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控制模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此A/D的转换部分,我们仍采用查表法编着程序。设计思路如下图示:
光传感器模块
??我们在轿厢底部装置光传感器,用于检测轿厢是否到达指定的位置。关于光传感器的选择,有以下方案:
方案一:采用外部光感应式光电传感器。在要定位的位置安装发光装置,如发光二级管等,光电传感器感应发光装置发出的光并使其转换为电信号。但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此方案并不能准确感应到光信号。但也可以用红外线等不可见光来消除此影响,但干扰也一定很大,且红外线发射装置价格较高,不且实际,故不采用本方案。
由图分析计算可知此多谐振荡器的周期理论上为:
故其频率为:
)重力传感器模块
2.4.1)重力传感器部分我们采用典型的压力测量电路,电路如图示:电路中,我们选择OP07作为仪用放大电路的放大器件,参数与通用运放NE5532比较如下:
共模抑制比(CMRR)
噪声电压
供电电压
OP07D
90~110
±3V~±18V
平层过程由两个部分控制:
A)程序控制电机的步长
? ?a)自学习阶段:
1)让电机从楼顶到楼底,再从楼底到楼顶来回运动几个回合,查询出竖井的高度和上下边界,记录入TABLE,方便后面使用。
2)让电机再来回运行几个回合,通过光耦查询出每层楼的高度和光耦所在的位置,记录入TABLE。
示意图如下:
b)实际控制阶段:
????在自学习阶段测试完整个竖井的高度和每层楼的高度后,将其数据记录入一个专用的表TABLE中。实际程序执行时,程序自动查阅TABLE,找出所要转动的长度,再计算出步进电机要转动的圈数,然后再经过电机的驱动对电机控制。电机的详细控制详见<电机控制部分>。
???? C)程序对速度的设定:
????在实际编程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设定每秒钟的脉冲数多少来控制电机的转速。我们所用的电机平均转一周绳子所掠过的长度为6.05cm。结合步进电机的特点,我们把加速过程设置15个速度跳变来达到加速的目的,15个速度跳变我们程序设置的时间分别为7800us,6000 us,5400 us,4800,4200 us,3600 us,3000 us,2400 us,2100 us,1800 us,1500 us,1200 us,900 us,600 us,500 us,400 us,350 us,170us。即每秒的脉冲数分别达到128个脉冲/S,167个脉冲/S,185个脉冲/S,218个脉冲/S,238个脉冲/S,278个脉冲/S,330个脉冲/S,417个脉冲/S,476个脉冲/S,556个脉冲/S,668个脉冲/S,833个脉冲/S,1110个脉冲/S,1670个脉冲/S,2000个脉冲/S,2500个脉冲/S,2860个脉冲/S,5880个脉冲/S。这样整个加速时间就会达到46717us。又我们在编程时把电机的转速设置为1转/400个脉冲,即0.0605m/400个脉冲。
????? 4)两片系统板,便于以后系统功能扩展。
单元电路的设计与论证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此系统的各个模块可以简化如图1所示:
单片机最小系统
本系统的系统板主要由MCS51系列单片机AT89C52组成。AT89C52有8K字节的片内ROM、256字节的片内RAM、3个16位定时器和六个中断源,其有8K字节的ROM足够本系统中的编程部分。
UA741CP
70
~
±7V~±36V
由于传感器输出信号是用于A/D采样,所以要求精度较高的放大器,而且输出信号的噪声电压在10mV以内,输出信号峰峰值在0~5V之间,通过对桥式传感电路的测试,放入500g的砝码,可以得到100mV的电压,放大400倍,即可用于A/D采样。选用OP07D组成两极反相放大器。第一级U10A,U10B,U11A组成仪用放大器。第二级U11B为反相放大器,放大倍数为20倍。C28,C31,C30是输出去耦,AN0为输出端,由于电路中积累了电荷,使得AN0电压变化缓慢,所以在AN0端接入R=10K的电阻作负载。电路中的D5、D6组成限幅器,C7,C8,C2,C1是电源去耦电路。
电机及驱动调速模块:
方案一:电机选用直流电机。
