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三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3篇
粤教版-语文-高二-语文粤教必修3课件 2.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粤教版-语文-高二-语文粤教必修3课件 2.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3552c8ed453610661fd9f431.png)
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2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在月亮背着太阳的一面,最冷要冷到-160 ℃,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广寒宫
”。
远离太阳的海王星,那就更冷了,温度低到-229 ℃。
,海王星也不算最冷。有人以为,热可以高达几千、几万
几千万
摄氏度,冷
可以低至零下几千、几万甚至几千万摄氏度。然而,
-10-
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2)消失 消逝 ①人们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用金属铅做成圆环,放在接近绝对零度的 超低温中,这时,金属铅的电阻就_消__失__了。 ②转过那道弯,火车的隆隆声渐渐_消__逝__了。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指因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变化到一定程度而逐渐减少 以至没有。但这两个词语的侧重点不同。“消失”侧重结果,强调永远失 去了或很快失去了。“消逝”则侧重过程,指逐渐减少以至没有。
-16-
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3.铅变得非常“倔强”,富有弹性,你一松手它就弹回去,恢复原状。一个铃 铛如果用铅做的话,在常温下摇起来像个闷葫芦,但是用液态空气浸过以 后,摇起来却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响声! 点评:这两句话突显了本文表述生动、妙趣横生的特点。这里是说铅的变 化,运用了比喻、比拟、对比的修辞手法和想象描写,说明准确形象,有声 有色。用“倔强”形容超低温下铅的状态,既巧妙地说明了事物的变化,又 生动风趣,赋予事物以人性。“闷葫芦”和“银铃般清脆的响声”的对比, 揭示了超低温这种现象下事物会发生本质的变化的道理。
-12-
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13-
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点亮你的慧眼
-14-
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1.在月亮背着太阳的一面,最冷要冷到-160 ℃,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广寒 宫”。 点评:这句话用数字说明方法说明月亮背面的最低气温,以印证上文。写月 亮令人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让人产生了神奇的遐想。而超低温与 “广寒宫”之间的相似点就是“冷”。“名副其实”是说名声与实际相 符合,“广寒”也就是无边无际的寒冷包围着周围的一切,再联想到“超低 温”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高中语文必修3呈现超低温世界的奇妙技巧解读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3呈现超低温世界的奇妙技巧解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a6af7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4.png)
高中语文必修3呈现超低温世界的奇妙技巧解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超低温技术的定义和应用领域;2.了解科学家利用超低温技术进行研究的实例;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超低温技术的定义和应用领域;2.教学难点:科学家利用超低温技术进行研究的实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北极或南极的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这些地方的温度有多低。
2.讲解超低温技术(15分钟)通过课文《呈现超低温世界的奇妙技巧》的阅读,讲解超低温技术的定义和应用领域。
重点介绍科学家利用超低温技术进行研究的实例,如低温电子学、超导电性、超流体等。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讨论以下问题:a.超低温技术有哪些应用领域?b.低温电子学、超导电性、超流体分别是如何利用超低温技术进行研究的?4.小组展示和总结(15分钟)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
教师在总结过程中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超低温技术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
5.拓展活动(15分钟)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超低温技术应用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阅读,然后写一篇小论文。
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给学生。
6.讨论和展示(20分钟)让学生分组,互相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展示在黑板上或通过PPT 等方式进行展示。
7.课堂小结和扩展(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并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和扩展,引导学生思考未来超低温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评估1.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过程,了解学生对超低温技术的理解和应用领域的把握情况;2.通过学生的小论文评估他们对超低温技术应用领域的研究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领域的实验室或企业,了解实际应用情况;2.可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如超低温医学、食品冷冻技术等;3.可以将课文与其他科目进行跨学科的整合,如物理、化学等。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a20d4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9.png)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超低温世界的奇妙之处。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3、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作技巧。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设想】课文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相信大部分学生能够读懂课文,理解其主要内容。
