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动物营养学课件:动物营养学绪论

动物营养学课件:动物营养学绪论

1、概念
二、营养学
❖ 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 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
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 态系统的平衡。
二、营养学
2、营养学分支
植物营养学
植物生产
营养学 微生物营养学
人类
农业
动物营养学 人类营养学
动物生产
二、营养学
3、营养学——农业生产的理论基础
植物
土壤
食物链 动物
一、动物生产的特点
动物生产特点:有效利用资源
动物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养分资源(如牧 草、各类副产物等)转化为人类食品,从而 提高食物生产体系中的养分利用率。
一、动物生产的特点
动物生产特点概括
物质转化效率低 与人类竞争资源 环境的污染者,也是保护者 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 维持食物链的正常运转和维护生态平衡的
绪论
第一节 营养及营养学
一.营养的概念 二.营养学 三.动物营养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营养的概念
1、营养(Nutrition)
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 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 部过程。
2、养分(Nutrients)
食物中的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 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 素、养分。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疯牛病 二恶英 残留与耐药性 残留、环境污染 中毒 中毒、危害健康 霉菌毒素中毒
一、动物生产的特点
动物生产特点:与人竞争资源
❖ 自然界的食物资源: • 再生性资源: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三
大有机物属再生性资源 • 非再生性资源:无机养分 ❖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有1%被植物利用。植

从系统动物营养学到全方位营养

从系统动物营养学到全方位营养
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理过程和生产性能条件下的营养需要量
绝食代谢和维持 生长 繁殖 泌乳 役用
传统动物营养学的技术体系
以黑箱研究技术为主要内容,缺少现代实用 技术 以单项应用技术为主线,缺少以营养调控为 目标的系统集成型的技术体系
一个真正的动物营养学科学家 都会认识到现有知识的局限性
The nutrition worker who is a true scientist recognizes the limitations of present knowledge. ——L. A. Maynard
动物营养理论和技术体系的 与时俱进势在必行
动物营养科学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社会对养殖业提出的新需求 动物营养科学的新成果 动物营养研究手段的巨大进步
生物活性肽(BAP) 脂肪、油和磷脂消化终产物(月桂酸、溶血卵磷脂等)
利用饲料内存在的Nutricines来促进日粮营养 素消化、吸收
全方位营养的新视点(4)
——在调控消化道微生物区
系方面的战略构想 通过建立有利于有益菌群(乳酸菌和双 歧杆菌)的条件,使有害菌群的生长受 到抑制 尽可能降低一些应激对动物的影响,这 些应激包括断乳应激、饲用特殊饲料引 起的应激等
与传统营养学相比,有以下新视点:
将采食调控放在全方位营养学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位置(与 人的营养学不同) 强调协调免疫与采食量之间的关系 利用天然存在的调味剂(Natural flavor compounds)来调控 采食量
全方位营养的新视点(3)
——动物消化吸收
全方位营养把动物消化终产物不仅看做一种 营养源,更注重把它作为一种具有特殊生理 功能的物质来源
社会对养殖业提出的新需求
社会对畜牧业要求不仅要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畜产 品消费数量的要求,而且还对畜产品的品质和安 全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大气、水、土壤污染日益 严重,关注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一个不得 不面对的社会问题 畜牧业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和药物直接危害人类健 康,停止或减少抗生素和药物的使用的社会压力 越来越大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营养学发展1. 动物营养学起源动物营养学起源于人们对动物饲养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系统地研究动物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的营养价值。

(1)早期研究: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的化学组成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能力上。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提出了“呼吸是燃烧的一种形式”,为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李比希的贡献:德国农业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是动物营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动物营养的有机体理论,即动物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有机物质。

2.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阶段(1)初创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动物营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的化学分析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上。

研究者们开始认识到不同营养物质对动物生长和健康的重要性。

(2)发展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这一时期,动物营养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营养物质的分类、营养生理学、营养代谢等。

同时,饲料工业的发展和饲养标准的建立为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

(3)成熟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动物营养学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开始探讨营养与基因表达的调控、营养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等深层次问题。

3. 我国动物营养学发展(1)起步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依赖于引进和消化国外的研究成果。

(2)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阶段,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如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饲养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等。

(3)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包括营养与基因调控、营养与环境友好型畜牧业、饲料添加剂研究等。

动物营养的研究与应用

动物营养的研究与应用

动物营养的研究与应用动物营养是研究动物所需营养成分的学科。

它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单一且浅显到今天的多样化而深入,途经了人们对营养成分认识逐渐深刻的过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物营养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复杂而细分的学科,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动物生理学、消化生理学、生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等。

近年来,动物营养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动物科技领域中重要的一部分。

动物营养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动物生长、繁殖、肌肉和组织脂肪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动物营养学不仅仅是关注营养成分的摄入量和化学成分,还将动物健康和环境保护等因素纳入考虑。

例如,曾经我们只关注动物所需要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等成分,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研究营养成分如何影响动物抵抗疾病、免疫力以及消化道的健康。

