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策略
![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2bad41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8.png)
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策略
小学阶段是孩子发展思维的重要时期,而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是培养孩子思维的基础。
因此,为了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研究策略。
一、启发式的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究和实验得到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二、细节提问式教学
细节提问是一种通过询问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细节提问式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来深入了解某个问题或知识点。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问题,并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
三、思维导图式教学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像为中心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理解知识。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四、案例分析式教学
案例分析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案例分析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
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的应用,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总之,这些研究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088cc9b50b1c59eef9c7b472.png)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南召县白土岗镇火神庙学校课题组质疑释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所谓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并解决疑难问题。
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因此,质疑释疑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呢?一、设置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课堂气氛对学生的智力活动影响很大。
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而过于严肃和单调、呆板的课堂气氛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
因此,要引导学生质疑,创设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至关重要。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问题。
对于那些在平时特别是在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么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和他们一起讨论来加以引导,并纠正其错误的观点,切不可强行要求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深信不疑,按老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让学生知道大胆质疑是认真学习的表现,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多思考,对于那些提不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教师也切莫冷眼旁观或让其难堪,而要对其启发引导,理解学生的思路,给学生圆满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
这既可使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受到锻炼,得到提高,又可使学生因自己终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感到心理满足。
如此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质疑环境,为每一个敢问不会问、会问不敢问的同学解决了后顾之忧。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
二、给学生足够的质疑时间,让学生能够质疑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质疑能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质疑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0f2104e00975f46527d3e1c4.png)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质疑能力低年级的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对周围事充满好奇,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
他们的思想自由,思维还没有被繁重的学习任务、僵化的教学模式和再现性的考试所阻碍、所定势。
因此,质疑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题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一、氛围,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但是以前的课堂教学一般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
现在,我们教师应该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
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课堂说得头头是道的大多是优生,潜能生只是一旁观望。
这时,教师只要注意提供质疑机会,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质疑的热情。
例如: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我有意识地创设质疑情境,然后说:“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比乌鸦的办法好?”这么一说,学生兴趣就高涨起来了。
有的学生说:“把瓶子拿歪,让水流到瓶口边;”有的学生说:“拿一根吸管即方便又能喝着水。
”这样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我在安排小组合作时,考虑学生中个别差异比例搭配,一般六人为一小组。
“二优三中一差”在小组质疑时,由小组长主持,各组员提出预习中产生的疑问,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尝试解答。
这个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质疑,甚至答疑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在预习时动脑想,动手记,动口说。
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参与者,都是学习的主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小组间的质疑后,剩下一些理解不深刻的问题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了。
这些问题一般是优生提出来的,这时教师相机引导,设计一些放缓坡度的小问题,此时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中下水平的学生。
可见,教师给学生一个质疑的机会是多么重要啊!它不仅使学生思维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而且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
二、示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从心理学角度说:多问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求知欲望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的这份天性,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