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在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些拓展探究,如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超低温研究的最新资料,了解其在作者本文写作之后这段时间里的新进展,以此进一步阐发课文中的一些内容。
比如,关于液态氦的“超流现象”有无进一步的研究成果?超低温技术的应用有何新发展?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及自己掌握的其他资料展开想象,编写科幻故事。
【教学方法】自读讨论探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语我们经常赞叹:世界真奇妙!是啊,世界本身千奇百怪,无奇不有,我们一次又一次为之惊叹。
而世界的奇妙往往深藏不露,要掀开它的面纱,要靠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成果又往往离我们较远,要靠科普作品的宣传。
我们自降生到人世间之日起,我们已经对寒暖有了真切感受。
隆冬时节,冻得发抖,我们会说:真冷!但我们不知道这“冷”会冷到什么程度,冷下去会产生什么样的奇妙现象。
让我们走近这奇妙的超低温世界!二、诵读文本•整体感知1、补充词语解释【广寒宫】传说唐玄宗于八月十五日游于月中,看到一座宫府,题名为“广寒清虚之府”。
后人因称月宫为“广寒宫”。
【面目全非】形容相貌改变得很厉害,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
【闷葫芦】课文中指密封而摇起来声响不清脆的葫芦。
可用来比喻难以猜测,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小巧玲珑】小巧:小而灵巧;玲珑:精巧细致。
形容东西小而精致。
【悠然自得】悠然:闲散舒适的样子。
自得:内心得意欢畅。
生活闲散舒畅,自觉得意。
2、感知文本内容课文分节写作,用小标题标示各节内容重点。
第一节“冰雪不足以言冷”旨在引出话题,从人们常用“冰冷”两字来形容冷谈起,谈到南极、北极,谈到“广寒宫”,谈到远离太阳的海王星,谈到人们对冷的种种猜测,最后介绍“绝对零度”概念。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粤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粤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bbf9d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3.png)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粤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设计超低温现象是指物质处在温度很低的情况下,与常温状态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现象。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奇妙的超低温世界粤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小品的特点。
2 .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法,并学以致用。
3 .理解说明文中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①自学辅导②学以致用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流程:布置预习,初解课文内容。
第二单元预习题1 .掌握加点字的读音。
骨骼 ( ) 栖 ( ) 居啮 ( )齿牲畜 ( ) 畜 ( ) 牧拨弄 ( ) 弄 ( ) 堂衍 ( )生契 ( )机数轴 ( ) 博读者一粲 ( )2 .解释词语。
不可逆转:一丝不苟:屈指可数:孜孜以求:不足为奇:迎刃而解:3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三篇科学小品各自所说明的主要对象的特点。
②“超低温”③“污染”4.请你简要说说这三篇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分别是什么?5 .我们在初中学过哪些说明方法,请你列出来,并且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分别举例加以说明。
可以参看语文课本第 52 页的知识短文《说不尽道得明》。
预习题答案:1 .掌握加点字的读音。
骨骼( gé ) 栖(q ī ) 居啮( niè )齿牲畜(chù) 畜(xù) 牧拨弄 (nong) 弄(lòng) 堂衍( yǎn )生契( qì )机数轴( zhóu ) 博读者一粲( càn )2 .解释词语。
不可逆转:不可改变方向。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
孜孜以求:勤勉的追求。
不足为奇:不值得惊奇。
迎刃而解:主要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可以很容易的得到解决。
3 .分别用不超过 12 字的一句话概括这三篇科学小品各自所说明的主要对象的特点;①“数”:不断发展,都由实物原型,而且能解决实际问题,数字中充满诗情画意。
广东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二单元《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全套教案
![广东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二单元《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全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c91328a417866fb94a8e44.png)
教师课前要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发给每人一张练习卷,内容如下,要求认真完成,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快速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附:每部分可以提出的重点问题
第一部分:
1 、世界上比冰更冷的东西很多,其中文段列举了哪三个地方?