动物营养学家们还研究了如何降低动物的环境影响和减少气体排放,通过更有效地利用饲料和废弃物的创造性应用。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可以提供许多具体应用,最主要的就是农业生产。

通过营养学研究,科学家可以得出养殖动物所需营养量以及最优的饲料方式。

研究还包括如何利用天然饲料和添加剂来改善动物的健康,如何节约饲料成本和降低环境影响等。

同时,动物营养学的成果还可以被应用于保护野生动物和改善动物园动物的生活。

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人们可以研究和应用正确的饲料和饲喂方式,从而帮助他们在自然环境下更好地生存。

对于动物园动物,营养学家们可以研究适合不同物种的饲料、分析饲料的成分和营养需求,从而更好地管理他们的生活。

除了农业生产和动物保护,动物营养学还可以被应用于人类健康领域。

动物营养学家们研究如何通过动物补充营养物质来改善人类健康,并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某些动物油脂可以减少人类心脏病发生的风险。

同时,营养学也成了许多人关注的议题。

我们越来越注意到我们所摄入食物的来源和成分,以确保我们的健康和健康的环境。

人们也在这方面寻求创新解决方案:有机农业、植物蛋白营养和膳食补充剂。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及趋势陈琛【摘要】动物营养学作为畜牧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核心分支学科,它的发展和进步推动着整个饲料行业乃至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从营养学概念出发,回顾了动物营养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及标志性成果,分析了传统动物营养学存在的局限和不足,结合当前学科处于\"由静转动,由粗变细\"的发展阶段,提出了我国动物营养学未来发展的走向,从战略制定、研究重点、理论体系、研究领域、技术研发、生态保护方面展开论述,强调构建系统动物营养学体系,攻破动物营养研究中的\"黑箱\",以实现资源环境、动物生产、人类健康和学科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期刊名称】《畜牧与饲料科学》【年(卷),期】2019(040)003【总页数】5页(P40-44)【关键词】动物营养;发展;系统;技术;可持续【作者】陈琛【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S815.1营养学(nutrition)是研究营养物质利用的科学,通过开展研究,阐述生命活动的机理和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手段来达到机体代谢平衡。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营养学可分为植物营养学、动物营养学和微生物营养学,其中,动物营养学(animal nutrition)是研究动物摄入营养物质与其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通过研究养分的摄入与动物健康和高效生产的定性、定量规律,揭示动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动物与人及环境之间的互作效应,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研究发挥动物最大遗传潜力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最适需要量,为动物生产和资源有效利用提供合理指导。

它是联系饲料学和动物生理生化等基础学科之间的“桥梁”,终极目标是使用最少且相对经济的饲料投入达到量多质优畜产品的回报,同时尽量减少饲料对环境的污染,为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奠定科学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动物营养学也从“表观”营养向更深、更精细的层次发展,不再局限于对营养物质需要量的研究,而是联合众多学科,在整个畜牧学科大背景下,与遗传学、育种学、繁殖学、兽医学、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等紧密结合,将动物营养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37年美国谁所著的动物营养学出版标志着作文营养学正式成为

1937年美国谁所著的动物营养学出版标志着作文营养学正式成为

1937年美国谁所著的动物营养学出版标志着作文营养学正式成为1937年美国科学家Maynard教授编著的《Animal Nutrition》-书的出版标志着这一学科最终形成完整的现代学科体系。

写到“一个真正的动物营养学科学家都会认识到现有知识的局限性”。

从战略高度对动物营养学科存在的学术局限性进行科学分析和认识,从学科思维方式和体系创新入手,与时俱进驱动动物营养学不断发展是摆在我们同行面前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使命。

为此,我们不但要不断研究动物营养学的现状,同时还要研究这一学科发展历史。

不去研究学科发展历史就不会成为真正的科学家,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位跛足的科技工作者。

重视对动物营养学发展历史研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要条件。

下面简要地回顾一下传统动物营养学存在的一些学术局限性。

从科学发展史来看,人类营养学为动物(主要是农畜动物)营养学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并深刻影响着动物营养学发展进程,可以说是人类营养学"派生"了动物营养学。

人类营养学从学科发展的开始就把营养研究决策的重点放在保障人类健康、探讨营养缺乏时营养素摄入不足的影响上。

今天它的研究决策重点发生了重要转移,不再限于研究营养缺乏对健康的影响,同时还要研究营养对慢性疾病的影响以及营养过剩带来的后果。

动物营养学自从与人类营养学“分手"后,其研究决策的重点当即发生了根本变化,一直把重点放在保障养殖效益上,奠定了传统动物营养学唯生产效益的决策观,建立起一整套与人类营养学完全不同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由此引发传统动物营养学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学术局限性,致使其理论和技术体系中健康营养理论和技术缺失,特别是针对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干预的营养理论和技术严重缺失。

传统动物营养学这种唯生产性能的决策目标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正在受到极大的冲击。

现代养殖业对动物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和人们对畜产品品质、安全的关切已成为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动物营养学绪论

