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层全空气系统的气流组织计算
气流组织得设计计算
![气流组织得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0c601bf3caaedd3382c4d37d.png)
四、气流组织得设计计算气流组织设计得任务就是合理地组织室内空气得流动与分布、确定送风口得型式、数量与尺寸,使工作区得风速与温差满足工艺要求及人体舒适感得要求。
气流组织得效果可以用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Air Diffusion Performance Index)来评价,它定义为工作区内各点满足温度、湿度与风速要求得点占总点数得百分比。
可以通过实测来确定。
以下介绍几种气流组织得设计方法。
气流组织设计一般需要得已知条件如下:房间总送风量(m3/S);房间长度(m);房间宽度(m);房间净高(m);送风温度(℃);房间工作区温度 (℃);送风温差(℃)。
气流组织设计计算中常用得符号说明如下:——空气密度,取1、2 (kg/m3);——空气定压比热容,取1、01 kJ/(kg·℃);——房间总送风量(m3/S);——房间长度(m);——房间宽度(m);——房间净高(m);——要求得气流贴附长度(m),等于沿送风方向得房间长度减去1 m;——送风温度(℃);——房间工作区温度(℃);——射流自由度,其中为每个风口所管辖得房间得横截面面积(m2);——风口直径,当为矩形风口时,按面积折算成圆得直径(m)。
(一)侧送风得计算除了高大空间中得侧送风气流可以瞧做自由射流外,大部分房间得侧送风气流都就是受限射流。
侧送方式得气流流型宜设计为贴附射流,在整个房间截面内形成一个大得回旋气流,也就就是使射流有足够得射程能够送到对面墙(对双侧送风方式,要求能送到房间得一半),整个工作区为回流区,避免射流中途进人得工作区。
侧送贴附射流流型如图6-10所示 (图中断面I-I处,射流断面与流量都达到了最大,回流断面最小,此处得回流平均速度最大即工作区得最大平均速)。
这样设计流型可使射流有足够得射程,在进人工作前其风速与温差可以充分衰减,工作区达到较均匀得温度与速度;使整个工作区为回流区,可以减小区域温差。
因此,在空调房间中,通常设计这种贴附射流流型。
空气调节设计说明书(全空气系统)
![空气调节设计说明书(全空气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5dbb8e555a8102d277a22f46.png)
——屋面和外墙的传热系数W/(m2·℃);
——计算时刻,h;
——围护结构表面受到周期为24h谐性温度波作用,温度波传到内表面的时间延迟,h;
——温度波的作用时间,即温度波作用于围护结构外表面的时间,h;
——作用时刻下,围护结构的冷负荷计算温差,简称负荷温差,℃。
内墙、门、楼板传热的冷负荷
计算方法同窗户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但一层大门一般有遮阳。
(c)热风侵入形成的冷负荷
由于外门开启而渗入的空气量G按下式计算:
G=nVmγw kg/h
式中Vm——外门开启一次(包括出入各一次)的空气渗入量(m2/人次?h),按下表3—9选用;
n——每小时的人流量(人次/h);
γw——室外空气比重(kg/m2)。
——附加温升,取邻室平均温度与室外平均温度的差值℃;
——室内设计温度℃。
外窗玻璃瞬变传导得热形成的的冷负荷
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玻璃窗瞬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W(3-3)
式中 ——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W;
——窗口的面积 ;
——玻璃窗的传热系数,单层窗可取5.8 W/(m2·℃),双层窗可取2.9 W/(m2·℃);
——照明灯具所需功率,W;
——ζ-T时间照明散热的冷负荷系数;
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其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n1n2qXζ-T W(3-7)
式中 ——室内总人数;
——群集系数;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时成年男子散热量,W;
——ζ-T时间人体显热散热量的冷负荷系数;
空调新风冷负荷
KW(3-8)
式中 ——新风冷负荷KW;
变风量
(2)空气-水系统(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
气流组织计算
![气流组织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7d8049ff61fb7360b4c658c.png)
气流组织的校核 空气调节区的气流组织(又称为空气分布),是指合理地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使得经过净化、热湿处理后的空气,由送风口送入空调区后,在与空调区内空气混合、置换并进行热湿交换的过程中,均匀地消除空调区内的余热和余湿,从而使空调区(通常指离地面高度为2m 以下的空间)内形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度的要求。
同时,还要由回风口抽走空调区内空气,将大部分回风返回到空气处理机组(AHU )、少部分排至室外。
影响空调区内空气分布的因素有:送风口的形式和位置、送风射流的参数(例如,送风风量、出口风速、送风温度)、回风口的位置、房间的几何形状以及热源在室内的位置等,其中送风口的位置和形式、送风射流的参数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5.1 双层百叶风口的气流组织校核:标间、套房、咖啡厅以及洽谈室内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选取上送侧回的双层百叶风口送风。
选取三层十二号老人活动室为 例,进行气流组织的校核计算。
该房间其空调区域室温要求为26℃,房间长为A=5m ,宽为B=4.2m ,高为H=4.0m ,室内全热冷负荷Q=3229W 。
①:根据空调区域的夏季冷负荷、热湿比和送风温差,绘制空气处理的h-d 图,计算夏季空调的总送风量Ls (m ³/h )和换气次数n (1/h ):)(2.16.3hS hN Q LS -= ----------------- (5-1) HB A L n s **= ---------------- (5-2) 式中:Q ——空调区的全热冷负荷,W ;h N 、h S ——室内空气和送风状态空气的比焓值,kJ/kg ;A ——沿射流方向的房间长度,m ;B ——房间宽度,m ;H ——房间高度,m 。
通过计算可得:Ls =1038 m ³/hn=13 1/h②:根据总送风量和房间的建筑尺寸,确定百叶风口上网型号、个数,并进行布置。
送风口最好贴顶布置,以获得贴附射流。
课程设计计算书(终极版)
![课程设计计算书(终极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c3de99a0116c175f0e4828.png)
摘要本工程为成都市龙泰公司办公楼空调工程设计。
该办公楼由十层主楼、两层裙楼及一层地下室组成。
建筑高度40.8m,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4900㎡,其中空调面积为9095.13㎡。
建筑功能上,一层为办事大厅以及一些普通办公室,二、三,四层为办公室和档案室,五层为活动室、阅览室、图书馆和小型会议室。
第六层为局长和副局长办公室,其余各层基本上都是办公室,地下为车库,也作为战时储备库。
拟为之设计合理的中央空调系统,为室内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夏季空调逐时计算最大负荷约644kW。
依据有关规范考虑节能和舒适性要求,并且征得业主同意,本设计采用了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与全空气系统相结合的方式。
一层的办事大厅以及十层的大型会议室等大空间区域,采用全空气系统,使用一次回风送风,选用散流器下送风。
其他区域多为小型的办公室,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其中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焓值后直接送入空调房间。
冷热源部分采用风冷热泵机组。
