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9:动态几何之定值问题探讨.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题是近年來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动态包括点动、线动和面动三大类,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
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來解,而静态问题又是动态问题的特殊情况。
常见的题型包括最值问
题、而积问题、和差问题、定值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等。
前面我们已经对最值问题、面积问题、和差问题进 行了探讨,本专题对定值问题进行探讨。
结合2011年和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我们从三方而进行动态几何之定值问题的探讨:(1)线
段(和差)为定值问题;(2)面积(和差)为定值问题;(3)具它定值问题。
一、线段(和差)为定值问题:
典型例题:
例1: (2012黑龙江绥化8分)如图,点E 是矩形ABCD 的对角线BD ±的一点,且BE=BC, AB=3, BC=4, 点P 为直线EC±的一点,且PQ 丄BC 于点Q, PR 丄BD 于点R.
12
(1) ill 图1,当点P 为线段EC 中点时,易证:PR+PQ 二一(不需证明). 5
(2) 如图2,当点P 为线段EC±的任意一点(不与点E 、点C 重合)时,其它条件不变,则(I )中的 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山.
(3)如图3,当点P 为线段EC 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时,其它条件不变,则PR 与PQ 之间又具有怎样的
【2013年中考攻略】 专题19:动态几何之定值问题探讨
【答案】解(2)图2中结论PR+PQ=y仍成立。
证明如下:
连接BP,过(:点作CK丄BD于点K。
V四边形ABCD为矩形,・•・ZBCD=90°。
又•・• CD=AB=3, BC=4, BD = VcD2+BC2 = ^32 +42 = 5。
I S ABCD= - BC・CD= - BD・CK, Z. 3x4=5CK, Z. CK=—。
2 2 5
边),与y 轴交于点C.
(1) 写出二次函数L|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 研究二次函数 L2: y=kx 2 - 4kx+3k (k#)).
① 写出二次函数
L 2与二次函数Li 有关图彖的两条相同的性质;
② 是否存在实数k,使AABP 为等边三角形?如果存在,请求出k 的值;如不存在,请说明理山;
③ 若直线y=8k 与抛物线L2交于E 、F 两点,问线段EF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会,请求出EF 的长 度;如果会,请说明理山.
【答案】解(1) J 抛物线y = X 2-4X + 3 = (X -2)2-1,
V S ABCE = — BE ・CK, S ABH >= — PR ・BE, S ABCP = — PQ ・BC, JIL S ABCE 二S/\BEP +S Z \BCP , 2 2 2
・•・-BE ・CK= - PR ・BE+ - PQ ・BC 。
2 2 2
又・.・BE=BC, A -CK=-PR+ 丄PQ 。
/.CK=PR+PQ 0 2 2 2
12 I?
又VCK=—, APR+PQ= —o 5 5
12
(3)图3中的结论是PR-PQ=y ・
【考点】矩彤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
【分析】(2)连接BP,过C 点作CK 丄BD 于点K.根据矩形的性质及勾股定 理
求出BD 的长,根据三角形面积相等可求出CK 的长,最后通过等彊代换即 可证
明。
(3)图3中的结论是PR-PQ=125 3
连接 BP, S ABPE -S ABCP =S ABEC » SABEC 是固定值,BE=BC 为两
12
个底,PR, PQ 分别为高,从而PR-PQ 〒
例2: (2012江西省10分)如图,
□•知二次函数L|: y=x 2 - 4x+3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左
・••二次函数Li的开口向上,对称轴是直线x=2,顶点坐标(2, - Do
(2)①二次函数L2与Li有关图象的两条相同的性质:
对称轴为x=2;都经过A(1, 0), B(3, 0)两点。
②存在实数k,使AABP为等边三角形.
V y = kx2 -4kx + 3k = k(x-2)_ -k ,・:顶点P (2, —k).
VA( 1, 0), B (3, 0),・・.AB=2
耍使AABP为等边三角形,必满足l~kl=V3 ,
・•・ k=± V3 o
③线段EF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
•••直线y=8k与抛物线L2交于E、F两点,
/.kx2・4kx+3k=8k, Vk^O,・・・『・4x+3=8。
解得:xi=・l, x2=5o
・・・EF=X2 - xi=6o A线段EF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二次函数的性质,筹边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1)抛物线丫=^+匕%+。
中:a的值决定了抛物线的开口方向,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a<0 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和顶点坐标,对化为顶点式或用公式求解。
(2)①新函数是山原函数的各项系数同时乘以k所得,|大1此从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解析式的系数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
②当AABP为等边三角形时,P点必为函数的顶点,首先农示出P点纵坐标,它的绝对值止好是等边三角形边长的迪倍,山此确定k的值。
2
③联立直线和抛物线L2的解析式,先求出点E、F的坐标,从Iflj nf*示出EF的长,若该长度为定值,则线段EF的长不会发生变化。
例3:(2012山东德州12分)如图所示,现有一张边长为4的止方形纸片ABCD,点P为止方形AD边上的一点(不与点A、点D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P处,点C落在G处,PG交DC于H, 折痕为EF,连接BP、BH.