动物营养学绪论

肉猪 (135-150d)6 90
2.5-3
肉鸡 1-2
2-3
1.8-2
肉牛(8-12月龄)12 500
5-6
淡水鱼
1
1
奶牛
8000
蛋鸡
250-270 2-2.5
日本短角種 DM牛
10ヵ月齢
日本短角種 通常牛
11ヵ月齢
DM牛の方が全 体的に肉付きが 良く,特に殿部か ら大腿部にかけ ての発達が著し い。
DM(Double-Muscle)とは
マイオスタチン遺伝子の変異に よって起こる著しい筋肥大。 劣性遺伝形質。
Belgian Blue種DM牛(ベルギー) ヨーロッパでは
DMは有用な産肉形質として 評価されている。 DM牛肉は低脂肪牛肉として 人気が有り,店頭でも高値で 販売されている。
Piedmontese種DM牛(イタリア)
二、历大 米------ 脚气病 肝 脏------ 夜盲症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二)理性认识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 (三)指导实践
三、现代动物生产中的作用
出栏月龄 体重 奶量 蛋量 耗料/产品
(kg) (kg) (枚)(kg)(kg)
1.动物生存和生产所需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2.动物的适宜营养并确定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3.营养素供给与体内代谢速度、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
物生产特性和效率间的关系,揭示营养物质进入体内定 量转化规律及其调节机制,阐明动物机体与饲料营养物 质间的内在联系; 4.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评定饲料营养价值, 阐明影响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因素,并提出提高营养物 质利用效率的措施和途径; 5.营养与动物体内外环境间的关系; 6.寻求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新方法和手段,开拓营养研究 新领域。

《动物营养学绪论》课件

《动物营养学绪论》课件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A
营养物质
研究动物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 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消化生理
研究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包括消化酶的 种类和活性,以及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 过程。
B
C
营养需要
研究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下动物对 各类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制定饲养标准。
饲养实践
根据研究成果,指导动物的饲养实践,提高 动物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
替代性蛋白质来源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寻找替代性蛋 白质来源将成为动物营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如昆虫、微 生物等。
动物营养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动物营养学面临着保障动物健康和生产效益的同时降低环境影响的挑 战。
机遇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对动物产品需求持续增长,为动物营养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 遇。
动物营养学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应用
野生动物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工作,动物营养学在野生动物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
通过研究和了解野生动物的营养需求和生存环境,可以制定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方案,提高野生动 物的存活率和繁殖率。
动物营养学还涉及到野生动物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有助于协调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推动生 态文明建设。
动物消化代谢试验
定义
通过测定动物在消化代谢过程中的能 量消耗、营养物质消化率、排泄物成 分等指标,以了解动物对食物的消化 吸收和利用情况。
目的
方法
包括消化代谢室试验、消化代谢车试 验和饲养试验等方法。
揭示动物对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消化 吸收和代谢过程,为制定营养标准提 供依据。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动物营养学发展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初始阶段: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关注动物饲料的化学成分,通过对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养分含量的分析,初步了解了动物对营养的需求。

- 科学阶段:20世纪初,随着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动物营养学开始从单一的化学分析转向对动物营养生理和代谢过程的研究。

- 系统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动物营养学逐渐形成了以动物生理代谢为基础,研究营养素对动物生长、生产、繁殖和健康影响的科学体系。

同时,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为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营养与基因表达:研究营养素对动物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动物对营养素的利用效率。

- 营养与免疫:探讨营养对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提高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

- 营养与肠道健康:研究营养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以及通过营养调控改善肠道健康。

- 营养与环境:研究动物营养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降低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

1.3 畜牧业热词解析(上)- 绿色畜牧:指在养殖过程中,采用环保、低碳、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生产出安全、优质、营养的畜产品。

这包括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

- 精准营养:根据动物的品种、生长阶段、生产性能等个体差异,为其提供定制化的营养方案,实现营养的精准供给。

这有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 生态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模拟动物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生长条件,提高动物福利,生产出高品质的畜产品。

这包括采用有机饲料、减少抗生素使用、提供宽敞舒适的养殖环境等措施。

1.4 畜牧业热词解析(下)- 饲料添加剂:为改善动物生产性能、保障动物健康、提高饲料利用率等目的,而在饲料中添加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物质。

第四节动物学发展简史

第四节动物学发展简史

第四节动物学发展简史动物学也像其它任何一门科学一样,有它自己的发生和发展的历史。

动物学的历史,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同自然作斗争的历史,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变迁史,它的全部发展史是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不开的。

一、西方动物学的发展在西方,动物学的研究开始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他总结了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中得来的动物学知识,并对各种动物作细致深入的观察,记述了450种动物,首次建立起动物分类系统,将它们分为有血动物和无血动物二大类,且对比较解剖学、胚胎学也有巨大贡献,被誉为动物学之父。

亚氏之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

宗教的统治反映到一切学术领域之中。

维护神权和反动的唯心主义阻碍了动物学及其他科学的自由探讨和发展,这种现象一直拖延至资本主义因素萌芽的文艺复兴时期。

16世纪以后,许多动物学方面的著作纷纷问世。

动物分类学及解剖学方面的成就很大。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大大地推进了对微观结构的认识,组织学、胚胎学及原生动物学等都相继得到了发展。