关键词:办公楼:全空气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风冷热泵机组AbstractThis project is the Longtai office building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design in Chengdu. The office consists of the ten-storey main building , a two-tier podium , and a layer of basement . The height of Building is 40.8m , 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building is 14900 square meters , including 9095.13 square meters of air-conditioned area . in Building functions , the first floor is the business lobby and some general offices , furthermore , second, third , fouth floor have many offices and archives , meanwhile, fifth floor have many activity rooms, reading rooms, library and small meeting rooms ,The sixth floor is the office of Director and Deputy Director , the remaining floors are basically offices.Underground is a garage, and also as a wartime reserve . Intends to whom the rational design of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and provide a comfortable working environment for the indoor staff .the maximum load of Summer air-conditioning by calculating is about 644kW .Considerding energy efficiency and comfort requirem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specifications , and the consent of the owner's consent , this design uses Fan Coil Unit with a combination of fresh air system and air system . Layer of the business lobby , as well as conference room in tenth floor use all - air systems. ,all - air systems use a return air blast , the choice of diffuser air .Other regions are small offices , so they use the Fan Coil Unit and independent fresh air system , new air handling to the enthalpy of the indoor state directly into the air-conditioned room . Cold and heat source partially air-cooled heat pump units .Key words:the office;all-air system;fan coil plus fresh air system;air-cooled heat pump units目录1 绪论 (1)前言 (1)设计目的 (1)1.3设计题目 (2)1.4设计要求 (2)2 工程概况及设计特点 (3)2.1工程概况 (3)2.2设计内容 (3)2.2.1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设计 (3)2.2.2 全空气系统的设计 (4)2.2.3 施工图设计 (4)2.2.4 设计依据 (4)3 空调冷、热负荷设计 (5)3.1负荷计算各类参数 (5)3.1.1 成都市气象参数 (5)3.1.2 室内房间设计参数 (5)3.1.3窗墙比及体形系数的计算 (5)3.2 建筑材料参数 (6)3.3夏季空调室内冷负荷计算 (7)3.3.1 围护结构的冷负荷 (7)3.3.2 室内热源形成的冷负荷 (9)3.4房间湿负荷 (19)4 空调末端系统设计 (20)4.1方案比较 (20)4.1.1 系统分区 (20)4.1.1 各区负荷 (20)4.2全空气系统 (20)4.2.1 初步确定系统的新风量 (20)4.2.2 全空气系统概述 (21)4.2.3 房间的新风负荷 (22)4.2.4 多房间空调系统最小新风量的确定 (22)4.2.5 气流组织计算 (23)4.2.6 全空气系统的空气处理设备选型 (25)4.3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26)4.3.1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概述 (26)4.3.2 系统送风量及新风量的确定 (26)4.3.3 风机盘管和新风机的设备选型 (27)5 冷热源系统设计 (29)5.1冷热源选型 (29)6 系统水力计算 (30)6.1水力计算的目的与意义 (30)6.2风机盘管系统水力计算 (30)6.3空调风系统水力计算 (32)6.3.1 新风处理机组风系统水力计算 (32)6.3.2 全空气处理机组风系统水力计算 (33)7 其他设备选型计算 (35)7.1水泵的选型 (35)7.2膨胀水箱选型 (36)8地下室防排烟系统设计 (37)9 消声、减振与保温设计 (38)9.1消声与隔声设计 (38)9.2减振设计 (39)9.3保温设计 (39)结束语 (40)致谢 (41)参考文献 (42)附录A (44)附录B (53)附录C (58)附录D (61)附录E (66)附录F (71)附录G1 (71)附录G2.1 (74)附录G2.2 (76)1 绪论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的各项行业正在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因此也不可避免的导致了能源需求量剧增,开发新能源,研究节能技术的任务变得更为紧迫。
气流组织计算
![气流组织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210bdda6284ac850ad0242d1.png)
4 4 4
0.066 0.060 0.042
3.04 3.48 2.07
二 三楼散流器 送风温度20℃ 工作区温度 26℃ 送风量 送风量 (㎡/s) 988 558 527 621 558 558 621 621 558 558 621 621 558 0.27 0.16 0.15 0.17 0.16 0.16 0.17 0.17 0.16 0.16 0.17 0.17 0.16 喉部风 单个散流器 速 H(m) (v m/s 喉部面积 d (m2)
射程x
附加后 室内平 室内平 最小射 的室内 轴心温差衰 均风速 均风速 程xmin 平均风 减Δ t0 vm 附加 速 1.46 2.93 1.69 0.2 0.2 0.1 20% 20% 20% 0.3 0.3 0.1 0.7 0.5 0.8
办公室 餐厅 大厅
102 104 105
5.4 7.8 9.6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0.069 0.039 0.037 0.043 0.039 0.039 0.043 0.043 0.039 0.039 0.043 0.043 0.039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客房
202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7.5 6.8 6.6 6.6 6.8 6.8 6.6 6.6 6.8 6.8 6.6 6.6 6.8
3.9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一二层全空气系统的气流组织计算
![一二层全空气系统的气流组织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9c4740ab14e852458fb57f1.png)
全空气系统的气流组织计算 各房间风量计算对于舒适性空调且层高≤5m ,送风温差设为Δt o =100C,则送风温度为t o =16 0C, 室内设计温度为t N =26±1 0C,室内相对湿度φN =55±5%。
查参考文献1表2-18,换气次数应大于等于5次/h 。
