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力场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2 地球形状示意图
• 2013年NASA发布的地球形状照片
重力在时间上的变化
1、长期变化 原因:地壳内部的物质运动,如岩浆活动、构造运动、 板块运动有关。 特点:变化十分缓慢、幅度小,在短时间内变化很弱, 故在重力勘探中不予考虑。
2、短期变化(日变化)
原因:地球与太阳、月亮之间的相互位置变化引起(即 与天体运动有关)。 特点:周期短(24小时)、变化幅度较大,可达2~3g.u. 概念:固体潮
根据有关地球物理资料,推测地球内部物质密度变化
如下图所示: σ (g /cm³)
14 12.46 9.9
12
10 8 6
地幔
5.5
4
2
Km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地表
2900(核幔分界面)
6371(地心)
三、密度的单位
• 密度的单位:
• SI单位制:kg/m
3 3
g ge (1 sin 1 sin 2 )
2 2
ac a
计算正常重力值的基本公式
其中: 为计算点的纬度; ge为赤道重力值; gp 为两极重力值;g0大地水准面上纬度为 处的正常重力值;a为赤道半径;c为极半径
正常重力公式
1901~1909年赫尔默特公式:
0 9.78030(1 0.005302sin 2 0.000007sin 2 2) m/s2
1930年卡西尼公式:
0 9.78049(1 0.00284sin2 0.0000059sin2 2)
1971年国际正常重力公式
m/s2
g 9.780318(1 0.0053024sin 2 0.0000059sin 22 ) m/ s2
1979年国际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联合会推荐的正常重力公式
第一章 地球重力场 及有关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地球重力场
地球重力场
• 一、万有引力定律
•
m1 m2 FG r 3 r
而引力 F 服从万有引力定律,即:
m1
F r F
m2
F G
G—万有引力常数
m1m2 r
2
引 力
重力与重力加速度
• 地球上的物体同时受 到3个力的作用: • 吸引力 • 惯性离心力 • 其它星球的引力
图1-1 地球外部任一点单位质量所受的重力 质量为m的质点在自转的地球上所受的惯性 离心力C为:C=m2r ,方向垂直自转轴向 外。
P FC
重力与重力加速度
图1-1 地球外部任一点单位质量所受的重力
牛顿第二定律
• 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 量成反比 • 数学表达式: F
第四节
岩(矿)石密度
岩(矿)石密度
一、地球表面的岩石密度
自然界中岩石的密度各不相同,这种差异造成
重力场的不均匀变化。
密度差异是开展重力勘探的重要基础
人们对于岩石密度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地表附 近
三大岩类物质循环
三大岩类物质循环
岩(矿)石密度测量原理
岩石密度通常是在实验室 用天平或密度计测定的。 重力测井资料或地震勘查 的层速度资料也可以用于 估计岩石的密度值。
重力位
重力位
重力位
• 上式表明,两个等位面(水准面)之间的距离 n
与等位面上的重力值成反比,若等位面上一点的 重力值大,则该点附近两个相邻等位面法向间距 就小;反之亦然。 又因为等位面(水准面)上的重力值并不处处相 等,所以等位面(水准面)并不处处平行,由于 各点的重力值都是有限的,所以 n 0 ,即两个 等位面既不相交也不相切。
1 2 2 1 2 2 2 Q r0 ( x y ) 2 2
• 重力坐标用地心坐标系 • 磁力坐标用测点坐标系
重力位
• 重力位是引力位与离心力位 之和
dm 1 2 2 2 W V Q G (x y ) r 2 ME
r [( x)2 ( y)2 ( z)2 ]1/ 2
• CGS单位制:g/cm
火成岩的密度
• 火成岩 • 一般是指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后形 成的岩石,又称岩浆岩,是组成地壳的主 要岩石,占地壳总体积的95%。如花岗岩、 流纹岩、辉长岩、玄武岩、闪长岩、安山 岩等。
非金属矿:其σ 小于岩石的平均密度(2.7 g /cm³ )
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
