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剧史》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清末民初:戏曲改良与早期话剧运动(19世纪末——1916)

1、晚清的戏曲改良

1907年话剧诞生

(1)梁启超等人的改革理论和新编杂剧、传奇

●梁启超1902年《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文艺包括戏曲)文学功利论

●陈独秀1905年《论戏曲》“戏园者,普天下人之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人之教师也“

●清末改革大臣出国考察西方对戏剧的重视

●出现一批新戏曲《二十世纪大舞台》“案头剧““场上曲”

(2)汪笑侬等人的京剧改良(“时事新戏”)

“时尚新戏”——汪笑侬(德克金,正黄旗)

根据时事改变的新剧

《哭祖庙》《受禅官》以古喻今

梨园编剧第一能手

最终没有成功中国封建太强大内容受形式影响

2、早期话剧的诞生

Adc剧团——上海喜人业余剧团

兰心剧院

(1)上海的学生演剧

中国话剧从校园起步,推动发展

张之洞《劝学篇》鼓励出国

教会学校新式学堂

宗教戏剧——自排戏——学生演剧(1899 上海约翰公学《官场丑史》1903 南洋公学《张汶祥利马》汪悠游“文友会”

(2)春柳社和《黑奴吁天录》

在日本中国留学生建立的学生文艺社团

●李叔同(弘一法师)看到新派剧演出大为震撼赴日学画

●“留西洋不如留东洋”张之洞《劝学篇》

●中国戏曲——文明戏(早期话剧)——话剧——新剧(西方话剧)

●日本歌舞伎——新派剧(生活化)——新剧

●中国话剧第一部《黑奴吁天录》

●李叔同曾孝公欧阳予倩“中国未来戏剧的希望”春柳社早期成员演出比国内更正规

●《黑奴吁天录》5幕契合当时中国地位感情真实

1)按照西方演剧方式分幕不分场中国戏曲分场不分幕

2)采用对话方式写实生活化

3)随意性截取小说第二幕很随意“工厂联欢大会”最不符合剧本舞台效果最好

4)男扮女装

●春阳社——紧随春柳社成立亦演《黑奴吁天录》失败态度不严肃

●南欧北梅

●后期春柳——“新剧同志会”主干陆镜若(在日戏剧全才就读于腾译浅二郎的非优学校)

●当时中国演剧环境差,严肃认真的戏不得人心

●春柳社宗旨——“研究新旧戏曲,冀为吾国艺界改良”“以庄严的态度实现艺术的理想”“以营业为宗旨则

可,因营业变宗旨则不可”

演出形式特征

1)纯粹的对话体形式

2)严格的分幕分场

3)即兴表演

4)一贯的男旦制

(3)国内早期话剧(文明戏)的正式形成

春阳社的戏剧活动

马湘佰欲办中国的戏剧学校模仿西方但没人教找到了王钟声会演讲留过洋活跃社会活动家——戏剧是现场性的感染力——导致中国话剧以后出现了一个新角色

1907年6月通鉴学校

革命性与“春柳社”不同

“欲新民先新戏剧”

中国话剧是由改革家自上而下压下来的,因此先天不足

日本“壮士剧”“书生剧”

专门宣传革命思想

演出《黑奴吁天录》没有任何依据按照中国人的审美标(中国戏曲美化生活,因此不化黑妆)准进行演出在兰馨剧院

“配锣鼓唱皮黄”

改名春阳社

任天知加入春阳社接替王钟声担任校长

对戏剧热情高有天赋

演出《迦音小传》——中国本土演出的第一部话剧,标志中国话剧在国内的诞生

1910年任天知成立进化团

通鉴学校——春阳社——进化团(职业性)

随辛亥革命兴而兴,随辛亥革命亡而亡

“时事活报剧”——1.及时报道时事2.宣传功能《新茶花女》《黄金赤血》《共和万岁》

林琴南《莎士比亚全集》——《吟边燕语》

任天知创造角色“言论派”言论正生、言论正旦、言论小生、言论小旦

早期话剧没有留下名编剧

早期话剧密切了戏剧与生活的关系

进化团派特点:

(1)在戏剧审美观上,进化团不避讳告诉观众自己是在演戏,不要求写实,处处为观众着想,常有自报家门,插科打诨,背躬,直抒胸臆的手法出现。

(2)剧情编排效仿戏曲,注意连贯性,完整性,悲欢离合,传奇性,用章回体叙述

(3)表演形式上以演员为中心的体制,用幕表制(无剧本)和即兴表演,角色以性格分派,有行当制,演员分为“能部”“老部”“滑稽部”

3、早期话剧的兴盛与没落

(1)兴盛期早期话剧的两大主要流派

春柳社(日)——》新剧同志会——》春柳剧场

(国内)学生演剧——》通鉴学院(春阳社)——》进化团——》新民社、民鸣社、民兴社

两流派:

都是早期话剧、幕表制、即兴表演、男旦制、分幕分场

(2)早期话剧的没落及历史教训

从“甲寅中兴”到全面衰落

1914 甲寅年文明戏畸形繁荣

辛亥革命的附属品

宣传革命革命不成功不彻底,因此无人对革命戏剧感兴趣

郑正秋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比话剧早两年,中国电影第一人,为筹钱排话剧,1913《恶家庭》家庭伦理剧红遍上海滩,成立“新民社”市井气浓,引起商人兴趣,开始投资,成立一串文明戏班,“民鸣社”(清宫时装秘

史戏)《西太后(三十二连台本)》文明戏从革命剧变为商业娱乐剧。

1914年上海有6个剧社职业演员114个新民社、民鸣社、民兴社、启民社、开明社、春柳剧场

1915年,衰弱,文明戏成为“下三滥”代名词,为招揽观众(目的不纯洁)女演员均为妓女。

二、“五四”及二十年代:现代话剧的兴起(1917——1929)

1、“五四”新文化运动关于戏剧改革的理论倡导

(1)《新青年》关于“旧剧”存废的论争

(2)西方戏剧的引进

(3)现代话剧选择现实主义道路的历史原因

2、探索中的演剧形式

(1)“爱美的戏剧”运动(上海的民众戏剧社和北京的学生演剧)

(2)现代话剧现实主义演剧体制的建立(上海的戏剧协社、北京的艺专戏剧系、天津的南开话剧运动)

(3)南国社和以上海为中心的话剧高潮

3、开拓中的话剧文学

(1)第一代话剧作家的三个群体及其特色

1.文学家转入戏剧界:胡适、郭沫若、田汉、白薇。(文学性和革命性很强戏剧性和舞台性较差)

2.文明戏作家(过渡):陈大悲《爱国贼》、汪优游、欧阳予倩《泼妇》、《潘金莲》(由于本身是演员,文学性较弱、戏剧性强、舞台效果好)

3.留学生戏剧创作(西方戏剧):洪深《赵阎王》、丁西林、余上沅、熊佛西。(留学西方革命性不强、绅士风度、语言讲究温和典雅、知识分子型、思想不激进,对传统批判留有余地)

三、三十年代:现代话剧的成熟(1930——1937)

1、话剧运动的普遍开展

(1)从“左翼戏剧”运动到“国防戏剧”运动

1、“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30年)成立

由一群左派人士组成,田汉、夏衍等,一度统一战线,声势浩大:

1)田汉直接领导剧团——大道剧社

2)在工人中发展无产阶级戏剧

⏹“蓝衫剧团”演出屡屡被抓。田汉没有被抓——天老大。

⏹共产党直接领导——上海艺术剧社1930

⏹挂羊头,卖狗肉,名曰艺术,实搞革命(上海业余剧人协会1935)

⏹“普罗列塔利亚戏剧”(proletarier)“无产阶级”简称“普罗戏剧”(今为大众之意)绝对小众。

3)从左翼戏剧发展到国防戏剧

●统一战线:抗日的、爱国的、反汉奸的国防戏剧,迅速扩张,连国民党都加了进来。

●上海业余剧人协会1935:洪深、蓝萍(江青)汇集了中国最优秀的左翼人,有进步倾向、艺术人才较多。

●开始从无产阶级戏剧转向市民戏剧。

(2)“左翼”以外的戏剧活动(广东戏剧研究所、定县戏剧大众化实验、中国旅行剧团、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