学生质疑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学生质疑意识与能力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4dab1ba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5.png)
学生质疑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质疑意识与能力主要靠平时的训练和学习来进行培养,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一、鼓励学生多方查阅、多头脑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方查阅相关资料,获取多样的信息,以求拓宽视野,增强深度思考。
要求学生不但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仔细探
究细节问题,学会发现问题,然后善于思考,最终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比不同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做一些比较性质的思考,引导他们发现事物蕴含的规律性,特别
是在阅读理解,文章写作方面,要求学生能从细微处看事物,提出自己的
独到观点,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通过参加比赛促进质疑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可以给他们带来质疑的机会,让他们面对实质性、有难度的问题,通过比赛,让学生经历失败与成功,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能力。
怎样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
![怎样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https://img.taocdn.com/s3/m/3ac7ece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e.png)
怎样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1. 引言1.1 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学会质疑的能力尤为重要。
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思考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会质疑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增强自信心。
通过学会质疑,小学生可以不再盲目接受信息,而是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1.2 学会质疑对小学生的成长有何益处学会质疑是培养小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关键之一。
通过质疑,小学生可以建立起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质疑也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当小学生开始质疑问题时,他们会自然地想要探究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来解决问题。
这种主动求知的态度可以帮助小学生积极地学习和探索,从而提高他们在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
学会质疑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小学生如果能够善于质疑并寻找答案,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学会质疑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益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2. 正文2.1 培养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1. 提供挑战性问题和情景: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和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并提出质疑。
2. 鼓励学生进行对比和辨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观点、事实和证据,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多面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工具: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工具,如书籍、影视资料、互联网等,让学生积极获取信息,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1f0a4c555a8102d276a22fd7.png)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
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
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1.敢问,质疑的起点。
课堂是属于孩子们的,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才会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问。
所以在工作中,对于学生的提问,不管好与坏,对与错,均应给予肯定和称赞,让孩子敢问。
在每次初读过课文后,总是让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或者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谈论交流,对于敢于提问的同学,予以表扬和鼓励,以此带动更多的同学学会提出心中的疑惑。
记得学习《从现在开始》一课时,我让同学们初读课文,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学生纷纷拿起笔读起课文来。
我在学生中巡视,发现居然大部分学生只是拿着笔做样子,根本没在书上作任何记号。
5分钟之后,我说:“现在请你们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们都茫然地望着我,没有一个人敢举手。
我鼓励他们说:“没有关系,只要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就行。
”在老师的鼓励和诱导下,一个又一个问题提出来了。
虽然有的问题与课文中心无关,没有多大思考价值,但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激发和培养,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作好了铺垫。
2.善问,质疑的钥匙。
让学生敢于提问是质疑的第一步,重点是引导学生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怎样才能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我通过一个课例来说明。
例如在学习《矛和盾的集合》时,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问同学们读过课文有什么疑问,有的同学说:“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有的说:“矛和盾是怎样集合的?”“矛和盾集合后会怎么样?”我趁机表扬了提问的同学,并夸他们真会提问,因为这三个问题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学生能自己提出来很难得。
我们还应该教会学生大胆地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课文结尾、人物言行等内容提出疑问。
阅读教学要注重质疑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要注重质疑能力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8b4b71b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2.png)
阅读教学要注重质疑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而质疑能力则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疑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疑问、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通过质疑,不仅可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阅读教学要注重质疑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给学生灌输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理论、引导学生讨论例子等方式,启发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多面性,让学生明白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问或者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和观点。
