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地理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地理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地理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

作为一名中学地理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始终奉行“成人才能成才"的教学理念,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一、在地理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智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地理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在教学中,我要通过讲述地理多样性,让学生感到作为一名中国公民的自豪和骄傲,让他们更好的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在地理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以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地理学科优美的地图,图片,就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我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和实验,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生物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例如克隆技术的讲述.让他们感到学习的重要性。

三、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我要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细胞组织等激起人们对生命、人生的思考,总而言之,只有深挖,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使青少年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地理知识渗透,严密的逻辑推理,师生情感的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地理学科中的德育内容充分展示出来。

通过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教学过程,达到德育的内化。

一、利用课堂教学,实施德育教育地理科学是反映地理事物、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分布规律的科学,既有大量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分布,即经常说的“地”又有这些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即“理”作为地理教学来讲,不仅要明确地理事物的分布,还有必要弄清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并通过归纳、分析、对比等教学方法,借助多种教育手段揭示知识间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水平,自觉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其德育水平。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一、在课堂教学中从乡土材料导入,使学生能顺利进入学习状态目前,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是采用案例分析编写的,这种方法将地理课的综合分析和具体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但是,教材往往是具有全国性的,甚至是具有世界性的,有的内容学生没有接触到,有的甚至闻也未闻,对教材内容、知识点十分的陌生。

地理知识中一些抽象、复杂的原理和概念往往难以理解,造成学生学习的障碍,形成难点。

而有些问题虽然就知识本身并不难,但教师感到难教,不知从何说起,不知怎样才能讲明白,这些地方往往也成为教学的难点,尽管老师在讲台上费尽心机,学生还是一片茫然。

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问题化难为易呢?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能从学生最熟悉的乡土地理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对乡土地理耳濡目染,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师在课堂恰当地选择家乡的地理案例,加以引导,从而拉近学生与地理课程的距离,启发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那就迎刃而解,事半功倍,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比如在学习世界语言时,课本中的“目前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其中大约有30%有文字,70%没有文字”怎样才能让学生容易和真正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首先请同学们用本地的、不同的方言说出一句话,并用本方言文字写出来,这样就有好多的同学是不能用本方言文字写出来,能写大多是用汉语来写的。

地理德育工作计划高中5篇

地理德育工作计划高中5篇

地理德育工作计划高中5篇地理德育工作计划高中篇1一、指导思想坚持以《20_年秋季广安实验中学工作计划》和《广安实验中学德育工作纲要》为指导思想,根据我校高中学生特点,科学制定学部德育工作计划,切实做到“精细管理、精细服务”,进一步打造七条德育风景线,为学校再次腾飞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努力实现《广安实验中学(中小学)德育工作纲要》规定的各项德育目标,具体做到:1、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98%以上;2、在校生违法犯罪率为零;3、安全规章制度及安全预案制定率和安全教育任务执行率均为100%;4、一般性安全责任事故每学期不超过1起;5、特、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率为零;6、保持保量完成学校安排的各种德育工作。

三、具体措施1、优化班主任队伍,班主任工作高标准、严要求。

班主任是德育教育中的“王牌”军,有一个好班主任就有一批好学生。

本期重点将进一步完善班主任管理训制度,提升班主任工作标准,严格要求,月月考核公布,定期进行班主任培训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及责任,要求班主任做到“五个一”(每月与每个学生谈心一次;每周主动与任课老师交流一次;每周对学生进行操行分统计公布一次;每周开一次主题班会;每学期召开家长会一次)。

指导督促班主任制定班级德育目标和实施程序,认真开好班主任例会,及时总结并推广班主任工作的好经验,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专题讨论和经验交流。

班主任开学初写好班级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班级情况、安全管理方案、学生自主管理措施、班级活动安排等。

2、发扬主人翁精神,全休总动员,做好全员育人。

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老师是德育教育的“主力”军,教育无小事,教育是每一个人的事,只有全体总动员,每位教师都发扬主人翁意识,才能达到打造学校德育风景线的目的,实现特色兴校。