驱动部分采用电阻网络或数字电位器调整电动机的分压,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但是电阻网络只能实现有级调速,而数字电阻的元器件价格比较昂贵。再加上一般电动机的电阻很小,但电流很大,分压不仅会降低效率,而且实现很困难。更为主要的问题是一般电动机如直流电机很难使其立即停止,达不到电梯的在定点停止的效果。
电梯控制模型
设计人员:魏磊 胡浩博 王品?? 指导老师:张丹 沈小丰等
摘要
本系统采用两片单片机(89C52)作为内外招信号的检测和控制核心。内外招使用按键按下与否带来的电平的改变来控制对应的单片机输入或输出口工作。楼层检测使用反射式红外传感器;轿厢负载采用精密压力传感器;速度控制采用易控的步进电机外加微小误差转子;在竖井的侧面固定了轨道以防止轿厢的晃动。基于这些完备而可靠的硬件设计,使用了一套独特的软件算法,实现了电机在运动和加速经及减速过程的精确控制。
方案二:采用一个单片机控制所有的按键、LED、数码管显示、电动机的转动、传感器经A/D转换后输出的信号,等等。并对以上所有信号进行处理。这样做的优点是电路比较简单,工作量小。但是此方案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只有一片单片机,从功能上看虽然比较强大,但编着程序量显然复杂的多;又输出部分比较多会显得电路十分零乱;再加上整机调试过程时纠错和调试都比较麻烦,故不采用本方案。
此最小系统除了具有一般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功能如地址锁存、输入输出控制外,另外它的主要特点是它的输出口部分接有液晶显示,可以数字显示各要输出的状态和数据,系统板的P1,P2,P3口经过三级管和发光二级管相接,可以显示各口线的实时工作状态。关于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连接图和电路,由于教材上已介绍的很详细,在这里我们不再多述。
方案二:电机选用直流电机。
驱动部分采用继电器对电动机的开或关进行控制,通过开关的切换对电动机的速度进行调整。这个方案的优点是电路较简单,缺点除了继电器的响应时间慢、机械结构易损坏、寿命较短、可靠性不高外,还有方案一中的主要问题也不能克服。
方案三:直接用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BY-2HB03M。由于参赛时间有限,再加上货源不足,又由于是电机的负载只有一公斤左右,满足条件的直流电机很少,又因直流电机在断电的时候很难控制其速度,容易出现电机不能快速停止的情况。用步进电机再加上程序控制基本上可克服上述困难。又由于货源的问题我们选用的步进电机驱动电流为2A左右,在一般的实验情况下很难达到要求,又由于安全性问题,故我们决定采用此步进电机和其配套的驱动器。
电压放大倍数计算如下:
即整个电路的放大倍数约为400倍。
???2.4.2)机械部分:
我们在实际调试过程中发现:由于砝码与应变片的接触面积较大,导致应变片的形变不能正确反应出砝码的质量。故我们经过讨论后决定采用天平称重部分的原理,特制做一个托盘。这样砝码与应变片就可以进行“点”接触,称重的误差较小。具体示意图如图2.4.2所示:其中的竖直挡板用于防止在运动过程中砝码的掉落,水平挡板上加一个较软的皮片,防止托盘晃动。
本设计的主要特色:
软件部分设置一个自学习过程,让单片机识别楼层的高度和各个平层的位置。
步进电机靠程序和反射式传感器双重控制,组成一闭环系统。
轿厢在有轨道的滑槽内运动,减小了轿厢的摆动和它与轨道的摩擦。
仿天平的称重原理,再加上精密压变片使称重精确度很高。
数码管、发光二级管和液晶的显示,使运动状态和响应一目了然。
各个功能的软件部分具体思路和算法如下:
Fra Baidu bibliotek)电机控制部分:
轿厢运行部分:我们知道,任何从静止开始的运动过程都要经过加速和减速的过程。故我们在程序的设计过程中把电机的运行过程分为加速、匀速和减速三个阶段。我们调节方波的频率大小来控制步进电机的转速,调节方波信号的个数来控制步进电机的转过的角度,达到控制轿厢移动高度。整个电机的运行过程大致如图3.1.1所示:
电路分析:我们知道,只要将555定时器的Vi1和Vi2接在一起可以接成施密特触发器。我们把施密特触发器的反相输出端经RC积分电路接回到它的输入端,就构成了多谐振荡器。在电路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减轻555中的门G4的负载,我们特在电路中将TD与R1接成了一个反相器,它的输出与原输出在高低电平状态上完全相同。将其输出经R2和C组成的积分电路接到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详具体电路见图2.3.1。
