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教育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列举职业发展教育的理论工具。

一、人生的发展阶段。(美籍德国精神分析理论家E.H.埃里克森)

重要著作:《儿童期与社会》(1950年)

“人的八个阶段”

1.婴儿期

2.儿童早期

3.学前期或游戏期

4.学龄期

5.青年期

6.成年早期

7.成年中期 8.老年期或成年晚期

二、需要层次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创始人A.H.马斯洛)

八个基本点:

1.需要和动机之间的关系

2.人的动机是统合性的活动

3.人类的需要是似本能的需要

4.需要的性质决定着动机的性质

5.人类的需要有两大类:基本需要和心理需要

6.人类需要成等级系统

7.低层次需要高层次需要的基础。

8.各层次需要的产生和个体发育密切相关。

三、特质因素论(帕森斯、赫尔、吉特森、修尔、威廉森和克莱茨)

职业选择就是个人与职业间实现匹配,一是个人的兴趣得到满足或使工作产生令人满意的绩效。“特质”通过测验所测量的个人特质;“因素”指令人满意的工作绩效所需要的特质。

四、“社会学”理论用社会学模型对职业生涯发展进行研究。

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社会环境因素产生重要的影响力,对于个人而言,其主要任务是发展有效应对环境的压力。(斯威尔、豪瑟、斯威特等)

五、“终生发展”(自我概念)理论(比勒、萨博、金斯伯格等)

个人的世界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六、“职业个性”理论(霍博科、霍兰德、斯莫尔、谢弗和罗伊等)

人们之所以选择自己偏爱的职业,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能从其中获得满足并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七、“职业行为”理论。(米切尔、琼斯、科伦波尔茨等)

从行为的角度研究职业领域中个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八、具体理论列举:

1.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自我分析,工作分析,人职匹配。

2.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择业心理理论(幻想、尝试、现实期)

3.萨博的“终身发展理论”。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模式(成长、探索、创业、维持、衰退阶段)。

4.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现实、研究、社会、传统、企业、艺术型)

5.施恩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和职业锚理论。

6.罗伊的人格理论。(情感关注性、回避型、接受性)

7.约翰逊的职业生涯决策分类。

8.PIC职业生涯决策模型。

9.萨博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10.利文森职业生涯六阶段说。

11.罗基奇价值观量表。

12.莫里斯生活方式量表。

13.米纳兴趣量表、斯特朗职业兴趣问卷(1927年)。

14.库德职业兴趣量表(1939年)。

15.霍兰德《职业适应性测验》RIASEC。

16.MBTI 人格测验(4个维度,8个方面)。

17.DAT《区别能力倾向测验》(1947年)。

18.GATB 《一般能力倾向测验》。

19.施恩“人力资源规划与开发体系模型”。

20.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模型。

21.测评工具:职业决策量表、职业活动行量表、职业优势量表、职业信念

量表、职业价值观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工作满意度、气质测验、职业锚评价、自我评价的练习、职业生涯状况评价、大学生人际和谐性测量、成年人人际关系的测量等。

参考文献:《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童天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