本期根据学部特点,将重点抓好全员育人,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督促做到学校要求的“五个一”(每日关爱学生一个;每周主动参加专业技术学习一次;每两周参加政治思想学习一次;每学期主动向领导汇报思想工作一次;每期推荐来校就读学生一个。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渗透与实施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任务。

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使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如何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并实施起来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渗透路径和实施方法两个方面探讨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渗透路径在地理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渗透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教育在课程目标中的体现地理教学的课程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在设计课程目标时,可以通过设置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尊重他人文化差异、热爱祖国土地等目标来体现德育工作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又有利于使地理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服务。

2.案例教学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地理教学中,往往会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展示一些重大的地理事件和环保问题,这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极好的契机。

通过讲解一些案例如全球变暖和中国的水资源紧缺等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的行为如何影响环境,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课外活动与德育工作的结合课外的实践活动对于德育工作的渗透非常重要。

地理实践活动可以包括科考、地理实验、户外探险等,这些活动本身就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德育教育,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团队协作的重视。

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学习内容,培养团队协作和环保意识,从而达到德育工作渗透的效果。

4.考试环节的德育工作渗透地理教学中,不能忽视考试对于德育工作渗透的作用。

试卷上可以设置一些与德育相关的题目,如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问题,并要求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通过这样的设定,可以引导学生对德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在回答问题过程中体现出正确的价值观和品格修养。

二、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法1.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德育工作的实施首先要求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地理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地理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地理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篇一:地理德育渗透计划地理德育渗透计划“成才先成人,树人要树魂”。

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德育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为学生思想观点的确立和品德行为的养成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坚实的知识基础,而且它采用的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细水长流”、点滴浸润的方式,也为学生的接受、领悟和内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如何做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工作,我认为,首先是要引导教师树立自觉的意识,这是根本的前提;其次是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恰如其分地确定渗透的内容;第三是在渗透过程中要顺其自然,避免说教,要做到润物细无声。

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地理教师,可以在以下方面实施德育计划:⑴通过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教学,指导学生辩证地、历史地分析地理问题,初步树立物质运动、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实事求是等科学观点,形成自然界物质循环、能量转换的观念,教育学生同社会上存在的封建、迷信、僵化、唯心的愚昧落后现象作斗争。

⑵通过我国和世界资源、能源、工农业生产、人口、城市等概况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确理解世界能源问题、粮食问题、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⑶按系统地理的形式,从环境结构机制等方面正确阐明人地关系,让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资源、人口、环境现状,形成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节约能源和用水,人口发展要同社会和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适应,防止污染,保持和改善环境等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

使学生懂得国土开发需要与国土整治同步,必须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的道理,懂得共同创造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国土观念和全球观念。

⑷结合我国当前当地的实际,采用地理考查、社会调查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有关政策和法制教育;使学生明确合理使用每一寸土地,决不放松粮食生产、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等基本国策;了解我国在森林、土地、矿产、水资源和控制人口、环境保护、经济建设、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法规;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增强宣传、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令的自觉性。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高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平台,而德育工作则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进行引导和教育。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德育工作渗透于地理教学的每个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德育工作不仅仅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是要将德育融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在地理教学中融入一些思想道德素养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也能够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在教学方法上,可以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地理问题的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在教学评价上,可以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纳入到评价体系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以上种种方式和手段,可以使德育工作真正渗透到地理教学的每个环节,实现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德育工作的实施对师生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德育工作的实施能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探索的欲望。

德育工作的实施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教师而言,德育工作的实施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营造出更好的教育氛围。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和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学生的态度和情绪难以控制,学习动力不足,对德育工作抵触心理较重;教师的教学压力较大,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德育工作的实施不够到位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施。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德育工作能力;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和学校一起共同参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搭建学生发展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体现在课程设置上。

地理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可以开设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地理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和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地理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还可以体现在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上。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教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和教学。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还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

教师是学生德育的重要领路人,他们应该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注重个人修养和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课堂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通过在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进和调整,可以使德育工作真正融入到地理教学中,达到德育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能力。