3.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让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答案的同时,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 教师要及时指导和纠正。
在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答案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的疑问和思考,使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在阅读教学中,质疑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通过注重质疑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三策略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三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6a2185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e.png)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三策略
1. 引导学生用问题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指导他
们用批判性思维来解决这些疑惑。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 创设有主见的环境: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在课外时
间里鼓励学生阅读、写作和关注时事。
老师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的
看法,也可以提供不同的观点和故事,帮助学生创造出一个有主见
的环境,让学生学会质疑和评价信息。
3. 着重培养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的前提。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创意性的活动,如分组讨论和小组研究
报告、辩论和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思考,倡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去看待同一个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d10c003db9f3f90f76c61bf1.png)
一、如何在高效课堂中指导学生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可见,质疑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在我校开展课改以来,所采用的指导学生自学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和主动权,感受到了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喜悦,增强了课堂学习的兴奋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如何在课堂中很好地指导学生学会质疑,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尝试。
一、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使每位学生敢于质疑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现在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不要什么都包办代替,教师应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同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启发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质疑,从而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观,使其养成积极思考,主动质疑,敢于质疑的意识。
二、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教学中,教师应启发、鼓励学生质疑。
对每位起来提出问题的学生都给予表扬、夸奖;对提得好的进行奖励,号召学生学习;对不爱提问的,老师应多点名回答问题,启发他去发现问题,甚至可以故意出错让他来改错;对那些提出易出错的问题的学生更应大力赞扬,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在旁边笑话的学生进行私下的教育,引导他们向敢于提问的同学学习。
三、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只有我们的教师给学生提供各种提问的机会,比如课堂上少讲点,让学生多问点;课后鼓励学生去问或以纸条的方式提问等等,学生才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质疑和提问。
同时,我们的教师应在教学中尽量不将一切都标准化、格式化、绝对化,不提一些没思考余地的问题,相反,教师应多出示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提供一些有刺激性的材料,提出一些有挑战性或无法下定论的问题。
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质疑的空间,从而就有问可提了。
四、引导学生质疑(一)注意引导方式,培养提问技巧1、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问。
我们知道,观察是了解事物特点和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
只有平时对身边的事和物注意观察,了解了事物的特点、丰富了知识,才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才能提得出问题。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https://img.taocdn.com/s3/m/20d488a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e.png)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
首先介绍了质疑能力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指出学生应当具备主动思考和质疑的能力。
然后阐述了质疑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包括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拓展课堂思维等方面。
接着提出了如何有效提升学生质疑能力,包括教师设计启发性问题、倡导思辨性学习等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质疑能力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
提出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质疑能力的建议,包括鼓励学生勇于发问、指导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等方面。
结论指出,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可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实效,重要性,作用,有效方法,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往往被大量的知识所包围,他们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来筛选和理解这些信息。
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质疑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性,探讨质疑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享如何有效提升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能力的实践经验,帮助更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质疑潜能。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相信读者们会更加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有效的方法,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让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更加游刃有余。
2. 正文2.1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质疑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和知识,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
