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人工快渗池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人工快渗池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
e nt s ho we d l e s s f l uc t u a t i on,a n d q u al i t y of e f f l ue nt c o ul d ma t c h t h e s t a n da r d d e ma n ds an d r e l a t i ve l y s t e a d y. The CRI po n d c o ul d a c hi e v e d p e r f e c t COD a n d BO D5 r e mo va l e f f i c i e nc y . Th e r e m ov a l e f f i c i e nc y of N H 3 一 N wa s mor e t ha n 9 7 .Ni t r i f i c a t i o n of CR I po n d wa s ve r y s t r o n g:a l m os t a l l a m mon i a ni t r o ge n wa s ox i d i z e d t O ni t r a t e u nde r t he a c t i o n o f ni t r o ba c t er i a . The r e mo v a l e f f i c i e nc y o f SS wa s mo r e t ha n 9 0 ,a n d t h a t o f TP was r a ng e d 4 0 一 7 0 . Thi s s t ud y c o nt r i b ut e d t o a c o m pr e he ns i ve un de r s t a nd i ng of t he f un c t i on o f r a p i d i nf i l t r a t i on po n d i n CRI s y s t e m ,a nd pr o vi d e d a t he or e t i c a l b a s i s t O i mp r o ve t he c o nt a mi na t i o n r e mo va l c a p a c i t y o f CRI s y s t e m.

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总结

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总结

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总结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成为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维护环境健康、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总结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传统技术的改进和新兴技术的引入,以期为未来的污水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的改进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传统技术如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近年来,针对这些技术的缺陷和不足,研究者们通过改进工艺流程、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成本,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首先,物理处理技术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压滤与浮选技术的提升。

传统的物理处理方法存在处理周期长、处理效率低等问题,为此,研究者们引入了滤料和膜技术,使得处理周期缩短,降低了处理成本。

浮选技术在处理沉积物和悬浮物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通过改变浮选剂和调整操作参数,提高了分离效果。

其次,化学处理技术的改进主要体现在药剂的选择和剂量的优化。

研究者们对传统化学药剂进行改进,开发了更为环境友好、高效的配方。

同时,通过优化剂量的调控和流程的改进,使得化学处理技术在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提升。

最后,生物处理技术的改进主要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的优化。

好氧处理通过改变微生物环境、增加曝气和搅拌等措施,提高了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厌氧处理则通过增加适宜菌群和调整厌氧条件,提高了污泥消化和有机物降解的效果。

此外,通过引入新型基质材料,如生物膜技术和生物颗粒技术,提高了生物处理效果和系统的稳定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也逐渐涌现出一系列新兴技术。

这些新兴技术的引入对于解决传统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污水处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机会。

首先,膜分离技术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该技术通过膜的微孔和选择性渗透作用,能够高效地去除有机物、微生物和悬浮物等污染物。

膜分离技术有着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的特点,成为传统处理技术的有力补充。

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应用研究

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应用研究

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应用研究摘要:受到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存在一些问题,相对于城镇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农村生活污水的管理往往没有集中收集的管道和处理场所,农村居民生活在广大的自然村落之中,一般经过简易化粪池处理之后把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长此以往如果不加以过滤会严重破坏水资源生态平衡,也会间接性的影响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对经济发展的秩序造成破坏,因此可以采用地下土壤渗滤结构做出系统化的处理解决这一问题,优化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系统。

关键词: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农村生活污水;应用引文:在农村生活中如果长期产生分散型生活污水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严峻恶化,因此可以通过地下土壤的渗滤系统和结构进行污水处理。

这种渗滤结构能够对生活污水进行脱氮除磷,这一步骤有利于污水的循环再利用和细菌污染物的高效分解,土壤渗滤结构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动物和植物在生态系统链条之中进行环境去污,采用这种方式经济投入较小,在管理和运行方面比较简单,同时也方便观察使用效果。

因此地下土壤渗滤结构已经成为当前生活污水处理的重点工艺和基础工作类型。

本文围绕着地下土壤渗滤结构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展开论述,希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一)工作原理地下土壤渗滤结构,一般使用化粪池和地下渗滤装置共同组合而成,在地下渗滤系统的使用过程中管理起来较为方便,放置的位置也较为隐蔽,不会破坏景观的整体效果,同时投资的幅度不大,节约经济成本。

该处理系统能够对污水进行基本的控制和结构重组,在离地面约四十厘米的地方,土层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污水排泄到地下可以通过管网的浸润作用向周围发生扩散运动,达到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效果,它的原理是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循环体系、植物循环体系把土壤中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结合起来。

土壤渗滤结构也可以被当做一项工程技术加以开发,它是利用大自然净化能力的典型代表,在土建工作中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金钱,在管理和操作上较为简单,用来排污的地下设立场地主要应当包括下层特殊土壤隔离层、水槽表层、种植土壤层等多方面的结构,这些结构能够均匀的发挥土壤毛细管的作用,让污水中的养分被根部吸收,转化为植物营养,而污水中纯净的水分则可以通过地表植物蒸发至大气层中。

《2024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生活污水问题逐渐凸显,对环境及居民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因此,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与进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分析不同处理技术的优劣,以期为未来的污水处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利用这些污水,已成为保护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

