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紫外吸收与荧光光谱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含非共轭烯、炔基团的化合物 , (~175nm) 若无助色团的作用,则在近紫外区无吸收; 这些化合物一般在近紫外区无吸收,可作紫外测定的溶剂 (3) 含不饱和杂原子的化合物 除 , (~175nm)外, 还有n→*,n→*跃迁。 n π *跃迁为禁阻跃迁λmax270~300nm, ε<100。弱吸收带--R带
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共轭范围有所
扩大,λmax 发生红移。
2.7 紫外光谱的解析及应用 2.7.1 紫外光谱提供的结构信息
200-400nm 无吸收峰。饱和化合物,单烯。 270-350 nm有吸收峰(ε=10~100)醛酮 n→ * 跃迁产生的R 带。
250-300 nm 有中等强度的吸收峰(ε=200 ~ 2000), 芳环的特征 吸收(具有精细结构的B带)。 200-250 nm有强吸收峰(ε104),表明含有一个共 轭体系(K)带。共轭二烯:K带(230 nm); 不饱和醛酮:K带230 nm ,R带250 ~ 350 nm 300 nm以上有高强吸收,说明分子具有较大的共 轭体系。
(四)检测器 常用的检测器有光电池、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等。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2.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3.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2.3 非共轭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1)饱和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无紫外吸收 饱和碳氢化合物: →* ,远紫外区 含杂原子化合物:n→* ,在近紫外区较少
④在λ 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测定最灵敏。
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不同物质吸收光谱的形状以及max 不同 ——定性分析的基础 同一物质,浓度不同时,吸收光谱的形 状相同,Amax 不同 ——定量分析的基础
紫外吸收光谱的波长范围是100-400nm, 其 中100-200nm 为远紫外区,200-400nm为近紫外 区, 一般的紫外光谱是指近紫外区。
2.5芳香族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1.苯
三个吸收带,都是源于π π*跃迁.
max= 184 nm ( = 60000) E1带 max= 204 nm ( = 7900) E2带 max= 255 nm ( = 250) B带 (特征谱带)
2.单取代苯 烷基取代苯:烷基由于有超共轭效应, 一般导致 B 带、E2带红移。 助色团取代苯:助色团含有孤电子 对,它能与苯环 π 电子共轭。
第六章 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
本章主要内容
1 紫外光谱基本原理 2 仪器介绍 3 非共轭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4 共轭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5 芳香族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6 空间结构对紫外光谱的影响 7 紫外光谱解析及应用
2.1 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2.1.1 紫外光谱的产生 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 的跃迁而产生的。 分子中价电子经紫外或可见光照射 时,电子就吸收了相应波长的光从低能 级跃迁到高能级,对应产生的吸收光谱 叫紫外----可见光谱。
(二)单色器 单色器是将复合光变成单色光的光学装置。 单色器一般由入射狭缝、准光器(透镜或凹面反 射镜使入射光成平行光)、色散元件、聚焦元件和出 射狭缝等几部分组成。其核心部分是色散元件,起分 光的作用。色散元件主要有棱镜和光栅。
(三)吸收池 吸收池用于盛放样品,一般有石英和玻璃两种。 石英池适用于可见光区及紫外光区,玻璃吸收池只能 用于可见光区。
