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36
三、固定化酶的评价
1、固定化酶的活力:
固定化酶的催化活力表征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 能力。可用一定条件下催化某一反应的初速度来 表示。
固定化酶颗粒:每毫克每分钟转化底物或生成产物的 量,表示为 μmol/(min· mg);
固定化的酶膜、酶管、酶板,以单位面积的反应初速 率来表示,表示为 μmol/(min· cm2) 。
离子结合
共价结合
交联
聚合物包埋
疏水相互作用
脂质体包埋
微胶囊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10
二、酶的固定化方法
酶固定化的方法:
载体结合法 交联法 包埋法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11
(一)载体结合法
1、通过氢键、疏水性相互作用、静电作用等物理 作用,将酶吸附于不溶性载体的固定化方法。 优点:酶活性中心不易破坏,酶高级结构变化小
疏水性:载体与底物或产物的疏水作用
思考:载体疏水性和底物极性怎样影响底物的分配?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29
一、引起固定化酶变化的因素
5、扩散限制效应:
底物、产物或其他效应物在固定化酶微环境与宏观环境 之间迁移或运转速度受到限制的一种效应,使上述物质在 这些区域的分布不等。
底物和产物的传质过程
20世纪从60年代起,固定化酶的研究迅速发展
1969年,日本的千畑一郎首次在工业生产规模应用固 定化氨基酰化酶从DL-氨基酸生产L-氨基酸,实现了酶应 用史上的一大变革。 在 1971 年第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上,正式建议采用 “ 固 定 化 酶 ” ( immobilized enzyme ) 的 名 称 。
③ 与固定化死细胞相比稳定性提高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22
三、细胞的固定化
(三)固定化活细胞:
将活细胞固定在载体上,并使其在连续反应过 程中保持旺盛的生长、繁殖的一种固定化方法。
特点:
① 细胞密度增大; ② 繁殖使酶不断更新;
③ 反应酶处于天然环境中,更加稳定
④ 扩散阻力增大 ⑤ 能利用整套代谢途径生产代谢产物
2018/8/5
固定化酶的缺点
① 固定化时,酶活力有损失; ② 增加了生产成本,工厂初 始投资大; ③ 只能用于可溶性底物,而 且较适用于小分子底物, 对大分子不适宜; ④ 与完整菌体相比不适宜于 多酶反应; ⑤ 胞内酶必须先进行分离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7
第二节 酶的固定化方法
一、固定化酶制备的基本原则
1、将载体有关基团活化,然后与酶有关基团发生偶联反应 2、在载体上接上一个双功能试剂,然后将酶偶联上去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14
(1)与载体共价结合的酶功能团
酶 N端α-氨基、赖氨酸ε-氨基; 酶 C端α-羧基、天冬氨酸的β-羧基、谷氨酸的γ羧基;
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
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残基的羟基;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23
(四)细胞固定化方法
1、吸附法:
通过载体与细胞间的静电引力、分子间作用力、 离子键和氢键等作用力,使细胞吸附到载体上。
2、包埋法:
常用凝胶包埋法,如聚丙烯酰胺凝胶、海藻酸
钙凝胶、卡拉胶等。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24
各类固定化方法的特点比较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30
二、固定化酶性质的变化
1、固定化对酶活力的影响:
一般来说,固定化酶的活力比游离酶低。
原因:
构象效应:载体与酶关键位点氨基酸残基发生作用,使 酶活性中心或调控中心发生构象变化;
屏蔽效应:载体的空间位阻使底物与酶无法正常结合; 分配效应和扩散效应:酶催化区域底物浓度低或产物 无法及时排出而造成产物抑制。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32
二、固定化酶性质的变化
3、最适温度的变化:
酶反应的最适温度是酶热稳定性与反应速率综 合作用的结果。固定化使酶的热稳定性提高,所 以最适温度一般也随之升高。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33
二、固定化酶性质的变化
3、最适pH的变化:酶活力-pH曲线发生偏移