三、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一)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通过物理作用对污水进行分离、回收等处理。

主要包括格栅截流、沉淀等手段。

格栅截流技术可以有效地拦截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为后续处理提供便利。

沉淀技术则通过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沉降,从而达到净化目的。

(二)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该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活性污泥法具有处理效率高、工艺简单等优点,在城镇污水处理中广泛应用。

生物膜法则利用附着在载体上的生物膜对污水进行处理。

(三)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中和、氧化还原、吸附、混凝等过程。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氮磷等污染物。

近年来,新型的纳米材料在污水处理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如纳米铁、纳米钛等在污水中去除重金属离子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四)生态处理技术生态处理技术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和自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

如人工湿地、稳定塘等,这些技术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在农村和小型城镇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研究进展评价及未来展望目前,各种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各种技术仍存在各自的优缺点。

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现有技术,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同时,还应积极探索新的处理方法和技术,如光催化氧化、膜分离等技术。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机理及其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机理及其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机理及其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机理及其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难以满足需求。

因此,本研究着重探讨了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机理与应用。

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示范,并结合水文地质特征和污水水质规律,探究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的运行原理,研究其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适应性以及效果。

结果表明,人工快速渗滤系统能够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达到出水稳定和符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因此,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在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引言随着农村地区人口的增加以及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

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如化粪池、乡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等已经难以满足水质处理的需求。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经济且易于操作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就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二、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的原理1.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的组成结构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由预处理单元、滤料层、过滤层和基底层等组成。

其中,滤料层和过滤层是系统中关键的部分,它们通过相互配合,实现了对污水中悬浮物、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有效去除。

2. 滤料层的作用滤料层的主要作用是对污水进行筛除、过滤和吸附等物理处理。

污水通过滤料层时,悬浮物会被滤料颗粒截留,大部分有机物质会通过吸附作用被去除,营养物质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无害物质。

3. 过滤层的作用过滤层是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对污水进行生物降解和异常氧化处理。

在过滤层中,微生物附着在滤料表面并与有机物质进行氧化反应,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同时,那些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会被氧化处理,以达到进一步去除的效果。

三、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1. 实地调查与实验示范本研究通过农村地区实地调查和实验示范,收集并分析了污水来源、水质特征、处理效果和系统运行状况等信息。

综述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及发展状况

综述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及发展状况

综述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及发展状况1.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也称土地灌溉系统和草地灌溉系统。

此系统是将污水经过一定程度的预处理,然后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地上,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的自净功能和自我调控机制,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过程,使污水达到预定处理效果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通过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低成本,低能耗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

利用一二级处理后的改良污水灌溉土壤-植物系统,不仅充分利用了水肥资源,而且起到了“代三级处理”的作用,甚至在一定条件下,配合氧化塘、沉淀池等措施,它本身就是二级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预处理的污水由专用的引水沟引入到处理场地,固体物被植物截留,去除率能达到60%~80%,同时也降低了出水中的氮、磷和细菌的浓度。

2.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发展污水土地處理系统作为一种新的现代处理技术,其发展可追溯到公元前雅典的污水灌溉习惯;16世纪德国出现了污水灌溉农业;19世纪70年代这种方法传到了美国。

在早期的污灌实践中,人们的主要目的是把土地作为污水的受纳体,而不是主动的、科学的利用和净化污水,使其达到预定的处理标准。

由于当时人口稀少,可利用的土地多,加之土地处理的便利,污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激增,土地资源紧张,而且污水中病原体对人体健康威胁增加,机械处理污水逐步代替了土地处理,污灌随之萧条。

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的短缺,迫使人们重新考虑利用土地处理净化污水。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作为一种投资少、能耗低、成本低的现代废水处理新技术在许多国家得到了运用和发展。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在土地处理方面的研究和运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污水土地处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果。

近年来,污水土地处理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之前较少考虑土地对污水的净化能力和充分利用其中的水肥资源,主要把土地作为污水的受纳体。

土壤与地下水复合污染快速协同处置技术研究

土壤与地下水复合污染快速协同处置技术研究

土壤与地下水复合污染快速协同处置技术研究
王海鑫;王水;吕宗祥;钟道旭
【期刊名称】《污染防治技术》
【年(卷),期】2024(37)1
【摘要】近年来我国污染场地调查修复技术装备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完善,但仍以取样后实验室分析为主,调查与处置周期长,功能割裂,缺少同时实现污染场地快速精准采样、检测、防控与修复等功能的一体化移动式快速调查处置技术装备。

项目团队研究了原位快速检测与智慧决策技术,集成基于随钻随测随注与撬装式快速热处置的污染协同处置技术,实现原位快速检测、深层土壤地下水的原位精准注射修复,以及浅层有机污然等污染物的快速异位热处置,满足复杂场地协同处置需求。

【总页数】4页(P71-74)
【作者】王海鑫;王水;吕宗祥;钟道旭
【作者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工程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3
【相关文献】
1.钢铁企业遗留场地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及水泥窑协同处置钢铁企业污染土项目环评关注要点
2.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筹划路径分析
3.复合有机污染土壤与地下水原位修复及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4.污染土壤异位协同处置修复工程效果评估——以粤北某砷、铅复合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厌氧膨胀床+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处理小城镇污水