地理德育工作计划高中5篇

地理德育工作计划高中5篇

地理德育工作计划高中5篇地理德育工作计划高中5篇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更应该留意德育的培育,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实做细,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你是否在找正打算撰写“地理德育工作计划高中”,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地理德育工作计划高中篇1新的学期到了,特制定高中上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如下:一、学生教育:1、学习贯彻《思想道德》,观看教育光盘2、确定个人劳动实践岗3、搞好期中操评量化及考核4、表彰10月份文明学生标兵5、平安、法制教育6、举办手抄报和网页设计竞赛。

二、班主任工作:1、青年班主任乐观参加主题班会创优活动,(完成班会方案和课件)2、做好期中后的稳定和小结工作3、组织好班委选举或改选工作4、组织好期中学生操行评定量化工作5、完成学校交办的各项临时性任务。

《手册》重点检查:月计划、班校会、家访、学生社团活动、记事等部分。

三、班级组工作:做好班级期中总结分析工作组织一次本班级的家长学校授课活动(交一份教案)完成学校交办的各项工作及临时性任务。

四、教育处工作:1、组织好学生操评、考核、入冬前的平安教育2、组织好创优主题班会的听课、评比工作3、做好期中前文明班级评比情况的小结工作4、组织好手抄报及网页设计制作竞赛5、完成处内及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

地理德育工作计划高中篇2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究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进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加的德育模式,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二、工作目标1、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学做真人。

三、工作重点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对班主任队伍,尤其是年轻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高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环节。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还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进行探讨,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品质提升。

1.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通过地理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全球环境问题、地球资源的有限性等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地理发展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国家地理发展的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地理案例教育、地方特色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地理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关注,使学生的国家地理观念得到提高。

3.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地理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可以通过地理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等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愿望和信心。

1. 设计德育主题教育地理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德育主题教育,例如可以设计以环保为主题的课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调研等方式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2. 运用多层次的德育教育手段地理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可以通过讲授、讨论、小组活动、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 提倡德育实践活动地理教学不仅要进行德育教育,还要提倡德育实践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地理环境,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观念地理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和社会意识。

地理教师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地理教师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地理教师渗透德育工作计划一、引言近年来,我校注重德育工作,倡导“德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润育学生的灵魂、传递道德的温度、提升人格的高度”的理念。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深知地理知识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更要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格。

因此,制定本渗透德育工作计划,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教育。

二、德育渗透的基础和意义1. 德育渗透的基础德育渗透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渗透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关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自然地蕴含着德育渗透的可能性。

例如,通过地图阅读和地形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尊重和理解;通过自然灾害的学习,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惜自然资源。

2. 德育渗透的意义地理学科的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地理学科的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

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环境的宝贵,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具责任感和爱心。

其次,通过地理学科的德育渗透,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地理学科所涉及的众多现实问题,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自然灾害等,都是涉及伦理和道德的难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全的道德心理。

最后,通过地理学科的德育渗透,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地理学科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承担能力。

三、渗透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1. 内容(1)环保意识培养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珍爱和保护。

(2)资源利用意识培养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资源的宝贵性和资源的有限性,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念,促进学生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变革,德育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高中地理教学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在其中的渗透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旨在加强高中地理教学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水平。

1.1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德育工作渗透高中地理教学,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文关怀。

在地理教学中深入讲解全球变暖问题、污染治理等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1.2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工作还可以通过讲授地理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文化、尊重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多元文化,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

1.3塑造学生的环境意识德育工作渗透高中地理教学还可以通过讲解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等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促使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环境。

1.4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已经成为当下高中教育的必然要求。

地理学科具有地域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通过地理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以上种种,足以说明德育工作渗透高中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在当今社会,学校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中地理教学应当重视德育工作的渗透和实施,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1优化教学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渗透首先要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来实施。

学校要根据德育工作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精选、设计符合高中生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富有启发和感悟的地理教学内容。