缺点:酶与载体结合力弱,离子强度高酶易脱落
固定化载体:
阴离子交换剂:DEAE-纤维素, DEAE-葡聚糖凝胶等
阳离子交换剂:CM-纤维素、AmberliteCG-50等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13
(一)载体结合法
3、共价结合法:酶通过共价键结合于水不溶性载 体的固定化方法 两类方法:
缺点:反应激烈,酶活回收率低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18
(三)包埋法
将酶包埋在各种多孔载体中,使酶固定化。分 为网格型和微囊型两种。
• 网格型:酶包埋在高分子凝胶细微网格中
• 微囊型:酶包埋在高分子半透膜中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19
三、细胞的固定化
固定化细胞:
① 载体电荷性质的影响。
带负电荷的载体吸引溶液中的H+,使微环境偏酸
带正电荷的载体吸引溶液中的OH-,使微环境偏碱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34
二、固定化酶性质的变化
② 产物酸碱性的影响
由于扩散障碍,反应产物向外扩散受到限制, 产物滞留在固定化酶催化区域。
产物呈酸性时,催化区域 pH 降低,需要提高宏观环境 pH,才能达到酶所要求的最适pH,表观最适pH变大; 产物呈碱性时,催化区域 pH 升高,需要降低宏观环境 pH,才能达到酶所要求的最适pH,表观最适pH变小;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6
四、固定化酶的特点
固定化酶的优点
① 极易将固定化酶与底物、 产物分开,有利于酶的回 收和产物的纯化; ② 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提高 酶的稳定性; ③ 能够反复使用,有利于降 低生产成本; ④ 能与多种反应器结合,实 现连续化、自动化生产; ⑤ 比游离酶更适合多酶反应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31
二、固定化酶性质的变化
2、固定化对酶稳定性的影响:
大多数情况下,固定化使酶的稳定性提高。表 现在热稳定性、 pH稳定性、抗降解能力、抗抑制 剂和变性剂能力等的提升。
原因: ① 酶与载体多点连接,使酶分子结构的刚性增强,可防 止酶的伸展变性; ② 固定化酶内的微孔结构使蛋白酶、变性剂、抑制剂等 难以进入固定化酶内部与酶分子结合;
活性剂处理等。 特点:
① 细胞膜通透性增强; ② 能抑制副反应; ③ 适合单酶催化反应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21
三、细胞的固定化
(二)固定化静息细胞:
细胞固定化后由于缺乏营养物质,不进行生长 繁殖而处于静息状态。 特点:
① 适合多酶催化反应,特别是需要辅酶的反应;
② 底物和产物扩散阻力增大;
组氨酸残基的咪唑基;
色氨酸残基的吲哚基;
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上的苯环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15
(2)常用载体
天然有机载体:多糖、蛋白质等
无机载体:玻璃、陶瓷等
合成聚合物:聚酯、聚胺、尼龙等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16
(3)共价结合法特点
优点:酶与载体结合牢固,稳定性好,利于 连续使用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27
一、引起固定化酶变化的因素
3、微扰效应:
由于载体固有的性质使紧邻固定化酶的区域发生微环境 变化,使酶的催化能力及酶对效应物(抑制剂、激活剂等) 做出调节反应的能力发生改变,称为微扰效应。
与载体的亲水性及电荷性质有关
微环境:围绕载体的液膜层
(边界层)及酶的催化区域 宏观环境:主体溶液
③ 产物难分离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4
二、固定化酶
固定化酶的定义
指在一定空间内呈闭锁状态存在的酶,能连续 地进行反应,反应后的酶可以回收重复使用。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5
三、固定化酶的发展历程
固定化酶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1953年德国的 Grubhofer 和 Schleith采用聚氨基苯乙烯 树脂为载体,经重氮法活化后,分别与羧肽酶、淀粉酶、 胃蛋白酶、核糖核酸酶等结合,而制成固定化酶。
吸附法 比较项目 物理吸附 制备难易 固定化程度 活力回收率 载体再生 费用 底物专一性 适用性 易 弱 较高 可能 低 不变 酶源多 .共价键结合 难 强 低 不可能 高 可变 较广 离子键结合 易 中等 高 可能 低 不变 广泛 较难 强 中等 不可能 中等 可变 较广 较难 强 高 不可能 低 不变 结合法 交联法 包埋法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37