3.2.1负荷和风量计算由前面设计得舞厅总冷负荷Q= 79711.9W ,总湿负荷W= 5.7512457/g s ,热湿比线为13859.936,室内设计计算参数: 26.0oN t C =,505N ϕ=±%,室外设 计气象参数: 35.0ow t C =,555w ϕ=±%。
在i-d 图上根据N t 和N ϕ确定室内空气状态点N ,通过该点画出热湿比线。
按消除余热和消除余湿所求通风量基本相同,说明计算无误,所取送风温差为10℃符合要求,查附录(文献1)1-1得:当t0=16时,空气密度31.195/kg m ρ=。
所以,L= 24596.815m3/h 。
查参考文献1中表4—1以及4—2可知:人短期停留的房间中CO 2允许浓度为2.0 l/ m 3,在轻劳动条件下人CO 2呼出量为30 l/h*人,取室外CO 2浓度为0.42 l/ m 3,则为达到卫生标准须新风量为:G w2= 205×0.89×30/(2-0.42)= 3451.51 m 3/h 而由系统总风量得新风两为G 3=24596.815×0.2=4919.363 m 3/h ;由于室内外压差近似为零,故G 1=0 m 3/h 。
所以,最小新风量为4919.363 m 3/h 。
同理可知大堂最小新风量为G=12020.06057*0.2=2404m3/h 。
如下表,面积/m2546.22 286.45 306.37新风量/m3/h2404 3372.132911 3451.51人数27.311 190.966667 204.2466667新风负荷 5.5845 7.8334 8.0178一楼其它各室新风量房间名称及类型人数新风量新风负荷面积雅间0.13938 22.8 1012豪华包厢 1.9455 58.365 0.135582 38.911014小卖部 2.887 86.61 0.201195 57.741015商务中心 2.887 86.61 0.201195 57.741017豪华包厢 1.1165 33.495 0.077809 22.331018豪华包厢 1.08 32.4 0.075265 21.61019控制中心 1.3985 41.955 0.097461 27.97 1020管理 1.399 41.97 0.097496 27.98 1021电话机房0.6315 18.945 0.044009 12.631022-1025包厢 5 150 0.34845 13.761026休息室 4 120 0.27876 21.431027灯控室 2 60 0.13938 9.7空调设备选型计算及空调方式说明第一层空调箱选型计算第一层的空调系统负荷192.824+23.78=216.6kW,其中新风负荷为23.78kW。
气流组织计算
![气流组织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3836a5528ea81c758f5788d.png)
ρ
空气密度: 1.2kg/m³c
空气定压比热容: 1.01kJ/(kg·
Ls
房间总送风量:
1.62m³/s L
房间长度:W
房间宽度:H
房间净高:
x0平送射流原点与散流器中心的距离:K
送风口常数:
设计步骤:① 按照房间(或分区)的尺寸布置散流
器,计算每个散流器的送风量。
散流器个数n:每个散流器的送风量
l s:729m³/h 0.20
m³/s
② 初选散流器。
选用散流器颈部尺寸:
方(矩形)形:
圆形:
颈部面积:颈部风速υ0= 3.81m/s
散流器实际出口面积A=0.05㎡散流器出口风速υs = 4.242.52m
0.22m/s
式中,L——散流器服务区边长:多层锥面散流器取0.07m。
④ 计算工作区平均风速。
多层锥面散流器为1.4,盘③ 计算射程,即散流器中心到风速为υx=按表1选择适当的散流器颈部风速υ0,层高较低或要求噪声低时,应选低风速;层高较高选定散流器规格。
散流器的具体选择可参看有关样本。
散流器平送气流组织计算
左右选取风口。
散流器实际出口面
夏季不大于
工作区风速要求,冬季不大于
室内平均风速:
送冷风时,υm=0.27m/s
送热风时,υm=0.18m/s
.07m。
.4,盘式散流器为1.1。
高较高或噪声控制要求不高时,可选用高风速;选定风速后,进一步织计算
取其平均值。
出口面积与颈部面积的比值:
υm满足工作区风速要求,设计合理!υm满足工作区风速要求,设计合理!。
气流组织计算
![气流组织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da46bf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9.png)
气流组织计算
气流组织计算,这可真是个神奇又有趣的领域啊!它就像是一场无声的舞蹈,看不见却至关重要。
你知道吗,气流就如同空气的精灵,在我们的周围跳跃、穿梭。
而气流组织计算,就是要搞清楚这些精灵们的行动轨迹和规律。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啊!想想看,我们要考虑房间的大小、形状,各种设备的布局,人员的活动等等诸多因素。
这就好像是在给这些空气精灵们设计一个完美的舞台,让它们能够尽情地表演。
比如说在一个大礼堂里,我们要怎样让新鲜空气均匀地分布到每个角落,而又不会让人们感觉到有风直接吹在身上呢?这就需要精确的计算和巧妙的设计啦。
是不是很神奇?就好像我们是空气的导演,指挥着它们的一举一动。
再看看医院的手术室,对气流的要求那更是严格到了极点。
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否则可能会对手术造成影响。
这难道不像是在走钢丝吗,必须小心翼翼,精准无误。
在工厂的车间里,良好的气流组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工人的健康。
这不就像是给机器和人都注入了活力一样吗?
我们在生活中其实也经常能感受到气流组织的重要性。
比如在一个闷热的房间里,我们多么希望有一股凉爽的气流吹过来啊。
或者在一个有异味的地方,我们多么希望能快速地把这些不好的空气排出去。
这都是气流组织在默默发挥作用呢。
气流组织计算,它看似默默无闻,却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
它让我们的环境更加舒适,让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让我们的健康更有保障。
所以啊,可千万别小看了它!它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气流组织的计算和选型
![气流组织的计算和选型](https://img.taocdn.com/s3/m/780904e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1.png)
气流组织的计算和选型
气流组织通常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对气体的输送、分配和控制。
其计算和选型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气体压力和流量:通过计算气体压力和流量确定需要多大的气流组织以满足生产需求。
2. 组织类型:根据气体输送的距离、流速和使用场合选择合适的组织类型,如圆形组织、方形组织等。
3. 管道长度和直径:根据气体输送距离确定管道长度,根据气体流量和压力确定管道直径,以保证气体输送的稳定性和效率。
4. 材料选择:根据气体性质、输送环境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如塑料、金属等。
5. 连接方式:根据使用场合和操作要求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如焊接、螺纹连接等。
选型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气流组织,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高效和稳定。
同时也要根据地形、气候和环境等因素,在设计和使用中注意气流组织的维护和保养。
(整理)气流组织计算
![(整理)气流组织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274b5ecbceb19e8b9f6ba08.png)
室内气流组织的计算气流组织的形式室内气流速度、温湿度是人体热舒适的要素,因此必须对房间进行合理的空气处理方式和合理的气流组织方式。
气流分布设计的目的是风口布置,选择风口规格,校核室内气流速度、温度等等。
因此一个合理的空气处理方式和合理的气流组织对于室内的空气质量有着直接和主要的影响,送风口以安装的位置分,有侧送风口、顶送风口、地面风口;按照送出气流的流动状况有扩散型风口、轴向型风口和孔板送风。
扩散型风口具有较大的诱导室内空气的作用,送风温度衰减快,但射程较短;轴向型风口诱导室内气流的作用小,空气温度、速度的衰减慢,射程远;孔板送风口是在平板上满布小孔的送风口,速度分布均匀,衰减快。
一、1~3层:1.门厅本设计送风口选择喷口,回风风口设置在送风喷口之上。
采用中送中回的方式,由于一层门厅层高高达15米,为了确保射流有必需的射程,且控制噪声,风口风速控制在4~10m/s左右,最大风速不得超过10m/s。
