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5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24a83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9.png)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5篇《五柳先生传》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德育目标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教学方法1.文献法。
组织学生课前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如陶渊明简介、作品介绍、陶渊明的思想、历代文学家对陶的评价等等。
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探究,力求有所发现。
2.朗读法。
这是陶渊明的一篇名作,文字平淡而富含真意,朴实而又凝练,需要在多次朗读中,理解文意,感受其美好的情操。
要保证课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3.讨论点拨法。
对课文的翻译、对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讨论交流中完成,通过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师生互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资料汇演,设置开放性问题供学生探究思考,深层研讨,突破难点;品味鉴赏,赏析课文个性鲜明的写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设计(一)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诗歌独开一派,散文造诣也很高。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3篇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1e946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c.png)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3篇精心整理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希望这份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3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明确人物个性并分析成因2.体会并学习本文简洁晓畅的语言特色二、教学重点:1.明确五柳先生的人格特征: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特立独行)2.体会本文简洁晓畅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安贫乐道”思想的正确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出示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成就及评价,同学自读。
(2)出示问题:从材料中说说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3)过渡:《五柳先生传》这篇课文又寄予作者什么思想情感?(设计说明:通过阅读材料,学生了解作者尤其作者的思想状况。
为下面的人物个性、主题、语言特点的学习打下基础)2.了解文义(1)师范读,生自读,文从句顺即可。
(2)给下列句子画出正确的句读并作翻译:①因以为号焉。
②或置酒招之。
③曾不吝情去留。
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⑤其言兹若人之俦乎?(3)以小组为单位翻译课文,将有困难的字、词、句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①因/以为号/焉。
②或/置酒/招之。
③曾不/吝情/去留。
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⑤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设计说明:通过划分句读,同学会自觉翻译课文,了解文意。
方法上先组织统一学习,再小组学习,便于同学学习)3.明确人物个性及成因(1)出示下列问题,学生讨论:①你可以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五柳先生的个性特征吗?这个特征从哪几件事上可看出来?②想一想:他的个性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联系先前的作者简介想一想)(2)小组讨论,教师作巡视指导。
(3)小组展示,师生共同评点。
五柳先生个性特征:不慕荣利。
(安贫乐道;特立独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事件:①好读书;②性嗜酒;③常著文章以自娱。
个性特征形成的原因:儒道思想的早期影响,官宦生涯的厌倦,归隐生活的向往。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3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9e2ef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d.png)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3篇)《五柳先生传》教案篇一一、导入1,导语: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初读重点拼音:辄(zhé)吝情(lìn) 短褐(hè)箪(dān)瓢屡(lǚ)空晏(yàn)黔(qián) 汲汲(jí)俦(chóu) 衔觞(shāng) 欤(yú)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2、注意节奏。
课文节奏划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三、合作学习疏通文意:第一段:何许:什么地方。
许:,处所、地方。
亦:也。
详:形容词作动词,知道。
姓字:姓名。
字: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外改的别名叫“字”。
因:因此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以:把。
为: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助,无义。
好:喜欢,喜好。
不求甚解(成语):不追求过细的理解。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优秀4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4e94b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b.png)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优秀4篇】关于《五柳先生传》说课稿篇一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领略杰出人物的风采。
同时也走进古人的世界里,感受古人的人格魅力,培养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材内容:本文是东晋诗人、辞赋家陶渊明的一篇自传。
在文中作者表明了自己的三大志趣:一是好读书,二是性嗜酒,三是常写文章自娱,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与阅读能力,熟悉了文言文的阅读步骤,本文的篇幅短小,词句理解较简单,适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质疑来探究文章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1、理论依据: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学目标1)能结合注释,掌握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陶渊明,通过对其生活状况、志趣和爱好的梳理体会作者高洁的精神和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3)学习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洁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三、教学重点难点:梳理作者自传中的兴趣和爱好,学习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四、教法和学法1、诵读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主动质疑,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五、教学过程设计(1课时)课前准备:已经预习完成:课文的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初译课文。
(一)导入新课(3分钟)(二)读课文知通文意(15分钟)(三)抓文眼品读课文(10分钟)柳先生传说课稿篇二一、说教材《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635e2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33.png)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精选16篇)《五柳先生传》篇1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一导入各位同学,假使我们现在都变成了鸟,有两种生活方式可供选择:一是做寓居于鸟笼的金丝雀,衣食无忧,冷暖不愁,但要察言观色、强言欢笑;一是做翱翔于天际的鸿雁,任意东西,自由往来,但要忍饥挨饿,经历风雨。
