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工作 强化统筹推进,有效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走在省市前列(2018.11.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夯实基础工作强化统筹推进有效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走在省市前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2018年,高质量发展指标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省、市、县相继出台了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实施办法。为有效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走在省市前列,结合本委工作职能和“冲刺四季,谋划2019年”调研活动,谈三个方面:

一、精准理解把握新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需要把握好系统性、动态性、长期性三个维度,注重均衡、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的加以推进。当前,对如东而言,既面临总量尚未较快提升,又遭遇外部环境日益趋紧的压力,也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协同发展、沿海开发等重大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港口优势、空间优势、产业优势、项目优势。要实现走在“一个龙头、三个先锋”新征程前列的目标,必须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新要求:

(一)以实际行动来体现思想解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新的伟大时代,我们要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走在前列,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大

力度解放思想,切实推动如东基础配套、产业能级、城市建设、生态品质、改革创新、人民生活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区域竞争力的新跃升。但是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如东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集约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要结合省、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真正用考核指挥棒推动思想大解放,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以实际行动来为追赶超越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牵头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进一步明确责任科室和具体责任人,注重指标的对标找差和省、市排名监测分析,强化部门间的沟通和向上争取工作,统筹推进好相关指标。

(二)以速度提升来奠定发展基础。“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和基本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如东而言,仍然需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城市建设配套功能不全、民生实事项目与群众需求距离较大、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持欠账较多,关键还是因为我们的产业能级不强、质量效益不高、财政资源不优、动能转换不快。省、市高质量评价体系,既有水平指数,也有发展指数。发展指数是根据各指标比上年的增减情况计算,反映高质量发展进展情况。所以,全县上下要继续牢固树立标志性思维,按照“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提振发展信心、坚持高点定位、主动对标找差,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稳中求进”的关系,加快动能转换、提升发展质效,把自身工作放到全省、全国范围内进行对标,找准自身位置、奋斗目标,分门别类排出学习追赶的标杆,使追赶有目标、超越有方向,以较高的发展速度

来奠定追赶超越的基础。尤其是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发展指数的相应指标,牵头部门每年初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镇(区)、具体的项目,形成环环相扣的有机推进体。

(三)以转型升级来实现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既要系统谋划,更要扎实推进。实践中,关键是找准制约短板、抓住主要矛盾、破解体制障碍、强化创新驱动、化解风险隐患,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素的配置、市场的竞争、资源的开发、环境的约束等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产业的升级、结构的调整、模式的创新、风险的暴露等都将进一步加速。全县上下必须始终突出项目建设这一“牛鼻子”,以“2+4+N”产业体系为主动方向,大力引进一批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强带动力的“四高一强”项目重特大产业项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一批重点智能制造项目,提升制造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全面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拓展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份额加大、结构优化、质态提升、实力增强。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做特做精做优中心城区,努力打造长三角北翼独具特色的滨海新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如东”为目标,用生态文明引领区域新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深入剖析找准新问题

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当前宏观发展环境日益趋紧的形势下,全县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以下深层次问题:

(一)经济结构低松散阶段性特征依然明显。从要素结构看,目前如东县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低端物质要素消耗来支撑,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等高端要素的创新驱动不足。一方面,多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力量还比较薄弱,另一方面,在劳动力供给在总量趋紧的同时,技能型劳动力更加短缺,高级人才、创新型人员尤为匮乏。从产业结构看,产业联系较松散,产业层次较低。产业内及产业间紧密联系、有效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不健全。在产业内,由于产业链普遍较短,通常是大量企业在同一产品领域、甚至同一分工环节扎堆,同一产业中各企业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产业内部关联度不紧密,尚未形成产业内各企业有机协同的生产体系。不少企业呈零星发展态势,远未形成规模化配套,导致产业增值链短,中间环节缺失严重,难以形成上下游与旁侧企业立体交叉的网状产业发展格局。在产业间,则表现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很不充分,不能有效协同农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支撑其提高效率和改善效益。同时,劳动密集、附加值低的传统产业比重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尚在起步阶段。

(二)园区发展集聚规模效应未能有效发挥。虽然如东各园区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十三五”以来的开放开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投资环境日趋优化,入园企业不断增加,经济运行明显趋好,集聚效益开始显现。但是,目前园区的集聚层次还只是低级的离散型集聚,只能产生低层次的集聚效应,虽然集聚了大量的优势资源,但对全县的贡献力仍显不足。大多园区特别是各镇工业集中区,基本还是离散型集聚,且空间布局较

散,每个镇都有一个或多个工业功能区,多数产业遍地开花,呈现“镇镇点火、村村冒烟、无序发展”的局面。离散型集聚是最简单的集聚发展模式,企业之间只是简单的空间集聚,产业关联度很低,企业之间没有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联系,企业之间既不存在市场竞争,也不存在产业内部的分工与合作,是一种低层次的结局模式,不能产生竟争合作剩余效应,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益就比较小。随着区域经济竞争的加剧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进一步强化,必须向更高级的集聚发展模式转型,以产生更大的竞合剩余效应。

(三)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偏紧急需科学破解。“十三五”以来,我县在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一些积极进展,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压力较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水环境总体形势严峻。我县多项水、气污染物指标均未完成上级下达任务,两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仍为V类,地表水好于III 类水质比例达到70%的目标难以实现。能源总量控制政策已成为我县项目落户的关键制约因素,“十三五”能源消费增量控制目标为23.4万吨,2016年、2017年合计能源消费增量为20.6万吨,占“十三五”能源消费增量的88%,全县仅剩余2.8万吨标煤。同时随着石油,化工,天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控减能源消费总量和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也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约,使我县土地资源丰富、土地价格低廉的优势基本丧失,项目落地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