营业大厅面积为434m2,高15.3m,总送风量17370.4m3/h,回风量为18760m3/h,送风温差7℃,冷负荷62.4kW。
进行气流组织校核计算。
①确定射流落差y=3.3m。
②确定射程长x=13m③送风温差D t0=7℃,取整:L=18000m3/h④确定送风温度v0。
设定d0=0.36 m,取a=0,a=0.076,则:⑤确定射流末端平均速度v p:所以设计满足要求。
⑥计算喷口数N:个个取整:N=11,即设置11个风口。
⑦因为d0=0.36m,所以0.1m2,2.1001 [展览厅1]建筑面积173.2m2,高5.1m,送风量为8380.8m3/h。
采用圆形散流器下送,进行气流组织计算。
①将该房间划分为十个小区,即长度方向分为五等分,宽度方向分为两等分,则每个小区为4m×4.3m,将散流器布置在小区中央。
②查表,在A=4.0m,H=5.1m的栏目内,查得室内平均风速v pj=0.11m/s。
气流组织的计算
![气流组织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8b22df80975f46527d3e139.png)
气流组织的计算
散流器的计算
以典型房间为例,空调房间为4.5m x 4.5m ,净高4.5m ;单台风机盘管机组送风量为s m G /188.03=,送风口采用方形散流器,回风口采用单层百叶风口,安装在房间吊顶上,共布置一个散流器即可
1)初选散流器
选用颈部尺寸为200mm x 200mm 的方形散流器,颈部面积为2
04.0m ,则颈部风速 s m v /7.404
.0188.00== 散流器实际出风口面积约为2036.0%90m S A == 散流器出口实际风速s m v s /2.59
.07.4==
2)计算射流末端速度为s m /5.0的射程 m x v A Kv x x
s 842.202
/1=-= x ——自散流器中心为起点的射流水平距离
x v ——在x 处的最大风速
0x ——平送射流原点与散流器中心的距离,多锥面散流器取0.07m
s v ——散流器出口风速
A ——散流器有效面积
K ——送风口常数,多锥面散流器为1.4,盘式散流器为1.1
3)计算室内平均速度
s m H L x v m /215.0)
4/(381.02/122=+= L ——散流器服务器边长
H ——房间净高
x ——射程。
屋面气楼通风量的计算
![屋面气楼通风量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6dc3e5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6.png)
屋面气楼通风量的计算通常依据建筑的具体需求和设计规范来确定。
以下是计算屋面气楼通风量的基本步骤:
1. 确定设计通风量:首先,需要根据建筑的用途、人员密度、设备热负荷等因素确定所需的最小通风量。
这通常基于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
2. 考虑室内外温差:气楼的通风量受室内外温差的影响。
温差越大,自然通风的潜力越大。
可以使用热压原理来估算因温差产生的通风量。
3. 计算风压:根据建筑物所在位置的平均风速和气象数据,利用相关公式计算气楼所在位置的风压。
4. 应用公式:将上述参数代入通风量计算公式中。
一个常用的简化公式是:Q = AV(2/ρ),其中:
- Q 是通风量(立方米每小时),
- A 是气楼开口面积(平方米),
- V 是风速(米每秒),
-ρ是空气密度(千克每立方米)。
5. 考虑安全系数:在计算出理论通风量后,通常会加上一定的安全系数,以确保在不同条件下都能满足通风需求。
6. 验证和调整:最后,需要通过模拟或实际测量来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必要时进行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工程中可能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建筑物的朝向、周围建筑物的遮挡、内部热源分布等,这些都可能影响气楼的通风效果。
因此,在进行通风量计算时,应综合考虑所有相关因素,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全空气系统设计说明
![全空气系统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f01eb1ce0c22590102029d2e.png)
全空气系统设计说明一.冷负荷计算:1.条件:1. 教室的长、宽、高为:15m、8m、4m。
2. 外墙为内抹灰两砖外墙,浅色,属于Ⅱ型,传热系数为K1=1.27W/(m2. ℃)。
3. 内墙为两面抹灰一砖内墙,传热系数K3=1.72W/(m2. ℃)。
4. 外窗为双层窗,内设遮阳,3mm厚的普通玻璃,窗框为铝合金,80%玻璃,总面积Aw=4×3×3=36 m2传热系数K2=4.0W/(m2. ℃)。
5. 保定市夏季大气压力998.6kPa,空气调节日平均温度28.6℃,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6.4℃,室内空气干球温度26℃,室内空气相对≤65%。
6. 设计为舒适性空调。
2. 计算过程:(1)由附录2-4查得Ⅱ型南外墙冷负荷计算温度,将其逐时值及计算结果列入表2-17中,计算公式:Q1c(τ)=KA▽t(2)南外窗瞬时传热冷负荷根据αi =8.7W/(m2•K),αo =18.6 W/(m2•K),由附录2-8查得Kw=3.01 W/(m2•K)。
再(3)透过玻璃窗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由附录2-15查得双层钢窗有效面积系数C a=0.75,故窗的有效面积Aw=36×0.75=27m2。
由附录2-13查得遮挡系数C s=0.86,由附录2-14查得遮阳系数C i=0.5,于是综合遮阳系数C c.s=0.86×0.5=0.43南外墙冷负荷再由附录2-12查得(保定纬度约为北纬38度,以40度的数值来参考),南向日射的热因数最大值D j,max=114W/m2。
保定属于北区,由附录2-17查得内遮阳的玻璃窗冷负荷系数逐时C LQ。
计算逐时进入玻璃窗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列如下表中。
(4)人员散热引起的冷负荷教室属于极轻运动,查表2-13,当室温为26℃,每人散发的显热和潜热量为60.5W人员散热引起的冷负荷和73.3W,群集系数取0.96,由附录2-23查得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逐时值,按公式:Q4c(τ)=q s nφC LQ计算人体显然散热逐时冷负荷,并列入下表。
空调毕业设计
![空调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04827631b765ce05081421.png)
第
2.1
湖南 长沙(北纬28°12′,东经113°05′;海拔44.9 )
2.2
1.夏季[1]:
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5.8℃;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resultsas well asthe analysisof the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comparisons,the choice of equipmentandmaterials ensure that the equipment capacity, damping,mufflercouldmeet people's requirements and enable the system tobeeconomicandenergy-saving. Meanwhi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olicy ofthe state it is a system of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3.屋顶[4]结构如图2-3所示, =70mm;
图 2-3
4.传热系数: [2](2-1)
式中 ——内表面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W/(m2℃);
——墙体厚度,m;
——导热系数,W/(m℃);
——内表面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W/(m2℃);
所以外墙的传热系数: =2.21W/(m2℃);
内墙的传热系数: =2.09W/(m2℃);
3.2
3.2.1
空调系统一般均由空气处理设备和空气分配设备组成,根据需要,他可组成许多不同形状的系统,在工程上,应考虑建筑物的用途和性质,热湿负荷特点,温湿度调节和控制的要求,空调机房的面积和位置,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等多方面的因素,选定合理的空调系统。
