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_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均质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式中
0 基础两侧土的加权重度
D 基础的埋置深度
Nq,Nc 地基极限承载力系数, 他们是土的内摩擦角的 函数
10.2.3太沙基课题
太沙基将浅基础定义为埋深不大于宽度的基础。在推 导均匀地基上的条形基础受中心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 载力时,太沙基把土作为有重力的介质,并作了如下 假设:
的埋置深度,土的类别和密度等因素有关。在一定条
件下,主要取决于土的相对压缩性。魏西克建议用土
的刚度指标 I r 与土的临界刚度指标 Icr进行比较,将土
分为相对不可压缩和相对可压缩的两大类型,并据此
来判别地基的破坏形式。若 Ir Icr ,则认为土是相对 不可压缩,此时地基发生整体剪切破坏;若 Ir Icr ,
Nc
tan
cos
cos sin
exp
3
2
2
tan 1
sin
1
Nq
cos
cos
exp
3
2
2
tan
tan
45
2
10.2.均质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x
f x
x
m
z
f
z
m
m
f
xzm
其中
2
m z x xz
1 2
1
3 c cot
m
1 2
1
3
1 4
z
x
2
2 xz
10.1土体的极限平衡理论概述
土体中塑性区内任一点的应力分量也可以用两个变量
10.2.均质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梅耶霍夫公式既可用于浅基础,也可用于深基础,是 目前西欧各国常用的公式之一。
等代应力
0
,
分别表示作用在基础侧面上的合力及附
0
近土块的重力。
0
1 2
D
f
K
0
sin 2
K0 2
tan
sin
2
cos2
式中
0
1 2
D f
1 K0 2
(1)基础底面粗糙
(2)基土是有重力的,但忽略地基土重力对滑移线 形状的影响。
10.2.均质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3)不考虑基底以上基础两侧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 而用均布超载来代替。
根据上述假定,由弹性锲体的平衡条件,可以得到剪 切破坏的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
qu
cNc
qNq
1 2
BN
其中
10.2.6地基破坏形式对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前述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都是在地基发生整体剪切破 坏情况下得到的,即假定土是刚塑性体,剪切破坏前 不产生压缩。实际上,多数情况下土在剪切破坏过程 中会产生可观的压缩,甚至导致局部剪切破坏或冲切 破坏。
10.2.均质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地基破坏形式的出现与基础上所加的荷载条件,基础
Nc Nq 1 cot
N
4PP
s
in 45
B 2
2
1 2源自文库
tan
45
2
10.2.均质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式中
N , Nq , Nc 梅耶霍夫承载力系数
等代自由面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
对数螺线的中心角,满足下列关系
3 4 2
梅耶霍夫课题
太沙基理论的缺陷 1)忽略了覆土的抗剪强度 2)滑动面被假定与基础地面水平线相交为止,没有伸 延到地表面上去,这是与实际不符的。
梅耶霍夫的解决方式 他提出应该考虑到地基上的塑性平衡区随着基础的埋 深不同而扩展到最大可能的程度,并且应计及基础两 侧土的抗剪强度对承载力的影响。但是,这个课题存 在数学上的困难而无法得到严格的解答,最后,他用 简化的方法导出条形基础受中心荷载作用时均质地基 的极限承载力公式。
PP 作用在AC面上的被动土压力
深基础,其它的一样,仅 Nq 不同
Nq
1 sin
cos2
exp(
5
2
)tan
10.2.均质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10.2.5基础形状对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以上所讨论的公式都是针对条形基础的情况即平面课 题而言的,对于圆形和矩形基础的求解有着很大的困 难。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一些半经验公式。大多数研究 者是对条形基础的承载力系数分别乘以形状因数,书 中272页给出了一些研究者建议的形状因数的表达式。
pcu ;临界荷载为塑性变形阶段ab段中某一点相对应的
荷载。
第三阶段:破坏阶段(bc段)。在这一阶段,塑性区已 发展到连成一片,地基中形成连续的滑动面,只要荷 载稍有增加,沉降就急剧增加,地基土发生侧向挤
10.2.均质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出,承压板周围地面大面隆起,最终发生整体破坏。
所以,地基极限承载力是指地基内部整体达到极限平 衡时的荷载,即极限荷载。在载荷试验的曲线上表现 为沉降急剧增大或很长时间不停止。将地基极限承载 力除以安全系数,可以作为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10.1 土体的极限平衡理论概述
极限平衡理论以钢塑性体模型为基础,刚塑性体的一 部分或全部在荷载作用下从静力平衡转向运动的临界 状态成为极限平衡态。
极限平衡状态理论是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和极限平衡条 件所建立起来的理论
基本方程:
平衡方程
x zx X
x z
则认为土是相对可压缩的,此时,地基可能发生局部
剪切破坏或冲切破坏
地基土的刚度指标
Ir
G
c q tan
10.3斜向荷载下均质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式中,G 土的剪切模量
q 地基中膨胀区平均超在 压力,一般可取 基地以下 B / 2深度处的土的自重压力
10.3斜向荷载下均质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10.4双层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10.4.1 0 的层状粘土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公式
qu c1Nm q
