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新道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
考点集中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和新时期对外关系。每年必考,选择题与主观题并重。 考情 分析 估计2015年会命制一道选择题和在主观题中设计一问。建 议:以1978年、1992年、2001年为时间节点细化中外历
史阶段特征,准确把握近年的核心考点。
二、专题 串 线
年代 政治建设 十一届三中 全会召开; 拨乱反正, 全面立法工 作;完善三 大民主政治 制度;“一 国两制”提 出与台海两 岸关系缓和 对外关 系 经济建设 社会 生活 思想科技教育 文化 关于真理标准 问题讨论,邓 小平理论初步 形成;“三个 面向”,义务 教育法,希望 工程;重新落 实“双百”方 针,提出“二 为”方向 十一届三中 以联合 全会召开; 国为中 家庭联产承 心的多 包责任制的 边外交; 实行,城市 积极参 国有企业改 与地区 革全面展开; 性国际 经济特区、 组织活 沿海港口城 动;不 市、经济开 结盟政 放区、浦东 策 开发
(续上表)
1.概况:l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20世纪70年代 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 教育水平下降。 2.后果: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 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 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1.背景:“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恢复中断十年的高 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提出“三个面向”和“科 教兴国”发展战略。2.概况: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 定了《义务教育法》,发展职业教育,实施“211工 程”,启动了“希望工程”,扫除青壮年文盲,发 展西部地区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
第四 次
改革开 放以后
5.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
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成功 奠 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 基 向前进的人民教育 1.表现:制定德智体教育方针,形成两种教育制度, 即全日制学校教育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发 2.成就: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 展 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 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才
加入世贸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华民族走
向复兴。
4.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变化 时间 历史背景 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洋货”等 大量涌入,上海 等近代化大都市 崛起 表现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 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 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 化,特别是城市变化尤 其明显
动 荡
复 兴
6.二战以来中西社会发展的对比
经济 1.新中国成立初期由 新民主主义经济到社 中国 会主义经济的确立;2. 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 建立并不断 完善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 科技文化 1.与军事和农业相关 的科技发展较快;2. 文艺领域推出了“双 百”方针,文学艺术 曲折发展
项目 中心 任务 建设 速度 经验教训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坚持改革开放 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 律,不能急于求成 生产关系调整必须适 应生产力发展的现实 水平 事例(史实) “文革”中以阶级斗争 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58年“大跃进”,片 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1958年人民公社“一大 二公”,脱离生产力发 展水平;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1978 — 1992 年
物质 生活 日益 丰富
栏 目 链 接
(续上表)
依法治国入 宪;政治体 制改革,基 1992 层民主建设; 至今 “九二共 识”,港澳 回归,“三 通”实现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体制逐步 建立;加 入世贸组 织 南方谈话;邓 时尚, 小平理论成熟; 休闲; “三个代表” 电视普 思想,科学发 及;互 展观;载人航 联网接 天,基因工程; 入与发 “科教兴国” 展 战略
第一 阶段
第二 阶段
1992 — 2000 年
(续上表)
国内:中共十六大、 十七大召开 2001年 国际:多极化趋势 至今 加强;经济全球化 趋势进一步加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初步建立和完善;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 织,全面融入经济全 球化
第三 阶段
2.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经验 教训
生产 关系
(续上表)
新中国之初高度集中的计划 坚持中国国情,走自己 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 的路,不能照搬外国经 改革开放后建设有中国特色 验 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统一战线 必须调动一切力量为经 发展为爱国统一战线,更具 济建设服务 有广泛性
建设 道路 依靠 力量
3.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近现代中国的 衰落、沉沦、探索与复兴历程
倡导 成立 上海 合作 组织
(续上表)
社会主 义民主 法制健 全、完 善、发 展;统 一大业 逐步推 进 多边外交、 全方位外 交为建设 提供良好 的国际环 境;大国 责任和大 国形象彰 显 经济体制改革全 面展开,逐渐形 成了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对 外开放从范围上 不断扩大,从层 次上不断深化, 逐渐形成了全方 位的对外开放格 局 生活时 尚、思 想开放 成为新 时期人 们精神 面貌的 主要特 色 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 的理论创 新;科技、 教育、文 艺等全面 繁荣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得到普遍发展;各 西方 国建立“福利国家”; 第三产业兴起及“新 经济”的出现
战后欧美各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 国推行改革, 起,20世纪90年代进 不断健全资 入信息时代;2.二战 本主义代议 后,欧美各国现代主 制 义文学艺术发展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中国现代化新道路 (1978年底至今)
一、考 情分析
2010年 五年 考点 分布 一览 2011年 经济体 制改革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对外关系、 加入世贸、 中美关系、 十一届三 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体 中全会、 词语和概念 制、对外开 改革开放、 变化 放格局 双百方针
人开始主动向西方学习,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3)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 系形成,在美苏两极对峙局面下,新中国建立,开始了
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在
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 集团化趋势加快,中国积极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 外进行开放,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并参加亚太经合组织,
(1)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时期,中国处于封建
社会末期,君主专制得到强化并达到顶峰;资本主义萌芽 缓慢发展;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开始加速走向衰落。 (2)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西方列强在全 球扩张,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伴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被 迫开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卷入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中华民族危机加深。面对这一局面,先进的中国
第一 次
鸦片战 争以后
第二 次
1912年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旧 推翻了封建帝制, 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 建立了中华民国 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 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续上表)
第三 次 中华人 民共和 国的成 立 由于政府的强制 行动,一些社会 丑恶现象被取缔 党和国家工作重 心的转移,实施 改革开放的伟大 决策,切实关注 民生,调动了各 方面的积极性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 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城 市生活有保障,但农民温 饱问题未解决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 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 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 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
整体 特征
三、专题 点 拨
1.中国改革开放的三个阶段
阶段 时间 1978 — 1991 年 历史背景 国内:20世纪70年代外 交突破;十一届三中全 会召开。 国际:多极化趋势发展 ;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 济全球化发展 国内:南方谈话和中共 十四大的召开。 国际:苏联解体,两极 格局瓦解;经济区域集 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 纵深发展 重大史实(成就)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 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以增强 企业活力的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全面展开;形成以计划经济为 主,市场为辅的经济体制;以 沿海地区为开放重点 国有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对外开 放纵深前进和全方位对外开放 格局基本形成(浦东、沿江、沿 边、内地省会城市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