对甲苯乙酮
的紫外光谱图
数据表示法: 以谱带的最大吸收波长 λmax 和 εmax (lgεmax)值表示。 如:CH3I λmax 258nm( ε 387)
2.1.4
UV常用术语
生色基:能在某一段光波内产生吸收的基团, 称为这 一段波长的生色团或生色基。 ( C=C、C≡C、C=O、COOH、COOR、 COR、CONH2、NO2、-N=N-) 助色基: 当具有非键电子的原子或基团连在双键 或共轭体系上时,会形成非键电子与电子的共轭 (p- 共轭),从而使电子的活动范围增大,吸收向 长波方向位移,颜色加深,这种效应称为助色效 应。能产生助色效应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助色基。
(1) 溶质易溶,两者不发生化学作用;
(2) 具有适当的沸点,在测量过程中溶剂的挥发不至于 明显影响样品的浓度; (3) 具有适当的透光范围,不影响样品吸收曲线的测定; (4) 价廉易得,使用后易回收。
常用紫外—可见测定的溶剂
溶剂
水
乙醇 甲醇 异丙醇 正丁醇 96%硫酸 乙醚 二氧六环 二氯甲烷 己烷 环己烷
注意: ①选择较长共轭体系作为母体; ②交叉共轭体系只能选取一个共轭
键,分叉上的双键不算延长双键; ③某环烷基位置为两个双键所共有,应 计算两次。一个双键属于两个环的 环外双键时,应计算两次。 ④环张力的影响,立体结构影响共轭 会使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误差较大
计算举例:
2.4.3 α,β-不饱和醛、酮λmax的经验计算
2.4共轭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2.4.1 共轭体系的形成使吸收移向长波方向
共轭烯烃的π π*跃迁均为强吸收带, ≥10000, 称为K带。共轭体系越长,其最大 吸收越移往长波方向,且出现多条谱带。
2.4.2 共轭烯烃及其衍生物λmax的经验计算 Woodward-Fieser 规则:
取代基对共轭烯 λmax的影响具有加和性。
2.6 空间结构对紫外光谱的影响 2.6.1 空间位阻的影响
空间位阻大,阻碍共轭,使 λmax变小
2.6.2 顺反异构
反式 λmax ﹥ 顺式 λmax
顺式结构共轭体因同侧发色团之间的 空间障碍,使分子发生扭曲,共轭程度较 差,→*跃迁能量增加,吸收带蓝移。
2.6.3 跨环效应
指非共轭基团空间位置有利于基
富兰克——康顿(Frank-Condon)原理 在电子能级跃迁过程中,电子的状 态虽然有所改变,但是,分子中原子核 的变化来不及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跟上, 所以可以认为此过程中核间距是保持不 变的,称为“垂直跃迁”,垂直跃迁几 率最大。该原理称为富兰克—康顿 (Frank-Condon)原理。
电子跃迁选择定则
CH3 C OH CH3
H
+
CH3 C H CH3 OH2+ B C
I A log cl Io
A:吸光度,: 摩尔吸光系数, c: 溶液的摩尔浓度, l: 样品池长度 I0、I分别为入射光、透射光的强度
2.紫外光谱的表示法 紫外光谱图由横坐标、纵坐标和吸收曲线组成 横坐标表示吸收光的波长,用nm为单位。 纵坐标表示吸收光的吸收强度,可以用 A(吸光度)、T(透射比或透光率或透过率)、 (吸光系数) 中的任何一个来表示。 吸收曲线表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情况。曲 线最大吸收峰的横坐标为该吸收峰的位置,纵 坐标为它的吸收强度。
2.7.2 紫外光谱解析的实例
例1. 2-(1-环己烯基)-2-丙醇经浓硫酸脱水得 产物C9H14,测其UV谱得max 242nm(10100)。 确定此产物的结构。 解:醇反应失水可经过下面两种途径:
CH3 C OH CH3 H
+
CH3 C H2C H OH2+
CH3 C A CH2 + H2O
肩峰:吸收曲线在下降或上升处有停顿,或吸收
稍微增加或降低的峰,是由于主峰内隐藏有其它峰
2.1.5 紫外光谱常用溶剂及溶剂效应
1、溶剂效应: 在不同溶剂中谱带产生的位移。
在极性溶剂中 n * 跃迁吸收带蓝移, * 跃迁吸收带红移。
2、 选择溶剂的原则
紫外-可见光谱一般是在相当稀的溶液(10-2~10-6mol/L) 中测定的。在选择溶剂时需注意:
成键轨道
成键轨道
既然一般的紫外光谱是指近紫外区,即 200-400nm,那么就只能观察 *和 n * 跃迁。也就是说紫外光谱只适用于分析分子中 具有不饱和结构的化合物。
2.1.3紫外光谱表示法 1.紫外吸收带的强度 吸收强度标志着相应电子能级跃迁 的几率, 遵从Lamber-Beer定律
使用波长 范围/nm >210 > 210 > 210 > 210 > 210 > 210 > 220 > 230 > 235 > 200 > 200