岩石圈 软流圈
核幔边界
由于地震学等的发展,发现了地球内部一系列的物理界面。 有了这个基础才能了解固体地球的各种过程。1914年-地球内部 纵波和横波速度分布;1940年-地震波走时表、地球分层模型、 上地幔低速层;50年代-分层结构模型。
岩(矿)石的密度
岩(矿)石的密度的一般规律
1、火成(岩浆)岩密度>变质岩密度>沉积岩密度 根据长期研究的结果,认为决定岩、矿石密 度的主要因素为: ※ 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多少; ※ 岩石中孔隙度大小及孔隙中的充填物成分; ※ 岩石所承受的压力等。
岩(矿)石的密度
2、火成岩(2.5~3.6 g /cm³)
应为各质点在A点引力位的总和,即
dm V = G M R
式中R为M到计算点的距离。
引力位
• 在地球表面上,地球质量ME所产生的引力位是:
dmE V G ME R
• 式中坐标原点设在地球的重心上,R是计算点到
质量元 dmE 的距离, dmE 是地球内部质量元。
引力位
离心力位
• 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位是:
上式左边为重力场强度,右边为重力加速度 由上式可见:重力场强度,无论在数值上,还是 量纲上都等于重力加速度,而且两者的方向也一致。 在重力勘探中,凡是提到重力都是指重力加速度(或 重力场强度)。
重力的单位(gravity unit)
在SI制中:g(重力加速度)的单位为1m/s2,规定 1m/s2的百万分之一为国际通用重力单位(gravity unit),简写为g.u,即:
(1)主要取决于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百分比,由 酸性→基性→超基性岩,随着密度大的铁镁 暗色矿物含量增多密度逐渐加大。 (2)成岩过程中的冷凝、结晶分异作用也会造成 同一岩体不同岩相带,由边缘相到中心相, 密度逐渐增大; (3)不同成岩环境(如侵入与喷发)也会造成同一岩 类的密度有较大差异,同一成分的火成岩密 度,喷出岩小于侵入岩。 (4)年代老的岩体的密度小于新岩体的密度。
第三节
地球椭球体与正常重力公式
地球椭球体与正常重力公式
• 计算地球的正常重力场方法 确定正常重力位的方法很多,现在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 (1)拉普拉斯方法。即将地球的引力位按球谐函数展开, 取偶阶带谐前几项之和,再加上惯性离心力位而得到。这时 的正常椭球面是一个旋转的扁球面。 • (2)司托克斯方法。即根据地球总质量M,地球旋转角速度 、地球椭球的长半轴a和地球扁率确定椭球面上及其外部 的重力位。这时正常椭球面是一个严格的旋转椭球面。
1m / s 10 g.u
2 6
有时也用Gal(伽)作为重力单位,与其它单位关系 如下:
1Gal 103 mGal 106 Gal 1mGal 10 g.u. 1mGal 105 m / s 2
地球的重力
1、地面点重力近似值 980Gal,赤道重力值 978Gal,两极 重力值 983Gal。由于地球的极曲率及周日运动的原因, 重力有从赤道向两极增大的趋势。 2、地球上重力的大小与方向只与被吸引点的位置有关,理 论上应该是常数,但重力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即相同的 点在不同的时刻所观测到的重力不相同。
通常,由于重结晶等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将使变质岩比 原岩密度值加大;
经过变质的沉积岩,如大理岩、板岩和石英岩比原生石 灰岩、页岩和砂岩更致密些。 由于变质作用的复杂性,所以这类岩石的密度变化显得 很不稳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5、矿石
金属矿:σ 很大,一般大于岩石的平均密度(2.7 g /cm³ )
a m
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
F ma
重力加速度
对于某一单位质点而言,作用其上的重力在数
值上等于使它产生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所以
重力即采用重力加速度的量纲。
重力加速度与重力的关系是:
G=mg
重力
1、重力场强度 单位质量的物体在重力场中所受的力,称为重力 场强度 P = mg g=P/m
第二节
重力位
重力位
• 由物理学可知,在保守力场中,还可用位 函数来研究场的特征。 • 重力位的物理意义可以理解为场力所做的 功。
