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及动物生理学.ppt
合集下载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感觉系统(ppt)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感觉系统(ppt)](https://img.taocdn.com/s3/m/0f63aa47bcd126fff6050b54.png)
1.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80%):延髓锥体交叉,支配 四肢远端肌肉,主要参与精细的、技巧性运
动,进化新。 皮质脊髓前束(20%):不在延髓交叉,支配 四肢近端肌肉及躯干肌肉,主要参与姿势维 持和粗大运动。
2.皮质脑干束:到脑干运动核团。
( 二 )多级神经元运动系统(锥体外系) 作用:主要协调肌群间运动,调节肌张力(姿 势);配合锥体系完成各种精细运动;完成某 些节律性和习惯性动作。调节运动 特点:多为双侧控制,主要作用于γ-运动神 经元。 包括:(1)顶盖(网状、前庭、)脊髓束, (2)红核脊髓束可调节精细运动。
三、中枢神经系统环路
1、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①辐散式联系;②聚合式联系;③链锁状联系;④环状联系;⑤神经元的
韵律活动神经元的韵律活动——源于中枢模式发生器
2、反射和反射弧 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称为
反射。首先由法国笛卡儿提出,后由英国的謝灵顿和苏联的巴甫洛夫阐明其规 律。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组成部分,任何一环节中断,反 射即不能发生。
(3)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 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收缩。该反射是维持机体姿势及完成躯体运动的基 础。
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 网状结构:在脑干,有一类形状不一、分化较差的神经元,它们和许多神
经纤维交织在一起构成一种犹如网状的组织。 ①易化区:脑干网状结构内加强肌紧张和肌运动的区域。 ②抑制区:脑干网状结构内抑制肌紧张和肌运动的区域 脑干通过上述
.2、机能分类
(1)按生理机能分类: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 元)、中间神经元(联合神经元)。 (2)按神经元对后继单位的影响分类:兴奋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 (3)按神经纤维末梢释放递质不同分类:胆碱能神经元、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多巴胺能神经元、5-羟色胺能神经元、GABA能神经元等。
皮质脊髓侧束(80%):延髓锥体交叉,支配 四肢远端肌肉,主要参与精细的、技巧性运
动,进化新。 皮质脊髓前束(20%):不在延髓交叉,支配 四肢近端肌肉及躯干肌肉,主要参与姿势维 持和粗大运动。
2.皮质脑干束:到脑干运动核团。
( 二 )多级神经元运动系统(锥体外系) 作用:主要协调肌群间运动,调节肌张力(姿 势);配合锥体系完成各种精细运动;完成某 些节律性和习惯性动作。调节运动 特点:多为双侧控制,主要作用于γ-运动神 经元。 包括:(1)顶盖(网状、前庭、)脊髓束, (2)红核脊髓束可调节精细运动。
三、中枢神经系统环路
1、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①辐散式联系;②聚合式联系;③链锁状联系;④环状联系;⑤神经元的
韵律活动神经元的韵律活动——源于中枢模式发生器
2、反射和反射弧 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称为
反射。首先由法国笛卡儿提出,后由英国的謝灵顿和苏联的巴甫洛夫阐明其规 律。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组成部分,任何一环节中断,反 射即不能发生。
(3)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 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收缩。该反射是维持机体姿势及完成躯体运动的基 础。
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 网状结构:在脑干,有一类形状不一、分化较差的神经元,它们和许多神
经纤维交织在一起构成一种犹如网状的组织。 ①易化区:脑干网状结构内加强肌紧张和肌运动的区域。 ②抑制区:脑干网状结构内抑制肌紧张和肌运动的区域 脑干通过上述
.2、机能分类
(1)按生理机能分类: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 元)、中间神经元(联合神经元)。 (2)按神经元对后继单位的影响分类:兴奋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 (3)按神经纤维末梢释放递质不同分类:胆碱能神经元、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多巴胺能神经元、5-羟色胺能神经元、GABA能神经元等。
动物生理学全套精品课件(2024)
![动物生理学全套精品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31dd345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0.png)
2024/1/28
21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2024/1/28
物理性消化
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混合并推动食物前 进。
化学性消化
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的酶,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如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等。
吸收
经过消化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和淋巴,被机体细胞利 用。
受精与着床
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及其在子 宫内的着床过程。
妊娠与分娩
胚胎在子宫内的发育过程及分 娩机制。
生殖调控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 节等在生殖过程中的作用。
2024/1/28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28
20世纪下半叶至今
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动物生理学进入了分子 水平的研究阶段,揭示了许多生命现象的分子机制。
6
02
动物细胞的基本功能
2024/1/28