式中 c1 持力层土的不排水剪强度指标
q 基础两侧土的超载 Nm 考虑层状影响的修正承载力系数; 与两层土的不排水剪强度指标的比值 kc c2 / c1,上层土的相对厚度及基础形状等因素有关
10.2.均质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o
pcr pcu p
1
a
2b
3 载荷试验p-s曲线
10.2.均质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第一阶段:压密变形阶段(oa段)。承压板上的荷载 比较小,荷载与沉降成直线关系,对应于直线段中点a
的 荷载为临塑荷载 pcr
第二阶段:塑性变形阶段(ab段)。承压板上荷载逐 渐增大,地基的变形与荷载之间不再成直线关系,说 明地基土除发生竖向压缩外,局部发生剪切破坏,因 而呈现塑性状态,对应于b点的荷载状态即为极限荷载
及 确定
表达式
tan a
x
z
其中
tan b
x
z
1 c tan ln
2
c
1 c tan ln
2
c
10.1土体的极限平衡理论概述
42
a b
X
sin Z cos 2 sin cos
sin
2
K0
tan
sin 2
K0 静止土压力系数
土与基础侧面之间的外 摩擦角
10.2.均质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梅耶霍夫公式
浅基础
其中
qu
cNc
0Nq
1 2
BN
2 a D f
B
a
a
tan
1 2
K 0D f
tan
1 sin exp2 tan Nq 1 sin sin2
10.2.均质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整体剪切破坏:其特征是在地基土中形成连续的滑动 面,土从基础两侧基础隆起,基础急剧下沉并侧倾破 坏。沉降与荷载的关系开始呈线性变化,当频临破坏 时出现明显的拐点。
局部剪切破坏:其特征是地基土中剪切破坏区域只发 生在基础下的局部范围内,并不形成延伸到地面的连 续滑动面,基础四周地面具有隆起迹象,但不出现明 显的倾斜或倒塌。沉降与荷载的关系一开始就呈现非 线性变化,且无明显的拐点。
求解极限荷载的途径:一,根据极限平衡条件建立微分 方程,根据边界条件求出地基整体达到极限平衡时各 点的精确解。二,假定滑动面法,通过基础模型试验 的实际滑动面形状,简化为假定滑动面,然后按假定 滑动面上的极限平衡条件求解。
地基在极限荷载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的形式可分为整 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冲切剪切破坏。
式中
N
1 2
tan
k
p cos
cos cos
1
Nq,Nc , Nr 地基极限承载力系数,其中,弹性锲体的
边界与水平面的夹角为未定值
两种特殊情况
1)假定基地完全粗糙。
Nq
exp
3 2
tan
2cos2 45
冲切破坏:其特征是在地基土中不出现明显的连续滑 动面,而在基础四周发生竖向剪切破坏,使基础连续 刺入土中。荷载与沉降的关系成非线性变化,也无明 显的拐点。
10.2.均质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10.2.2普朗特课题
1920年,普朗特根据塑性平衡的观点,研究了刚性体 压入较软的,均匀的,各向同性材料的过程假定地基 土的重放为零,导出了下式
2
10.2.均质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Nc (Nq 1) cot
N
1 2
c
k p os2
1 tan
2)假设基底完全光滑。将 代入太沙基课
题式,Nc与Nq 表达式与普朗特课题4 的2式相同,而
N 1.8(Nq 1) tan
10.2.均质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当荷载偏心时,若为条形基础,则用有效宽度 Be B 2e 代替原来的宽度B,其中e为荷载的偏心距;若为条形 基础,则用有效宽度 Be B 2eB ,有效长度 Le L 2eL 来代替原来的宽度和原来的长度,其中,eL和eB分别长度 和宽度方向的偏心距;对于任意形状的基础,先将受 偏心荷载基础面积换算成受中心竖向荷载的有效面
10.3斜向荷载下均质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积,再换算成等面积的矩形基础
梅耶霍夫条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
qu
cNcq
N
1 2cq
B
Nq
式中,Ncq,Nq 合成承载力系数,取决于土的内摩擦
角和基础的埋深比,对于偏心荷载,以Be B 2e代替B
汉森则建议将受中心竖向荷载情况下得到的承载力系 数分别乘以倾斜因子,其值可根据土的内摩擦角和荷 载倾斜角按书中276页的表查找。
z zx Z
z x
10.1土体的极限平衡理论概述
式中 X和Z——体积力分量 屈服条件:
f m sin 0
几何方程
x
vx x
正交流动法则
z
vz z
xz
vx z
vz x
10.1土体的极限平衡理论概述
qu
c
tan
tan
2
4
2
e tan
1
c
cot
1 1
sin sin
e tan
1
式中
qu 极限压应力
材料的内摩擦角
c 材料的粘聚力
10.2.均质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这个解可应用到地基承载力的课题上。根据普朗特的
假设条件,上式适用于具有 c,的条形基础。
赖斯诺在普朗特的基础上,把基础两侧埋置深度内的 土以连续均布的超载来代替,得到基础有埋深时地基 极限承载力的表达式
qu 0DN q cNc
Nq
exp
tan tan2 45.
2
Nc Nq 1 cot
上式为双曲线型偏微方程,具有两组相交的特征线,可 用特征线法求数值解
10.2.均质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10.2.1地基承载力的概念
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承受荷载的能力。 确定方法:载荷试验法,原位测试法,理论公式法 临塑荷载:当基础底面以下的地基土中将要出现而尚
未出现塑性变形区时,地基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临界荷载:当地基土土中的塑性变形发展到一定阶段, 即塑性区达到某一深度,通常为相当于基础宽度的三 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时,地基土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极限荷载:当地基土中的塑性变形区充分发展并形成 连续贯通面的滑动面,地基土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利用静载试验的p-s曲线可以直观地说明上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