你会选择哪种生活呢?请说明理由。
(指名回答) 的确,当物质和自由两者不可兼得之时,大多数人会难以抉择。
而真正崇尚自由的人,则会毅然摒弃物质,选择自由。
即使忍受物质的匮乏,也要固守精神世界的纯净和独立。
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今天我们要学习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之名所写的一篇自传,一同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感受他高洁的精神气质。
二初读全文1.文中哪些语句介绍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从中可看出五柳先生具有怎样的品性?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生活: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衣------短褐穿结如安贫乐道食------箪瓢屡空也志趣: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喝酒------性嗜酒,期在必醉率真自然著文------常著文,娱己示志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
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文字。
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
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4.齐读全文。
三拓展提升1.阅读诗作,分析作者于诗中所抒发的情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认识?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①],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②],一去三十年。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范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14fb07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9.png)
《五柳先生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五柳先生的形象。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五柳先生的品质。
(2)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欣赏文章的优美。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五柳先生的形象。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五柳先生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2.领悟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齐读陶渊明的《饮酒》诗,回顾诗人的品质。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传记——《五柳先生传》。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2.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五柳先生的形象。
(1)五柳先生的身份。
(2)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
(3)五柳先生的品质。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五柳先生的品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五柳先生的形象。
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五柳先生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五柳先生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2.分析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五柳先生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五柳先生传》,使学生了解了五柳先生的品质和精神风貌,学会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七、板书设计《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形象:隐士、诗人、文人五柳先生品质: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高洁傲岸写作特色:托物言志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共8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共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4c2dc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b.png)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共8篇)篇:《五柳先生传》设计《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主备人一、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从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选自《陶渊明集》,文章不足二百字,语言质朴,简约,凝练,以传记的形式,勾画出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展现作者淡泊名利,悠闲自适的隐者心态。
经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查阅工具书和利用课文注解疏通简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对于文章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作者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还需要正确的引导,方能领悟。
教学参考资料上,有这样的内容:萧统在《陶渊明传》中写道:“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时人谓之实录。
”有些教师先入为主,上课伊始就将此文定为陶渊明自传,这是不合适的。
因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不应忽略学生认识的经验、感受,不顾及学生的成长背景,将知识的生硬地传递。
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是一次次旧知与新知的碰撞、重组、融合的过程,是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的进程,这种学习,才是主动的、深入的。
在七年级,学生已学习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对作者的生平事迹,作品风格都有所了解,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菊花与陶渊明更是融为一体,成为隐士君子的象征。
这些知识、情感、乃至能力储备,都为此文的学习,作好了各种准备。
教师适当的设疑激趣,将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经验背景与文本相结合,从而获得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在课文的《导读》中,有这么一句话:“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教师可以这句话作为教学的起点。
正规、传统意义上的传记是怎样的?本文别具一格在何处?作者为什么要别具一格?教师增补有关传记文章,与课文形成比照,让学生带着疑问,在筛选,加工、处理中,积极思考,有效延伸教材。
二、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翻译文章,积累文中“许、辄、晏如、会意、汲汲、戚戚”等词义,辨析“之、言、志、意”等一词多义现象;2、品读文句,筛选信息,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与精神风貌。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共3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fcf91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d.png)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共3篇《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五柳先生传》的作者刘知几及其代表作。
2. 理解《五柳先生传》的基本情节和文字特点。
3. 引导学生从尊重人格,珍惜友情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究。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1)名著解读:《五柳先生传》的基本情节及其文字特点。
(2)文化素养:从理解人性,尊重人格,珍惜友情等方面进行探究。
