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考察_王媛媛

合集下载

网上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研究4.15

网上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研究4.15

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研究新词新语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其人文景观绚丽多彩。

改革的大门开放以后,国外文化蜂拥而来。

诸如“的士”、“酒吧”等词语纷至沓来。

国内国外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产生了一批反映时代变革的新词新语。

随着国内旅游热兴起,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许多农村人口投身于旅游景点的商业服务,于是便在原先的交通工具上精心修饰,仿照“的士”,出现了“马的”、“驴的”、“轿的”、“摩的”、“板的”等系列新词。

这种由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旅游文化的发展,农业文明开始向现代文明转换。

研究这种新词新语具有广义文化学的意义。

研究这种新词语还有社会学的意义。

比如“下岗”一词,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不存在的。

进入90年代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严酷的竞争机制,必然使有的企业破产,有的工厂倒闭,职工下岗不可避免。

与“下岗”相对应,运用对义仿拟手段出现了“上岗”这个新词语。

此外,“绿灯”、“黄昏恋”等等,都反映了这一特定时期的重要社会问题。

最重要的是研究这种新词具有语言学的意义。

语言同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反映生活也最为迅速。

如“绿色工程”“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农业”“绿色事业”、“套书”“套裙”“套餐”“套会”“套票”等系列套词反映了修辞构词的灵活性、形象性和系统性。

语言的活跃,反映思想的活跃,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的结果。

研究由修辞构成的新词语是要寻找其规律,预测其走向趋势,引导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语言规范标准化。

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全球化国际交往的需要。

一、“修辞学造词法”诠释词汇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新词的产生概括的说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构造新词,二是吸收外来词。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不断出现,由此导致了人们的新观念、新感受的不断产生,面对这种现象,原有的词汇难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关于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考察

关于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考察

关于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考察
王媛媛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07(000)034
【摘要】通过对网络词语进行整理,发现在网络语言中存在大量运用修辞造词来产生新词的现象,本文主要总结了六种:分别是比喻造词、借代造词、夸张造词、委婉造词、仿拟造词和谐音造词.
【总页数】2页(P183-184)
【作者】王媛媛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6
【相关文献】
1.新词语的修辞造词法考察 [J], 粟臻
2.解析网络词语的造词"密码" [J], 苏珊娜
3.辞格造词辨正——与任学良先生"修辞学造词法"商榷 [J], 徐杲
4.汉语新词语修辞造词法考察 [J], 张亚冰
5.网络词语的造词理据及扩散方式 [J], 杨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网络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

浅谈网络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

浅谈网络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
陈明;高媛
【期刊名称】《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年(卷),期】2006(006)002
【摘要】网络词语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往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以达到新颖独特、简约形象、诙谐幽默的效果.它丰富了现代语言的词汇系统.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陈明;高媛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外语部,河北,石家庄,050061;河北经贸大学,外语部,河北,石家庄,05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谐音修辞手法在网络词语中的运用 [J], 张伟
2.浅谈古典诗词中的“博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J], 粘立晓
3.浅谈中职学生语文作文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J], 朱明秀
4.浅谈古典诗词中的“博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J], 粘立晓;
5.浅谈修辞手法在平面广告中的运用 [J], 王悦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略论网络词语在构成上的修辞方法与创新

略论网络词语在构成上的修辞方法与创新

略论网络词语在构成上的修辞方法与创新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比较特殊的社会语言。

网络语言有着对现代汉语的健康发展起消极作用的因素,也有不少对现代汉语的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因素。

其中,在网络词语的构成方法上,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研究它们,无疑会对现代汉语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标签:网络词语修辞方法构成网络语言是一种随着网络的普及而新产生的语言现象。

当前,网络语言日益深入人心,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也引起了众多语言学者越来越密切的关注。

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并对现代汉语书面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在网络词语的构成上使用了大量的、具有创新意义的修辞手段,使得网络词语与现代汉语书面语相比,呈现出更加简洁、生动、形象的特征,在某些方面是现代汉语书面语所不能替代的。

因此,研究网络词语构成上的修辞手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汉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修辞方式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辞格的运用三个方面。

网络词语的构成,主要涉及到的是辞格的运用。

所谓“辞格”,是指修辞的格式。

即修整装饰字词句时所使用的具体手段和方法。

据统计,现代汉语中的辞格约有七十多种,其中最常用的辞格也有二十多种。

众多的辞格,在网络词语的构成中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而且比之现代汉语书面语更为丰富多彩。

网络语言之所以具有活跃的生命力,甚至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与辞格在网络词语构成上的频繁运用和创新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其中使用得较为普遍、对现代汉语影响较大的辞格。

网络语言构成上经常使用到的辞格,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现代汉语中已有的辞格,一类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新出现的辞格。

