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际礼仪课件——交际礼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8
返回
二、介绍
▪ 本节点睛 ▪ 内容讲授
Page 9
返回
▪ 介绍是社交活动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礼节之一,它是初 次见面的陌生的双方开始交往的起点。
▪ 介绍在人与人之间起桥梁与沟通作用, 几句话就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为进一步交往开个好头。
本 节 点 睛
Page 10
返回
内容讲授
Page 23
返回
2、他人介绍的注意事项
▪ 在正式场合,内容以双方的姓名、单位、职务等为主。 ▪ 在一般的社交场合,其内容往往只有双方姓名一项,甚至可以只提到双方
姓氏为止。接下来,则由被介绍者见机行事。 ▪ 在比较正规的场合,介绍者有备而来,有意将某人举荐给某人,因此在内
容方面,通常会对前者的优点加以重点介绍。
称呼职务
- 在工作中,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方法。
称呼职称
- 对于有职称者,尤其是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可以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可以只称职称,例如:“教授”、“律 师”、“工程师”等等 。
称呼学衔
- 在工作中,以学衔作为称呼,可增加被称呼者的权威性,有助于增强现场的学术氛围。可以在学衔前加上姓氏,例如“黄 博士”。
清楚,不妨在个别问题上再仔细问一遍 ; 三是等一个人作了自我介绍后,另一个人也作相应的回报作自我介绍 。
Page 21
返回
(三)他人介绍
1、他人介绍的时机 2、他人介绍的注意事项
Page 22
1、他人介绍的时机
▪ 在家中接待彼此不相识的客人。 ▪ 在办公地点,接待彼此不相识的来访者。 ▪ 与家人外出,路遇家人不相识的同事或朋友。 ▪ 陪同亲友,前去拜会亲友不相识者。 ▪ 本人的接待对象遇见了其不相识的人士,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 ▪ 陪同上司、长者、来宾时,遇见了其不相识者,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 ▪ 打算推介某人加入某一交际圈。 ▪ 受到为他人作介绍的邀请。
第三章 交际礼节
学习目标 主要内容 自测习题
主要内容
一、称呼 二、介绍 三、握手 四、交谈 五、名片 六、电话 七、馈赠 八、求职
Page 2
返回
一、称呼
▪ 本节点睛 ▪ 内容讲授
Page 3
返回
▪ 在社会交往中,交际双方见面时,如何称呼对方, 这直接关系到双方之间的亲疏、了解程度、尊重与
称呼职业
- 称呼职业,即直接以被称呼者的职业作为称呼。例如将教员称为“老师”,将教练员称为“教练”或“指导”,。
称呼亲属
- 亲属,即本人直接或间接拥有血缘关系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亲属的称呼业已约定俗成,人所共知。面对外人,对亲属可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谦称或敬称。
Page 6
2、几种称呼的正确使用
返回
的人互相自我介绍。
参加聚会时,自我介绍前应有一句引言,以避免对方感到突然。
注意
Page 17
下一页
▪ 在出差、旅行途中,与他人不期而遇,并且有必要与之建立临时接触时可 适当自我介绍。
▪ 初次前往他人住所、办公室,进行登门拜访时要自我介绍。
▪ 应聘求职时需首先做自我介绍。
Page 18
返回
2、自我介绍的要求
本
否及个人修养等。一个得体的称呼,会令彼此如沐 春风,为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不恰
节
当或错误的称呼,可能会令对方心理不悦,影响到
点
彼此的关系乃至交际的成功。
睛
Page 4
返回
内容讲授
1、通常的称呼 2、几种称呼的正确使用 3、称呼的技巧
Page 5
返回
1、通常的称呼
返回
称呼姓名
- 一般的同事、同学关系,平辈的朋友、熟人,均可彼此之间以姓名相称。例如,“王小平”、“赵大亮”、“刘军”。
▪ 自我介绍时,要及时、清楚地报出自己的姓名和身份。大方自然地进行自 我介绍,可以先面带微笑,温和地看着对方说声:“您好!”以引起对方 的注意,然后报出自己的姓名身份,并简要表明结识对方的愿望或缘由。