厌氧膨胀床+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处理小城镇污水

比为 40 ; R 的 水 力 负 荷 为 00 /m ・ )湿 千 周 期 比约 为 1 。系 统 在 稳 定 运 行 期 对 C D、 氮 、 氮 、 0% C I .2m3 d , ( : 6 O 总 氨 总磷 的
平 均 去 除率 分 别 达 到 8 % 、5 、7 、9 , 到 《 镇 污水 处 理 厂 污染 物 排 放 标 准 》 G 19 8 20 ) 定 的一 级 标 3 8% 8% 7% 达 城 ( B 8 1— 0 2 规

要 : 用 厌 氧膨 化 床 ( E R) 快 速 渗 滤 土 地 处 理 系 统 ( R 采 AB + C D处 理 小 城 镇 污水 , 置 启 动 后 , 氧 膨 胀 床 和 土 地 装 厌
快 速 渗 滤 系统 的 容 积 负 荷 分 别 为 O7 g O /m3d 和 00 2kC D ( 3d ; E R 的 水 力 停 留 时 间为 45h 回 流 .1kC D ( - ) .1 g O /m - )A B . ,
第 2 4卷
21 0 1年 0 6月
第 2期
苏 州科 4 12
N . o2
J u a o u h u U ies y o ce c n e h o g ( n i e r ga dT c n lg ) o r l f z o nv ri f in ea dT c n l y E gn ei n e h o y n S t S o n o
准 。A B +C I 理 城 镇 污 水 的 污泥 产 率 低 , 为 0 4k V Sk C D。 E R R 处 约 . g S/g O 0 关键词 : 城镇污水 ; 氧膨胀床 ; 小 厌 快速 渗滤 土地 处 理 系统 中 图分 类 号 : 7 3 X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7 — 6 9 2 l )2 0 1 — 5 62 0 7 (0 10 — 0 0 0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分析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分析

因此 土壤的 排污 能力远 远高于城 镇地 段。 土壤渗 滤系统 充分利用 的大 农 村生 活污 水 的危 害 方面 , 传统农村 污水排 放大多是将尿液或 粪便放 入旱厕, 生 活污 自然的净 化 功能 , 将污 水有计 划、 有条理 的排入地下土层 中, 通过土 层 对 污染 物进 行降 解 。 目 水直接 向路边 或田边泼洒 , 甚至是 直接倒 入河流 。 长久 以来 , 各类水 源 本 身及 内部 有机 物来 吸附 污 水中的有 害物 质, 前, 常用 的土地 渗滤技 术为慢速渗滤处理 以及人工快 速渗滤处理 。 污染状况 严重 。



另一方面, 疾病 容易随着生 活污水 四处 散播, 造成 村庄内流行疾 病 l 、 慢速渗 透处理 所谓 慢速渗 透是指 完全 按照土 地本 身吸收状况 来处理污 水 , 将废 的产生。 据统计, 农村 自来水的普及率还不 ̄ J I 4 0 %, 许 多农村家庭 用水是 污水 中的有机 物能 够 满足部 分农作 物的生长 需 靠打河水 或是挖 水井 来解决 的。 但 由于生活污水 肆意排 放, 农村 的地下 水 引入到耕 作农 田中, 水源也 在一定程 度上受到 了污染 , 村 民饮 用的河水 、 井水 中也会含有一 要。 这种 渗透技 术的速 度非常慢 , 以利用水 中的营养 物、 深度处理 污水 标, 有效 利用污水 , 不易产生污 水的二次污染 。 些病 菌 , 如 皮肤 病、 斑牙病 等, 一 些地 区甚至 由于周边化工厂 的污 水排 为 目 早期, 污 水的慢性 渗透处 理多在小麦 、 玉米地 上进行 , 这 种工艺对 放成 为了 “ 癌症 高发村” , 由此可见, 污 水若是 不能经过 系统 的处理 , 危
2 、 人 工快 速处理系统 这 种处理 系统充分利 用了人工工艺 , 采 用天然河沙为 渗滤介质, 通

污水再生利用的技术进展与研究

污水再生利用的技术进展与研究

污水再生利用的技术进展与研究一、前言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污水处理和利用已经成为了关键的技术问题。

而作为污染源,污水的处理不仅仅是消除污染物,更是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资源。

本文将着重介绍污水再生利用的技术进展与研究。

二、污水再生利用的定义污水再生利用是指将城市污水等生活污水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经过处理达到国家相关的水质标准,再利用于农田灌溉、城市绿化、火力发电和工业冷却等领域的一种资源循环利用方式。

三、污水再生利用的技术进展1.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采用一定的生物处理工艺,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通过生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和污泥。

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分为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

其中,活性污泥法是最常用的处理工艺。

2.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利用膜的渗透分离作用,将污水中的物质和水分离,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包括反渗透、超滤、纳滤等。

膜分离技术可以高效地去除重金属、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等。

3.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利用化学药剂对污水进行处理,包括混凝、沉淀、氧化还原、中和等。

化学处理技术可以去除污水中的色度、难降解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等。

4.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指利用一定的氧化剂,在特定的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为无害物质。

