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原理_黄传河_第二章数据通信与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课件第2章 物理层与数据通信基础
编辑版ppt
12
2.2 物理传输介质
2.2.1 双绞线 2.2.2 同轴电缆 2.2.3 光纤 2.2.4 无线传输媒体 2.2.5 卫星通信
编辑版ppt
13
2.2.1 双绞线(1/2)
双绞线的特点: 双绞线(Twisted Pair)也称双扭线,是一种最经 常使用的物理媒体。把两根互相绝缘的铜导线并排 放在一起,然后用规则的方法绞合(twist)起来就构 成了双绞线。
傅立叶(Fourier)级数 :
一个具有有限持续时间的数字信号,可以看做为一个以
此有限持续时间T为周期的周期阶梯函数g(t)。此函
数可展开成傅立叶(Fourier)级数。
g(1 2 tc )n 1ansi2 n n()fn t 1b nco 2n s)(ft
编辑版ppt
7
2.1.2 带宽与傅立叶分析(2/3)
编辑版ppt
19
2.2.4 无线传输媒体
无线电
无线传输所使用的频段很广 。
地面微波接力通信的特点:
微波波段频率很高,其频段范围也很宽,因此其通 信信道的容量很大。
因为工业干扰和天电干扰的主要频谱成分比微波频 率低得多,对微波通信的危害比对短波和米波通信 小得多,因而微波传输质量较高。
本章提纲
2.1 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 2.2 物理传输介质 2.3 数据传输技术 2.4 物理层接口标准举例
编辑版ppt
3
2.1 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
2.1.1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2.1.2 带宽与傅立叶分析 2.1.3 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
编辑版ppt
4
2.1.1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1/2)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源系统(或发送端) 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 目的系 统(或接收端)
计算机网络黄传河版重点
1.从物理组成上看,计算机网络包括硬件、软件、协议三大部分。
2.协议由语法、语义、时序三部分组成,其中语法部分规定传输数据的格式,语义部分规定所要完成的功能,时序部分规定执行各种操作的条件。
3.从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
4.按交换技术网络分为:电路交换网络----优点:数据直接传送,延迟小;缺点:线路利用率低,不能充分利用线路容量,不便于进行差错控制。
报文交换网络-----优点:可以充分利用线路容量(可以利用多路复用技术,利用空闲时间);可以实现不同链路之间不同数据传输速率的转换;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一的访问,这是internet的基础;可以实现差错控制;可以实现格式转换。
缺点:增加资源开销;增加缓冲延迟;多个报文的顺序可能发生错误,需要额外的顺序控制机制;缓冲区难于管理,因为报文的大小不确定,接收方在接受到报文之前不能预知报文的大小。
分组交换网络信元交换网络-----与一般分组交换网络的区别是:传输的单位为信元,比分组更小;可采用不完全储存-转发方式(称为直通式交换方式),即当输出线路为空时,信元可不暂存,直接转发出去。
广播网络5.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是网络上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
要求的服务器有很高的性能以便及时响应客户机的要求。
6.迈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与网络使用者数量的平方成正比。
该定律为互联网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提供了一个估算模式。
7.接口是指同一系统内部两个相邻层次之间的交往规则;协议是指通信双方实现相同功能的响应层之间的交往规则。
8.网络服务质量(QoS)是指网络提供优先服务的一种能力。
9. 物理层:在链路上透明地传输比特。
物理层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线路配置、确定数据传输模式、确定信号形式、对信号进行编码、连接传输介质。
数据链路层:把不可靠的信道变为可靠的信道。
为此将比特组成帧,在链路上提供点到点的帧传输,并进行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
网络层:在源节点---目的节点之间进行路由选择、拥塞控制、顺序控制、传送包,保证报文(分解成多个包)的正确性。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件-02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XI’AN JIAOTONG UNIVERSITY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第2章 物理层第2章 物理层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XI’AN JIAOTONG UNIVERSITY¾ 主要内容¾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与接口特性; ¾ 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各类传输媒体及其特点; ¾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物理层标准举例RS-232。