(3)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细节理解、主旨把握、情感理解等。
2. 教学手段:(1)教师讲解+学生参与讨论。
(2)小组合作探究、合作讨论、交流。
(3)学生阅读、解读和感受自由XXX。
(4)PPT教学辅助。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通过名著解读,了解《五柳先生传》的基本情节及其文字特点。
(2)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读者,通过阅读发挥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并体验到人性,尊重人格,珍惜友情。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理解《五柳先生传》典故中蕴含的意义和升华的信念。
(2)如何引导学生依据《五柳先生传》中典故和古诗词,进行个人思考,认识到人性的本质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学生参与讨论:简要介绍《五柳先生传》的作者刘知几及其代表作,引导学生通过展示与简单讲解来掌握知识,了解《五柳先生传》的基本情节及其文字特点。
2. 小组合作探究、合作讨论、交流:采取小组探究的方式,将课文中的典故细节、名言警句,古诗词等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究、讨论,促进知识的进一步转化。
3. 学生阅读、解读和感受自由XXX:引导学生在个人的感悟和想象中体会和思考《五柳先生传》中的情感体验,探究和发掘文章蕴含的思想价值。
4. PPT教学辅助:根据教学内容,区分重点和难点,配合PPT,讲解透彻、通俗易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教学内容。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知识点:名著解读-了解《五柳先生传》的基本情节及其文字特点。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6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52fc1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e.png)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整理的《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的1、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2、学习本文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以帮助学生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为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
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1、营造氛围,指导方法今天上课的两条要求: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处,无拘无束,说笑自如;第二,沉下心来,读出自我,开动大脑,读出困惑。
(做一个小游戏,看大家是否真正身心放松了。
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
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
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我们不妨照此方法来读读今天要学的课文《五柳先生传》。
)2、初读课文,疏通字词(范读、自由读、重点读、齐读)3、充分讨论,体会文意a.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介绍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b.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c.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到了酒,大家还记得哪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
(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等)大家看看这些诗都不约而同的与一个字联系在一起,哪一个字——愁,那么,我们来看看“五柳先生”为什么而愁呢?d.这时候我们便可以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须先简要了解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生平简介)。
4、归纳特点、仿写自我a.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之美,不是一种夸饰之美,也不是一种拙朴之美,而是一种洗炼之美。
五柳先生传教案(精选9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e2e87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e.png)
五柳先生传教案(精选9篇)《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2、背诵课文,积累“晏如、萧然、汲汲、戚戚、不求甚解”等文言词语。
【教学思路】导入新课诵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品鉴高趣赏析态度,品味五柳风致;由人推己各抒己见,领略先生丰采;知人论世以今鉴古,感受魏晋风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魏晋时代,有许多特立独行的高人雅士,同学们想不想去见识一下?我们今天就随同陶渊明一同去拜访魏晋时的一位高人——五柳先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体会感情基调,注意字音及停顿。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有滋有味地读,有板有眼地读,互译课文,质疑字词,同时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教师巡视指导。
三、研读课文:由文及人,品评五柳先生的高情远趣及精神气质。
1、陶渊明是如何来写五柳先生的呢?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说说他的。
发现。
讨论明确:想要了解一个人物,不妨研究一下他的兴趣爱好。
2、你是如何评价五柳先生这些兴趣爱好的?明确:读书适意,醉酒陶情,着文娱志。
关注“会意”、“欣然”、“自娱”等词。
表现了他的高情远趣。
3、五柳先生的“高”还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细读课文,找出来予以品味。
明确:隐姓埋名,深藏避世;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关注“晏如”等词语。
4、体会“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思想境界。
其实,五柳先生无论是读书适意,还是醉酒陶情,无论是著文娱志,还是深藏避世,都缘于他的一种情怀,或者也可以说是他的思想境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板书)请学生翻译这两句话,注意“戚戚”与“汲汲”的意思。
请学生仔细品读这两句话。
四、品读课文:由人推己,与五柳先生对话。
学习文言文,不但要学习古代汉语的知识,还要学会与古人对话,从中汲取精神养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五柳先生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那么,请问:你喜欢(欣赏)五柳先生吗?为什么?在充分听取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明确:投影——无论同学们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就是本真的'陶渊明,他的一切性情都和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息息相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65e59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e.png)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9篇】柳先生传优秀教案篇一【教学思路】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
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
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⑴ 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⑴ 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⑴ 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 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⑴ 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⑴ 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阅读障碍2、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生平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3、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教学步骤】一、导言设计(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二、释题:“传”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10篇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a43a7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8.png)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10篇《五柳先生传》教案篇一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翻译语句,了解意思;品析语句,积累名句。