溶剂
甘油
氯仿 四氯化碳 乙酸甲酯 乙酸乙酯 乙酸正丁酯 苯 甲苯 吡啶 丙酮 二硫化碳
使用波长 范围/nm > 230 > 245 > 265 > 260 > 260 > 260 > 280 > 285 > 303 > 330 > 375
红移现象: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最大吸收峰 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现象。 蓝移现象: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最大吸收峰 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蓝移现象。
增色效应:使值增加(吸收强度增大)的效应。
减色效应:使值减少(吸收强度减少)的效应。
末端吸收:在仪器极限处(190nm)测出的吸收。
2.2 仪器简介
一、组成部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是由五个部 分组成:即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信 号指示系统。 (一)光源 对光源的基本要求是应在仪器操作所需的 光谱区域内能够发射连续辐射、有足够的辐射 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 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源有热辐射光源和 气体放电光源两类。热辐射光源用于可见光区, 如钨丝灯和卤钨灯;气体放电光源用于紫外光 区,如氢灯和氘灯。
苯 (254nm) A
甲苯 (262nm)
230
250
270
苯和甲苯在环己烷中的吸收光谱
对吸收曲线的说明: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不同。吸光度最大
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 max
②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 max 相同,但吸收强度不同。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 曲线形状和λ max都不同。 ③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 分析的依据之一。
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的几率有高有低, 造成谱带有强有弱。允许跃迁几率大,吸收 强度大;禁阻跃迁几率小,吸收强度小。 电子自旋允许跃迁:电子只能在自旋多重性 相同的能级之间跃迁,如:S0 S1属允许跃迁。 而S0 T1属禁阻跃迁。
对称性允许跃迁:电子只能在对称性不同的 不同能级间跃迁。如:g u属允许跃迁,而g g 属禁阻跃迁。 → *和 → *为允许跃迁, 而 n→ *为禁阻跃迁。
NO2 > Ph >CHO > COCH3 > COOH > COO- 、CN > SO2NH2 > NH3+
3. 双取代苯
1) 两个取代基属于同类型定位基时 λmax 红移值近似为两者单取代时λmax 的 红移值较大者 。 2)两个取代基属于不同类型定位基时 邻位或间位取代:两个基团产生的 λmax红移值近 似等于它们单取代时产生的红移值之和。 对位取代:两个基团产生的 λmax红移值远大于它 们单取代时产生的红移值之和。 RC6H4COX型物质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经验计算见P336表6.10
2.1.2 有机分子电子跃迁类型 可以跃迁的电子有:电子, 电 子和n电子。 跃迁的类型有: *, n *, *,n *。
各类电子跃迁的能量大小见下图:
*
* E n 反键*轨道 反键*轨道
n→ * → *
n→ *
→* 非键轨道
(乙醇或甲醇为溶剂)
非极性溶剂中计算值需加上溶剂校正值。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计算举例:
2.4.4 α,β-不饱和酸、酯、酰胺λmax的经验计算
α,β不饱和酸、酯的λmax 较相应α,β不饱和醛、 酮小; α,β不 饱和酰胺、 α,β不饱和腈的 λmax 值低于相应的酸
总结:共轭体系越大,共轭链上的取代基越多, λmax越大
使 B 带、E 带均移向长波方向。
不同助色团的红移顺序为: N(CH3)2 ﹥NHCOCH3 ﹥ O-,SH ﹥NH2﹥ OCH3﹥OH﹥ Br﹥Cl﹥CH3﹥NH3+