18世纪,人们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动物学知识。

在分类学方面,瑞典生物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é,1707—1778)作出了伟大贡献,创立了动物分类系统,将动物划分为哺乳纲、鸟纲、两栖纲、鱼纲、昆虫纲和蠕虫纲六个纲,又将动植物分成纲、目、属、种及变种五个分类阶元,并创立了动植物的命名法——双名法,为现代分类学奠定了基础。

他提出生物皆有种的概念。

但他和当时的许多自然科学家一样,持有物种不变的观点,并认为一切物种都是神创造的。

与林奈物种不变的观点相反,这个时期进化论的思想也逐渐传播开来。

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J. B. Lamarck, 1744—1829)激烈地反对林奈的观点,提出物种进化的思想,并且证明动植物在生活条件影响下可以变化、发展和完善。

“用进废退”及“获得性遗传”是他的著名论点。

另一个与拉马克同时代的学者是法国自然科学家居维叶(G.Cuvier,1769—1832)认为有机体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确立了器官相关定律。

动物营养学——精选推荐

动物营养学——精选推荐

动物营养学《动物营养学》教案主讲教师:林英庭教授李⽂⽴副教授王利华副教授姜建阳副教授授课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讲课学时:50学时绪论⽬的要求掌握营养与营养学的概念、动物营养学的⽬的与任务;了解动物营养在动物⽣产中的地位和作⽤;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

第⼀节营养与动物营养学⼀、营养的概念营养是有机体消化吸收⾷物并利⽤⾷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命活动、修补体组织、⽣长和⽣产的全部过程。

⾷物中的有效成分能够被有机体⽤以维持⽣命或⽣产产品的⼀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养分。

由此可知,有机体的营养过程就是营养物质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

营养是⽣物界的共同现象,也是⽣物及其与环境相互联系的纽带。

⾃然界中的⽣物根据其营养特点不同,可分为⾃养⽣物和异养⽣物⼆⼤类。

⾃养⽣物和异养⽣物是⽣物界物质循环的⼆⼤主要⽣物群落。

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并同时对环境产⽣影响,由此构成复杂的⽣态系统。

营养是维系这⼀系统及其平衡的根本机制,没有合理的营养,⽣态系统就会被破坏。

营养学是研究⽣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通过这⼀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态系统的平衡。

根据研究的对象,营养学分为动物营养学、植物营养学和微⽣物营养学三⼤学科。

动物营养学和植物营养学分别是动物⽣产和植物⽣产的⽀柱学科,微⽣物营养学不但可同时为动物⽣产和植物⽣产服务,⽽且可直接为⼈类健康和⾷物⽣产服务。

营养物质在⼟壤----植物----动物----⼈⾷物链中的流向与转移,不但是农业⽣产的根本基础,也是农业⽣产的最终⽬的。

现代农业的最⼤特点就是营养物质在⾷物链中的快速和⾼效转移与回流。

要体现这⼀特点,必需研究和掌握动物、植物和微⽣物营养。

因此,营养学或其三⼤分⽀学科是农业⽣产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动物营养学的⽬的与任务动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摄⼊与动物⽣命活动(包括⽣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养分是动物⽣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研究生家禽营养学ppt课件

研究生家禽营养学ppt课件

家禽营养学
—发展史简介 家禽科学的创立: (20世纪初期) 家禽营养学: (20世纪30年代初期) 家禽营养学: (20世纪30年代中期) 家禽营养学: (20世纪30年代后期) James E. Rice W. R. Graham 康乃尔大学 加利福尼亚大学 德克萨斯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哥本哈根大学 预测:养鸡今后将会发 展成为重要的经济产业
研究生家禽营养 学
家禽营养学
定义:驱使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知识,研究营养成分 与家禽的关系的综合应用科学。
家禽饲养学:以家禽为生化机器,把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 转化为可用于人营养的物质中去的综合应用科学。
涉及领域:生物化学、生理学、饲料(生产)学、动 物(行为)学、解剖学、兽医学、微生物学、 卫生学、等等。
第一章、家禽的消化器官与饲料的消化、吸收
二、饲料的消化、吸收机制
1、饲料的消化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否 维生素 部分氨基酸 部分矿物质 可
消化道 口腔 胃 胰脏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胰液
消化酶的种类
酶 α 淀粉酶 胃蛋白酶 凝乳酶 脂肪酶 α 淀粉酶 脂肪酶 磷脂酶 胆固醇酯酶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 羧基肽酶 核酸酶 蔗糖酶 麦芽糖酶 异麦芽糖酶 乳糖酶 低聚-1,6-葡 萄糖苷酶 肠激酶 二肽酶 氨基肽酶 脯肽酶 二肽酶 核苷酸酶 核苷酶 基质 淀粉 蛋白质 酪蛋白 脂肪 淀粉 脂肪 磷酯 胆固醇、酯 蛋白质 蛋白质 多肽 核酸 蔗糖 麦芽糖 异麦芽糖 乳糖 支链糊精 蛋白酶原 二肽 多肽 肽 肽 核苷酸 核苷 产物 糊精 肽、胨 衍酪蛋白 二、多甘油酯 糊精、蔗糖 甘油、脂肪酸 脂肪酸、甘油 脂肪酸、胆固醇 多肽 多肽 二肽、氨基酸 核苷酸 葡萄糖、果糖 葡萄糖 葡萄糖 葡萄糖、半乳糖 直链糊精 蛋白酶(活化) 氨基酸 氨基酸 脯氨酸、肽 脯氨酸、肽 核苷、磷酸 嘌呤碱基、戊糖

