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慈善行为调研分析报告文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慈善行为研究调查分析报告
《大学生慈善行为研究调查分析报告》的调查提纲(1)调查目的: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对慈善事业的社会效果存在争议的情况,通过了解同学们对慈善事业的态度和做法,从中分析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由此寻求改变这一原因的措施。

(2)调查对象:广东各高校大学生
(3)调查形式: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谈话为辅。

(4)调查内容:①了解慈善事业的渠道和程度。

②参与慈善事业的方式、途径。

③影响参与慈善事业的因素。

④对周围慈善行为、氛围的认识。

⑤对社会慈善事业的总体评价。

通过以上调查,进行全面归纳整理,写成调查报告,并提出建议。

大学生慈善行为研究调查分析报告
捐赠及其他慈善公益行动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美德。

慈善象征的是爱心、公益与社会责任。

作为在社会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阶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慈善捐赠的主要群体。

他们对目前周边的慈善行为、社会的慈善事业如何评价呢?是什么因素影响到他们进行慈善活动?又是通过哪些渠道、方式参与到慈善中?为此,笔者通过对广东各大高校的100多位同学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来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的慈善观念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及提出建议,这对于促进建设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慈善事业,加强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一、广东高校学生对慈善事业的观念行为
1.广东大学生参与慈善活动的热情度
笔者在对130位广东高校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参加过慈善活动的同学有80%,表示没有参加过慈善活动的则有20%。

另外,在对参加过慈善活动的同学中调查得知,每周关注慈善新闻,积极找机会参加慈善活动的同学所占比例只有3.7%,每月固定时间参加的则占7.5%,而有88.8%的同学认为遇到自己感兴趣的慈善活动才参加。

在对表示没有参加过慈善活动的同学调查以后是否会参加慈善活动的问题中发现,30%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会积极参加,59.9%左右的同学表示遇到有价值的慈善活动会参加,10.1%左右的同学表示对慈善活动不感兴趣。

在调查如果学校组织慈善募捐活动,或者街上有慈善募捐活动的问题上,有79.2%的同学表示会参与,有20.8%的同学则表示不会参与。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广东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只有少部分的同学对慈善活动不热衷。

但是,从关注慈善活动的积极度上看,现今的广东大学生仍缺乏热情,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表示经常关注慈善活动,积极找机会参加。

这一点反映了当今大学生慈善观薄弱,对慈善活动的热情度不足。

2.广东大学生参与慈善活动的能力
笔者在对上述130位同学的调查中还发现:在以捐款为参与慈善的形式中,88%的同学能捐款1-50元,能捐51-100元的同学有11%,极少数能捐100元以上的金额。

调查同学们对自身参与慈善事业的能力的认知时,31.5%的同学认为自身在慈善事业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而认为自身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慈善事业的同学占了被调查者人数的47.7%,另外有17%被逼迫去做慈善活动的同学,不能认识到自己是否对慈善事业做出了贡献。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限于自身的经济能力,一般捐款数不多。

约半数同学认为大学生对慈善的贡献能力有限,但也有相当多的同学认为大学生能在慈善中很好地发挥作用。

3.广东大学生参与慈善活动的渠道
调查发现,对于参加过慈善活动的同学,有71.5%的表示曾经通过现场捐赠的形式参加,有27.7%的通过手机、银行、网络等方式捐款,有13.8%的加入红十字会等社会慈善机构,50%的以志愿者、义工身份参与义卖义演等慈善活动,7.7%的则表示通过其他途径参加。

而在对没有参加过慈善活动的同学中调查得知,只有26%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会现场捐赠或者通过手机、银行、网络等方式捐款,高达90%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愿意以志愿者、义工身份参与义卖义演等慈善活动,也有50%左右的同学表示愿意加入红十字会等社会慈善机构。

在询问为何选择这些形式的问题上,76.9%的同学表示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所选择的方式能够给予接受者最为实际的帮助,表示主要是图自己方便的占53%,而有35.4%的同学以安全度为考虑的主要因素,另有6.2%的表示是外界压力造成的,并非自愿。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参加慈善活动的形式主要是捐赠和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

而从大学生选择慈善方式的考虑因素也看出了当今大部分大学生还是能够以接受帮助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选择最优慈善形式帮助他人,但也仍存在不少同学是为了个人的方便或受外界影响而选择的方式,不能够做到真切帮助他人。

在调查能让大学生最便捷地参与到慈善中的渠道——校园组织慈善活动,发现:22.3%的同学表示学校里经常举办慈善活动,75.4%的同学表示学校有时或很少举办,而有2.3%的同学则表示学校从没举办过慈善活动。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在提供大学生参与慈善活动的机会方面做得不足够,让大学生参加慈善活动的渠道少。