三、固定化酶的评价
2、固定化酶的比活力:
固定化酶颗粒的比活力用每克固定化酶具有的 酶活力单位来表示,单位U/g
固定化的酶膜、酶管、酶板,以单位面积具有 的酶活力单位表示,单位U/cm2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38
三、固定化酶的评价
3、偶联率与酶活回收率:
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将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 生物细胞限制或定位在特定区域,作为可重复使
用的生物催化剂而加以利用的一门技术。
• 固定化死细胞 • 固定化活细胞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20
三、细胞的固定化
(一)固定化死细胞:
固定化之前或之后,细胞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 的处理,如加热、破碎、干燥、冷冻、酸及表面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28
一、引起固源自文库化酶变化的因素
4、分配效应:
由于载体的疏水性及带电特征,使底物、产物或其他效 应物在固定化酶所处的微环境和宏观环境间发生不等分配, 改变酶反应系统的组成平衡,从而影响反应速率。
带电特性影响:载体与底物、产物的静电相互作用
载体与底物带同种电荷,底物在微环境中分配少,浓度低; 带异种电荷,底物在微环境中分配多,浓度高。
小分子底物、 药用酶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25
第三节 固定化酶的性质及评价
一、引起固定化酶变化的因素
1、构象效应:
酶在固定化过程中,由于酶与载体 相互作用使酶的活性中心或变构中心发 生变化,从而导致了酶与底物结合能力 降低,酶的活性下降。
2、屏蔽效应(位阻效应):
酶经固定化后,载体成为底物结合 到活性中心或变构中心的空间障碍,酶 与底物的结合能力减弱,从而降低酶的 催化活性。
偶联率:用于固定化的蛋白活力占加入蛋白总 活力的百分数。 加入的蛋白活性-上清液蛋白活性 偶联率= 100% 加入的蛋白活性
缺点:反应条件苛刻,操作复杂;
可能引起酶蛋白高级结构变化,破坏部分
活性中心;酶活回收率低。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17
(二)交联法
交联法:使用双功能或多功能试剂使酶与酶之 间交联的固定化方法。利用共价键使酶结合, 不使用载体。 交联剂:戊二醛、异氰酸酯、双重氮联苯胺等 酶的结合基团:酶N端α-氨基、赖氨酸ε-氨基、酪氨 酸酚基、半胱氨酸巯基和组氨酸咪唑基等 优点:结合牢固,可长期多批使用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35
二、固定化酶性质的变化
4、固定化对底物特异性的影响:
底物特异性的实质是酶对不同底物的催化活性有 差异,固定化酶的底物特异性与载体的孔径和底 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小分子底物受空间位阻影响小,能与酶催化区域正常 结合,酶促反应速率不受影响;
固定化介质阻碍大分子底物与酶催化区域的结合,从 而使酶促反应速率下降。
1、必须维持酶的催化活性及专一性
酶与载体的结合部位不应是酶的活性部位
避免能使酶的高级结构被破坏的不利因素
2、酶与载体应牢固结合 3、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能反复使用 4、应有尽可能小的空间位阻 5、固定化载体不参加化学反应 6、成本要低,利于工业化应用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9
二、酶的固定化方法
缺点:酶与载体结合力弱,酶易脱落
固定化载体:
无机载体:活性炭、多孔玻璃、金属氧化物、硅胶等;
有机载体:淀粉、纤维素、骨胶原等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12
(一)载体结合法
2、离子结合法:酶通过离子键结合于具有离子交 换基的水不溶性载体的固定化方法 优点:酶活性中心不易破坏,酶活回收率高
酶工程
第九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主要内容
1 2 3 4
固定化酶及其特点 酶的固定化方法 固定化酶的性质及评价 固定化酶反应器
第一节 固定化酶及其特点
一、均相酶反应
均相酶反应
游离酶溶解在水相中,形成均一的溶液后进行 的催化反应。 均相酶反应系统的缺陷:
① 稳定性差,易变性