(1)求证:ZAPB=ZBPH;
(2)当点P在边AD上移动时,APDH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并证明你的结论;
(3)设AP为x,四边形EFGP的面积为S,求出S与x的函数关系式,试问S是否存在垠小值?若存在, 求
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山.
(备用图)
【答案】解(1)如图 1, TPE 二BE, A ZEBP=ZEPB. 又 I ZEPH=ZEBC=90°, ・•・ ZEPH - ZEPB=ZEBC - ZEBP, 11 卩 ZPBC=ZBPH, 又・・・AD 〃BC, /.ZAPB=ZPBCo A Z APB=ZBPHo (2) APHD 的周长不变为定值8。
证明如下: 如图2,过B 作BQ 丄PH,垂足为Q 。
由⑴知ZAPB=ZBPH, 又 VZA=ZBQP=90°, BP=BP, AAABP^AQBP (AAS)O ・・・AP=QP, AB=BQ 3 又 TAB 二BC, /.BC=BQo 又 VZC=ZBQH=90°, BH=BH, AABCH^ABQH (HL)。
ACH=QHo .••△PHD 的周长为:PD+DH+PH=AP+PD+DH+HC 二AD+CD=8。
(3)如图3,过F 作FM 丄AB,垂足为M,则FM=BC=AB 0 又TEF 为折痕,・・・EF 丄BP 。
・•・ ZEFM+ZMEF=ZABP+ZBEF=90% ZEFM=ZABPo 又VZA=ZEMF=90°, AB=ME, AEFM^ABPA (ASA)0 AEM=AP=x. ・••在 RtAAPE 17 (4- BE) 2+x 2=BE 2,即 BE = 2+—o 8 2 :.CF=BE-EM = 2+—-Xo 8 又•・•四边形PEFG 与四边形BEFC 全等, ・・・S=2 1 [/ X 】 ) [ —・(BE + CF)・BC 二一• 4+——x ・4= —x 2、 7 2 4 \ /
:} -2x+8=g(x-2)~+6。
V0<-<4,・••当x=2时,S 有最小值6。
2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止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二 次函数的最值。
【分析】(1)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ZPBC=ZBPH,进而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ZAPB=ZPBC 即可得 出答案。
(2) 先山 AAS 证明△ ABP 竺△QBP,从|(U ill HL 得出△ BCH 竺△BQH,即口J 得 CH=QH 。
因此,
APDH 的周长=PD+DH+PH=AP+PD+DH+HC 二AD+CD=8 为定值。
(3) 利用□.知得出△EFM9ABPA,从血利用在Rd APE 山(4 - BE ) 2+x 2=BE 2,利用二次函数 的
垠值求出即可。
例4: (2012福建泉州12分)己知:A 、B 、C 不在同一直线上.
(1) 若点A 、B 、C 均在半径为R 的OO±,
i ) 如图一,当ZA=45°时,R=l,求ZBOC 的度数和BC 的长度;
ii ) 如图二,当ZA 为锐角时,求证sinZA= ——; 2R
(2) .若定长线段BC 的两个端点分别在ZMAN 的两边AM 、AN (B 、C 均与点A 不重合)滑动,如图三, • • • •
当ZMAN=60°, BC 二2时,分别作BP 丄AM, CP 丄AN,交点为点P ,试探索:在整个滑动过程中,P 、A 两点的距离是否保持不变?请说明理山.
・・・Z BOC=90°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其所对的圆心角的-半)□ 又・・・R=1,・•
・山勾股定理对知BC=VbKl=V2 o ii )证明:连接BO 并延长,交圆于点E,连接EC 。
可知EC 丄BC (冇径所对的圆周角为90°),
HZE=ZA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图②
【答案】
C
图③
+Zr / A / A BC BC 故sinZ A=smZ A= = 。
BE 2R
(2)保持不变。
理山如下:
如图,连接AP,取AP的中点K,连接BK、CK,
在RtAAPC 中,CK=-AP=AK=PKo
2
同理得:BK=AK=PKo
.-.CK=BK=AK=PKo ・••点A、B、P、C 都在•:山(I) ii) sinZA= 可知
sin60o= 。
2R AP
/.AP=-^- = ^ (为定值)。
sin60° 3
【考点】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H
角三角形中线性质。
【分析】(1)i)根据圆周角沱理得出ZBOC=2ZA=90。
,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C的长;
Dp
ii)作冇径CE,则ZE=ZA, CE=2R,利用sinZA=sinZE=—=—,得出即可。
BE 2R <2)首先证明点A、B、P、C都在OK±,再利用sinZA=—,得出AP二」乞=出5 (定2R sin60° 3 值)GP H J O
例5:(2012山东潍坊11分)如图,已知抛物线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2, O)、B(2, 0)、C(0, 一1)三点, 过坐标原点0的TT•线y二kx与抛物线交于M、N两点.分别过点C、D(0, —2)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人、12 .