4.对社会慈善事业的认识与态度
笔者在调查中又发现:多达9.3%的同学完全不知道社会上有哪些慈善机构与活动,大部分同学,占68.5%只知道1-3个慈善机构活动,而11.5%的同学了解3-5个,了解5个以上慈善机构活动的
同学只有10%。

这说明了大部分同学对慈善事业的认知存在着不足。

问卷调查中发现,过半同学对公众诚信度缺乏信心,对需要帮助者和积极参加慈善者都产生了怀疑的心理。

在问及如何看待和对待乞讨者的问题上,高达87%的同学对乞讨者是否真的贫困产生怀疑心理,捐款时会犹豫。

而在对现代富豪捐款、裸捐行为的看法的调查中,也有46.9%的同学不认为富豪的捐款行为出自真心,对他们的捐款行为具有保留态度。

二、广东高校学生产生这种慈善事业观念和行为的原因
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广东高校学生产生这种慈善事业观念和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个人因素
(1)大学生的能力有限,这与家庭经济来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广东高校的大学生一般都是靠家庭提供生活费的,都是消费一族,经济收入直接影响到参与慈善事业的行为与观念,有稳定充裕生活费的大学生更愿意通过捐赠的方式帮助别人,因为这种方式比较方便且能给予接受者最为实际的帮助;相反,生活费来自打工兼职的大学生,相对比较少参与慈善捐赠,但他们也愿意通过当志愿者等方式参与社会慈善事业,为接受者提供实际的帮助。

(2)大学生对社会慈善事业的了解甚小,直接影响到其参与行为与观念。

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慈善事业的现状、参与途径等信息了解甚小,并且极少主动关心慈善事业的发展。

他们通常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慈善活动才会参加,对不了解不感兴趣的则完全不理会,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和观念。

2.社会影响
(1)参与社会慈善事业渠道单一。

目前社会上参与慈善事业的方式比较少,只有捐款、志愿者等,无法调动公众参与到慈善活动的热情。

特别是在学校的大学生,学校只是偶然有组织参与慈善的活动,校园宣传不足,缺少参与慈善事业的渠道,难以调动大学生参与到慈善活动中。

(2)社会的诚信度缺失。

当今社会出现许多“伪”穷人,他们原本能够自食其力,不需要帮助的,但却欺骗公众捐款,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上的捐款持怀疑态度。

慈善透明度不高,对捐款的使用情况、流向不明确,导致大学生对慈善事业诚信度的缺失、对公信力的下降。

(3)慈善事业发展缓慢。

社会上的慈善机构数量不多、质量不好,内部组织建设不规范,效率低下,缺少有效的管理,导致大学生不敢投身到此类的慈善事业中。

(4)政府重视程度不足。

现代意义上的慈善事业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在监管程度上存在不足,政府对此缺少足够的关注、宣传。

因此,关于慈善事业的相关法律和制度还不完善,无法起到很
好的监控作用。

三、对发展广东高校学生慈善事业的措施与建议
针对上述调查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做起,逐步增强广东高校学生的慈善观念意识,使大学生投身于慈善事业中来:
1.学生自身角度;
大学生需要增强自身的慈善意识,积极主动关心慈善事业的发展。

在校大学生的经济实力有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多余的经济物资收入来援助他人,但是大学生需要提升慈善意识,积极主动的发掘身边可以进行的较为实际的参与慈善方式,并投身其中帮助他人。

大学生进行慈善的方式不止捐款一种,例如参加网上慈善机构,进行义演义卖活动,加入社会志愿者团体等等,都是每个大学生可以做到的较为便捷可行的慈善方式。

另外,大学生作为现在中国社会上一个大开销群体,并没有想象中的贫困。

大学生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做到节俭,学会理财,并把其中一部分投入到帮助他人的慈善事业中,相信人间真爱,以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尽早背负社会责任心。

2.学校角度:
学校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参与慈善的平台,做好宣传,给予当代大学生充分的参与慈善事业的渠道,调动大学生参与慈善的积极性。

目前大学生慈善现状并不乐观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平台给其发展,学校及校内的社团组织应在全校倡导人道主义精神,鼓励党员及学生干部带头参加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组织开展的公益慈善活动,推动形成良好的公益氛围,促进慈善事业在校园中的发展。

同时,在校内形成慈善光荣的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采用标语,海报等鼓励形式,在校内传媒大力宣传,营造慈善公益氛围;或定期邀请一些慈善或公益组织的创始人来校做演讲,宣传慈善的本质意义,塑造大学生对慈善的正确理解。

使同学们形成一种多多参与慈善的心理,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

3.社会角度:
社会上的慈善机构应该努力吸收大学生这一阶层,为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做贡献。