② 难回收,不利于连续化反应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36
三、固定化酶的评价
1、固定化酶的活力:
固定化酶的催化活力表征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 能力。可用一定条件下催化某一反应的初速度来 表示。
固定化酶颗粒:每毫克每分钟转化底物或生成产物的 量,表示为 μmol/(min· mg);
固定化的酶膜、酶管、酶板,以单位面积的反应初速 率来表示,表示为 μmol/(min· cm2) 。
离子结合
共价结合
交联
聚合物包埋
疏水相互作用
脂质体包埋
微胶囊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10
二、酶的固定化方法
酶固定化的方法:
载体结合法 交联法 包埋法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11
(一)载体结合法
1、通过氢键、疏水性相互作用、静电作用等物理 作用,将酶吸附于不溶性载体的固定化方法。 优点:酶活性中心不易破坏,酶高级结构变化小
疏水性:载体与底物或产物的疏水作用
思考:载体疏水性和底物极性怎样影响底物的分配?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29
一、引起固定化酶变化的因素
5、扩散限制效应:
底物、产物或其他效应物在固定化酶微环境与宏观环境 之间迁移或运转速度受到限制的一种效应,使上述物质在 这些区域的分布不等。
底物和产物的传质过程
20世纪从60年代起,固定化酶的研究迅速发展
1969年,日本的千畑一郎首次在工业生产规模应用固 定化氨基酰化酶从DL-氨基酸生产L-氨基酸,实现了酶应 用史上的一大变革。 在 1971 年第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上,正式建议采用 “ 固 定 化 酶 ” ( immobilized enzyme ) 的 名 称 。
③ 与固定化死细胞相比稳定性提高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22
三、细胞的固定化
(三)固定化活细胞:
将活细胞固定在载体上,并使其在连续反应过 程中保持旺盛的生长、繁殖的一种固定化方法。
特点:
① 细胞密度增大; ② 繁殖使酶不断更新;
③ 反应酶处于天然环境中,更加稳定
④ 扩散阻力增大 ⑤ 能利用整套代谢途径生产代谢产物
2018/8/5
固定化酶的缺点
① 固定化时,酶活力有损失; ② 增加了生产成本,工厂初 始投资大; ③ 只能用于可溶性底物,而 且较适用于小分子底物, 对大分子不适宜; ④ 与完整菌体相比不适宜于 多酶反应; ⑤ 胞内酶必须先进行分离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7
第二节 酶的固定化方法
一、固定化酶制备的基本原则
1、将载体有关基团活化,然后与酶有关基团发生偶联反应 2、在载体上接上一个双功能试剂,然后将酶偶联上去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14
(1)与载体共价结合的酶功能团
酶 N端α-氨基、赖氨酸ε-氨基; 酶 C端α-羧基、天冬氨酸的β-羧基、谷氨酸的γ羧基;
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
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残基的羟基;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23
(四)细胞固定化方法
1、吸附法:
通过载体与细胞间的静电引力、分子间作用力、 离子键和氢键等作用力,使细胞吸附到载体上。
2、包埋法:
常用凝胶包埋法,如聚丙烯酰胺凝胶、海藻酸
钙凝胶、卡拉胶等。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24
各类固定化方法的特点比较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30
二、固定化酶性质的变化
1、固定化对酶活力的影响:
一般来说,固定化酶的活力比游离酶低。
原因:
构象效应:载体与酶关键位点氨基酸残基发生作用,使 酶活性中心或调控中心发生构象变化;
屏蔽效应:载体的空间位阻使底物与酶无法正常结合; 分配效应和扩散效应:酶催化区域底物浓度低或产物 无法及时排出而造成产物抑制。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32
二、固定化酶性质的变化
3、最适温度的变化:
酶反应的最适温度是酶热稳定性与反应速率综 合作用的结果。固定化使酶的热稳定性提高,所 以最适温度一般也随之升高。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33
二、固定化酶性质的变化
3、最适pH的变化:酶活力-pH曲线发生偏移
缺点:酶与载体结合力弱,离子强度高酶易脱落