7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2024/1/28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01
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02
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的功能
03
物质转运、信息传递、能量转换、细胞识别等
雄性生殖系统
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等,负责产生和输送精子。
雌性生殖系统
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等,负责产生和输送卵子以及 胚胎着床和发育。
生殖激素
性激素等生殖相关激素,调节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过程。
2024/1/28
26
生殖过程与生殖调控
01
02
03
04
生殖细胞生成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396dcc76a20029bd642dd3.png)
稳态 ( homeostasis):美国著名生理学家坎农 (Cannon W B )1962年首先提出. “内环境的动 态平衡定名为稳态” 。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 温度 PH 渗透压 化学组成
七、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生理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 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基本方式:反射(reflex) * 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化学物质 体液运输
研究对象:人体及高等动物机体的各种
机能。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细胞分子水平
器官水平
整体水平
整体水平:完整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和
适应。
器官系统水平:William Harvey,17世纪发
现血液循环,创立了器官生理学。
细胞分子水平:
三、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急性实验法:1离体组织、器官 2活体解剖
* 自身调节 ( autoregulation)
不依赖神经、体液因素
(二)机体稳态的反馈调节 * 负反馈 (negative feedback ) 意义:维持稳态 缺点:滞后、波动
* 正反馈 (positive feedback )
意义:加速生理过程
B
须掌握的知识
1.What is the physiology?什么是生理学? 2.Basic properties of the living body 生命活动的基本 表现?
慢性实验法:完整正常动物体上的实验。
两种方法各具有优缺点,二者结合使用对某一 种生理活动机制进行研究。
四、生理学的门类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门类: 关系: 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 自学p2-7 ) 如何学好生理学 深刻理解 前后联系 逻辑推理 学习思维方式 重视实验 写好报告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内分泌系统ppt课件共87页文档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内分泌系统ppt课件共87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c422b069b6648d7c1c746f1.png)
下丘脑
下丘脑
下 丘 脑 垂 体
垂 体 门 脉
束
N垂体
腺垂体
(二)下丘脑调节肽
由下丘脑“促垂体区”(视交叉上核、室周核、弓状核、 正中隆起等)的神经内分泌小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前7 种分别控制腺垂体激素的分泌。
二、腺垂体激素
腺垂体激素有:生长素、催乳素、促黑(色素细胞)激 素、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 (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通过酶偶联受体信号介导模式
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物质代谢
3.生长激素的分泌调节
血糖降低 氨基酸↓ 慢波睡眠 应激刺激
甲状腺素 雌激素 雄激素
下丘脑
GHRH
GHRIH
cAMP/Ca2+
rolaction PRL)
1.PRL的作用 催乳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乳腺生长发育,引起和维持 成熟的乳腺泌乳;调节月经周期。
②男性:PRL能促进前列腺和精囊腺的生长,加强 LH促进睾酮的合成。
(三)促黑激素
MSH能促使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
(四)促甲状腺素
TSH促进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素;促进甲 状腺细胞的生长发育,腺体增大
(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的生长发育,并合成、分泌 肾上腺皮质激素。
(六)促卵泡激素(FSH)
当类固醇激素进入细胞后,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复合 物,然后进入核内→生物效应。
2.受体的调节 指对受体的数量及与受体的亲和力的调控和影响。
当一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可使该受体或另一种受体的 亲和力与数量增加→上调。
当一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可使该受体或另一种受体的 亲和力与数量减少→下调。
(二)含氮激素作用的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绪论 PPT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绪论 PPT](https://img.taocdn.com/s3/m/8ef483fff12d2af90242e6f9.png)
• 依照反馈信息的作用效果分为两类: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 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反,使反馈后的效应向原效 应的相反方向变化,称为负反馈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 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一致,起到促进或加强原效应 的作用,称为正反馈
感谢您的聆听!
