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的渗碳过程数值模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输原理报告—渗碳过程模拟
1. 建立20#钢半无限空间一维渗碳过程数学模型并解决碳浓度分布问题;
2. 学习使用matlab 软件进行模拟仿真计算。
建立20#钢半无限板渗碳过程数学模型并解决碳浓度分布模型。
1.假设:
1)20#钢半无限板渗碳为一维平表面问题,扩散各向同性;
2)零部件内部温度均匀一致。
2.离子渗碳C浓度分布数学模型及其解
以950℃下20#钢为例
扩散方程:ðc
ðτ=ð
ðx
(Dðc
ðx
)
初始条件:c(x,0)=c0=0.20,边界条件:c(0,τ)=c p=1.30 lim x=∞ðc
ðx
=0
解得:c(x, τ)=c0+(c p-c0)erfc(x
2√Dτ) . D=0.162exp(-137800
RT
) cm2/s
3.气体渗碳过程C浓度分布数学模型及其解
扩散方程:ðc
ðτ=ð
ðx
(Dðc
ðx
),若D与c无关,则
∂c
∂τ
=D ∂2c
∂x2
初始条件:c(x,0)=c0
边界条件:-D lim x=0ðc
ðx
= β(c p- c0)m/s β为界面传递系数
得到解为:
C(x,τ )= c0+(c p- c0)erfc(x
2√Dτ)-exp(βx+τβ2
D
) erfc(x
2√Dτ
+ β√τ
D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回归分析
碳势与温度存在关系,不同的温度下对应的碳势不同,测得一组原始数据:
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饱和碳浓度与温度关系函数:
y=(2403566027113407*x^2)/590295810358705651712-(5132490288988185*x)/11529215 04606846976 + 8351207661135259/4503599627370496
碳势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如下所示:
由上图可以得出一定范围内任一温度所对应的碳浓度,如860℃,900℃,950℃,1000℃时的碳势分别为:
2.离子渗碳过程,温度相同,不同渗碳时间下碳浓度与渗碳厚度的关系
以温度为950℃,τ1=1000s,τ2=5000s,τ3=6000s为例:
分析:
(1)由于离子渗透界面反应迅速,材料表面瞬时达到饱和浓度1.30%;
(2)由图可知在温度一定时,碳的渗入深度随时间增长而变大,通过计算得到
二者之间呈抛物线规律,与模拟结果相符合;
(3)渗碳时间越长,相同距离处碳浓度越高,且随着距离增大浓度递减,最终趋于0.2。
3.气体渗碳过程,β不同,温度相同,时间相同碳浓度与渗碳厚度的关系
以温度为950℃,渗碳时间τ=1000s为例,已知:
煤油+甲醇β1=3.969*exp(-120830/(8.314*T))*1e-2
吸热式气氛+丙烷β2=0.143*exp(-97382/(8.314*T))*1e-2;
煤油+甲醇+REβ3=0.627*exp(-101166/(8.314*T))*1e-2;
分析:
(1)气体渗碳时由于界面反应为化学反应,速度较慢,材料表面浓度不会瞬时达到饱和浓度;
(2)选取不同渗碳剂,渗碳曲线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当加入了稀土后,相同时间温度下的渗碳层厚度变大,但表面碳浓度略有下降。
(3)加入稀土后渗碳曲线下降速率发生了显著变化。
4 .气体渗碳过程,β相同,温度相同,不同渗碳时间下碳浓度与渗碳厚度的关系
以温度为950℃,渗碳剂为煤油+甲醇为例,已知:
β=3.969*exp(-120830/(8.314*T))*1e-2
τ1=2000s,τ2=4000s,τ3=6000s,τ4=8000s,τ5=10000s
分析:
(1)气体渗碳界面为化学反应,速度较慢,材料表面不会瞬时达到饱和碳浓度;
(2)随着渗碳时间增大,材料表面碳浓度逐渐升高,相同厚度处渗碳时间越长碳浓度相应越大。
5.气体渗碳过程,β相同,时间相同时不同温度下碳浓度与渗碳厚度的关系
以吸热式气氛+丙烷,τ=80000s为例:
分析:
(1)气体渗碳界面为化学反应,速度较慢,材料表面不会瞬时达到饱和碳浓度;
(2)渗碳时间一定,选取相同渗碳剂时,随着温度升高,材料表面碳浓度逐渐升高;相同距离处,温度高时碳浓度相应的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