优化的软件设计算法,智能化的自动控制,定位精确。
电梯控制模型
总体方案设计与论证
方案一: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主要器件来控制电机的运动、电梯内外按键的响应、按键后的电路显示等等。用PLC编程较简单,电路也不复杂,但此方案的各个模块的费用都比较高,考虑到我们组员对PLC的控制和编程都不太熟悉。故我们决定不采用本方案,而采用我们熟悉的且价格比较低的单片机实现本系统。
方案三:本方案采用两个系统板来控制。见图1.1.2:当外部人为操作电梯的指令发出,经过A/D转换和系统板二的处理后发出信号到系统板一,系统板一通过指令来控制步进电机的工作从而带动轿厢的运动。由于控制步进电机的程序比较复杂,故专门用一片系统板。系统板二则负责按键的控制、LED、数码管的显示、电动机的转动、传感器经A/D转换后输出的信号的处理等等。此方案虽比方案一多一个系统板,但结构清晰,便于调试,故我们经过讨论决定选择本方案。
A/D转换模块
芯片选择:本系统主要有二个A/D转换模块,将传感器得到的信号转换为单片机可以处理的数字信号。本系统的A/D转换我们选用的芯片为MAX191。MAX191是12位低功率的转换器,它的平均转换时间为~,即采样速率可以达到120K左右,而我们以前常用的A/D0809的平均转换时间只有90~115us,采样速率远小于MAX191。另MAX191除了具有上述优点外,它自身带有触发脉冲,和状态位,可以进行状态查询,这些都是ADC0809所没有的性能,故我们选择MAX191作为本实验用的A/D转换器。
)报警模块
???方案一、直接采用单片机控制输出口电平产生的高频方波信号来控制蜂鸣器的发声与否。这样做的优点是电路比较简单,控制也较简单,但缺点是使本来复杂的编程部分更为复杂。
方案二、签于方案一,本方案采用555做成的多谐振荡器产生的方波信号来控制小功率的蜂鸣器工作,电路如图2.3.1所示。工作原理:当电梯未到达指定的楼层或未超重时,555的第4脚一直处于低电平状态,当到达指定楼层或因为负重过大而超重时,555的第四脚将转向高电平,此时振荡器开始工作,产生高频的方波,从而使蜂鸣器发声。
平层部分
本部分特色:自学习
自学习过程即电梯在划定每层的高度之前,程序控制部分可以控制电机在整个竖井之间来回运动,光耦可以测试出各个楼层所在的位置,并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入特定的表中。当程序运行时,通过查表可以定位电机的制动位置。这样做的优点是电梯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所做的竖井模型。任何竖井,只要上面具有我们轿厢底部可以感应到的光耦就可以在指定位置制动,从而达到平层的目的。
当轿厢到达我们定义的位置时,将会有光被反射回来,这样光电传感器将会接收到,并将其转换为低电平,再由电路传至单片机中,从而控制轿厢的制动。
软件部分
整个系统工作过程如所示:
电源打开时,电梯轿厢停靠在任意位置。此时要判断是否有外招或内招,即判断是否应该工作。若有,则电机即要开始转动到指定位置,期间要继续检测是否还有外招或内招。若有,先判断是否在其工作的范围,若在其范围内,响应;若不在范围内,不响应。期间光电信号一直检测,看是否到达目的的,当到达时,即可停止。平层在停止的位置,一直等下一个内招或外招来临。
方案二:采用单光束反射取样式光电传感器如ST138。ST138由高发射功率红外光电二极管和高灵敏度光电晶体管组成,它的检测距离可调整范围大,采用非接触检测方式,非常适合我们系统中移动的轿厢对定点位置的检测。签于以上优点,我们决定采用本方案。
ST138的参数如下:
我们把光电传感器固定在轿厢的底部,并在竖井的对应位置放置反光的薄板。这样
本方案特色1)本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后面检错和调试
?? ???2)采用二个系统板,则两个系统板可以分开控制:其中系统板二专用来响应外界输入的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另一个单片机(系统板一)可以解放出来专门控制电机和系统板二发过来的信号。