实验开课时间:第4~8周
第一章 绪论
➢研究内容 ➢内环境与稳态 ➢生命活动的调节
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
生理学(physiology):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 和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以正常人体及高等哺乳动物 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 象。
......
自身调节:习惯性反应
范围局限、幅度小、对刺激的敏感性低
图1
生命活动的调节
• 运用控制论原理分析人体的调节活动时,人 体的各种功能调节可分为三类控制系统:
– 非自动控制系统 – 反馈控制系统 – 前馈控制系统
生命活动的调节
• 非自动控制系统
是一个开放系统 无自动控制能力。体内不多见,如情绪、寒冷改
变中T3、T4的量
输入信息
控制信息
输出变量
控制系统
受控系统
生命活动的调节
✓机体稳态的反馈调节(自动控制系统)
是一个闭环系统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这种受控部分有信息送回控制部分,纠正与调整控
制部分的活动,称之为反馈Feedback
控制部分
反馈 负反馈 正反馈
控制信息 反馈信息
图2
受控部分
生命活动的调节
内环境与稳态: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内环境)
稳态(homeostasis)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人体与外环境的协调统一: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 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反,使反馈后的效应向原效 应的相反方向变化,称为负反馈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 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一致,起到促进或加强原效应 的作用,称为正反馈
感谢您的聆听!
实验开课时间:第4~8周
第一章 绪论
➢研究内容 ➢内环境与稳态 ➢生命活动的调节
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
生理学(physiology):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 和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以正常人体及高等哺乳动物 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 象。
......
自身调节:习惯性反应
范围局限、幅度小、对刺激的敏感性低
图1
生命活动的调节
• 运用控制论原理分析人体的调节活动时,人 体的各种功能调节可分为三类控制系统:
– 非自动控制系统 – 反馈控制系统 – 前馈控制系统
生命活动的调节
• 非自动控制系统
是一个开放系统 无自动控制能力。体内不多见,如情绪、寒冷改
变中T3、T4的量
输入信息
控制信息
输出变量
控制系统
受控系统
生命活动的调节
✓机体稳态的反馈调节(自动控制系统)
是一个闭环系统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这种受控部分有信息送回控制部分,纠正与调整控
制部分的活动,称之为反馈Feedback
控制部分
反馈 负反馈 正反馈
控制信息 反馈信息
图2
受控部分
生命活动的调节
内环境与稳态: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内环境)
稳态(homeostasis)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人体与外环境的协调统一: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三章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ppt课件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三章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52faf559eef8c75ebfb31e.png)
膜 片 钳 技 术
精选ppt课件
25
用膜片钳技术研究的结果说明:膜电导变 化的实质是实质是膜上离子通道随机开放 和关闭的总和效应
精选ppt课件
26
AP期间的离子通道ion channels活动: 膜片钳的实验研究表明,
AP期间有两种离子通道
活动:
①Na+通道:通道特异性阻
断剂 :河豚毒
(tetrodotoxin,TTX)
(一)刺激和反应 1.刺激stimulation:细胞和组织所处的 内外环境的变化。
①刺激的形式:物理 化学 机械等
②刺激的三要素:强度;持续时间;强 度-时间变化率(方波刺激时不变)
③阈强度(阈值) threshold intensity (value) :刺激的持续时间固定,引起 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产生AP)的最小
