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跳出传统二元经济理论,从公共产品理论视角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文章在分析农村公共服务现状基础上,分别从私人产品视角和公共产品视角,分析了一般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农村公共环境、农村公共产品硬件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关键词:劳动力迁移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1 概述
市场体制下,劳动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一样,自由有序的流动是必然的结果。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计算的数据,现阶段我国社会需要的农村有效劳动力是1.9亿人,而现有农村劳动力总量多达3.9亿人,剩余劳动力是2亿人左右[1]。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数成为劳动力迁移就业的基本动力。先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基本理论视角是二元经济理论。该理论基于无限供给的农村劳动力为出发点,用收入差距解释农村劳动力的城乡迁移行为。同时,此前的学者研究多关注农村劳动力迁移进程中户籍制度的约束影响。本文拟从公共产品理论出发,探讨农村公共服务缺失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和创新性。
2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现状
所谓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提出的。私人产品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分配的产品,其利益边界和产权比较明晰,进而更适于通过市场中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进行分配;而公共产品是为满足某种
社会公共需求而生的产品,其满足群体性公共需求的特性决定了公共产品的提供、消费容易产生搭便车的行为,很难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分配,从而政府成了公共产品责无旁贷的生产提供责任者。在我国,现状是二元制不仅造就了市场的二元化分割,也不可避免造就了政府服务的二元化分层。赵耀辉就指出引发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城乡收入差别更多的是非货币性的工作条件的差别。[2]这里的非货币性的工作条件更多是指的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外在生活环境等这样的公共产品。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呈现出结构性不平衡的特征。一方面,国家已正视到城乡差距的一个主因是公共产品分配的不平衡,进而加大了农村有形公共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供力度。以农村公路为例,交通运输部数字显示,2003年至2011年,全国共新改建农村公路272万公里,新增通车里程220万公里;全国乡镇通达、通畅率分别达到99.98%和97.17%,建制村通达、通畅率分别达到99.39%和83.89%。[3]另一方面,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目前主要限于基础设施的改善,且社会效益低下。也以农村公路为例,目前远离城镇的农村空心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很多偏远农村公路的修缮实际上面临的是政府责任和经济成本相悖的局面。而对于众多农民福利提升亟需的无形公共服务的提供却明显处于政府缺位状态。比如农村环境,包括卫生环境、治安环境、精神文明环境。这些无形公共产品的缺失正成为农村劳动力城乡迁移的主要动力。
3 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中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着眼于公共产品理论,即从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两个视角分析其影响因素。
3.1 私人产品视角的影响因素分析
私人产品视角也即从市场角度分析农村劳动力城乡迁移的动因。这里我们主要考虑劳动力市场和一般商品市场。首先是劳动力市场价格因素。农村劳动力迁移是人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选择,而根据新经济地理学,城市作为能够集聚更大规模的生产要素的区域经济中心,具有更高的名义工资,这是带动农村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市场影响因素,劳动力价格必将形成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乡要素结构的重新演变。其次是私人产品市场价格因素,除了上述工资报酬机制,一般商品价格指数机制也是农村劳动力迁移的重要理论视角。由于私人产品的市场传递模式是“城市-乡村”梯形递进模式,且考虑到物流、营销成本及价格歧视等原因,往往城市具有较低的一般商品价格指数,这一商品价格指数机制从普遍意义上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城乡迁移。
3.2 公共产品视角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公共产品的视角,其实背后本质是从政府服务是否缺位的视角分析农村劳动力迁移影响因素。笔者按照影响权重分述如下,其一,子女教育的缺失。子女教育问题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女性劳动力迁移的根本因素。外出农民工由于户籍制度的根本影响,使其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在城市无法得到全面保障,尽管现在很多城市管理者考虑到农村劳动力流动因素设置了各种农民工子弟学校,但诸如
学费、子女照看等因素决定了农民工子女主体是回户籍地入学。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很多农村经过撤乡并镇等进程后学校较少,留守儿童的教育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劳动力城乡迁移的一大阻碍。其二,农村环境,包括卫生环境、治安环境、精神文明环境、创业环境等维护不够。农村环境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之一,这一服务的缺失正成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城乡迁移并进一步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笔者在安徽阜阳的调查,卫生环境、精神文明环境已成为农村青年劳动力永久迁移的主要动因。而农村恶劣的治安环境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低成本的犯罪领域,这与老年人和儿童为主农村人口结构不无关系。创业环境更多体现在农村经济的制度建设上,制度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是政府应该提供的主要公共产品。以合作经济为例,截止至2011年,安徽已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近两万个。组织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多个方面。[4]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如此迅速,以至购买者已开始有意识地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产品中介向组织寻找货源。但是,笔者在安徽调研发现,由于土地流转制度个性化指导不够、农业保险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政府担保制度不健全等政府服务的缺失使部分地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缓慢且缺乏集聚效应,没有能够很好的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劳动力吸收功能。其三,农村公共产品硬件提供不足。休闲场地、医疗、教育场所等缺失容易使外出劳动力形成城乡生活质量差距的直观认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城市和农村看成两个独立系统,农村劳动力迁移正
是农村公共服务的缺失所形成的自我离心力和城市公共服务相对
富足形成的系统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当这两大系统的内在离心力与外在拉力逐渐达到均衡,农村劳动力城乡迁移趋于稳定状态。
4 结束语
本文结合公共产品理论,分别从私人产品提供、公共产品提供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城乡迁移的内在动因,并重点针对农村公共服务缺失,分析农民工子女教育、农村环境改善、农村制度完善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方面正是需进一步发挥政府职能,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领域。而且,这一研究也为下一步从城市公共服务缺失视角研究劳动力迁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公[2011-4-28]http:// /tjfx/jdfx/t20110428.
[2]赵耀辉.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四川省为基础的研究[j].经济研究,1997(2):37-42.
[3]林红梅.惠及亿万农民的“德政工程”—我国农村公路发展综述[2012-3-30]http:
///fortune/2012-03/30/c_
111723103.htm.
[4]陈怀远.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研究——以安徽省
为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3):76-78.
作者简介:王勇(1978-),男,山东淄博人,硕士,安徽科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