进行自我介绍一定要力求简洁,以半分钟为佳。
注意
Page 19
下一页
▪ 进行自我介绍,态度务必自然、友善、亲切、随和。要充满信心和勇气,敢 于正视对方的双眼,显得胸有成竹。
介绍时语气要自然、语速要正常,语音要清晰。
▪ 进行自我介绍时所表述的各项内容,一定要实事求是,真实可信。没有必要 过注意份谦虚,一味贬低自己去讨好别人。
切忌自吹自擂,夸大其辞。
注意
Page 20
下一页
▪ 他人进行自我介绍要特别注意: 一是引发对方做自我介绍时应避免直话相问,缺乏礼貌 ; 二是他人做自我介绍时要仔细聆听,记住对方的姓名、职业等。如果没有听
小姐
Page 7
3、称呼的技巧
初次见面更要注意称呼
- 初次与人见面或谈业务时,要称呼姓+职务,要一字一字地说得特别清楚
称呼对方时不要一带而过
- 在交谈过程中,称呼对方时,要加重语气,称呼完了停顿一会儿,然后再谈要说的事,这样 能引起对方的注意,它会认真地听下去。
关系越熟越要注意称呼
- 与对方十分熟悉之后,千万不要因此而忽略了对对方的称呼,一定要坚持称呼对方的姓+职 务(职称),尤其是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
▪ 当介绍者走上前来,开始为被介绍者进行介绍时,被介绍双方应起身站立,面含微笑,大大方 方地注释介绍者或者对方,神态庄重、专注。
▪ 当介绍者介绍完毕后,被介绍者双方应依照合乎礼仪的顺序进行握手,并且彼此问候对方。
介绍姓名时,一定要口齿清楚,发音准确,把易混的字咬准对同音字、近音字必要时要加以解释 。
宾客之间握手
宾客之间握手,主人有向客人先伸出手的义务。在宴会、宾馆或机场接待宾客,当客人抵达时,不论对方是男士还是女士,女 主人都应该主动先伸出手。男士因是主人,尽管对方是女宾,也可先伸出手,以表示对客人的热情欢迎。而在客人告辞时,则 应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在此表示的是“再见”之意。
长幼之间握手
Page 32
返回
2、力度
▪ 握手时用力应适度,不轻不重,恰倒好处。如果手指轻轻一碰,刚刚触及就离开, 或是懒懒地慢慢地相握,缺少应有的力度,会给人勉强应付、不得已而为之之感。 一般来说,手握得紧是表示热情,男人之间可以握的较紧,甚至另一只手也加上, 包括对方的手大幅度上下摆动,或者在手相握时,左手又握住对方胳膊肘、小臂甚 至肩膀,以表示热烈。但是注意既不能握得太使劲,使人感到疼痛,也不能显得过 于柔弱,不象个男子汉。对女性或陌生人,轻握是很不礼貌的,尤其是男性与女性 握手应热情、大方、用力适度。
同志 - 志同道合者才称同志。如政治信仰、理想、爱好等相同者,都可称为同志。改革开放之后,这一称谓的 使用率相对减少,如在同一党内,同一组织内,对解放军和国内的普通公民,这一称呼皆可使用。但对 于儿童,对于具有不同政治信仰、不同价值观、不同国家的人,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
老师 - 这一词原义是尊称传授文化、知识、技术的人,后泛指在某些方面值得学习的人。现代社会,老师这一 称谓一般用于学校中传授文化科学知识、技术的教师。目前,老师这一称谓在社会上也比较流行,有时 人们出于对交际对象的学识、经验或某一方面的敬佩、尊重,常常以“姓+老师”来称呼对方。
先生 - 在我国古代,一般称父兄、老师为先生,也有称郎中(医生)、道士等为先生的。有些地区还有已婚妇 女对自己的丈夫或称别人家的丈夫为先生的。目前,先生一词泛指所有的成年男子。
师傅 - 这一词愿意是指对工、商、戏剧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的一种尊称,后泛指对所有有技艺的人的称谓。在 现代交际中,采用师傅这一称谓即称呼工、商、戏剧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但是,在我国北方使用比较 频繁,人们对不认识的人都称呼师傅。
注意
Page 25
返回
三、握手
▪ 本节点睛 ▪ 内容讲授
Page 26
返回
▪ 握手,是世界上最为普遍的一种礼节,其应用的范围远远 超过了鞠躬、拥抱、接吻等。
▪ 握手的力量、姿势和时间的长短往往能 够表达出对握手对象的不同礼遇和态度, 显露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不同印象, 也可通过握手了解对方的个性,从而赢 得交际的主动。
(二)握手的方式
1、神态 2、力度 3、时间
Page 31
1、神态
