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是发展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龄前是发展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千万别错过
一次在地铁上,我的旁边站了一对母女,小女孩也就4、5的样子,可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小女孩的语言表达能力竟如此好,尤其在阐述一件事时,说起话来清楚又有条理,时不时地还能蹦出几个超越她年龄的“高级词汇”。
这不禁引起我的思考,因为我确实见过已经上大班的孩子,但在回答和表达某件事情时,支支吾吾,很费劲。
如何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呢?老师和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观察、听、看、说
现实生活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源泉,幼儿的语言往往是将自己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一切事物用词句来表达。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在有目的地观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激发他们说话的愿望。例如,晴雨天变化的一刹那就为孩子提供了生动的教材,让幼儿亲自看看雨景、听听雨声、踩踩雨水,边看边说;
再如春季来临之际,为孩子准备小蝌蚪、花种子等,指导孩子亲手培养、种植,并仔细观察它们的动态、生长过程及变化特点等,有意识引导孩子观察,并启发其将看到、想到的都说出来。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孩子喜欢模仿,也善于模仿。孩子会模仿成人准确而优美的语言;同样,对有缺陷的语言,也会照单全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孩子的发音、用语。甚至说话的声调、语气、速度与他身边的成人如出一辙。
因此,为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绝对重要。无论用方言,或用普通话,重要的是,必须发音清楚。
二——三岁的孩子常会混淆一些发音,如把“哥哥”发成“多多”,“外公”发成“外冬”,“老师”发成“老希”。这种“娃娃腔”的发音虽很可爱,但并不正确,老师、家长要注意正确地引导,使孩子纠正这种发音。
在教学中培养
孩子语言的发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需要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指导和启发。
比如学习儿歌,教师要以抒情地语调去朗诵,使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一种享受,同时渴望去学会这首儿歌。并能与老师一样朗诵地那么美。教师也要认真解释诗歌的内容大意,并让幼儿学习一些词汇的运用。
讲故事也是如此,教师要有感情地把故事内容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力求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孩子既想听,又愿意听,还会去模仿老师,把故事情节表达出来。相反,枯燥的讲述很难让孩子们接受。
培养孩子扩散性思维
学龄前儿童好奇心强,思维正处于跃跃欲试阶段,因此培养孩子扩散性思维就成为语言教育的重要部分。
为孩子树立一个观念:“和别人说的不一样,不论是一个词汇,还是一句短句,都鼓励孩子说得不雷同,多方位地思考问题。
可以经常选择富有想象力、创造性、积极诱发幼儿思维活动的问题,如:“天下雨了,你没带伞,该怎么办?、天上的白云像什么?”
“……这些像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等大大激发了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而扩散性思维的培养又促进幼儿更自觉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为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最好的素材。
丰富孩子的生活
尽可能让孩子多接触社会生活,比如节假日带孩子上公园、逛商场、书店等等,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然后抓住时机来引导孩子讲述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这样,孩子对语言的理解会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