动物营养学发展简史

动物营养学发展简史

1828 法国Chevreul 提出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他是第一个测定油脂化学成分的人
01
1830-1840 Justus von Liebig发展了定量分析技术,并将它用于生物体系。
02
1837 Jöns Jacob Berzalius提出了发酵的催化性质的假设。以后他证明乳酸是肌肉活动的产物。
03
1883 首次出现凯氏定氮法
04
1893 Wilhelm ostwald证明了酶是催化剂。
05
1894 Emil Fischer证明了酶的专一性,酶和底物之间的关系是锁和钥匙之间的关系。
06
对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的认识(2)
1
1902 Emil Fisoher及 Hofmeister证明了蛋白质是多肽。
01
营养调控已成为动物营养学发展的主旋律
02
理论整合和技术系统集成已成为动物营养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发展的时代特征
03
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动物营养理论体系现代化进程出现了带有全局性突破。
国际动物营养学的六大发展趋势(2)
营养理念出现了两大“扩展”
—由动物养殖扩展到整个人畜食物链
—由单纯关注动物生产指标扩展到饲料安全、动物健康和福利、畜产品品质和安全以及减少对环境污染等多个方面
1926 Jansen和Dona比从米糠分离出维生素B1(硫胺素)。
1927 Windaus证明麦角固醇是维生素D的前体。
1928 Euler分离出胡萝卜素,证明它具有维生素A的活性。
对维生素的认识(2)
02
01
03
04
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的发展可大致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第二阶段是1958-1978年的近2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

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的历史_现状与未来

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的历史_现状与未来

QH\<?O=; 首 次 用 合 成 日 粮 研 究 大 量 元 素 和 微 量 元 素 的 生 物
学功能; 6244 年 , QH(EBB=> 等 发 现 , 动 物 的 佝 偻 病 是 由 饲 料 中 缺 乏 #, 而 引 起 的 ; 6248 年 , !;ME] 报 道 , QO 为 动 物 T 鼠 U 生
#[W[# 物 质 评 定 体 系 : 德 国 科 学 家 H>2)* 于 #’#" 年 最 早 提 出
了衡量饲料营养价值的单位, 即 “干 草 等 价 ](2-Q2*+^ ” 。 #$ 世 用干物质为单位来 纪中叶, Y*5-=20]#’J$^用农业化学 分 析 法 , 概括蛋白质、 脂和糖的营养价值, 故 称 Y*5-=20 的 单 位 为 “干 物质单位” ]M*T @)++2*^。 化 学 成 分 分 析 在 评 定 饲 料 营 养 价 值 上, 要比原始的 “干草等价” 前进了一步。453NN]#’JW^ 提出以可 消化营养成分作为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指标。并根据饲料化 学成分和消化试验结果, 采用 “可 消 化 干 物 质 ]M/82E+/732 M*T 作为衡量饲料营养价值的单位。 这就将饲料营养价值 @)++2*^” 的 评 定 工 作 又 向 前 推 进 了 一 步 。 德 国 科 学 家 923302*]#$"&^ 根 据其纯淀粉在阉牛体内沉积的脂肪量,提出了衡量饲料营养 价值的单位—— —淀粉价 ]G+)*B> <_-/=)320+E;G<^。其后, 瑞典科 学家 ()0E50]#$#%^ 在 淀 粉 价 的 理 论 和 方 法 基 础 上 , 制定了 “大 麦饲料单位” 作为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单位。 前苏联科学家也 以 淀 粉 价 为 基 础 , 提 出 了 “燕 麦 饲 料 单 位 ” 。美国科学家

动物营养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ppt课件

动物营养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ppt课件
或几项措施简单相加,且采用静态模型
动物营养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营养需要量的确定
•通过观察动物的生长、繁殖、产肉蛋奶等 •研究需要量采用模型进行模拟,现已有:
1估测妊娠母猪营养需要量 2估测泌乳母猪的营养需要量 3估测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量
动物营养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营养素及其营养需要量为理论配制饲料时,相同营养水平
由单纯的黑箱指标向现代指标转变
• 饲料间和饲料营养物质间组合效应为研究热点
• 并以此发展到改造动物周围环境与机体内微生态环境等多维机制方面
,并与边缘学科相互渗透
动物营养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透射电镜法、扫描电镜法、超离心、色谱 •ELISA检测 •质谱 •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 •同位素示踪 •理论整合和技术统集成为动物营养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发展的时代特征
动物营养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动物生理
• 整体水平的研究:有机体与内外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

