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黄河的水文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水文特征》教学设计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第二中学

李碧洁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水文特征。

二、教学目标

1、能够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形态、流经省区、自然区等基本源流概况。

2、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各河段水文特征,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努力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1、黄河源流概况。

2、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

四、教学难点

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

五、教具制作

教具由两部分构成,透明板和底板,透明板教师提前画出黄河干流、支流,并且用三种不同颜色标注上、中、下游三个河段。此外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如地形图、干湿区图、省区图等。这样,每组同学在分析不同的水文特征时就可以自主选择需要的材料进行分析,省去了不断翻书找图的麻烦,同时也给了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自主分析的空间。

六、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义

导入新课(PPt图片展示河北省轮廓图)河北的名称由来“大河之北”引出黄河。跟随教师过

从学生生活实际

出发,激发学生兴趣。

一、黄河源流

概况【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9第一自然段课文及

P50黄河水系图回答问题。

(1)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

(2)黄河的形态

1、源地及注入海洋:巴颜喀拉山;渤海

【教师讲解】

人们寻找黄河真正源头的脚步走得异常艰

辛。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家们各持己见,或支

持约古宗列曲,或赞成卡日曲。2008年,46 位

科学家组队出发,寻找源头。为我们带回来了这

样的数据:

伍光和教授主编《自然地理学》中提到“河

源的确定通常是根据‘河源唯远’、‘水量最丰’

的原则”。因此,卡日曲被认定为黄河源。看似简

单的结果,凝聚了众多地理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2、形态特征:“几”字形

【教师讲解】

黄河全程5500km,其长度仅次于长江,位居

第二,珠江、黑龙江等河流在其面前都稍显逊色,

可否称之为中国第二大河呢?不妨再来对比径流

量,长江最大,而黄河差了很多,而且,珠江也

超越了黄河,可见,我们似乎只能称黄河为第二

长河,而绝不是第二大河。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0黄河水系图寻找

黄河主要支流。

3、主要支流:湟水、洮河、渭河、汾河

【合作学习】借助教具,查看黄河干流流经

的省级行政区。

4、流经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回族

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陕西、河南、山

东共9个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使用教具

前面已经学习了

长江,学生们对于河

流的认识并不陌生,

懂得如何在课本及配

图上找到信息,因此

设计了自主学习的环

节。

通过黄河源头的

探索经理,培养学生

不畏艰难的科学探索

精神。

教具的设计方便学生

清晰的查看黄河流经

的省区、自然区等重

要地理信息。

【合作学习】借助教具,查看黄河干流流经

的自然区。

【学生展示】

5、流经的主要自然区

不同的自然区,不同的自然环境会对黄河产

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地形区可能会影响到河流

的流速,而干湿区则可能会影响到河流水量。

在不同自然环境的影响下,黄河不同河段有

着不同的特征,根据特殊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原

则,划分了上、中、下游三个河段。

【合作学习】阅读课本P50黄河水系图,找

到黄河上、中、下游河段分界点,并标注在教具

上。

6、上、中、下游划分:河口、桃花峪

使用教具

过渡接下来我们分河段对黄河水文特征进行剖析。跟随老师过渡

二、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1、黄河水文特征——上游段

【教师讲解】黄河上游段由源头到河口,其

长度几乎占全程1/2。了解它的特点,不妨背起行

囊来一次“黄河上游之旅”。

【学生活动】黄河上游之旅

活动要求:(1)按照老师设定的路线图完成“旅

行”。

(2)旅行过程中充分利用图,可借助

教具、也可以查找课本资料。

【学生展示】

【教师讲解】上游段因位于阶梯交汇处,拥

有丰富水能建成多个水电站。河套平原、宁夏平

原虽处在干旱区,但得益于黄河水的灌溉被誉为

“塞上江南”。(图片展示)

2、黄河水文特征——中游段

【教师讲解】黄河中游段由河口到桃花峪,

小组活动

展示

对黄河水文特征

的分析完全放手教给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

的结论要比从教师

“广播式”教学中听

到的结论更加记忆深

刻。同时可以锻炼学

生分析能力,尤其是

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解

决现有知识的能力。

教具的使用改变

了传统的教师展示图

片,引导学生观察河

流流经哪些区域。将

原本的知识点设计为

分析问题的一个重要

步骤加深学生的印

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