引力位
• 假设在质点的质量为M的引力场中,引力位 的定义为,移动单位质量从无穷远到该点 场力所做的功。可以证明,质点引力位:
m V =G R
引力位
• 对于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所产生的引力位,
重力的变化
• 地球在空间上的变化 • 地球在时间上的变化
重力在空间上的变化
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 是一个近似于两级压缩的扁球 体,而且地表面又是起伏不平 的,这将引起近6万g.u.的重 力变化; 地球绕一定的轴旋转,能 使重力有3.4万g.u.的变化; 地下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 能达到几千g.u.的重力变化。
1. 在空气中称出标本质量m1; 2. 在水中称出标本质量m2 ; 3.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计算标本的体 积: V=(m1-m2)/ρ 4. 计算标本密度 σ =m1/V
岩石组成
• 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由矿物组成 的,矿物是由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O、 Si、 Al、 Fe、Ca 、K 、Na、Mg等的化 合物组成的。天然产出的这些元素的化合 物即为矿物。
重力在时间上的变化
图1-3
1976年7月9日—10日北京重力日变曲线
重力场
• 重力场是地球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勘探的一个基本 概念
• 物理场的性质
• 物理场是客观存在的某种物质客体,是物质的一
种形态,具有实物的共同特性
• 物wk.baidu.com场与实物之间的差异
地球重力场的表述
• 地球重力场是地球周围空间任何一点存在的一种重力作用 或重力效应 • 地球表面及其附近一点处单位质量所受到的力。数值上等 于重力加速度 • 重力场是空间中的一种力场,分布于地球表面及其邻近的 空间。 • 重力场是引力场和离心力场的合成场。 • 重力场的测量应当是在重力场所在的空间区域或场域中, 而不是在重力场中进行。
2、孔隙中如有充填物,充填物的成分(如水、油、气等)及充 填孔隙的百分比也明显地影响着密度值; 3、随着成岩时代的久远及埋深加大,上覆岩层对下伏岩层的 压力加大,这种压实作用也会使密度值变大。
4、变质岩(2.6~2.8 g /cm³ )
变质岩的密度一般大于原岩的密度;变质程度越深, 密度越大;动力变质而使岩石破碎,则密度减小。 变质岩的密度与矿物成分、含量和孔隙度均有关,这主 要由变质的性质和变质程度来决定;
g 9.780327(1 0.0053024sin 2 0.0000059sin 2 2) m/s2
地球表面正常重力场的基本特征
(1)正常重力值不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们 根据需要而提出来的; (2)正常重力值只与纬度有关,在赤道处最 小(9780300g.u.),两极处最大 (9832087g.u.),相差约50000 g.u ; (3)正常重力值随纬度变化的变化率,在纬 度45°处最大,而在赤道和两极处为零; (4)正常重力值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其变化 率为-3.086 g.u /m 。
喷出岩 2.5~2.6 g /cm³
侵入岩 2.7~2.9 g /cm³ 基性、超基性岩 3.0~
火成岩成分和密度 的关系
3、沉积岩(1.6 ~ 2.7 g /cm³)
沉积作用与沉积岩
3、沉积岩(1.6~2.7 g /cm³ )
沉积岩的密度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及岩石所处的构 造部位:
1、沉积岩一般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如灰岩、页岩、砂岩等, 这类岩石密度值主要取决于孔隙度大小,干燥的岩石随孔 隙度减少密度呈线性增大;
地球椭球体
• 1、椭球体表面接近于大地水准面(不是重合);
• 2、椭球体质量与地球质量相等;
• 3、椭球体旋转轴与地球旋转轴重合;
• 4、椭球体旋转角速度与地球旋转角速度重合;
• 5、椭球体物质呈相似均匀分布或者为均匀层状分
布。
计算正常重力值的基本公式:
• 由正常重力位求导得到的在正常椭球面 (水准椭球面)上的重力公式称为正常重 力公式。基本形式如下 :
• 2013年NASA发布的地球形状照片
重力在时间上的变化
1、长期变化 原因:地壳内部的物质运动,如岩浆活动、构造运动、 板块运动有关。 特点:变化十分缓慢、幅度小,在短时间内变化很弱, 故在重力勘探中不予考虑。
2、短期变化(日变化)
原因:地球与太阳、月亮之间的相互位置变化引起(即 与天体运动有关)。 特点:周期短(24小时)、变化幅度较大,可达2~3g.u. 概念:固体潮
根据有关地球物理资料,推测地球内部物质密度变化
如下图所示: σ (g /cm³)
14 12.46 9.9
12
10 8 6
地幔
5.5
4
2
Km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地表
2900(核幔分界面)
6371(地心)
三、密度的单位
• 密度的单位:
• SI单位制:kg/m
3 3
g ge (1 sin 1 sin 2 )
2 2
ac a
计算正常重力值的基本公式
其中: 为计算点的纬度; ge为赤道重力值; gp 为两极重力值;g0大地水准面上纬度为 处的正常重力值;a为赤道半径;c为极半径
正常重力公式
1901~1909年赫尔默特公式:
0 9.78030(1 0.005302sin 2 0.000007sin 2 2) m/s2
1930年卡西尼公式:
0 9.78049(1 0.00284sin2 0.0000059sin2 2)
1971年国际正常重力公式
m/s2
g 9.780318(1 0.0053024sin 2 0.0000059sin 22 ) m/ s2
1979年国际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联合会推荐的正常重力公式
第一章 地球重力场 及有关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地球重力场
地球重力场
• 一、万有引力定律
•
m1 m2 FG r 3 r
而引力 F 服从万有引力定律,即:
m1
F r F
m2
F G
G—万有引力常数
m1m2 r
2
引 力
重力与重力加速度
• 地球上的物体同时受 到3个力的作用: • 吸引力 • 惯性离心力 • 其它星球的引力
图1-1 地球外部任一点单位质量所受的重力 质量为m的质点在自转的地球上所受的惯性 离心力C为:C=m2r ,方向垂直自转轴向 外。
P FC
重力与重力加速度
图1-1 地球外部任一点单位质量所受的重力
牛顿第二定律
• 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 量成反比 • 数学表达式: F
第四节
岩(矿)石密度
岩(矿)石密度
一、地球表面的岩石密度
自然界中岩石的密度各不相同,这种差异造成
重力场的不均匀变化。
密度差异是开展重力勘探的重要基础
人们对于岩石密度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地表附 近
三大岩类物质循环
三大岩类物质循环
岩(矿)石密度测量原理
岩石密度通常是在实验室 用天平或密度计测定的。 重力测井资料或地震勘查 的层速度资料也可以用于 估计岩石的密度值。
重力位
重力位
重力位
• 上式表明,两个等位面(水准面)之间的距离 n
与等位面上的重力值成反比,若等位面上一点的 重力值大,则该点附近两个相邻等位面法向间距 就小;反之亦然。 又因为等位面(水准面)上的重力值并不处处相 等,所以等位面(水准面)并不处处平行,由于 各点的重力值都是有限的,所以 n 0 ,即两个 等位面既不相交也不相切。
1 2 2 1 2 2 2 Q r0 ( x y ) 2 2
• 重力坐标用地心坐标系 • 磁力坐标用测点坐标系
重力位
• 重力位是引力位与离心力位 之和
dm 1 2 2 2 W V Q G (x y ) r 2 ME
r [( x)2 ( y)2 ( z)2 ]1/ 2
• CGS单位制:g/cm
火成岩的密度
• 火成岩 • 一般是指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后形 成的岩石,又称岩浆岩,是组成地壳的主 要岩石,占地壳总体积的95%。如花岗岩、 流纹岩、辉长岩、玄武岩、闪长岩、安山 岩等。
非金属矿:其σ 小于岩石的平均密度(2.7 g /cm³ )
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
岩石圈 软流圈
核幔边界
由于地震学等的发展,发现了地球内部一系列的物理界面。 有了这个基础才能了解固体地球的各种过程。1914年-地球内部 纵波和横波速度分布;1940年-地震波走时表、地球分层模型、 上地幔低速层;50年代-分层结构模型。