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质疑,学生可以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盲从和机械记忆。
培养质疑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b3599701783e0912a2162ad0.png)
题 启发了学生提问& 接着要解决
处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 发现学生 提出带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教师要 及时予以充分肯定+ 对于提得不够 好的也不要求全责备) 教师要尽量 在课堂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有些 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 无法 一时解决的或是与课文联系不紧# 不重要的& 可向学生说明& 下课后 再讨论) 教师还要适当组织讨论& 彼此交流# 启发& 容易突破难点# 疑点& 使易混点得到澄清& 使疏忽 点得到强化) 创设议论情境& 可以 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开 拓学生思维& 激发课堂教学活力&
其次! 要坚持启发性原则! 激 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学习 -祖 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一课! 可以设 计一个问题链' 人是从猴子变来的 吗& 人与猿有什么不同& 人是不是 动物&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 么& 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谁& 他 们长的什么样子& 吃什么东西& 住 在哪儿& 把每个问题假设为一个 -宝藏$! 解决一个问题等于发现一 个 -宝藏$% 把学生置于 -发现者$ 和 -探索者$ 的位置上! 让学生到 历史的隧洞中去寻宝% 学生随着教 材内容的展现! 不断地发现! 在成 功喜悦的鼓励下继续前进% 诸如此课堂聚焦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文化州市官桥中学 刘小燕
在新课标的形势下! 中考历史
的命题方向朝着考查学生的素质转 变" 质疑能力是素质教育中 #过程 与方法$ 的主要方面! 质疑能力的 提高是透彻地理解知识! 进而取得 中考成功的关键% 那么! 如何培养 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基本的方法包 括' 激发兴趣! 养成习惯( 教给方 法! 提高质疑水平( 巧妙引导! 解 决质疑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70859b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b.png)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一、培养问题意识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渠道来引导学生建立问题意识:1. 鼓励学生多问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问问题,不断地提出疑惑和困惑。
并且对学生的问题给予认真的回答和解释,让学生知道提问题是被鼓励和支持的。
2. 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始思考并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帮助学生建立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
3. 创建困难情境:通过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者情境,在不断尝试和失败中,让学生体会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和意识,使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去质疑和探索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问题驱动的教学1. 引导性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问题导入:在引入新知识或者新概念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有趣或者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去学习和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3. 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一个复杂或者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
三、引导学生提问1. 提问的技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提问的技巧,包括提出明确的问题、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等,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技巧。
2. 学习提问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提出好的问题,如何从问题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启示,从而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
3. 学习提问的态度: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提问态度,包括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善于思考等,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质疑能力。
初中语文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案例
![初中语文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aa176f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5.png)
初中语文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案例
以下是初中语文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案例:
1. 案例一:在《伤仲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质疑“仲永的悲剧是否可以避免”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生可能会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如果仲永的父母没有强迫他去作诗,也许仲永就能过上正常的生活,悲剧就不会发生”。
教师可以通过这个质疑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天赋和努力哪个更重要”、“人生选择和命运的关系”等。
2. 案例二:在《出师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质疑“诸葛亮是否对蜀汉忠诚”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有些学生会认为诸葛亮并非完全忠诚于蜀汉,因为他在北伐中更注重自己的权力地位。
教师可以通过这个质疑引导学生思考诸葛亮的内心世界和历史背景,进一步理解他的选择和行为。
3. 案例三:在《岳阳楼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质疑“范仲淹是否真的忧国忧民”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有些学生会认为范仲淹在文章中表现出过度的忧虑,甚至有些虚伪。
教师可以通过这个质疑引导学生思考范仲淹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进一步理解他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以上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尊重文本、尊重作者,避免过度质疑和曲解原意。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6a2498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8.png)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教育部印发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性:“数学教学应使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锻炼问题解读之能力。
”由此可知,培养学生质疑精神与意识,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小学数学课堂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形式单一、指导方法陈旧等问题。