(一)现代汉语中已有的辞格由于网上交流全靠键盘打字,要求网络语言必须简洁、迅速。

因此,在现代汉语已有的辞格中,那些既可快速表达,又形象生动、便于操作的辞格就成了网络语言构成中最常用的辞格。

如:比喻、借代、拆字、重叠、反复、摹绘等。

从网络流行语看汉语修辞研究的新突破--以“X爆”族词为例

从网络流行语看汉语修辞研究的新突破--以“X爆”族词为例

从网络流行语看汉语修辞研究的新突破--以“X爆”族词为例陈芙【摘要】本文以“X爆”族词为例,将网络流行语同汉语的修辞、语法研究相结合,考察了网络流行语所反映出的语法、修辞现象,特别指出了这些现象很可能是受到不同语体间语法、修辞差异的影响,进而从网络流行语的角度说明汉语在修辞研究上的新突破。

%Based on the "X explosion"word family as an example , the study of network popular language with Chinese rhetoric , grammar Combining Grammar , rhetoric phenomenon , the popular language of network reflect, specifically pointed out that these phenomena are likely to be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t style grammar , rhetorical differences , and then from the network popular language a new breakthrough in the point of view that Chinese rhetoric studies .【期刊名称】《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6页(P72-77)【关键词】“X爆”族词;构造规则;修辞研究【作者】陈芙【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化传播学院,郑州 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52修辞(figure of speech),“修”是修饰的意思,“辞”可以泛指一切言辞。

“修辞”一般理解为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达到更好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网络合音新词浅析——以“表”、“酱紫”、“造”为例

网络合音新词浅析——以“表”、“酱紫”、“造”为例

网络合音新词浅析——以“表”、“酱紫”、“造”为例网络合音新词浅析——以“表”、“酱紫”、“造”为例网络合音新词浅析——以“表”、“酱紫”、“造”为例-大学语文论文网络合音新词浅析——以“表”、“酱紫”、“造”为例王媛媛(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对于网络新词的研究多局限于对其分类,以及应如何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而且是从网络词语产生和发展的整体角度进行研究。

本文选取其中一类即合音新詞为对象,从它们出现和使用的环境出发,试图从语言音节的构成以及认知语言学等角度探讨以“表”、“酱紫”、“造”等为代表的合音新词产生的原因,认为连读快读造成音节简化是这类合音新詞形成的表象原因,在连读造词背后是人类的心理认知中的隐喻机制起到了根本的作用,最后论及这类网络合音新词对语言和社会产生的双重影响。

[关键词]网络新词;音节;隐喻[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1-0033-02 [作者简介]王媛媛,陕西安康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古及近代汉语。

近日网络上有这样一则笑话,引发网民们对网络新词又一阵热议。

“一天,小鱼用非常慢的语速问大鱼‘:大…鱼…啊…你…平…常…喜…欢…吃…什…么…啊?’大鱼看了看小鱼说到:‘我平常喜欢吃说话慢的小鱼。

’小鱼立刻回答道:‘哦,酱紫啊,造了。

’”对于不熟悉网络语言的人,看到这样的对话,必定一头雾水,认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句子,更看不出笑点在何处。

其实,这则笑话里正是运用了典型的网络新词才造成令人忍俊不禁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这种网络新词的产生表面看是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倾向和表现对时尚以及新鲜事物的一种追求,而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这是网络语言构词的新手法之一,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隐藏在网络词语背后的隐喻认知机制是产生这类网络新词的根本原因。

一、网络合音新词“表”、“酱紫”、“造”产生的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效应不仅反映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越来越多的在语言学层面出现。

浅谈网络语言中的修辞现象

浅谈网络语言中的修辞现象

浅谈网络语言中的修辞现象【摘要】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传播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新语,因此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同时这一语言现象也倍受语言研究者关注,这些新词新语的创造者大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修辞手法。

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借助具体实例,探讨网络语言中修辞格的灵活运用,并简要分析出现众多修辞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网络语言修辞成因在当今这个高科技社会中,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第五次划时代的革命,因特网将人们带入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网络语言应运而生。

网络语言虽然是新时代和新媒体的产物,但是,它也和传统意义上的语言一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网络语言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由于网上交流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交流,会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所以他们在现有的语言文字基础上,采用各种修辞手法,达到幽默、愉悦等效果。

由于文字、图像等有着有声语言所不能比拟的优点,独特的网络语言可使网友们沟通时彼此更能心领神会。

一、网络语言中的修辞方式(一)比喻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文学创作中,比喻是人们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网民们为了描述新兴的网络产物,为了使语言更形象、更艺术,他们常常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格。

古人所谓“状理则理趣浑然,状事则事情昭然,状物则物态宛然。

”这就是比喻的修辞作用。

在网络语言中,用得最广泛的是借喻。

借喻,是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把喻体直接当作本体来说的一种比喻。

例如:恐龙:比喻长相难看的MM。

恐龙的特点是长相难看,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看不见。

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彼此也是看不见的。

青蛙:比喻长相难看的男性。

青蛙长相难看,而且鼓着眼睛。

楼主、楼上、楼下:楼主指论坛中发起该主题的人;楼上、楼下指帖子中的上下部分。

以上几例均运用了借喻这种修辞格,不直接描述原事物,而运用借喻手法比较形象地提出表述的对象,这样既节省了时间,符合网民求快的心理,又与“新新人类”的求新、求异心理不谋而合。