(南北极、月亮 背着太阳的一面 、海王星)
2 、这三个地方最冷的温度能低到几度?(- 22 9℃)
3、冷的极限又称为什么?即多少度?(“绝对零度”,-273.16℃)
4、(判断题)如今,人们已经可以获得“绝对零度”了。(否)
第二部分:
1、在多少度的温度下,空气会变为“液态空气”?它是什么颜色的?(零下190多摄氏度,浅蓝色)
2、在超低温世界的设备应用哪种金属去做?(铜)
3、铅棒和锡棒哪种可以在超低温世界用来敲打?(铅)
4、“超流现象”是发生在哪种气体上?(氦)
5、请解释“超流现象”。(略)
第三部分:
1、请解释“超导现象”。(略)
2、超导性能最好的是哪种金属?温度是?(铌,-263.94 ℃ )
3、如果到在室温或稍低于室温就有超导现象的金属,那将会对哪个领域造成划时代的革命?(电力工业)
4、一旦制成没有电阻的导线,将可以使全世界的发电量增加多少?(1/4)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课题名称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1课时)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学习目标
1.了解超低温世界的奇妙之处。
2.熟悉稳中有关术语以及它们的含义。
3.学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
掌握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设想
课文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相信大部分学生能够读懂课文,理解其主要内容。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在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些拓展探究,如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超低温研究的最新资料,了解其在作者本文写作之后这段时间里的新进展,以此进一步阐发课文中的一些内容。比如,关于液态氦的“超流现象”有无进一步的研究成果?超低温技术的应用有何新发展?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及自己掌握的其他资料展开想象,编写科幻故事。
2019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学案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含解析
![2019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学案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c59e03ccbff121dd36838f.png)
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科学朴素而美丽,纯洁而高尚。
自古以来,人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科学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进步,使科学水平逐渐提高,使新的科学技术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就摆脱不了农业社会的贫穷与落后;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工业革命;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就没有我们当今的电子时代和丰富多彩的舒适生活。
当地球在脚下不停旋转,人们的步伐始终处于加快状态,步调的节奏如鼓点般的密集,我们的生活亦如被挤在狭小的时间缝隙中,苟延残喘。
1.作家以生动活泼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超低温世界的奇妙现象,也预测了超低温技术给人类文明带来的美好前景。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的发展是由无数的科学家呕心沥血、前赴后继来推动的,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探索,这教育我们要打破权威、清除迷信和愚昧,高举科学的旗帜继续探究完成未知的重任。
[写作运用]适用于“科学与人类文明”“探索无止境”“科技的力量”等话题。
2.不久,又有人发现,铅在超低温下,电阻也会消失。
人们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用金属铅做成圆环,放在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中,这时,金属铅的电阻就消失了。
人们在金属环上通了电流,然后截断电流,把整套仪器封闭起来。
经过两年半以后,人们再把仪器打开,发现金属环里的电流仍在流动,电流强度没有明显的减弱!现在,人们发现,不只是水银、铅具有超导性能,而且铌、锌、铝、钽、锂、锡等23种纯金属与60多种合金,在超低温时也都具有超导性能。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铌,它在-263.94℃就显示了超导性能,比其他纯金属、合金显示超导性能的温度高。
[写作运用]适用于“发现”“循序渐进”“执着”“追求”等话题。
示例一:我们问天问地,从包罗万象的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得到灵感。
18世纪中叶,维也纳一名叫盎布鲁格的医生诊治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始终查不出症结所在。
病人死后,经过解剖尸体才发现胸腔内挤满了脓水。
2019春语文粤教版必修3学案: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Word版含解析
![2019春语文粤教版必修3学案: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e211dfe009581b6bd9ebde.png)