log
——[K—+]—o —(mV) [K+]i
∴ RP相当于EK,但实测值总是小 于Nernst公式的计算值,原因是静息
时,细胞膜对Na+等离子也存在一定的
通透性
精选ppt课件
14
Resting Potential
影响RP因素:
①胞内、外的[K+]:
∵[K+]o与 [K+] i的差值决定EK, ∴ [K+]o ↑ → EK ↓
∴ AP的超射值等于N精a选+平ppt课衡件 电位(+50~+70m2V8 )
Action Potential:升支
Na+通道
去极化 ↓
激活 ↓
失活 ↓
恢复
Na+通道激活开放,Na+内流形成AP上升支
精选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25
用膜片钳技术研究的结果说明:膜电导变 化的实质是实质是膜上离子通道随机开放 和关闭的总和效应
精选ppt课件
26
AP期间的离子通道ion channels活动: 膜片钳的实验研究表明,
AP期间有两种离子通道
活动:
①Na+通道:通道特异性阻
断剂 :河豚毒
(tetrodotoxin,TTX)
(一)刺激和反应 1.刺激stimulation:细胞和组织所处的 内外环境的变化。
①刺激的形式:物理 化学 机械等
②刺激的三要素:强度;持续时间;强 度-时间变化率(方波刺激时不变)
③阈强度(阈值) threshold intensity (value) :刺激的持续时间固定,引起 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产生AP)的最小
log
——[K—+]—o —(mV) [K+]i
∴ RP相当于EK,但实测值总是小 于Nernst公式的计算值,原因是静息
时,细胞膜对Na+等离子也存在一定的
通透性
精选ppt课件
14
Resting Potential
影响RP因素:
①胞内、外的[K+]:
∵[K+]o与 [K+] i的差值决定EK, ∴ [K+]o ↑ → EK ↓
∴ AP的超射值等于N精a选+平ppt课衡件 电位(+50~+70m2V8 )
Action Potential:升支
Na+通道
去极化 ↓
激活 ↓
失活 ↓
恢复
Na+通道激活开放,Na+内流形成AP上升支
精选ppt课件
大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经典课件第七讲消化系统
![大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经典课件第七讲消化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d7c17cb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6.png)
2.结肠Colon
colon 升结肠
Ascending
01
colon 横结肠
Transverse
02
colon 降结肠
Descending
03
colon乙状结肠
Sigmoid
04
直肠位于盆腔内,长约15~16cm,自第3骶椎前方起下行穿过盆腔终于肛门。
直肠 rectum
第 四 节 消 化 腺
十二指肠 Duodenum
2.空肠与回肠 Jejunum and ileum
迂曲盘旋于腹腔中下部,借肠系膜固定于腹后壁。
(二)小肠的组织结构
外膜
粘膜
01
粘膜下层
02
肌层
03
小肠纵切图-示小肠皱襞和绒毛
示小肠绒毛的组织结构-H·E
六、大肠 Large Intestine
长约1.5m,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排出食物残渣。
Colon 结肠
Rectum 直肠
Vermiform appendix 阑尾
Cecum 盲肠
Anal Canal 肛管
Features Colic bands 结肠带 Haustra of colon 结肠袋 Epiploic appendices 肠脂垂
盲肠Cecum和阑尾Vermiform appendix 回盲瓣
四、胰 pancreas
(一)位置和形态 呈长条形,位于胃的后方,横位于腹后壁,分头、体、尾三部。
(二)胰的组织结构(这是低倍观,H·E)
外分泌部
内分泌部-胰岛
胰腺高倍
胰岛 Pancreatic islet
泡心细胞 Centroacinar C
胰腺腺泡结构模式图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 ppt课件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0163ea5fbfc77da369b118.png)
结(右侧)、房室交界(左侧)、房室束、
心房/心室肌
ppt课件 4
正性变时作用:窦房结细胞, Ica和If电流↑ ,4期舒张 去极化速率↑,心率加 快。
正性变传导作用:房室交界, 0期去极化速率↑ ,传导↑。 正性变力作用:肌膜和肌浆网Ca2+通道开放↑,心肌收缩能力↑ 。
右侧交感神经以变时作用为主,左侧交感神经以变力作用为主。
ppt课件 13
(三)心血管系统的反射调节
心血管反射主要感受短时程、快速血压变化。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① 传入和传出神经:
A. 传入神经:
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 B. 传出神经: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和支配血管 的神经