¾ 基本要求¾ 理解并掌握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和基本特性; ¾ 理解信道的基本概念,物理信道的最高和极限传输速率; ¾ 了解各类传输媒体的基本特性; ¾ 理解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的基本概念; ¾ 了解物理层标准RS-232。
2009-12-14《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物理层2本章目录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4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 2.5 信道复用技术 2.6 同步光纤网和同步数字系列 2.7 物理层标准举例2009-12-14《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物理层XI’AN JIAOTONG UNIVERSITY3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XI’AN JIAOTONG UNIVERSITY任务:透明地传输比特流。
物理层考虑的是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比特流, 而不是指连接计算机的具体的物理设备或具体的传输媒体。
物理层要屏蔽各种物理设备、传输媒体和各种通信方式间的差异。
物理层需要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的一些特性: (1)机械特性:连接器的形状与尺寸、引线数目与排列等。
(2)电气特性:各条引线上的电压范围。
(3)功能特性:各线的功能及其上电平的含义。
(4)规程特性: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物理层的传输方式一般都是串行传输。
2009-12-14《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物理层4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XI’AN JIAOTONG UNIVERSITY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数据通信系统数字比特流 模拟信号模拟信号 数字比特流正文 PC 机调制解调器公用电话网调制解调器正文 PC 机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源点发送器输入输入信息数据发送 的信号传输 系统接收器终点接收输出输出的信号数据信息2009-12-14《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物理层5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张建国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XI’AN JIAOTONG UNIVERSITY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以分为源系统、传输系统和目的系统三大部 分。
计算机网络教程课件第2章 物理层
幅度调制(幅移键控ASK)
频率调制(频移键控FSK)
相位调制 (绝对相移键控和相对相移键控)
4.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 常把模拟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来传输
➢因为数字信号传输具有失真小、误码率低、价 格低和传输速率高等特点
• 将模拟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最常见的方法:
➢脉 冲 编 码 调 制 PCM ( Pulse Code Modulation)技术
它包括3个步骤:采样、量化和编码
• PCM的理论基础是奈奎斯特(Nyquist)采样定 理:
➢若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采样,只 要采样频率大于等于有效信号最高频率或其带 宽的两倍,则采样值便可包含原始信号的全部 信息,可以从这些采样中重新构造出原始信号。
➢基 带 同 轴 电 缆 ( 用 于 局 域 网 传 输 数 字 信 号 的 50Ω的粗缆和50Ω的细缆)
➢宽带同轴电缆(用于宽带传输模拟信号的75Ω 电缆)。
• 普通双绞线可以传输低频与中频信号,同轴电缆 可以传输低频到特高频信号,光纤可以传输可见 光信号
• 特点
2.2.3 光纤
1.光纤的通信原理
不归零码NRZ(non-return to zero)
• 可分为单极性不归零码和双极性不归零码
• 编码规则、判决门限、同步方式 • 计算机串口与调制解调器之间采用的是不归零码
0 10 1 00 1 1 0 1
(a) 0.5
判决门限
0
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10 1 00 1 1 0
(b)
0
t
归零码
• 可分为单极性归零码和双极性归零码 • 编码规则、同步方式、比较
雨天等气候的影响,信号将严重衰减
网络技术
20 Gb/s
EDFA
120 km
码分复用 CDM
• 常用的名词是码分多址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 彼此不会造成干扰。 • 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 • 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 m 个短的间隔,称为 码片(chip)。