2、能力目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3、价值目标: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从正反两方面来对照体会五柳先生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
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一.导入师:这一学期,我们还学习了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游记》,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现在让我们从作者写的自传《五柳先生传》中,更直接的认识陶渊明。
师:为了充分利用好这节课,首先我们来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哪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生:(读)(出示冯友兰读书方法)师:下面我们就按照我国在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的“读其文、知其意、明其理。
”的读书方法来学习这篇古文。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划出不会读的生字词,并把它写到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生:(自由朗读,划出生字词)师:刚才同学们读了文章,划出了不会读的字,好我们来看黑板上不会读的字,谁来帮助解决。
生:(帮助正音)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箪(dān)颇(pō)黔(qián)汲(jí)俦(chóu)觞(shāng)赋(fù)欤(yú)师: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们来听一下文章的朗读录音,请同学们在难读的句子上可以划出节奏。
生:(听朗读,划节奏)。
课文节奏划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4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31c14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0.png)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4篇引导语: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理解人物性格志趣。
2、体会课文写人方法。
3、品析词句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
2、把握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
【教学方法】l、诵读—品味—积累。
2、品读—评析—习作。
3、设疑一点拨一释疑。
【媒体设计】1、放音机(配课文朗读磁带)。
2、投影仪(配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画胶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课前印发教师撰写的《采菊东篱下──古诗新读》。
(见后“附”)一、导语设计(出示诗意画投影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
它表达了诗人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自由恬静的心境。
诗人为何有此心境呢?主要与诗人生活际遇、性格志趣有关。
现在,我们就通过他的著名散文《五柳先生传》,来认识认识这一代名家。
(解说:诗丈、图并举,乃为教学营造淳朴、宁静的意境,让学生迅速找到与课文谐和的振点。
)二、解题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当时政治黑暗,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
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
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三、研习课文1、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五柳先生传》教案3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faf25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b.png)
《五柳先生传》教案3篇《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3.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介绍陶渊明的文章,以备与同学交流。
2.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以备教师检查。
3.将课文表现五柳先生的具体内容列成表格。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导入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
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板书课题)整体感知1.认知生字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读一读,写一写,集中掌握:嗜(shì) 辄(zhé) 吝(lìn) 箪(dān) 黔(qián)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欤(yú)2.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不设置思考题,只要求大家认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而后指导学生朗读。
3.翻译课文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照解释,逐段逐句地解释全文,并做好笔记。
教师巡视,要关注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询问。
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相互交流。
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词句:①每有会意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③曾不吝情去留④环堵萧然⑤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⑦以乐其志⑧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附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10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f5294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f.png)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10篇)《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体悟主人公性格志趣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3、学习抓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体会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2、积累字词,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1、陶渊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朗读和整体把握。
第二课时翻译及字词。
一、导入:李白诗云“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同学们可知诗句中写的人是谁?彭泽令,五柳先生,是陶渊明。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景色怡人,远离战争,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五柳先生传》,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生活状态、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1、陶渊明,名潜,别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
曾经做过彭泽令,东晋文学家。
2、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共五首,《桃花源记》三、检查预习情况1、读音辄zhé、褐hè、黔qián、曾zēng、箪dān、俦chóu、觞shāng2、朗读检查。
齐声读,老师正音。