本文基于此背景,以优化学生质疑能力为研讨目标,结合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从质疑心理、意识、兴趣、技巧四个维度出发,探究培养小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方式,旨在启发一线教师。
一、构建师生信任,优化课堂氛围良好的心理素养是学生做出质疑行为的先决性条件。
而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源自轻松教学氛围和师生深厚信任感,二者缺一不可。
因此,教师需注重师生关系的调和、培养,改变传统教学多教少学、以教代学的形式,将教师权威通过学、教比重重新分化,为学生塑造良师益友形象,使学生摆脱畏惧心理,与教师从心理上产生自然亲近之感。
教师还需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与发育水平,创设新颖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专注听讲,全员参与,逐渐消除学生对数学教育的刻板印象[1]。
学生在此类课堂中能打开心扉,勇于发言、质疑,与教师沟通、辩论,从而强化自身质疑心理与能力。
例如,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钟表时针、分针、秒针的位置正确读出时间,掌握1min=60s,60min=1h 时间单位换算规律,并能结合时间数值反推图像,初步建立数形结合思想。
为了通过图片与数值的差异性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教师将可拨动的钟表带入课堂,请学生掌握读时间要领后做游戏,随机调整时间,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课堂氛围轻松愉快。
在此情境下,教师细心发现学生读数与拨动钟表的数值差异,带头质疑:“同学们看一看,这样拨对吗?”学生根据教师指引开动脑筋质疑。
该活动集观察、实践、质疑于一体,质疑能力培养教育过渡自然,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113e009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9.png)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以疑促学方能求索而创新。
教师有意识地地设疑,使学生生疑、再去解疑,往复循环,最终形成习惯。
标签:数学课堂教学质疑解惑能力我国自古就有“疑而引思,思而求所”的论断。
目前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懒于思考,对数学知识和规律不求甚解,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去大胆质疑,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教师的设疑、学生的质疑,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驱动力,可以对学生创新思维起到发散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疑促学,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老师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心与心的融合过程。
因此,课堂教学中,努力地营造一种质疑互动的学习氛围,不仅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而且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现浅谈如下:一、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敢于质疑好奇求索是学生的天性,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给他们创设质疑情景,鼓励他们大胆质疑。
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心求探索。
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的概念时,教师通过PPT、flash演示“平移与旋转”的动态变化图,可以让学生思考“方向”“距离”起什么作用,这二者缺一行不行,并在动态情景图中质疑图形的位置变了,为什么形状不变?质疑情景会让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并勇于探索。
我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练习时,创设一组“找伙伴”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比较两组算式:由(75+25)×4和75×4+25×4的结果都是400,得到两种等式,算式1:(75+25)×4=75×4+25×4,算式2:75×4+25×4=(75+25)×4,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两种算式提出质疑,并敢于质疑,这时就会有一部分学生把算式2看作是运用了乘法结合律,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思维错觉呢?这是因为括号常常表示结合,教师以括号为条件,并通过两组相关数据让学生对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作出分析、探究,并发现:(1)这种类型的算式实际上就是等式的左右两边调换了位置(2)括号的结合实际上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用加法(3)对比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运算符号,乘法结合律中的算式是三个数相乘,没有加法运算。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c056e45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64.png)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水平教学中,主动问语文老师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
这并非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没有疑问,主要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会“质疑”。
教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水平呢?作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排除心理障碍,培养质疑意识学生读书,一定会产生很多问题,学生上语文课为什么提不出问题呢?主要存有以下几方面的障碍。
1.迷信书本,没有质疑的意识。
教师要协助学生树立质疑的意识,使其理解到书上讲的不一定就完全准确,只有树立了不迷信书本,敢于批判,敢于否定的意识,才有可能实行质疑。
2.没有主动质疑的习惯。
学生大都习惯于去思考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不习惯于自己主动质疑。
这实际上反映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
所以,要使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习惯,就要破除学生对教师的迷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包办代替,让学生从教师“教”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缺乏充足的相关知识。
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所以,即使问题摆在面前他们也会视而不见,根本不知道那就是问题,不知道怎样质疑。
所以,教师平时就要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习惯,培养学生使用学过的知识提出新问题的水平。
4.面子思想严重。
一些学生怕自己答错题丢了面子,所以,出现小学生提问比初中生踊跃,初中生比高中生踊跃,年龄越大问题越少的怪现象。
这其中除了学生随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成熟、稳重的因素外,面子观点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了。
所以,一方面要教育学生丢掉面子思想,不要怕犯错误,怀疑错了、问错了并不是坏事;另一方面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质疑提问的积极性,只要言之有理,都应予以鼓励。
二、创造质疑环境,培养质疑精神1.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目标,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这就使学生产生一种以师为准的思维定势。
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表现出一种“服从”状态,学生没了疑问,也不需提问,长此下去,质疑从何而来呢?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尽量用商量的口吻提问,如“你有什么疑问吗”,“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也能够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质疑,如“你的问题提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