数字信号(digital)——是间断离散的脉冲信 号(电脑传输与处理的信号)。
需掌握的概念
码元——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一种波形,一种 波形可的代表一至多个离散数值(0与1值)
调制——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 解调——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模拟和数字数据、信号
模拟数据 放大器 调制器
数字传输系统: 1. 脉码调制 PCM 体制
• 脉码调制 PCM 体制是为了在电话局之间的 中继线上传送多路的电话。 • PCM 有两个互不兼容的国际标准,即北美 的 24 路 PCM(简称为 T1)和欧洲的 30 路 PCM(简称为 E1)。我国采用的是欧洲的 E1 标准。 • E1 的速率是 2.048 Mb/s,而 T1 的速率是 1.544 Mb/s。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第2章
第二章 物理层
•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 的接口的一些特性,即:
– 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 的电压的范围。 – 机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 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 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 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 规程特性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 件的出现顺序。
• 例:某一站点 • 自身码是-1 +1 -1 +1 +1+1-1 -1 • 收到码是-3 -1 -1 +1 +3+1-1 +1 -1 +1 -1 +1 +1 +1 -1 -1 * -3 -1 -1 +1 +3 +1 -1 +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1 +1 +1 +3 +1 +1 -1=8 8/8=1 所以该点收到了所发送的1
2计算机物理层
示例
2.2.4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n 香农(Shannon)用信息论的理论推导出了 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 极限、无差错的信息传输速率。
n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可表达为
n
C = W log2(1+S/N) b/s
n W 为信道的带宽(以 Hz 为单位); n 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n N 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n 若 1 个码元只携带 1 bit 的信息量,则 “比特/秒”和“波特”在数值上相等。
n 若 1 个码元携带 n bit 的信息量,则 M Baud 的码元传输速率所对应的信息传 输速率为 M n b/s。
示例
n 如果有一个带宽为3KHz的理想低通信道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2W Baud 3KHz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2(3K) bps = 6K bps = 6K b/s
输出信号波形 (失真不严重)
输入信号波形
输出信号波形 (失真严重)
传输速率
示例
奈氏(Nyquist)准则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2W Baud W 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赫(Hz)
能通过
0
W (Hz)
不能通过
频率(Hz)
n 每赫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 输速率是每秒 2 个码元。
目的系统
输 源点 输 发送器
发送
传输 系统
入
入
的信号
信
数
息
据
接收器
终点
接收
输
输
的信号
出
出
数
信
据
息
几个术语
n 数据(data)——运送信息的实体。 n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n “模拟的”(analogous)——连续变化的。 n “数字的”(digital)——取值是离散数值。 n 调制——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 n 解调——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件:物理层
3.1 物理层概述 3.2 传输介质 3.3 物理层协议举例 3.4 ADSL技术
3.1 物理层概述
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 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拆 除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的 手段。
特别要指出的是,物理层并不是指连接计算 机的物理设备或具体的传输媒体,而是指在物 理媒体上的为上一层(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 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
无线电 微波 红外线
