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29202325411_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我见

熊华远

(重庆市北碚区文星小学重庆北碚400700)摘要:怎样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即得到体育教育又培养能力,并通过课堂教学的积极锻炼来增进体质的不断健康发展,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技巧,对体育教学实现最佳方案,这正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环节,其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体育教学中,其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身心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1-0220-01

怎样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即得到体育教育又培养能力,并通过课堂教学的积极锻炼来增进体质的不断健康发展,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技巧,对体育教学实现最佳方案,这正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环节,其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体育教学中,其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总之,体育教学的根本所在就是教师要教正确和讲明白。

怎样教正确、讲明白呢?就一节课而言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技术动作要正确、规范,讲解的内容既要简明扼要,又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之听得懂、易理解。教育界有“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的说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实现教正确、讲明白的教学目标,并非轻而易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素质和技术素质。具体地说就是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技术动作的结构机理,能完成规范准确的示范动作,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技巧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地锻炼身体的方法。

1.教学手段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教师应重视提高学生的耐力,以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机能。但是,由于耐力跑不像游戏等活动那样有趣味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一些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耐力跑产生兴趣,如变换路线法、障碍法、游戏法等。变换路线法就是在图形上跑,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如蛇形跑、螺旋形跑、“8”字形跑、花瓣形跑、多角跑、对角线跑等;障碍法指利用人为设置和固定的障碍,进行有跨越、翻越、跳跃、钻越等动作的耐力跑,如栏架、垫子、山羊等器材和攀爬架、花坛、树木、沙坑等自然障碍;游戏法指把游戏融于耐力跑教学,尽可能地让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可以按事先的布置做不同形式的追逐、接力、传递、运球、换物游戏等。

2.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体育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的生活方式”,这就可以看出体育这门课在新课程的今天,需要体育教师有效组织学生学习活动,进一步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工作,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从而让

—220—

学生能够最大限度获得体育知识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在小学阶段,由于部分学生对体育的学习活动的开展,认为就是锻炼身体,多跑跑,多跳跳,出点汗,就达到了体育学习活动的目

标,因此,部分学生以玩得开心,随意运动等表面是上的认识,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些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进行体育学习活动的真实意义所在。种种表象说明,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需要教师去精心设计,认真思考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学生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体育锻炼,进一步加强身体锻炼的目的的教育,启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

首先,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体育课的活动开展,增强自身素质,掌握一定的体育技巧与健康知识,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学习其它学科的前提保障,同时,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是学生今后出身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大显身手,去建设祖国,没有健全的体魄,是不行的。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认识到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其次,体育教师要在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体育活动的开展,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学生在校园里开展体育活动,也可以在校外,在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教师要抓住这些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思想的渗透,通过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体育情感和体育练习活动中的乐趣,激发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要我运动”变为“我要运动”,让学生坚持参加身体锻炼的行为越发自觉、积极,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和谐发展。

3.体育必须与社会、生活、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体育是源于社会实践活动并在社会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它只有与社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有发展的动力,一旦脱离了社会就将变得苍白无力。我国大部分小学体育课开展得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体育课与社会和生活实际相差较远,致使学生及家长对体育理解的深度不够,广大体育工作者对体育最基础性东西的研究不够。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意外事故是经常发生的,协调能力对人在不安全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避免意外伤害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出发,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应从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的游戏练习入手。其目的一是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使其尽可能地免遭意外伤害;二是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互帮互助,并培养学生的拼搏意识、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因此小学体育对小学生的身体、生理、心理、意志品质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