四、朗读训练。
1、自读,从节奏,语速,语调,读音等方面训练,读出感情。
2、指名读书,其他人听后评议(2 3人)。
3、老师范读,听并用划出节奏。
师教读。
4、齐声读。
五、解读志趣先生无名无姓,不知哪里人,得号缘由:“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
以柳树为号,柳之扶风正如隐士的高洁飘逸,先生又有哪些志趣呢?1、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2、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志趣(三大志趣)教学目标篇二1、知识和能力目标⑴ 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⑴ 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⑴ 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 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⑴ 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⑴ 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精选7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dafb2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d.png)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常识,理清文章结构脉络;2、能力目标理解文意基础上,背诵课文;3、情感目标正确理解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教法学法:角色投入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引导法课型结构:板块式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前置补偿,导入新课1、师提问:“世外桃源”的出处。
2、回忆背诵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3、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对陶渊明的概括了解。
第二板块:精讲点拨,略通文意1、老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句读、语气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依据注释,同桌合作试通文意。
师巡回指导。
第三板块:师生互动,构建板书1、转变角色“记者”采访“五柳先生”师先示范:“先生是哪里人氏?”“先生贵姓?”2、学生角色转移为“记者”或“五柳先生”,进行问答活动。
例:问“先生有什么爱好呢?”答“我爱读书,但并不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
”3、在问答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构建板书。
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4、生依据板书,背诵课文。
第四板块:大家谈1、师引导过渡到对“陶渊明”的评价与认识上(让学生做评论员)品头论足说陶潜由古到今话隐士2、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例:生“我认为陶隐居是逃避现实的懦夫行为。
他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揭竿而起!”3、老师及时予以点评、表扬。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评价陶的处世态度。
第五板块:畅想篇1、老师在肯定学生的评价后,引入到“戏说21世纪的五柳先生”,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做“导演”。
2、生尽情导演例:“五柳先生当了一名反腐倡廉、为民做主的清官!”3、老师表扬、鼓励。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90430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63.png)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五柳先生传》教案篇一设计理念与思路:《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作,属于文言文。
文言文的学习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
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二课时。
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达到读准目标。
2、翻译课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
同时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3、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
4、背诵全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5、仿照本文写法,写一篇个人小传。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
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上学期我们已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史上我们也学过,你能来介绍一下他吗?谁来试一试?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作者简介及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
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
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
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指导诵读。
1、学生试读。
要求:让学生在试读的同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shì)辄(zhé)吝(ln)褐(hè)箪(dn)汲(jí)俦(chu)觞(shng)2、听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诵读。
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节奏。
五柳先生传教案(精选17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精选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91257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7.png)
五柳先生传教案(精选17篇)五柳先生传教案篇11、学问目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翻译语句,了解意思;品析语句,积累名句2、力量目标把握学习古文的方法3、思想目标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导入师:这一学期,我们还学习了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游记》,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对抱负社会的追求。
现在让我们从写的自传《五柳先生传》中,更直接的熟悉陶渊明。
新授总结作业1、背诵文章2、把拓展的内容收集到课外学问本上,并再收集2个课文节奏划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教案篇2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语文教学以新课程理念和语文课标为依据指导。
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培育同学感受、理解、观赏和评价的力量。
培育同学制造性阅读力量,提倡多角度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2)让同学在主动乐观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要求同学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育语感。
二、内容与学情分析:《五柳先生传》是长春版八班级上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短小精致的文言作品。
陶渊明运用记传体,假托五柳先生之名表明自己特立独行、不与世俗苟同的内心情怀,通过对自己的志趣、爱好体现出一名高洁的隐士不凡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
教学本课,重在指导同学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共性鲜亮的写人手法,了解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以点拨为主,多练习朗读。