浅谈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现象

浅谈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现象

浅谈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现象何娟摘要:现今网络词语的产生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现象屡见不见,本文从修辞造词的内涵出发,考察了网络词语修辞造词的六种类型,并总结了使用修辞造词的原因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分析了一下,认为我们应全面地看待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现象。

关键词:网络词语;修辞;造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一天天地走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网络技术不仅给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也带来了网络语言。

当前,网络语言日益深入人心,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引起了众多语言学者越来越密切的关注。

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并对现代汉语书面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在网络词语的构成上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段,从而呈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特征,我们应该对其记录和研究。

本文主要从修辞造词法的角度对网络词语进行阐述。

一、关于修辞造词的内涵修辞手法作为一种造词法提出,始于任学良的《汉语造词法》(1981)。

修辞造词法是汉语词语造词法的一种,它是指借用现有的语言材料,利用各种修辞手段来创造新词语的方法。

通过修辞[本文来自于]手法创造出来造出来的词语形具有形象生动,委婉含蓄的特点。

在网络词汇的发展的过程中,修辞造词法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创造新词的方法,对网络词汇的丰富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网络词语修辞造词的类型(一)比喻造词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在说明文中又叫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

可分为明喻式和借喻式两种:1、明喻式。

特点是词语中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例如:草食男:像食草动物一样性情温顺的男性。

2、借喻式。

本体不出现,直接借用喻体来指称本体,赋予了词语和原词义完全不同的意义。

例如:“水”在网络语言里使用频率较高,网民们抓住水淡而无味的特点,用“纯净水”表示没什么内容,意义不大的帖子.灌水:比喻到论坛发一些没有意义的帖子,就是为发帖子而发。

网络词汇造词法分析

网络词汇造词法分析

网络词汇造词法分析来源:英语毕业论文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开始走进千家万户,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伴随着网络交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词汇应运而生,网络语言逐渐成为传媒界、文艺界、语言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各专家学者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在这里不想参与各种评价,只是从网络词汇的造词法角度来探讨网络语言的一些特性,发表自己粗浅的看法。

网络语言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网络语言指一切与网络有关的语言形式,包括专业术语、常用词语、新词新语和表情符号。

一般有两个层次:基础网语和交际网语。

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其中的网络交际语言。

由于基础网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数量也相对少一些,我们不作为讨论对象,在这里我们重点讨论交际网语中所产生的新词汇。

根据任学良《汉语造词法》的分类方法,现代汉语主要有五类造词法,分别为语音学造词、修辞学造词、词法学造词、句法学造词和综合法造词。

这种分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网络词汇,但也有一些网络词汇对此有所超越和突破。

首先是语音学造词,这是一种利用语音模拟、变化等方式创造新词的方法。

对于网络语言,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造词方法。

计算机的键盘设计是以字母文化为主导的,而汉字的书写以笔画为特征,这样,中国网民在输入汉字时就麻烦得多,由于五笔输入法比较难学,拼音输入就成了汉语输入的主流。

在拼音输入过程中,又由于汉字大量同音字的影响,再加上网民为追求速度,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别字现象,而这种别字由于上下文的帮助并不影响阅读,并且有时还阴差阳错地错出一些新意。

因此,这种无意而为的错误逐渐形成时尚,一些网民开始刻意追求这种错出来的妙处,于是风情万种的“别字”产生了。

网络语言由于输入法的限制和新新人类一族求新求异心理的结合,大量类似的新词汇产生了。

于是乎“我”变成了“偶”,“你”变成了“泥”,“版主”变成了“斑竹、版猪、版筑”,“的”变成了“滴”……这些拟声词,多为追求调侃和生动风趣的风格故意把一些常用词语转变成他们认为比较有乐趣的同音词。

论文《谈谈修辞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

论文《谈谈修辞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

摘要:近几年来,网络语言不断冲击着公众视野。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与传统语言相比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别。

随着网络语言的持续升温,它也引起了汉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着重从网络语言的修辞入手,研究其与所谓的传统语言的不同之处,并且着重从隐喻和转喻分析,结合大量前人的研究成果,从修辞这一层面指出网络语言修辞区别于传统语言的特点,并揭示网络语言的修辞在其传播中的功能。

关键词:网络语言修辞特点传播功能网络语言网络词汇修辞手法绪论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网络语言产生以来,人们对待网络语言由陌生到熟悉,由漠视到关注,由排斥到理解,由简单地斥之为“网络黑话”、“语言垃圾”到客观理性地对其进行认真系统的研究。

本文试图探讨网络语言中的修辞问题。

由于网络语言追求语言交际的经济性效果,而修辞是一种增加交际效果、提高交际效率而的语言手段,是语言经济性的重要体现。

因此,网络语言修辞实际上是一个网络语境下语言交际的经济性的话题,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创新、求异、形象、经济、幽默一直都是网络语言的特点,因而在网络语言的创造中也发展出了有别于传统的修辞手法。

第一节网络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发明和使用的一种交际工具,而语言的表达形式会因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所以,进入网络时代以后,网络语言也就应运而生。

网络语言不同于传统语言,是在网络中使用的一种语言形式。

虽然,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不像传统语言那样有规范的语音,词汇乃至语法体系。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并具有自身的特点,甚至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语汇之中,以及报刊媒体的文章和节目之中。

