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安全培训资料.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煤气性质
1.1.1煤气成分
我们通常所说的煤气是指人工煤气,含有多种气体成分,为可燃性混合气体。由于制气原料和煤气的生产、回收方法不同,所以各种煤气的组成部分及所占的百分比也不同,常见的有焦炉煤气、发生炉煤气、连续式直立炭化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等。常见煤气的成分见表1-1。
1.1.2煤气理化性质
(1)焦炉煤气
净化后的焦炉煤气是无色、有臭味、有毒的易燃易爆气体,比重0.3623,热值16800-18900kj/m3,着火温度550-650℃,爆炸极限4.5%-35.8%,理论燃烧温度2150℃左右。焦炉煤气中的CO 含量较高炉煤气少,但也会造成中毒事故。
(2)高炉煤气
高炉煤气是无色、无味、有毒的易燃易爆气体,比重0.9-1.1,热值3349-4187kJ/m3,理论燃烧温度1500℃左右,着火温度730℃左右,爆炸极限30.8%-89.5%,含N2和CO2之和近70%,会致人喘息(因氧含量很低)和窒息。
(3)转炉煤气
转炉煤气的成分,在吹炼周期内,不同时期有所不同,而且与回收设备及回时的操作条件有关。转炉煤气是无色、无味、有毒的易燃易爆气体,热值6800-10000kj/m3,着火温度530℃,爆炸极限18.2%-83.2%。转炉煤气的理论燃烧温度比高炉煤气高。以上三种煤气的爆炸极限(下限与上限)数值均相应于其某一特定成分。
1.1.3煤气中单一气体理化性质
任何一种煤气都是由一些单一气体混合而成,其中可燃气体成分有CO、H2、CH4、H2S和碳氢化合物C m H n,不可燃气体成分有CO2、N2和少量的O2,此外还含有粉尘微粒及微量杂质。
1.2煤气中毒、着火、爆炸
1.2.1煤气中毒机理
(1)有害气体的基本概念
按对人体的作用,有害气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单纯窒息性气体
人体缺氧症状与空气中氧浓度的关系见表1-2。
②化学性窒息性气体
③刺激上呼吸道的气体
④刺激肺脏的气体
⑤对中枢神经有损伤的气体
有害气体侵入人体的途径有下列几种:
①吸入
②由皮肤侵入
③吞入
(2)一氧化碳中毒机理
CO具有多种引起缺氧的作用,是一种较强的窒息性毒物。正常时人体中H b O2(氧合血红蛋白)和其他正铁血红素的分解产生的CO反应生成H b C O(碳氧血红蛋白),其浓度为0.5%。只要H b CO不严重地干扰血液中O2的运输,即H b CO的浓度低于20%,是相对无害的。CO 与H b(血红蛋白)结合成H b CO,CO与H b之间的亲合力要比O2与Hb的亲和力大。CO与H b结合的速度比O2与H b结合的速度快。当吸入CO后,血浆中CO便迅速把HbO2中的O2排挤出来,形成H b CO。CO亦和肌红蛋白(Mb)结合,其化学亲和力比和氧的大。一旦结合后也形成H b CO和M b CO,CO的解离是较缓慢的,排出方式主要是通过肺。在常压下,H b CO脱离速度仅为H b O2的1/3600,空气中CO由血液释放的半量排除期平均为320分钟;如吸入一个大气压的纯氧可缩短排除期至80.3分钟,吸入三个大气压的纯氧可缩短到23.3分钟。这是高压氧治疗CO中毒的理论基础。
(3)煤气中毒表现
急性中毒发病较急,症状严重,通常分轻、中、重三级。
1.2.2煤气中毒事故预防
(1)加强煤气安全管理,对于煤气作业人员,应进行生产操作及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并确保实施。
(2)从生产设施的密闭式入手,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防止和减少一氧化碳在生产环境中形成危及人的健康与安全的浓度。
(3)加强对生产环境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和警报。一氧化碳最高浓度不允许超过30mg/m3(24ppm)。
(4)设备或管道检修时,首先要把设备或管道内煤气吹扫干净;新建或大修的煤气设备及管道要进行强度或气密性试验。
(5)在煤气区域工作,须2人以上,并要携带便携式CO报警仪。一旦发生煤气泄,则要站在上风侧监视,严禁任何人进入危险区,同时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处理。
(6)建立煤气中毒事故的抢救和急救体制,配备必要的防护器具和急救器材,如CO监测仪、空气呼吸器等,平时要经常检查,确保器具有效。佩戴时,也须认真检查,尤其注意不准在煤气危害区摘掉口罩、鼻卡或面具。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环境中工作时,一定要戴好防毒面具,并有足够的监护和抢救措施。
1.2.3煤气中毒事故抢救