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科学朴素而美丽,纯洁而高尚。
自古以来,人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科学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进步,使科学水平逐渐提高,使新的科学技术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就摆脱不了农业社会的贫穷与落后;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工业革命;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就没有我们当今的电子时代和丰富多彩的舒适生活。
[写作运用]适用于“科学与人类文明”“探索无止境”“科技的力量”等话题。
2.不久,又有人发现,铅在超低温下,电阻也会消失。
人们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用金属铅做成圆环,放在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中,这时,金属铅的电阻就消失了。
人们在金属环上通了电流,然后截断电流,把整套仪器封闭起来。
经过两年半以后,人们再把仪器打开,发现金属环里的电流仍在流动,电流强度没有明显的减弱!现在,人们发现,不只是水银、铅具有超导性能,而且铌、锌、铝、钽、锂、锡等23种纯金属与60多种合金,在超低温时也都具有超导性能。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铌,它在-263.94℃就显示了超导性能,比其他纯金属、合金显示超导性能的温度高。
[写作运用]适用于“发现”“循序渐进”“执着”“追求”等话题。
示例一:我们问天问地,从包罗万象的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得到灵感。
18世纪中叶,维也纳一名叫盎布鲁格的医生诊治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始终查不出症结所在。
病人死后,经过解剖尸体才发现胸腔内挤满了脓水。
他问自己,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最后他从用手指关节敲击酒桶的情景上得到启发,探索出胸部疾病和叩击音变之间的关系。
我们问自己问他人,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中深入探索。
亚里士多德认为:推一个物体,当不再推它时,物体会归于静止。
1 000多年后,这个似是而非的论断让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他用理想实验推翻了这个结论,奠定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
示例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社会、经济、文明带来空前的发展,但由于对科学技术的不合理滥用和无限制向大自然索取,导致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人与自然的不协调。
粤教版必修三《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3篇
![粤教版必修三《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5458515f0e7cd18425368e.png)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超低温现象的奇妙之处。
②学习从科技说明文中提炼并筛选信息。
③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超低温现象的应用前景,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自读讨论探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语我们经常都会有“冷”或者“热”的感受,你认为最冷莫过于什么?其实,“冰”并不是最冷的,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最冷的“超低温世界”。
二、作者简介:叶永烈,194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香港海外文联名誉主席。
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早期主要从事科普创作,系《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科普代表作是三部《小灵通漫游未来》。
后转向传记写作,出版了《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等多部传记作品。
三、诵读文本•整体感知1、补充词语解释:[广寒宫]传说唐玄宗于八月十五日游于月中,看到一座宫府,题名为“广寒清虚之府”。
后人因称月宫为“广寒宫”。
[面目全非]形容相貌改变得很厉害,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
[闷葫芦]课文中指密封而摇起来声响不清脆的葫芦。
可用来比喻难以猜测,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小巧玲珑]小巧:小而灵巧;玲珑:精巧细致。
形容东西小而精致。
[悠然自得] 悠然:闲散舒适的样子。
自得:内心得意欢畅。
生活闲散舒畅,自觉得意。
2、基本解读(1)、本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奇妙的超低温世界,采用了五个小标题,请筛选文中关键信息分别归纳其主要内容。
冷的极限又称为什么?(2)、什么是\'超低温\'?什么叫\'超低温现象\'?它的奇妙之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超低温目前得到了哪些应用?除此之外,它还会有那些应用前景?请说说你的见多识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超低温现象的奇妙之处。