关于网络语言的定义,国内学术界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网络语言是指计算机网络上常用的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语言,包括网页上的图像、符号、文字等网络传播的一切手段、言论、话语、网络技术语言及网络聊天室和电子公告牌里的对话(劲松,2000)。

近些年网络流行语运用修辞格的情况研究

近些年网络流行语运用修辞格的情况研究

近些年网络流行语运用修辞格的情况研究
王银换
【期刊名称】《今古文创》
【年(卷),期】2024()23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伴随着各聊天软件、短视频、新闻媒体的传播而被大众所熟知并广泛应用,于是被网民们称为网络流行语。

网络
流行语是众多语言变体中的一种,它产生于网络而又被运用于网络,所用的修辞方法
多样,丰富了网络用语,形成了个性化、口语化、娱乐化、符号化的网络流行语。


主要从修辞格的角度出发研究网络流行语的运用方法、效果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总页数】3页(P130-132)
【作者】王银换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5
【相关文献】
1.社会学棱镜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网络流行语研究:社会与媒介的视角》评介
2.大学生群体对网络流行语的认知情况研究——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
3.大学生网
络流行语使用情况调查研究\r——以新疆部分高校为例4.青海大学生网络流行语
使用情况调查研究5.网络流行语的隐喻分析——以2021年网络流行语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网络词语造词法

网络词语造词法

序号网络词语造词法1 顶修辞法(借代式)支持2 槑音义任意法非常呆,傻3 恐龙修辞法(夸张式)丑女4 黑客摹声法(外族语言)Hacker5 霉女谐音法(中文)美女6 童鞋谐音法(中文)同学7 88 谐音法(数字)拜拜8 神马谐音法(中文)什么9 高富帅简缩法(提字简缩法)高大、富有、帅气10 白富美简缩法(提字简缩法)白净、富有。

美丽11 屌丝音义任意法穷、丑、矮、呆、肥的统称12 网银简缩法(提字简缩法)网络银行13 爱老虎油摹声法(外族语言)我爱你14 菜鸟修辞法(比喻式)新人15 美眉修辞法(借代式)美女16 吓尿修辞法(夸张式)吓坏了17 脑洞大开修辞法(夸张式)指在头脑中对某些情节进行脑内补充18 艳照门修辞法(比喻式)关于艳照的一系列事件19 雷人修辞法(夸张式)出人意料、格外震惊20 东东双音法东西21 白骨精简缩法(提字简缩法)白领、骨干、精英22 弓虽拆字法强23 稀饭谐音法(中文)喜欢24 酱紫谐音法(中文)这样子25 乱码说明法系统或软件缺乏对某种字符编码的支持,而产生的不能正常阅读的混乱字符26 楼上引申法上面的帖子27 汗引申法流汗,引申为无奈、无语28 呵呵摹声法礼貌性回复,通常表示冷笑或没笑29 怕怕双音法害怕30 囧说明法郁闷、悲伤、无奈31 追星热修辞法(比喻式)流行32 家庭妇男修辞法(仿词式)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33 逆袭说明法在逆境中反击成功34 女汉子说明法形容那些性别为女性格坚强的姑娘35 土豪说明法用于调侃那些有钱又很喜欢炫耀的人36 正能量修辞法(仿词式)积极向上37 小强音义任意法蟑螂38 躺枪修辞法(夸张式)说他人或者自己无辜39 萌萌哒音变法让你感到可爱到不行的人、事、物40 漂漂双音法漂亮41 打酱油修辞法(比喻式)遇事认为与自己无关42 补刀修辞法(夸张式)某对象遭受攻击时再给他加上重重一击43 涨姿势谐音法长知识44 小鲜肉修辞法(借代式)指年轻、帅气、有肌肉的新生代男偶像45 有钱任性音义任意法对于有钱人的做事风格具有嘲讽语义46 人艰不拆简缩法(提字简缩法)人生如此艰难就不要拆穿了47 心塞说明法周围有不顺心的事让你心里很不舒服48 手滑说明法因粗心大意而造成失误49 潜水修辞法(比喻式)只看帖子不发表意见50 何弃疗简缩法(提字简缩法)为何放弃治疗?明明病修辞法(仿词式)指人们日常的惯性和惰性。

二○○○年以来网络流行词语修辞浅析

二○○○年以来网络流行词语修辞浅析

二○○○年以来网络流行词语修辞浅析摘要:流行语即具有强大流行性的语汇。

在现代社会,基于新型网络交流平台广为传播的流行语,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以往流行语的新特点。