分析课文引导同学从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通过争论,感悟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亮的思想性格。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5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a249e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0.png)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5篇)《五柳先生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1、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教学难点】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难点突破】可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法,对课文内容中的难点,教师应予以注意: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能仅将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抠字句,而要求其真谛。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
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
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学情分析】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文言词汇,在复习本课时,可让学生反复朗读,重点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词语,文言文的常用词也适当练习。
有些句子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
【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五柳先生传二、出示目标三、检查预习情况可据学生情况处理。
四、知识点梳理1、文学常识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
2、掌握重点字词句(侧重课下注释)3、反复朗读,回答问题⑴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映他这种思想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画像,因此这样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
⑵本文写人的方法与特点。
文章虽短,但抓住了五柳先生的主要特点,并围绕其主要思想性格特点来组织材料,因而写得栩栩如生,寥寥几句话,五柳先生的鲜明形象便跃然纸上。
五柳先生传(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五柳先生传(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ea5ee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0.png)
五柳先生传(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五柳先生传(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五柳先生传》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篇传记小说,主要讲述了道家名士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精神品质。
通过本文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五柳先生的思想、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从而更好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五柳先生传》的作者、内容和艺术形式。
2. 理解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掌握五柳先生的思想精髓和道德品质,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五柳先生传》的背景、作者和主要内容。
2. 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分析,包括他的家庭背景、学识、人格魅力等。
3. 五柳先生的文学成就分析,包括他的诗歌、散文等。
4. 五柳先生的思想精髓和道德品质分析,包括他的儒家情怀和道家修身之道。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名人,阐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渗透文化自信教育。
请学生针对“五柳先生”这个名字进行猜测,激发阅读兴趣。
2. 阅读篇章为学生带来《五柳先生传》的篇章,让学生朗读原文内容,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意义。
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阅读思考,让他们感受到五柳先生特有的思想和文化精神。
3. 探讨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通过课上阅读五柳先生的《吕洞宾》诗,让学生了解五柳先生的前世今生以及思想精髓,认识五柳先生的家庭背景、学识、人格魅力等重要特点,进而分析此人物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让学生知道他对中国传统文学的贡献。
4. 探究五柳先生的文学成就通过五柳先生的散文《赋得古原草送别》以及其他著作,让学生了解五柳先生的文学成就,感受他的高妙才华所展现的激情与诗意,以及他对文字艺术的坚贞执着。
5. 探究五柳先生的思想品质通过五柳先生的许多诗歌和文章,让学生了解到他的道德品质,包括他的儒家情怀和道家修身之道,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五柳先生传》是长春版八年级上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短小精美的文言作品。
作者陶渊明运用记传体,假托五柳先生之名表明自己特立独行、不与世俗苟同的内心情怀,通过对自己的志趣、爱好体现出一名高洁的隐士不凡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
下面了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参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德育目标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教学方法1.文献法。
组织学生课前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如陶渊明简介、作品介绍、陶渊明的思想、历代文学家对陶的评价等等。
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探究,力求有所发现。
2.朗读法。
这是陶渊明的一篇名作,文字平淡而富含真意,朴实而又凝练,需要在多次朗读中,理解文意,感受其美好的情操。
要保证课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3.讨论点拨法。
对课文的翻译、对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讨论交流中完成,通过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师生互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资料汇演,设置开放性问题供学生探究思考,深层研讨,突破难点;品味鉴赏,赏析课文个性鲜明的写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设计(一)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诗歌独开一派,散文造诣也很高。
以前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和《桃花源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著名的文学传记作品——《五柳先生传》。
设计(二)今天,我们学习《五柳先生传》。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
作者故意隐去了传主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而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实则蕴涵深刻。
五柳先生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让我们去看个究竟。
二、明确学习目标(多媒体显示)1.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平淡而蕴藉、多用否定句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或播放示范朗读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好语调。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嗜酒辄尽吝情短褐箪食汲汲欤黔俦(2)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教师任选几位同学回答。
明确:(1)shì zhé lìn hè dān jí yú qián chóu(2)传说、传记呼号、号召好坏、爱好快乐、智者乐山日期、期年年少、多少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词句,自行翻译课文,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小组内交流,按照“读文——释词——译句”的步骤进行。
如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问其他组的同学,也可向老师请教。