(1)求抛物线对应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证以ON为fl径的圆与直线厶相切;
⑶求线段MN的长(用k表示),并证明M、N两点到冇线人的距离之和等于线段MN的长.
【答案】解(1)设抛物线对应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 2+bx+c,
c=-l
・・・抛物线对应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所以y=-x 2-k 4
(2)设M(x P yO, N(X 2, y2),因为点M 、N 在抛物线上,
1 9 1 o
2 :.y )=—Xj -1, y 2 = —x 2 一 1,・・X2 =4(Y2+l)o
XV ON 2 = x 22 + y 22 = 4(y 2 +1) + y 22 =(y 2+2)\ .I ON=|y 2+2|o
(3)过点 M
作 MH 丄NP 交 NP 于点 H,则 MN 2 = MH 2 + NH 2 = (x 2 - Xj )2 + (y 2 - y f )2, XVy l=kxi , y 2=kx 2, .I (y 2 —yi)2=k 2(x 2—x t )2o /.MN 2=(l+k 2)(X2一X|)2O
又•・•点M 、N 既在y=kx 的图象上又在抛物线上,
•I kx= —x 2 -1 , R 卩 x 2—4kx —4=0,・x 2+xi=4k, x 2-X|=—40 4
AMN 2=(l+k 2)(X2 — x ()2=( 1 +k 2)[ (x 2+X I )2-4X 2-X|] =16(l+k 2)\ AMN=4( l+k 2)9
延长NP 交厶于点Q ,过点M 作MS 丄厶交厶于点S ,
4a — 2b+c=0 则 4a+2b+c=0 a=— 4
解得•: b=0 o
・••以ON 为直径的圆与厶相切。
为P 、F,则
1 c la
则 MS+NQ=y 1+2 + y 2+2=-x |--14—x< -1+4 4 4 "
=-(X 12+X 22)+2=^[(X 1+X 2)2 -2XJ -X 2 ・・・MS+NQ=MN,即M 、N 两点到J 距离之和等于线段MN 的长。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待左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屮点坐标的求法,31线与圆相切 的条件,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勾股定理。
【分析】(1)根据点在曲线上,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的关系,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抛物线对应二次函数的 解析式。
(2)要证以ON 为市径的圆与冇线相切,只要证ON 的中点到有.线1}的距离筹于ON 长的一半
即Nj 0
(3)运用-•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MN 和M 、N 两点到直线人的距离之和,相比较即
Ar
对0
例6: (2012湖北咸宁10分)如图1,矩形MNPQ 中,点E, F, G, H 分别在NP, PQ, QM, MN ±,若 Zl = Z2 = Z3 = Z4 ,则称四边形EFGH 为矩形MNPQ 的反射四边形.图2,图3,图4中,四边形ABCD 为矩形,且AB=4, BC=8.
理解与作图:
(1) 在图2,图3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边上,试利用止方形网格在图上作出矩形ABCD 的 反射
四边形EFGH.
计算与猜想:
(2) 孵 2,图3中反射四边形EFGH 的周长,并猜想矩形ABCD 的反射四边形的周长是否为定值?
启发与证明:
(3) 如图4,为了证明上述猜想,小华同学尝试延长GF 交BC 的延长线于M,试利用小华同学给我 们
的启发证明(2)中的猜想.
+2二丄(16k $ +8) +2=4k 2 +4=4 (1+k 2)
图2
【答案】解(1)作图如下:
(2)在图 2 中,EF = FG = GH = HE = A /22 +42 =V20 = 2A /5 ,
:.四边形EFGH 的周长为8亦。
在图 3 中,EF = GH = 722 + 12 =>/5 , FG = HE = V32 +62 =^45=3^5,
・•・四边形EFGH 的周长为2X V5+2X 3A /5=8A /5 o
猜想:矩形ABCD 的反射四边形的周长为定值。
(3)延长GH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N,
V Z1 = Z2, Zl = Z5 ,
・•・ Z2 = Z5 o
又 VFC=FC,
ARtAFCE^RtAFCM (ASA )0
・・・EF 二MF, EC 二MG
同理:NH=EH, NB=EB a AMN=2BC=16,
V ZM=9O°-Z5 = 9O°-Z1, ZN = 90°-Z3, Z1 = Z3 ,・*. ZM = ZN 0
・・・GM 二GN 。
过点G 作GK 丄BC 于K,贝ijKM = -MN = 8o 2
・•・ GM = V G K 2+KM 2 =742 +82 =4-75 o
・•・四边形EFGH 的周长为2GM = 8^5。
・••矩形ABCD 的反射四边形的周长为定值。
【考点】新疋义,网格问题,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速和性质,矩形的性 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根据网格结构,作出相等的角即可得到反射四边形。
D
A D
M
(2)图2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FG=GH=HE的长度,然后即可得到周长,图3中利用勾股
定理求出EF=GH, FG=HE的长度,然后求岀周长,从1何得到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定值。
<3)延长GH交CB的延长线于点N,再利用“ASA”证明RtAFCE和R/FCM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EF=MF,EC=MC, I讨理求出NH=EH,NB=EB,从1伯得到MN=2BC,再遡GM=GN, 过点G作GK丄BC J -
K,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求出KM=-MN = 8,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GM 的长度,然后即口J求出四边形EFGH的周长。
例7:(2012广西崇左10分)如图所示,在止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 ±移动,但点A
到EF的距离AH始终保持与AB的长度柑等,问在点E、F移动过程中;
(1) ZEAF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山.