X 射线
γ射线
可见光 紫外线
3.2.3 无线传输介质
1.无线电波通信 2.微波通信 3.红外通信
3.2 传输介质
3.2.1 传输介质的特性 3.2.2 有线传输介质 1.双绞线 2.同轴电缆 3.光缆 4.有线传输介质的比较 3.2.3 无线传输介质
本章首页
3.3 物理层协议举例
3.4 ADSL技术
3.4.2 ADSL基本原理
ADSL使用普通电话线作为传输介质,虽然 传统的MODEM也是使用电话线传输的,但 它只使用了0~4kHz的低频段,而电话线理 论上有接近2MHz的带宽,ADSL正是使用了 26kHz以后的高频段。经ADSL MODEM编 码后的信号通过电话线传到电话局后再通过 一个信号识别分离器,如果是语音信号就传 到交换机上,如果是数字信号就接入Internet。
3.1 物理层概述
物理层协议主要包括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4个 特性。
(1)机械特性。定义接口部件的形状、尺寸、规 格、引脚数量和排列顺序等。
(2)电气特性。定义接口部件的信号高低、脉冲 宽度、阻抗匹配、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等。
(3)功能特性。定义接口部件的引脚功能、数据 类型和控制方式等。
(4)规程特性。定义接口部件的信号线在建立、 维持、释放物理连接和传输比特流时的时序。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件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件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知识一、引言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它研究的是如何在两个或多个设备之间可靠、高效地传输数据。
本章将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模型、传输介质、数据编码与调制技术、传输速率与带宽、差错控制等内容。
以下是详细的讲解内容。
二、数据通信基本概念1. 数据通信的定义数据通信是指通过传输介质,按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在两个或多个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过程。
2. 数据通信的要素(1)信源:产生数据的设备或系统。
(2)信宿:接收数据的设备或系统。
(3)传输介质:连接信源和信宿的物理通道。
(4)通信协议:通信双方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3. 数据通信的分类(1)按传输方向分:单向通信、双向通信。
(2)按传输速率分:低速通信、中速通信、高速通信。
(3)按传输距离分:近距离通信、远距离通信。
(4)按传输介质分:有线通信、无线通信。
4. 数据通信的特点(1)实时性:数据传输过程中,要求实时传输,以满足通信双方的实时需求。
(2)可靠性:数据传输过程中,要求传输的数据完整、准确。
(3)安全性:数据传输过程中,要求传输的数据不被非法获取、篡改。
(4)经济性:数据传输过程中,要求传输成本较低。
三、数据通信模型1. 简单通信模型简单通信模型包括信源、信宿、传输介质和通信协议。
信源产生数据,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到信宿,通信双方遵循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2. OSI模型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模型是一个分层的通信模型,包括7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各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实现数据传输。
3. TCP/IP模型TCP/IP模型是一个4层的通信模型,包括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TCP/IP模型是互联网的基础,广泛应用于网络通信。
四、传输介质1. 有线传输介质(1)双绞线:分为非屏蔽双绞线和屏蔽双绞线,适用于短距离通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弦波合成
正弦波合成
15.信号强度
通常用对数形式表示,分贝——dB 在级联的信道上,增益或损耗可以直接加减 NdB=10log P P P1、P2 为功率值 例如:10mW的信号到达目的地时为5mW,损耗 为NdB=10log(5/10)=-3dB 电压值表示:NdB=10log(V12/V22) =20log(V1/V2) 绝对强度—dBW 定义1W为参考值,其值为0dBW P(dBW)=10log(P)
异步方式问题:存在时间漂移(计时不准)
2.同步方式
适用:面向字符与面向位,当成数据块对待 方法: 方法1:收发双方的时钟完全同步 方法2:允许接收者确定数据块的起始和结束 过程: 对面向字符方式:字符串前加起始字符,后 面加结束字符 对面向位串方式:位串前加起始位串,位串 后加结束位串(通常与起始位串相同)——统 称为同步位串
2.数字信号、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离散变化的电压脉冲序列(通常在有 线介质上传输) 模拟信号:在各种介质上传输的连续变化的电磁 波。 3.数字数据、模拟数据 数字数据:在某区间产生离散值的数据 模拟数据:在某区间产生连续值的数据 4. 信道:能传送信号的一条通路,由线路及附属 设备组成。
5. 带宽
衰减 信号强度随传输距离的增长而逐渐减弱。 结论1:衰减量是距离的函数 有线介质:通常可用对数表示,分贝/单位长度 无线介质:非常复杂(距离、大气环境) 结论2: 衰减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衰减越严重
1.
