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导向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求导向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思考
摘要: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与供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共同决定着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质量。
为加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应认真分析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驱动因素,以信息的决策有用观为导向促进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渐进式地推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的变革。
关键词:需求导向;社会责任信息;对外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视为企业可持续、健康良性发展的驱动因素,无论是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监督与评价,还是企业通过揭示其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传递其对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都需要企业对外报告有关其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
从实践来看,建立对外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制度是提高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和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
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需求动因分析
当前我国企业对外财务报告中有关社会责任的信息质量水平和决策价值较低,可考虑从培育信息需求的方面来促进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信息的供给与一般商品不同,一般商品的供给者可从商品的供给中获得利益,所以有创造需求和引导需求的主动性。
信息则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公共产品的特征,供给方不能从信息的供给中得到直接的经济利益,甚至不能补偿信息披露的成本,信息供给缺乏创造需求、引导需求的主动性。
因此,从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和效率的基本方向来说,可考虑需求导向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
需求导向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的核心,是通过引入信息需求方的约束因子,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
(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外部影响因素
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外在驱动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两个方面:
1、来自规章制度的压力。
法律法规会规范企业行为,为社会责任履行奠定制度基础,起到积极的政策引导效果。
我国目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定有《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86条(2002)、《公司法》第5条(2005)、《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2006)、《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2008)等。
公司在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时,遵守国家有关社会信息披露法规往往是其考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受社会高度关注的行业中,负面的媒体反应和社会公众压力,往往迫使公司增加自我赞美式的信息披露数量,希冀在社会和政治环境中减少公司的曝光。
当然,相同的法律披露环境下也会产生不同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则可能是不同公司的股东有其不同的社会责任需求。
2、源自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战略管理理论衍生出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根据这一理论,管理层如果能够在企业利益相关方的需要与维持并扩大企业活动
的财务要求之间把握好平衡,就可以最佳地增进企业的长期生存能力。
因而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实际上是向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包括管理层本身)说明企业社会影响的一种手段。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理念强调让所有与企业行为有利益相关性的社会主体都享有不同程度地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利,要求在考虑公司利益相关性的时候不局限于企业中各种直接的经济关系性,同时要考虑企业行为的各种社会外部效应(包括正效应和负效应)。
传统模式下,企业将自身的经营“所得”与“所费”相比计算出企业的盈亏,并以此来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对环境污染等造成的社会成本不予计量,其结果往往是用经济活动的“内部经济性”掩盖了“外部不经济”,从而导致了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产生负外部效应,使得社会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点。
企业只有重视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才能保障企业的长期利润最大化。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利益相关方群体主要有投资机构、合作伙伴、顾客、职工、周边社区、民间团体和政府机构等七类,这七类群体大多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财务报告编制和列报框架内认定的一般性财务报表的使用者。
(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部影响因素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一个方面,这主要表现为潜在成本的降低和长远的战略优势会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而带来。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为除了受法律法规压力和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影响外,企业规模、企业绩效等内生因素也会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1、组织绩效。
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会带来收益,收益的表现形式可能是无形的良好企业形象或声誉,如社会认同感、美誉度、品牌效应等,也可能是有形的股价提高、风险降低或资金成本的降低。
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以理解为一种企图影响人们感知的公共关系工具。
公司战略目的会影响公司的社会责任行为,包括具体的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比如改变外界对问题的注意力,将公司业绩改善的信息告知利益相关者,影响利益相关者对绩效的感知。
世界经济论坛宣称,企业在全球化运作中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是否具有责任感。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将企业社会责任看成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因素。
从长远来看,上市公司为了实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最终提升企业长期绩效的目的,将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作为一种手段,优化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以维护企业的形象。
绩效和社会责任不是一种博弈关系,而是一种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企业的获利能力是相对短期的竞争力,而社会责任是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图1)。
社会责任报告不仅仅是公司单向向相关利益者传递公司的业绩表现,更重要的是公司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过程中,将社会责任报告视为公司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战略工具。
2、企业规模。
“仓廪实而知礼节”,作为解释自愿披露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驱动因素,公司规模的影响力被普遍接受。
由于具备更多可用资源,大公司会报告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
小公司由于规模小,在与股东沟通社会责任信息时有更多的沟通方式,往往不需要通过年报或其他正规渠道进行。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通常随着公司的规模增大而增多,尤其是敏感性行业中公司规模效应表现会更加明显。
由于企业规模不同,行业性质不同,受社会关注的程度就会产生差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同样产生差异,这是符合逻辑的。
公司来自利益相关者的
压力会因其媒体暴露度的不同而产生大小,从而提供引起社会反应的信息也会不同。
二、需求导向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思考
(一)监管部门出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导意见
企业社会责任同时具有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的双重特征,单靠市场机制往往不能使投入达到最优,必要的政府引导和干预是不可或缺的。
在我国推行社会责任报告,一靠企业自觉,二靠政府推动。
从利益层面上看,单靠觉悟还不行。
“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决定了社会责任报告的推行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和规制。
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已有经验,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将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结合起来,先要求强制披露职工福利方面和环境污染方面的信息,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将其余信息由自愿披露转为强制披露。
(二)以信息的决策有用观为导向促进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国际上有影响的社会责任报告模式有三种,不同社会责任报告模式的信息使用者均为利益相关者。
企业社会责任思想是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结合中发展的。
社会责任报告不仅是利益相关者监督和评价公司社会责任表现的依据,也是公司向利益相关者传递其对社会责任重视程度的方式。
企业战略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基石是社会责任。
企业共生战略绩效体系包括经营绩效、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三个方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即先由经营绩效驱动财务绩效,进而驱动社会绩效,社会绩效再驱动经营绩效,最终组成了良性的、永续的共生竞合的战略绩效评价模式。
(三)渐进式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的变革
为避免改革成本过高,上市公司可在原有四表一注的基础上开设反映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账户,采用数据披露和文字表述相结合的方式,在保留原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基础上,作为权宜之计,在某些账户下添加明细账户,来披露有关的社会责任信息。
对于无法使用数字列报的信息,可以采用文字说明的方式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补充披露。
当然,由于利益相关者存在信息需求的多样化特性,导致了企业的会计年报并非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上选。
因为社会责任信息藏身于会计报表中,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从众多的信息中发现,遭致信息使用者成本的增大。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会计准则的不断健全,在我国所有企业中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是最终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思想的起源与演变[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 伍旭中.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二重性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09,(03).
[3] 吉利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构建——基于对信息使用者的问卷调查[J].会计研究,2013,(01).
[4] 胡建军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股票价格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