(2) AECF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山.
【答案】解:(1) ZEAF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理由如下:
在正方形ABCD 中,TAH丄EF, /. Z AHF=ZD=90°,
•/AF=AF, AH=AD, /.RtA AHF^RtA ADF(HL)・ /. ZHAF=ZDAF-
同理RtAAHE^RtAABE, ZHAE=ZBAE.
•・• ZHAF+ ZDAF+ Z HAE+ Z BAE=90%ZEAF=Z HAF+ Z HAE=45°.
・•・ZEAF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2) AECF的周长不会发生变化。
理由如下:
由(1)知:RtAAHF^RtAADF, RtAAHE^RtA ABE,
/.FH=FD, EH=EBo /.EF=EH+FH=EB+FDo
・・・CE+CF+EF= CE+CF+ EB+FD=BC+CD。
・・・CE+CF+EF= CE+CF+ EB+FD=BC+CD・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动点和定值间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由HL 证得RtAAHF^RtAADF 和RtAAHE^RtAABE 即可得Z EAF=Z HAF+ Z HAE=45°, 即ZEAF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2)由(1)两个全等即可得CE+CF+EF= CE+CF+ EB+FD=BC+CD,即CE+CF+EF= CE+CF+ EB+FD=BC+CD.
练习题:
1.(2011湖南岳阳8分)如图①,将菱形纸片AB (E) CD(F)沿对角线BD(EF)剪开,得到ZXABD 和AECF,固定△ ABD,并把AABD与AECF叠放在一起.
(1)操作:如图②,将AECF的顶点F固定在AABD的BD边上的中点处,AECF绕点F在BD边上方
左右旋转,设旋转时FC交BA于点H (H点不与B点重合),FE交DA于点G(G点不与D点重合). 求证:BH*GD=BF2 3
(2)操作:如图③,AECF的顶点F在AABD的BD边上滑动(F点不与E、D点重合),且CF始终经过点A,过点A作AG/7CE,交FE于点G,连接DG.
探究:FD+DG二 ___ .请予证明.
止运动.作PM丄PQ交CA于点M,过点P分别作BC、C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
(1)求证:△PQE S/^PMF:
(2)当点P、Q运动吋,请猜想线段PM与MA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设BP=x, APEM的面积为y,求y关于兀的函数关系式,当x为何值时,y有垠大值,并将这个值求岀来.
2 (2011四川眉山11分)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知点A (0, 1), B (-4, 4),将点B绕点A顺吋针方向旋转90。
得到点C;顶点在坐标原点的拋物线经过点B.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点C的坐标;
(2)抛物线上-动点P,设点P到x轴的距离为山,点P到点A的距离为d2,试说明d2=d|+l;
(3)在(2)的条件下,请探究当点P位于何处时,APAC的周长有最小值,并求出APAC的周长的最小值.
3 (2011湖南郴州10分)如图,RtAABC中,ZA=30°, BC=10cm,点Q在线段BC ±从B向C运动, 点P在线段BA±从B向A运动.Q、P两点同时出发,运动的速度相同,当点Q到达点C时,两点都停
4
图①
on
图②
4.(2011辽宁营口14分)已知止方形ABCD,点P是对角线AC所在直线上的动点,点E在DC边所在直线上,且随着点P的运动血运动,PE=PD总成立.
(1)如图⑴,当点P在对角线AC±时,请你通过测量、观察,猜想PE与PB有怎样的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
(2)如图(2),当点P运动到CA的延长线上时,(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山;
(3)如图(3),当点P运动到CA的反向延长线上时,请你利用图(3)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并判断此时PE与PB有怎样的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
5.(2011贵州遵义12分)如图,梯形ABCD中,AD〃BC, BC=20cm, AD= 10cm,现有两个动点P、Q 分别从B、D两点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2cm的速度沿BC向终点C移动,点Q以每秒lcm的速度沿DA 向终点A 移动,线段PQ与BD相交于点E,过E作EF〃BC交CD于点F, O QF交BC的延长线于点H, 设动点P、Q移动的吋间为I (单位:秒,0<«10).
