玻璃注浆为主, 减少浆液凝结时间,加快施工进度。
1.4.2砂层注浆浆液选用改性水玻璃。
至今,北京地铁已开通的线路包括1号线、2号线、 13号线、八通线、5号线、10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 4号线,在建线路有6 号线一期、 7 号线、 8 号线二期、 9 号线、 10 号线二期、 14 号线、15号线、大兴线、 亦庄线等。
二、地铁施工方法
明挖法施工
盖挖法施工
暗挖台阶法施工步序
暗挖CRD法施工步序
断水体补给来源。 立即进行回填土方,在四周堆码土袋墙进行封堵。 对支撑结构进行排查补强,确保围护结构的整体安
全。 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进行全断面超前注浆。加强
初支背后回填注浆,保证初支背后密实。 加强对基坑及地面的沉降观测。
2、隧道初支塌方应急措施 紧急组织人员到位,紧急疏散塌方范围地面人员及车
辆,进行交通疏导。 快速调集足够的应急物资(方木、型钢、沙袋、水泥
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 一条地铁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 城市。 一期工程于1965年7月1日开工,其线路沿长安 街自西向东贯穿北京市区,采用明挖填埋法施工。全长 23.6公里,设17座车站和一座车辆段(古城车辆段)。 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始于1969年,其线路沿北京内城城墙 自建国门至复兴门,呈倒U字型,设12座车站及太平湖 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公里。1981年9月15日,北京 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北京地铁复八线于1992年6月24日 开工建设,1999年9月28日通车试运营,2000年6月28 日与一线全线贯通。
1.4.3粘土粉土根据土层情况可不注浆。 1.4.4小导管注浆压力以0.3~0.5MPa为宜,管棚注浆 压力可适当加大。 1.4.5初支壁后回填注浆采用水泥浆,水灰比0.5~1。 1.4.6注浆嘴连接:超前注浆压力较小,可采用皮管 套接或钢管套接;管棚及壁后回填注浆压力较大应采取套 丝阀门连接。
2、土方开挖 2.1上台阶土方开挖应先开挖侧墙,后开挖拱顶。 2.2上台阶应留够核心土,掌子面应留成一个斜面,
完成后必须及时架设格栅及喷射混凝土。 3.2格栅间距严格按设计执行,每榀格栅间距误差
控制30mm之内。 3.3纵向连接筋环向间距1m,靠近连接板50mm位置
内至少有两根连接筋,非挑高段纵向连接筋搭接焊缝长 度220mm。
3.4格栅架设垂直度偏差应严格控制,保证下部格 栅连接板密贴。
3.5格栅安装时连接螺栓应全部上紧。如确有安装 不上情况,需用与格栅主筋等强度钢筋帮悍,焊缝符合 单面焊10d,双面焊5d。
1.2.2管棚作业前,工作面封闭严密,牢固,清理 干净。
1.2.3管棚钻孔作业孔位应由高到低进行,防止土 体扰动,成孔困难。
1.2.4成孔后,及时安装钢管。砂卵石地层中采用 跟管成孔时,管棚壁厚不小于6mm。 1.3超前小导管
1.3.1根据地质情况确定小导管打设长度,及纵向 间距。粘土可不打设,粉细砂可现场试验后决定,砂层、 中粗砂、圆砾卵石层必须打设。
根据以上四级安全状态,进行相应施工措施。
四、针对风险源的施工措施
1、超前地质预报 施工中采用超前地质预报,可探明开挖面前方或周
围土体中可能存在的地质突变、地下空洞、废弃的人防、 管沟和局部水囊等地质灾害,防止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 的废气、突泥、涌水、塌陷等地质风险对工程的危害。
施工中的工程地质预报:结合工程特点采用超前探 孔方法,探测开挖面前方或周围地地质情况并加予分析, 为动态设计提供依据,为安全施工提供情报保证。
4、保证管线的安全施工措施 (1)编制好管线保护方案,在隧道开挖施工中做好
管线的保护措施。 (2)做好地面巡视工作,并做好巡视记录。 (3)与产权单位取得联系,发生紧急情况时迅速联
系。 (4)加强监控量测,及时反馈监测结果。
右图为暗挖穿越雨水方沟 时对其防护措施
四、应急措施
1、突泥涌水应急措施 紧急疏散地面人员及车辆,并进行交通疏导。 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调集专业队伍抢险。 开启所有抽水泵,进行排水,同时寻找涌水源,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