常见的高级氧化技术包括光催化氧化和臭氧氧化等。

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脱除有机物彻底等优点。

四、污水再生利用的研究领域1.污水中微量污染物的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人们对于污水处理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除了要求处理后的水质符合标准之外,还要求能够去除一些特殊的污染物质,例如微量有机污染物、抗生素等。

2.污水再利用的研究污水再利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仅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也能降低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减少了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因此,污水再利用的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污水土地处理新技术在西南农村的应用与管理

污水土地处理新技术在西南农村的应用与管理

位 ,也都 能维持一定 的处理效 果 ;反之 ,系统设计再完 地 区 ,管理水平较低 ,专业技术人员 较少 ,这样往 往会 美 ,运行 管理不 善 ,也 达不 到 良好 的运行 效果【 卜 。美 造成污水处理设施 出现 问题得 不到及 时解决 ,以致 问题 国环境保 护 署在 总结 分散 污水 治理 的教训 时 就认 为 , 不断积 累导致设施不 能正常运 转 。在龙泉驿 区还建有一
条件 ,依 地势 而 建 ( 见 图2)。设 计 厂 区地 面 标 高为
8 1 5 . 2 0 8 1 9 . O O m,主要构筑物按工艺流 程 ,依照进水方
向从高到低依次布置 。其 中格栅渠 、隔油池 、预沉调节
池 、配 水池所 处地面标高 为8 1 9 . 0 0 m,人工快 渗池 、清
4 管理模 式刨新探讨
了解各设施设备 的设计 与分布 以及农村地 区污水排放 的
污水 处 理设施 讲 究 “ 三分 设计 ,七 分 管理 ” ,即 具体情况 ,才能对污水处理设施较好地进行运行管 理。 使 污水处 理 系统设 计 有一定 的缺陷 ,只要 运行 管理 到 农村地 区的污水处理设施一般 规模较 小 ,地 处相对 偏远
法没有 曝气 能耗 的特点 ,从 而实 现了整个 污水 处理过程 的微动力甚至无动力运行 。
3 . 2 工程简 介
充分利用地形条件 ,依地势而建 ,无需动力提升 ,并可
实现 无动力 运 行 。其 日常运行 管理 年耗 电量 总共 约 为
1 4 9 6 . 5 k W・ h ,吨水 电耗仅 为0 . 0 1 4 k W・ h ,大大低于传统
某工程所在地属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 区 ,位 于成都
东郊 ,镇境 坐落 于龙 泉 山脉 中西 部 ,平 均海拔 9 0 0 m。 全镇 幅员面积 3 7 . 5 k m ,辖 6 个村 和1 个社 区 ,共 8 0 个村 ( 居 )民小组 ,总人 口约 1 . 4 万人 。该镇污水主要为生活

科技成果——人工快速渗滤技术

科技成果——人工快速渗滤技术

科技成果——人工快速渗滤技术技术开发单位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果简介(一)基本原理人工快速渗滤技术(Constructed Rapid Infiltration Technique,简称CRI技术),是由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联合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

与传统的快速渗滤污水土地处理工艺不同,CRI技术对土地快渗技术做了全面的强化和提高,采用渗透性良好的CRI介质,以湿干交替的运行方式,使污水在自上而下流经填料过程中发生综合的物理、化学、生物反应,使污染物得以去除。

CRI技术核心是依靠人工快渗池的过滤截留、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实现污染物的去除。

其中,填料表面比表面积巨大的生物膜和两级自然复氧带入的充足溶解氧是人工快渗池优秀去污能力的重要保证;运行阶段后期利用微生物的内源呼吸作用可有效防止生物膜过量增长和脱落造成堵塞。

(二)工艺流程CRI系统一般由预处理单元、主处理单元和后处理单元三部分组成。

预处理单元:若CRI系统进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有机颗粒,将污水直接投配到快渗池上会造成快渗池堵塞、落干时间增加、水力负荷降低等问题。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CRI系统的优势,对颗粒物进行处理,降低污染物负荷,通常在污水进入人工快渗处理单元之前设置预处理单元。

CRI系统一般采用混凝沉淀工艺、高密度沉淀、复合水解工艺、短程A/O或者A2O工艺作为预处理单元。

主处理单元:人工快渗池是CRI系统的主处理单元,采用渗透性能良好的CRI介质作为填料,以湿干交替的运行方式,使污水在自上而下流经填料过程中发生综合的物理、化学、生物反应,使污染物得以去除。

填料表面比表面积巨大的生物膜和两级自然复氧带入的充足溶解氧是人工快渗池优秀去污能力的重要保证。

后处理单元:为了进一步提高CRI系统出水水质,使CRI系统的出水能够适合排入富营养化风险较高的封闭水体,本公司自主研发了高效复合生物塘(ZL2012102622221)和高效反硝化滤池(ZL2013106055997),提高CRI系统对TN、TP的处理效果。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农村污水处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水处理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传统处理方法在过去,农村污水处理主要采用传统的处理方法,如简单的沉淀池和生态处理池。

这些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处理效果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污水处理的需求。

二、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目前农村污水处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分解,生物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提高处理效率。

三、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来处理污水的技术。

通过湿地植被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

四、地下滤水地下滤水是利用土壤中的多孔介质对污水进行过滤净化的技术。

通过水流穿过土壤层,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土壤颗粒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处理。