气流组织计算
![气流组织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4ec1304844769eae009ed4d.png)
侧送风房间高度限值计算单位(m)h x S H2240.52.968风机盘管送风口房间长度宽度净高送风量工作区温度送风温度送风温差30015 3.3 3.5312.9590.0869325178 3002 3.53 3.5292.510.0812525178 30037.8 3.6 3.5456.5260.1268125178 3004 6.6 3.6 3.5477.1860.1325525178 30057.8 3.75 3.5448.840.1246825178 3006 6.6 3.75 3.5431.8130.1199525178 30077.8 3.75 3.5439.7950.1221725178 3008 6.6 3.75 3.5431.8130.1199525178 3009 6.33 3.5329.5140.0915325178 3010 6.6 3.75 3.5431.8130.1199525178 3011 6.33 3.5329.5140.0915325178 3012 6.6 3.75 3.5546.70.1518625178 3013 6.6 3.75 3.5546.70.1518625178 3014 6.6 3.75 3.5546.70.1518625178 30157.8 3.75 3.5583.7790.1621625178 3016 6.6 3.75 3.5546.70.1518625178 30177.8 3.75 3.5583.7790.1621625178 3018 6.6 3.75 3.5546.70.1518625178 30197.8 3.75 3.5583.7790.1621625178 3020 6.6 3.75 3.5546.70.1518625178 30217.8 3.75 3.5589.6390.1637925178 3022 6.6 3.6 3.5582.210.1617325178 30237.8 3.6 3.5386.0850.1072525178 3024 6.63 3.5283.4350.0787325178 3025253 3.5436.4980.121252517811691.7新风送风口30015 3.3 3.551.90.0144225178 3002 3.53 3.517.640.004925178 30037.8 3.6 3.5100.650.027******* 3004 6.6 3.6 3.578.560.021******* 30057.8 3.75 3.5222.640.0618425178 3006 6.6 3.75 3.5190.240.0528425178 30077.8 3.75 3.5108.560.0301625178 3008 6.6 3.75 3.5190.240.0528425178 3009 6.33 3.560.240.0167325178 3010 6.6 3.75 3.5190.240.05284251783011 6.33 3.560.240.0167325178 3012 6.6 3.75 3.5185.550.0515425178 3013 6.6 3.75 3.5185.550.0515425178 3014 6.6 3.75 3.5185.550.0515425178 30157.8 3.75 3.5217.130.0603125178 3016 6.6 3.75 3.5185.550.0515425178 30177.8 3.75 3.5217.130.0603125178 3018 6.6 3.75 3.5185.550.0515425178 30197.8 3.75 3.5217.130.0603125178 3020 6.6 3.75 3.5185.550.0515425178 30217.8 3.75 3.5201.30.0559225178 3022 6.6 3.6 3.5157.130.0436525178 30237.8 3.6 3.5108.30.0300825178 3024 6.63 3.518.110.0050325178 3025253 3.591.80.0255251783612.48全空气系统送风温差8风口布置方式对称末端风速0.5布置区域个数送风量设计速度颈部尺寸颈部面积一层6×63217522.6 4.8673940.10.0314二层东6×6136364.61 1.7679540.10.0314二层西6×6136230.87 1.730840.10.0314三层南面2431.8130.1199540.10.0314封口面积最大直径长宽当量直径Δt x最小相对射程设计速度风口有效断面123.7540.80.168420.250.120.195375123.7540.80.105260.250.120.195375123.7540.80.286320.250.120.195375123.7540.80.235790.250.160.2256123.7540.80.286320.250.120.195375123.7540.80.235790.250.160.2256123.7540.80.286320.250.120.195375123.7540.80.235790.250.160.2256123.7540.80.223160.20.120.174749123.7540.80.235790.250.160.2256123.7540.80.223160.20.120.174749123.7540.80.235790.320.160.255237123.7540.80.235790.320.160.255237123.7540.80.235790.320.160.255237123.7540.80.286320.320.160.255237123.7540.80.235790.320.160.255237123.7540.80.286320.320.160.255237123.7540.80.235790.320.160.255237123.7540.80.286320.320.160.255237123.7540.80.235790.320.160.255237123.7540.80.286320.320.160.255237123.7540.80.235790.320.160.255237123.7540.80.286320.250.120.195375123.7540.80.235790.160.120.1563123.7540.8 1.010530.160.120.1563123.7540.80.168420.120.120.13536123.7540.80.105260.120.120.13536123.7540.80.286320.120.120.13536123.7540.80.235790.120.120.13536123.7540.80.286320.120.120.13536123.7540.80.235790.120.120.13536123.7540.80.286320.120.120.13536123.7540.80.235790.120.120.13536123.7540.80.223160.120.120.13536123.7540.80.235790.120.120.13536123.7540.80.223160.120.120.13536123.7540.80.235790.120.120.13536123.7540.80.235790.120.120.13536123.7540.80.235790.120.120.13536123.7540.80.286320.120.120.13536123.7540.80.235790.120.120.13536123.7540.80.286320.120.120.13536123.7540.80.235790.120.120.13536123.7540.80.286320.120.120.13536123.7540.80.235790.120.120.13536123.7540.80.286320.120.120.13536123.7540.80.235790.120.120.13536123.7540.80.286320.120.120.13536123.7540.80.235790.120.120.13536123.7540.8 1.010530.120.120.13536热风平均风速颈部速度实际出口面积散流器风速射程平均风速冷风平均风速4.8441370.028265.38237448 2.4634830.203610.244330.16288654.33108090.02826 4.81231211 2.1951550.181430.2177170.145144524.24007160.02826 4.71119065 2.1475570.17750.2129960.141997331.91000090.028262.122223210.928930.083420.1001040.06673625校核贴附射程送风量风口数实际风速断面积自由度最大风速贴附长度相对贴附长度0.08641.01 1.00 