• 器官和系统的研究:主要生理机能及功能的发生机制
• 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兴奋和传导、激素
的分泌等
动物营养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研究方法
• 1化学分析:概略养分分析法、纯养分分析法 • 2消化实验:体内消化实验、尼龙袋消化实验法、离体消化实验 • 3代谢实验:氮平衡、碳平衡实验和能量平衡 • 4饲养实验:对照实验、配对实验、单因子实验、正交实验设计 • 总的来说,以分析法和传统黑箱法为主,饲料标准为中心,单项措施
的不同配方饲料差异很大,造成饲料资源的浪费
• 实际饲养过程中,多种营养素水平超标,造成的环境污染,
多种有害物质的蓄积,对动物、人类及自然造的危害

营养学的发展简史精选全文

营养学的发展简史精选全文

一、中国古代营养学的发展概况。

20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365种上、中、下品药,其中上品者大多为药食通用的日常食物。

南北朝《黄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世界上最早最全面的饮食指南。

其中,五谷:补充营养的主食;五果:辅助的食物;五畜:补益身体的食物;五菜:补充营养的食物。

唐朝《千金方》食治篇,分水果、蔬菜、谷类、鸟兽四门,提出用谷皮汤熬粥防治脚气病等。

1330年,元朝忽思慧《饮膳正要》成书,是古代营养学专著。

1578年,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成书。

在记载的1982种药物中,还有植物性食物300多种动物性食物400多种,并区分为寒、凉、温、热、有毒和无毒等性质。

二、中国近代营养学的发展简史。

主要分三个时期。

( 1)初建期1913年-1924年,侯祥川出国学成创立营养学、食物营养素分析。

( 2 )发展期19 24年-1949年(成长时期、动荡时期)成分分析、营养调查、缺乏病。

1939年提出我国营养素供给量建议。

( 3 )迅速发展期1949年-1965年期)设立研究机构、提出许多营养标准、对克山病、脚气病研究。

1952年第一本食物成分表出版。

1956年创刊《营养学报》( ActaNutrimentaSinica)(中国营养学会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1958年第一次营养调查。

三、现代营养学的发展简史。

1838年荷兰科学家格里特发现了生命所必需的物质蛋白质。

1898年提出"营养"名词,1912年英国学者提出“维生素”概念。

1929年证明了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

20世纪初总结了热量的测定及计算。

1938年ROSE发现8种EAA (必需氨基酸),1930年之后对微量元素进行系统研究。

四、现代营养学研究的两个主要阶段。

(1)发现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预防与治疗营养缺乏病与营养不良,以及根据各种人群的合理需要制订营养素需要量或供给量标准。

(2)研究如何有效摄入营养素来促进健康,研究与膳食有关的各种疾病,以及如何调整膳食来预防这种疾病。

动物营养学发展简史

动物营养学发展简史

19世纪
蛋白质研究的突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阐明了蛋白质在动 物营养中的核心作用,揭示了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21世纪
精准营养与基因编辑技术的融合。随着精准营养和基因编 辑技术的兴起,动物营养学研究进入个性化、精准化新时 代。
当前面临挑战和机遇分析
挑战
环境污染、饲料资源短缺、动物疫病频发等问题对动物营养学提出更高要求;同时,消 费者对动物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性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对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和应用带来
消化生理研究
科学家们还研究了动物的消化生理过程,了解了不同饲料在动物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情况。这些研究为后来的饲料 配方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发现
20世纪初,科学家们相继发现了矿物质和维生素对动物生长和健康的重要作用。这些发现丰富了动物营 养学的内容,也为后来的营养补充剂和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能量代谢与需要量评估方法进步
能量代谢研究
能量代谢是动物体内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涉及能量的摄入、转化、利用和排出等方面。随着营养学 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不同营养物质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并开始研究不同生理状态 下动物的能量代谢特点。
需要量评估方法进步
准确评估动物的营养需要量是动物营养学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营养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发展, 人们不断改进和完善了需要量评估方法,如通过饲养试验、代谢试验和数学模型等方法来评估动物的 营养需要量,为动物饲养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压力。
机遇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编辑、肠道微生物等领域的研究为动物营养学提供了新 的突破口;此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精准饲养和个性化营养
调控,提高动物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动物营养学》导学资料(基础知识汇总)

《动物营养学》导学资料(基础知识汇总)

《动物营养学》导学资料第一章绪论1.动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2.1937年,MaylIard所著的《动物营养学》出版,标志着动物营养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章营养物质及其来源1.国际上通常采用1864年德国Henneberg提出的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为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六大类。

2.中性洗涤纤维指不溶于中性洗涤剂的细胞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灰分等;酸性洗涤纤维指不溶于酸性洗涤剂的细胞壁成分,包括纤维素、木质素,灰分等;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成分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半纤维素上。

3.饲料中的无氮浸出物=IOO%-(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4.动物体和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差异主要在于是否含有纤维素。