固定化载体:
阴离子交换剂:DEAE-纤维素, DEAE-葡聚糖凝胶等
阳离子交换剂:CM-纤维素、AmberliteCG-50等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13
(一)载体结合法
3、共价结合法:酶通过共价键结合于水不溶性载 体的固定化方法 两类方法:
缺点:反应激烈,酶活回收率低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18
(三)包埋法
将酶包埋在各种多孔载体中,使酶固定化。分 为网格型和微囊型两种。
• 网格型:酶包埋在高分子凝胶细微网格中
• 微囊型:酶包埋在高分子半透膜中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19
三、细胞的固定化
固定化细胞:
① 载体电荷性质的影响。
带负电荷的载体吸引溶液中的H+,使微环境偏酸
带正电荷的载体吸引溶液中的OH-,使微环境偏碱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34
二、固定化酶性质的变化
② 产物酸碱性的影响
由于扩散障碍,反应产物向外扩散受到限制, 产物滞留在固定化酶催化区域。
产物呈酸性时,催化区域 pH 降低,需要提高宏观环境 pH,才能达到酶所要求的最适pH,表观最适pH变大; 产物呈碱性时,催化区域 pH 升高,需要降低宏观环境 pH,才能达到酶所要求的最适pH,表观最适pH变小;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6
四、固定化酶的特点
固定化酶的优点
① 极易将固定化酶与底物、 产物分开,有利于酶的回 收和产物的纯化; ② 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提高 酶的稳定性; ③ 能够反复使用,有利于降 低生产成本; ④ 能与多种反应器结合,实 现连续化、自动化生产; ⑤ 比游离酶更适合多酶反应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31
二、固定化酶性质的变化
2、固定化对酶稳定性的影响:
大多数情况下,固定化使酶的稳定性提高。表 现在热稳定性、 pH稳定性、抗降解能力、抗抑制 剂和变性剂能力等的提升。
原因: ① 酶与载体多点连接,使酶分子结构的刚性增强,可防 止酶的伸展变性; ② 固定化酶内的微孔结构使蛋白酶、变性剂、抑制剂等 难以进入固定化酶内部与酶分子结合;
活性剂处理等。 特点:
① 细胞膜通透性增强; ② 能抑制副反应; ③ 适合单酶催化反应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21
三、细胞的固定化
(二)固定化静息细胞:
细胞固定化后由于缺乏营养物质,不进行生长 繁殖而处于静息状态。 特点:
① 适合多酶催化反应,特别是需要辅酶的反应;
② 底物和产物扩散阻力增大;
组氨酸残基的咪唑基;
色氨酸残基的吲哚基;
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上的苯环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15
(2)常用载体
天然有机载体:多糖、蛋白质等
无机载体:玻璃、陶瓷等
合成聚合物:聚酯、聚胺、尼龙等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16
(3)共价结合法特点
优点:酶与载体结合牢固,稳定性好,利于 连续使用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27
一、引起固定化酶变化的因素
3、微扰效应:
由于载体固有的性质使紧邻固定化酶的区域发生微环境 变化,使酶的催化能力及酶对效应物(抑制剂、激活剂等) 做出调节反应的能力发生改变,称为微扰效应。
与载体的亲水性及电荷性质有关
微环境:围绕载体的液膜层
(边界层)及酶的催化区域 宏观环境:主体溶液
③ 产物难分离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4
二、固定化酶
固定化酶的定义
指在一定空间内呈闭锁状态存在的酶,能连续 地进行反应,反应后的酶可以回收重复使用。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5
三、固定化酶的发展历程
固定化酶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1953年德国的 Grubhofer 和 Schleith采用聚氨基苯乙烯 树脂为载体,经重氮法活化后,分别与羧肽酶、淀粉酶、 胃蛋白酶、核糖核酸酶等结合,而制成固定化酶。
吸附法 比较项目 物理吸附 制备难易 固定化程度 活力回收率 载体再生 费用 底物专一性 适用性 易 弱 较高 可能 低 不变 酶源多 .共价键结合 难 强 低 不可能 高 可变 较广 离子键结合 易 中等 高 可能 低 不变 广泛 较难 强 中等 不可能 中等 可变 较广 较难 强 高 不可能 低 不变 结合法 交联法 包埋法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37