②学习从科技说明文中提炼并筛选信息。
③ 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超低温现象的应用前景,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我们经常都会有“冷”或者“热”的感受,你认为最冷莫过于什么?其实, 冷的,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最冷的“超低温世界” 。
二、作者简介:叶永烈, 1940 年出生于浙江温州。
1963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 作家。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香港海外文联名誉主席。
1951 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9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早期主要从事科普创作,系《十万个为什么》 的主要作者之一,科普代表作是三部《小灵通漫游未来》 。
后转向传记写作,出版了《红色 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毛泽东与蒋介石》等多部传记作品。
三、诵读文本 ?整体感知1、补充词语解释:[广寒宫 ] 传说唐玄宗于八月十五日游于月中,看到一座宫府,题名为“广寒清虚之府” 后人因称月宫为“广寒宫” 。
[面目全非 ] 形容相貌改变得很厉害,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
[闷葫芦 ] 课文中指密封而摇起来声响不清脆的葫芦。
可用来比喻难以猜测,令人纳闷的 话或事情。
[小巧玲珑 ] 小巧:小而灵巧 ;玲珑:精巧细致。
形容东西小而精致。
[悠然自得 ] 悠然:闲散舒适的样子。
自得:内心得意欢畅。
生活闲散舒畅,自觉得意。
2、基本解读(1)、本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奇妙的超低温世界,采用了五个小标题,请筛 选文中关键信息分别归纳其主要内容。
冷的极限又称为什么?( 2)、什么是 \'超低温 \'?什么叫 \'超低温现象 \'?它的奇妙之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超低温目前得到了哪些应用?除此之外,它还会有那些应用前景?请说说你的见多 识广 。
(1)“冰雪不足以言冷” :引出话题,介绍 \'绝对零度 \'概念。
“奇妙的现象” :列举了许多在超低温世界里的妙趣横生的现象。
“没有电阻的导线” :重点介绍超低温中的超导现象。
“广泛的应用” :介绍超低温技术目前的一些具体应用。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自读讨论 探讨2 课时 第一课时冰”并不是最“诱人的幻想” :通过金鱼的 \'生命冷藏 \'实验原理提出了利用超低温技术在星际旅行中延 续人的寿命的设想。
(2)冰雪(0 C )不足以言冷,北极和南极(-90 C )不算最冷,月亮背面(-160 C )也不算 最冷,海王星(-229 C )还不算最冷!那么“冷”是否和“热” 一样可以无限地低下去呢?理论推算,绝对零度是冷的极限,为 -273.16 C 。
那么人们往往把零下一二百度,就叫超低温。
(科学界一般认为低于-150 C 才称为超低温)。
奇妙之处表现在: 空气变成了浅蓝色; 鲜花浸过液态空气后变脆; 鸡蛋、石蜡等在液态空气里发出荧光; 水银冻得像一根大头针似的; 铅变得非常倔强而有弹性;铅做的铃铛浸过液态空气后摇起来会发出清脆的响声; 锡会碎成一团粉末;氦会出现“超流现象” ;导线会出现超导现象。
超低温现象:是一种物质(或物体)处在零下一二百摄氏度的温度(最低温度 -273.16 C ) 中,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呈现出的和常温状态下色彩、 质地、 柔韧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的 奇妙现象。
( 3) ■ 超低温下物体的这些性能的变化对于从事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方面有重要作用,可以 广泛地应用在钢铁工业、农业、液态空气工业、医学、宇宙航行、科学研究等方面。
■ ■ ■ ■ ■ ■ ■■■■加速器、受控热核装置、中子撞击技术;■ 生物及医学工程的运用:液化氮冷冻的医用器具、移植器官的保存、生物繁殖中的胚胎 冷冻、核磁共振成像等;■ 国防技术:超导反潜装置、扫雷系统、飞船载入、电磁推进、空间通讯技术、制导与反 制导技术等■食品的长久保鲜和长距离运输 ...........四、课堂练习1、阅读课文,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 D )A 、 “绝对零度”已经是冷的极限,也是人们目前得到的最低温度,即零下 273.16 C 。
B 、 鲜花、鸡蛋、石蜡等在液态空气里会发生奇妙的现象,鲜花变脆,鸡蛋、石蜡会射出 荧光。
• • • • • • •• 用超低温处理钢铁制品提高钢铁的强度; 利用超低温来锻炼种子,增强种子的耐寒本领; 利用超低温技术分馏空气; 利用超低温技术保存贵重药品;我国试制成功的 \'冷刀 \';利用超低温技术检验航空材料;利用超低温实验结果帮助科学研究 ..........除此之外,超低温技术还可应用的领域有: 火箭推动系统:一般用液化氢为燃料,以液化氧为助燃剂; 交通能源:磁浮列车、超导输电、超导储能、超导电机; 电子技术: 微波激射、 超导微波技术、 超导传感技术、 超导体集成电路、 超导计算元件、C 、 所有的金属在超低温世界中, 都会变得面目全非,形状、质地、韧性等都会发生改变。
D 、 液态氦的“超流现象”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正确地解释。
2、液态氦的“超流现象”目前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正确地解释,下列推断有误的的一项 是: (C )A 、 目前的理论绝大多数都是从常温现实世界的现象中得到的,因而很难解释超低温下出 现的现象。
B 、 因为“超流现象” 只是个别现象,根据从现象到理论的一般形成规律,目前还无法确 定一种正确的科学判断。