本文拟从修辞角度出发,从书写形式、语义表达两方面来对二○○○年以来的网络流行词语进行考察,由此关照网络时代修辞心态的变化。

关键词:网络流行词语修辞一、引语有关网络流行语的讨论,是近年来的一大热点。

从学界到非学界,流行语引发了众多关注,从流行语的生成、传播,到流行语引起如此反响的社会心理机制,诸多文章从方方面面对其进行了分析。

汉语流行词语的创生、流行、衰退、消失,离不开语言内部规律性调整与外部社会文化变迁。

考察20世纪初以来中国流行词语的变化,就可发现流行词语演变的两方面动因:从语言内部来看,新事物的增加,必然相应地带来语言词汇体系的丰富;在对新事物命名过程中,因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语音、命名习惯、知识水平的不同而产生的描述同一事物的许多不同名称,依照经济原则,在使用中不断精简,优胜劣汰;中外文化的交流,通过外来词翻译的形式,丰富了汉语词汇的构词方式;白话文因其更接近口语形式而受到欢迎,并逐渐取代文言文,成为通用的书面语形式。

从语言外部来看,不同时期的流行词语,必然符合不同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主题,如戊戌变法时期由社会变革主题直接导致,由日本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中国的外来语构成当时流行词语的主体;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浓厚的政治氛围下,国人话语模式自然直接与政治导向挂钩。

与此同时,受社会主题、社会体制、群体心理、传播媒介等许多因素影响的话语权归属,直接决定流行词语的主要出处。

置于网络盛行的现代社会,流行词语所具有的特点又大不同于以往。

在网络与手机等新通讯媒介大范围普及的背景下,书面交流在人们日常交际中所占的比例大幅上升,键盘输入成为重要的书写方式之一;以论坛、博客、QQ等以留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网络平台,因其大信息流量的特点,对语言经济、醒目的要求格外高;借由网络,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越发频繁,越来越的方言词和外来语进入汉语共同语词汇系统。

网络词语造词法

网络词语造词法

网络词语造词法序号网络词语造词法1 顶修辞法(借代式)支持2 槑音义任意法非常呆,傻3 恐龙修辞法(夸张式)丑女4 黑客摹声法(外族语言)Hacker5 霉女谐音法(中文)美女6 童鞋谐音法(中文)同学7 88 谐音法(数字)拜拜8 神马谐音法(中文)什么9 高富帅简缩法(提字简缩法)高大、富有、帅气10 白富美简缩法(提字简缩法)白净、富有。

美丽11 屌丝音义任意法穷、丑、矮、呆、肥的统称12 网银简缩法(提字简缩法)网络银行13 爱老虎油摹声法(外族语言)我爱你14 菜鸟修辞法(比喻式)新人15 美眉修辞法(借代式)美女16 吓尿修辞法(夸张式)吓坏了17 脑洞大开修辞法(夸张式)指在头脑中对某些情节进行脑内补充18 艳照门修辞法(比喻式)关于艳照的一系列事件19 雷人修辞法(夸张式)出人意料、格外震惊20 东东双音法东西21 白骨精简缩法(提字简缩法)白领、骨干、精英22 弓虽拆字法强23 稀饭谐音法(中文)喜欢24 酱紫谐音法(中文)这样子25 乱码说明法系统或软件缺乏对某种字符编码的支持,而产生的不能正常阅读的混乱字符26 楼上引申法上面的帖子27 汗引申法流汗,引申为无奈、无语28 呵呵摹声法礼貌性回复,通常表示冷笑或没笑29 怕怕双音法害怕30 囧说明法郁闷、悲伤、无奈31 追星热修辞法(比喻式)流行32 家庭妇男修辞法(仿词式)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33 逆袭说明法在逆境中反击成功34 女汉子说明法形容那些性别为女性格坚强的姑娘35 土豪说明法用于调侃那些有钱又很喜欢炫耀的人36 正能量修辞法(仿词式)积极向上37 小强音义任意法蟑螂38 躺枪修辞法(夸张式)说他人或者自己无辜39 萌萌哒音变法让你感到可爱到不行的人、事、物40 漂漂双音法漂亮41 打酱油修辞法(比喻式)遇事认为与自己无关42 补刀修辞法(夸张式)某对象遭受攻击时再给他加上重重一击43 涨姿势谐音法长知识44 小鲜肉修辞法(借代式)指年轻、帅气、有肌肉的新生代男偶像45 有钱任性音义任意法对于有钱人的做事风格具有嘲讽语义46 人艰不拆简缩法(提字简缩法)人生如此艰难就不要拆穿了47 心塞说明法周围有不顺心的事让你心里很不舒服48 手滑说明法因粗心大意而造成失误49 潜水修辞法(比喻式)只看帖子不发表意见50 何弃疗简缩法(提字简缩法)为何放弃治疗?明明病修辞法(仿词式)指人们日常的惯性和惰性。

近三十年“她”字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她”字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她”字研究综述“她”字自从被提出后就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近三十年来,学者对“她”字做出了新的研究和探索。

本文运用归纳和对比手法,从“她”字的“创造历史、语法意义、新发展变化”三方面梳理了“她”字的各种研究。

标签:她创造历史语法意义新发展变化众所周知,第三人称代词有三个:“她”“他”和“它”。

一般情况下,“他”和“她”指人,“它”指物。

比如,“她轻轻地抚摸着那只小猫,它是他送给她的礼物”。

但不同的是,“她”除了指女性以外还有更深层的意义。

自从“她”字出现以后,就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与评价。

最近几十年虽然关注“她”的学者少了,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女性地位的提高,有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学者对“她”字做出了新的探索。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理论对其进行研究。