????? 3)系统板二可以固定在轿厢内,专门对轿厢内和电梯外部上下楼按键信号进行处理。系统板一放在外部,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
光传感器模块
??我们在轿厢底部装置光传感器,用于检测轿厢是否到达指定的位置。关于光传感器的选择,有以下方案:
方案一:采用外部光感应式光电传感器。在要定位的位置安装发光装置,如发光二级管等,光电传感器感应发光装置发出的光并使其转换为电信号。但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此方案并不能准确感应到光信号。但也可以用红外线等不可见光来消除此影响,但干扰也一定很大,且红外线发射装置价格较高,不且实际,故不采用本方案。
由图分析计算可知此多谐振荡器的周期理论上为:
故其频率为:
)重力传感器模块
2.4.1)重力传感器部分我们采用典型的压力测量电路,电路如图示:电路中,我们选择OP07作为仪用放大电路的放大器件,参数与通用运放NE5532比较如下:
共模抑制比(CMRR)
噪声电压
供电电压
OP07D
90~110
±3V~±18V
平层过程由两个部分控制:
A)程序控制电机的步长
? ?a)自学习阶段:
1)让电机从楼顶到楼底,再从楼底到楼顶来回运动几个回合,查询出竖井的高度和上下边界,记录入TABLE,方便后面使用。
2)让电机再来回运行几个回合,通过光耦查询出每层楼的高度和光耦所在的位置,记录入TABLE。
示意图如下:
b)实际控制阶段:
????在自学习阶段测试完整个竖井的高度和每层楼的高度后,将其数据记录入一个专用的表TABLE中。实际程序执行时,程序自动查阅TABLE,找出所要转动的长度,再计算出步进电机要转动的圈数,然后再经过电机的驱动对电机控制。电机的详细控制详见<电机控制部分>。
???? C)程序对速度的设定:
????在实际编程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设定每秒钟的脉冲数多少来控制电机的转速。我们所用的电机平均转一周绳子所掠过的长度为6.05cm。结合步进电机的特点,我们把加速过程设置15个速度跳变来达到加速的目的,15个速度跳变我们程序设置的时间分别为7800us,6000 us,5400 us,4800,4200 us,3600 us,3000 us,2400 us,2100 us,1800 us,1500 us,1200 us,900 us,600 us,500 us,400 us,350 us,170us。即每秒的脉冲数分别达到128个脉冲/S,167个脉冲/S,185个脉冲/S,218个脉冲/S,238个脉冲/S,278个脉冲/S,330个脉冲/S,417个脉冲/S,476个脉冲/S,556个脉冲/S,668个脉冲/S,833个脉冲/S,1110个脉冲/S,1670个脉冲/S,2000个脉冲/S,2500个脉冲/S,2860个脉冲/S,5880个脉冲/S。这样整个加速时间就会达到46717us。又我们在编程时把电机的转速设置为1转/400个脉冲,即0.0605m/400个脉冲。
????? 4)两片系统板,便于以后系统功能扩展。
单元电路的设计与论证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此系统的各个模块可以简化如图1所示:
单片机最小系统
本系统的系统板主要由MCS51系列单片机AT89C52组成。AT89C52有8K字节的片内ROM、256字节的片内RAM、3个16位定时器和六个中断源,其有8K字节的ROM足够本系统中的编程部分。
UA741CP
70
~
±7V~±36V
由于传感器输出信号是用于A/D采样,所以要求精度较高的放大器,而且输出信号的噪声电压在10mV以内,输出信号峰峰值在0~5V之间,通过对桥式传感电路的测试,放入500g的砝码,可以得到100mV的电压,放大400倍,即可用于A/D采样。选用OP07D组成两极反相放大器。第一级U10A,U10B,U11A组成仪用放大器。第二级U11B为反相放大器,放大倍数为20倍。C28,C31,C30是输出去耦,AN0为输出端,由于电路中积累了电荷,使得AN0电压变化缓慢,所以在AN0端接入R=10K的电阻作负载。电路中的D5、D6组成限幅器,C7,C8,C2,C1是电源去耦电路。
电机及驱动调速模块:
方案一:电机选用直流电机。
驱动部分采用电阻网络或数字电位器调整电动机的分压,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但是电阻网络只能实现有级调速,而数字电阻的元器件价格比较昂贵。再加上一般电动机的电阻很小,但电流很大,分压不仅会降低效率,而且实现很困难。更为主要的问题是一般电动机如直流电机很难使其立即停止,达不到电梯的在定点停止的效果。