岩(矿)石的密度
岩(矿)石的密度的一般规律
1、火成(岩浆)岩密度>变质岩密度>沉积岩密度 根据长期研究的结果,认为决定岩、矿石密 度的主要因素为: ※ 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多少; ※ 岩石中孔隙度大小及孔隙中的充填物成分; ※ 岩石所承受的压力等。
岩(矿)石的密度
2、火成岩(2.5~3.6 g /cm³)
应为各质点在A点引力位的总和,即
dm V = G M R
式中R为M到计算点的距离。
引力位
• 在地球表面上,地球质量ME所产生的引力位是:
dmE V G ME R
• 式中坐标原点设在地球的重心上,R是计算点到
质量元 dmE 的距离, dmE 是地球内部质量元。
引力位
离心力位
• 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位是:
上式左边为重力场强度,右边为重力加速度 由上式可见:重力场强度,无论在数值上,还是 量纲上都等于重力加速度,而且两者的方向也一致。 在重力勘探中,凡是提到重力都是指重力加速度(或 重力场强度)。
重力的单位(gravity unit)
在SI制中:g(重力加速度)的单位为1m/s2,规定 1m/s2的百万分之一为国际通用重力单位(gravity unit),简写为g.u,即:
(1)主要取决于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百分比,由 酸性→基性→超基性岩,随着密度大的铁镁 暗色矿物含量增多密度逐渐加大。 (2)成岩过程中的冷凝、结晶分异作用也会造成 同一岩体不同岩相带,由边缘相到中心相, 密度逐渐增大; (3)不同成岩环境(如侵入与喷发)也会造成同一岩 类的密度有较大差异,同一成分的火成岩密 度,喷出岩小于侵入岩。 (4)年代老的岩体的密度小于新岩体的密度。
第三节
地球椭球体与正常重力公式
地球椭球体与正常重力公式
• 计算地球的正常重力场方法 确定正常重力位的方法很多,现在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 (1)拉普拉斯方法。即将地球的引力位按球谐函数展开, 取偶阶带谐前几项之和,再加上惯性离心力位而得到。这时 的正常椭球面是一个旋转的扁球面。 • (2)司托克斯方法。即根据地球总质量M,地球旋转角速度 、地球椭球的长半轴a和地球扁率确定椭球面上及其外部 的重力位。这时正常椭球面是一个严格的旋转椭球面。
1m / s 10 g.u
2 6
有时也用Gal(伽)作为重力单位,与其它单位关系 如下:
1Gal 103 mGal 106 Gal 1mGal 10 g.u. 1mGal 105 m / s 2
地球的重力
1、地面点重力近似值 980Gal,赤道重力值 978Gal,两极 重力值 983Gal。由于地球的极曲率及周日运动的原因, 重力有从赤道向两极增大的趋势。 2、地球上重力的大小与方向只与被吸引点的位置有关,理 论上应该是常数,但重力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即相同的 点在不同的时刻所观测到的重力不相同。
通常,由于重结晶等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将使变质岩比 原岩密度值加大;
经过变质的沉积岩,如大理岩、板岩和石英岩比原生石 灰岩、页岩和砂岩更致密些。 由于变质作用的复杂性,所以这类岩石的密度变化显得 很不稳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5、矿石
金属矿:σ 很大,一般大于岩石的平均密度(2.7 g /cm³ )
a m
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
F ma
重力加速度
对于某一单位质点而言,作用其上的重力在数
值上等于使它产生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所以
重力即采用重力加速度的量纲。
重力加速度与重力的关系是:
G=mg
重力
1、重力场强度 单位质量的物体在重力场中所受的力,称为重力 场强度 P = mg g=P/m
第二节
重力位
重力位
• 由物理学可知,在保守力场中,还可用位 函数来研究场的特征。 • 重力位的物理意义可以理解为场力所做的 功。
引力位
• 假设在质点的质量为M的引力场中,引力位 的定义为,移动单位质量从无穷远到该点 场力所做的功。可以证明,质点引力位:
m V =G R
引力位