生色团取代的苯:
含有 π 键的生色团与苯环相连时, 产生更大的 π π* 共轭体系,使B 带 E 带产生较大的红移。
max= 200-250 nm ( >104) E2带 不同生色团的红移顺序为:
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共轭范围有所
扩大,λmax 发生红移。
2.7 紫外光谱的解析及应用 2.7.1 紫外光谱提供的结构信息
200-400nm 无吸收峰。饱和化合物,单烯。 270-350 nm有吸收峰(ε=10~100)醛酮 n→ * 跃迁产生的R 带。
250-300 nm 有中等强度的吸收峰(ε=200 ~ 2000), 芳环的特征 吸收(具有精细结构的B带)。 200-250 nm有强吸收峰(ε104),表明含有一个共 轭体系(K)带。共轭二烯:K带(230 nm); 不饱和醛酮:K带230 nm ,R带250 ~ 350 nm 300 nm以上有高强吸收,说明分子具有较大的共 轭体系。
(四)检测器 常用的检测器有光电池、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等。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2.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3.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2.3 非共轭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1)饱和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无紫外吸收 饱和碳氢化合物: →* ,远紫外区 含杂原子化合物:n→* ,在近紫外区较少
④在λ 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测定最灵敏。
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不同物质吸收光谱的形状以及max 不同 ——定性分析的基础 同一物质,浓度不同时,吸收光谱的形 状相同,Amax 不同 ——定量分析的基础
紫外吸收光谱的波长范围是100-400nm, 其 中100-200nm 为远紫外区,200-400nm为近紫外 区, 一般的紫外光谱是指近紫外区。
2.5芳香族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1.苯
三个吸收带,都是源于π π*跃迁.
max= 184 nm ( = 60000) E1带 max= 204 nm ( = 7900) E2带 max= 255 nm ( = 250) B带 (特征谱带)
2.单取代苯 烷基取代苯:烷基由于有超共轭效应, 一般导致 B 带、E2带红移。 助色团取代苯:助色团含有孤电子 对,它能与苯环 π 电子共轭。
第六章 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
本章主要内容
1 紫外光谱基本原理 2 仪器介绍 3 非共轭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4 共轭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5 芳香族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6 空间结构对紫外光谱的影响 7 紫外光谱解析及应用
2.1 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2.1.1 紫外光谱的产生 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 的跃迁而产生的。 分子中价电子经紫外或可见光照射 时,电子就吸收了相应波长的光从低能 级跃迁到高能级,对应产生的吸收光谱 叫紫外----可见光谱。
(二)单色器 单色器是将复合光变成单色光的光学装置。 单色器一般由入射狭缝、准光器(透镜或凹面反 射镜使入射光成平行光)、色散元件、聚焦元件和出 射狭缝等几部分组成。其核心部分是色散元件,起分 光的作用。色散元件主要有棱镜和光栅。
(三)吸收池 吸收池用于盛放样品,一般有石英和玻璃两种。 石英池适用于可见光区及紫外光区,玻璃吸收池只能 用于可见光区。
对甲苯乙酮
的紫外光谱图
数据表示法: 以谱带的最大吸收波长 λmax 和 εmax (lgεmax)值表示。 如:CH3I λmax 258nm( ε 387)
2.1.4
UV常用术语