当今社会诚信度缺失是一大问题,慈善结构应首先提高自身质量和诚信度,让民众特别是大学生对其安全性、有效性有信心,如做到捐款使用、流向情况公开透明化等。

同时,政府应该提高对慈善机构的重视程度,在监管上加大力度,并积极开展各类社区、大学慈善活动,以求让更多人参与到中国慈善
活动中来。

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对社会和其个人都具有重大意义,推动着现代文明和人道主义的发展。

社会和学校应该为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与氛围,让当代大学生继续发扬慈善公益事业,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借慈善的火把温暖世界。

附一:调查问卷
关于大学生慈善观念与行为的调查问卷
为了解大学生心中的慈善观,促进大学生在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

特此设计此问卷,以期更好的调查慈善事业在大学生中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感谢您在百忙中抽空完成此问卷!
1、您是否参加过慈善活动?
A、有B 、无
(以下为有参加过慈善活动的问卷部分)
2、如果参加过,您大概多久进行一次慈善活动:
A、每周关注慈善新闻,积极找机会参加
B、每月固定时间参与慈善活动
C、遇到自己感兴趣的慈善募捐才参加
3、您所了解的慈善机构、活动有多少?
A、无
B 、1-3个
C 、3-5个
D、5个以上
4、您参与过的慈善形式有哪些?(多选)
A、现场捐赠
B、通过手机、银行、网络等方式捐款
C、加入红十字会等社会慈善机构
D、以志愿者、义工身份参与义卖义演等慈善活动
E、其他_____________
5、您之所以选择这种慈善事业的原因是(多选)
A、方便
B、能够给予接受者最为实际的帮助
C、较为安全
D、处于外界的压力
E、其他______________
6、您觉得这些参与慈善事业的方式是否有效?
A、好。

充分表现大学生人文关怀
B、一般。

毕竟学生的能力有限
C、被慈善,不知道是否有效
D、不了解,没意见
●(以下为没有参加慈善活动的问卷部分)
2、您以后会参与慈善活动吗?
A、会积极参与
B、应该会,如果有值得参与的活动
C、不会,对慈善活动不感冒
3、您所了解的慈善机构、活动有多少?
A、无
B 、1-3个
C 、3-5个
D、5个以上
4、您愿意参与的慈善形式有哪些?(多选)
A、现场捐赠
B、通过手机、银行、网络等方式捐款
C、加入红十字会等社会慈善机构
D、以志愿者、义工身份参与义卖义演等慈善活动
E、其他_____________
5、您之所以选择这种慈善事业的原因是(多选)
A、方便
B、能够给予接受者最为实际的帮助
D、较为安全D、处于外界的压力
E、其他______________
6、您觉得这些参与慈善事业的方式是否有效?
A、好。

充分表现大学生人文关怀
B、一般。

毕竟学生的能力有限
C、不知道是否有效
D、不了解,没意见
●(以下为共同问卷)
7、您认为影响大学生参与慈善事业的因素有?(多选)
A、个人经济水平
B、慈善机构繁多,效率低下
C、对公众诚信度缺乏信心
D、个人观念信仰
E、校园宣传不到位,缺少参与慈善事业的渠道
F、不关心,没兴趣
G其他______________
8、您身处的校园,关于慈善事业的活动多吗?
A、经常有
B、有时有
C、很少有
D、没有
9、如果你们学校组织慈善募捐,或者街上有慈善募捐的活动,您会参与吗?
A、会
B、不会
10、如果捐款,您一般捐的金额在哪个范围:
A、1—50元
B、51—100元
C、100—500元
D、500元以上
11、您如何看待和对待现今社会上的乞讨者?
A、很可怜,大多时会捐款给他们
B、对他们是否真的贫困产生怀疑心理,捐款时会犹豫
C、认为他们没自力根生,不会捐款
D、怕脏,害怕或不想理他们,不捐款
12、您对现代富豪捐款、裸捐行为的看法是?
A、大部分富豪出自真心,具有社会爱心,很有意义,赞成他们的做法
B、目的引起公众社会注意,在商业利益驱使下做出的,为获得荣誉、知名度
C、款额流向透明度不足,假捐款
13、您觉得现今的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如何?
A、发展迅速
B、发展缓慢
C、适中
14、您认为哪些因素阻碍了现今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可多选)
A、慈善机构数量不多、质量不好,组织建设不规范
B、慈善透明度不高、对捐款的使用情况不明了,导致公信力下降
C、政府重视不足
D、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完善
E、慈善活动宣传发扬力度不足,无法调动人们参与的念头
F、募捐方式单一、缺乏足够吸引力
G、人们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一向不高
15、您对大学生慈善事业有什么期望与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