第三章动物的消化生理及消化力1.动物的消化方式(1)物理性消化:又称机械性消化,指通过采食、咀嚼和胃肠运动,将食物残渣磨碎、混合和推动食物后移,最后将消化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2)化学性消化:指通过消化道所分泌的各种消化醵对饲料进行分解的过程。

(3)微生物消化:利用胃肠道微生物进行消化,对反刍动物和草食单胃动物的消化十分重要。

2.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主要包括被动吸收、主动吸收和胞饮吸收。

3.饲料某养分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一粪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XIOO%;饲料中某养分真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消化道来源物种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χioo%所以一般地,真消化率要高于表观消化率4.影响养分消化率的因素(论述)(1)动物因素:①动物种类和品种。

不同种类的动物,由于消化道的结构、功能、长度和容积不同,因而消化力也不同;②年龄和个体差异。

动物从幼年到成年,消化器官和机能的发育完善程度不同,则消化力强弱不同,对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也不一样;同年龄、同品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因培育条件、体况、神经类型的不同,对同种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仍有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d Davis, Osborn and Mendek 通过大鼠试验发现维生素A和维生素B
• 1917 McCollum证明小鼠干眼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 A所引起的。
• 1917 发现维生素C
• 1922 McCollum证明缺乏维生素 D会引起软骨病。
• 1922 发现维生素D和E
对维生素的认识(2)
• 1926 Jansen和Dona比从米糠分离出维生 素B1(硫胺素)。
• 1927 Windaus证明麦角固醇是维生素D的 前体。
• 1928 Euler分离出胡萝卜素,证明它具有 维生素A的活性。
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的回顾与展望
• 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的发展可大致划分为 三个历史阶段:
➢ 营养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两大“扩展 ”
➢ 传统动物营养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在研究内 容和研究手段方面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 。
➢ 动物营养学研究领域和研究视野空前广阔,为 动物营养学一切有志之士提供了一个大显身手 的舞台。
国际动物营养学的六大发展趋势 (2)
➢营养调控已成为动物营养学发展的主旋律
➢ 通过营养措施降低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的研究 正逐步成为热点
营养发调控展已趋成为势动之物营四养发:展的主旋律
动物营养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 动物营养学是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产 生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检验、修正、丰富 和发展完善的。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实 践中逐渐认识了食物与机体之间的关系, 不断获得新的营养知识。动物营养学就是 这些知识不断积累和升华的结果。
年代变迁
18世纪前(before 1700) 18世纪前期(Pre -1700’s) 18世纪后期(Late-1700’s) 19世纪前期(Pre-1800’s) 19世纪后期(Late-1800’s) 20世纪(1900’s)
• 1926 Summer第一次结晶出脲酶,并证明它 是一种蛋白质。
• 1926年Mitchell提出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 评定方法
• 1930-1933 Northrop分离出结晶胃蛋白酶 ,井证明它是蛋白质。
• 1941-1944 Martin和Synge发展了分配层析 ,并将它应用于氨基酸分析。
粉的粗纤维含量和脂肪含量 • 1887- 1888 首次测定牛饲料的灰分含量
和吸湿水分 • 1886 C.A.MacMunn发现细胞色素。
• 1897-1对906维C生. Eij素kma的n证认明脚识气(病是1一)种营养缺乏
症,可用稻米的水可溶成分医治。
• 1911,1912年 Funk分离出具有维生素B活性的结 晶,提出“生命胺”(Vitamine)这一名词,1920 年改为维生素(Vitamin)
➢理论整合和技术系统集成已成为动物营养理 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发展的时代特征
➢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动物营养理论体系现代 化进程出现了带有全局性突破。
发展趋势之一:
营养理念出现了两大“扩展 ”
—由动物养殖扩展到整个人畜食物链
—由单纯关注动物生产指标扩展到饲料安全、 动物健康和福利、畜产品品质和安全以及减 少对环境污染等多个方面
对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的认识(4)
• 1930’s-1950’s:Rose等许多学者,证实和分 离出各种氨基酸,1938年证明8种必需氨基酸
• 1956—1958 Anfinsen和White肯定蛋白质的三 维空间构象是其氨基酸序列所决定的。
• 1958 Stem,Moore和Spackman设计出氨基酸 自动分析仪,加快了蛋白质的分析工作。
• 罗马时代的普利尼就认识到了“适时牧割的 干革要比成熟时收割的好”,并指出“改进 饲养才能获得良好的家畜生产效益”。