C 、 “超流现象” 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尽管目前无法给予其正确的理论解释,但随着研究 的深入,最终会得到合理有据的科学理论的解释。
D 、 因为科学理论的建立往往滞后于科学的观察与发现,现有的科学理论还无法解释这种 新发现的“超流现象” 。
3、文章在谈到金属在超低温状态下有超导性能,并说“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铌”(B ) A 、 铌在超低温状态下的超导性能比其它金属都要高。
B 、 铌在-263.94C 的时候就显示出超导性能,而其它金属则需要在更低温度下才能显示 超导性能 。
C 、 金属在超低温状态下大多都有超导性能,但铌超导时本身消耗的温度比其它金属消耗 的温度高。
D 、 在超低温状态下,以铌作为输电线路所损耗的电能要比以其它金属作为输电线路所损 耗的电能少得多。
5、“超低温” 目前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下列选项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C ) A 、 人们利用超低温处理过的钢铁制品,其强度要提高一倍以上。
B 、 利用超低温技术处理过的种子会比普通种子更具有耐寒本领, 具耐寒性能。
C 、 把超低温技术主要应用于液态空气工业上, 可以解决空气污染、 水资源不足和能源开 发等问题。
D 、 “宇称守恒定律”之所以被推翻,是因为“宇称守恒定律”与在 的实验结果不相符。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B )A 、科学家们用金鱼成功地实验了“生命冷藏” 是神话。
B 、 “生命冷藏” 的原理已经被生物学家所破解,也就解决了通过“生命冷藏”来延长 人类寿命的最关键的技术问题。
C 、 利用“生命冷藏”促使人类能够进行宇宙探测只是超低温技术在未来应用的一个方面, 更诱人的前景还很多。
D 、 人们不断地探寻着超低温世界的奥秘,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奥妙造福于人类。
五、总结方法。
,理由是:4、参照原文,下面有关 \'冷子管 \'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B )A 、“冷子管”是人们利用超导现象制成的一种测量从遥远星球射来的很微弱的光线的精 密仪器。
冷子管”B 、成的。
C 、 是由两根彼此绝缘并互相交叉的不同金属丝(钽和镎)浸在液态氦中制冷子管” 万分之一。
冷子管”体积比电子管、半导体晶体管都要小得多,并且耗费的电能也只有其100 非常灵敏,不仅可以用作计算机元件以测量从遥远星球射来的很微弱的 光线,还可以制成微波放大器使微波得到有效的放大。
D 、从而使得果树和庄稼更-270 C 的超低温下 ,人们有理由相信人的寿命的延长将不再所谓“提炼并筛选” ,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
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问题。
文中哪些信息是值得筛选的呢?从答题的要求来说,符合答题要求的就是重要信息。
一般就文章本身来看,重要信息主要有: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或图形等。
以及①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②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
③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
④文中的概括句。
⑤文中的过渡句。
⑥文章的标题。
⑦文后的注释等。
选择题中,常见的迷惑项采用的叙述方式有:①意项增加或减少。
②表述对象变化。
③角度转换。
④语境转换。
⑤正面和反面转换。
⑥限定、修饰语变化等。
提炼并筛选文章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如下:①把握对象:根据题目的要求理清筛选的对象和标准。
②确认来源:按照筛选对象和标准,确认信息在原文中的检索区间。
③提炼要点:所谓要点,就是文章中的某个现成的词语,或短句,可采取直接摘取的方法,把文章中的重要的词语或短句摘取出来。
④根据题型选择方法,如果是专题式,一般的步骤是:摘取要点,理出顺序,恰当表达。
如果是选择判断题,要根据试题转换信息的方式,透过迷惑项,采取“对比” 、“求同”、“排异”的方法,把真假信息有效地区分开来,尤其是一些在表述上似是而非的“非要点词语” 。
⑤如果涉及范围大,提炼要点就可能变得复杂起来,因为范围大,干扰的信息就会增多,因此我们要把复杂的信息分成几个方面进行提炼筛选,联系上下文,抓表属性、范围、程度、地域、时间等明示信息。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学目标:1、了解超低温世界的奇妙之处。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3、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设想:课文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相信大部分学生能够读懂课文,理解其主要内容。
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在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些拓展探究,如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超低温研究的最新资料,了解其在作者本文写作之后这段时间里的新进展,以此进一步阐发课文中的一些内容。
比如,关于液态氦的“超流现象”有无进一步的研究成果?超低温技术的应用有何新发展?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及自己掌握的其他资料展开想象,编写科幻故事。
教学时数:2 课时。
一、导入语我们经常都会有“冷”或者“热”的感受,你认为最冷莫过于什么?其实,冷的,世界上有这样冰”并不是最一个最冷的“超低温世界” 。
二、作者简介:叶永烈,1940 年出生于浙江温州。