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稿)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师没有转变思想主动进行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较短,大部分从事高职教育的管理者、教师等都 是从普通教育转型而来,教育思维存在学科教育的定势。虽然大家都认识到高 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应当突出其职业性和实践性。但由于学 科教育的定势思维给高职教师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使得教师很少转变思想,主 动进行课程改革。 3、教学环境无法满足课改需求 教学环境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高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为加强 实践性教学,需要建成一批相应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中心或实训室。但由于 课程改革对实验实训要求较高,设备的投入较大,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因经费紧 张,投入不足,造成实验室实训条件无法满足课改需求。校内实训场所应该服 务于学校教学,服务于校外培训,服务于社会考证,有些院校的实验实训设备 没有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建设,造成了一些教学资源闲置浪费。 4、课程改革相对封闭,课程内容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相关度较低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都是以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或教师为主体来进 行,整个课程改革过程中企业、公司等人员参与很少,整个改革处于相对封闭 的状态,因此课程内容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相关度较低。目前的课程改革主要依 据工作任务选择知识,只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剪裁原有的学科知识,所学内容没 有实质变化,这使得课程改革成了知识游戏,大大降低了课程改革的成效。 5、课程改革的保障体系不完善 首先对教师课改的激励机制不够。教师是否参与课改,与其薪酬、收入没
再者,课改支持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科研机构参与课程 改革的机制还没有形成,真正从事科研的机构没有发挥科研层面引导的作用, 仅仅靠教师个体摸索、研究,实施结果显然是不理想的。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的缘由
1、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改革能有效推动专业建设 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可以有效推动高职院校专业的课程体 系改革。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课程体系改造、师资队伍建设、实训环境改 造。这三者的核心又是课程体系。因此,只有把课程体系定下来了,才能确定 教师所需要具备的素质,以及建设怎样的教学环境。 2、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改革有助于推动师资建设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可以有效地推动教师去企业,让教师体会到在 “做中学”的乐趣,同时推进全体教师的课程改革,从而有助于推动整体师资 建设。 3、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改革能有效推动教学环境建设 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包括学生上课的课室、教师备课的环境以及学生进行 实训的环境。这些教学环境在无法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又存在着资源闲置的情 况。例如有大量理论教学的课室闲置,将它们进行改造,使它在保证工作线索 的基础上又能保证学习训练线索的实施。教师备课的环境虽然不是直接的教学 环境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场地不足很多教师在一个办 公室办公,直接影响到教师备课的质量,加上高职院校备课环境应该具备有专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
摘要:职业教育课程正处于深刻变革阶段,改革势在必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 目化课程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建设 的核心部分。项目化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是高职课程改 革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实质就是课程与项目的双向整合,即课程项目化与项目 课程化。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的电磁应用技术课程作为案例,介绍了基于工作 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以期提出可供借鉴的课改结论。
有关系;课改成果也与教师职称评定关系不大。因而目前在高职院校一线教师 对课改的“参与度”并不高。事实上除了观念、方法问题之外,没有一套具有 吸引力的激励机制是教师不愿意积极参与课改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校企合作保障机制不健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性是每一个从事 职业教育相关工作者都清楚的,但这恰恰是我国高职教育的最难之处ຫໍສະໝຸດ Baidu我们都 意识到其重要性,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实际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首先, 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还没有在政策制度上形成校企合作 的机制。其次,高职课程改革都是学校自发进行的,政府缺乏必要的指导、评 价和监督,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职业教育不断变革的大趋势下,对高职课程的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 任务。项目化课程改革是目前大家正在探索的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能有效推 动专业建设,推动师资建设,推动教学环境建设,推进内涵上的工学结合,推 进“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研究”。它是一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组织进行的课程改革模式。首先,分析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确定主要工作 任务和典型工作任务,然后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能力训练项目以及考核 方案。项目化课程改革要求课程和教学必须基于工作过程,与具体的职业活动 相联系,这样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促使职校学生能学以 致用,满足职业岗位工作要求,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从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 发展由量到质的提升,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提出的背景
改革最重要的出发点。因此目前高职定位不清,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高职的课程 改革。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首先主要从高职应当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还是高 技能人才这样的宏观角度来探讨,严重偏离了高职教育的轨道。其次,专业建 设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没有面向具体的工作岗位,重点在“首岗适应”还是以 后的多岗迁移也没有明晰。课程设置与课程目标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 市场变化的需求,毕业生的供给量及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结 构性的矛盾。
课程建设是高职内涵建设的核心。近年来,对高职课程的改革如火如荼。其 目标是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以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质上,高职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此同时,一 些深层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 (一)高职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1、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没有面向工作岗位 长期以来,由于受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定势的影响,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 培养目标的定位往往重“高”而轻“职”, 但这个“高”又看不到“高”在哪 里,因为目前“高职”有许多专业与“中职”相似, 没有体现出与“中职”的具 体区别。高职的定位问题,直接影响到培养目标的制定;而培养目标又是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