通过选取有社会意义和现实影响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高中地理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它不仅探讨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地理环境,还涉及到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工作需要得到充分的渗透和实施。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一、在题材选择上渗透德育要求地理学科是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学科。

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和地理环境,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选择那些具有德育意义和社会意义的题材,例如环保、社会公平、人权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了解社会和人性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注重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地理学科有非常强的实践性。

高质量的地理教育应该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例如野外考察、地理实验、模拟演练等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现象和环境,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通过赞扬和指导,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

三、加强德育教育的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课堂管理,同时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德育教育,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加自觉地遵循守则、规范行为。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通过合作学习和课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加体会到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从而促进他们的创新和进步。

综上所述,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需要得到有效的渗透和实施。

我们应该注重德育意义和社会意义的题材选择,加强实践教育和课堂管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地理教师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地理教师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地理教师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将以地理课程为载体,积极渗透德育教育,通过以下具体工作计划来达到目标:
1.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地理环境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2. 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合作与分享,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地理环境的问题,加强道德教育的内容渗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积极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校生活,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价值观。

5. 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德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教育。

通过以上工作计划的实施,我将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地理学科知识与技能外,更着重于德育的渗透。

地理学科不仅包含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知识,更蕴含了丰富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等德育元素。

因此,教学任务是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现代公民。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需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德育素养也能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地理现象,提高地理信息素养。

(3)能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表达地理信息,具备一定的地理数据解读能力。

(4)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方法,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特点,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3)结合地理学科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关注可持续发展,提高环保意识。

(3)通过地理学习,认识到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培养全球观念和国际化视野。

(4)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地理实践德育教学方案(3篇)

地理实践德育教学方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状况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行为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关心社会发展,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活动。

二、教学内容1. 地理环境特点: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

2. 资源分布: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等。

3. 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协调发展等。

4. 地理实践活动:野外考察、问卷调查、社会实践等。

三、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1)教师制定活动方案,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

(2)学生分组,明确分工,了解活动流程。

(3)准备活动所需工具、资料等。

2. 实施阶段(1)野外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地理环境特点,了解资源分布。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环境保护意识等。

(3)社会实践:参与社区、企业等单位的实践活动,了解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总结阶段(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活动收获。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反思。

(3)撰写活动报告,展示活动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1)活动参与度: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出勤、积极性、合作精神等。

(2)活动成果:评价学生活动报告、实践活动成果等。

(3)知识掌握: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4)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社会责任感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活动方案。

2.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4. 教师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地理实践活动更具综合性。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高中地理教学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德育工作的渗透与实施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格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工作可以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渗透与实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进行探讨。

1. 课程设计德育工作可以通过课程设计来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

在课程设计中,可以融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的地理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设计中还可以注重学生的思维品德培养,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现象背后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2. 教学方法德育工作还可以通过教学方法的选择来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探究来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还可以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尊重、理解和包容他人,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毅力,培养学生的忍耐和坚韧的品质。

3. 教学内容德育工作还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来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可以注重教材内容的更新与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和关注社会的良好品质。

在教学内容中还可以注重学生的自然观念和环保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

4. 师生关系德育工作还可以通过师生关系的建立来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树立良好的师范形象,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引导,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品德教育,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

1. 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2. 合理设置考核机制德育工作的实施需要合理设置考核机制,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品德评价。

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如何将德育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对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究和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个人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问题,探寻有效的路径和方法,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中地理教学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在其中的渗透更是至关重要的。

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的培养。

通过地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深刻理解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培养出包容、尊重、关爱他人的美德。

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意识。

地理教学中常涉及全球性的问题和挑战,德育的渗透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全球化时代的责任和担当,激发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究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业成就和综合素质提升,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关爱社会的优秀品质,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

2. 正文2.1 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更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责任。

通过地理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更能够增强对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地理知识本身就包含着大量的伦理道德因素,比如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地区的发展等方面都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道德素养来做出正确的判断。

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感和社会情怀,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随着时代的变迁,学校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做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知识传授的同时,如何让德育工作真正渗透到教学中,同样是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1、地理学科的德育教育地理学科注重探究地球自然与人类社会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是一种德育和知识传授相结合的学科。