生色基:能在某一段光波内产生吸收的基团, 称为这 一段波长的生色团或生色基。 ( C=C、C≡C、C=O、COOH、COOR、 COR、CONH2、NO2、-N=N-) 助色基: 当具有非键电子的原子或基团连在双键 或共轭体系上时,会形成非键电子与电子的共轭 (p- 共轭),从而使电子的活动范围增大,吸收向 长波方向位移,颜色加深,这种效应称为助色效 应。能产生助色效应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助色基。
(1) 溶质易溶,两者不发生化学作用;
(2) 具有适当的沸点,在测量过程中溶剂的挥发不至于 明显影响样品的浓度; (3) 具有适当的透光范围,不影响样品吸收曲线的测定; (4) 价廉易得,使用后易回收。
常用紫外—可见测定的溶剂
溶剂
水
乙醇 甲醇 异丙醇 正丁醇 96%硫酸 乙醚 二氧六环 二氯甲烷 己烷 环己烷
注意: ①选择较长共轭体系作为母体; ②交叉共轭体系只能选取一个共轭
键,分叉上的双键不算延长双键; ③某环烷基位置为两个双键所共有,应 计算两次。一个双键属于两个环的 环外双键时,应计算两次。 ④环张力的影响,立体结构影响共轭 会使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误差较大
计算举例:
2.4.3 α,β-不饱和醛、酮λmax的经验计算
2.4共轭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2.4.1 共轭体系的形成使吸收移向长波方向
共轭烯烃的π π*跃迁均为强吸收带, ≥10000, 称为K带。共轭体系越长,其最大 吸收越移往长波方向,且出现多条谱带。
2.4.2 共轭烯烃及其衍生物λmax的经验计算 Woodward-Fieser 规则:
取代基对共轭烯 λmax的影响具有加和性。
2.6 空间结构对紫外光谱的影响 2.6.1 空间位阻的影响
空间位阻大,阻碍共轭,使 λmax变小
2.6.2 顺反异构
反式 λmax ﹥ 顺式 λmax
顺式结构共轭体因同侧发色团之间的 空间障碍,使分子发生扭曲,共轭程度较 差,→*跃迁能量增加,吸收带蓝移。
2.6.3 跨环效应
指非共轭基团空间位置有利于基
富兰克——康顿(Frank-Condon)原理 在电子能级跃迁过程中,电子的状 态虽然有所改变,但是,分子中原子核 的变化来不及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跟上, 所以可以认为此过程中核间距是保持不 变的,称为“垂直跃迁”,垂直跃迁几 率最大。该原理称为富兰克—康顿 (Frank-Condon)原理。
电子跃迁选择定则
CH3 C OH CH3
H
+
CH3 C H CH3 OH2+ B C
I A log cl Io
A:吸光度,: 摩尔吸光系数, c: 溶液的摩尔浓度, l: 样品池长度 I0、I分别为入射光、透射光的强度
2.紫外光谱的表示法 紫外光谱图由横坐标、纵坐标和吸收曲线组成 横坐标表示吸收光的波长,用nm为单位。 纵坐标表示吸收光的吸收强度,可以用 A(吸光度)、T(透射比或透光率或透过率)、 (吸光系数) 中的任何一个来表示。 吸收曲线表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情况。曲 线最大吸收峰的横坐标为该吸收峰的位置,纵 坐标为它的吸收强度。
2.7.2 紫外光谱解析的实例
例1. 2-(1-环己烯基)-2-丙醇经浓硫酸脱水得 产物C9H14,测其UV谱得max 242nm(10100)。 确定此产物的结构。 解:醇反应失水可经过下面两种途径:
CH3 C OH CH3 H
+
CH3 C H2C H OH2+
CH3 C A CH2 + H2O
肩峰:吸收曲线在下降或上升处有停顿,或吸收
稍微增加或降低的峰,是由于主峰内隐藏有其它峰
2.1.5 紫外光谱常用溶剂及溶剂效应
1、溶剂效应: 在不同溶剂中谱带产生的位移。
在极性溶剂中 n * 跃迁吸收带蓝移, * 跃迁吸收带红移。
2、 选择溶剂的原则
紫外-可见光谱一般是在相当稀的溶液(10-2~10-6mol/L) 中测定的。在选择溶剂时需注意:
成键轨道
成键轨道
既然一般的紫外光谱是指近紫外区,即 200-400nm,那么就只能观察 *和 n * 跃迁。也就是说紫外光谱只适用于分析分子中 具有不饱和结构的化合物。
2.1.3紫外光谱表示法 1.紫外吸收带的强度 吸收强度标志着相应电子能级跃迁 的几率, 遵从Lamber-Beer定律
使用波长 范围/nm >210 > 210 > 210 > 210 > 210 > 210 > 220 > 230 > 235 > 200 > 200
溶剂
甘油
氯仿 四氯化碳 乙酸甲酯 乙酸乙酯 乙酸正丁酯 苯 甲苯 吡啶 丙酮 二硫化碳
使用波长 范围/nm > 230 > 245 > 265 > 260 > 260 > 260 > 280 > 285 > 303 > 330 > 375