2.8977711.5517.395 5.04450.00612828 5.4705090.08640.94 1.00 2.7084310.516.585 4.80980.00701426 5.0797590.08641.47 1.00 4.2270912.618.168 5.26880.0028835 6.8381370.11521.15 1.00 3.3137912.615.734 4.56290.0054130 6.7680.08641.44 1.00 4.1559213.12518.543 5.37750.00297935 6.8381370.11521.04 1.00 2.998713.12516.059 4.6570.00660726 5.86560.08641.41 1.00 4.0721813.12518.543 5.37750.00310335 6.8381370.11521.04 1.00 2.998713.12516.059 4.6570.00660726 5.8656 0.069121.32 1.00 3.8138210.518.543 5.37750.00316435 6.1162150.11521.04 1.00 2.998713.12516.059 4.6570.00660726 5.8656 0.069121.32 1.00 3.8138210.518.543 5.37750.00316435 6.116215 0.1474561.03 1.00 2.9660413.12514.194 4.11630.00764126 6.636169 0.1474561.03 1.00 2.9660413.12514.194 4.11630.00764126 6.636169 0.1474561.03 1.00 2.9660413.12514.194 4.11630.00764126 6.636169 0.1474561.10 1.00 3.167213.12514.194 4.11630.00670126 6.636169 0.1474561.03 1.00 2.9660413.12514.194 4.11630.00764125 6.380932 0.1474561.10 1.00 3.167213.12514.194 4.11630.00670126 6.636169 0.1474561.03 1.00 2.9660413.12514.194 4.11630.00764125 6.380932 0.1474561.10 1.00 3.167213.12514.194 4.11630.00670126 6.636169 0.1474561.03 1.00 2.9660413.12514.194 4.11630.00764125 6.380932 0.1474561.11 1.00 3.19913.12514.194 4.11630.00656826 6.636169 0.1474561.10 1.00 3.1586912.613.907 4.03310.00673726 6.6361690.08641.24 1.00 3.5748612.618.168 5.26880.00402632 6.252011 0.0552961.42 1.00 4.1006210.520.732 6.01220.00244840 6.252011 0.0552962.19 2.00 3.15754 5.2514.66 4.25130.00412932 5.0016080.0414720.35 1.00 1.0011611.5525.1077.28110.03556519 2.57184 0.0414720.12 1.000.3402810.523.939 6.94230.30786919 2.57184 0.0414720.67 1.00 1.9415512.626.2247.60490.00945723 3.11328 0.0414720.53 1.00 1.5154312.626.2247.60490.01552219 2.57184 0.0414721.49 1.00 4.2947513.12526.7657.76170.00193340 5.4144 0.0414721.27 1.00 3.6697513.12526.7657.76170.00264735 4.7376 0.0414720.73 1.00 2.0941413.12526.7657.76170.00812926 3.51936 0.0414721.27 1.00 3.6697513.12526.7657.76170.00264735 4.7376 0.0414720.40 1.00 1.1620410.523.939 6.94230.02639919 2.57184 0.0414721.27 1.00 3.6697513.12526.7657.76170.00264735 4.73760.0414720.40 1.00 1.1620410.523.939 6.94230.02639919 2.57184 0.0414721.24 1.00 3.5792813.12526.7657.76170.00278335 4.7376 0.0414721.24 1.00 3.5792813.12526.7657.76170.00278335 4.7376 0.0414721.24 1.00 3.5792813.12526.7657.76170.00278335 4.7376 0.0414721.45 1.00 4.1884613.12526.7657.76170.00203240 5.4144 0.0414721.24 1.00 3.5792813.12526.7657.76170.00278335 4.7376 0.0414721.45 1.00 4.1884613.12526.7657.76170.00203240 5.4144 0.0414721.24 1.00 3.5792813.12526.7657.76170.00278340 5.4144 0.0414721.45 1.00 4.1884613.12526.7657.76170.00203240 5.4144 0.0414721.24 1.00 3.5792813.12526.7657.76170.00278335 4.7376 0.0414721.35 1.00 3.883113.12526.7657.76170.00236435 4.7376 0.0414721.05 1.00 3.0310612.626.2247.60490.0038832 4.33152 0.0414720.73 1.00 2.0891212.626.2247.60490.00816825 3.384 0.0414720.12 1.000.3493410.523.939 6.94230.29209619 2.57184 0.0414720.61 1.00 1.7708310.523.939 6.94230.01136821 2.842564 2.5 6.85.66.85.66.8 5.6 5.3 5.6 5.3 5.6 5.65.66.85.66.85.66.85.66.85.66.8 5.6 244 2.5 6.85.66.85.66.8 5.6 5.3 5.65.3 5.6 5.65.66.85.66.85.66.85.66.85.66.8 5.6 24。
某宾馆空调系统计算说明书
![某宾馆空调系统计算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ec119710172ded630a1cb6d4.png)
摘要空调设计主要是对室热环境、空气品质进行设计,但这必须在充分了解建筑对暖通空调的要求和暖通空调系统及设备对建筑及其它设施的影响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本设计是xx设计,针对该宾馆的功能和特点,以及该地气象条件和空调要求,参考有关文献资料确定了设计方案。
本建筑没有地下室,没有合适的地方放置较大的机组,所以不能用全空气系统;设计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每层设有新风机组,可以由同层的新风机组送入室,风机盘管承担室的冷热负荷。
水系统采用水平同程式,竖直异程式,这种水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初投资少,管路不容易产生污垢和腐蚀。