克服衰减的影响的措施: ①加大信号功率,保证收到的信号有足够的强度 ②保持高信躁比 ③高频补偿
2.延迟失真
信号带宽:信号所占据的频率范围。如声音: 300~3400Hz 信道带宽:允许通过的频率范围。 6. 数据率:数据传送速率,单位时间内传送的数 据量,由每位时间宽度确定。如?Mbps 7. 传播速度:信号在传输介质上单位时间内通过 的距离。如在电缆上一般为2/3C 8. 信道容量:信道的最大数据率(极限参数)
有线介质上的特有现象 原因:信号传播速度随频率改变,中心频率传播 速度快,两端频率传播慢 对高速、数字信号影响更大
3.噪声
无用的信号,影响传输系统性能的最主要因素 噪声种类: 热噪声 △ 电子的热运动产生的,所有电子设备和传输 介质上都存在 △ 均匀分布在整个频率范围内 △ 噪声值为温度的函数:N=kTW 其中k为常数(1.3803*10-23J/oK) T为温度 W为带宽
带宽为3KHz的信道, 无噪声,传输二进制信号,极限数据率为6Kbps 信躁比为30dB,即10lg(S/N)=30,S/N=1000, 极限数据率为3K×log2(1+1000)≈30Kbps 原因:①都是极限数据率,不能达到 ②无噪声时只考虑二进制,有噪声时考虑 最大可能情况
3.数据率、带宽与信号质量
模型功能
源站:产生待传输的数据 发送器:格式转换、编码成适合传输的信号 传输系统:传输线路(可能是一条线路,也可 能是一个网络系统) 接收器:接收信号并转换为目的设备可识别的 数据格式 目的站:接收数据并对其进行所需要的处理
3.传输系统(信道)的连接方式
点——点 分枝/交换 集线
结论
没有足够的带宽就不可能保证所需要的信号质 量 如果数字信号的数据率要求为Wbps,则带宽 为2WHz时可以完全满足信号质量要求 (Nyquist第一定理)
4.数据率与信号能量
假定:每比特信号的能量与每赫兹噪声功率密度 的比值为 Eb/N0,信号以比特率R传输二进制数 据。每个比特的能量为Eb=STb, S为信号功率, Tb为信号周期,R=1/Tb, Eb/N0=(S/R)/N0=S/kTR, T为温度 用分贝表示得到: Eb/N0=S-10logR+228.6dBW-10logT
三、数据通信速率
2.Shannon定理
在带宽为W(Hz)的有噪声信道上传输信号,假 定信躁比为S/N(功率比), 则信道的极限数据率 为 W*log2(1+S/N)(bps) 另一种情况:信道具有无限带宽,信号带宽为W, 则传输该信号的极限数据率为 W*log2(1+S/N)(bps)
数据率例子
1 2
绝对强度——dBmV
定义1mV=0dBmV为参考值 V(dBmV)=20log(V(mV))
二、数字传输、模拟传输
数字传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与数字信号所代表的数 据形式无关 模拟传输:传输模拟信号的方法,与模拟信号所代表的数 据形式无关 数字数据(二进制序列) 编码为数字信号数字传输 数字数据(二进制序列) 调制为模拟信号(MODEM)模拟传输 模拟数据(连续值) 编码为数字信号(CODEC)数字传输 模拟数据(二进制序列) 调制为模拟信号模拟传输
编码规则:在一位期间电平恒定不变,其取值看 前沿有无跳变。有跳变表示1,无跳变表示0 3. 双极AMI 编码规则:没有信号时表示二进制0,交替的正负 脉冲表示二进制1(一个正脉冲或一个负脉冲各 表示一个1)
4. 伪三进制码
编码规则:没有信号时表示二进制1,交替的正负 脉冲表示二进制0(一个正脉冲或一个负脉冲各 表示一个0)
二、传输代码
1.
2.
3. 4. 5. 6.