但时至今日,很多问题仍然处于纷争状态。

主要有:“她”字的创造历史问题;“她”字的语法意义;“她”字的新发展变化问题。

黄兴涛认为:“她字不仅仅关系到语法、音标等语言变革,也涉及到社会性别意识问题,并成为了新的现代性别观念的载体,激发了国人对个人与国家关系乃至国家性质新的想象和认知,为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提供了情感动力。

”(黄兴涛,2009)一、“她”字的创造历史(一)“她”字的来源“她”字的来源问题,几十年来众说纷纭。

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她”字最早是由刘半农先生提出的。

鲁绪才就刘半农如何提出“她”字进行了详细叙述:1918年初,刘半农在翻译一些外国作品的时候,发现英文中的“He、She、It”,在汉语中只能统一翻译成“他”。

在和周作人交流的过程中,他提到了这一问题,并提出用“她”专门指代女性第三人称、并用“牠”专指除人之外的第三人称的想法。

1920年6月,刘半农指出:”一、中国文字中,要不要有一个第三位阴性代词?二、如果真的要,我们能不能用‘她’字?同时他还建议第三位的代词,除‘她’之外,再取‘牠’来指代无生物。

”同年8月9日,刘半农发表了另一篇题为《“她”字问题》的论述文章,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

修辞在潜语言显化过程中的作用——以网络流行语为例

修辞在潜语言显化过程中的作用——以网络流行语为例

修辞在潜语言显化过程中的作用——以网络流行语为例
王亚媛
【期刊名称】《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据潜显理论,语言的存在形式有潜态和显态两种.潜态的语言包括潜词、潜句、潜义及潜语法等多种存在形式.当前的网络流行语中,小至字词层面,大至句段层面,存在着大量的潜语言显化现象.本文以“杯具”等网络流行语为例,分析修辞在潜语言显化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潜语言显化常用的修辞手段.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王亚媛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5
【相关文献】
1.修辞在潜语言显化过程中的作用——以网络流行语为例 [J], 王亚媛
2.浅谈网络流行语中语境的作用r——以2016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为例 [J], 范佩妮
3.从网络流行语看汉语修辞研究的新突破--以“X爆”族词为例 [J], 陈芙
4.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生态话语分析——以2018-2020年网络流行语为例 [J], 宋丹
5.网络流行语与舆论形成和显化的关系 [J], 冯宏祥;赵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修辞的视角看网络新词构造