怎样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
![怎样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https://img.taocdn.com/s3/m/f880b19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6.png)
怎样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但是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质疑和筛选,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这项能力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还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
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下怎样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
一、培养好奇心好奇心是引领人们走向知识的第一步,也是学会质疑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一些新奇的事物,让学生产生兴趣;家长可以通过带孩子去看科技展览或参加一些多元化的活动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二、鼓励提问鼓励小学生提出问题是学会质疑的第二步。
提问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事物,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老师和家长都应该鼓励孩子提问,在他们提出问题时积极回答,并且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要告诉孩子,提问是一种好习惯,不要害怕提问。
三、引导思考在提出问题之后,我们还应该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
思考是质疑的第三步,它能够让小学生更理性地对待问题,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启发式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在家里,家长也可以与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对话,引发他们的思考。
四、学会寻找答案学会质疑并不仅仅是提出问题和思考,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寻找答案。
我们应该鼓励小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询问他人等方式来获取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教会小学生怎样正确地获取信息,如何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五、实践应用学会质疑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应用,才能够掌握这一技能。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活动来帮助小学生锻炼质疑的能力,比如让他们参与实验、进行讨论、写一些小论文等。
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予小学生足够的自由度和鼓励,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探索。
在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耐心。
但是这项能力对小学生的成长和未来都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4172a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c.png)
理论探索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
学生善于质疑,并沿着自己认为的方向进行思考。
教师要着重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
为了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 数学 质疑利用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参加学习,不仅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观念,还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害怕提出问题,总是遵循教师的思想进行思考及探讨,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展开。
问题是学生自主思考的体现,所以教师应集中精力培育学生的提问能力。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提问的氛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以往的全班制教学模式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而在课堂上引入提问,是为了表达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可以使学生在促进质疑和消除疑惑的教学过程中迅速成长。
为学生创造提问的氛围,可以使学生因兴趣而变得多疑,因怀疑而变得智慧,从而促使他们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所以,教师应制订计划,创造适当的环境,以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逐步养成敢于思考、敢于提问、敢于说话的习惯。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1.改变教学理念,积极鼓励学生改变教学理念有两个方面:第一,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无法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及指导,他们不是觉得问题很简单,不需要回答,就是觉得学生不理解,要求学生仔细听讲,怕问题会干扰教学过程。
第二,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看法。
另外,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始终在学习中保持怀疑的态度。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大声说出问题,并对不同问题给予回答,鼓励和表扬学生,给予实质性的奖励,特别是针对没有提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提供有效的指导,以便学生在继续学习中发现问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低姿态,以平衡的视角进行教学。
阅读教学中培养质疑能力的三个策略
![阅读教学中培养质疑能力的三个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9fe86a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c.png)
阅读教学中培养质疑能力的三个策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宋代教育学家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可见,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
学会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学会质疑是启智的关键。
所以只有教学生学会质疑,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才能。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发现和解决问题。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深入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学会联想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可见学会联想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前提。
而丰富灵活的联想能力是构建知识的重要成分。
联想对于学生发散思维也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让他们学会联想,至关重要。
有些词语,如孤立地看,或许难以明白其所揭示的事物的本质,或许不能引起读者对其含义的,但联系上下文语境进行联想思考,情形就不同了。
《祝福》中称带祥林嫂到鲁四老爷家做工的卫老婆子为“中人”;祥林嫂被婆婆抢夺回去,“中人”卫老婆子向鲁家道歉:“总是老发昏不小心,对不起主顾。
”“中人”旧谓为双方介绍买卖职业等并做个见证的人。
在《祝福》里,“中人”表面上是介绍职业,实际上是介绍买卖。