三、固定化酶的评价
2、固定化酶的比活力:
固定化酶颗粒的比活力用每克固定化酶具有的 酶活力单位来表示,单位U/g
固定化的酶膜、酶管、酶板,以单位面积具有 的酶活力单位表示,单位U/cm2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38
三、固定化酶的评价
3、偶联率与酶活回收率:
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将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 生物细胞限制或定位在特定区域,作为可重复使
用的生物催化剂而加以利用的一门技术。
• 固定化死细胞 • 固定化活细胞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20
三、细胞的固定化
(一)固定化死细胞:
固定化之前或之后,细胞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 的处理,如加热、破碎、干燥、冷冻、酸及表面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28
一、引起固源自文库化酶变化的因素
4、分配效应:
由于载体的疏水性及带电特征,使底物、产物或其他效 应物在固定化酶所处的微环境和宏观环境间发生不等分配, 改变酶反应系统的组成平衡,从而影响反应速率。
带电特性影响:载体与底物、产物的静电相互作用
载体与底物带同种电荷,底物在微环境中分配少,浓度低; 带异种电荷,底物在微环境中分配多,浓度高。
小分子底物、 药用酶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25
第三节 固定化酶的性质及评价
一、引起固定化酶变化的因素
1、构象效应:
酶在固定化过程中,由于酶与载体 相互作用使酶的活性中心或变构中心发 生变化,从而导致了酶与底物结合能力 降低,酶的活性下降。
2、屏蔽效应(位阻效应):
酶经固定化后,载体成为底物结合 到活性中心或变构中心的空间障碍,酶 与底物的结合能力减弱,从而降低酶的 催化活性。
偶联率:用于固定化的蛋白活力占加入蛋白总 活力的百分数。 加入的蛋白活性-上清液蛋白活性 偶联率= 100% 加入的蛋白活性
缺点:反应条件苛刻,操作复杂;
可能引起酶蛋白高级结构变化,破坏部分
活性中心;酶活回收率低。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17
(二)交联法
交联法:使用双功能或多功能试剂使酶与酶之 间交联的固定化方法。利用共价键使酶结合, 不使用载体。 交联剂:戊二醛、异氰酸酯、双重氮联苯胺等 酶的结合基团:酶N端α-氨基、赖氨酸ε-氨基、酪氨 酸酚基、半胱氨酸巯基和组氨酸咪唑基等 优点:结合牢固,可长期多批使用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35
二、固定化酶性质的变化
4、固定化对底物特异性的影响:
底物特异性的实质是酶对不同底物的催化活性有 差异,固定化酶的底物特异性与载体的孔径和底 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小分子底物受空间位阻影响小,能与酶催化区域正常 结合,酶促反应速率不受影响;
固定化介质阻碍大分子底物与酶催化区域的结合,从 而使酶促反应速率下降。
1、必须维持酶的催化活性及专一性
酶与载体的结合部位不应是酶的活性部位
避免能使酶的高级结构被破坏的不利因素
2、酶与载体应牢固结合 3、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能反复使用 4、应有尽可能小的空间位阻 5、固定化载体不参加化学反应 6、成本要低,利于工业化应用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9
二、酶的固定化方法
缺点:酶与载体结合力弱,酶易脱落
固定化载体:
无机载体:活性炭、多孔玻璃、金属氧化物、硅胶等;
有机载体:淀粉、纤维素、骨胶原等
2018/8/5
第9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12
(一)载体结合法
2、离子结合法:酶通过离子键结合于具有离子交 换基的水不溶性载体的固定化方法 优点:酶活性中心不易破坏,酶活回收率高
酶工程
第九章 酶的固定化技术
主要内容
1 2 3 4
固定化酶及其特点 酶的固定化方法 固定化酶的性质及评价 固定化酶反应器
第一节 固定化酶及其特点
一、均相酶反应
均相酶反应
游离酶溶解在水相中,形成均一的溶液后进行 的催化反应。 均相酶反应系统的缺陷:
① 稳定性差,易变性
② 难回收,不利于连续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