3.教师把学生分为两大组,展开课堂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督促他们深入课文,理解词句,把握文意。
竞赛试题如下,多媒体逐题显示,显示一题完成一题。
(1)解释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②每有会意③亲旧知其如此④造饮辄尽⑤期在必醉⑥短褐穿结⑦衔觞赋诗⑧以乐其志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赞曰亦不详其姓字(4)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④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每一组底分为100分,每一道题单号题由第一组完成,双号题由第二组完成,每一小题分值5分。
由小组推选代表答题,每组不得少于5人答题,个人得分纳入小组计分,最后决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学生回答,明确:(1)许:处所;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旧:旧交、旧友;造:往、到;期:希望、愿望;穿结:打补丁;觞:酒杯;乐:以……为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萧然:空荡、空寂。
(2)之(他,代词;的,助词)言(说,说话;言语、话)其(他,第三人称代词;其中的;语气词,表揣测、反问)甚(详细;重要)意(意旨;神情)得(得到;益处)志(标志;志向;志趣)去(离开;距离)(3)赞曰(传记后附的评论性文字。
今义指称赞、赞美)字(古人除姓、名外,另取的别名。
今指文字)(4)①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
③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④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四、合作研讨,理清思路,指导背诵。
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文意。
(多媒体显示)(1)课文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这些语句刻画了怎样一个形象?从哪些方面入手刻画这一形象的?突出反映了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2)如何看待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你喜欢五柳先生吗?请说明理由。
(3)课文第二段中的“赞”如何理解?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赞”语和前文有什么联系?学生思考、交流,然后小组内讨论,以达成共识。
明确:(1)文章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有:“闲静少言……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这些语句刻画了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
下面集中描写五柳先生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
分四个方面写。
“好读书”四句,写他读书自娱;“性嗜酒”八句,写他醉酒陶情;“环堵”五句写他安贫乐道;“常著文章”四句,写他著文娱志。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刻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形象便鲜活如生,风神宛然。
“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
“性嗜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期在必醉”,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常著文章自娱”,著文不为求取名利,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
总之,全文突出反映了五柳先生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守节不移的精神实质。
(2)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真实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3)“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
“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
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拓展了文章的境界。
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这正好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的精神实质,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板书。
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五、深层探究,突破难点1.《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借史传的形式写自传,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如有图片,交给老师投影显示;如有文字资料,学生自己介绍或投影显示。
学生交流参考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思考、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教师也可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生自由发言。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年代距陶渊明不算很远的南朝人沈约和萧统,都说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当时人视为“实录”。
《五柳先生传》所写,都可以从史传和作者的创作中得到印证。
因此,可以说《五柳先生传》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为他人作传,只是其中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它不拘人物之迹而传人物之神,是创作而非实录。
教师不宜作评判,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
2.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可请教别的同学,也可向老师提问。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么能“晏如”?学生明确:(1)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
他读书不求对书系统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己意者,也就是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
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
(2)五柳先生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弊不堪,他却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与古代圣人先贤的激励是分不开的。
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
六、品味赏析,美点寻踪1.学生齐背课文一遍。
2.教师为鉴赏定向:赏析本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特点;学习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1)本文的语言简省凝练,试举几例谈谈。
学生明确。
生1:文章第一句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一个号,表现了先生不随世俗的品性。
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显示了他的志趣。
寥寥几笔,突出显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又隐隐散发出一股田园气息,映衬出一个田园幽居者的形象,语极平淡,味极深厚。
生2:本文对人物的描写,大半是总结性的语言,没有写一件具体事实,但每一项又都包含大量的事实,写他读书、饮酒、著文,莫不如此,简约中含着丰富的内容,不但有丰满的生活意境,而且有诗一般的韵味。
生3:本文乍读起来,发现作者只是不动声色地勾勒人物形象,但细品起来,又包含了多少颂扬与自我肯定,如“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晏如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无怀氏之民欤?葛无氏之民欤?”叙事中有颂扬,颂扬中见傲世。
(2)本文多用否定句,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学生背诵课文中的否定句。
明确:钱钟书说:“‘不’字为一篇眼目。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钱钟书说:“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
”下文的“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追求,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