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人究竟是什么?他只是历史中已被安排好角色的剧中人,还是历史的剧作者?古今中外无数智者痴迷于这一问题,对它的书斋渐悟,闲暇诧异构成了人类文明斑斓璀璨的悠悠画卷。古希腊哲学闪烁着人的理性光辉,在经历了漫长中世纪的蛰伏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又一次高扬了理性原则,后继者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天才思想开创了德国古典哲学,深化着对人性的认识,而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人学革命则是由马克思完成的。

关键词:人性人的本质人学

人是什么?只是从四足,到两足,再到三足的动物?如何破解这个斯克诺芬之谜?

一、人学的渊源

古希腊中求真知,爱智慧的哲思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贯穿于古希腊理性主义人学的始终。关于人性的解析,在古希腊哲学中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这期间经历了自然人性论、理性人性论、社会人性论。

自然人性论,泰勒斯、恩培多克勒这样的早期哲学家,把世界的本原视为如水火土气这样的物质,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

理性人性论,毕达哥拉斯提出“在人身上最有力的部分是灵魂”,灵魂就是人的理性。他的灵魂这一概念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认为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可以转世,得到永存。赫拉克利特阐发了“逻各斯”,把人看作一个求取真知、获得智慧的理性存在者。苏格拉底、柏拉图更是极大地发展了人的理性学说,他们明确宣称自己的哲学就是研究人的理性。由此,理性是人的本质的思想渐渐被确立起来。

社会人性论,古希腊哲学家们已经窥测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苏格拉底和德谟克利特在“知识即美德”的观点上是一致的。前者强调美德的先验性,后者则更注重了后天教育、环境对一个人的道德品行的影响。在人的自然属性基础上,人的本性进而通过教育和训练得到改变,德谟克利特的思想在这里已经接近人性的社会性思想了。在《尼可马科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提出“人是政治动物”,“人在本性上是社会性的”,他强调社会教育、行为实践对培育人的美德的重要作用。这些天才的论点触及到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明确了人的本性是社会性、政治性。

希腊人在内部矛盾和外族铁蹄入侵下,哲学这一凸显时代精神的领域日趋凋敝,伴随着的是对人否定的思潮,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怀疑派,“最高的善就是不做任何判断”,这种随遇而安的生活信条表现出对生活的消极态度——无疑是否定人性的光辉的。

伊壁鸠鲁提出了“原子偏斜说”来论证人的自主能动性,他的人性论的实质在于肯定人即使在必然处于奴役状态中仍然不会丧失其自由自觉的本质,它至少还是可以在内心和朴素状态中得到保持;表达了人能从受奴役的必然性命运中解放的愿望和可能性,这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

二、马克思的人学思想的形成

要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就应该具体考察马克思本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的学术思想成长经历。马克思本人正是在风云激荡的时代对前人学术思想博观约取,对欧洲现实社会生活躬身探究,这使得他既博采了人类优秀学术思想——古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等,又洞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进而发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在自己中学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垮,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孟子曾说,先立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马克思一开始就为自己立下了高远且坚定的志向—这就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终生。这也使得他在日后艰难困苦的岁月中坚持自己的思想探索事业。

马克思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的时期。工业革命下,商品经济高速发展,以前的狭隘民族区域历史被更广泛的交流连接起来成为一部世界历史,这使得全面客观认识世界成为可能。资本主义获得大发展的同时,由于其内在矛盾也在加剧着社会矛盾的尖锐化。欧洲范围内的三次工人运动让人们无法忽视这支力量。在文化领域则是又一番景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大发展,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定律及进化论巅峰着人们对世界的传统认知。黑格尔,谢林,费希特丰富完善了由康德而来的德国古典哲学。这些时代背景构成了马克思本人学术思想成长的丰富养料。

从博士论文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德法年鉴》,再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而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的逐渐形成并走向成熟。马克思对人的认识也从抽象理性的人走向了现实的人——这无疑是划时代的转向。

1.抽象理性的人。博士论文时期马克思在论述人与现实的关系时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的,强调通过改变环境来实现人的自由。他否定绝对的理论的自由,认为自由是人积极的主动的状态,绝不是消极地摆脱外在世界来获得自由。在他看来自我意识是世界发展的决定力量,他坚决地用自我意识去批判封建腐朽的意识形态保护外衣——宗教,否定神的作用,肯定人的作用,“不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

黑格尔哲学看似解决了人的“现有”与“应有”之间的矛盾,但这并不能解决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中碰到的实际生活中人的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如等级地位对政治态度和思想观点的直接影响。结合《莱茵报》时期的斗争实践,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引入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思想,开始从人学角度考虑现实问题。马克思在研究黑格尔法哲学的过程中发现,国家并不像黑格尔认为的那样是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一致的表现,现实生活生动的显示出私人利益战胜普遍理性,国家只不过是主体政治异化的表现,是普遍利益和特殊利益矛盾冲突的产物。

2.具体现实的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已转到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立场,他把劳动规定为人的本质,形成了自己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逻辑思维模式,即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复归。他提出异化劳动学说,使得对于人的认识从抽象理性进入到了现实具体的人——活动着的人。他认为要研究人就要研究人的活动——人的本质只有从人的活动中才能得到确证。人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所谓自由自觉是指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指主体按照自身的需要、价值取向,以及在对客体属性、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所构成的目的而进行的感性物质活动。这种感性的物质活动,就是人的对象性活动——劳动。他指出,劳动是人的本质。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