▪ 与人握手时神态应专注,热情、友好、自然。在通常情况下, 与人握手时,应面含微笑,目视对方双眼,并且口道问候。在 握手时切勿显得自己三心二意,敷衍了事,漫不经心,傲慢冷 淡。如果在此时迟迟不握他人早已伸出的手,或是一边握手, 一边东张西望,目中无人,甚至忙于跟其他人打招呼,都是极 不应该的。
Page 14
下一页
▪ 若需要介绍的一方人数不止一人,可采取笼统的方法进行介绍,例如可以 说:“这是我的家人”,“他们都是我的同事”,等等。但最好还是要对 其一一进行介绍。进行此种介绍时,可比照他人介绍十位次尊卑顺序进行 介绍。
▪ 若被介绍双方皆不止一人,则可依照礼规,先介绍位卑的一方,后介绍位 尊的一方。在介绍各方人员时,均需由尊到卑,依次进行。
下一页
具体内容
基本规则
主要内容
,男士要等女士先伸出手后才握手。如果女士不伸手或无握手之意,男士向对方点头致意或微微鞠躬致意。男女 初次见面,女方可以不和男士握手,只是点头致意即可。男女握手时,男士要脱帽和脱右手手套,如果偶遇匆匆忙忙来不及脱, 要道歉。女士除非对长辈,一般可不必脱手套。
Page 24
下一页
▪ 在进行他人介绍时,介绍者与被介绍者都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态度与反应。介绍者为被介绍者 介绍之前,不仅要尽量征求以下被介绍者双方的意见,而且在开始介绍时还应再打一下招呼, 切勿上去开口即将,显得突如其来,让被介绍者措手不及。
▪ 被介绍者在介绍者询问自己是否有意认识某人时,一般不应加以拒绝或扭扭捏捏,而应欣然表 示接受。实在不愿意时,则应说明原由。
Page 33
返回
3、时间
▪ 通常是握紧后打过招呼即松开。但如亲密朋友意外相遇,敬慕 已久而初次见面,至爱亲朋依依惜别,衷心感谢难以表达等场 合,握手时间就长一点,甚至紧握不放,话语不休。在公共场 合,如列队迎接外宾,握手的时间一般较短。
握手的时间应根据与对方的亲密程度而定。
注意
Page 34
Page 13
下一页
6、集体介绍时的顺序
▪ 在被介绍者双方地位、身份大致相似,或者难以确定时,先介绍人数较少 的一方或个人,后介绍人数较多的一方或多数人。
▪ 若被介绍者地位、身份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当这些差异表现为年龄、 性别、婚否、师生以及职务有别时,则地位、身份为尊的一方即使人数较 少,甚至仅为一人,仍然应被置于尊贵的位置,最后加以介绍,而先介绍 另一方人员。
Page 15
返回
(二)自我介绍
1、自我介绍的时机 2、自我介绍的要求
Page 16
1、自我介绍的时机
▪ 因业务关系需要相互认识,进行接洽时可自我介绍。 ▪ 当遇到一位你知晓或久仰的人士,他不认识你,你可自我介绍。 ▪ 第一次登门造访,事先打电话约见,在电话里应自我介绍。 ▪ 参加一个较多人的聚会,主人不可能一一介绍,与会者可以与同席或身边
(一)介绍的原则 (二)自我介绍 (三)他人介绍
Page 11
返回
介绍的原则
▪ 为他人做介绍时必须遵守“尊者优 先了解情况”的规则,在为他人做 介绍前,先要确定双方地位的尊卑, 然后先介绍位卑者,后介绍尊者。
Page 12
具体原则
1、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 2、先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 3、先将未婚女子介绍给已婚女子 4、先将职位低的介绍给地位高的 5、先将家庭成员介绍给对方 6、集体介绍的顺序
本 节 点 睛
Page 27
返回
内容讲授
(一)握手的次序 (二)握手的方式 (三)握手的禁忌 (四)握手与性格 (五)握手的技巧 (六)常见的其他见面礼
Page 28
(一)握手的次序
1、男女之间握手 2、宾客之间握手 3、长幼之间握手 4、上下级之间握手 5、一个人与多人握手
Page 29
长幼之间握手,年幼的一般要等年长的先伸手。和长辈及年长的人握手,不论男女,都要起立趋前握手,并要脱下手套,以示 尊敬。
上下级之间握手
上下级之间握手,下级要等上级先伸出手。但涉及主宾关系时,可不考虑上下级关系,做主人的应先伸手。
一个人与多人握手
Page 30
若是一个人需要与多人握手,则握手时亦应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而晚辈,先老师后学生, 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先职位、身份高者后职位、身份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