(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CDQ为平行四边形?
(2)在P、Q移动的过程中,线段PH的长是否发生改变?如果不变,求出线段PH的长;如果改变,请说明理山.
6.(2011黑龙江龙东五市8分)如图,点E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BD ±的一点,H BE=BC, AB=3,
BC=4,点P为直线EC上的一点,且PQ丄BC于点Q, PR丄BD于点R°
12
(1)ill图1,当点P为线段EC中点时,易证:PR+PQ二一(不需证明)。
5
(2)如图2,当点P为线段EC±的任意一点(不与点E、点C重合)时,其它条件不变,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于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山。
(3)如图3,当点P为线段EC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时,英它条件不变,则PR与PQ之间又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典型例题:
例1:(2012湖北十堰3分)如图,O是止AABC内一点,OA=3, OB=4, OC=5,将线段BO以点B为旋
转屮心逆时■针旋转60。
得到线段BO,,下列结论:①△BOA可以山ABO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
得到;② 点O与O的距离为4;③ZAOB=150°;④S四趟AOBO=6+3的;@S AOC+S AOB =6+^.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
【答案】A,
【考点】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二、面积(和差)为定值问丿
B C H
B ------------------------- C
【分析】V1EAABC, AAB=CB, ZABC=60°O
•・•线段BO以点B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60。
得到线段BO\ ABO=BCT, ZCTAO=60°。
・•・ ZO Z BA=60°- ZABO=ZOBAo ABO^A^ABOCo
•••△-BCTA可以山△BO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
得到。
故结论①止确。
连接00,
VBO=B(J, Z0^0=60°, •••△OBO是等边三角形。
AOO z=OB=4o故结论②止确:>
•・•在△ AOCT中,三边长为O,A=OC=5, OO^OBM, OA=3,是一•纽勾J K
股数,二//
是克角三角形。
\£_ :.ZAOB二ZAOCr+ZCTOB =90°+60°= 150°3 故结论③正确。
n
S四磁AOBO^=S AAOO^ + S AOBO, = 1.3.4+1.4.273 = 6+4^3 .故结论④错误。
如图所示,将AAOB绕点A逆时针旋转60。
,使得AB与AC $合,
点O旋转至O"点.
易知△AOO"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COCT是边长为3、4、5的
育角三角形。
故结论⑤止确。
综上所述,止确的结论为:①②③⑤。
故选A。
例2:(2012广西玉林、防城港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AOCD的顶点A的坐标是(0,4),现有两动点P、Q,点P从点O出发沿线段OC (不包括端点O, 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
匀速向点C运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D(不包括端点C, 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向点D运动.点P, Q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匸2秒时PQ= 2^5 .
(1)求点D的坐标,并直接写出t的収值范围;
(2)连接AQ并延长交X轴于点E,把AE沿AD翻折交CD延长线于点F,连接EF,贝IJAAEF的而积S是否随I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若不变化,求岀S的值.
(3)在(2)的条件下,t为何值时,四边形APQF是梯形?
山勾股定理得:PC 二
JPQ2_CQ2 =』2亦)3 4_22=4,
.\OC=OP+PC=4+4=8o
又•・•矩形 AOCD, A (0, 4), AD (8, 4)。
〔的収值范围为:0V(V4°
(2)结论:AAEF 的面积S 不变化。
•/ AOCD 是矩形,・・・AD 〃OE, A AAQD^AEQCo ・・・£!二£2, [ipSI =_L_,解得CE =^—。
AD DQ 8 4-t 4-t 山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DF=DQ=4-t,则CF=CD+DF=8-tc
S=S 梯形 AOCF +S 八FCE —S AAOE = —( OA+CF)・OC+ — CF ・CE — — OA*OE 2 2 2
3 | 8t I 8t =-[4+ (8-t) Jx8+- (8-t) • ----------------------------- — -x4x (8+ ---------------- )。
4 2 4-t 2 4-t
化简得:S=32为定值。
所以AAEF 的而积S 不变化,S=323
(3)若四边形APQF 是梯形,因为AP 与CF 不平行,所以只有PQ 〃AF°
山 PQ//AF 可得:△CPQ S /XDAF 。
A CP : AD=CQ : DF,即 8~2t : 8=t : 4-t,化简得 t 2-l2t+16=0,
解得:t|=6+2y[5 » t2= 6 — 2^5 o 111(1)可知,0VtV4, ・・・ti=6+2亦不符合题意,舍
去。
・••当(=6-2^5秒吋,四边形APQF 是梯形。
【考点】动点和翻折问题,矩形的性质,勾股速理,翻折対称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沱和性质,梯形的 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
【答案】
在 RtAPCQ 中,
【分析】(1)山勾股定理可求PC nu 得点C 的坐标,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点
D 的坐标。
点P 到达终点所需 时间为鎂2=4秒,点Q 到达终点所需时间为4专1=4秒,山题意可知,(的取值范围为:0<t<4o
(2) 根据相似三角形和翻折对称的性质,求出S 关于(的函数关系式,由于关系式为常数,所以
AAEF 的血积S 不变化,S=32o
(3) 根据梯形的性质,应用相似三角形即可求解。
例3: (2012江苏苏州9分)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AD 与矩形EFGH 的边FG 重合,将止方形ABCD 以lcm/s 的速度沿FG 方向移动,移动开始前点A 与点F 重合.在移动过程中,边AD 始终与边FG 重合, 连接CG,遒 A 作CG 的平行线交线段GH 于点P,连接PD.L1知止方形ABCD 的边长为lcm, W EFGH 的边FG 、GH 的长分别为4cm 、3cm.设止方形移动时间为x (s ),线 段GP 的长为y (cm ),其中 0<x<2.5.
