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1培训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1
《食品化学》期末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水分活度
2.蛋白质的变性
3.焦糖化反应
4.胶凝作用
5.调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一般来说,食品中的水可分为结合水和 [1] 两大类。
其中,前者可根据被结合的牢固程度细分为 [2] 、 [3] 和 [4] 。
2.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是 [5] 或 [6] 。
3.乳浊液失稳表现为___[7]___、___[8]___和___[9]___。
加入两亲性乳化剂使乳浊液稳定的机理是___[10]___。
4.每个水分子最多能够与__[11]__个水分子通过__[12]___结合,每个水分子在__[13]__维空间有相等数目的氢键给体和受体。
5.发生美拉德反应的三大底物是 [14] 、 [15] 和 [16] 。
6.脂肪自动氧化是典型的___[17]___反应历程,分为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三步。
油脂氧化主要的初级产物是___[18]__。
7.氨基酸根据R基团的极性可分为 [19] 和 [20]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关于水分吸湿等温线划分区间内水的主要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A.等温线区间Ⅲ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牢固和最不容易移动的水。
B.等温线区间Ⅱ中的水可靠氢键键合作用形成多分子层水。
C.等温线区间Ⅰ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不牢固和最容易流动的水。
D.食品的稳定性主要与区间Ⅰ中的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2.一次摄入大量苦杏仁易引起中毒,是由于苦杏仁苷在体内彻底水解产生,导致中毒。
A.D-葡萄糖 B.氢氰酸 C.苯甲醛 D.硫氰酸
3.环糊精由于内部呈非极性环境,能有效截留非极性的和其他小分子化合物。
A.有色成分 B.无色成分 C.挥发性成分 D.风味成分
4.人造奶油要有良好的涂抹性和口感,这就要求人造奶油的晶型为细腻的型。
A.β, B.β C.α D.α,
5.在有亚硝酸盐存在时,腌肉制品生成的亚硝酰基肌红蛋白为。
A.绿色 B.黄色 C.褐色 D.鲜红色
6.下列氨基酸属于非极性氨基酸的是。
A.精氨酸 B.组氨酸 C.丙氨酸 D.半胱氨酸
7.下列符号中,代表亚麻酸的是。
A.L n B.L C.O D.An
8.常被用来在评价苦味物质的苦味强度时作基准物。
A.番木鳖碱 B.柚皮苷 C.奎宁 D.咖啡碱
9.天然色素按照溶解性分类,下列色素属于水溶性的是。
A.叶绿素a B.辣椒红素 C.虾青素 D.花色苷
10.叶绿素a、叶绿素b的主要区别是在3位碳上所接的基团不同,即。
A.叶绿素a接的是-CHO,叶绿素b接的是-CH
3
B.叶绿素a接的是--CH
3
,叶绿素b接的是-CHO
C.叶绿素a接的是--CH
3
,叶绿素b接的是-COOH
D.叶绿素a接的是-COOH,叶绿素b接的是--CH
3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低甲氧基果胶的凝胶条件是二价阳离子的存在(如Ca2+)。
2.硫胺素在碱性条件下稳定,在酸性及中性介质中不稳定。
3.具有相同分子量的直链多糖比支链多糖在溶液中具有更大的黏度。
4.食品在冰点以上的水分活度仅与温度有关,不受所存在的溶质的种类和比例的影响。
5.亚油酸是9,12-十八碳二烯酸,属于ω-6脂肪酸。
6.老化是糊化的逆过程,糊化淀粉充分老化后,其结构可恢复为生淀粉的结构。
7.脂肪氧化与水分活度的关系是水分活度越低,氧化速度越慢。
8.酸味的强度与酸的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9.食品中重要的二糖有麦芽糖、乳糖和蔗糖等。
10.和支链淀粉相比,直链淀粉更易糊化。
五、问答题(1~6每小题各6分,第7题9分,共45分)
1.食品蛋白质凝胶可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
2.什么是淀粉的老化?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有哪些?举出食品工业中利用食品老化的例子。
3.提高乳浊液稳定性的方法有哪些?
4.影响蛋白质起泡性质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5.影响脂质氧化的因素有哪些?
6.新鲜肉采用什么方法包装较好,为什么?