• 对于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所产生的引力位,
重力的变化
• 地球在空间上的变化 • 地球在时间上的变化
重力在空间上的变化
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 是一个近似于两级压缩的扁球 体,而且地表面又是起伏不平 的,这将引起近6万g.u.的重 力变化; 地球绕一定的轴旋转,能 使重力有3.4万g.u.的变化; 地下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 能达到几千g.u.的重力变化。
1. 在空气中称出标本质量m1; 2. 在水中称出标本质量m2 ; 3.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计算标本的体 积: V=(m1-m2)/ρ 4. 计算标本密度 σ =m1/V
岩石组成
• 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由矿物组成 的,矿物是由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O、 Si、 Al、 Fe、Ca 、K 、Na、Mg等的化 合物组成的。天然产出的这些元素的化合 物即为矿物。
重力在时间上的变化
图1-3
1976年7月9日—10日北京重力日变曲线
重力场
• 重力场是地球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勘探的一个基本 概念
• 物理场的性质
• 物理场是客观存在的某种物质客体,是物质的一
种形态,具有实物的共同特性
• 物wk.baidu.com场与实物之间的差异
地球重力场的表述
• 地球重力场是地球周围空间任何一点存在的一种重力作用 或重力效应 • 地球表面及其附近一点处单位质量所受到的力。数值上等 于重力加速度 • 重力场是空间中的一种力场,分布于地球表面及其邻近的 空间。 • 重力场是引力场和离心力场的合成场。 • 重力场的测量应当是在重力场所在的空间区域或场域中, 而不是在重力场中进行。
2、孔隙中如有充填物,充填物的成分(如水、油、气等)及充 填孔隙的百分比也明显地影响着密度值; 3、随着成岩时代的久远及埋深加大,上覆岩层对下伏岩层的 压力加大,这种压实作用也会使密度值变大。
4、变质岩(2.6~2.8 g /cm³ )
变质岩的密度一般大于原岩的密度;变质程度越深, 密度越大;动力变质而使岩石破碎,则密度减小。 变质岩的密度与矿物成分、含量和孔隙度均有关,这主 要由变质的性质和变质程度来决定;
g 9.780327(1 0.0053024sin 2 0.0000059sin 2 2) m/s2
地球表面正常重力场的基本特征
(1)正常重力值不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们 根据需要而提出来的; (2)正常重力值只与纬度有关,在赤道处最 小(9780300g.u.),两极处最大 (9832087g.u.),相差约50000 g.u ; (3)正常重力值随纬度变化的变化率,在纬 度45°处最大,而在赤道和两极处为零; (4)正常重力值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其变化 率为-3.086 g.u /m 。
喷出岩 2.5~2.6 g /cm³
侵入岩 2.7~2.9 g /cm³ 基性、超基性岩 3.0~
火成岩成分和密度 的关系
3、沉积岩(1.6 ~ 2.7 g /cm³)
沉积作用与沉积岩
3、沉积岩(1.6~2.7 g /cm³ )
沉积岩的密度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及岩石所处的构 造部位:
1、沉积岩一般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如灰岩、页岩、砂岩等, 这类岩石密度值主要取决于孔隙度大小,干燥的岩石随孔 隙度减少密度呈线性增大;
地球椭球体
• 1、椭球体表面接近于大地水准面(不是重合);
• 2、椭球体质量与地球质量相等;
• 3、椭球体旋转轴与地球旋转轴重合;
• 4、椭球体旋转角速度与地球旋转角速度重合;
• 5、椭球体物质呈相似均匀分布或者为均匀层状分
布。
计算正常重力值的基本公式:
• 由正常重力位求导得到的在正常椭球面 (水准椭球面)上的重力公式称为正常重 力公式。基本形式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