⑴试求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y =3时相应x 的值;
(2HdADGP 的面积为ACDG 的面积为S?.试说明S L S?是帘数:
⑶当线段PD 所在克线与止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垂直时,求线段PD 的长.
H ---------------------------- E
CD PG 【答案】鯉 (I ) VCG/7AP,・\ZCGD=ZPAG,贝ij tanZCGD= tanZPAG 0 ——=—— GD AG
VGF=4, CD=DA=1, AF=x, /.GD=3-x, AG=4一x 。
.••丄=丄,R[]y= 士仝…・.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为尸上^
3-x 4-x 3-x 3-x
4 — x
当y =3时,3= ------- »解得:x=2・5。
3-x
(3)延长PD 交AC 于点Q.
•・•止方形ABCD 中,AC 为对角线,A ZCAD=45°o
S 2=-GDCD=-(3-X )1 2 2
C B
(2)V S|=1.GP .GD=1.^.(3_X ) = _1X +2;
•・・PQ丄AC, AZADQ=45O=
/.ZGDP=ZADQ=45°o
•••△DGP是等腰冇角三角形,则GD=GPo
・・・3 — x=上仝,化简得:X2-5X+5=0,解得:x=^^o
3- x 2
V0<x<2.5, ••• x二o
2
PD=-^=^(3-X)=V^3-"L^^
cos45°' )2 2
【考点】止方形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等腰戏角三角形的性质,
矩形的性质,解冇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立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1)根据题意农示出AG、GD的长度,再山tan ZCGD=tanZPAG可解出x的值。
(2)利用(1)得岀的y与x的关系式农示出Si、S2,然后作差即可。
(3)延长PD交AC于点Q,然后判断ADG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结合x的范围得出x的值,
在RtADGP中,解青角三角形可得出PD的长度。
川自贡12分)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B=4, ZBAD=120% AAEF为止三角形,
点E、F分别在菱形的边BC. CD±滑动,HE、F不与B. C. D重合.
(1)证明不论E、F在BC. CD±如何滑动,总有BE=CF;
(2)当点E、F在BC. CD±滑动时,分别探讨四边形AECF和ACEF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
求出这个定值;如果变化,求出瑕大(或最小)值.
在RtADGP 中,
例4: (2012
【答案】礫(1)证明:如图,连接AC
J四边形ABCD为菱形,ZBAD=120°,
ZBAE+ZEAC=60°, ZFAC+ZEAC=60%
AZBAE=ZFACo
VZBAD=120°, ZABF=60°o
•••△ABC和AACD为等边三角
:.ZACF=60°, AC二AB。
A ZABE=Z AFCo
D
【考点】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沱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進和性质,勾股建理,垂TT •线段的性
质。
【分析】(1)先求证AB=AC,进血求证AABC 、AACD 为等边三角形,得ZACF =60°, AC=AB,从而 求证△ ABE^AACF,即可求得BE=CFo
(2) |I|AABE=AACF "J 得 S A A BE =S AACF ,故根据 S
AEC F=S AAEC +S AACF =S AAEC +S AAB E=S AABC 即可得四边形AECF 的血积是定值。
当止三角形AEF 的边AE 与BC 垂育时,边AE;®短.AAEF 的血积 会随看AE 的变化而变化,且当AE 最短吋,止三角形AEF 的面积会最小,根据S PF •产S 映形八反卩一S/、AFF , 则ACEF 的而积就会最大。
例5: (2012湖南益阳12分)□.知:如图1,在而积为3的止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和CD 边上 的两点,AE±BF 于点G,且BE=1.
(1) 求证:AABE 竺ABCF ;
(2) 求U1AABE 和Z\BCF 重叠部分(即△ BEG )的面积;
(3) 现将AABE 绕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 ABE (如图2),使点E 落在CD 边上的点E 处,问AABE 在旋转前后与ABCF 重吾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了变化?请说明理山.