煤气中毒事故的现场与一般事故发生后的现场不同,爆炸、坍塌、机械事故等发生后现场不保持原有的危险状态,而中毒事故发生后现场一般保持原有的危险状态。所以,进行中毒事故现场抢救时,救护人员首先应做好个人自身的防护。
11.2.1将中毒者迅速及时地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并注意保暖。抢救场所应保持清静、通风,并指派专人维持秩序。
11.2.2中毒轻微者,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直接送往附近卫生所急救。
11.2.3中毒较重者,如出现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应通知煤气防护站和附近卫生所赶到现场急救。
11.2.4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应在现场立即做人工呼吸并使用苏生器,同时通知煤气防护站和附近卫生所赶到现场抢救。
11.2.5中毒者未恢复知觉前,不得用急救车送往较远医院急救,就近送往医院抢救时,途中应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
11.2.6有条件的企业应设高压氧仓,对煤气中毒者进行抢救和治疗。
1.2.4煤气燃烧机量
(1)由于设施不严密而轻微泄漏引起的着火,可用湿泥、湿麻袋等堵住着火处,待火熄灭后再按有关规定补好泄漏处。
(2)煤气管道着火,管道直径在100mm以下者可直接切断煤气灭火;管道直径大于100mm 者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但煤气压力不得低于49-98Pa,以防回火。煤气压力下降后引起的管道着火,可用黄泥、湿麻袋、石棉布等堵灭、捂灭,也可用蒸汽或灭火器扑灭。在通风不良的场所,煤气压力降低以前不要灭火,否则,灭火后煤气仍大量泄漏,会形成爆炸性气体,遇烧红的设施或火花,可能引起爆炸。
(11.3.1煤气设施着火时,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气,但设施内煤气压力最低不得小于100pa(10.2mmH20)。不应突然关闭煤气闸阀或封水封,以防回火爆炸。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煤气管道起火,可直接关闭煤气阀门灭火。)
煤气设施内沉积物(如萘、焦油、硫化铁等)着火时,可将设施的人孔、放散管等一切与大气相通的附属孔关闭,使其隔绝空气自燃灭火;同时应通入蒸汽或氮气。但灭火后不要立即停送蒸汽或氮气,以防设施内沉积物自燃引起爆炸。
4)煤气设施已烧红时,不得用水骤然冷却,以防煤气设施急剧收缩造成变形断裂而泄漏出煤气。
(5)煤气阀、水封、压力表、蒸汽或氮气管头等,应有专人控制操作。
(11.3.2煤气隔断装置、压力表或蒸汽、氮气接头,应有专人控制操作。)
(6)火警解除后恢复通气前,应仔细检查,保证管道设施完好并进行置换操作后才允许通气。
应该注意的是,如果扑灭了火焰,煤气不经过燃烧直接外泄,则危险区域的作业人员可能会发生中毒事故,处理不当还可能发生煤气爆炸事故。所以处理煤气燃烧事故,应由事故单位、消防队和煤气防护站共同组成临时指挥机构,以便统一指挥;应设立警戒范围,灭火人员要作好自我防护准备;对已被烧伤的病人,不可盲目处理创面,应由医务人员处理,并及时送医院诊治。
1.2.7煤气爆炸机理
爆炸是系统的一种非常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内物质所含的能量迅速转变为机械能以及热和光的辐射。爆炸具有三大特征,即:放热性、瞬时性和放出大量气体。
(1)爆炸分类
①物理性爆炸
②化学性爆炸
③原子爆炸(核爆炸)
(2)燃烧与爆炸的区别
从化学反应角度讲,燃烧与爆炸没有明显的区别。例如:以煤气做燃料时,煤气从喷嘴喷出后,在火焰外层与空气混合,这时燃烧的速度取决于气体扩散速度,作用比较缓慢,所进行的过程就是正常燃烧;但若令煤气预先与空气混合达到相当比例,由于扩散过程已经完成,一经点火,就能发生爆炸。无论燃烧还是爆炸,其所需的能量都由化学反应提供,但在传播过程和机理上则有所不同。
(3)爆炸极限在安全工作中的应用
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某一极限时,氧化反应产生的热量不足以弥补散失的热量,则燃烧不能进行;浓度超过某一极限时,由于缺氧也无法燃烧。前一浓度极限称着火下限,后一浓度极限称着火上限。着火极限又称爆炸极限。爆炸极限一般用可燃性气体在混合物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
①爆炸极限可用于评定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浓度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