红移现象: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最大吸收峰 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现象。 蓝移现象: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最大吸收峰 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蓝移现象。
增色效应:使值增加(吸收强度增大)的效应。
减色效应:使值减少(吸收强度减少)的效应。
末端吸收:在仪器极限处(190nm)测出的吸收。
2.2 仪器简介
一、组成部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是由五个部 分组成:即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信 号指示系统。 (一)光源 对光源的基本要求是应在仪器操作所需的 光谱区域内能够发射连续辐射、有足够的辐射 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 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源有热辐射光源和 气体放电光源两类。热辐射光源用于可见光区, 如钨丝灯和卤钨灯;气体放电光源用于紫外光 区,如氢灯和氘灯。
苯 (254nm) A
甲苯 (262nm)
230
250
270
苯和甲苯在环己烷中的吸收光谱
对吸收曲线的说明: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不同。吸光度最大
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 max
②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 max 相同,但吸收强度不同。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 曲线形状和λ max都不同。 ③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 分析的依据之一。
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的几率有高有低, 造成谱带有强有弱。允许跃迁几率大,吸收 强度大;禁阻跃迁几率小,吸收强度小。 电子自旋允许跃迁:电子只能在自旋多重性 相同的能级之间跃迁,如:S0 S1属允许跃迁。 而S0 T1属禁阻跃迁。
对称性允许跃迁:电子只能在对称性不同的 不同能级间跃迁。如:g u属允许跃迁,而g g 属禁阻跃迁。 → *和 → *为允许跃迁, 而 n→ *为禁阻跃迁。
NO2 > Ph >CHO > COCH3 > COOH > COO- 、CN > SO2NH2 > NH3+
3. 双取代苯
1) 两个取代基属于同类型定位基时 λmax 红移值近似为两者单取代时λmax 的 红移值较大者 。 2)两个取代基属于不同类型定位基时 邻位或间位取代:两个基团产生的 λmax红移值近 似等于它们单取代时产生的红移值之和。 对位取代:两个基团产生的 λmax红移值远大于它 们单取代时产生的红移值之和。 RC6H4COX型物质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经验计算见P336表6.10
2.1.2 有机分子电子跃迁类型 可以跃迁的电子有:电子, 电 子和n电子。 跃迁的类型有: *, n *, *,n *。
各类电子跃迁的能量大小见下图:
*
* E n 反键*轨道 反键*轨道
n→ * → *
n→ *
→* 非键轨道
(乙醇或甲醇为溶剂)
非极性溶剂中计算值需加上溶剂校正值。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计算举例:
2.4.4 α,β-不饱和酸、酯、酰胺λmax的经验计算
α,β不饱和酸、酯的λmax 较相应α,β不饱和醛、 酮小; α,β不 饱和酰胺、 α,β不饱和腈的 λmax 值低于相应的酸
总结:共轭体系越大,共轭链上的取代基越多, λmax越大
使 B 带、E 带均移向长波方向。
不同助色团的红移顺序为: N(CH3)2 ﹥NHCOCH3 ﹥ O-,SH ﹥NH2﹥ OCH3﹥OH﹥ Br﹥Cl﹥CH3﹥NH3+
生色团取代的苯:
含有 π 键的生色团与苯环相连时, 产生更大的 π π* 共轭体系,使B 带 E 带产生较大的红移。
max= 200-250 nm ( >104) E2带 不同生色团的红移顺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