・••在AABE 和AACF 中,VZBAE=ZFAC, AB=AC, ZABE=ZAFC,
/.AABE^AACF (ASA )O ・\BE=CFo
(2) I 丿L|边形AECF 的血积不变,ACEF 的面积发生变化。
理山如下:
山(1)得Z\ABE 竺Z^ACF,则 S AABE =S AACFO
•: s 西边形 AECF=S w EC+S A ACF=S AAEC +S A ABE=S △八
BC ,是定fl 仁
作AH 丄8(:于11点,则BH=2, S 四jg AECF = S \ABC = ~ ■ BC • AH = gBC - V A B 2 - BH 2 = 4^3。
由“垂线段最短”可知:当正三角形AEF 的边AE 与BC 垂直时,边AE®短.
故AAEF 的面积会随着AE 的变化血变化,且当AE 最短时,止二角形AEF 的面积会最小,
D
乂 S ACEF =S 川边形AECF - S AAEF ,则此时Z^CEF 的而积就会按
大.
/. ACEF 的而积的最大值是V3 o
D D F E" C
【答案】(1)证明:T 四边形ABCD 是止方形,A ZABE=ZBCF=90°, AB二BC。
/. Z ABF+ZCBF=90°o VAE丄BF, /.ZABF+ZBAE=90°o A ZBAE=ZCBFo
在AABE 和ABCF 中,VZABE=ZBCF, AB=BC, ZBAE=ZCBF,
AAABE^ABCF (ASA)。
(2)解:・・•正方形面积为3, AAB=V3 o
在Z\BGE 与AABE 中,VZGBE=ZBAE, ZEGB=ZEBA=90°, /. ABGE^AABEo
■S ABGE
• • -----------
S AABE
又VBE=1, AAE2=AB2+BE2=3+1=4O
(3)解:没有变化.理由如下:
•/AB^AD, ZABE=ZADE'=90°, AE ?= AES Rt A ABE^RtA AB
RtA ADE ?, ・•・ ZDAE Z =Z B^AE^Z BAE=30°.
・・・AB 与AE 在同一直线上,即BF 与AB 啊交点是G.
设BF 与AE7的交点为H,
贝IJZBAG=ZHAG=3O°,而ZAGB=ZAGH=90% AG= AG,・\ABAG^AHAG.
•••△ABE 在旋转前后与ABCF 重蓋部分的面积没有变化.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的性质,解直角三角 形.
【分析】(1)由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可得ZABE=ZBCF=90°, AB=BC,又由AE 丄BF,由同角的余 角相等,即可证得ZBAE=ZCBF,然后利用ASA,即可判定:AABE^ABCF.
(2)由正方形ABCD 的面积等于3,即可求得此正方形的辺长,由在ABGE 与△為BE 中,
ZGBE=ZBAE, ZEGB=ZEBA=90%可证得^BGEs △為BE,由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
方,即可求得答案・
(3)由正切函数,求得 ZBAE=30°,易证得 Rt A ABE^ RtA ABT^Rt A ADES 可得 AB^ AE 在同一直
线上,即BF 与AB 创交点是G,然后设BF 与AE 创交点为H,可证得△BM 竺ZiHAG,从而证 得结论.
练习题:
1. (2011山东东营12分)如图所示,四边形OABC 是矩形.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一3,0), (0, 1),点 D 是线段BC±的动点(与端点B 、C 不重含),过点D 作直线y = ^x + b 交折线OAB 于点E 。
(1) id A ODE 的面积为S.求S 与b 的函数关系式:
(2) 当点E 在线段OA 上时,且tanZDEO=-o 若矩形OABC 关于直线DE 的对称图形为四边形 2
O.A^.C,.试探究四边形O.A.B.C,与矩形OABC 的重聲部分的而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交,求出该重 廉部分妁而积;若改变•请说明理山。
• • S^BGE = BE 2 AE 1
•・・AB=历,BE=1,・•・
tanZBAE = /.ZBAE=30°.
…$四滋彤GHE7B S AABE _ S AAGH = S AABE ~ S AABG =S^BGE °
备用图
2.(2011浙江舟山、嘉兴12分)已知直线y = Rx+3(k<0)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线段OA 上有一动点P山原点O向点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C, 设运动吋间为/秒.
(1)当^ = -1时,线段OA上另有一•动点Q山点A向点O运动,它与点P以相同速度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A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如图1).
①直接写出『=1秒时C、Q两点的坐标;
②若以Q、C、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AOB相似,求f的值.
(2)当"_丄时,设以C为顶点的抛物线y = (x + m)2 +n与直线AB的另一交点为D (如图2),
①求CD的长;
②设ACOD的OC边上的高为力,当/为何值时,/?的值最大?
三、其它定值问题:
典型例题:
4 7?
例(2012浙江义乌12分)如图1,已知直线尸kx与抛物线y=-^yX2+yX交于点A (3, 6).