在地理学科教育中,尤其需要借天地事物,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以地球环境的恶化为例,讨论环保意识的重要性;以地球资源的有限为例,引导学生重视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利用,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地理学科的知识传授需要结合实例,营造生动的情境教育。

通过情景教学,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实地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具体应用和意义,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比如,在教授生态系统时可以让学生实地考察当地的生态系统,了解其运作模式和生态保护的措施,从而让学生充分了解人类与自然生态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注重使学生具有综合思考能力,培养他们应对不同情境下的思考能力,教育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

在授课时,老师可以用不同的例子与学生进行思辨,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开拓他们的思维。

同时,教育学生要以开明的态度看待问题,包容不同的观点,尤其是涉及跨文化交流的地理知识,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1、在语言上嵌入德育教育语言是德育教育的载体之一,通过在语言上进行嵌入式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更易接受德育教育的理念。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用课堂话题引出德育话题,比如以“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为话题,引发学生的热情和思考,同时有针对性的给予引导和解答。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得到德育方面的指引,增强他们的德育意识。

2、在实践中践行德育教育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最好方式是在实践中进行教育。

高中地理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高中地理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高中地理教师德育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勤奋的学习习惯,使其能够在地理学科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2. 培养学生关爱地球、热爱地理的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4.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5.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工作1. 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地理科普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地理学习兴趣;2. 引导学生参与生态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环保垃圾分类等,提高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和实践能力;3. 组织学生参观地理科研机构、地理博物馆、地理风光名胜等,增加学生对地理的认识和体验;4. 举办地理科普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加强学生对地理科学知识的了解和了解,并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思维;5. 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和人文环境,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情怀;6.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直、宽容、友爱、爱劳动等优秀的品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7.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共同参与集体活动;8.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具体措施1. 加强学科知识的结构化教学,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地理知识;2. 通过多媒体宣传、微课堂等方式向学生传达地理科学的前沿成果和重大进展,吸引学生参与地理科学研究中;3.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综合评价;4. 加强课外拓展性教育,组织学生进行科研实践活动、调查研究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5. 在学生自主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活动;6. 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加强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7. 加强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和监控,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8. 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及时了解和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高中地理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高中地理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高中地理教师德育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和思路高中地理教师德育工作计划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成为品德高尚、热爱祖国、有益于社会的新时代青年。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坚持德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全面发展学生的教育理念,把德育工作融入到日常教学、课外活动和学生管理中,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培养学生的独立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向上进取心,使学生能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内容1. 目标意义:培养服务和贡献社会的优秀人才,推动学生的德育全面发展。

2. 工作任务: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地理学科的知识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文明礼仪,推进优良道德品质的塑造。

三、工作措施1. 课堂教学方面:注重德育的渗透,结合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 课外活动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会。

借助地理科学研究课题或论文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

3. 学生管理方面: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严格落实学校规章制度,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

4. 与家长合作方面:经常与家长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四、考核评估1. 观察记录:定期对学生成长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时发现问题。

2. 家长评议:定期通过家长会和电话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征求家长的意见,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3. 学生自评:通过学生的自评,了解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我改进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进步。

五、总结高中地理教师德育工作计划是对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规划,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注重发挥地理学科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水口中学2018-2019年度
王德山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探究寓德育于地理教育教学之中,强化地理学科的德育功能,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地理教育自身的发展方向。

《地理教育指导纲要》和新的初中地理教学大纲出台后,地理教育已经走出了单纯作为一种实用科学学习的传统,成为以提高公民素质为基本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地理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相应价值观为目标的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

因此,探索符合地理学科新特点的德育方式与模式,将德育贯串于地理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已成为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任务。

一、充分发挥地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的、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它提供了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

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向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它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授古今中外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内容,使其德育具有最基础、最丰富的特征。