五、超滤技术超滤技术是一种通过超过微孔大小的膜来分离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技术。

超滤技术可以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具有较高的净化效果。

六、光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是一种利用光能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的处理技术。

通过光催化剂的作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以被有效地氧化分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七、电化学技术电化学技术是一种利用电解反应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的技术。

通过外加电流,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CO2和水,实现污水的净化处理。

八、生物膜技术生物膜技术是一种在底部固定生物载体,利用生物膜附着生长的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技术。

通过生物膜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九、初级处理与高级处理结合目前的研究表明,将初级处理和高级处理技术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实现污水处理的效果。

通过初级处理去除大部分污染物,再利用高级处理技术进一步净化水质,可以达到更好的净化效果。

污水土地处理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污水土地处理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 这 些 位 于 城 市 外 围 的 农 场 里 ,城 市 污 水 被 当作 灌 溉水 和粪 肥 , 于种 植 各 种 作 物 。 们 不 是将 充 用 人
满 氮 , 和有 机 物 质 的废 水 排 入 水 道 , 为 它会 引 磷 因
多 国 家 得 到 推 广 应 用 ,并 在 美 国和 加 拿 大 等 国 得
了 漫 长 而 曲折 的 过 程 ,污 水 生 态 工 程 土 地 处 理 系
统 可分为慢速渗 滤 ,快速渗 滤和地表漫流等三 大 主 要 类 型 。 中慢 速 渗 滤 研 究 和 发 展 的 历 史 最 长 , 其 在 技 术 上 逐 步 趋 向 成 熟 。 近 年 来 快 速 渗 滤 和地 表
维普资讯
第 9卷
第 5期
20 0 2年 l O月
污土处的究状发趋 水地理研现及展势
党 酉胜 ・ 黄 钟 ・ 张伯 鸣 z 杨 万善 杨 和 荣 陈 中 豪
( 华 南理 工 大 学造 纸 与 环 境 工程 学 院 , 州 , 1 6 0 广 504 )
此 外 ,近 年 来 各 种 类 型 的 湿 地 系 统 获 得 迅 速 发 展 , 用 日益广 泛 。 自 17 使 94年前 西 德 首 先 建 造
人 工 湿 地 污 水 处 理 系 统 以来 ,这 项 技 术 在 欧洲 许
纪 7 年代这种方法传 播到美 国。 O 在水 运输出现之 后 ,人 粪 尿 就 成 了一 个 液 体 问 题 ,而 不 是 固体 问 题 。l 9世纪 发 展 了污 水 农 场 来 处 理 这 种 “ 水 ” 废 。
3 土 地 处 理 系 统 的 特 征
只 有 那 些 在 实 践 中不 断 总 结 正 反 两 方 面 的 经 验 ,通过 科 学 研 究 , 清 污 水 的 水 质 和 场 地 信 息 , 摸 测定 土 地 处 理 系 统 的 同化 容 量 ,计 算 出该 系 统 的 污 染 负 荷 和水 力 负 荷 ,在 此 基 础 上 进 行 污 水 土 地 处 理 系 统 的 工 程 设 计 , 工 和运 行 管 理 , 有 成 功 施 才 的 希 望 ,这 就 是 说 土 地 处 理 系 统 与原 来 的 土 地 处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研究现状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研究现状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研究现状作者:王浩胜李建霜来源:《科技探索》2014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1-0230-02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在污水快速渗滤基础上发展来的一种新型土地处理技术-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

在我国,CRI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污水快速渗滤系统(简称RI系统)具有操作管理方便、设备简单、运行管理费用低和基建投资、净化效果好以及处理能耗低等优点。

关键词: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系统设计运行参数研究现状1、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的研究现状污水快速渗滤(Rapid Infiltration System,简称RI系统)基础上发展来的一种新型土地处理技术—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Constructed Rapid Infiltration System,简称CRI系统)。

在系统中,用一定颗粒级配天然介质来填充快渗池,作为渗滤介质。

并且一些特殊填料被按一量添加其中,运行采用干湿交替方式进行。

这样既可以保证较高水力负荷(1.0~2.0 m/d),而且能够满足出水的要求。

通过实践进一步证明,在受污染地表水和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时CRI技术具有明显的效果。

并且,CRI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运行成本少、工程投资低、工艺过程简单,在我国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中具有很重要应用价值。

2、CRI系统设计及运行参数研究2.1 渗透介质一般采用天然土层作为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渗透介质。

但是,往往由于场地条件限制、天然土层本身局限性等相关因素。

所以,目前大多采用回填的介质来代替天然的土层介质。

这种趋势的应用以及研究发展很快 [1]。

人工回填介质也在CRI 系统被普遍采用,CRI系统中的主体结构由快速渗滤池构成,CRI系统中的核心是池中滤料,CRI系统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渗滤介是。

在目前,CRI 系统中用河流冲积砂并按照一定粒度级配来作为渗滤介质。

《2024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生活污水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进步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篇文章旨在概述和探讨近年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不同技术路径的优势与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思考与建议。

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现状我国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生活污水产生量持续增长。

尽管经过多年发展,生活污水处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处理设施落后、技术更新缓慢、运营成本高昂等。