关键字:空调系统,冷热负荷,水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AbstractAir conditioning design is mainly for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air quality,the requirements for hvac and hvac systems and equipment for building and other facilities influence is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design.This design is,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the hotel. As well as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air conditioning requirements refer to the related literature determines the design scheme. This building without the basement,no suitable place to place larger units,so you can't use the air system,design adopt fan-coil unit plus fresh air system. Each layer has air units,by the same air units into the interior,fan coil undertake indoor heating load. Water system using level with the program,the vertical different programs,the water system has simple structure, initial investment,piping not easily produce dirt and corrosion.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Heat load,Water system, Fan coil systems.目录前言第一章气象资料1.1 工程名称及概况:31.2 气象资料:31.3 动力资料:41.4 土建资料:4第二章负荷计算2.2 冬季空调热负荷计算:72.3 夏季空调湿负荷计算13第三章确定送风状态及送风量3.1 风机盘管机组新风供给方式的确定163.2 新风处理状态的确定,总风量及风机盘管风量的确定163.3 夏季室新风量的确定:173.4 冬季送风状态及送风量193.5夏季空气处理方案:193.6 冬季空气处理方案:203.7 以一层贵宾接待室为例计算送风量、新风量,确定送风状态点21 3.8 确定餐厅和卫生间的排风量23第四章空气处理方案的确定第五章空气处理设备选择5.1 风机盘管的选择255.2 新风处理机组的选择:每层一台新风处理机组27 第六章气流组织确定第七章送回风道的布置及水力计算7.1 水力计算的目的307.2 风管水力计算的特点327.3 风管水力计算方法33第九章空调系统的消声9.1 空调系统的噪声源489.3 消声措施499.4 空调系统中消声器消声量的确定5010.1 概述5110.2 减振器使用应注意的问题5210.3 各种减振措施的使用要求5311.1 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5411.2 防火阀的设置5411.3 自然排烟系统设计5511.4 机械排烟系统设计56第十二章空调系统的管材及附件12.1 空调系统的管材5912.2 空调系统的附件59第十三章空调系统的保温与防腐13.1 空调系统的保温6013.2. 空调系统的防腐61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流组织计算.doc
![气流组织计算.doc](https://img.taocdn.com/s3/m/7af00579172ded630b1cb6cf.png)
散流器气流组织的分析与核算以地下一层分区一为例进行计算:1.换气次数的确定换气次数n=31055m ³/h/(40.4x20.1x4)=9.56≈10根据对气流组织要求的有关规定可知,每小时的换气次数不应小于5次,计算的10次满足要求2.散流器尺寸及参数按50个散流器计算,每个散流器对应的Fn=40.4x20.1/50=16.24㎡,水平射程为2m,垂直射程x ’=4-1.8=2.2m.散流器出风速度4m/s,总风量31055m 3/h,每个散流器送风量为0L =31055/50=621.1m ³/h=0.17m ³/s 这样F 0=0.17/4=0.04m 2下面进行校核计算3.检查x ul x F K K K m u u o x +='203211 式中:12m —— 由《空气调节》表5-2送风口特性系统性表中查得:91.121=m ;1K ——根据n f x x ==55.024.162.2=在《空气调节》图5-13射流受限修正系数曲线图中取得=k 10.55 2K 、3K ——均取1。
代入各值,得:U X =2.022.204.055.091.14=+⨯⨯⨯m/s(4)检查x t ∆:l x F K n t t x +∆=∆'20110=c o 32.02.42.055.01.128=⨯⨯⨯⨯计算结果说明x u 和x t ∆均满足需求。
(5)检查射流贴附长度l x :k z x l ex p 5.0=00h 62.0-35.0k F =04.004.01.062.035.0=-2010401)2(245.5t n F u m z ∆==4.95 l x =0.5⨯4.95⨯exp0.04=2.57m贴附的射流长度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选择方形散流器,其喉部尺寸为250mm ×250mm 。
其他房间散流器的片数由各自房间的送风量及面积来确定,各个房间散流器的片数计算结果详见附表。
气流组织分布及计算
![气流组织分布及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7154b76aaea998fcd220e18.png)
第10章 室内气流分布10.1 对室内气流分布的要求与评价10.1.1 概述空气分布又称为气流组织。
室内气流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合理的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与分布,使室内工作区空气的温度、湿度、速度和洁净度能更好的满足工艺要求及人们舒适感的要求。
空调房间内的气流分布与送风口的型式、数量和位置,回风口的位置,送风参数,风口尺寸,空间的几何尺寸及污染源的位置和性质有关。
下面介绍对气流分布的主要要求和常用评价指标。
10.1.2 对温度梯度的要求在空调或通风房间内,送入与房间温度不同的空气,以及房间内有热源存在,在垂直方向通常有温度差异,即存在温度梯度。
在舒适的范围内,按照ISO7730标准,在工作区内的地面上方1.1m 和0.1m 之间的温差不应大于3℃(这实质上考虑了坐着工作情况);美国ASHRAE55-92标准建议1.8m 和0.1m 之间的温差不大于3℃(这是考虑人站立工作情况)。
10.1.3 工作区的风速工作区的风速也是影响热舒适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温度较高的场所通常可以用提高风速来改善热舒适环境。
但大风速通常令人厌烦。
试验表明,风速<0.5m/s 时,人没有太明显的感觉。
我国规范规定:舒适性空调冬季室内风速≯0.2m/s,夏季≯0.3m/s。
工艺性空调冬季室内风速≯0.3m/s,夏季宜采用0.2-0.5m/s 。
10.1.4 吹风感和气流分布性能指标吹风感是由于空气温度和风速(房间的湿度和辐射温度假定不变)引起人体的局部地方有冷感,从而导致不舒适的感觉。
1.有效吹风温度EDT美国ASHRAE 用有效吹风温度EDT(Effective Draft Temperature)来判断是否有吹风感,定义为)15.0(8.7)(EDT ---=x m x t t ν (10-1)式中 t x ,t m --室内某地点的温度和室内平均温度,℃;v x --室内某地点的风速,m/s 。
对于办公室,当EDT=-1.7~l ℃,v x <0.35m/s 时,大多数人感觉是舒适的,小于下限值时有冷吹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空气系统的气流组织计算 各房间风量计算对于舒适性空调且层高≤5m ,送风温差设为Δt o =100C,则送风温度为t o =16 0C, 室设计温度为t N =26±1 0C,室相对湿度φN =55±5%。
查参考文献1表2-18,换气次数应大于等于5次/h 。
3.2.1负荷和风量计算由前面设计得舞厅总冷负荷Q= 79711.9W ,总湿负荷W= 5.7512457/g s ,热湿比线为13859.936,室设计计算参数: 26.0oN t C =,505N ϕ=±%,室外设计气象参数: 35.0ow t C =,555w ϕ=±%。
在i-d 图上根据N t 和N ϕ确定室空气状态点N ,通过该点画出热湿比线。
按消除余热和消除余湿所求通风量基本相同,说明计算无误,所取送风温差为10℃符合要求,查附录(文献1)1-1得:当t0=16时,空气密度31.195/kg m ρ=。
所以,L= 24596.815m3/h 。
查参考文献1中表4—1以及4—2可知:人短期停留的房间中CO 2允许浓度为2.0 l/ m 3,在轻劳动条件下人CO 2呼出量为30 l/h*人,取室外CO 2浓度为0.42 l/ m 3,则为达到卫生标准须新风量为:G w2= 205×0.89×30/(2-0.42)= 3451.51 m 3/h 而由系统总风量得新风两为G 3=24596.815×0.2=4919.363 m 3/h ;由于室外压差近似为零,故G 1=0 m 3/h 。