卫老婆子那“对不起主顾”的话,就是注脚,如果由“主顾”联想到“中人”,学生就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在鲁镇人的眼里,祥林嫂为什么被视为商品了呢?”联想,有时候能帮助学生触及文章的底蕴。
如《荷塘月色》在写到由蝉声和蛙声把“”从“另一个世界里”拉回到现实里来时这样写道:“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什么也没有。
”学生读到这里,会觉得“”在羡慕蝉声和蛙声的“热闹”。
如果联想到前文,“”是为排遣“颇不宁静”的心情而独处“幽静的荷塘,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的,又怎么会心仪“热闹”呢?热闹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如果再联想到前文,“像今天晚上在苍茫的月色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一个自由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摘要: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从激发兴趣、养成习惯;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积极引导、解决质疑问题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质疑师生关系启发性原则质疑方法讨论
古人云:“学贵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引导学生质疑就能引发学生探究反思,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也源于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质疑:对“完美无缺”的质疑;对教材的质疑;对教师的质疑……
虽然怀疑并不是每次都是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性的解决,但它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性大门的钥匙。
因此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定论的东西。
朱熹常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当然,发展质疑,摆出问题,对学生来讲,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一、激发兴趣,养成质疑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首先要建立起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
(1)发扬教学民主作风。
教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
教学民主是与学生商量,求得心灵上的沟通;是彼此理解,彼此信赖,彼此合作的教学方法。
(2)师生平等相待,营造和谐氛围。
课堂中客观存在的人际关系,制约着师生的
情感、行为,影响着课堂气氛。
教师应该努力地去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平时要经常下班,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和愿望,并主动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可敬又可亲,使他们喜欢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
(3)改进教师在课堂上常用来强化学生注意,随时检查教学效果的提问方式,以及各种反馈方式。
应使提问激起的是学生真正的智力紧张,而不是担心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或担心回答错误而遭到教师指责等引起的紧张和焦虑。
平时在课堂提问中,我是这样对待学生的见解的:在学生发表见解后,若是正确的,我会及时给予表扬;若是在其见解的内容上找不到任何可以肯定的东西,我会从其考虑问题的思路上,思考问题的方法上或者学习态度上给予肯定;有时我还会自我检讨一番(大概是老师刚才还未讲清楚……)。
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增进师生心理相容,有利于维持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其次,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讲《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时,课文“预习提示”是这样评价信陵君为人:礼贤下士,急人所困。
礼贤下士,固然不假,但急人所困,笔者不敢苟同。
因此我首先表明自己的怀疑态度,使同学们对课本的理解热情空前高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质疑。
信陵君窃符救赵,究竟急何人之困?他可曾为自己赖以为生的国家着想过?信陵君不顾国家安危、人民利益,擅自调动军队,即为不义;欺君罔上,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即为不忠;身居高位(仅次于魏王),不为国家着想,不为百姓造福,因一己私利,投奔外国,即为不仁。
可见,信陵君对赵国固然有“义”举,对自己国家却不义、不忠、不仁,因此我们能说他是急人所困的仁人贤士吗?诸如此类的讨论不仅将
师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向了深入,而且更使学生明了:适时允许突破教材的束缚,让自己的思维纵横跌宕,轻舞飞扬,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
质疑不能是脱离教材,漫无边际的提问。
因此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质疑。
首先,布置课前预习。
叶圣陶先生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
”在预习中,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
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
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要学生确立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根据师生共同制定的学习目的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学习,学生的兴趣会更浓。
第三,要告诉学生“疑”一般“设在何处”,置疑方式如何?下表可供参考:
三、积极引导,解决质疑问题。
启发了学生提问,接着要解决处理好学生的提出的问题。
发现学生提出带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充分肯定;对于提得不够好的也不要求全责备。
教师要尽量在课堂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无法一时解决的或是与课文联系不紧、不重要的,可向学生说明,下课后再讨论。
教师还要适当组织讨论,彼此交流、启发,容易突破难点、疑点,使易混点得到澄清,使疏忽点得到强化。
创设议论情境,可以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开拓学生思维,激发课堂教学活力,进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故都的秋》一文,富有暖色的香山红叶,他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他也不写,这是为何?问题的抛出,犹如平静的湖面扔进一颗不小的石子,学生纷纷讨论、交流,精读、深究文本。
待时机成熟,我才道出了个中原委:作者采用了“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散文惯用笔法。
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使他内心投下了忧郁和冷落的阴影,因此,他追求“清”“静”,心头笼罩淡淡的“悲凉”。
正因为如此,作者所观察到的由于情的驱使,他选择了最能表现自己感受的载体:清晨院子所见的景物;槐树的落蕊;秋蝉的残声;秋风秋雨等等。
感情与之融为一体。
以情显景,主要是绘景。
如第一幅画,院里的景象:住——一椽破屋(一座大
厦);泡——一碗浓茶(一杯香茗);看——一汪碧绿的天色(火红的日出);听——几只训鸽的飞声(喜鹊的叫声)。
比较可见,作者所选景物突出的特征是清、静、悲凉。
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I hear,I forget; I see ,I remember; I do ,I understand.”(听到的,过眼云烟;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深刻理解。
)这句格言充分体现了学生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亲自发现、亲自讨论、亲自解决过的问题才是他们印象深刻、理解透彻了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感觉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共同的进步。
参考书目:
柳斌主编《教育艺术与方法全书》,中国物资出版社
钟启泉主编《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邦凡、何光全《试论教师素质教育》,《师资培训研究》
袁贵仁《新课程需要新型教师》,《中国教育报》2003年9月6日第3版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