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定义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广义: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3)狭义:指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

标的活动。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属性

(1)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3.教育形态:学校、家庭和社会

4.教育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教育者起主导作用

5.教育功能

(1)按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2)按作用的方向分为正向与负向功能

(3)作用呈现形式分为显性与隐性功能。显性是与教育目的相吻合的功能,隐性是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6.教育起源

(1)神话起源:所有的宗教

(2)生物起源:教育是一种本能,是一种生物现象。代表有英国沛西能,法国

利托尔诺。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有孟禄。否认了社会性

(4)劳动起源: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代表有苏联学者

7.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8.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和无阶级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具有原始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出现了学校;

具有阶级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古中国:夏代出现学校,学习内容有四书,五经,六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印度:婆罗门教有和佛教教育;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④古希腊:雅典和斯巴达教育。雅典最早形成和谐发展的教育,斯巴达培养军人武士。⑤中世纪西欧:教会教

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内容“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3)近代社会: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德国(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4)现代社会: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法国保罗朗格朗最早论述终身教育;教育民主首先是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是师生关系、教育方式等的民主化,最后是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9.学校为什么会出现?

(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2)体脑分工的出现

(3)统治阶级的需要

(4)经验的积累和方法的产生

(5)文字的出现

练习

1.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督促和检查孩子完成作业,其承担的角色是()。

A.决策者

B.志愿者

C.学习者

D.支持者

2构成学校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与()。

A.教学内容

B.教学方法

C.教学条件

D.教学组织

3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夏朝

D.殷商

4发挥教育合力必须注意三种教育形态的有机结合,这三种教育形态是()。

①家庭教育②学校教育③社会教育④自我教育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 “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

()。

A.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及其方法

1•研究对象:教育问题

2. 研究意义: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

3. 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创新性;理论联系实际;伦理原则

4. 研究过程

(1)选择研究课题:选题有价值;现实性;明确具体;新颖独创;可行性

(2)文献检索与综述

(3)制定研究计划

(4)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5)研究报告的撰写

5■文献分类

(1)按文献来源及其公开性划分,正式文献与非正式文献

(2)按文献的功能分,事实性文献(文物、教育史学专著)、工具性文献、理论性文献(论文、教育家评传)、政策性、经验性文献(工作总结、教育参考书)(3)按文献的处理分,一次文献(论文,调查报告等作者本人实践的原始文献),具有创造性;二次文献(题录、文摘、提要等检索性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三次文献(动态综述性文献、专题研究报告等参考性文献)具有综合性、浓缩性

和参考性

6■文献检索

(1)方法:网络检索最快;顺查法(由远及近)、逆查法(由近及远)、引文查找(滚雪球式方法)、综合查找(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2)要求:检索的指向性;全面性;准确性;勤于积累;善于思考

7.调查报告结构:标题、前言、主体、结尾

&研究方法

(1)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的方法。根据观察情境条件,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根据是否借助仪器,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根据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着的活动,分为参与和非参与观察;根据内容是否有统一的结构,分为结构性和非结构性观察;根据观察是否有规律,分为系统和非系统观察(2)调查法: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做出分析的方法。有查阅资料、问卷法(最基本、使用最广的调查法)、开调查会、访谈法、调查表法。有重点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全面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