这导致了部分地区污水收集率不高、处理效率低下、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等问题。

因此,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一)传统处理技术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物理法主要依靠物理作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油脂;化学法则是利用化学反应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生物法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

这些传统技术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但仍需不断改进和创新。

(二)新型处理技术1.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该技术利用膜组件将活性污泥和废水分离,具有高效率、低能耗的优点,但存在膜污染和易堵塞等问题。

2. 高级氧化技术:该技术通过产生强氧化剂来降解水中的有机物和有毒物质,具有处理效果好、速度快的特点,但成本较高。

3. 生物滤池技术:该技术利用生物膜的吸附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具有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

四、不同技术的比较与优势分析传统技术和新型技术各有优势与局限性。

传统技术在实践中已得到了广泛的验证,但其效率及环保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而新型技术虽在理论上表现优异,但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总体来说,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将是多种技术的集成与优化,取长补短,共同推动污水处理事业的进步。

五、未来研究方向及建议1. 加强研发创新:不断研发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以提高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降低处理成本。

地下渗滤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地下渗滤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地下渗滤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地下渗滤系统是处理生活污水的一种技术,它能控制污水投配到扩散性能较好且与地面有一定距离的土层,污水会在土壤的毛管浸润和渗滤作用下向四周进行扩散运动,在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系统的综合净化功能的作用下处理污水。

地下渗透系统具有诸多优点,比如出水水质比较好、运行成本较低等等。

近年来,该系统多应用于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在实际运用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就地下渗滤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展开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地下渗滤系统;污水处理;应用;净化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激增,其中的污水问题越来越严重。

如今不仅在城市的污水处理要求较高,在乡镇也越发显得重要。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开始对地下渗滤系统的研究提起了重视。

由于该系统的各种优点,它特别适合用于处理我国各地分散的生活污水,但是总的来说地下渗滤系统还有待完善。

1 地下渗滤系统的概念地下渗透系统利用并增强了土壤中微生物和土壤和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

该系统控制污水投配到具有特定结构,与地面有一定距离并且扩散性能优良的土壤层中。

由于土壤毛管的渗滤和浸润作用,污水扩散到四周,当污水通过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构成的生态系统时会被化学沉淀、微生物降解等作用净化。

地下渗滤系统是一种符合处理和利用要求的土地处理系统。

2 地下渗滤系统的类型2.1 污水土壤渗滤净化沟利用化粪池、沉淀池或过滤池等预处理结构除去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物之后,污水会进入地下渗滤沟中的布水管,然后再向四周土壤慢慢浸润、渗透、扩散。

水力负荷通常基于地下渗滤系统的运行经验和土壤理化分析来选择的,是渗水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1]。

2.2 土壤毛管渗滤系统土壤毛管渗滤系统是由日本一位叫NiiMi的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日本开发的。

该系统的下部是无法透过水的,从而阻止了污水直接向下渗透污染地下水。

污水在沟内土壤毛管的作用下,向上以及四周慢慢扩散开来,在地表以下三十到五十厘米的地方发生不饱和渗透。

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利用_进展、困境与路径

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利用_进展、困境与路径

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利用_进展、逆境与路径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行,农村地区也不息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生活污水处理难题。

农村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就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利用的进展、逆境以及将来进步路径进行探讨。

一、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利用的进展1. 传统处理技术:过去,农村地区常接受传统的农田浇灌、近地面渗滤和生物滤池等技术进行污水处理,虽然能够初步去除悬浮物和COD等污染物,但对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药物残留等的去除效果有限。

2. 新型处理技术:近些年来,一些新型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逐渐应用于实践中。

比如,人工湿地、微生物膜反应器和地下渗透系统等,这些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去除有机物和氨氮,并大幅度提高出水质量。

另外,一些新型膜技术如反渗透和超滤也被广泛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水质。

3. 污水资源化利用:除了传统的农田浇灌之外,农村地区还利用生活污水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沼气发电、生物质产业和农田生态系统的改造等。

这种资源化利用的方式不仅有效缩减了水资源的消耗,还能够带来经济收益。

二、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利用的逆境不行轻忽的是,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利用仍面临着一些逆境。

1. 技术难题: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生活污水资源利用技术仍相对滞后,没有形成成熟的工程应用技术体系。

一方面,农村地区普遍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另一方面,一些新型处理技术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2. 投资短缺:农村地区的投资能力相对较弱,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障碍之一。

此外,由于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复杂性,需要较高的投资成本,导致一些农村地区难以肩负。

3. 规范管理不足:农村地区对生活污水处理的管理和监督相对薄弱,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机制。

这导致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违法排放、治理不彻底的问题。

三、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利用的将来进步路径为了克服上述逆境,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利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进步:1. 技术探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利用技术的探究和推广。

污水处理的科学研究有哪些新进展

污水处理的科学研究有哪些新进展

污水处理的科学研究有哪些新进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成为了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水污染挑战,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在污水处理的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膜技术的突破是污水处理领域的一大亮点。

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显著的改进和优化。

传统的膜材料存在易污染、使用寿命短等问题,而新的研究致力于开发具有更高抗污染性能和更长使用寿命的膜材料。

例如,采用新型的纳米材料或对膜表面进行特殊处理,能够有效减少膜污染,提高膜的过滤效率。

同时,MBR 系统的运行模式也在不断创新,通过优化水力条件、控制曝气强度等方式,降低了能耗和运行成本,使得 MBR 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微生物处理技术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优化污水处理工艺。