(1)求直线y=kx的解析式和线段OA的长度;
(2)点P为抛物线第一象限内的动点,过点P作直线PM,交x轴于点M (点M、O不重合),交直线OA于点Q,再过点Q作直线PM的垂线,交y轴于点N.试探究:线段QM与线段QN的长度之比是否为定值?如果是,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说明理山;
(3)如图2,若点、B为抛物线上对称轴右侧的点,点E在线段OA上(与点O、A不重合),点D (m, 0)是x轴止半轴上的动点,且满足ZBAE=ZBED=ZAOD・继续探究:m在什么范围时,符合条件的E点的个数分别是1个、2个?
【答案】W (1)把点A (3, 6)代入y二kx得;6=3k,即k=2。
• •y=2x o
・•・ OA = >?32+62 =3^5 o
(2)线段QM与线段QN的长度之比是一个定值,理山如下:
如图1,过点Q作QG丄y轴于点G, QHlx轴于点H.
①当QH-与QM重合时,显然QG •与QN重合,此时列
QN QG OH
②当QH与QM不重合时,
・・・QN」QM, QG丄QH不妨设点H, G分别在x、y轴
AZMQH=ZGQN0
又VZQHM=ZQGN=90°, A AQHM^ AQGNo
•QM
♦•' -
QN
== tan ZAOM=2 °
QG OH
当点p、Q在抛物线和直线上不同位置时,同理可得列=2。
QN
・•・线段QM •与线段QN的长度之比是一个定值。
(3)如图2,延长AB交x轴于点F,过点F作FC丄OA于点C,过点A作AR丄x轴于点
Ro
J ZAOD= ZBAE,・•・ AF=OF。
••gAC*A=茁
VZARO=ZFCO=90°, ZAOR=ZFOC,
AAAOR^AFOCo A — = —= —= V5 o
OC OR 3 /.OF=-V5xV5=—o
2 2
的正半轴上,
・••点F (—, 0)o
2
4 2?
设点B (x, ——x2 + —x ),过点B作BK丄AR于点K,则厶AKB^AARFo
27 3
,(4 2 22 \
・BK _ AK 即x-3 二〔27 3 丿
•• FR 一AR ' ' 7.5-3 - 6 °
解得xi =6, X2=3(舍去)。
・••点B(6, 2)o
/.BK=6 ・ 3=3, AK=6 ・ 2=4 e .I AB =5 3
在AABE 与AOED 中,VZBAE=ZBED, ZABE+Z AEB=ZDEO+ZAEBo
・•・ ZABE=ZDEOo
V ZBAE=ZEOD, A A ABE<^ AOED o
设OE=x,贝ij AE= 3^5 - x (0vxv3厉),lilAABE-AOED 得空=竺,即3^~x=JL o
AB OE 5 x
4 图3
时E点有2个.
9 9
・・・^m=—时,E点只有1个,当Ovmv —时,E点有2个。
4 4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二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I)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立线丫=10<的解析式,根据A点坐标用勾股定理求出线段OA的长度。
(2) 如图1,过点Q 作QG±
y
轴于点
G, QH 丄x 轴于点H,构造相似三角形ZXQHM 与厶QGN,
将线段QM 与线段QN 的长度之比转化为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2^1 =
= 2!1 = tan ZAO M =2为定
QN QG OH 值.需要注意讨论点的位置不同时,这个结论依然成立。
(3) 山己知条件角的相等关系ZBAE=ZBED=ZAOD ,可以得到△ ABE^AOEDo 在相似三角形
△ABE •与AOED 中,运用线段比例关系之询需要首先求出AB 的长度,如图2,可以通过构造相似三角形, 或者利用」次函数(育线)的性质求得AB 的长度。
设OE=x,则山相似边的比例关系町以得到m 关丁 x
值范【韦I 吋,x 的収值(即OE 的长度,或E 点的位闇)有1个或2个。
这样就将所求解的问题转化为分析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问题。
例2: (2012山东淄博4分)如图,将止方形对折后展开(图④是连续两次对折后再展开力再按图示方法 折叠,能够得到一个冇•角三角形,口它的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样的图形有【
(A)4 个
(B)3 个 (C)2 个 (D) 1 个
【答案】Co 【考点】止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含30度角的巧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rr •角三角形斜边丄中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分析】如图,图①中,ZABC= - Z ABD< - x45°< ZDBE, 2 2
BPZABC<22.5°o
性质,CD /I BC .
图②中,山折書的性质,ZABOZABF, EC 〃FB,
/. Z ABC=Z ABF=ZADE=ZBDCo ABC=DCo 又•・•山止方形对折
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知AD=BD,
这是一个二次函数. 借助此二次函数图象(如图3),可见m 在不同収 根据含30度角的丸角三角形屮30度角所对的丸角边是斜边的
的表达式 9 +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