电梯控制模型
设计人员:魏磊 胡浩博 王品?? 指导老师:张丹 沈小丰等
摘要
本系统采用两片单片机(89C52)作为内外招信号的检测和控制核心。内外招使用按键按下与否带来的电平的改变来控制对应的单片机输入或输出口工作。楼层检测使用反射式红外传感器;轿厢负载采用精密压力传感器;速度控制采用易控的步进电机外加微小误差转子;在竖井的侧面固定了轨道以防止轿厢的晃动。基于这些完备而可靠的硬件设计,使用了一套独特的软件算法,实现了电机在运动和加速经及减速过程的精确控制。
方案二:采用一个单片机控制所有的按键、LED、数码管显示、电动机的转动、传感器经A/D转换后输出的信号,等等。并对以上所有信号进行处理。这样做的优点是电路比较简单,工作量小。但是此方案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只有一片单片机,从功能上看虽然比较强大,但编着程序量显然复杂的多;又输出部分比较多会显得电路十分零乱;再加上整机调试过程时纠错和调试都比较麻烦,故不采用本方案。
此最小系统除了具有一般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功能如地址锁存、输入输出控制外,另外它的主要特点是它的输出口部分接有液晶显示,可以数字显示各要输出的状态和数据,系统板的P1,P2,P3口经过三级管和发光二级管相接,可以显示各口线的实时工作状态。关于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连接图和电路,由于教材上已介绍的很详细,在这里我们不再多述。
方案二:电机选用直流电机。
驱动部分采用继电器对电动机的开或关进行控制,通过开关的切换对电动机的速度进行调整。这个方案的优点是电路较简单,缺点除了继电器的响应时间慢、机械结构易损坏、寿命较短、可靠性不高外,还有方案一中的主要问题也不能克服。
方案三:直接用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BY-2HB03M。由于参赛时间有限,再加上货源不足,又由于是电机的负载只有一公斤左右,满足条件的直流电机很少,又因直流电机在断电的时候很难控制其速度,容易出现电机不能快速停止的情况。用步进电机再加上程序控制基本上可克服上述困难。又由于货源的问题我们选用的步进电机驱动电流为2A左右,在一般的实验情况下很难达到要求,又由于安全性问题,故我们决定采用此步进电机和其配套的驱动器。
电压放大倍数计算如下:
即整个电路的放大倍数约为400倍。
???2.4.2)机械部分:
我们在实际调试过程中发现:由于砝码与应变片的接触面积较大,导致应变片的形变不能正确反应出砝码的质量。故我们经过讨论后决定采用天平称重部分的原理,特制做一个托盘。这样砝码与应变片就可以进行“点”接触,称重的误差较小。具体示意图如图2.4.2所示:其中的竖直挡板用于防止在运动过程中砝码的掉落,水平挡板上加一个较软的皮片,防止托盘晃动。
本设计的主要特色:
软件部分设置一个自学习过程,让单片机识别楼层的高度和各个平层的位置。
步进电机靠程序和反射式传感器双重控制,组成一闭环系统。
轿厢在有轨道的滑槽内运动,减小了轿厢的摆动和它与轨道的摩擦。
仿天平的称重原理,再加上精密压变片使称重精确度很高。
数码管、发光二级管和液晶的显示,使运动状态和响应一目了然。
各个功能的软件部分具体思路和算法如下:
Fra Baidu bibliotek)电机控制部分:
轿厢运行部分:我们知道,任何从静止开始的运动过程都要经过加速和减速的过程。故我们在程序的设计过程中把电机的运行过程分为加速、匀速和减速三个阶段。我们调节方波的频率大小来控制步进电机的转速,调节方波信号的个数来控制步进电机的转过的角度,达到控制轿厢移动高度。整个电机的运行过程大致如图3.1.1所示:
电路分析:我们知道,只要将555定时器的Vi1和Vi2接在一起可以接成施密特触发器。我们把施密特触发器的反相输出端经RC积分电路接回到它的输入端,就构成了多谐振荡器。在电路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减轻555中的门G4的负载,我们特在电路中将TD与R1接成了一个反相器,它的输出与原输出在高低电平状态上完全相同。将其输出经R2和C组成的积分电路接到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详具体电路见图2.3.1。