比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改造,使其具备更强的降解污染物的能力。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特殊的微生物菌株,它们能够高效地分解某些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为污水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方面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通过将微生物固定在特定的载体上,提高了微生物的稳定性和处理效率。

高级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芬顿氧化、光催化氧化等技术能够有效地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尤其是对于那些常规方法难以处理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

新的研究集中在提高氧化剂的利用效率、降低反应条件的苛刻程度以及开发更加高效的催化剂上。

例如,将多种氧化剂联合使用,或者利用纳米催化剂提高氧化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能够显著增强高级氧化技术的处理效果。

智能化监测与控制技术的发展为污水处理带来了新的机遇。

借助传感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了对污水处理过程的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

通过在线监测水质参数、设备运行状态等信息,能够及时调整处理工艺的参数,确保污水处理的稳定运行和高效达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研究进展郭 伟1,2 李培军1(1.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5;2.沈阳农业大学生态系,沈阳110161)摘 要 针对RI 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机制、运行方式、系统恢复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RI 技术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必将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 污水 快速渗滤 土地处理Research advances on rapid infiltration land treatment system for wastewaterGuo Wei 1,2 Li Peijun 1(1.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Chines 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5;2.Depart ment of Ecol ogy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 ity ,Shenyang 110161)A bstract Research advances in RI system were summarized ,such as contamination r emoval mechanism ,opera -tion r egime ,system restoration ,practice and so on .Application of RI technology has a prosper ous future ,and will ac -celerat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 ologic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wastewater ;rapid infiltration ;land tr eatment 资助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资助项目(2002AA -601022);中国科学院重大知识创新项目(K ZCX2-SW -416)收稿日期:2003-07-19;修订日期:2003-09-21作者简介:郭伟(1973~),男,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污染生态学。

E -mail :guo wei _233@ 20世纪70年代,由于人口、资源、能源和环境的挑战给土地处理技术带来新的机遇,污水土地处理已经发展成为可替代二级处理,甚至三级深度处理的重要污水处理途径之一,例如美国把土地处理列为A /I 技术(即可供选择的革新技术)[1]。

尤其对于经济欠发达而水源不足的地区,以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为基础开辟一条城市污水资源化的途径,是十分符合当代发展要求的。

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1~3](rapid infiltration land treatment system ,简称RI -LTS 或RI )是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三大类型之一,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具有良好渗滤性能的土壤表面,污水在向下渗透过程中由于生物氧化、硝化、反硝化、过滤、沉淀、氧化和还原等一系列作用而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土地处理工艺类型。

RI 系统因为包括包气带(非饱和带)和非包气带(饱和带),所以也称为土壤含水层处理系统(soil -aquifer treatment system ,SAT )[4,5],这种观点认为污水中的污染物除了经过非饱和带中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以外,还要受到土壤含水层的分散、稀释等作用共同完成净化。

RI 系统的工艺目标是处理和再利用污水。

对RI 系统处理后的再生水的利用或最终的归宿如下[3]:(1)地下水回灌;(2)回收渗滤水重新利用或排入其他水体;(3)渗滤水自然补给地下水;(4)渗滤水季节性地贮存于具有回收系统场地之下的含水层中,在作物生长季节用于农业灌溉。

RI 工艺的显著优势是可保证终年运行,即使在寒冷的北方地区也是如此。

同时该系统运行成本低,一般为常规二级污水处理基本投资的30%~60%;而能耗为常规二级污水处理的1/4[6,7]。

因此,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或是土壤含水层处理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1 RI 系统对常规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及效果1.1 对C OD 、BOD 的去除RI 系统对C OD 、BOD 都有较高的去除率,美国的典型RI 系统渗滤出水水质与慢速渗滤工艺的效果相当,BOD 5达到0~8mg /L 。

经验表明,经过良好驯化第5卷第8期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Vol .5,No .82004年8月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r Environ 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Aug .2004的RI系统可接纳C OD为1.12×104kg/ha·d,B OD5为145~1000kg/ha·d的负荷[3]。

Bouwer等[8]在RI系统中研究显示,二级处理出水经过3.3m的非饱和带的净化后,C OD、BOD的去除率几乎可达到100%。

RI系统对COD、B OD去除机制主要是通过挥发、吸附、化学转化与生物降解等作用[9,10]。

对于RI系统中有机质来说主要是靠生物降解。

截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使微生物繁殖,微生物又进一步吸附,形成由菌胶团和大量真菌菌丝组成的生物膜;在有机物被降解的同时,生物膜由于新陈代谢而不断更新,能长期地保持对污染物的去除作用[10,11]。

微生物对COD降解主要是发生在系统停止布水的时期———干化期,以好氧微生物为主导,好氧降解比厌氧降解更为有效[12,13]。

有研究表明,非生物机制(如土壤中物理作用的沉降和过滤;化学作用的吸附分解、沉淀、离子交换、氧化、还原及其他化学反应等)对COD的总去除率平均为55.1%,而单纯的机械截留可以去除48.9%;但这仅仅是截留在土层中,在干化期实际上通过非生物的矿化作用对COD的去除仅占10%左右,并且受到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14]。

