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景区廊道规划设计的三条准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景区廊道规划设计的三条准则
(2010-01-27 16:24:08)
标签:
旅游
唐继刚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看,自然景区是由多种生态系统,或称景观要素镶嵌而成的景观。

在其内部,既有森林、村镇等非线性的景观要素,即缀块,也有河流、道路等线性的景观要素,即廊道。

在旅游、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自然景区通常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景观破碎化,继而造成生态环境质量的退化。

在破碎化的景观中,廊道对生态环境有非常突出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因此,在规划自然景区时,应特别重视对廊道的规划设计。

廊道规划设计总的要求是综合考虑人的需要、生态保护的需要,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为了解决或缓解我国自然景区中带有普遍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廊道规划设计中应坚持以下3条准则:
一、设法降低公路廊道对景区环境的负面影响
索道一度由于有碍观瞻、破坏山体等原因而备受争议。

现今很多景区已经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然而,公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却经常被规划师、景区管理者忽视。

事实上,公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小于索道。

公路会分割生物栖息地、阻碍物种迁移,并可能阻碍地下水、地表水循环,其建设会破坏表土、植被,其运营会带来噪声和污染。

尤以环山、环湖道路,横穿森林、
湿地、峡谷的道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大。

降低公路对环境负面影响的途径有三条:一是减少对公路交通的依赖性,用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交通方式部分地替代公路交通,形成多种交通方式相互配合的景区交通体系;二是科学设计公路的位置与走向,尽量避开生态环境相对敏感的地带;三是采用动物通道、高架桥等工程技术手段减弱公路对物种、水、土壤、岩石的扰动。

二、对河流廊道的水泥堤岸进行生态化改造
在一些自然景区,出于防洪、灌溉等水利方面的目的,过去人们建造了水泥材质的河流堤岸并沿用至今。

水泥堤岸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生态功能都与自然堤岸相去甚远,既难以满足游客亲水、审美的需要,也会带来河流生态环境问题。

它会切断水循环,限制土壤的呼吸,抑制水生植物和堤岸植物的生长,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削弱河流的自净能力。

为此,有必要对水泥堤岸进行生态化改造,以适应观光休闲、生态保护的需要。

改造的方向是建造人工自然型的堤岸。

人工自然型的堤岸有多种具体形式,其共同特征是主要利用石块、土壤、植被等自然材料建造,外部形态、生态功能类似于自然堤岸,便于游客进行亲水活动,有利于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也符合防洪、灌溉的要求。

三、建设绿色廊道以提高景区生态环境质量
绿色植被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多种生态功能。

线状或带状的植被称为
绿色廊道。

规划建设绿色廊道,利用绿色植被的生态功能是修复破碎化的景观,修复自然景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规划多少绿色廊道,规划什么样的绿色廊道要根据景区对绿色廊道生态功能的需求而定。

如果一个自然景区想阻止外围工矿企业对景区大气的污染,只需在迎风面建设一条绿色廊道即可。

如果一个生物栖息地支离破碎的自然景区想保持生物多样性,就要规划很多绿色廊道连接各个生物栖息地,以帮助各种野生动物在不同栖息地之间自由迁移。

如果一条规划中的河岸绿色廊道功能定位是过滤农业退水中的营养物质,宽度设计为几十米即可满足需要。

如果这条河岸绿色廊道的功能定位改为既过滤农业退水中的营养物质,又充当多种大型脊椎动物的迁移通道,它的宽度就要设计为几百米甚至几公里,具体的宽度要视动物种类而定。

因为,过窄的绿色廊道通常无法提供大型脊椎动物所需的生存环境。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旅游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