ASCII UNICODE(Uuencode) BASE64(MIME) HZ GB BIG5
1.Nyquist准则 在带宽为W(Hz)的无噪声信道上传输信号,假 定每个信号取V个离散电平值,则信道的极限数 据率(比特率)为 2W*log2V(bps) 另一种情况:无噪声信道具有无限带宽,信号带 宽为W,假定每个信号取V个离散电平值,则传 输该信号的极限数据率为 2W*log2V(bps) 波特率——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信号数,值为2W (Nyquist信号速率) 二者关系:log2V倍
B8ZS 与HDB3图例
9. nBmB
规则:用m位的NRZI编码表示n位, 效率为n/m 特例: 4B/5B:用32种编码中的16种分别表示 0000~1111 (每个编码中至少有两次跳变,不超过3个0) (100BaseX、FDDI) 5B6B(100VG-AnyLAN) 8B/10B(光纤,1G以太网) 64B/66B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与物理层
本章要点: 1. 数据通信的概念 2.数据通信系统 3.数据调制与编码 4.多路复用技术 5.数据交换方式 6.传输介质 7.差错控制 8.SDH网络简介 9.物理层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与物理层
2.1 数据通信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与术语 1.数据、信息、信号 数据:原始事实的集合,涉及事物的形式。分模 拟数据和数字数据 信息:按特定方式组织在一起的事实的集合,是 数据所代表的内容及其解释,包括实体、属性、 数值三部分。更高层的抽象概念。 信号:数据的电磁编码,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 存在形式——动态
5. 曼彻斯特编码 编码规则:每位中间必有跳变,既作为信号取值, 又作为时钟信号。 规定:从低高跳变表示1,从高低跳变表示 0
6. 微分曼彻斯特编码
编码规则:每位中间必有跳变,只作为时钟信号。 每位前沿的跳变作为信号的取值。 规定:前沿无跳变表示1,前沿有跳变表示0
曼彻斯特/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优点 自同步 没有直流成分 可用于信号级差错检测
• 调制噪声
不同频率的信号共享介质时产生的、频率为原信 号频率和或频率差的信号 原因:非线性设备产生
串扰:多路信号(信道)耦合产生的信号
冲激(脉冲)噪声:不规则的脉冲或噪声尖峰 (突发性) 危害:难以预测,主要影响数字信号
2.2 数据通信系统
一、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1.定义 凡是将计算机或终端与数据传输线路连接起来, 达到数据传输、收集、分配、存储、处理目的 的系统——数据通信系统 2. 模型
增大传输距离的方法
数字传输:中继方式(中继器) 模拟传输:放大方式(放大器) 数字传输现在还不能用于卫星通信。 数字传输的优点: ①设备简单:只需处理0、1,优化信道设计 ②传输质量高,出错率低 ③增大通信能力 ④便于统一多种网络
三、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基带传输 基带:未经调制变换的信号所占的频带。 基带信号:高限频率与低限频率之比远大于 1 的信号。 基带传输:不搬移基带信号频谱的传输方式
二、数字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思想: 选取某一频率的正弦信号作为载波用以 运载所要传送的数字数据。用待传送的数字数 据改变载波的幅值、频率、或相位,到达目的 地后进行分离。 调制——把数字数据加到载波上去的过程 解调——从载波上取出数字数据的过程 1. 幅移键控(ASK) 用待传数据改变载波的幅值。 特点:简单,抗干扰性能差
数据元素——比特/位 信号元素——脉冲/波形 结论:数据率增加,则误码率增加 S/N增加,则误码率减小 带宽增加,则数据率增加 一、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1.非归零码(NRZ) 编码规则:用一种电平表示1,另一种电平表示0,在 一位的周期内维持电平不变。
缺点:同步能力差
2.非归零1码(NRZI)
10. MLT-3
适于100BaseT、双绞线FDDI 规则: 基于NRZ; 如果下一位是0,则输出值与前面的相同; 如果下一位是1,则输出值必须跳变; 如果前一位的输出值为+或-,则下一个 输出0; 如果前一位的输出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则下一个输出非 0,且与上一个非0值符号相反。
11.8B6T
将8位块映射到6位的三进制码组
四、同步控制方式
目的:使发、收双方确切知道每位的起始时刻和 持续时间。 1. 异步方式(异步起止方式) 方法:每次传送一个字符,在字符的前面加一 个起始位,在字符的后面加1个或不加校验位, 加1、1.5或2个停止位,每个字符用5~8位表 示。 过程:不发数据时发送停止位(高),发数据 时首先发起始位(低),再发数据。接收方判 断起始位(高低)后,开始接收。 适用:面向字符传输 优点:简单,实现成本低 缺点:开销大,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