从修辞的视角看网络新词构造

从修辞的视角看网络新词构造
鄢春艳
【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6)004
【摘要】作为网络的"衍生品", 网络新词大量地涌现,并具有与普通词汇不一样的特征.从网络新词产生的主要原因出发,重点考察网络新词另类特性背后蕴涵的修辞动因及效果,为网络词汇提供更深刻的形态描写和修辞解释.
【总页数】3页(P98-100)
【作者】鄢春艳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05
【相关文献】
1.从语用视角看矛盾修辞和移就修辞中的逻辑矛盾 [J], 刘萍萍
2.从修辞视角看X男、X女类网络新词 [J], 韩卓异
3.从网络文化视角看网络新词生成机制及文化内涵 [J], 李靖;李娇
4.交际导向下网络新词新语的概念整合研究--基于校级课题《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汉语网络新词新语研究》 [J], 张瑛
5.从网络新词语视角看英语词汇发展的理据性 [J], 郭佳;蒋凤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 886—拜拜喽、3166—再见、7456—气死我了、9494—就是就是。
4. 部 分 省 略 部 分 谐 音
参考文献:
酒吧, 即 win98 的谐称,“win”省略, 谐“98”的音。
[1]任 学 良 .汉 语 造 词 法 [M].北 京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1981.2.
酒屋, 即 win95 的谐称,“win”省略, 谐“95”的音。
[4]李 润 生 .网 络 词 汇 的 造 词 法 探 析 [J].江 西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2003.
结语
[5]殷 梅 .浅 谈 比 喻 造 词 [J].邢 台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2003(4).
!!!!!!!!!!!!!!!!!!!!!!!!!!!!!!!!!!!!!!!!!!!!!
[2]陈 光 磊 .修 辞 论 稿 [M].北 京 :北 京 语 言 文 化 大 学 ,2001.5.
笨 三 , 即 PentiumⅢ 的 谐 称 , Pen 后 面 的“tium”省 略 , 谐“Pen
[3]于 根 元 .网 络 语 言 概 说 [M].中 国 经 济 出 版 社 ,2001.
Ⅲ ”的 音 。
代 替“皱 眉 ”等 , 由 于 网 络 聊 天 的 局 限 , 网 民 用 特 殊 符 号 、字 母 、数 字, 创制了一系列具有感情意义和形象意义的符号来表达心情, 使 语言更加生动。
三 、夸 张 造 词 用夸张手法造成新词, 就是夸张式造词法。所谓夸张, 就是极而 言之, 最突出地强调某种特点。或者从数量上极而言之, 或者从形象 上极而言之, 都可以造成夸张式的词。 四 、委 婉 造 词 委婉, 又称婉言, 人们在某些交 际 场 合 , 无 论 叙 事 还 是 说 理 、抒 情, 为了取得好的表达效果, 往往需要言语婉转, 给不宜当众说或不 好听的事物换一个委婉的名字, 以便委婉曲折地表达说话者的本 意。网络语言运用委婉造词的方式产生了大量字母词语, 主要为詈 语。同时, 网络也可使人们发泄不快,“任何一种语言, 詈语都始终 处于一种不断推陈出新的可持续发展状态, 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在自 觉不自觉地并且乐此不疲地为詈词的繁荣默默奉献”①, 因此, 网络 语言中的詈语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不断壮大的动态运动中。此外, 还 有一部分是为了失礼或不愉快而换用另一种说法。 五 、仿 拟 造 词 所谓仿拟造词, 即按照原先用的词语, 改变一个词素仿造新词。 在一般语句中运用这种修辞格仿造出来的新词是临时性, 是出于某 种特殊的需要, 但由于网络词语迅猛的传输速度, 众多网络词语现 已 基 本 定 型 。我 们 可 以 把 众 多 的 仿 拟 造 词 分 为 系 联 仿 拟 词 和 相 对 仿 拟词两类。 1.系联仿拟词: 指由原型词顺势类推造出的与原型词意义相关 并且同属一个范畴的词语。如: 一国两网: 指互联网和民族信息网。 仿“一国两制”而来。一网情深: 此外, 运用仿拟造词, 还产生了一系 列“客”族词、“网”族词, 如下: ( 1) “客”族 “黑 客 ”, 意 为“采 用 非 法 手 段 躲 过 计 算 机 网 络 系 统 的 访 问 控 制, 进入计算机网络的人”, 这是一个很巧妙的翻译, 音义兼顾且符 号汉语构词特点。 ( 2) “网”族 网 吧 —仿“ 酒 吧 ”、网 蝶—仿“ 蝴 蝶 ”、网 费 —仿“ 电 费 ”、网 友—仿“朋 友 ”、网 龄 —仿“年 龄 ”、网 盲 —仿“文 盲 ”, 与 网 络 有 关 的都用语素“网”, 产生了网民、网虫、网 恋 、网 婚 、网 德 、、网 路 等 一 系 列“ 网 ”族 词 。 2.相对仿拟词: 即与原型词的意义相对或相反的仿造词语。这 是由于仿造词中替换的语素与原型词中对应的语素在意义上的相 对或相反造成的。这类词在网络中使用的并不多。 红客: 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中国网络技术爱好者, 与“黑客”相对。 下网: 与“上网”相对。 硬猫: 与“软猫”相对。 晒月亮: 与“晒太阳”相对。 六 、谐 音 造 词
默的效果, 使网络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如:
言工作者对此反映不一。我们认为, 词汇是语言变革中最活跃的部
1. 运 用 英 文 字 母 的 读 音 谐 音
分, 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 关键是如何对其规范, 笔者在这里想引用
( 1) 英文字母与英语单词的读音构成的谐音
陈建民的一句话,“过去, 我们一种从静态的角度看待规范, 常常把
少给人一种生拉硬扯的感觉。( 《读书》1995) ( 2) 剧本到演出, 还存在着不少缺点; 在运用新技术和新手法
四 、半 自 足 的 句 法 义 在句法特点上, 副词“生”表示 程 度 深 , 有“非 常 、很 、极 ”的 意 思。限于修饰少数消极的形容词。例如: ( 1) 别( bai52)拉了, 别拉了, 你拉哩我胳臂生疼! ( 2) 这闺女啥态度, 说话咋恁生硬哩 ( 3) 这家伙一口气扛了一百斤粮食, 真生猛! ( 4) 你可买了个宝贝相机啦, 天天掂着显摆, 生怕人家不知道 咋的? 从上面所有引例可以看出 , 程 度 副 词“生 ”可 以 进 入 的 语 法 结 构是不自足的, 必须存在于另一个更大的结构中或者是依靠上下文 语境才能知道其所表达的意义。如“生硬! ”或“生冷! ”。“生硬” 词义一望便知, 加上语调构成了句子, 可是这个句子到底表达的是 什么意义呢?如果是批评别人时, 就是指别人的说词或文章。如果是 别人问某篇文章是怎么写成的时, 则是指其行文方法。“生冷”也是 一样, 离开了语言环境就会有歧义。总之, 由程度副词“生”组成的 语法结构是不自足的。 五 、程 度 副 词“ 生 ”的 语 法 特 征 “生”作为副词和一般副 词 有 着 基 本 相 同 的 语 法 特 征 , 一 般 是 作状语修饰形容词和动词, 和其所修饰的成分是直接组合的, 中间