因此,要寓德育于地理教学之中,强化地理学科的德育功能,就必须充分发挥地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必须紧紧抓住地理学科的特点,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将地理教材中可以挖掘出来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另一方面必须改进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地理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主动获取地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不拘泥、不守旧、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思维品格,引导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科学,树立科学的精神。

要把德育寓于地理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必须把握一个基本原则,这就是实事
求是。

即要从地理学科的实际出发,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将德育自然、和谐地融于学科教学。

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不仅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教育的内容,还需要不断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

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除了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增强教学的思想性外,还要注意改进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努力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过程中,在以自我为主体的活动中自然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二、把德育寓于地理教育活动之中
德育的实施应当按计划,按一定的程序,但更应认识到它无时无处不在,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德育的实施应当有说理、有引导,在明理的基础上及时组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理性教育的成效。

因此,我们除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外,还要注意寓德育于各种地理教育活动之中。

既把德育目标和德育任务渗透到活动过程中,又强化活动过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德育工作的载体。

尽可能地使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都能受到心灵的感动、震撼和启迪,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和体验,促使其内在的道德认识外化为积极的道德行为。

学校中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专题活动是其有效的活动形式。

例如,结合课本中《人口与人种》、《世界语言和宗教》、《合作与发展》等教学内容,我们可以组织自然地理知识、环境保护知识和旅游知识的讲座;组织学生观看有关自然地理知识或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录像;布置学生从动物、植物、水、空气或垃圾中选一个专题,设计幼儿园环境教育活动和制作环境教育的投影片。

这些活动既可以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促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和在处理“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又有助于树立科学的地理意识和地理价值观
念,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幼教专业等的思想教育。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德育的实施还需要设计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带进“社会”,把“社会”引入课堂,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明确责任、经受锻炼。

为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身边的地理事实和地理现象,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

例如,确立带有针对性的课题。

如铁西商业网点分布的调查、影响铁西农业发展的因素的调查等,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或假期到工厂、商店或农村进行参观和社会活动,使他们加深对铁西经济发展成就的了解,在丰富有关地理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这类活动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从社会实际生活中发现并提出一些实实在在而又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学习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从而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坚持与学生身心发展、社会生活变化相适应的德育工作原则
为了提高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实效性,我们在研究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同时,还必须研究和遵循德育工作的规律。

专家认为,德育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社会生活变化相适应,要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与基本道德、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有机结合。

德育不能强加于人,必须符合人的发展需要,必须研究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必须针对青少年学生的新变化,不断改革德育的方式方法,克服成人化和形式主义弊端。

要坚持上述原则,就必须在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把握好四个方面。

其一要强调了解。

进行德育渗透,首先须深化对学生的了解。

当前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有理想、有道德是他们的主体形象。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等问题的出现和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显增多。

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变化的这些状况,我们只有实事求是地调查、准确地了解,从分析现象到把握本质,才能使德育工作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其二要强调针对性,有的放矢才
能收到成效。

我们要把学生道德观中比较普遍存在的某些观点和倾向性问题,有机地结合到学科课堂教学或教育活动中进行深入剖析、正确回答。

从学生最关心的、与他们学习生活联系最密切的问题入手,而不是从已经总结出来的教条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德育渗透。

其三要强调养成教育,把“重人格”和“立规矩”有机结合起来。

在摸清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研究其形成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我们要按照《纲要》的要求和德育的总体目标,既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更重视基本道德、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行为标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四要强调诱导和体验,坚持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德育工作基本原则。

在德育渗透工作中要注意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不断寻找教育的最佳点,既结合教学内容循循说理,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身边一个个日常的道德问题,把说教变成学生自主进行的道德体验过程,让学生在不断进行道德参与、道德选择的同时,增强道德判断能力,逐渐形成稳定的价值取向,逐步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总之,把德育寓于学科教学之中,实施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德育的实施途径和德育的实效性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的关注。

我们地理教师要与其他学科教师一道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以培养新时期的创新人才为目标,积极认真地探究这一课题。

把德育贯串于学科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在强调道德选择的过程中,经过判断、选择,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正确的观念和道德准则,从而使德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