ppt课件 14
② 反射路径 动脉血压↑→动脉管壁被牵张↑→颈动脉窦/主动脉 弓压力感受器↑→窦神经/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舌咽/ 迷走神经→延髓孤束核 →心迷走中枢↑,心交 感和交感缩血管紧张性↓ →心肌收缩力↓,心率↓,
在生理学中,将控制心
血管活动的相关神经元集中
的部位称为心血管中枢。
ppt课件
12
1.脊髓心血管运动神经元。 2.延髓心血管中枢:基本心血管中枢。 ·缩血管区:延髓头端腹外核部 ·舒血管区:延髓尾端腹外核部 ·心抑制区:延髓的疑核、迷走神经背核 ·传入神经接替站:延髓孤束核 3.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最高心血管中枢。 ·延髓以上的脑干部分 ·下丘脑 ·大脑 ·小脑
ppt课件 9
· NE与α1型受体结合能力强于β1型受体,因此缩血管神经
纤维兴奋时主要引起血管收缩。
·在安静状态下,交感缩血管纤维持续发放低频冲动,称为 交感缩血管紧张。 交感缩血管紧张↑→血管收缩
交感缩血管紧张↓→血管舒张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 循环系统幻灯片PPT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 循环系统幻灯片PPT](https://img.taocdn.com/s3/m/35ec80ec52ea551811a687d0.png)
原理: IK通道开放,早期 Ca2+内流到达最 慢Ca2+通道:激活与失活比Na+通道 大值,与K+外流 慢,特异性不高。阻断剂:Mn2+和 相平衡。之后慢 多种Ca2+阻断剂〔异搏定〕。
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
0 - -90mv左右; 持续100 - 150ms。
原理:
慢Ca2+通道失活;IK 通道 通透性增加。快速复极 化至RP水平。
参与机体免疫 体温调节
毛细血管
根据WHO 的统计 :
全球每年因罹患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约为 1700万, 其中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700万
中风〔stroke〕:600万 我国约占300万。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到达2.7亿。 冠心病发病率的前三位国家
印度: 153万 中国: 70万 俄罗斯:67万
主要内容
第一局部. 心脏生理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二局部. 血管生理 动脉血压 微循环与组织液
第三局部. 心血管系统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心脏生理
* 心脏的构造
支架
心肌组织 1. 工作细胞〔普通心肌细胞〕
行收缩功能
2. 自律细胞〔特殊传导系统〕 自动产生节律性冲动并传导 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 房室束〔希氏束〕、 浦肯野氏纤维
胞间的闰盘构造〔多缝隙连接〕实现了心肌细胞 同步化活动。
功能合胞体
四〕收缩性
兴奋-收缩耦联: 细胞膜动作电位和心肌细胞收缩之间的偶联。 偶联因子是细胞浆Ca2+。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外来刺激落在心室肌动作电位的有效不应期之后和下 次节律兴奋之前时,可引起一个额外的兴奋和收缩,并跟 随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
动物及人体生理学2_PPT幻灯片
![动物及人体生理学2_PPT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ae9405db52ea551811a6875a.png)
一、 静息膜电位的形成和维持
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RP)
概念:细胞未受刺激时,即处于“静息”状态下存 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膜内较负,哺乳动物神经和肌肉细胞为-70~ -90mV 极化(polarization):膜内外两侧电位维持内负外
正的稳定状态。
In the resting state and without stimulation, cells maintain a negative electrical potential inside in relative to the outside.
条件:
① 膜内外存在[Na+]差: [Na+]o >[Na+]i ≈ 10∶1 ;
② 膜在受到阈刺激而兴奋时,对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即电压门控性Na+、K+通道先后激活而开放。
动作电位的峰值接近于Na+平衡电位 。 (Na+ equilibrium potential )
At the peak of action potential, the membrane potential becomes positive, quite close to the equilibrium potential for ENa.