• 古希腊医学之父Hippocrates在公元前460一前 364年就建议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并描述 了坏血病的症状。1564年,荷兰医生 Ronssens首次推荐用柑橘预防坏血病。玉米 传入欧洲不久,西班牙一位内科医生便描述 了癞皮病的症状。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知 道为什么特定的疾病与特定的食物有关系。
• 1883 首次出现凯氏定氮法 • 1893 Wilhelm ostwald证明了酶是催化剂。 • 1894 Emil Fischer证明了酶的专一性,酶和底
物之间的关系是锁和钥匙之间的关系。
对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的认识(3)
• 1902 Emil Fisoher及 Hofmeister证明了蛋白 质是多肽。
• 1838 荷兰医生及化学家Jan Mulder提出蛋白 质这一术语
对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的认识(2)
• 1839 法国Boussingault在马和牛上进行氮平 衡试验,以论证含氮食物为动物必需。
• 1850 英国Rothamsted 证明并非所有蛋白质 具有相等的营养价值
• 1864 Ernst Felix Hoppe-Seyler第一次结晶出 一个蛋白质:血红蛋白。
• Boussingault(1839年)首先在乳牛方面成功地做 了物质平衡试验,开创了N—C平衡原理
19世纪其他要事(2)
• 1837 Jöns Jacob Berzalius提出了发酵的催化性 质的假设。以后他证明乳酸是肌肉活动的产物 。
• 1842 Julius Robert Mayer发表了热力学第一定 律及其在生物机体中的作用。
• 第一阶段是1949-1957年; • 第二阶段是1958-1978年的近20年的计
划经济时期; •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现在。
第一阶段(1949-1957年)
现代营养学发展
• 真正起步是20世纪,约100多年。 • 传统营养产生6大领域:能量营养(碳水化合
物、脂肪)、蛋白质营养、矿物质营养、维生 素营养、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 新的分支和研究方向:营养调控技术、环境与 营养、营养与免疫、分子营养学、计量营养学 、营养与动物产品品质。 • 新技术的渗透:分子生物学、计算机学、基因 工程、细胞生物学、组织培养学等技术手段。
对消化是一个化学过程的认识
Reaumur(1752)用鸟类的回吐食物论证消化过程。 Spallanzani通过鸟类、动物及他本人的试验,用回
收金属管和海绵吸收胃液来阐明消化过程。
Prout(1824) 在 胃 液 中 鉴 定 出 游 离 盐 酸 。 Schwann(1833)鉴定出胃蛋白酶。
1833年,William Beaumont 出版有关胃消化的一系 列经典试验和观察结果,奠定了与现代营养知识 有关的基础。
发展趋势之二(1):
传统动物营养学的两大基本问题在 研究内容和研究手段方面的现代化进 程不断向前推进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领域 ——所使用的评定指标由单纯黑箱指标 向现代化指标体系转变 ——日粮内饲料间营养价值可加性( additivity)原则受到挑战 ——评定手段现代化
发展趋势之二(2):
➢ 动物营养需要量领域 ——动物营养需要量模型化研究向纵深发展 ——所使用的营养指标由单纯黑箱指标向现代 化指标体系转变 ——动物营养需要量的研究从整体动物水平向 消化道和组织代谢层次深入 ——动物营养需要量固定不变的陈旧观念受到 质疑和挑战,营养优化决策已成为动物饲养优 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其他要事(1)
• 1828 法国Chevreul 提出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 组成,他是第一个测定油脂化学成分的人
• 1830-1840 Justus von Liebig发展了定量分析 技术,并将它用于生物体系。
• 1837 Jöns Jacob Berzalius提出了发酵的催化性 质的假设。以后他证明乳酸是肌肉活动的产物 。
对呼吸是一个化学过程而热能 的产生可以测量的认识
• 1783年Lavoisier和Laplace将豚鼠置入冰热量 计中,说明呼吸是一种燃烧过程,证实动物 和空气都消耗空气中的氧气,说明生命过程 有规律可循,尤其生命过程与燃烧过程相似 或一致。
• 1789年,Seguin测定动物氧的消耗与二氧化 碳的呼出,取得量化进展,为热量需要计算 、食物热值测定及代谢研究奠定基础。
发展趋势之三:
动物营养学研究领域和研究视野空前 广阔,为动物营养学一切有志之士提供 了一个大显身手的舞台
➢ 广义营养学(total nutrition)和系统动物营养 学(systems-nutrition)对动物营养领域的新 见解
➢ 分子营养学的崛起 —营养基因组学(nutrigenomics)
• 18世纪前期17,0生0命’过s程的为神其奇他莫测要-事Magical,不知
其规律或什么定律
• 1757年,Joseph Black 发现CO2 • 1776-1778 Carl Wilhelm Scheele从天然产物中分
离出甘油、柠檬酸、苹果酸、乳酸、尿酸
• 1779-1796 Ingen-Housz证明绿色植物生成O2时 需要光,植物可利用CO2。
• 1850-1855 C1aude Bernard从肝脏分离出糖原 并证明它被转变为血糖。发表了糖原异生作用 的过程。
• 1854-1864 Louis Pasteur证明发酵作用是由微 生物引起的,推翻了自生论。
19世纪其他要事(3)
• 1856 Claude Bernard 发现肝糖元 • 1886 C.A.MacMunn发现细胞色素。 • 1877-1878 首次测定干草、麸皮、棉籽
• 1965 Monod提出了蛋白质的别构学说。 • 1967 Edman和 Begg建成多肽氨基酸序列分析
仪。
对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的认识(5)
• 1946年,Michell和Block提出用化学分数 (chemica1 score) 来衡量蛋白质的营养价 值。
• 1958 Howard等提出完全蛋白质, 1964年 ,Mitchell正式给出了理想蛋白质的定义
18世纪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