7.论述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食品化学》期末试卷1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该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
2.蛋白质的变性:由于外界因素的作用,使天然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发生了异常变化,从而导致生物活性的丧失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异常变化,不包括一级结构上肽键的断裂,而是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改变,这类变化称为变性作用。
3.焦糖化反应:糖类在没有含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到其熔点以上温度时,会生成黑褐色色素物质,这种反应称焦糖化反应
4.胶凝作用:是指变性的蛋白质分子聚集并形成有序的蛋白质网络结构过程。
5.调温:利用结晶方式改变油脂的性质,使得到理想的同质多晶型和物理状态,以增加油脂的利用性和应用范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 体相水 [2] 化合水或构成水 [3] 邻近水 [4] 多层水
2.[5] 抑制自由基的产生 [6] 中断链的传递
3.[7] 分层 [8] 絮凝 [9] 聚结 [10] 减小两相间的界面张力
4.[11] 4 [12] 氢键 [13] 三
5.[14]含氨基的化合物(蛋白质)[15]还原糖[16]水
6.[17] 自由基 [18] 氢过氧化物(ROOH)
7.[19] 极性氨基酸 [20] 非极性氨基酸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B 3.D 4.A 5.D 6.C 7.A 8.C 9.D 10.B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问答题(1~6每小题各6分,第7题9分,共45分)
1.食品蛋白质凝胶可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
答:①加热后再冷却而形成的凝胶,多为热可逆凝胶。
如明胶凝胶。
②在加热下所形成的凝胶,多为不透明的热不可逆凝胶。
如蛋清蛋白在加热中形成的凝胶。
③由钙盐等二价金属盐形成的凝胶。
如豆腐。
④不加热而经部分水解或pH调整到等电点而形成的凝胶。
如用凝乳酶制作干酪。
2.什么是淀粉的老化?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有哪些?举出食品工业中利用食品老化的例子。
答:淀粉的老化指淀粉溶液经缓慢冷却或淀粉凝胶经长期放置,会变为不透明甚至产生沉淀的现象。
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1温度 2~4℃易老
化,>60 ℃或<- 20℃不易老化。
○2水分含水量30~60%易老化,<10%或过高均不易老化。
○3结构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易老化,聚合度n中等的淀粉易老化。
○4共存物的影响脂类和乳化剂可抗老化;多糖(果胶例外)、蛋白质等亲水大分子,可与淀粉竞争水分子及干扰淀粉分子平行靠拢,从而起到抗老化作用。
老化的例子:粉丝的加工
3.提高乳浊液稳定性的方法
○1减小两相间的界面张力。
○2增大分散相之间的静电斥力。
○3增大连续相的粘度或生成有弹性的厚膜。
○4微小的固体粉末的稳定作用。
○5形成液晶相,使液滴间的范德华力减弱。
4.影响蛋白质起泡性质的环境因素?
答:pH:在等电点时起泡能力降低,但泡沫稳定性提高。
盐:取决于盐的种类、浓度和蛋白质的性质。
糖:能抑制泡沫的膨胀。
脂:是消泡剂。
蛋白质浓度:与稳定性成正比。
温度:适当变性可以改善泡沫的稳定性
5.影响脂质氧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脂肪的结构和组成
顺式、共轭双键易氧化,游离脂肪酸比甘油酯的氧化速率略高,甘油酯中脂肪酸的无规分布使氧化速率降低,双键数与氧化速率呈正比。
○2氧1O2的氧化速率约为3O2 氧化速率的1500。
当氧浓度较低时,氧化速率与氧浓度近似成正比;当氧浓度很高时,氧化速率与氧浓度无关。
○3温度温度与氧化速率成正比,即温度越高,氧化速率越快。
○4水分活度在0-0.35范围内,随Aw升高,反应速度下降。
在0.35-0.8范围内,随Aw升高,反应速度上升。
Aw>0.8时,随Aw升高,反应速度增加很缓慢。
○5其他条件如催化剂、光和射线等促进脂质氧化,抗氧化剂等延缓脂质氧化。
6.新鲜肉采用什么方法包装较好,为什么?答:采用充气法。
用低透气率的包装材料,除去袋内空气充入富氧或无氧气体密封。
可使鲜肉的色泽在较长时间内变化。
原因:高氧或无氧时,分别有利于形成氧合肌红蛋白(鲜红色),肌红蛋白(紫红色)、在低氧时,则会使肌红蛋白的Fe2+氧化成Fe3+,变成高铁肌红蛋白(棕或褐色),影响色泽。
7.论述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答:○1食品中aw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
aw<0.8时, 细菌不生长;aw<0.77时, 大部分酵母不生长;
aw<0.7时, 霉菌不生长;aw<0.5时, 几乎所有的微生物都不生长。
○2aw与食品中化学反应的关系
对淀粉老化的影响:含水量在30%-60%范围,淀粉老化速度最快;若含水量降至10-15%时,水分基本上以结合水状态存在,淀粉不会老化.
对蛋白质变性的影响:aw增大,蛋白质氧化加速,导致蛋白质变性;当水分含量达4%时,蛋白质变性仍能缓慢进行,当水分含量在2%以下,则不会变性。
对酶促褐变的影响:当aw下降至0.25-0.3的范围,酶促褐变进行缓慢,但随aw升高,反应速度加快。
对非酶褐变的影响:非酶褐变速度随aw增大而加速, aw在0.6-0.7之间时,速度最大,当aw降低到0.2以下时,褐变难以发生。
对脂肪氧化酸败的影响:aw在0-0.35范围内,随aw升高,反应速度减慢;aw在0.35-0.8范围内,随aw升高,反应速度加快;aw>0.8时,随aw 升高,反应速度增加很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