✓ 细胞膜在不同条件下对离子通透性的变化
Two characteristics of cells contribute to their ability to maintain this electrical potential. First, different types of ions are unequally distributed across the cell membrane. Second, the cell membrane is differentially permeable to ion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肌细胞,腺细胞,神经细胞。
内皮细胞Ⅷ因子染色
内皮细胞PI核染色
2 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着重阐述各器官、系统对机体起什么作用, 如何活动,受哪些因素影响控制。
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3 整体水平的研究
整体情况下,各器官、系统间的相互联 系、 影响、协调;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
急性实验特点: 简单、直接 离体组织器官法 离体心脏灌流 活体解剖实验法 在体血压、呼吸影响因素测定
如:效应器 靶细胞
控制部分
控制信息 受控部分 输出信息 产生生理效应
+-
反馈信息
减弱控制部分活动—负反馈 加强控制部分活动—正反馈
负反馈的意义: – 使系统保持稳定,即:使某一生理学活动 能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多数机体活动
正反馈的意义: – 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即:使某一生 理活动加速完成。 如:血液凝固、分娩、排尿等。
靶细胞
(受体)
进行调节
分类: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
(旁分泌)、神经分泌等。特点:缓慢、久、比较弥散。三)自身调节
一些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体液因素 作用,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反应。
如血管壁的平滑肌受到牵拉刺激时,会发 生收缩反应。
四)神经体液调节
五 体内的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
如:神经中枢 内分泌腺
慢性实验特点: 接近正常状态,不受认为干扰 狗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实验
信号采集
Computer Network
Tele-monitoring system
DSI telemetry system
三 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应激性 刺激、反应(兴奋和抑制) 适应性 生殖(遗传和变异)
四 生理功能的调节
动过程,特别是各器官、细胞的功能表现机制;
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其部分的功能活动是互相协 调、互相制约,使机体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维持正常 的生命活动过程。
二、生理学研究方法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通过实验获得知识。 随着生理学不同水平研究的日益深入,生理学的知识 和理论不断得到新的发展。
三个水平研究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方法: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方法: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三)整体水平的研究
方法:活体解剖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1 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各器官的功能——由构成该器官的各种细胞的特性决定。 细胞的生理特性——由构成细胞的各个分子的理化特性决定。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生理学 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
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 象的一门科学。
一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研究对象: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体生 命活动的一门科学。
研究任务:研究机体各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
一)神经调节
1、基本过程:反射(reflex):在中枢神经系统参 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反射中枢 传 出神经 效应器
3、神经调节特点:迅速、精确、局限
反射弧示意图
二)体液调节
某些细胞 分泌
(内分泌细胞)
化学物质 体液途径 (激素) 血、淋巴、组织液
内皮细胞Ⅷ因子染色
内皮细胞PI核染色
2 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着重阐述各器官、系统对机体起什么作用, 如何活动,受哪些因素影响控制。
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3 整体水平的研究
整体情况下,各器官、系统间的相互联 系、 影响、协调;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
急性实验特点: 简单、直接 离体组织器官法 离体心脏灌流 活体解剖实验法 在体血压、呼吸影响因素测定
如:效应器 靶细胞
控制部分
控制信息 受控部分 输出信息 产生生理效应
+-
反馈信息
减弱控制部分活动—负反馈 加强控制部分活动—正反馈
负反馈的意义: – 使系统保持稳定,即:使某一生理学活动 能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多数机体活动
正反馈的意义: – 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即:使某一生 理活动加速完成。 如:血液凝固、分娩、排尿等。
靶细胞
(受体)
进行调节
分类: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
(旁分泌)、神经分泌等。特点:缓慢、久、比较弥散。三)自身调节
一些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体液因素 作用,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反应。
如血管壁的平滑肌受到牵拉刺激时,会发 生收缩反应。
四)神经体液调节
五 体内的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
如:神经中枢 内分泌腺
慢性实验特点: 接近正常状态,不受认为干扰 狗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实验
信号采集
Computer Network
Tele-monitoring system
DSI telemetry system
三 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应激性 刺激、反应(兴奋和抑制) 适应性 生殖(遗传和变异)
四 生理功能的调节
动过程,特别是各器官、细胞的功能表现机制;
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其部分的功能活动是互相协 调、互相制约,使机体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维持正常 的生命活动过程。
二、生理学研究方法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通过实验获得知识。 随着生理学不同水平研究的日益深入,生理学的知识 和理论不断得到新的发展。
三个水平研究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方法: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方法: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三)整体水平的研究
方法:活体解剖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1 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各器官的功能——由构成该器官的各种细胞的特性决定。 细胞的生理特性——由构成细胞的各个分子的理化特性决定。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生理学 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
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 象的一门科学。
一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研究对象: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体生 命活动的一门科学。
研究任务:研究机体各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
一)神经调节
1、基本过程:反射(reflex):在中枢神经系统参 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反射中枢 传 出神经 效应器
3、神经调节特点:迅速、精确、局限
反射弧示意图
二)体液调节
某些细胞 分泌
(内分泌细胞)
化学物质 体液途径 (激素) 血、淋巴、组织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