所以,最小新风量为4919.363 m 3/h 。
同理可知大堂最小新风量为G=12020.06057*0.2=2404m3/h 。
如下表,面积/m2546.22 286.45 306.37新风量/m3/h2404 3372.132911 3451.51人数27.311 190.966667 204.2466667新风负荷 5.5845 7.8334 8.0178一楼其它各室新风量房间名称及类型人数新风量新风负荷面积雅间1001-1006 2 60 0.13938 22.81012豪华包厢 1.9455 58.365 0.135582 38.911014小卖部 2.887 86.61 0.201195 57.741015商务中心 2.887 86.61 0.201195 57.741017豪华包厢 1.1165 33.495 0.077809 22.331018豪华包厢 1.08 32.4 0.075265 21.61019控制中心 1.3985 41.955 0.097461 27.97 1020管理 1.399 41.97 0.097496 27.981021机房0.6315 18.945 0.044009 12.631022-1025包厢 5 150 0.34845 13.761026休息室 4 120 0.27876 21.431027灯控室 2 60 0.13938 9.7空调设备选型计算及空调方式说明第一层空调箱选型计算第一层的空调系统负荷192.824+23.78=216.6kW,其中新风负荷为23.78kW。
新风量为10990.5m3/h。
一层空调方式采用一次回风方式。
具体计算如下:(1)作空气处理方案图,查取有关参数图空气处理过程由已知的室外计算参数tw、tws 和室设计参数tR、φN 在h—d 图中分别定出新风和回风(即室设计状态)的状态点W 和N,查得hw=82kJ/kg,hN=53.1kJ/kg室空气设计状态对应的露点温度tN,L=16℃。
(2)确定送风状态点:当取送风的机器露点L’温度tL’=tN,L=16℃时,△t0=tN-tN,L=26-16=10℃符合舒适性空调送风温差选择的要求,所以取tL=tN-10=26-10=16℃作为送风状态点,由tL=16℃,φN=90%查得hL=42kJ/kg。
(3)空调机所需的冷量:空调冷负荷为216.6kW,则空调箱应具有冷量为216.6kW。
(4)空调机所需的风量:由于房间的冷负荷(不包括新风负荷)为Q1=192.824kW,则房间的送风量G=Q1/(hN - hL)= 192.824/(53.1-42)=17.37kg/s即L=17.37×3600/1.2=52114.6m3/h(5)空调箱进风参数的确定:由以上计算可知,房间的送新风量分别为52114.6m3/h 和10990.5m3/h,即新回风比为10990.5/(52114.6—10990.5)= 1: 3.7416,则新回风混合态的焓值为:hc=(hw+3.74hN)/4.74=59.2kJ/kg由此在NW 连线上找到C 点,并查得tc=26.5℃,tcs=19℃,即该空调机的进风参数为DB/WB=26.5/19(℃)。
(6)空调箱的选型:根据美的空调箱给出的空调箱工况为DB/WB = 27/19.5,实际情况(DB/WB = 26.5/19)在已知制冷量216.6kW,风量为52114.6m3/h 时,选用型号为MKS/C-30L、MKS/C-40L的上出风立式空调箱各一台,其额定风量分别为30000m3/h、40000m3/h,余压分别为320Pa、370Pa,冷量分别为225kW、238.9kW,盘管采用4 排,电机功率11kW、15kW,水流量8.6L/s、11.4L/s,水压降53kPa、41kPa。
第二层空调箱选型计算第二层的空调系统负荷111.518+43.1=154.62kW,其中新风负荷为43.1kW。
新风量为18551.6m3/h。
二层空调方式采用一次回风方式。
具体计算如下:(1)作空气处理方案图,查取有关参数由已知的室外计算参数tw、tws 和室设计参数tR、φN 在h—d 图中分别定出新风和回风(即室设计状态)的状态点W 和N,查得hw=82kJ/kg,hN=53.1kJ/kg室空气设计状态对应的露点温度tN,L=16℃。
(2)确定送风状态点:当取送风的机器露点L’温度tL’=tN,L=16℃时,△t0=tN-tN,L=26-16=10℃符合舒适性空调送风温差选择的要求,所以取tL=tN-10=26-10=16℃作为送风状态点,由tL=16℃,φN=90%查得hL=42kJ/kg。
(3)空调机所需的冷量:空调冷负荷为154.62kW,则空调箱应具有冷量为154.62kW。
(4)空调机所需的风量:由于房间的冷负荷(不包括新风负荷)为Q1=111.6kW,则房间的送风量G=Q1/(hN - hL)= 111.6/(53.1-42)=10.1kg/s即L=10.1×3600/1.2=30300m3/h(5)空调箱进风参数的确定:由以上计算可知,房间的送新风量分别为30300m3/h 和18551.6m3/h,即新回风比为18551.6/(30300-18551.6)= 1: 0.633,则新回风混合态的焓值为:hc=(hw+0.633hN)/1.633=70.1kJ/kg由此在NW 连线上找到C 点,并查得tc=29.5℃,tcs=21℃,即该空调机的进风参数为DB/WB=29.5/21(℃)。
(6)空调箱的选型:根据美的的空调箱工况为DB/WB = 27/19.5,实际情况(DB/WB = 26.5/19)在已知制冷量154.62kW,风量为30300m3/h 时,选用型号为MKS/C-20w的卧式空调箱2台,其额定风量为20000m3/h,余压320Pa,冷量119.3kW,盘管采用4 排,电机功率5.5×2kW,水流量5.7L/s,水压降28kPa。
7.3 气流组织气流组织也称空气分布,也就是设计者要组织空气合理的流动。
气流组织直接影响室空调效果,关系房间工作区的温度基数、精度及区域温差、工作区气流速度,是空气调节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设计采用上送下回的气流组织。
气流组织计算的目的在于选择气流分布的形式,确定送风口的形式,数目和尺寸,使工作区的风速和温差满足设计要求。
本设计卖场区采用风管送风,办公室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新风由墙洞引入[11]。
《空气调节设计手册》规定,对于舒适性空调,工作区风速夏季不应大于0.3m/s,冬季不应大于0.2m/s。
7.3.1 送、回风口的形式送风口采用圆形散流器送风,气流流型为平送贴附射流型。
散流器一般按照梅花型布置或对称布置,本设计采用对称布置形式。
布置散流器时,散流器之间及散流器和墙之间有一定距离,一方面能使射流扩散效果好,另一方面可使射流有足够的射程。
房间的回风口风速的衰减很快,它对房间的气流影响相对于送风口来说比较小,因此风口的形式比较简单,本次设计中选择使用方形散流器作为回风口。
7.3.2 气流组织设计计算采用散流器顶送风的气流组织方式,以一层为例。
一、二层共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Ⅰ区、Ⅱ区、Ⅲ区、Ⅳ区。
具体计算如下:一层散流器送风口布置形式见一层空调平面布置图。
将该空调分区划分为若干个的小方区,散流器设在小方区中央。
Ⅰ区:一层Ⅰ区宽度方向两边中心距为29m,按一定空间及间距布置要求,可布置17个风口。
根据实际情况减则Ⅰ区拟采用的散流器数为17个方形散流器。
则Ⅰ区拟装的空调箱型号为FPG4-600,额定风量为30000m3/h,故每个散流器的送风量平均为30000/17=1765m3/h=0.49m3/s。
查表,因房间吊顶高度为3m,在A=6m,H=3.0m 栏,查得室送风平均速度为0.20m/s,按送冷风修正,有,Vpj=1.2×0.20=0.24m/s<0.25m/s,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表查得Ls=0.49m3/s 时,散流器颈部尺寸D=500mm,vs=2.27m/s,满足要求,因此选用颈部尺寸为500mm 的吊顶圆型直片式散流器。
此时散流器颈部风速为:Vs=Ls/(πD2/4)=0.49/(π×0.25/4)=2.5m/s。
根据表可知,在V s=3m/s 时,其全压损失为16.37Pa,下面在计算风口阻力时近似采用该值。
Ⅱ区:一层Ⅱ区按房间位置和间距布置要求,可布置按空间位置及房间大小适当布置方形散流器。
则Ⅱ区拟采用的散流器数为28 个。
则Ⅱ区拟装的空调箱型号为MKS/C-40L,额定风量为40000m3/h,故每个散流器的送风量平均为40000/28=1430m3/h=0.397m3/s。
查表,因房间吊顶高度为3m,查得室送风平均速度为0.20m/s,按送冷风修正,有V pj=1.2×0.20=0.24m/s<0.25m/s,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表查得L s=0.4m3/s 时,散流器颈部尺寸D=500mm,v s=2.63m/s,满足要求,因此选用颈部尺寸为500mm 的吊顶圆型直片式散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