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翻译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正迁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翻译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正迁移
摘要:迁移是由心理学引入语言学范畴的一个概念。迁移包括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能起助益性作用的正迁移和会起妨碍性作用的负迁移。传统翻译教学过度强调母语文化对翻译学习的负迁移作用,母语文化的地位因而被弱化,不利于翻译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重视和发挥母语文化在翻译教学中的正迁移作用,并采取适当策略将其贯彻、贯穿于翻译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关键词:正迁移;母语文化;翻译教学;策略
引言
迁移(transfer)原是属于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人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会将他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迁移运用于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中。迁移包括有助益性的迁移和有妨碍性的迁移两个完全不同的方面,故就有了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就语言学习而言,对第二语言学习能起促进作用的可被视之为是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起阻碍作用的则属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在我国,我国英语教学研究者一般多从我们民族的文化背景、我们与英语民族的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等方面来研究汉语对于学习英语的负迁移作用,而对于汉语在学习英语尤其是在英汉教学中的正迁移作用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试从分析传统翻译教学思维模式中的弊端入手,来探讨母语文化的正迁移与翻译教学的关系,并对在翻译教学中如何实现母语文化的正迁移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传统翻译教学的思维模式及其弊端
传统翻译教学具有单向度的特点,其表现是只有一个思维指向、一个思维角度、一个思维规则、一条评价标准、一个思考线索、一个思维结果。单一化、固定化几乎成了翻译思维活动的固定模式:以对英语的语言文化为指向,以语言转换的相异性为思考角度,以英语感知为绝对重心,以所谓的“答案”为准绳,以单一的标准来评价译文的优劣。这种思维模式的后果之一就是使许多翻译教师总是刻意突出两种语言的相异性,总是列举和论证两种语言间的种种差异,夸大母语文化在翻译中的负迁移作用。这固然会使学习者关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从而尽量避免在翻译中出现“翻译证”、“中式英语”、“欧式汉语”等问题,但这种思维模式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着弊端。一方面,它对学习者由浅入深地理解英语、理解翻译,激发对翻译学习的兴趣等不但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反而容易使学习者产生畏难情绪和抗拒心理,回避学习中的难点;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思维的附带后果是,会使学习者自觉不自觉地忽视对母语文化的学习。众多的翻译理论家和译者都曾借用自身或他人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告诉我们,在缺乏深厚的母语文化底蕴的情况下,急功近利地去突击对英语的表面上的学习,其结果只能是对两种语言都一知半解。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明明对英文的句子结构、篇章结构和层次都心知肚明,但就是无法将其转换成地道的、流畅的汉语。反之亦然。
二、母语文化的正迁移与翻译教学的关系
二语习得理论认为,母语是英语学习不可缺少的背景和基础,是可以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对翻译来说,同样是如此。在教师的重视和引导下,母语文化会对翻译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发挥母语文化的正迁移作用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习得能力
乔姆斯基认为,人类的语言有其普遍的法则,它是人类都必须遵循的原则、条件和规则系统,代表了人类语言中的最基本的东西。用英语语言学家Ellis(1985)的关于普遍假设的理论来诠释,这个普遍的法则就是:在所有的自然语言中,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核心”规则——人类的语言尽管千差万别,但总有其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正是因为存在着这种共通性,加之由人类共同的生活经历和对普世价值与情感的认同而产生出的文化间的共通性,所以任何一个人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都会把他通过母语而获得的对语言文化的共通性的认识运用到其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去。Schumann(1979)就曾指出: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母语与英语在结构上的相同或相似可以促进学习者对某些结构的习得,如strike the iron while it is hot(趁热打铁),lead by the nose(牵着鼻子走),等等;有的是大体相似,如walk on thin ice(如履薄冰)和plain sailing(一帆风顺),等等。由此可见,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相似性或相吻合的现象,它使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可以利用母语知识以促进对目的语的学习。当然,母语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不犯错误。这正如Ellis所说的:促进并不像行为主义者所预料的那样,会表现在对某些错误的完全避免上,而是表现在错误的减少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上。
2.发挥母语文化的正迁移作用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源语理解能力
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除了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处,还应该具有相应的文化意识和相当的知识储备,应能体会到两种语言背后的林林总总。从这个角度说,它就不仅要求译者要对原文所涉及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有较宽广的知识面,以满足翻译的要求。译者在自己的翻译实践中所接触到的材料即原文,其中可能包含着文学、艺术、生活、教育或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而并非总是局限于某一门类。在外语材料相对较难获得和较难掌握的情况下,通过俯拾即是的母语材料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对准确理解原文及原文中所蕴涵的知识无疑是极有帮助的。这对汉英翻译而言不难理解,然而实际情况是,母语文化对理解英文也同样重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The best clock cannot but entail a certain error(即使是最精确的时钟也有一定的误差)。对这一说法,译者如果没有相应的物理知识和生活常识,那么在对这句话中的“best”和“error”进行翻译时,就可能会由于理解上的偏差而译不准确或译得不地道。若母语文化知识储备较丰富,就能对要翻译的语言及其内蕴有更为恰当的体悟和感知,从而使自己的翻译表达更恰当更精确。
3.发挥母语文化的正迁移作用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双语转换能力
翻译是一种语言转换的艺术,翻译能力的形成有赖于两种语言文化能力的共同提高。为了使译文形神兼备,译者不仅要把握原作的神韵和精髓,而且要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