优化的软件设计算法,智能化的自动控制,定位精确。
电梯控制模型
总体方案设计与论证
方案一: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主要器件来控制电机的运动、电梯内外按键的响应、按键后的电路显示等等。用PLC编程较简单,电路也不复杂,但此方案的各个模块的费用都比较高,考虑到我们组员对PLC的控制和编程都不太熟悉。故我们决定不采用本方案,而采用我们熟悉的且价格比较低的单片机实现本系统。
方案三:本方案采用两个系统板来控制。见图1.1.2:当外部人为操作电梯的指令发出,经过A/D转换和系统板二的处理后发出信号到系统板一,系统板一通过指令来控制步进电机的工作从而带动轿厢的运动。由于控制步进电机的程序比较复杂,故专门用一片系统板。系统板二则负责按键的控制、LED、数码管的显示、电动机的转动、传感器经A/D转换后输出的信号的处理等等。此方案虽比方案一多一个系统板,但结构清晰,便于调试,故我们经过讨论决定选择本方案。
A/D转换模块
芯片选择:本系统主要有二个A/D转换模块,将传感器得到的信号转换为单片机可以处理的数字信号。本系统的A/D转换我们选用的芯片为MAX191。MAX191是12位低功率的转换器,它的平均转换时间为~,即采样速率可以达到120K左右,而我们以前常用的A/D0809的平均转换时间只有90~115us,采样速率远小于MAX191。另MAX191除了具有上述优点外,它自身带有触发脉冲,和状态位,可以进行状态查询,这些都是ADC0809所没有的性能,故我们选择MAX191作为本实验用的A/D转换器。
)报警模块
???方案一、直接采用单片机控制输出口电平产生的高频方波信号来控制蜂鸣器的发声与否。这样做的优点是电路比较简单,控制也较简单,但缺点是使本来复杂的编程部分更为复杂。
方案二、签于方案一,本方案采用555做成的多谐振荡器产生的方波信号来控制小功率的蜂鸣器工作,电路如图2.3.1所示。工作原理:当电梯未到达指定的楼层或未超重时,555的第4脚一直处于低电平状态,当到达指定楼层或因为负重过大而超重时,555的第四脚将转向高电平,此时振荡器开始工作,产生高频的方波,从而使蜂鸣器发声。
平层部分
本部分特色:自学习
自学习过程即电梯在划定每层的高度之前,程序控制部分可以控制电机在整个竖井之间来回运动,光耦可以测试出各个楼层所在的位置,并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入特定的表中。当程序运行时,通过查表可以定位电机的制动位置。这样做的优点是电梯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所做的竖井模型。任何竖井,只要上面具有我们轿厢底部可以感应到的光耦就可以在指定位置制动,从而达到平层的目的。
当轿厢到达我们定义的位置时,将会有光被反射回来,这样光电传感器将会接收到,并将其转换为低电平,再由电路传至单片机中,从而控制轿厢的制动。
软件部分
整个系统工作过程如所示:
电源打开时,电梯轿厢停靠在任意位置。此时要判断是否有外招或内招,即判断是否应该工作。若有,则电机即要开始转动到指定位置,期间要继续检测是否还有外招或内招。若有,先判断是否在其工作的范围,若在其范围内,响应;若不在范围内,不响应。期间光电信号一直检测,看是否到达目的的,当到达时,即可停止。平层在停止的位置,一直等下一个内招或外招来临。
方案二:采用单光束反射取样式光电传感器如ST138。ST138由高发射功率红外光电二极管和高灵敏度光电晶体管组成,它的检测距离可调整范围大,采用非接触检测方式,非常适合我们系统中移动的轿厢对定点位置的检测。签于以上优点,我们决定采用本方案。
ST138的参数如下:
我们把光电传感器固定在轿厢的底部,并在竖井的对应位置放置反光的薄板。这样
本方案特色1)本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后面检错和调试
?? ???2)采用二个系统板,则两个系统板可以分开控制:其中系统板二专用来响应外界输入的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另一个单片机(系统板一)可以解放出来专门控制电机和系统板二发过来的信号。
????? 3)系统板二可以固定在轿厢内,专门对轿厢内和电梯外部上下楼按键信号进行处理。系统板一放在外部,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