RI系统中土壤呼吸强度与土壤有机质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7680),说明C OD的分解与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是细菌起到生物降解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15],在污水投配前,细菌∶真菌∶放线菌=2∶1.5∶1;系统经过灌1停2方式运转18个月以后,细菌∶真菌∶放线菌=3.5∶2∶1,细菌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众多研究表明,RI系统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是生物与非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壤机械截留污水中有机质后,主要是依靠生物降解,只有小部分是吸附去除的。

1.2 对N、P的去除城市污水中的N通常是以有机氮(40%)和氨或铵离子(60%)的形式存在,经过常规一级或二级处理以后,除部分氮被消化外,大部分都以氨态氮形式存在于污水中[1]。

RI系统去除氮的主要机理是硝化-反硝化作用,在好氧条件下,氨氮被氧化成硝酸盐;在厌氧条件下,硝酸盐被转化为氮气,完成氮的去除。

有研究表明[3]:一般硝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35℃,2~5℃则明显减慢,而在0℃几乎停止;在酸性条件下,硝化作用迅速下降,pH=4.5为硝化作用的极限;氮的去除也与土壤的渗滤速度有关,通常氮的去除率与土壤的渗滤速度呈反比。

要得到较好的氮处理效果,必须降低系统的水力负荷。

另外,土层中C/N比率对氮的去除也有重要的影响。

Lance等[16]研究表明,具有较高C/N值的一级处理出水与具有较低C/N值的二级处理出水相比,在RI系统中前者处理的效果更好。

在污水中的有机碳为反硝化作用提供能量,大约2mg/L总有机碳可供1mg/L氮硝化的能量之用。

由于土壤去除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很难协调好好氧与厌氧环境的相互转换,因此,大多数RI系统对氮的去除率一般在50%~70%。

只有针对氮去除而进行设计的系统,氮的去除率才能达到80%以上[8,17]。

Suzuki等[18]利用土壤渗滤装置研究表明,RI系统对氨态氮的去除率为90%,而对TN的去除率仅为50%。

由于RI系统没有植物对P的吸收,磷没有气态形式,所以RI系统对磷的去除机理主要是土壤的物理、化学作用,也就是土壤本身对磷的容量。

因此,磷要在土壤中运行较长的距离才能达到有效的去除。

在RI系统中由于土层较薄,没有较长的迁移距离,同时RI系统又具有高水力负荷速率,因此对P 的处理效果不是很理想。

有研究表明[3,8],在RI系统中的P去除率为40%~80%。

但如果净化出水的目的是农业灌溉,N、P的去除效果还是可以满足要求的,此时的N、P就不是RI系统设计的限制性参数。

1.3 对病原微生物、悬浮物(SS)的去除RI系统对SS的去除主要是借助于土壤的机械截留作用,在典型的城市污水中,大部分悬浮固体为可降解的有机物,所以在一般RI系统出水中SS的浓度小于10mg/L,除非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难降解的SS[1,3]。

Lance等[16]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一级、二级常规处理出水中的SS对于RI系统的渗透速率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在污水土地处理中所关注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它们通过过滤、吸附、干化、辐照、生物捕食以及暴露在不利条件下等方式去除。

Pow-elson等[19]利用土柱模拟RI系统来净化二级处理出水的研究结果表明:(1)病毒迁移不受污水类型的影响;(2)病毒的去除在非饱和带比饱和带更有效;(3)在RI系统中的病毒的迁移的数量仅是所预测的一小部分。

对于个体较大的病毒微生物表面过滤就可以去除,病原性细菌则通过土壤吸附和土壤表面的过滤作用去除;病毒则完全由土壤吸附作用去除。

对于粪大肠杆菌,RI系统可以去除2~3个数量级,2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第5卷污水在土壤中的迁移距离越长,去除效果越好,可达到90%以上[1]。

然而,有研究结果表明[20],对二级污水处理厂排水经过土地处理再次净化,发现在土壤厚度约为4m处,病毒的去除率为37%~99.7%。

说明由于土壤本身的特性等因素对病原性微生物的去除效果是不同的。

因此考虑到RI系统土层很薄,以及工程上的复杂性,对RI系统的运行与监测应更为严格和细致。

2 对微量污染物的去除随着对人体健康有极大威胁的微量有机化合物的不断发现,近年来对RI系统中的微量有机物的去除的研究也比较多。

人们对RI系统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净化的研究,也由对其净化效果的一般性考察开始转向更深层次的研究。

RI系统对微量有机物的去除是十分有效的,与常规的污水处理工艺比较,RI系统对微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更高。

如徐美正[21]通过与6种常规污水处理过程(初沉降、一级处理加过滤、化学沉淀、滴滤池、活性污泥及氧化塘)对4种挥发性卤代烃物质去除率的比较,RI系统对挥发性卤代烃的去除是十分有效的,RI系统对挥发性卤代烃1,2-二氯乙烯和1, 2-二氯乙烷的去除率分别为100%和98%;对氯仿与四氯化碳的去除率分别为89%和66%,并且RI系统在选择最佳干、湿周期和布水率,减轻地下水硝态氮污染时,对挥发性有机物去除率影响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