183
文化研究
2007.12 ( 上旬刊)
所谓谐音造词, 指利用不同词语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 来
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技术像计算机网络技术那样发展得如此
增 强 语 言 表 达 力 的 语 音 修 辞 手 段 。 运 用 谐 音 造 词 可 以 表 达 含 蓄 、幽
迅速。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迅捷方便, 但网络语言的层出不穷, 语
IC: I See 的缩写带音译、CU: See You 的缩写带音译、3Q: Thank You。 ( 2) 英文字母与汉语拼音的缩写构成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音。如: GG—哥哥、
MM— 妹 妹 等 。 2. 汉 语 字 、词 之 间 的 谐 音
规范看成一成不变的东西。其实, 词语无时无刻不处在变异之中。规 范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规范本 身 是 不 断 演 变 和 完 善 的 结 果 。 ”②
稀 饭 —喜 欢 、王 八 —网 吧 、馨 香—信 箱 、霉 女—美 女 、菌 男—俊 男 、竹 叶 — 主 页 、大 虾 — 大 侠 、偶 — 台 湾 普 通 话“ 我 ”的 读 音 等 。
3. 阿 拉 伯 数 字 与 汉 语 字 、词 之 间 的 谐 音
注释: ①曹 炜 .现 代 汉 语 词 汇 研 究 [M].北 京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2003.12:207. ②陈 建 民 .中 国 语 言 和 中 国 社 会 [M].广 东 :广 东 教 育 出 版 社 ,1999:81.
生冷 很冷 极冷 非常冷
“生”做程度副词不表程度高义的时候, 可表示“生硬、勉强”,
生硬 很硬 极硬 非常硬
一般用于“生 X 硬 Y”。
很明显, 通过四组比较, 我们可以看出, A 组比其它三组程度要
( 1) 当时的韩少功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超越, 这些横向的联系多
高 且 具 有 鲜 明 的 贬 义 色 彩 , 其 它 三 组 是 中 性 色 彩 的 比 一 般 疼( 冷 、 硬) 程度稍高一些, A 组是程度最高的。
关键词 网络词语 造词 修辞造词
中图分类号: H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7894( 2007) 12-183-02
引言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网络一天天地走入了我们的日常生 活, 网络技术不仅了信息也带来了网络语言。网络技术对语言的影 响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 产生了大量的网络技术专门词语; 另一方 面, 网络空间产生了有别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一种特殊的语言 形式,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 价值, 我们应该对其记录、了解并加以研究。 本文主要从修辞学造词法的角度进行阐述。所谓修辞学造词 法 , 即 运 用 修 辞 手 法( 即 所 谓 的 辞 格 ) 来 创 造 新 词 。以 前 学 者 对 造 词 法 的 探 讨 很 少 , 而 从 修 辞 角 度 来 探 讨 的 则 更 少 。任 学 良 的《汉 语 造 词 法 》以 现 代 汉 语 为 例 , 把 修 辞 学 造 词 法 分 为 比 喻 式 、借 代 式 、 夸 张 式 、敬 称 式 、谦 称 式 、婉 言 式 、对 比 式 和 仿 词 式 ; 陈 光 磊 的《 修 辞 论 稿 》列 举 了 比 喻 、借 代 、仿 拟 、节 缩 、易 色 等 ; 总 体 来 说 , 目 前 关 于 修 辞 造 词 法 的 研 究 不 够 深 入 , 术 语 的 界 定 、类 型 的 划 分 简 单 模 糊。 修辞造词法是网络语言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 根据网络语言统 计的语料, 我们将网络语言的修辞造词法分为六种: 一 、比 喻 造 词 所谓比喻造词, 即一种事物像什么就用什么来命名, 这就是比 喻 式 造 词 法 。比 喻 造 词 是 网 络 词 语 运 用 修 辞 造 词 最 主 要 的 方 式 。其 中又可分为暗喻式和借喻式。 1.暗喻式: 在词的结构中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从本体喻体相 似性上说, 又可分为形状相似、性质状态相似和感知相似三类。如: 皮肤网站— ——喻指可以提供各种网页外观的网站。其中 “皮 肤”是喻体, 比喻网页的外观,“网站”是本体。 2.借喻式: 本体不出现, 直接借用喻体来指称本体, 赋予了词语 和原词义完全不同的意义。比如: 灌水, 比喻到论坛发一些帖子特别 是 没 有 意 义 的 帖 子,就 是 为 发 帖 子 而 发 。 “ 灌 水 ”、是 已 经 存 在 的 词 语, 但作为网络语言, 又赋予给它们新的涵义, 我们不能按原有的字 典义来进行理解。 二 、借 代 造 词 借用和事物本身有关的特征造成新词, 并用此特征指称该事 物, 这就是借代式造词法。可分为两类: 1.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 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 替而构词。 ( 1) 特征、标志代本体: 汗: 代替“惭愧、无可奈何”。 ( 2) 具体代抽象: 幼齿: 用“幼齿”代替“年纪小。 ( 3) 部 分 代 整 体 : 美 眉 : 美 丽 的 眉 毛 , 用“ 美 眉 ”代 替“ 漂 亮 的 女 生 ”。 ( 4) 结果代原因: 养眼: 好看。好看的结果是看过的人觉得看了 很“ 养 眼 ”。 2.创制一些表情符号或感情符号, 以借代当时的心情。如: :- ) 代 替“笑 脸 ”; *- * 代 替“微 笑 ”; ^o^ 代 替“ 开 口 大 笑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