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提升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提升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业的全球化不仅给中国旅游业带来严峻挑战与冲击,而且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前景。如何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是目前我国旅游理论界正在深入研究的热门话题,也是提高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的核心问题。运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提升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若干对策。
标签: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与对策
一、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因素及其分析
随着国际竞争力研究的不断深入,用国际竞争力评价和反映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大小强弱及其消长变化,被公认为是目前国际社会有效而通行的评估方法。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方法,比较有影响和代表性的就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优势,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又是由相互作用与组合的四组因素决定的,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战略、结构和竞争方式。这四组因素的每一组既可单独发挥作用,又同时对其他组因素产生影响,从而构成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方面所特有的“钻石”结构。但这些因素还不完备,机遇和政府行为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前四组因素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后两个因素作为变量通过前四组因素对国家竞争优势也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如右图。
根据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理论,结合旅游产业自身的规律与特征,一般来说,影响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点:
第一,旅游产业要素。旅游产业要素包括发展旅游业所需要的各种要素投入: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旅游
管理人才、旅游管理和销售技术、旅游资本、旅游产品可持续性等。在这些
要素中,特别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核心要素更具竞争力。
第二,旅游社会需求。旅游需求包括国际需求和国内需求。旅游供给取决于旅游需求,旅游需求的存在必然导致旅游供给的产生,而不断成熟的旅游需求会促使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更新周期加快,使旅游产业逐渐向高端发展,培育出更强的旅游核心竞争力。
第三,旅游相关产业群。旅游产业的产业链长,关联度很大,直接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部门,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就是建立在由众多相关产业组成的产业群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旅游相关产业之间信息、技术、资本、人力的互相融通,才能形成一个优势的旅游业产业群,并带动与之紧密相关的各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第四,旅游企业发展。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最终形成,需要依靠强大的旅游企业来完成,旅游企业的规模大小、发展战略、目标任务、组织结构、经营策略、企业品牌、管理经验以及合理的旅游产业组织结构等,都对竞争力的形成至关重要。毫无疑问,旅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然决定着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五,旅游发展机遇。一般是指超出旅游企业所能控制的突发事件,如旅游需求重大改变、外币汇率大变化等等。
第六,政府应对策略。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出台的政策、规划、管理体制和改革措施等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尽管仅提出了一个基础性分析框架,也有其局限性,但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综合了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较好地描述了产业竞争力形成和加强的内外机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预见性,已经得到理论界的普遍接受和广泛应用,为研究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
二、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分析
我国作为世界旅游大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因素很多,按照波特的产业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旅游产业要素齐备,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我国有5000年的文明历史,56个民族的多彩文化,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截至目前,我国已拥有世界遗产40项,其中文化遗产28项,自然遗产8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在数量上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而位居世界第三,这些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都是我国旅游资源的精华。
第二,旅游社会需求旺盛,具有强大产业支撑力。我国有13亿人口,客源市场规模巨大,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优势。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40507亿元,总量列世界第三,人们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的愿望和实力越来越强。港澳台和移居海外的华侨由于与祖国内地之间千丝万缕的经济、文化和血脉联系,作为主要客源的潜力仍然巨大。
第三,旅游由于相关产业群形成,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09年我国国内旅游接待约为19亿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约为1.26万亿元,旅游住宿、旅行社、旅游车船和其他配套性要素得到较快发展,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较好的服务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逐步确立。2008年末,全国共有星级饭店14099家,客房159.14万问,床位293.48万张,其中仅五星级饭店就有432家。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备,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线路不断增加,长期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大交通问题得到根本缓解。
第四,旅游企业发展壮大,旅游接待能力迅速提高。我国旅游企业数量众多,实力增强,不仅旅游接待、经营和服务可达到较大的数量,而且相当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已达到较高水平,具备了加快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条件。截至2009年底,全国有旅行社21649家,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为340894人。
第五,紧紧抓住重大机遇,加快旅游国际化步伐。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我国带来大量的旅游客源和较高的国际知名度。而2010年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开国不到三个月,观博人数已突破3000万,预计全程将有7000万人次的客流,国内外影响巨大。同时,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强劲,人民币国际化和升值加快,这也有利于旅游企业加快进行海外投资,都给中国旅游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第六,政府主导旅游,应对措施得力。“政府主导型”可以说是我国大多数地区实施的旅游发展战略,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对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